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故事便簽是什麼

故事便簽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4 19:29:35

1. 有什麼軟體可以記錄事情

手機上用來記錄待辦事情的桌面記事軟體可以選擇敬業簽,電腦上亦可選擇敬業簽:

  1. 敬業簽雲便簽是記事內容雲儲存、更換設備雲同步的桌面記事軟體;

  2. 便簽上分類管理記事內容,可創建不同的分類標簽管理記事事項,如「生活」、「工作」等標簽分類。

  3. 記錄的待辦事項支持處理完成,標記完成的待辦事項將會有橫線劃去的標識停留在內容欄,以示與未完成事項的區別。

2. 敏捷開發-用戶故事地圖

用戶故事地圖已經成為敏捷需求規劃中的一個流行方法。用戶故事地圖可以將你的backlog變成一張二維地圖,而不是傳統的簡單列表。用戶故事地圖可以解決以下問題:

讓你更容易看清backlog的全貌

為新功能篩選(grooming)和劃定優先順序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幫助你做出決策

便於使用靜默頭腦風暴模式和其他協作方式來產生用戶故事

幫助你更好的進行迭代增量式開發,同時確保早期的發布可以驗證整體架構和解決方案

為傳統的項目計劃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替代工具

有助於激發討論和管理項目范圍

允許你從多個維度進行項目規劃,並確保不同的想法都可以得到採納

創建用戶故事地圖的8個步驟

1. 召集到3-5名對產品非常熟悉的人員參與。3-5人聽上去像是個魔法數字,實際上是的。因為更少的人意味著你無法獲得足夠的建議,而更多人則會因為討論和協調降低會議效率。

2. 使用靜默頭腦風暴模式,讓每個人在便簽紙上寫下自己認為重要的「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  用戶任務(user task) 。每個人都用同樣顏色的便簽來書寫自己的用戶任務描述,這個階段不要互相討論。一旦大家都基本完成了准備,讓每個人輪流大聲讀出自己的內容,並把便簽紙全部放置在桌面上,這時如果出現重復的內容就可以省略掉:

根據你的產品規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3-10分鍾的時間;你可以觀察大家的行為來判斷是否需要停止。

基本上每張便簽都會以一個動詞開頭,如:發送郵件、創建聯系人、添加用戶等。

這些便簽組成了一級用戶故事,Jeff Patton稱為用戶任務(user tasks),它們組成了用戶故事地圖上的  「行走的骨骼」 (the walking skeleton) 部分。

這時可以提示參與者:我們只用了很少的時間就完成了需求的瞎唯收集過程,而且有些內容你可能沒有想到,而其他人幫你想到滾早了。

3. 然後,讓大家將桌面上所有的便簽進行分組,將類似的任務分為一組,其他的的類似

這個過程最好也讓大家採用靜默模式進行,因為這樣做會更快。如果發現重復的內容,就略過

基本上分組會很容易完成

這時同樣觀察每個人的行為,判斷大家是否已經做完,基本上這個過程需要2-5分鍾

4. 選擇另外一個顏色的便簽,對每個組進行命名,並貼在每組便簽的上部

5. 對這些分好組的便簽進行排序,一般按照用戶完成操作的順序,從左到右擺放

如果大家無法決定順序,那麼順序可能沒有那麼重要(明顯)。

這一組便簽,Jeff Patton稱為  用戶活動 (User Activities)

這時你的地圖應該類似於

6. 現在,按照 「行走的骨骼」 用戶行為 這行開始講述用戶故事,確保你沒有遺漏任何用戶行為和用戶任務。這時一般由組織者進行講述,其他人提出意見,甚至可以讓最終用戶來參與討論。

7. 這時,我們已經完成了用戶故事地圖的基本框架;可以在每個用戶任務下面添加更加細節的  用戶故事(User Stories) 了。這時仍然建議使用靜默頭腦風暴的模式來進行第一輪用戶故事的產生,同時藉助如Persona和Scenario等方式協助完成這個過程。一旦你完成了用戶故事的創建,就可以開始劃定你的  發布計劃(Releases) 了

