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一字毀千軍這個故事
一字毀千軍2006-11-14 19:32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伍早侍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qìn)陽」的「沁」多寫了一筆,成了「泌(mì)陽」。碰巧河南南睜笑部就有個泌陽,不過這個地方與沁陽有千里之遙。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匆匆趕往泌腔吵陽,結果貽誤戰機,錯過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一字之差,最終導致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全面失敗。
『貳』 有關一點之差,或一字之差的故事嗎
一字之師
典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雲:『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唐僧齊己,性喜賦詩。 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為「一」。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宋·陳輔之·詩話》:「蕭楚才知溧陽縣時,張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見公幾案有一絕雲:『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蕭改『恨』字作『幸』字。公出視稿曰:『誰改吾詩?』左右以實對。蕭曰:『與公全身。公功高蔽者困位重,奸人側目之秋;且天下一統,公獨恨太平,何也?』公曰:『蕭弟『宏念一字師』也。』」
蕭楚才為溧陽縣令時,張乖崖為太守。一日召蕭共食,蕭見案上有一絕雲:「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蕭改張「恨」為「幸」,張出視稿而問曰:「誰改吾詩?」左右據實以對。蕭曰:「保公全身,今位高權重,奸人監察之際;且天下統一,公獨恨太平,何也?」張答曰:「蕭弟真『一字師』也。」按「恨太平」即於天下太平不滿,「幸太平」乃以天下太平而感慶幸,一字之改而詩意迥異。在屢興文字獄之封建時代,蕭楚才之改,不僅點鐵成金,亦可謂起死回生,即以一字救張乖崖一命也!
「一字之師」。稱呼在詩文中能改正或更動一字,而使其更完美之人。
漢字博大精深,應用中若有一個字錯認錯寫或漏寫、顛倒等,都可能造成很大謬誤。一字之差,禍福攸關,有事為證。
錯認一字丟官印
清末,左宗棠任兩江總督時,有一個原湘軍中的下級軍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戰勇敢,左宗棠舉薦他任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縣考,上級發下試題,他為了保密,將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臨考當天,卻嫌皮忘記試題藏在哪裡了,到處尋找不著。他手下人說,請老爺回憶一下,或許能想起試題內容來。他想了想說:「我只記得有一個『馬』字」。由於當時考試內容都以《四書》為准,手下人就翻遍《四書》,找出了「至於犬馬」、「百姓聞王車馬之聲」等幾條,他說不對,「馬」字是最前頭一個字,於是又翻到「馬不進也」,他又說字數不夠。後來有一差役說,請老爺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藏在靴筒里了,忙找出來,眾人一看,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大家也不敢笑。後來此事反映到總督府,左宗棠覺得自己用人不當,就寫了一首打油詩:
焉作馬時馬當焉,恰似當年跨馬前。
沖鋒陷陣猛於虎,何必薦其弄筆尖。
於是罷了他的縣令,又調回軍中去了。
錯寫一字叔坐牢
民國時期,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聲勢煊赫。他一個堂叔,前
