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1、錢學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是我國「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於上海,後來出國留學鍵模,1938開始對火箭進行研究。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後,用他所學的專業知和識為祖國服務。他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❷ 你有那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蘇步青
貧賤難移赤子戀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缺仔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祖國掌握科學,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吃飽,而當時日本的帝國大學還答應他保留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打電報,請他前去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錢三強
威武不屈壯士心
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早年在法國研究原子理論。1948年,他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政府駐華大使,惡狠狠地威協說:「看他能上得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清楚: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度外,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偉長
錢偉長的兩次纖扮凱「NO」
1939年7月,錢偉長在昆明考取公費留英,當時由於英德宣戰,改去加拿大。1940年1月錢偉長手續辦齊後登上英輪,發現護照上竟有日本領事館的簽字,因當時日本正發動侵華戰爭,而船經神戶港,沒有日本領事館的簽字會有麻煩。「NO,我們不去了!」錢偉長等留學生一起20幾本護照扔給了那人英國人。半年後,他們重辦護照再登程。
1943年錢偉長獲多倫多大學博士,旋去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噴氣推進研究所任工程師,不僅又當上了領導600多人的「洋官」。抗戰勝利後,他甘願放棄優厚的待遇回國,他拖家帶口在北平的幾所大學兼課勉強糊口。1947年美國的那個研究所又邀請他去,表格上有一句話:「一旦美中宣戰,本人絕對效忠美國。」他當即寫下了大的「NO」。
李四光
「我要回國,不要美金」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發表了《新華夏海的誕生,轟動了歐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日沈陽解放,……」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年的夢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國就誕生了!在劍橋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行的年會上,他激動地說:「我雖然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新中國!」但是此舉觸怒了國民黨當局。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館秘書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張五千美金的支票,說:「你向世界發表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威脅說:「你如果不肯,我將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聽罷氣憤至極,當即嚴厲斥責,:「我歸國之心能用金錢收買嗎?我要回國,不要美金!」經歷了千辛萬苦,李四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實現了他為中國效力的願望。
錢學森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
遠在1950年,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已是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他配備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術設備,享有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如果從追求個人的科研成果來說,那真是「得天獨厚」。但他毅然沖破美國的種阻撓,回到祖國,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人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毀喚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回答是:「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
酆雲鶴
麻類纖維專家酆雲鶴不賣專利
我國著名麻類纖維專家酆雲鶴,8歲時就給人家當傭人,16歲時懂得一些救國道理,便立志學習救國本領。她以驚人的毅力,3年學完了6年的小學課程,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濟南女子初師和北京女子高師。學習期間她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大學二年級時,她又考取了官費留學,到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學習化學工程,並獲得了這所大學第一個她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他決心到德國學習爆炸學,希望學慣用草類纖維造廉價炸葯技術,以打擊侵略者。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草類纖維製造出人造絲的發明家。萊比錫大學聞訊後立即提出以高職稱換取她的論文,日本資本家也提出用高價和總工程師的條件換取她的發明專利。酆雲鶴說:「不賣,我要留給我的祖國。」
❸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嗎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
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宴納數學家」。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晌虧業的發展。
4、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
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5、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
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宴祥神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❹ 中國愛國科學家的故事50左右
1、錢三強
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早年在法國研究原子理論。1948年,他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政府駐華大使,惡狠狠地威協說:「看他能上得大陸的岸,那才怪呢!」
這意思很清楚: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度外,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發表了《新華夏海的誕生,轟動了歐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日沈陽解放,……」
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年的夢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國就誕生了!在劍橋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行的年會上,他激動地說:「我雖然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
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新中國!」但是此舉觸怒了國民黨當局。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館秘書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張五千美金的支票,說:「你向世界發表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威脅說:「你如果不肯,我將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聽罷氣憤至極,當即嚴厲斥責。
