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古文中的故事用什麼說

古文中的故事用什麼說

發布時間:2023-05-16 08:18:23

⑴ 故事,用在文言文中怎麼翻譯

1、舊事 舊業 如:知農不離其故事,則革必墾矣 2、先例 如: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3、典故 如:自《西高賣昆集》出,時人爭效局正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桐念悔僻難曉

⑵ 故事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故事在古文中的意思

1、「故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舊事、舊業;舊事、舊業;典故;節外生枝的事。

2、舊事、舊業。引證:戰國·法家《商君書·墾令》:知農不離其故事。譯文:知道農民是不會放棄他們的本業的。

3、舊事、舊業。引證: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譯文:漢宣帝劉詢沿襲漢武帝的先例,延攬選拔有名望的儒家學者和有卓越才能的人在身邊。

4、典故。引證:宋·歐陽修 《六一詩話》:自《西昆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譯文:自從《西昆集》出版以後,當時的人都爭相效仿它。詩體產生了變化,而老一輩的先生擔心他們常用典故,文字語言生僻難懂。

5、節外生枝的事。引證:《紅樓夢》第六一回:「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閙起故事來了。」譯文:吃厭煩了腸子,現在又天天鬧事了。

⑶ 文言文講故事怎麼說

1. 文言文寓言故事(含翻譯)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鬧鋒坦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基辯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液桐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2. 求兩個古文的成語故事以及註解

君子三戒.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種事情應警惕戒備: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穩定,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求名譽,地位財貸等厭.」 感悟:這是孔子對人從少年到老年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出的忠告.益者三友也是出自論語的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感悟:這是孔子在告訴我們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訴了我們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是有害的.這兩則不是成語故事,是我從論語里想起的,還好網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氣,如果你想找寓間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議你去買本四書,大學和中庸可以自己看著修身,論語中的經典語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說足夠我們終身受用了.。

3. 誰有文言文的小故事(帶翻譯)

2、不禽不獸 馮夢龍所編《笑府》有雲: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

凰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與?」麟凰相會,語及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譯文: 鳳凰是百鳥之王。鳳凰過生日,百鳥都來祝賀,唯獨蝙蝠沒有露面。

鳳凰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這樣傲慢!」蝙蝠蹬著雙腳說:「我長著獸腳,是走獸國的公民。你們飛禽國管得著我嗎?」過了幾天,麒麟做壽。

麒麟是百獸之王。百獸都來拜壽,蝙蝠仍舊沒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說:「我長著雙翅,是飛禽國的公民。你們走獸國管得太寬了吧!」有一天,鳳凰和麒麟相會了,說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兩邊扯謊。

鳳凰和麒麟搖頭嘆息,不勝感慨:「現在的風氣也太壞了。偏偏生出這樣一些不禽不獸的傢伙,真是拿它們沒有辦法!」3、常羊學射 常羊學射於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乎?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

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 也,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 【參考譯文】常羊向屠龍子朱學習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嗎?從前,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時候,叫虞人把禽獸趕起來讓自己射擊。禽獸飛的飛,跑的跑,都出來了,鹿奔在楚王的左邊,麋跑在楚王的右邊。

楚王剛拉開弓要射 ,忽然又有一隻天鵝掠過楚王的旗子,兩個翅膀好象低垂著的雲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該射哪個才好。

這時有個叫養叔的大夫對楚王說:『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裡放上十片樹葉,那麼能不能射中,我就沒有把握了。』」4、其父善游 [原文]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

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 《呂氏春秋》 譯文 有一個在江邊上過路的人,看見一個人正領著一個小孩兒要把他投入江里,小孩兒正在啼哭。

那個人問他這是什麼緣故。 領小孩兒的人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擅長游泳。」

那小孩兒的父親雖擅長游泳,他的孩子難道就擅長游泳嗎? 5、陶母戒子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世說新語》 譯文 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6、兩虎相鬥 [原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