一般我習慣在第一個發布中只選擇每個用戶任務的2-3個用大神雀戶故事。這對於幫助大家排定優先順序和范圍將很有幫助。

基本上我們不必使用用戶故事的標准句法(As a …)來書寫這些故事,因為每張便簽都處於我們的地圖的特定位置,大家很容易識別其所處的場景和角色。

8. 最後,針對第一個發布的所有用戶故事進行分解,確保我們的第一個發布越小越好,基本上你需要保證在1-2個迭代後就可以發布你產品的第一個版本。

用戶故事地圖樣例

這里是一個電子郵件系統的用戶故事地圖

第二行所包含的內容就是「大家在電子郵件系統所要做的事情」,包括類似:書寫郵件,發送郵件,創建約會等等。

第一行對這些事情進行了分組

黃色的便簽的第一行包含了最小化的用戶故事,如:寫郵件只包括發件人,收件人,標題,內容和發送取消按鈕。其他如支持RTF,HTML格式,添加附件,從通訊部獲取聯系人郵件地址等,都不在此行,放入更靠下的便簽中。

黃色便簽上的更小的藍色和橘黃色便簽表示了不同的狀態,比如:藍色代表完成,橘黃色代表進行中(wip),這樣你就可以看到項目的進展

現在如果我們專注於從左到右完成第一行的黃色便簽,我們就可以確保很快發布一款包含了最最基本功能的郵件系統。這樣我們就可以驗證我們的郵件系統整體架構(發送郵件同時確保其可以被閱讀)可行。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對系統的功能進行端到端的測試,確保我們可以從用戶處獲取到反饋,知道我們是否解決了它們的問題(提供了商業價值)。注意我們在第一行沒有包含「刪除郵件」這一功能,因為並不一定要完成所有用戶任務的開發。

用戶故事地圖規范

第2個步驟中的便簽表示  用戶任務(user tasks) ,藍色便簽

第3-4個步驟中的便簽表示  用戶行為(user activies) ,橘色便簽。Jeff 稱這兩行的內容為  「行走的骨骼」(walking skeleton) 和  「主幹」(backbone)

用戶故事(user stories) ,黃色便簽在每個用戶任務下自上而下排列,便於我們確定優先順序

一般來說用戶會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使用你的系統(用戶故事地圖)

用戶故事地圖:首先是按照常規的正常順序操作(以一個動詞開頭),稱之為 用戶任務 ,類似的任務分為一組,稱之為 用戶活動 ,這時候我們已經搭好了基本框架。下面就是需要細分了,細分成 用戶故事 。

3. SAFe之故事(Story)

故事 是用用戶語言編寫的一小塊所需功能的簡短描述。 敏捷團隊 實現的是系統功能的小的、垂直的切片,其大小可以在單個 迭代 中完成。

故事是敏捷中用來定義系統行為的主要工件。它們是對功能的簡短描述,通常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用用戶的語言寫成。每一個故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系統行為的一個小的、垂直的片斷,以支持增量開發。

故事提供了足夠的信息,讓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都能理解其意圖。故事的細節將被推遲到故事准備實施之前才討論。通過驗收標准和驗收測試,故事變得更加具體,有助於確保系統質量。

用戶故事(User stories)將功能直接交付給最終用戶。使能故事(Enabler stories)為支持探索、架構、基礎設施和合規性所需的工作項帶來了可見性。

SAFe的 需求模型 描述了工件的四層結構,這些工件概述了功能系統的行為: 史詩(Epic) , 能力(Capability) , 特性(Feature) 和故事(Story)。他們共同描述了創建解決方案預期行為的所有工作。但詳細的實施工作是通過故事來描述的,這些故事構成了 團隊Backlog 。大多數故事來自於「 Program Backlog」 中的業務和使能特性(Feature),部分故事來自於棗蔽段團隊識別的工作。

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小的、獨立的行為,可以逐步實現,並為用戶或 解決方案(Solution) 提供一些價值。它是功能的垂直切片,以確保每次迭代都能帶來新的價值。故事要拆分得相對較小,必須能在一次迭代中完成(參見拆分故事部分)。

