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指鹿為馬〔趙高〕
指鹿為馬
秦搭滲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困枝歲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
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
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
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
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
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
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
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
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
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
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汪睜是非,混淆黑白。
B.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
趙高專權,密謀篡位。他擔心高羨好大臣們反對,於是設下一計,進行試驗。 他牽派賀著一頭鹿,獻給秦二戚鉛世,指著鹿說:「這是馬。」秦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怎麼 指著鹿當作馬呢?」趙高便問左右大臣們,大臣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奉承說是馬,以迎合趙高,也有的剛直不阿,說是鹿。 趙高暗地裡把說鹿的大臣一個一個地都殺掉了。以後大臣們都怕趙高。
C. 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
大家常用「指鹿為馬」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顛倒。
現在指鹿為馬的事仍處處皆有!日本竟把中國釣魚島硬說是日本領土啦;騙子將廢棄的電子零件當作尖端電腦除蟲葯啦;把人工培育的人參當韓國野生參騙錢啦……
「指鹿為馬」來源於歷史故事。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做了宰相高職,想億伺機再推倒胡亥篡奪皇權。趙高狡猾陰險,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為了測試各個官員對他的態度,一日,趙高拉來一隻鹿,當著眾大臣的面對胡亥說:「陛下收下這只卑臣千方百計尋得的好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錯了?你拉來的是一隻鹿哇,哪裡是良馬?」趙高並不理會皇帝的話,卻仔細觀察周圍人的反應,有人跟著趙高隨聲附和,有人卻說真話指出是鹿非馬。
結果,說真話的陸續都被趙高設計殺害了。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
D. 史記 《 趙高指鹿為馬 》主要內容 50 字
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篡位朝,為了試驗前朝中有哪些大臣順著他的意願,特地呈現一支路給秦氏秦二世,並說這是馬,其二是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管逆趙高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國的人則都說是路,後來說是鹿的大臣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E. 史記 秦始皇本紀(寫趙高的那一段)
趙高
司馬遷在《史記·蒙恬列傳》中說:「趙高者,諸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趙翼在《陔余叢考》卷四十一《趙高志在復仇》條雲:「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及者也