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史記》 卞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撕咬一頭牛,便想挺身與虎搏鬥。

他的同伴把他按住,說:「別忙。牛肉味道鮮美,兩只老虎分食不勻,會爭鬥起來的。

結果必然是,力氣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氣大的老虎被咬傷。到那個時候,你再去刺殺傷虎,豈不是事半功倍!」卞莊子聽從了同伴的勸告。

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為爭槍一條牛腿咬起架來。結果,一隻老虎被咬死了,另一隻老虎也被咬得一瘸一拐的。

這時候,卞莊子縱身一躍,舉劍就向傷虎刺去。沒有幾個回合,就把老虎刺死了。

這樣,卞莊子等於一舉殺死了兩只老虎。7、按圖索驥 【原文】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

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 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 《藝林伐山》 伯樂《相馬經》里有這么兩句話:「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子大眼睛,蹄子象摞起來的酒麴塊一般。」

他的兒子拿著《相馬經》去找千里馬。他走出門外,看見一隻大癩蛤蟆,連忙帶回家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和你《相馬經》上所說的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象摞起來的酒麴塊兒罷了」。

伯樂知道他的兒子笨,本來很生氣,但又轉怒為笑:「這種馬好跳,不能騎啊」。 8、關尹子教射箭 [原文]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

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關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列子》 關尹子是著名的箭術教師。列子跟他學射箭。

有一次,列子接連幾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興地跑去問關尹子:「老師,我可以算學會射箭了吧?」 關尹子反問他:「你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嗎?」列子說:「那我可不知道。」

關尹子說:「那不行,你。

4. 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的文言文

1、司馬遷贊李廣①《傳》②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恂恂③如鄙人④,口不能道辭。

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⑤於士大夫也。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⑥」。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字詞注釋】①選自《史記》。②傳(zhu4n):指《論語》。

③恂(x*n)恂:誠懇謹慎的樣子。④鄙人:鄉野的人。

⑤信:同「伸」,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⑥「桃李」二句:桃李並不說話,但是由於花朵美麗,果實甘香,人們自然會接踵而至,在樹下踏出一條路來。

蹊(x9):小路。【詩文翻譯】《論語》講:「一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

這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我看李將軍誠誠懇懇嚴肅認真,像一個質朴的鄉下人,不善於講漂亮話。

但是當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不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朴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士大夫面前啊。

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

2、何岳拾金不昧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

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

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譯文: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餘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

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寫都不要),又怎麼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

他又曾經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一個箱子寄放在何岳那裡,裡面有金數百兩,(官吏)說:「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一點音信,(後來)聽說官吏的侄子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並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岳,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年卻一點也不動心,憑著一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

意義: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岳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3、錢金玉捨生取義原文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

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為?」錢不聽。

既至吳淞,從守西炮台,與部卒同飲食卧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台陷,彈丸咸集於西炮台。

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譯文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

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麼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

到了東炮台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台。錢金玉奮勇指揮戰斗,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後退。

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裡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為我母親擔心。」

不久,一顆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於是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呼「賣國賊害了國家」而不停。

4、鄭玄謙讓無私原文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

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譯文鄭玄想注《春秋傳》,還沒有完成。有事外出,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識。

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注這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和自己相同。

於是走到車邊,對服虔說:「我早就想注《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同。

現在,我應該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這就是服氏《。

5. 一篇文言文翻譯和感受,講了什麼故事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翻譯:學業精進是由於勤勉,而荒廢則是由於玩樂游盪;德行有成是由於善於思索,而敗壞是由於因循隨便。

感悟:要踏實認真做事,要持續修養自己的德行。由此我又想到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如此,要持續努力不能有絲毫懈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翻譯:天道運行剛勁雄健,君子應自覺奮發向上,永不鬆懈。

感悟:做人應該有永不停息的鬥志,即使顛沛流離,也要頑強抗爭。無論多少挫折困苦,我必將其征服,自強不息!

