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
小學時,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雖然能理解其意,卻不為其所動情;年輕時看台灣哭片《媽媽再愛我一次》,許多人哭得稀哩嘩啦,我卻只是微微動情。並非天生冷血無情,而是我對母愛很陌生。在我兩歲時,母親就病逝了,我是在父親和婆婆的照料教育下長大,至今對母愛都無法體會感悟。 80年代台灣電影《搭錯車》故事流傳大陸。它講述了一個以收廢品和空酒瓶子賣為生的退伍老兵啞叔,收撿一女棄嬰並將其撫養成人的故事。其主題歌《酒干倘賣無》[閩南語,意思是「有沒有人酒喝完了,把瓶子賣給我」]流傳甚廣,這是我最喜歡最愛唱的歌曲,「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每當我唱起它,心靈就會震撼,眼睛就會濕潤,心中那永恆的畫面就會出現。因為這首歌表達了那大海般深沉厚重,不用言語而用行動詮釋的平凡而偉大的父愛。我就是在那無聲的父愛中慢慢長大的。 父親一生是很不幸的。讀高小(初中)時打籃球摔斷了右手,由於條件限製造成右手終身殘廢;結婚後不到五年,妻子就丟下他和一雙兒女離開了人世。生活重擔全壓在只有一隻左手的父親身上。上有雙老,下有兩小,加上當時社會條件的落後,生活的艱辛,現在的人是無法想像的。 悲慘的命運,坎坷的人生,鑄就一個平凡、堅強而偉大的父親。右手的殘廢,使左手鍛煉出來,右腦開發,聰明盡顯。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是我小學習字的航標;和父親一邊勞動,一邊聽他講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我勇敢、戰勝困難的源泉;父親教我下象棋,也讓我學會了計算,學會了思考,更領悟出棋如人生的道理。現在的我是父親的縮影,但更勝父親。也只有這樣,才能報答父親。 失去妻子的父親正當壯年,然而他卻一生沒有再娶妻。有當時條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一雙兒女需要他全身心的付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兒女初中畢業,升高中、中專之際。農村雖已包產到戶,但缺少勞動力的我家仍是「超支戶」。兒女讀書所花的學費雖然只有幾十元,但對父親來說,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攢夠學費,父親頭上添了幾絲白發。永遠記得,1980年暑期的那一幕。 初中1979級畢業的我雖考上了廣福中學,但條件不允許我繼續讀高中,那要花許多學費的。在老師的勸說下,父親決定讓我補習,准備考中專。因考上中專後,學費少,且有固定的工作。可惜少不知事的我又荒廢了一年光陰。1980年中考又差幾分上線,沒辦法只好又准備補。試,考完了;線,沒有上;學費,還沒著落,這些都不是我所操心的,假期去同學家玩卻是不能耽擱。在家呆了兩天,我就到九村同學家玩去了。這幾天過得可真快!看小說,下象棋,青春的熱情得以釋放。五天後的下午,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小路。雖是傍晚,可夏日的炎熱依然沒減。我一邊走,一邊回味這幾天的樂趣,心情也頗愉快。突然一聲熟悉而又陌生的吆喝傳入我的耳中:「買麻花喲!又甜又脆的麻花!」熟悉,是那聲音多年陪伴我;陌生,是那暗淡嘶啞的吆喝。我循聲看去,父親那熟悉的身影映入眼中:高大而略顯彎曲的身軀,寬肩上挑著一副自己親手編的籮筐,裡面還盛著沒賣完的麻花;左手撫著扁擔,汗水順著黝黑的臉龐直往下流;背心濕透了,緊貼在父親的身上。我的淚水止不住湧上來,三步並兩步跑過去,「爸!……」叫不下去,只是使勁地抓父親肩上的擔子。而後,父親講了些什麼,我都不記得,腦中那畫面成了定格,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中。現在想來,那時如配上音樂《酒干倘賣無》,定將是催人淚下的電影場面。二十多年來,我只要一唱或聽到《酒干倘賣無》這首歌,父親那叫賣聲,那畫面就會讓我心痛。
⑵ 關於父母關愛子女的名人故事
父母關愛子女的名人故事
1、鄭板橋教子
怪人鄭板橋教子觀點似乎也怪。
1749年他在濰縣當知縣時,給興化縣家裡替他主管家務的堂弟鄭墨寫了封家書,囑托鄭墨怎樣教育劌入私塾就師的6歲兒子。在信上他抄錄了前人的四首順口好讀的五言絕句,並囑咐家人:「令吾兒且讀且唱,月下坐門檻上,唱與二太太、兩母親、叔叔、嬸嬸聽,便好騙果子吃也。」那四首詩都是反映封建社會對農民的慘重壓榨和農民的苦難生活的。
他在家信中說:「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乃小事,第一要做個好人。可將此書(信)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2、曾國藩育兒
曾國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僅學識淵博、見識闊宏、文武兼備;而且當時的朝廷信賴他,滿朝文武官員欽佩、尊敬他;死後被謚為「文正」、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
曾國藩的一生,謙虛誠實教子有方。他的兒子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自修英文,成為清末著名外交家;紀鴻研究古算學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孫輩也出了曾廣鈞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昭掄,曾約農這樣的學者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