「我歸國明並春之心能用金錢收買嗎?我要回國,不要美金!」經歷了千辛萬苦,李四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實現了他為中國效力的願望。
3、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
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
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
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激耐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4、錢學森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決定回國參加建設。
可是美國方面敵視中國,怕錢學森回蔽緩國對他們不利,就千方百計地阻撓。美國海軍次長還惡狠狠地說:「我寧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
他知道的太多了,一個人可頂五個師的兵力!」於是,美方無中生有,說錢學森是中國間諜,把他逮捕關押,後來雖然釋放了,可又嚴密監視。
錢學森沒有屈服,向美方提出嚴正抗議,回國的決心更大了。他在家裡放好三隻小箱子,准備隨時啟程。
後來在中國政府的過問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錢學森,終於在1955年搭乘輪船回國了。他來到天安門廣場,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
5、童第周
1949年3月,中國即將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絕了耶魯大學的高薪挽留,克服了種種阻力,在迎接新中國成立的隆隆炮聲中,再次回到了國立山東大學;同年6月2日,青島解放。
童第周應「中華全國科學工作者聯合會籌備會」的邀請到北京參加籌委會會議,利用這個機會,他找到中國科學院籌建組領導竺可楨教授,迫切地向他提出了建設中國海洋研究機構的設想。
❺ 你還讀過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選擇一個,大致寫一寫事情的經過。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字游螞若思,元代邢州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我國宋元時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工程專家。
郭守敬生活在我國的宋元時代,這個時代我國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火葯、羅盤和印刷術的發明對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善於汲取前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並注重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勇於實踐和創新,在科學上做出了許多貢獻。他不僅精通天文歷法,還擅長水利工程,而且在數學、地理和機械工程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郭守敬主要科學成就在天文歷法和水利工程這兩方面,其中天文歷法的成就尤為突出。他是以優秀天文學家的名字列入世界古代著名科學家之林的。
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入主中原後,雄才大略,廣羅人才,運用「漢法」。他吸取歷代統治經驗,改變蒙古舊制,採用宋、金以來封建政治經濟制度,他不僅重用蒙古族人才,而且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才也加以使用,授以官職,使其為朝廷出力。這樣不久推動了蒙古的社會進步,而且促進了全國的安定和發展。他還提倡興修水利,重視農桑,開鑿會通河、通惠河,使南北水路暢通。還實行屯田,興建水利工程,推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等,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元代農業生產的發展。1262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見了郭守敬聽取他對水利的建議,郭守敬提出對北方水利資源及華北水利灌溉問題的具體意見。
公元1276—1280年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七年),郭守敬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主管歷法方面的官員,主持歷法的修訂工作。元初,由於舊歷法年久失修,舊有的天文儀器已經陳舊不堪,無法准確觀測天象,發生了節氣差錯、日月食不準等各種弊病。公元1276年忽必烈下令修訂歷法,由許衡、張文謙、王恂和郭守敬等主持,但實際負責的卻是郭守敬。他認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於是就把研製天文儀器作為主要問題來進行。在修歷過程中,郭守敬一共創制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余宏幾、日月食儀、星晷、定時儀等十三件精巧的天文儀器,這些儀器主要用於觀測天體、日月、星辰和日食等。《元史》稱他研製的這些天文儀器「皆臻於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未及者。」這些儀器具有精緻、靈巧、簡便、准確的特點,不僅元代以前我國歷史上沒有,而且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1279年天文儀器製成後,郭守敬在大都(今北京)城東設計、修建了一座觀測天象的司天台—靈台。靈台里陳設有各種有關天文學的圖書和儀器,是當時世界上設備最完善的天文台。以後明、清兩代的觀象台,就是在靈台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郭守敬通過觀測工作,對於「黃赤大距」(黃指太陽,赤指赤道,大距是指赤道平面和太陽平面形成的交角,是天文學上最基本的數據之一)和二十八宿距度(即赤經差)的測定有了重要發現,這也是他在天文學上的兩項重要成就,對於改進歷法具有重大意義。他於1280年春編寫了一部新的歷法—《授時歷》,第二年頒行全國實行。《授時歷》確定一年為365.2425天,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數僅差26秒,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歷完全相同,卻比它早三百年發現。它是我國古代最優良的一部歷法,體現了郭守敬在科學上的創新精神。
除天文學外,郭守敬還在水利工程方面有不少成就和貢獻。由於他擅長地理,精通數學,在二十歲時就對邢州城外的古老石橋進行過疏通和重修,解決了當地交通和農業灌溉方面的需要。後在元政府的支持下,在經過對各地地形、河川進行勘測的基礎上,制定出在華北地區整治河道、興修農田水利和發展航運的規劃。如,在元上都設計、興修了鐵幡竿渠;修復、擴建了西北河套平原的灌溉渠道;開辟了大都水源與鑿通通惠運河等。
元上都城建成後,由於城內和城周圍河流、湖泊較多,山洪下來,危及城池。1293年因下大雨,洪水沖壞上都城池,皇帝發派三萬虎賁(侍衛)軍來修復。為解決上都城的防洪和排瀉洪問題,大德二年(1298年)郭守敬經實地勘測,設計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鐵幡竿渠」。在上都城西北的鐵幡竿山(鐵幡竿高數十丈,以此鎮海)上修渠,將鐵幡竿山上的洪水引向灤河。鐵幡竿渠東岸僅距上都城西城牆一公里,水利工程遺址至今尚存。這是我國北方草原唯一保存下來的水利工程。
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郭守敬隨同西夏中興等路行省(今寧夏、甘肅、青海一帶)長官張文謙前往西北地區,負責修復河套平原的水利。河套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眾多神毀埋,為西北地區盛產五穀的米糧川。這里的人民開鑿渠道,利用黃河之水灌溉農田。其中有兩條水渠最長,一條唐來渠,長四百里;另一條叫漢延渠,長二百五十里(都在今寧夏境內)。此外,還有數十條乾渠和支渠。元初,由於戰爭等原因,使這些水利工程受到嚴重破壞,影響了農業生產。由於郭守敬精心設計,他帶領當地人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修復了舊有的水渠,還興建了不少新的渠道,並在各渠道的入口處修建了用以調節水量的水壩和水閘。這些壩閘設計合理,堅固結實,直到明代中葉還繼續使用。
元朝建首都於大都後,大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了解決大都的物資供應,把糧食等物品從南方調運來京,急需開鑿一條溝通大都與通州之間的運河,以便與杭州至通州的大運河連接。1292—1293年郭守敬授命開辟新水源和開鑿新運河的任務。這項工程比較艱巨,遼金以來幾番動工都未成功。郭守敬經過對大都周圍地形、水文勘測、調查之後,終於找到了水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他在大都西北修建了一條長達三十公里的白浮堰,把昌平以南神山附近的白浮泉水引進大都城,然後利用舊有運糧道順流東下,把通州和大運河連接起來。為了解決河床傾斜坡度問題,郭守敬還設計了設置二十座水閘、斗門來調節水位和控制流量,以保證船隻順利通行。這條運河全長一百六十餘里,由兩萬多名工匠、兵士和水手化了一年多時間修成。通惠河的修成不僅解決了大都的漕運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元朝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他還在測量華北地形時「又嘗以海面教京師至汴梁(今開封)地形高下之差」,是我國地理學上首次用「海拔」測量地形。