⑷ 古文中〝故事〞有哪些意思

古文中〝故事〞有哪些意思?

故事
今義:起初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
古義:先例,舊事。例: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如果憑借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

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也:文言文中只是助詞。
用在句末,表示某種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哪、呢等等;
用在句子中間起舒緩作用。例如現代漢語說「這人還行」,中間可以加一個語助詞作緩解停頓,變成「這人嘛,還行」。

在古文中「階」有哪些意思

階 [jiē]
1.為了便於上下,用磚石砌成的或就山勢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階)。~墀(台階)。~級。~下囚。台~。
2.等級,層次:~層。官~。軍~。音~。
3.憑借:~緣(憑借,依附)。
4.由來:~禍。
5.途徑:~段。

古文中「課」字有哪些意思

◎ 課
課 kè
〈動〉
(1) (形聲。從言,果聲。本義:考核)
(2) 同本義(根據一定的標准驗核) [examine]
課,試也。——《說文》
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韓非子·定法》
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管子·七發》
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罰,是無課也。——蘇洵《上皇帝書》
(3) 又如:課其事業;課試(試驗,考核);課績(考績)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後漢書》
(5) 按規定的內容和分量講授或學習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魯小姐課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課子(教子讀書);課讀(按規定的內容和數量教授或學習)
(7) 徵收賦稅;差派勞役 [levy]
是歲,始課南徐州僑民租。——《宋書·孝武帝本紀》
(8) 又如:課役(征抽財稅,分派徭役);課以重稅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奇中。——惠洪《冷齋夜話》
(10) 又如:課筒(占卜的簽筒);課語訛言(胡說八道)
詞性變化
◎ 課
課 kè
〈名〉
(1) 教學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課;基礎課;主課;專業課
(2) 教學時間 [class]。如:上四節課;一節語文課
(3) [量]∶教學課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單位授課時間(通常不超過一小時)完成的內容 [lesson]。如:今日上兩課;這個課本內容分為二十課
(4) 稅款,稅 [tax]
免其課役。——魏徵《隋書》
(5) 又如:國課耐櫻旁;鹽課;課口頌芹(唐時賦稅有租、庸、調,其應納賦稅的人口稱為課口);課戶(應納賦稅的民戶)
(6) 機關學校等行政上的單位(也叫科) [section]。如:總務課;特高課
(7) 日本 *** 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級行政單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亞洲局中國課

在古文中「階」有哪些意思啊

階 #jiē
【釋義】 ①用磚、石等砌成的分層梯級:石階|台階。②用來區分高低的等級:官階|軍階。

古文中「無以」有哪些意思?

  1. 不採用。

2.謂沒有什麼可以拿來;無從。

3.不得已。

讀音:[wú yǐ ]

成語: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ú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 ):路不一步一步(跬,半步)地走,就不能「用來」到達千里之外的目的地。以:指「用」這種「一步一步走」的辦法。

2、無以為生(wú yǐ wéi shēng ):「沒有」可以「用來」謀生的職業或辦法、手段。

3、無以為報(wú yǐ wéi bào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報答。

古文中「從事昌橡」有哪些意思越全越好

1. 行事;辦事.
2. 參與做(某種事情);致力於(某種事情).
3. 指任職.
4. 處置;處理.
5. 追隨,奉事.
6. 猶周旋.
7. 官名.
8. 赤眉農民起義軍將領稱號.
9、古代官名