(?~前悔逗207) 秦朝宦官、權臣。原為趙國宗族遠支。其母在秦國服刑,故兄弟數人皆生隱宮。趙高為內官廝役,因精明強干,通曉法律,被秦王政提拔為中車府令。他私事公子胡亥,教以法律。後因犯罪,秦王命蒙毅審理,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幹,下令赦免,並恢復原來官爵。後以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趙高和胡亥隨從秦始皇出遊會稽。還至平原津,始皇病危,乃為璽書賜長子扶蘇,命其將兵權交給蒙恬,返咸陽主持喪葬。趙高得幸於胡亥,又沖空考慮到蒙氏兄弟掌權對自己不利,遂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秘不發喪,詐受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為書賜扶蘇和蒙恬死。胡亥還至咸陽,立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誅戮宗室、大臣。群臣、諸公子觸犯秦二世意旨的,都交趙高審治。蒙恬、蒙毅兄弟等秦始皇所親近的大臣和諸公子、公主皆被處死,相連坐者不可勝數。趙高惟恐碧判賣大臣入朝奏事告發他,又勸二世深居禁中,不朝見大臣,以此進一步專擅朝政。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後,秦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因諫說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宮,減省徭役賦稅,結果被迫自殺。左丞相李斯則被趙高誣以謀反罪,腰斬於咸陽市。章邯也因受到猜忌,在巨鹿一戰失敗後投降項羽。此後趙高拜為中丞相,事無大小皆取決於其意旨。他為了鞏固權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凡是不隨聲附和的大臣,就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攻下武關後,趙高恐誅罰及身,與其婿閻樂等人密謀,乘二世在望夷宮齋戒之機,詐詔發兵圍宮,逼令二世自殺。趙高企圖篡位自立,但因左右百官不從,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九月,趙高被子嬰用計殺於齋宮,夷三族。
F. 誰能簡述一下,趙高這個歷史人物的主要經歷。
趙高早年在秦始皇手下任中車府令,在此期間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刑獄之學。秦始皇在沙丘宮平台駕崩時,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合謀更改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帝並矯詔賜,死公子扶蘇,囚,禁蒙恬。秦二世登基後,趙高升任郎中令,慫恿秦二世清洗宗室及大臣,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和沙丘之變的主謀李斯。李斯死後,趙高出任中丞相,獨攬朝政,因懼怕秦二世追究關東農,民,起,義,軍之事遂發動望夷宮之變,逼殺秦二世後立秦王子嬰,最後被子嬰派宦官韓談刺殺而死。
一般認為趙高引發的多次秦朝內部宮廷混亂是造成秦朝加速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歷史上對趙高是否為宦,官以及製造秦朝宮廷混亂的動機都尚存爭議。司馬遷著《史記》時沒有為趙高單獨立傳,趙高的事跡主要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和《史記·蒙恬列傳》中。
趙高是趙國的疏遠宗室子弟,家族流亡至秦國。他的母親因觸,犯,刑,法,遭,到,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秦朝官府專門設立的收,容,刑,滿,釋,放,人,員,工,作的隱官,趙高兄弟皆出生於此。趙高因為自己的出身而地位卑賤,但秦王政聽說他辦事干煉堅忍又精通於刑,獄,法,令,於是破格提拔他擔任了中車府令。在此期間趙高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決,斷,訟,案。趙高曾犯,下,重,罪,秦王政讓蒙毅依法懲處,蒙毅判處趙高死,刑並剝奪了他的官籍,但秦始皇因為趙高辦事勤勉盡力赦免了他,恢復了他原來的官職。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稽山,並沿海北上到達琅邪山,期間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隨同前往。同年八月,秦始皇巡遊到平原津時患病,到達沙丘宮平台時已經病危。秦始皇立遺詔召公子扶蘇回咸陽為其主持葬禮,遺詔還沒交給使者發出時秦始皇已經駕崩,隨行者只有公子胡亥、李斯和趙高以及五六個親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李斯認為皇帝在外駕崩,國內儲君未定,應當封鎖消息,於是將秦始皇的遺體安放在一輛既保溫又通風涼爽的車子中,百官奏事及進獻飲食還和往常一樣,又派一名宦官假扮秦始皇批閱奏摺。
趙高扣留了秦始皇的遺詔,對胡亥說:「皇帝去世了,沒有詔書封諸子為王而只賜給長子扶蘇一封詔書,扶蘇到達咸陽後就登基,而你卻連寸土的封地也沒有,你准備怎麼辦?」胡亥說:「我聽說過聖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聖明的父親最了解兒子。父親臨終既然未下令分封諸子,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趙高說:「並非如此,如今天下的形勢,都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裡掌握著,希望你三思。更何況駕馭群臣和向別人稱臣,統治別人和被別人統治能一樣嗎?」胡亥說:「廢長立幼,這是不義;不服從父親的詔命而懼怕死亡,這是不孝;自己的才能淺薄而依靠別人的幫助勉強登基,這是無能,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會不服我,我自受其害,國家也會因此而滅亡。」趙高說:「我聽說過商湯、周武王殺死他們的君主,天下人都稱贊他們的行為符合道義,不能算是不忠。衛君殺死他的父親,而衛國人稱頌他的功德,孔子記載了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行大德也用不著再三謙讓,顧忌小節而忘記大事,日後必生禍害;關鍵時刻猶豫不決,將來一定會後悔,希望你按我說的去做。」胡亥長嘆一聲說:「現在皇帝去世還未發喪,喪禮也未結束,這樣怎麼去求丞相呢?」趙高說:「時間太短都來不及謀劃,我是唯恐錯失良機。」