通常情況凳譽下,故事會先寫在索引卡或便簽上。索引卡的物理性質在團隊、故事和用戶之間建立了一種有形的關系:它有助於讓整個團隊參與到故事編寫中來。便簽紙還提供了其他的好處:它們有助於將工作可視化,並且可以很容易地放在牆上或桌子上,按順序重新排列,甚至在必要時傳遞。故事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工作的范圍和進度: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寫故事,但批准它們進入團隊待辦列表並接受到系統基線中是 產品負責人 的責任。當然,便利貼並不能很好地在整個 企業 中擴展,所以故事通常會迅速轉移到敏捷生命周期管理(ALM,Agile lifecycle management)工具中。

在SAFe中,有兩種類型的故事並穗,即用戶故事和使能故事,如下所述。

如圖1所示,故事通常是由業務和使能特性的拆分來驅動的。

用戶故事是表達所需功能的主要方法。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需求說明書。(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以用來解釋和開發系統行為,這些行為隨後被記錄下來,以支持合規性、可追溯性或其他需求。)

因為它們關注的是用戶感興趣的主題,而不是系統,所以用戶故事是以價值為中心的。為了支持這一點,推薦的表達形式是「用戶聲音」的形式,如下所示:

通過使用這種形式,引導團隊了解誰在使用系統,他們在用系統做什麼,以及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經常使用「用戶聲音」的形式往往會提高團隊的領域能力(domain competence);他們會更好地理解用戶的真實業務需求。圖2提供了一個示例。

「用戶畫像(Personas)」描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用戶的具體特徵,可以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終端用戶。 圖2中騎手角色的示例可以是一個追求刺激的「Jane」和一個膽小的騎手「Bob」。然後,故事說明將引用這些角色(作為Jane,我希望…)。

雖然用戶故事語音很常見,但並不是每個系統都會與終端用戶進行交互。有時「用戶(user)」是一個設備(如列印機)或一個系統(如交易伺服器)。在這些情況下,故事可以採用圖3所示的形式。

團隊可能需要開發系統結構或基礎設施,以實現一些用戶故事或系統的支持組件。在這種情況下,故事可能不會直接接觸任何終端用戶。這些是使能故事,它們支持探索、架構或基礎設施。使能故事可以用技術而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語言來表達,如圖4所示。

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使能故事,包括:

使能故事和用戶故事一樣,通常是通過展示所獲得的知識、製作的工件、或用戶界面、打樁或模擬來展示。

好的故事需要多個視角的觀點。在敏捷中,整個團隊(產品負責人、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對要構建的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以減少返工並提高吞吐量。團隊使用 行為驅動開發 (BDD)進行協作,定義詳細的驗收測試,明確描述每個故事。好的故事需要多角度的思考:

協同編寫故事可以確保所有的觀點都得到考慮,並且每個人都對故事的行為達成共識,其結果體現在故事的描述、驗收標准和驗收測試中。驗收測試使用系統的領域語言(system』s domain language)與 行為驅動開發 (BDD)來編寫。然後,BDD測試將自動執行並持續運行,以保持 內建質量 。BDD測試是根據系統需求(故事)編寫的,因此可以作為系統行為的權威性聲明(definitive statement),取代基於文檔的功能詳細說明(document-based specifications)。

Ron Jeffries,XP的發明者之一,被認為是首先提出了描述故事的3C方法:

敏捷團隊通常以業務可讀的特定領域語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自動執行驗收測試。自動化創建了一個可執行的規范來驗證和核實解決方案。自動化還提供了對系統進行快速回歸測試的能力,從而增強了 持續集成 ,重構和維護的能力。

由 Bill Wake [1]開發的 INVEST 模型描述了良好用戶故事的特徵:

敏捷團隊使用故事點和「估算撲克」來估算他們的工作[1,2]。故事點是一個單獨的數字,它代表了一組特性的組合:

故事點是相對的,它與任何具體的衡量單位無關。每個故事的大小(工作量)都是相對於最小的故事來估算的,最小的故事被賦予「1」的大小。 應用一個修正後的斐波那契序列(1,2,3,5,8,13,20,40,100),以反映估算中固有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大數(如20,40,100)[2]。

敏捷團隊經常使用「 估算撲克 」,它結合了專家意見(expert opinion),類比(analogy)和分解(disaggregation)來創建快速但可靠的估算。分解是指將故事或特性分割成更小的,更容易估算的部分。

(請注意,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在使用。)估算撲克的規則是:

進行一些初步設計討論是合適的。然而,在設計討論上花費太多時間往往是浪費精力。估算撲克的真正價值在於就一個故事的范圍達成一致。這也是一種樂趣!