古文中以為有哪些意思


◎ 以 yǐ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
(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系疏遠的人離間關系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憑借;仗恃 [depend on]
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9) 做,從事 [do]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詞性變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緣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upied person]
以閑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 依,按,憑 [in a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余。——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范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里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 以 yǐ
<連>
(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官員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系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 以 yǐ
〈助〉
(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范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詩·邶風》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詳細字義
--------------------------------------------------------------------------------
◎ 為
為、為 wéi
〈動〉
(1)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
(2) 假借為「偽」。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王風·兔爰》
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左傳·定公十二年》
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管子·樞言》
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管子·心術上》
為,施也。又,成也。——《廣雅》
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世說新語·巧藝》
為之難。——《論語》。皇疏:「猶行也。」
可以為師。——《論語》
人之為學。——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推為長。——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為之者較少。——蔡元培《圖畫》
(3) 又如:為事(辦事;成事);為詐(作假);為薪(取薪);為善(做善事);為道(學道,實踐聖道);為頭(居首;從頭開始);為人(做人);為後(立後);為底(治足繭)
(4) 製作;創作 [make;pose]
造作,為也。——《爾雅》
以為樂器。——《周禮·春官·典同》。注:「為,作也。」
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節用上》
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莊子·人間世》
應聲便為詩。——《世說新語·文學》
(5) 治理 [administer]
為,治也。——《小爾雅》
諸葛瑾為 豫州。——《世說新語·排調》
(6) 又如:為國(治國);為政(治理國家;執掌國政)
(7) 變成,成為 [bee]
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
不能為禍。
終為忠臣。——《世說新語·自新》
而改為入。——宋· 洪邁《容齋續筆》
(8) 又如:由徒為師
(9) 是 [be]
不為遠者小。——《列子·湯問》
不為近者熱。
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謂為三橫。——蔡元培《圖畫》
(10) 又如:十尺為一丈
(11) 學習,研究 [study]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韓非子》
(12) 種植;營作 [plant]
東周欲為稻, 西周不下水, 東周患之。——《戰國策》
(13) 設定;建立 [establish]。如:為法(制定法律;成為法律);為命(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為山(建立功業)
(14) 使 [let]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易·井》
(15) 以為;認為 [think;bilieve;consider]
為汝多智。——《列子·湯問》
驚為生人。——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16) 演奏 [play]。如:為樂(奏樂;作樂)
〈名〉

詞性變化
--------------------------------------------------------------------------------
◎ 為
為 wéi
〈介〉
(1) 被 [by]——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不為酒困。——《論語·子罕》
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
為予群從所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為操所先。——《資治通鑒》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2) 又如: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為賊所盜;為敵所敗
(3) 於,在 [in]——表示時間或處所
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淮南子》
◎ 為
為 wéi
<連>
(1) 和 [and]——表示並列關系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
犀首以梁為 齊戰於 承匡而不勝。——《戰國策》
(2) 則,就 [then]——表示承接關系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3) 如,若 [if]——表示假設關系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史記》
(4) 或,抑 [or]——表示選擇關系
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 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傳》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詩·周頌·思文》疏
不審先生梁朝出仕,為復隱居?——《太平廣記》
(5) 又如:為復(還是,抑或);為是(抑或;還是);為當(抑或;還是)
◎ 為
為 wéi
〈助〉
(1) 的,之 [of]——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後漢書》
(2) 賓語前置的標志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弈秋之為聽。——《孟子》
(3) 附於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范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宣傳
(4) 附於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廣為流傳;更為重要
◎ 為
為 wéi
<語氣>
(1)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如:何樂而不為
(2)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
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
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 為
(1) 為 wéi
相為倚伏。——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相為應答。——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另見 wèi

⑸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文言文怎麼說

要用文言文說「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先來看看句子裡面的現代漢語詞語可以用哪些文言詞語來翻譯。「我」文言詞語可以用「余」。「聽過」文言詞語可以用「已聞」。「這樣一個」文言詞語可以用「此一」。「故事」文言詞語可以用「先例」。「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翻譯成文言文可以這樣說:余已聞此先例一也。

⑹ 故事用文言文怎麼說

1. '成語故事'文言文、翻譯

5.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

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

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

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6.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

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

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

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

周興陰笑著說銀鄭:「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

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畝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8.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鋒耐頌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庄乎,其愛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3.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這話,。

