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都有什麼

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都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7 18:01:36

Ⅰ 有哪些和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

在中國《升基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人們不僅熟知三國故事,三敬談國人物,就是在日亮笑碰常的交談中,人們也大量使用於三國故事,三國人物有關的成語俗語。

單刀赴會。本是寫蜀漢荊州守將關羽隻身前往充滿敵意的東吳參加會談。現在用來表達獨身一人前往敵營的意思。

空城計。本來是寫諸葛亮以詐術嚇退司馬懿。現在用來泛指力量,空虛而騙過對方的方針策略。

除了以上,還有,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賠了夫人又折兵,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樂不思蜀,等等

Ⅱ 哪些成語源自「三國演義」

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草船借箭、初出茅廬、七步成詩、赤膊上陣、三顧茅廬、吳下阿蒙、出言不遜等。

1、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冊或

2、初出茅廬[chū chū máo lú]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七步成詩[qī bù chéng shī] 稱鬧和人才思敏捷。

4、赤膊上陣[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州彎伍飾地進行活動。

5、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6、吳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 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7、出言不遜[chū yán bù xùn] 遜:謙讓,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Ⅲ 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念兄,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斗讓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仔銷襲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為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裡的卧龍諸葛孔明。後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或訪問。
初出茅廬 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贊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里,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等成語,就不多說了~~~~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操
溫 酒 斬 華 雄
小 霸 王 孫 策
青 梅 煮 酒 論 英 雄
三 顧 茅 廬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戰
大 意 失 荊 州
火 燒 連 營
三 國 歸 晉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溫 酒 斬 華 雄
割須斷袍
青 梅 煮 酒 論 英 雄
三 顧 茅 廬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荊 州
火 燒 連 營
三 國 歸 晉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Ⅳ 跟三國故事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有:髀肉復生、後患無窮、三顧茅廬、如魚得水、初出茅廬等等。髀肉復生,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讀音:bì ròu fù shēng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後患無窮,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讀音:hòu huàn wú qióng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讀音:sān gù máo lú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簡液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如魚得水,意思是好像魚得到水一攔悔物樣。比喻有所憑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讀音:rú yú dé shuǐ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初出茅廬,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前帆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讀音:chū chū máo lú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Ⅳ 源於三國的成語

源於三國的成語如下:

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解釋】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萬死不辭

wàn sǐ bù cí

【解釋】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死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出處頌卜】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3、威風凜凜

wēi fēng lǐn lǐn

【解釋】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4、無計可施

wú jì kě shī

【解釋】計:策略、辦法;施:施展。沒有辦法可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允日:『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

5、無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解釋】卒:古時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6、勿怠勿忘

wù dài wù wàng

【解釋】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記。告誡不要懈怠,不要忘記。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卿與丞相從事,事之仿櫻隱如父,勿待勿忘!」

7、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解釋】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失敗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8、先禮後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解釋】禮:禮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9、笑容可掬

xiào róng kě jū

【解釋】掬:雙手捧取。形容笑容滿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0、心膽俱裂

xīn dǎn jù liè

【解釋】俱:都。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11、心懷叵測

xīn huái pǒ cè

【解釋】心懷: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12、心術不正

xīn shù bù zhèng

【解釋】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宮日:『汝心術不正,我故棄汝!』」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13、胸懷大志

xiōng huái dà zhì

【解釋】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4、休聲美譽

xiū shēng měi yù

【解釋】休:美好。美好的聲譽。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

15、閑雜人等

xián zá rén děng

【解釋】指與工作無關的人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閑雜人等,休教放入。」

16、養精蓄銳

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釋】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17、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

【解釋】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

18、執鞭隨鐙

zhí biān suí dèng

【解釋】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左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願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19、指囷相贈

zhǐ què xiāng zèng

【解釋】囷:圓形的谷倉。指著谷倉里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20、昂然而入

áng rán ér rù

【解釋】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須臾,李恢昂然而入。」

Ⅵ 出自三國歷史故事的成語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嫌答蘆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芹帶: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舉早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Ⅶ 有哪些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至少寫出四個)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草船借箭、七擒七縱、三顧茅廬、初出茅廬、望梅止渴、知遲舌戰群儒、樂不思蜀等等。

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的釋義: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現在用來比喻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縱:諸葛亮出兵南方,把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獲心服,不再來攻。見《三國演義》。後用以比喻運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對方。擒:捉拿。縱:放。

3、三顧茅廬:也說三顧草廬。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4、初出茅廬: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型哪出茅廬第一功」之句(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後指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為初出茅廬。也比喻剛參加工作,還缺乏經驗。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戰群儒:本是寫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隻身前往東吳說服孫吳集團同心抗曹。現在用來表述以出色的辯才使眾人折服。

7、樂不思蜀:本指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被安置在魏都洛陽,過著豪華享樂搭租李的生活,感到非常滿足,不想再回蜀中。現在用來泛指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環境中去。

Ⅷ 出自三國故事的成語有那些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閱讀全文

與源於三國故事的成語都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編制報考崗位如何選 瀏覽:651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59
什麼使我幸福立意 瀏覽:600
教科書的愛情怎麼樣 瀏覽:59
是不是婚姻在哪裡 瀏覽:525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2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7
古詩候一位美女叫什麼文君 瀏覽:780
怎麼玩粉絲經濟 瀏覽:51
如何對待愛情觀的影響 瀏覽:699
婚姻中麻木是什麼原因 瀏覽:58
經濟學家如何評價 瀏覽:947
吃飯不談事業為什麼 瀏覽:645
怎麼擁有幸福快樂 瀏覽:171
哪個男明星的喜歡列表都是美女 瀏覽:888
男生說我野生美女怎麼回復 瀏覽:634
經濟和法學哪個好考研 瀏覽:973
我們認為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81
哪些經濟類的專業對創業有好處 瀏覽:886
平度幸福村在哪裡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