團隊在一次迭代中的速率等於滿足完成定義(DoD)的所有已完成故事的故事點數之和。隨著團隊的不斷合作,他們的平均速率(每次迭代完成的故事點)會變得可靠和可預測。可預測的速率有助於制定計劃,並有助於限制在製品(WIP),因為團隊承擔的故事數量不會超過其歷史速度所允許的范圍。這個衡量標准也被用來估算交付史詩(epics)、特性(features)、能力(capabilities)和使能故事(enablers)所需的時間,這些時間也可以使用故事點進行預測。

容量是指團隊速率中實際可用於任何特定迭代的部分。假期、培訓和其他事件會使團隊成員在迭代的某些部分無法為迭代的目標做出貢獻。這就降低了該團隊在該迭代中的最大潛在速率。例如,一個平均每迭代交付40點的團隊,如果一個團隊成員休假一周,他們的最大速率就會調整到36點。提前知道這一點,團隊在迭代計劃時就只承諾最大36個故事點。這也有助於在PI計劃期間預測PI中每個迭代的實際可用容量,從而使團隊在構建PI目標時不會過度承諾。

在標準的Scrum中,每個團隊的故事點估算以及由此產生的速率是一個團隊內部的、獨立的事務。從規模化敏捷的角度來看,當各個團隊之間的速率的基準分歧很大時,將很難預測更大的史詩(Epic)和特性(Feature)的故事點大小。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SAFe團隊最初會校準一個起始故事點基準,在這個基準上,所有團隊的故事點定義大致相同。不需要重新校準團隊估算或者速率。在啟動新的 敏捷發布列車 時,會進行一次校準。

標准化 的故事點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讓故事和速率達到一個約定的起始基準,如下所示:

示例 :假設一個6人團隊,由3個開發人員,2個測試人員和1個PO組成,沒有請假或節假日,那麼估算的初始速率=5×8點=40點/迭代。(註:如果其中一個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兼職Scrum Master,可能需要將其調低一些)。

這樣一來,各團隊的故事點就有了一定的可比性。管理層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個故事點的成本,並能更准確地確定一個即將到來的特性(Feature)或史詩(Epic)的成本。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團隊會傾向於提高他們的速率,這是件好事,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往往保持穩定。一個團隊的速率受團隊規模和技術環境變化的影響遠遠大於受生產力變化的影響。

較小的故事會帶來更快、更可靠的實施,因為小的條目在任何系統中流轉的速度更快、可變性更小、風險更低。因此,把較大的故事拆分成較小的故事是每個敏捷團隊的必備技能。這既是增量發展的藝術,也是科學。Leffingwell的《Agile Software Requirements》[1]中介紹了十種拆分故事的方法。以下是對這些技術的總結:

圖6展示了一個按用例場景拆分的示例:

正如 SAFe需求模型 一文中所描述的,該框架應用了一系列的工件和聯系,以精益和敏捷的方式管理復雜系統的定義和測試。圖7說明了故事在SAFe全局中的作用。

在規模化敏捷中,故事(Story)通常(但並不總是)由新特性(Feature)創建。而每個故事都有驗收測試,也可能有單元測試。單元測試主要是為了確保故事的技術實現是正確的。同時,這也是測試自動化的一個關鍵起點,因為單元測試很容易實現自動化,這在 測試驅動開發 (TDD)一文中有所描述。

註:圖7使用統一建模語言(UML)符號來表示對象之間的關系:零對多(0...*),一對多(1...*),一對一(1),以此類推。

Last update: 17 December 2019

4. 故事的便簽總的通過時間來歌名是

《泛水荷塘》
故事變遷總是通過時間來收場

5. 用戶故事地圖2:如何創建故事地圖

1、任務就是我們所做的事;