2. 【中介子推的故事要文言文和翻譯,越快越好】

冬至後105天為寒食節,又稱「禁煙節」、「冷食節」。

它與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只有一天之差。所以現在民間很多地方,都把二節合到一起過了。

不過在這個合二為一的節日中,寒食比之於清明是個次要又次要的角色。它既無資格與清明節「舉案齊眉」,也沒有能力與之「分庭抗禮」,按眼下商界流行的說法,它很象是一個曾有過輝煌,卻因經營不善、舉步維艱,終至被別家兼並的沒落企業。

它麾下那些原先燦然有光的文化元素也隨著歲月的磨蝕、名稱和形式的式微而漸至湮沒了。但是翻開史書細看,你會大吃一驚的發現,在久遠的古代,寒食原是個非常盛大的民間節日,清明只是它的輔節。

先有寒食後有清明,因有寒食而有清明。現在寒食節所處的這個卑微的局面,實在是主僕易位了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唐代詩人盧象的《寒食》詩,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寒食節的原委。相傳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晉文公的兒子重耳為避後母驪姬的迫害,帶著一眾臣屬流亡國外。

途中少不得備嘗艱辛。話說這天行至衛國境內,重耳竟至餓到暈厥。

隨從介子推見狀,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給重耳吃了,以渡此厄。十九年後,君臣一行得以復國,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殺伐決斷,賞功罰過,手段真個了得。唯大封功臣之際,不知怎麼的獨忘了割肉飼己的介子推。

子推見狀,不願靦顏求賞,就回老家帶著老母隱居到了綿山之中。晉文公經人們提醒,想起子推,得知已然離去,非常後悔,帶人親自到綿山去找,但見群山逶迤,林海蒼莽,實在無跡可覓。

有大臣向文公獻計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三面點火而留下一面,他害怕燒死老母,一定會從無火處負母而出。」此計本來大妙,無奈舉火時奸臣孤偃、趙衰來了個四面舉火。

正值春季草枯風高,大火著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與老母無路可出,遂被燒死於一棵大柳樹下。 面對焚林余煙、焦黑屍身,晉文公不由得倒身下拜、頓足嚎啕。

眾臣見狀,無論真心假意,都也跟著大放哀聲,聲音響徹四野(介公嶺至今尚有「哀號坡」地名)。隨後,文公止哀傳令:一,在綿山為子推建廟,讓其享受四時祭奠;二,綿山改稱「介山」,綿山所在定陽縣改為「介休縣」;三,放火焚山的這天定為「寒食節」,全國軍民人等,此節前後一個月內嚴禁舉火煮食,只吃冷食。

此即為「寒食節」由來。介休,介休,介子推於此休矣!有的文章解釋為介子推在這里休息過的意思,豈不可笑! 至於清明節,緣於這樣一段故事:介子推死後,細心的人發現他靠在身後的大柳樹上,用脊背堵著一個樹洞,洞內有一片寫有血書的衣襟。

這就是介子推的遺書啦。遺書是一首詩。

詩曰: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君主公心有我,憶我亡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第二年的寒食節,重耳又領著群臣來到綿山,在山下寒食一天,然後於第二天登山祭奠。這時,只見那棵死柳已然復活,萬條綠絛隨風起舞,十分的興盛。

於是重耳就把這棵復活的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一天定名為「清明節」。這就是為什麼先有寒食後有清明,清明又比寒食晚一天的原因。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寒食習俗首先在山西流行。最初為斷火一個月,但人們不能耐受,多生疾病,曹操於是下令停止寒食。

後又恢復,但依次減為七天、三天,最後定為一天。細考寒食節的變遷,開始時只是個單一性、地方性的民間節日,節俗活動十分單調,僅有寒食和禁火,流傳區域止於並州一帶,但到南朝時,已傳至荊楚一帶。