清秀才出身,在家無業,到濟南找到他,想謀個工作養家糊口,他滿口答應,立即寫手令,連同其叔的登記表裝入封袋,命人送交秘書長速辦。秘書長拆封一看,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將老頭抓捕關押在軍法處。一個多月後,韓召開軍政會議,坐在主席台上東張西望,問秘書長:「××老太爺怎麼沒來參加會議?」秘書長說:「老太爺關押在軍法處還沒放出來哩。」「混蛋!」韓復榘大發雷霆:「誰把老太爺抓起來的?」秘書長隨即取出韓的手令,韓一看寫的是「抓軍法處」,便理直氣壯地說:「我這不明明寫的『派軍法處』,讓他當秘書的嗎?你們為什麼抓他?」秘書長小聲說:「『派』字是三點水旁,您這寫的是提手旁,寫成『抓』了。」韓復榘眼一瞪說:「干什麼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請老太爺來開會!」韓老頭被放出來後聞知此事,一肚子鳥氣,一句話不說,提筆寫了一首詩:
一紙公文「派」作「抓」,小爺無故坐軍法。
若教留在濟南府,「手令」來時定嚇煞。
寫好後往韓復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多寫一字揭敵丑
土地革命時期,賀龍在南昌起義失敗後,赴湘鄂西開辟根據地,歷任要職,轟轟烈烈。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指使一些報紙造謠,經常刊登「賀龍被活捉槍斃」的新聞。有一次,長沙某報奉命刊登《匪首賀龍昨被活捉槍斃》的「快訊」,報社對此種造謠惑眾的卑劣行徑早已反感,但迫於壓力,又不能不登。在發稿時,一位編輯在標題中「被」字前面加了一個「又」字,當局派人來審查,一看標題是《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檢查官氣得吹鬍子瞪眼,興師問罪。主編說:「本報已奉命登此『新聞』好幾次了,這次若不加『又』字,人們罵我們一貫造謠,今後報紙怎麼辦下去?」檢查官十分尷尬,不準報紙出版。笑話傳出,人心大快。報社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
兩次三番「斃」賀龍,賀龍卻似不倒翁。
生花妙筆添一字,謊話戳通大窟窿。
少寫一字險罹禍
抗戰期間,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部有一次發一封密電,向蔣介石報告戰況,文中有「已派五軍增援」。蔣閱之費解,提筆批:「五個軍?第五軍?」遂命人將原件退回。一戰區頭頭們險些受處罰,惶恐不已,慶幸未造成重大失誤。軍中有人寫了一首詩責之:
第五軍耶五個軍?含糊模稜費沉吟。
軍機豈可作兒戲,一字差池數萬人。
漏寫一字巧機辯
乾隆皇帝有一次閑游清漪園,心舒意暢,閑談中得知隨行官員曹秀先(翰林院編修,《四庫全書》編纂官之一)字寫得好,就順手將自己的白紙摺扇遞給曹,命他寫個扇面。曹秀先素知乾隆是個多才多藝,又善於挑剔、弄巧的皇帝,誠惶誠恐,不敢自己做詩,唯恐萬一疏忽惹來災禍。但又不得不寫,為保險起見,就寫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寫好後乾隆一看,立即變了臉色,嚴肅地說:「減去一字,是何居心?」曹接過來一看,大吃一驚,果然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少寫了一個「間」字,真是越怕鬼越見鬼,這欺君之罪非同小可。焦急中,忽然計上心來,笑著奏道:「李太白《早發白帝城》萬口流傳,書寫者眾,千篇一律,早已失去新鮮趣味。為此,臣斗膽將其改寫成一首靈動活潑的小詞,以愉聖心,豈不有趣?」隨即朗聲吟道:「朝辭白帝,彩雲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乾隆一聽,果然新鮮別致,大加贊賞。
異寫一字失功名
北宋仁宗時,有個文人趙旭,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文章出眾,堪稱榜首,在殿試時被仁宗皇帝看中,但一看他寫的字,很不正規,把「唯」字的「口」字旁寫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說:「卿文章錦綉,然將『唯』字的『口』旁寫成了三角,有失規范。」不想這個趙旭自我感覺良好,忘乎所以,高聲答辯稱:「口與厶在書法中是可以通用的。」宋仁宗大怒,提朱筆寫了「去吉、呂台、私和、句勾」幾個字,擲給他說:「汝既言可通用,就將這幾個字一一辨來。」這下趙旭傻眼了,張口結舌無法對答。仁宗立即決定不予錄取,命其回家重新讀書習字,以觀後效。這位狂生,就因為一個不規範字,把到手的狀元給弄丟了。當時有人寫詩嘲之:
十年寒窗十年苦,一朝及第入仕途。
只為一字多「口」舌,摘去功名再讀書。
顛倒一字減罪刑
清末,山東某地有一富豪公子,不務正業,橫行鄉里。有一次在鬧市縱馬飛奔,將一老人踏死,當即被眾百姓扭送官府,押入死牢。其父母花重金請一位刀筆吏幫忙為之緩頰,刀筆吏查閱案卷,見結論有「跑馬傷人致死」一句,提筆將「跑馬」二字顛倒一下,成了「馬跑傷人致死」。如此一改,罪不在故意,既可免刑,更可免死。又唆使其家人賄賂知縣,幾經打點,改判賠償重金,道歉認錯,教育釋放。為掩人耳目,知縣大筆一揮,寫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判詞:
劣馬脫韁難控馭,卻非縱馬故傷人。
重金賠禮厚安葬,兩家從此息爭紛。
一樁死刑案,就在這文字游戲加賄賂的陰謀下給顛倒過來了。
『叄』 你知道哪些因一字之差而造成嚴重後果的故事
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中原大戰,雙方使用了100多萬人的兵力。戰前,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討伐蔣,商定率軍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然後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馮玉祥的一位作戰碼銷參謀在擬定命令時,誤把「沁陽」寫成「泌陽」。恰巧河遲弊游南南部有一個泌陽,該地與沁陽相距數百公里。這樣一來,就使馮玉祥的軍隊誤入泌陽,因而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戰機,讓蔣軍爭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軍隊處處被動挨打,最後導致中原大戰以蔣的勝利、馮玉祥和閻錫山的聯軍失敗而告結束。
1944年11月27日,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奉命出動B-29轟炸機,轟炸貴州邊境南丹.六甲地區的日軍。可是,機場指揮所卻將「六甲」錯譯成「六卜豎寨」。於是,57架掛滿炸彈的B-29帶著錯誤的命令出擊,飛向位於廣西邊境的六寨鎮,把無數顆重磅炸彈丟了下去。結果,設在該鎮的張發奎第四戰區指揮所被炸毀,戰區司令部和附近部隊的1名中將.2名少將.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以下的軍官,800多名士兵,連同聚集在該鎮的5000多名難民,都成了這場錯誤轟炸的冤死鬼,一字之差,竟釀出了一場不該發生的大悲劇。
『肆』 一字之差的教訓小故事
例如:
1、抗戰期間,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部有一次發一封密電,向蔣介石報告戰況,文中有「已派五軍增援」,蔣閱之費解,提筆批:「五個軍?第五軍?」遂命人將原件退回。
2、北宋仁宗時,有個文人趙旭,在殿試時被仁宗皇帝看中族慎,但一看他寫的字,很不正規,把「唯」字的「口」字旁寫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說:「歷襲卿文章錦綉,然將『唯』字的『口』旁寫成了三角,有失規范。」不想這個趙旭仍高聲答辯,仁宗立即決定不予錄取,命其回家重新讀書。
3、民國時期,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聲勢煊赫,他一個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無業,到濟南找到他,想謀個工作養家糊口,他滿口答應,立即寫手令,命人送交秘肢穗兄書長速辦,秘書長拆封一看,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將老頭抓捕關押在軍法處,原來是他把派軍法處寫成了抓軍法處。
『伍』 因為一個筆畫而造成的失誤故事
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部隊在虧肆擾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陽」的「沁」多寫了一筆,成了「泌陽」。碰巧河南南部就有銷旦個泌陽,不過這個地方與沁陽有千里之遙。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匆匆趕往泌陽,結果貽誤戰機,錯過了聚殲蔣軍的有雹碼利時機,使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一字之差,最終導致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全面失敗。