成功說服胡亥後,趙高指出計劃要想成功必須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並向胡亥推薦自己親自前去說服李斯。趙高對李斯說:「皇帝駕崩,遺詔未送出,沒人知道這件事,皇帝賜給扶蘇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裡,立誰為太子只在於你我的一句話而已,你看這件事該怎麼辦?」李斯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不是你我做為人臣應當議論的事!」趙高說:「您和蒙恬相比,誰更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的謀略深遠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系誰更好?」李斯說:「在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為什麼這樣苛求於我呢?」趙高說:「我在秦宮管事二十多年,還未曾見過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能傳給下一代的,結果都是以被殺而告終。皇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長子扶蘇剛毅而且勇武,即位之後一定要用蒙恬擔任丞相,您最終也是不能懷揣著通侯之印告老還鄉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教他學,習,法,律已經有好幾年,還沒見過他有什麼過失。他慈悲仁愛、誠實厚道、輕視錢財、尊重士人、心裡聰明但不善言辭、竭盡禮節尊重賢士。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可以立為繼承人,您考慮一下再決定。」李斯說:「我李斯只執行皇帝的遺詔,自己的命運聽從上天的安排,有什麼可考慮決定的呢?」趙高說:「看似平安卻可能是危險的,危險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決定,又怎麼能算是聖明的人呢?」李斯說:「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裡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讓我擔任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能得到尊貴的地位和優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國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給了我,我又怎麼能辜負了他的重託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苟且從事,孝子不因過分操勞而損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職分而已。請您不要再說了,不要讓我李斯也跟著犯,罪。」趙高說:「我聽說聖人並不循規蹈矩,而是適應變化、順應潮流,看到苗頭就能預知根本,看到動向就能預知歸宿,事物的發展規律本來就是如此,哪裡有什麼一成不變的道理呢?現如今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裡,我趙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況從外部來制服內部就是逆亂,從下面來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隨之凋落,冰消雪化萬物隨之重生,這是自然界的必然規律,您怎麼連這些都沒看到呢?」李斯說:「我聽說晉獻公更換太子,晉國三代不得安寧;齊桓公兄弟爭奪君位,哥哥公子糾被殺,死;商紂王殺,死比干,又不聽從箕子、微子的勸諫,都城夷為廢墟,隨著危及社稷。這三件事都違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廟沒人祭祀。我李斯怎麼能參與這種陰,謀呢?」趙高說:「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麼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一定有仙人王子喬、赤松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相機而動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想該怎麼辦吧。」李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何處將寄託我的命運呢?」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李斯贊同了趙高和胡亥的計劃。趙高回報胡亥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麼敢不服從命令呢?」