齊·斯秦巴托 本文參考《中國古代科學家史話》、《蒙古族簡史》等書
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因發明炸葯、雷管並經營、生產這兩樣東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後把遺產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並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隻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後來又輾轉來到俄國。由於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發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於鎮上的一所小學,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後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麼活潑,而是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里,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雲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著,腦海里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幻想,可能就是日後發明創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說,他已在聖彼得堡開設了一家製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裡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著高聳的寺塔及洋蔥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後,父親對三個孩子說;「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父親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麼?」羅伯特說:「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說:「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著說:「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母親嚴肅地說:「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麼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會了俄語,接著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廣泛,不僅閱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葯。當時的火葯,無論是用於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葯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現而挨罵,他經常把火葯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葯做煙火,他把火葯放在紙筒里,然後豎立在草地上,點著火後,火葯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葯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葯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火線。「砰!」炸裂的罐子發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麼回事。諾貝爾的調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葯。
工廠的員工們聽說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葯。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製造火葯。」他翻閱化學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葯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游戲,最後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葯包紮的松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
於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並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熱使氣體膨脹產生力量的原理,並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著復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託,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習化學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班。在補習班裡,他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後,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於將來的理想與事業,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務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發明的單位工作。
諾貝爾第二天就到工廠上班了。他每天的工作相當繁重,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家裡人想讓他去南方溫暖的鄉下靜養,可諾貝爾卻想去德國。他希望能趁這個機會學習德語。尤其他認為德國有最好的化學技術,因此他就來到靠近阿爾卑斯山的溫泉地養病。等身體康復後,他就立刻啟程回到了聖彼得堡。
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發生了戰爭。諾貝爾家的工廠大量生產水雷,供不應求。水雷的威力被證實後,有兩位化學專家來到工廠訪問,他們就是在俄國學術界留下許多功績的希寧和特拉浦博士。
父親把諾貝爾介紹給兩位專家。希寧說:「為了使俄國獲勝而早日結束戰爭,我們想製造威力強大的炸彈,能不能和你們工廠共同研究?」諾貝爾說:「當然可以,不過,這大突然,一點頭緒也沒有呀。」特拉浦博士說:「這點你不用急,我這里有強烈的液體爆炸物,但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沒有實用價值,還沒有把握。」他說著拿出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來。
諾貝爾一見便說:「啊,銷化甘油!」他從書本上得知,這是1847年義大利科學家沙布利諾發明的,今天他是頭一次看見。沙布利諾因試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傷,從此便停止了試驗。
兩位專家把瓶子留了下來,讓諾貝爾做試驗用。諾貝爾此時再也不會想到,這件事後來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帶給他輝煌無比的人生。
諾貝爾和父親開始細心研究硝化甘油。由於它呈液化狀態,稍微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可怕的爆炸。但硝化甘油卻是心臟病患者的有效醫療用品,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俄國最終戰敗了。諾貝爾家的軍事工廠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父母親帶著諾貝爾的弟弟回瑞典去了,諾貝爾和兩個哥哥仍留在聖彼得堡。工廠換了新老闆。諾貝爾由於改良了晴雨表、水計量表並取得了專利,受到老闆器重。這時候,父親來信說他已開始對硝化甘油做研究,並問諾貝爾的進展如何?諾貝爾決心繼續研究,不輸給爸爸。
經過許多次試驗,諾貝爾發明了將硝化甘油裝入小玻璃管中再放進一個鐵罐里,四周塞滿黑色火葯,再用導火線點火。「轟!」一聲巨響,試驗成功了!這種能使火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諾貝爾的發明物「雷管」。
由於諾貝爾發明雷管,使硝化甘油能安全地使用於礦山、隧道的爆破工程,因此他高高興興地把這項發明帶到了父親身旁。而他父親在這方面卻毫無進展。
諾貝爾和父親打算成立一個諾貝爾硝化甘油公司。為了籌措資金,諾貝爾前往法國,四處拜訪巴黎銀行,向他們說明他從事的是一種具有偉大遠景的事業。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他。後來,幸運之神終於向他伸出援手了,法王拿破崙三世對他的發明很感興趣,認為硝化甘油在軍事上將有廣泛用途。諾貝爾因此獲得了10萬法郎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