動詞短語: 故事地圖中幾乎所有描述用戶如何使用軟體的便簽都在使用動詞短語;

項目計劃本身就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開發和測試任務等;

用戶任務是構建故事地圖的基本模塊。

2、我的任務和你的不一樣

在思考用戶時,需要牢記一點:

1)用戶在使用軟體時,有不同的目的;
2)用戶會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軟體,有時候還必須得考慮其他人和事情的影響等;

3、我只是更注重細節而已

使用目標層級的概念,可以幫助匯總小任務或分解大任務。

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組織卡片的擺放形式,先發生的任務在左,後發生的在右。

嘗試指著第一便簽,開始講故事,「首先,我這樣做」;

每一個便簽是一步,隱藏在每個便簽之間是精準連接的那一句「……然後我……」;

故事地圖通過自左向右的敘事流來組織,這種概念是人們講故事最自然的方式;

敘事過程中,找出你可能會錯過的步驟,補充細節。

細節、替代、變化和異常,構成故事地圖的主體。

從左到右審視地圖,會發現有些故事是需要放在一起的,在這些類似任務的上方,放一張顏色不同的便簽,便簽上寫一個動詞短語,使其足夠涵蓋下方所有任務卡片所要表達的意思。

這些標記為更高目標層級的任務稱為「活動」(活動由一群相似的人在相似時間完成的任務組成,旨在達到特定的目標),活動組成故事地圖的主幹。

描述活動的方式和描述任務的方式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應當以用戶習慣的方式命名。

只需要通過添加或刪除任務,就可以幫助你達成不同的目標,使用切分來識別和特定結果相關的所有任務和細節。

· 任務是描述人們做什麼事情的動詞短語;

· 任務有不同的目標層級;

· 故事地圖中的任務被布置在從左到右的敘事主線中;

· 地圖的深度包含變化性和替代性的任務;

· 通過故事地圖頂部的活動將各個任務組織到一起;

· 活動構成了故事地圖的主幹;

· 通過切分地圖找出達到一個具體結果需要完成的任務;

1)理清問題:用戶是誰?帶來什麼價值?

2)構建全景圖,廣度優先,而非深度,一公里寬一厘米深。嘗試用故事地圖描述所有內容,包括用戶的痛苦和喜悅。

3)探索。向深度拓展,討論其他類型的用戶,這些人又要做什麼,哪些環節會出問題。使用用戶畫像、原型和實驗不斷優化解決思路,盡量改變和完善故事地圖。

4)制定發布策略。請記住一點:要開發的東西總是太多,聚焦於業務目標的達成和目標用戶,果斷砍掉無助於取悅用戶和幫助公司達成目標最小方案的東西。

5)制定學習策略。你可能已經識別出最小可行產品方案,但是請記住,實際驗證之前,這些都是假設。故事地圖和討論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有哪些最大的風險,為用戶群的子集切分更小的MVP實驗,逐漸了解到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東西。

6)制定開發策略。在耐清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東西之後,留下的就需要投入開發。根據實現的先後順序,將最小可行方案進一步切分,早期先聚焦於關鍵技術問題和開發風險。

通過建立故事地圖,幫助團隊看到全景圖,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這是故事地圖能帶來的最大收益之一。

讓故事生效的兩個最閉世重要的事情:

故事地圖是一個將產品願景轉化為待辦列表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幫我們理解要開發什麼東西,用戶是誰,價值是什麼。

1)第一級:高層級的使用步驟;

2)第二級:這些步驟分解成每個用戶的角色對應的活動;

3)第三級:這些活動轎畝肢又被細分為具體的用戶故事,格式為」作為<角色>,我想要<功能>,使得<價值>「。

這些用戶故事加起來形成第一份產品待辦列表,在每一層,團隊可以決定哪些細節需要深入研究,哪些依賴團隊需要考慮。

在團隊將細節探索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之後,就可以給待辦列表排優先順序了,細化程度取決於項目規模和項目階段,可細化到活動或故事級別。