「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

這是極寫杭州西湖寒食節的熱鬧場面。花天酒地,紅船滿湖,遊人如織,一派昇平景象。

由於統治者的重視和推薦,江南富庶之鄉的參與,平淡的寒食節逐漸豐腴起來,至唐代達到鼎盛,加入了諸如斗雞、走馬、郊遊、擊球、盪鞦韆等活動,演變為中華民族的重大傳統節日。 寒食節衰微的原因,其實仍在於它這個不近人情的習俗。

寒食清明,節當暮春,正是人們遊玩踏青、上墳祭祖的最佳時機,但是寒食節要求禁火,因此人們只能將掃墓活動定在清明,以便焚燒紙錢,這使得清明節變得越來越重要,加之到得後世,寒食焚火的習俗因紀念對象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及思想情感關切甚淺而日漸淡漠,故清明節後來居上,漸漸取寒食節而代之遂不可免。 不過也由此足證,寒食節是個典型的官方「行政命令」的產物,而非有的文章所謂「人民要表達對介子推精神的紀念」。

所謂的「介子推精神」是什麼?有人說是「忠孝兩全」。翻遍古今典籍,介子推並無經天緯地之才,黃鍾大呂之音,除了割肉焚身的一段佳話,他沒有在歷史上、在晉文公的霸業上留下任何別的印跡。

烈則烈矣,壯則壯矣,卻與「人民」何干?與「忠孝」何干?先說「忠」,若說割肉奉主是為忠,那為什麼晉文公搜山時他又避而不出呢?臣違君命是為「忠」嗎?寧願柳下作鬼,而不願作一個於國於民有用的諫礪之臣,是為「忠」嗎?若說「。

⑺ 故事,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1、舊事,以往的事情.
《史記·太史公自序》:「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
2、舊業,原來的職業.
《商君書·墾令》:「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
2、先例,舊日的典章制度.
《漢書·劉向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銓 《戊午上高宗封事》:「檜乃厲聲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清錢謙益《南征吟小引》:「上方返羨核臨遣授鉞,如晉公故事,伯應(袁可立子)其將有雄篇麗句繼退之而作乎,余將泚筆以和焉!」
3、典故.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自《西昆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
4、花樣.
《紅樓夢》第六一回:「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閙起故事來了.」
5、敘事性文學作品中一系列為表現人物性格有因果聯系的、展示與主題相關的生活事件.
《紅樓夢》第一回:「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
6、文學體裁的一種,屬於口頭文學,側重於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派數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較大作用.
7.用一句話概括來講,故事,就是以前的事,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
最長的短漏掘篇故事集是《聊齋志異》
8.故事,即是已故的事.
9.故事亦可理解為:不為人知的秘密.當人們把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揭破之後,就變成了故事.
故事,就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事情.
10.故事告訴我們,歲月流逝,每個人都會失去最初的光鮮亮麗.

閱讀全文

與古文中的故事用什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建設性的幸福 瀏覽:40
怎麼弄掉健康成長系統 瀏覽:154
生肖裡面哪些算美女 瀏覽:602
魔環講的是怎麼的故事 瀏覽:816
女人嫁給了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7
我不在乎愛情將結束是什麼歌 瀏覽:566
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的愛情 瀏覽:50
從哪裡可以咨詢婚姻法律網 瀏覽:977
愛情堅貞花正好下句是什麼 瀏覽:660
父母愛情老大為什麼去當兵 瀏覽:793
事業單位變更年度報告怎麼寫 瀏覽:54
婚姻證件管理專用章怎麼弄 瀏覽:967
男子求婚姻念什麼經 瀏覽:30
怎麼跟身邊的人推薦健康事業 瀏覽:299
有哪些美女當上了領導 瀏覽:924
如何刷高經濟 瀏覽:926
幸福樹腐葉病怎麼治 瀏覽:534
阿凡提分鵝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101
事業單位編制報考崗位如何選 瀏覽:653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