趙高與李斯合謀更改秦始皇的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又派使者矯詔以戍邊無功和誹謗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以為臣不忠的罪,名賜死蒙恬,將兵,權交予副將王離。扶蘇得到詔書後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於陽周。胡亥、李斯、趙高三人得知消息後大喜,率巡遊部隊從井陘山經九原郡返回咸陽。因途中路程較長遇到暑季,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變,臭,李斯、趙高等命隨從官,員每車裝載一石鮑魚,來掩蓋屍,體,散,發的臭,氣。巡,游,部,隊回到咸陽後為秦始皇發,喪,胡亥正式登基為帝,為秦二世,趙高因功加封為郎中令,在宮中輔佐皇帝。秦二世即位後又採納趙高的建議,仿效秦始皇巡遊天下、立碑刻石,威服海內。
蒙毅因先前依法嚴厲懲處趙高而遭到他的怨恨,等到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日夜在秦二世面前毀謗蒙氏兄弟,搜羅罪狀來彈劾他們。蒙毅曾在沙丘秦始皇病重時被派去禱告山川神靈,等到他返回時,秦始皇已經駕崩。趙高趁機向秦二世進讒言說蒙毅曾經阻撓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建議立即處死蒙毅。秦二世不聽子嬰的勸諫,先將蒙毅囚禁於代郡,後派御史曲宮殺,死蒙毅。蒙恬先前被囚禁於陽周,扶蘇自,殺,身,亡,後,胡亥曾經想釋放蒙恬,但在趙高的挑唆下,蒙恬最,終,服,毒,自,盡。
有一次秦二世在宮中閑來無事向趙高感慨說「人生就如同駕馭著六匹駿馬從縫隙前跑過一樣短暫」,又向趙高請教如何滿,足,聲,色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所能想像到的一切樂趣,使國家安寧、百姓歡欣、永保江山、頤享天年的方法。趙高趁機對秦二世說:「對於皇帝您登基的合法性,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所懷疑,而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弟,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現在陛下您剛剛登上皇位,這些人都心有怨恨很不服氣,恐怕他們將來要鬧事。我之所以提心吊膽,是害怕會生,禍,亂,陛下您又怎麼能盡,情,享,樂呢?」他建議秦二世疏遠骨肉兄弟和前朝重臣,實行嚴,酷,刑,法將其中犯,法的和受,牽,連的全,部,殺,死,甚至滅,族,然後重新任,命自己的親信。這樣就能杜絕禍患,宗族和大臣也能對皇帝感恩戴德,陛下也可以高枕無憂的縱,情,享,樂了。秦二世十分贊同趙高的觀點,於是重新修,訂,法,律,命趙高審,訊,處,理,宗,族及群臣。趙高借,機,殺,死與自己有舊,仇的大臣正先等人,並將秦二世的十二個兄弟在咸陽街市斬,首,示,眾,十個姐妹在杜縣處以車,裂,肢,解之刑,其財,物全部沒收歸皇帝所有,諸公子和群臣中被,連,同,治,罪的不計其數,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趙高的濫,殺,無,辜造成與很多人結,怨,他害怕有人在秦二世面前揭,露,他的罪,行,於是以「天子之所以尊貴,在於大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稱為『朕』」、「陛下還很年輕,未必什麼事情都懂」為由勸秦二世不要上朝,以免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給大臣,使皇帝顯得不夠聖明。他還勸秦二世深居宮中,與他和熟悉法律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到公文呈上由他們批奏決定,這樣皇帝可以縱情享樂,大臣們也不敢把疑難的事情呈報,天下的人就能稱皇帝為聖明之主了。秦二世正耽,於,聲,色,犬,馬,懶於處理政事,於是不再上朝,趙高獨攬朝政。
趙高獨攬朝政的行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滿,趙高得知後懷恨在心,假意對李斯說:「現在函谷關以東的盜,賊很多,而皇上卻加緊遣發勞役修建阿房宮,搜集狗馬等沒用的玩,物,我想勸諫但因為我的地位卑賤,可是您貴為丞相為何不勸諫呢?」李斯老早就想勸諫秦二世,但無奈秦二世常居深宮之中,想勸諫苦於無人傳達,沒有面見聖上的機會。趙高便在李斯面前推薦自己,說等皇帝一有空閑就立即通知他,可以趁機勸諫。於是趙高趁秦二世在與美女玩樂的時候,派人轉告李斯說皇上正好有空閑,可以進宮奏事。李斯於是就到宮門外求見,接二連三都是這樣,搞得秦二世大為掃興,趙高趁機向秦二世進讒言說李斯在朝,廷,外,權,利比皇帝還大,他參與了沙丘密謀卻因為地位待遇沒有得到提高而心生不滿,他真正的願望是想裂土封王。趙高又誣陷擔任三川郡郡守的李斯的長子李由與楚地的強盜陳勝等人有舊交,當盜賊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擊,又說他們之間有書信往來。秦二世於是派人調查李由與關,東,起,義,軍勾結的情況。