通常用簡單的投票方法來決定優先順序,比如在卡片上打點的方式,或者使用卡諾模型來投票,團隊給每個用戶故事打上標簽」基礎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刺激型需求「。

6. 便簽1:表達「觀點+舉例」

【粗絕R:原文片段】

《如何聽如何說》,P151,[美]莫提默·J.艾德勒(著)、呂捷(譯)

舉例時應該精挑細選,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陳述說得更生動、更易懂一些。許多人感到對概括性的話很難理解,尤其是那種高度抽象的概括。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能夠把抽象的敘述形象地描繪出來,使得它們更容易被人理解。 假如你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些什麼,就應該而且有必要請對方給你舉個例子。如果他們舉不出令你滿意的例子,那麼就很可以懷疑,是不是他們也搞不清自己話中的意思呢?

【I:拆書家講解引導】

嘗試養成一個習慣——表達任何觀點的時候,都舉個例子。如: 這幾天北京的空氣實在是太糟糕了——汽車擋風玻璃上一層灰,拿布用力擦都擦不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很好看——夜裡的海面漂流的鏡頭,就像夢境一樣。 你做的炸醬面真好吃——肉丁已經完全浸透了醬香。 …… 再養成一個習慣,聽別人表達一件事情,如果他只說觀點,請正凳衫你適時問「能給我舉個例子嗎?」如果他只說觀點,請你適時問「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最近,我發現我女兒(4周歲)的記文字和語言的能力相比以前好很多,尤其是記憶方式用到了豐富的聯想。上周末我帶著她到公司閱覽室整理圖書,我一個同事問她12生肖,她順暢的背下來後,同事又問她知道十二星座嗎,她有些失望的搖搖頭說不知道,當天晚上回家就讓我教她,僅用了兩天就背下來了,我驚訝的不是她能背下來,而是她所用到的聯想記憶方式,他背完十二星座後,會告訴我星座和生肖中哪些是重復的,哪些是不重復的,星座中有多少是人,有多少是動物,還給每一個星座都用她自己的方式「貼」上了標簽。對於她展現出來的記憶能力和水平,我基本只會說「Amy,你很棒!」說完後,Amy會很高興的笑笑,然後去玩自己的事情了。

【A2:我的應用】

今天晚上,我依然回家會讓她背一下生肖和星座,依然會讓她給我講一遍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她所能說出來的有關生肖和星座所有故事,但這次我會說「Amy,你很棒哦!(觀點)你不僅能背下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而且你還能很清楚的告訴爸爸生肖和星座中有牛和羊是重復的,十二星座中有7個動物,3個人,而且你還為十二個星座都找到了自己記憶的標簽,很棒!(例子)我想,這么說完後,Amy可舉腔能不會只是簡單的笑笑,而是會沉思,會再次進入自己的思考,會用自己的方式將生肖和星座再次記憶一遍,我覺得這種「觀點+事實」的表達方式會對孩子帶來更好的啟發。

7. 找一款可以記錄每天的計劃,看每天都完成了什麼的app。

敬業簽app。

敬業簽(又稱:敬業便簽)是由河南禮恰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推出的第三代互聯網免費的跨平台多端雲同步電腦桌面便簽軟體和手機桌面便簽APP。

敬業簽支持跨操作系統平台、跨終端品牌、跨通信運營商通過網路在線雲端儲存、雲端同步便簽內容和提醒待辦事項服務。

同時,也可以通過按時間管理、標記已完成、重要事項、延時提醒、WiFi提醒、定時提醒(公歷、農歷)、重復循環提醒(按天、周、月、季、年重復)實現日程管理和待辦事項提醒通知功能。還支持日誌時間軸、快照還原、郵件備份等功能提高便簽內容的安全性和容災機制。

(7)故事便簽是什麼擴展閱讀:

功能:

1、便簽

敬業簽不僅僅是便簽,同時具備記事本、備忘錄、日記、提醒事項配塵中等多種功能。

2、多端同步

Windows桌面便簽、手機App便簽、Web網頁版便簽,只要一端記錄便簽內容自動雲端同步到其它多端設備上。

3、定時提醒

支持公歷(陽歷)、農歷(陰歷)定時提醒,更符合中國人的節日習慣,按天、周、月、季度、年和自定義時間定時提醒的便簽時間管理工具。

4、日誌時間軸

過去只能是回憶,敬業簽幫你記住在過去的某個時間使用便簽新增、刪除、修改的內兄伍容,輕松搜索立即找回遺忘的過去。

5、內容推送

支持快照還原、內容導出、定時推送等,讓記錄在敬業簽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到安全的保管或便簽內容手機或定期備份到郵件存儲。

8. 用便簽紙怎麼做動畫

用便簽紙做動畫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用不同的顏悶頃凱色的便簽紙剪裁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利用這些圖案可以製作成類似於皮影戲的方式,讓剪裁成的小紙人動乎爛起來,形成一個皮影戲小動畫片;

在製作動畫之前可以先想一想自己的構思,確定了主題只有動手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哦!

9. 99-RIA標簽法的使用及其示例

一、使用便簽法所需要的工具有以下幾種:    

1. 3種不同顏色的可以反復粘貼的便簽紙,掌心大小為佳。

3種不同顏色的便簽,分別用來做3類筆記(I、A1、A2):

第1類拆解(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

第2類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第3類拆解(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2. 一組多色指示標簽。

3. 一支筆

二、便簽法具體使用

I :重述知識的標准

1.詮釋:基本用自己的語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語句。

2.准確:對原文相關知識點解讀准確。

3.清晰:邏輯清晰,文字精練。

4.致用:將原文知識點總結或加工成具體的操作方法或建議步驟。

A1:內化知識的標准

1.鮮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認知。

2.故事:相關敘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夠清晰地體現出起因和結果。

3.對應:和原文或I便簽的4個要素對應,使之成為貼切的案例。

4.反思:無論想到的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都能幫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這個經驗,也加深了對原文信息的認知。

A2:應用知識的標准

1.目標:是否規劃了目標?目標是否符合SMART法則?(SMART法則是指制定目標時應該遵循的5個原則,包括S(specific,明確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實現的),R(result-based,結果導向的)和T(time-based,明確的截止期限)。)

2.行動:行動是否可以拉近現狀與目標的距離? 具體行動步驟 如何?行動人是誰?在哪裡?行動何時開始?頻率如何?

3.關聯: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簽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動他御禪人做到的嗎?可以 量化 做的程度嗎?行動顯性化嗎?

三、拆書RIA便簽法模板

R:原文覺得有價值的片段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從多個維度(延伸)去區槐拆嘩別和拓展

A1:描述自己相關經驗(所聽、所見、什麼時間什麼人做什麼事),反思事情的經過和結果(現在看來····,問題在於····)

A2:自己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目標:XXXXX(smart法則)

        行動: 具體行動步鉛行驟 如何?行動人是誰?在哪裡?行動何時開始?頻率如何?可控(是否衡量標准)?和原文關聯?

閱讀全文

與故事便簽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不在乎愛情將結束是什麼歌 瀏覽:564
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的愛情 瀏覽:48
從哪裡可以咨詢婚姻法律網 瀏覽:975
愛情堅貞花正好下句是什麼 瀏覽:658
父母愛情老大為什麼去當兵 瀏覽:791
事業單位變更年度報告怎麼寫 瀏覽:52
婚姻證件管理專用章怎麼弄 瀏覽:967
男子求婚姻念什麼經 瀏覽:30
怎麼跟身邊的人推薦健康事業 瀏覽:297
有哪些美女當上了領導 瀏覽:922
如何刷高經濟 瀏覽:925
幸福樹腐葉病怎麼治 瀏覽:532
阿凡提分鵝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99
事業單位編制報考崗位如何選 瀏覽:653
經濟金融的大四實習崗位有哪些 瀏覽:661
什麼使我幸福立意 瀏覽:601
教科書的愛情怎麼樣 瀏覽:60
是不是婚姻在哪裡 瀏覽:527
經濟學視角如何看待火車票問題 瀏覽:754
美女怎麼表達自己的生日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