『陸』 漢字寫錯的真實故事
(一)
太平軍北伐時,有一支部隊駐扎在儀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將請示行軍路線。主將正在與人談話,就隨手寫了一個字,交給小校。先行官從小校手中接過手令一看,是個「燒」字,大吃一驚:燒城?想再去問主將,又想軍令豈可更改。於是命令士兵每人准備一把柴火,三更造飯,四更飯畢,拂曉前燒城。天將亮,眾軍一齊點火,頓時煙焰彌漫,百姓哭聲震天動地。主將大驚,急忙找來先行官查問為何燒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給主將,一看,主將頓足大叫:「我之過,我之過!」原來,他在不經意之間,將「繞」字寫成了「燒」字!結果,好端端的儀征城化為灰燼。主將只好請求上級判處自己極刑。
(二)
民國初年,某督軍因手下一軍需官言語冒犯,便傳下手諭:「打棍三十。」
軍需官被押到軍營外面,士兵舉槍一字兒排開,長官一聲令下,「叭叭叭」一陣響,軍需官被打得渾身是窟窿。
督軍正在書房喝茶,聽到槍聲,忙問何故。手下人報告軍需官已經處決。督軍大吃一驚:「誰叫你們槍斃他的?」手下遞上督軍自己寫的手諭,只見上面四個大字:「打槍三十。」原來是督軍把「棍」字錯寫成「槍」字。一字之差,枉送部下一條命。
(三)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軍與蔣介石的軍隊進行中原決戰。馮閻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聚殲附近的蔣軍。但馮部參謀在下達命令時,誤在「沁」字上多加一撇,變成「泌」字,「沁陽」成了「泌陽」,而河南南部確有泌陽城,距沁陽500多里。結果,部隊按錯誤命令晝夜兼程趕往泌陽,分散了力量,貽誤了戰機,導致了馮閻聯軍的失敗。
(四)
江蘇某地一青年去看病,醫生診斷為「疝(shàn)氣」。這病俗稱「小腸氣」,是一種很普通的病,治療並不難。
遺憾的是,該青年識字不多,不認識「疝」字,卻誤認作「癌」字,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他的性格很內向,既不敢問醫生,也不敢問朋友,更不敢將病情告訴父母,於是整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由於精神壓力越來越大,自己無法排遣,終於在一個夜裡,這位青年草草留下遺書,吞下大量安眠葯自殺了。
誤認一字,竟至喪命!
『柒』 一字之差,兩萬斤大米沒有了的故事。
《閃閃的紅尺鄭星》里的片段。潘冬子將「今日無米」改為「談告今日有米」的牌子,造成農民搶糧店,
胡漢三說「一字之差,兩陵侍頌萬斤大米全沒了」
『捌』 一字之差的教訓小故事
蘇軾正在燈下靜靜地看杜甫的詩呢,心裡雖一百個不情願,但是卻沒有不見的道理。還沒等這個下屬開口,蘇軾便先開口:「『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這句詩中的『白鳥』指什麼?是指鷗鷺一類的鳥兒嗎?」他的本意是想借用嗡嗡不止讓人厭煩的「白鳥」來指代和嘲諷下屬不受歡迎。
不想下屬想都沒想,徑直答道:「『白鳥』,並非指鷗鷺,而是指蚊蚋之類的蟲兒,這個東西又沒逗臟又鬧騰,特別討厭,以此暗喻那些缺乏君子風范從而不受歡迎的人!」
下屬一席話不由得讓蘇軾刮目相看。顯然,這是個有學問的人,更是一個正直的老實人,不會或不屑弄巧使詐玩心眼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肚子里有啥就說啥。相反,枯握賣倒顯得蘇軾有些俗了。
蘇軾是有心而問,而下屬卻是無皮洞心而答。
前者問得巧,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信手拈來,游刃有餘,真不愧是大手筆;後者答得拙,直來直去,循規蹈矩,不假修飾,自然坦盪,拿得出,立得住。前者奇,奇思妙想,出其不意;後者正,君子正道,一身正氣。正,可終身持之;而奇只能偶爾用之。
守正,雖常常吃虧,但終可積小勝為大勝,「日日新,又日新」,步步為營,笑到最後;用奇,可能暫時能夠取得兵不厭詐、出其不意之效,但一味用之,則必然淪入機巧一流,機深禍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