李斯得知秦二世派人調查自己的消息後急忙上書彈劾趙高,指出趙高就是篡國弒君的子罕和田常,秦二世看到奏書後不以為然,並將調查李斯的任務交予趙高。趙高將李斯投入大牢,並將其親屬賓客全部逮捕,又派人拷打李斯近千下,李斯不堪酷刑被迫招供。但李斯沒有自殺,他還幻想通過上書打動秦二世。李斯的奏書呈上之後,趙高讓獄吏丟在一邊不上報,恨恨地說:「囚犯怎能給皇帝上書?」趙高又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委派的御史、謁者和侍中,輪流復審李斯。當李斯想翻供時,趙高就讓人嚴,刑,拷,打。後來秦二世果然派人去驗證李斯的口供,李斯還以為是趙高的陰,謀,不敢再翻供,在供詞上承認了自己的罪,狀。趙高將判,決,書呈給秦二世,秦二世很高興地說:「沒有趙君,我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秦二世所派使者到達三川郡調查李由時,他已經被項羽殺,死。當使者返回時,趙高就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謀,反的罪,狀。
前208年,李斯被判處受五刑,在咸陽街市腰,斬。李斯臨死前回頭對次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這又怎麼能辦得到呢?」然後與其子抱頭大哭,李斯父子隨後被,殺,同時被誅,滅,三,族。
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任中丞相,封安武侯,朝中大小事務皆由趙高決斷。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仍害怕群臣不肯服從,於是就牽著一隻鹿在群臣面前獻給秦二世,並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以為趙高在和自己開玩笑。趙高又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緘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來阿諛迎合趙高;有的說是鹿,最後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暗中迫害,朝中大臣越來越畏懼趙高,這就是成語「指鹿為馬」的來歷。
前207年,巨鹿之戰爆發,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被項羽所擊敗,秦二世派使者斥責章邯,章邯心生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前去請示。趙高不肯接見,司馬欣害怕被殺於是逃走,趙高派人追捕但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報章邯說趙高在朝中操,縱,大,權,將軍無論有無戰功都要被,殺,章邯被迫投降項羽,秦朝失去了最後的一道屏障。此時六國都已復國,函谷關以東都不歸秦朝所控制,趙高害怕秦二世發怒而遭到殺,身,之,禍,於是稱病不去上朝。
此時秦二世正被分不清是鹿是馬的事情所困擾,晚上又做夢夢見有白虎咬死他座駕左面的馬,秦二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命太卜占卜。太卜說這是涇水的水神在作祟,於是秦二世前往上林苑齋戒,成天在上林苑中遊玩射獵。一次有個行人走進上林苑中,秦二世親手將他射,死。趙高於是讓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出面舉報,說不知是誰殺,死,了,人,把,屍,體搬入上林苑中。趙高趁機勸秦二世說:「天子無緣無故殺死沒有罪的人,這是天帝所不允許的,鬼神也不會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將會降下災禍,您應該遠離皇宮去祈,禱,消,災。」秦二世於是離開皇宮搬到望夷宮去居住。
秦二世打算祭祀涇水的水神,於是派人向河中沉入四匹白馬,又派使者責問趙高關東盜賊的事情,趙高心中大為恐懼,於是暗中聯絡閻樂和弟弟趙成發動政,變,想要廢秦二世另立公子子嬰。趙高先派郎中令作為內應,聲稱有盜,賊,作,亂,又命閻樂發,兵,抓,捕,盜,賊。趙高同時派人劫持閻樂的母親,安置在自己家中作為人質。閻樂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圍望夷宮,殺,死衛令後攻入宮中。他們一邊攻擊一面射箭,群臣內侍大為驚慌,有的逃竄,有的上前搏鬥,參與搏鬥的幾十人都被殺,死。郎中令和閻樂一起進入秦二世的住所,用箭射向秦二世坐息的帷帳。秦二世大怒,召喚左右侍從,侍從們都因恐懼而四散奔逃,不肯上前搏鬥,秦二世身邊只有一個宦官隨同,沒有逃跑。秦二世逃入宮中,責怪宦,官為何不早通報現在的狀況,宦,官說:「我能活到現在就是因為什麼也不敢說,假如我早說了,哪能活到現在?」
閻樂來到秦二世面前,歷數秦二世驕,橫,縱,恣,屠,殺,吏,民,眾叛親離的罪,狀,責令秦二世立即自,殺。秦二世說想見一下丞相趙高,閻樂說不可以;秦二世又請求退位做個一郡之王,閻樂不同意;秦二世退一步說想做個萬戶侯,閻樂仍不答應;最後秦二世絕望的乞求想和那些公子們一樣,與妻子兒女成為平民百姓。閻樂說:「我受命於丞相,替天下百姓處,死,你,雖然你說了很多話,我不敢向丞相報告。」於是指揮他的士卒發,動,攻,擊,秦二世被,迫,自,殺。
秦二世死後,趙高想自立為帝,當他登上大殿時突然感覺地動山搖,趙高知道天意不可違,群臣也不會答應他做皇帝。他還派使者聯絡攻破武關的關,東,起,義,軍首領劉邦,約定與關東諸侯共同瓜分秦朝,自立為王,但遭到劉邦的拒絕。趙高於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嬰為君。趙高認為山東六國都已經復國,秦朝疆域日益縮小,稱帝徒有虛名,應像過去一樣稱王,子嬰於是在趙高和群臣的迎立下登基,為秦王子嬰,隨後用百姓的禮儀將秦二世埋,葬在杜縣南面的宜春苑中。
趙高讓子嬰齋戒,然後到宗廟祭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璽。子嬰齋戒了五天和他的兩個兒子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死秦二世,害怕群臣討伐他,就假裝以大義為名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和關東諸侯有約定,由他消滅秦國宗室,然後在關中稱王。現在讓我齋戒,參拜祖廟,這是想趁我在祖廟的時候殺死我。我就推脫說有病去不了,丞相一定親自來我這里,當他來的時候我們就趁機殺,死他。」趙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嬰前往,子嬰堅決推辭,趙高果然親自來請子嬰,說:「國,家,大,事,你怎麼能不親自前往呢?」子嬰就在齋戒的宮室里派宦,官韓談刺殺了趙高,同時下令誅,滅,趙,高,三,族,在咸陽示,眾。
關於流傳甚廣的趙高是否為宦,官的說法尚存爭議,唐代之前的史書並未指出趙高為宦,官。趙高被認為是宦,官的依據有兩處,一是「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史記正義·秦始皇本紀》將隱宮解釋為受,宮,刑,者療養康復的下,蠶,室;《史記集解·蒙恬列傳》引徐廣曰將隱宮解釋為「為宦者」;《史記索隱·蒙恬列傳》引劉氏雲更是詳細的描述為趙高其父因犯,罪,被,處以宮,刑,其母被官府罰作奴婢後與他人苟合生下趙高兄弟,繼承其父的趙姓,趙高兄弟出生後又被處以宮,刑。現代學者馬非百根據《睡虎地秦簡》考證「隱宮」一詞乃是「隱官」的誤寫,隱官是秦朝官,府,設,立的手工作坊,收容刑滿釋放後身體有殘缺的受刑者作工。趙高其母因觸,犯,刑,律,遭,處,刑,後被收入隱官,在此生下趙高兄弟,並無趙高兄弟受過宮,刑一說。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中明確地指出隱官一詞不僅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被收容於隱官的刑,余,之,人。趙高是宦官的說法是根據誤字的望文生義。二是《史記·李斯列傳》記載秦二世曾說「夫高,故宦,人也」,《史記·蒙恬列傳》也記載趙高有「宦籍」。馬非百認為此處宦,人應理解為老師,即趙高曾作為胡亥之師教授其刑,獄之學;而宦籍應理解為官籍。裘錫圭認為「宦」本是為人臣僕的意思,郎官、謁者的官職本是門廊近侍,類似於家臣,故以「宦」稱。李開元認為宦籍是內侍出入宮中的門籍,與趙高否是宦,官沒有必然的聯系。最後,如果趙高真為宦官,有女婿閻樂也於情於理講不通,但明代學者郎瑛所著《七修類稿》認為趙高的女兒為養女。
此外,李開元從沙丘之變趙高與李斯的對話「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中結合史料推斷趙高以史學童身份進入學室,後通過考試選拔成為尚書卒史後進入秦宮任職,並推算趙高出生於前258年,壽命52歲,但此觀點缺乏其他史料的佐證。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決定統一各國文字為小篆,於是令李斯作《倉頡》七章、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作為全國規範字帖,皆取材於周宣王時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西漢時期,閭里書師將三篇以六十字為一章合並為《蒼頡篇》,共五十五章。西漢時期又稱《倉頡》、《爰歷》、《博學》為三蒼。但因種種原因《蒼頡篇》文字大都失傳。
趙高製造的多起秦朝宮,廷,政,變,加劇了秦朝內部的動盪;趙高屢進讒言、濫,殺,無,辜,致使秦朝損失大批文臣武將,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歷史上大都對趙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為持否定態度,例如:
李斯評價趙高: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為韓安相也。西漢的儒生評價趙高: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孔融評價趙高:且被刑之人,慮不念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莫復歸正。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為世大患。陳琳評價趙高: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減,污辱至今,永為世鑒。唐太宗評價趙高:至如趙高之殞二世,董卓之鴆弘農,人神所疾,異代同憤。柳宗元評價趙高:胡亥任趙高而族李斯,乃亡,舊不足倚也。元稹批判趙高:彼趙高者,詐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殘忍戕賊之術,且曰恣睢天下以為貴,莫見其面以為尊。是以天下之人人未盡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獸畜矣。趙高之威懾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於深宮矣。蘇軾評價趙高:始皇致亂之道,在用趙高。夫閹尹之禍,如毒葯猛獸,未有不裂肝碎膽者也。梁啟超評價趙高: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侘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陔余叢考》指出趙高本為趙國公子,因痛惜自己國家被秦國所滅,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自宮後進入秦宮引發秦朝內部一系列爭斗,殺盡秦朝宗室,滅亡秦朝,趙高的所作所為志在復仇,並指出此段資料來源於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根據此段資料多有詩歌贊美趙高為國復仇之舉:屈大均有詩贊美趙高:可憐百萬死秦孤,只有趙高能雪恥。趙高生長趙王家,淚灑長平作血死。報趙盡傾秦縣郡,報韓只得博浪沙。呂星垣有詩贊趙高:趙高趙國諸王孫,求為秦賊肢體殘。趙高名在列仙傳,何得仙家濫其選?索引戔言頗辯冤,鹿馬計勝長平戰。日中白虹匿無跡,王孫本是邯鄲客。頗死牧廢無英雄,山河西吞惜無策。顛覆咸陽志已酬,組糸子嬰爾力。《詠趙高》一詩贊美趙高:當年舉世欲誅秦,那計為名與殺身!先去扶蘇後胡亥,趙高功冠漢諸臣。大賈滅嬴憑女子,奇謀興漢詎蕭曹。留侯椎鐵荊卿匕,不及秦宮一趙高。現代學者李開元也稱贊趙高是「第一流的書法家、文字學家,也是精,通,法,律的專才,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材。」
G. 史記中的故事《指鹿為馬》100字左右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丞相趙高想篡位,但又怕其他大臣不服,就決定先測驗一下別人對他的態度。
他給秦二世獻了一頭鹿,說:「這是一匹馬。」二世說:「丞相弄錯了,這不是鹿嗎?」趙高就問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敢說話;有的巴結趙高,就跟著說是馬;也有的說是鹿 事後,趙高就用別的罪名,殺害了說是鹿的那些大臣。
「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7)趙高在史記里有哪些故事擴展閱讀: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頌漏晌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搜迅史記》的史書創作。前野鋒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H. 史記故事之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趙高專權做丞相。他想篡位,為了知道哪些人反對自己,就想了一個主意。一天,他牽來一隻鹿,獻給秦二世,說:「我送您一匹馬。」秦二世笑著說:「你把鹿說成馬了。」趙高就問大臣們:「這是鹿,還是馬?」有的不作聲;有的說是鹿;巴結趙高的,就說是馬。不久,趙高就把那些說是鹿的首攔指大臣找個借口治了罪。
趙高極力慫恿秦二世玩樂。一次,秦二世說:「人生,就像乘著六匹駿馬駕著車子越過塹隙那麼快。現在我已經君臨天下,應該在有生之年盡情地享樂,對嗎?」趙高說:「這正是明君喜歡做的,昏君反對的。」這樣,既博得了秦二世的好感,又使秦二世荒於政事,一切由他處理。在趙高的引導下,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暴虐。如大修阿房宮,賦斂愈重,戍徭不已,耗盡天下財力物資。
趙高怕群臣揭發參劾他。為了堵塞眾議,他對秦二世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在於深居,只讓群臣聽到衡瞎他的聲音,不讓他們見到面孔。陛下剛剛即位,如果在朝廷處理政務,言語有誤,就揭露了弱點,豈不是有損陛下的聖明嗎?者配希望陛下從今日起,不必再臨朝,事情由我和侍中的人處理就可以了。」從此,秦二世成了一個傀儡皇帝
I. 趙高的史書記載
司馬遷著《史記》時沒有為趙高單獨立傳,趙高的事跡主要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和《史記·蒙恬列傳》中。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參見:秦始皇本紀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參見:李斯列傳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參見:蒙恬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