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

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

發布時間:2023-05-13 03:12:57

『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帝王在泰山封禪過

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古人認為群山之中泰山最高,因此人間的帝王應該到泰山去祭祀天地,向天地匯報自己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並以此表明皇權受命於天。

不過,封禪作為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並非每一位皇帝都有資格享受這一殊榮。事實上,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只有六位皇帝經歷過泰山封禪,他們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參與泰山封禪的皇帝。宋真宗在位初期廣開言路,勤政治國,使得國內經濟日趨繁榮。然而和歷史上那些雄才偉略的帝王比起來,宋真宗實在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干貨」。1004年,遼國大軍侵犯宋境,在兩國軍力相當的情況下,性格怯懦的宋真宗卻選擇了以每年送給遼國大量歲幣為條件,與遼國達成和解協議,史稱「澶淵之盟」。因此,宋真宗和唐高宗一樣,也是一位舉行了泰山封禪,卻名不副實的帝王。

1008年,宋真宗率群臣至泰山,沐浴齋戒後他按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之後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為了表示對山神的敬意,宋真宗還冊封了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

自宋真宗封禪之後,再也沒有哪位皇帝在泰山舉辦隆重的封禪大典。原本一鍋好「湯」卻被摻入了唐高宗、宋真宗這兩碗「冷水」,嚴重影響了「湯」的質量與口感。這可能就是後來的皇帝對泰山封禪沒有那麼強烈期待的根本原因了。

『貳』 泰山的歷史典故

泰山的歷史典故:

天禧年間,宋真宗封禪泰山,大興土木修建岱廟,動工那天,全國各地有名的木匠都請來了,大家不分晝夜,緊張地忙碌著,其中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兒,整天在工地上轉悠,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可從不見他伸手干一會兒。

許多木匠雖然有些不滿 ,可又看到他這般年紀,也不好把話說明,都無可奈何地說:就讓這老頭兒混碗飯吃吧。

這一天,老頭吃完了飯,對大夥說:我不能光閑著,做幾個墨尺給大家用吧,「不一會兒,老頭就做了幾十個,趁大夥休息的時候分給了大家。許多人都覺得好笑

這老頭真是的,墨尺誰不會做,總共不過一拃長,一袋煙的功夫就能做幾個,誰稀罕!許多人接過來就扔了,只有一個姓李的木匠細心的收了起來。

過了幾天,李木匠的墨尺斷了,就拿出老頭給的墨尺來用,奇跡出現了,李木匠用墨尺在木頭上劃線,木頭即刻順著墨線分成了兩半,大夥一見,都紛紛去找自己的墨尺,哪裡還找的到,大夥這才明白,原來那老頭就是魯班師傅。

從那之後木匠就開始把墨尺叫做斬木劍了。

可笑凡人俗世目,不識神仙真面目。

(2)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擴展閱讀: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 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 神山、文化寶庫 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

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表3),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泰山宗教發祥久遠,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岩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

唐宋時,靈岩寺極 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岩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戰國時就有方 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後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

以碧霞祠影響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話傳說的發祥地。早在魏晉時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觀。王母池位於泰山南麓環山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的詩句,唐李白有「朝飲王母池」的吟詠 。

『叄』 泰山是古時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你知道哪些關於泰山的傳說

泰山作為五嶽之首,關於泰山的傳說還是比較多的,泰山傳說是由盤古的頭演變而成的,所以帝王都到這里進行祭拜。

三、一年之後夫婦又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於是丈夫晚上就走出了家門,一直從王母池走到了斗母宮,但他什麼也沒遇見只有腳底下的泰山,於是他的妻子便說:孩子就叫泰山。當她的孩子長大之後和魯班學習木匠活,但他的心思一直都在雕刻上來,於是魯班便讓他回家,泰山回到家以後自學成才,幾年之搭櫻後魯班來到這里買雕刻版畫的時候,看見是自己學生的作品,於是他便說出了“我真乃有眼不識泰山這句話 ”,而這句話也逐漸的流傳開來。

『肆』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有:五大夫松、望人松、飛來石、望夫山、仙人橋。

1.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斜依攔住山,背靠五松亭,在這里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只見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雲蒸霞蔚,迷離耳目衣袂之間,松濤陣陣,傳千谷萬壑不絕。

在這里還可以下望雲步橋,只見水流潺潺,陡然入澗,瀑水懸流,濺花瀉珠,風響水鳴,萬籟俱寂,風景之秀麗之清幽以言表。

據說,秦始皇做皇帝時,發現東南有天子氣,唯恐別人奪了他的皇帝寶座,就帶了大隊人馬,從京都咸陽出發,浩浩盪盪來到泰山封禪,一是想藉此報天地之功,更重要是向天下人炫耀一下他的威風,以便懾服天下。

忽然,天氣驟變,烏雲從山頭滾下,頓時天昏地暗,風雨雷電一齊襲來。始皇措手不及,見前面有一棵松樹,高達數丈,枝葉繁茂,樹冠如棚,風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樹下避雨,隨行人員早亂了套,鑽洞的鑽洞,爬崖的爬崖。

不一會兒,風飄雲散,雨過天晴,始皇因在樹下,未遭風雨侵襲,為賞松樹遮雨之功,始皇當即封它為「五大夫」。

聖旨剛下,就聽到樹上有人言曰:「天下一統,你不以社稷為重,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大增賦稅,亂派徭役,無德無仁無禮,妄受帝命,憑什麼亂封左右」始皇聞聽此言,又想起剛才忽遇大雨,感到實在晦氣,據說,在萬曆三十年,由於泰山蛟龍騰起,山洪瀑發,秦松被水沖走,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秦松,而是清代康熙時補載的。

2.望人松

五大夫松以上的山坡上,還有一棵裊裊亭亭的松樹,一枝長長的樹干斜向下伸展著,好像殷殷熱情的泰山在企盼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許多年輕的情侶,更是將她作為忠貞不渝的愛情象徵,在樹下留影,因為她向上凝聚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朝陽洞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親相愛,樂善好施。一天,一位外地的花匠到泰山採集花草,不慎失足掉下山崖,被丈夫救回家中,二人悉心照料,花匠很快恢復了健康。

他們照做了,第二年泰山果然花繁草茂,十分美麗,又一次,一位石匠來他們家避雨,他們傾其所有,熱情款待,石匠為了感謝他們的盛情,一夜之間鑿通了上山下山的所有盤道,引來了大批的遊人,使他們夫妻大開眼界,後來,丈夫為了把泰山打扮得更美麗,決心出到外面學習技藝。

然而丈夫走了一年,兩年,三年,卻遲遲不聞歸期,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年輕的妻子站在山坡上焦急的望著,執蓍地期待著,企盼著丈夫的歸來。

有一天, 她的丈夫終於回來了,見妻子變成了一棵松樹,悲痛異常,於是在樹下築了一間石屋,日夜守護著他的妻子,把對妻子滿腔的愛,都獻給了泰山,為妝扮泰山,建設泰山,為來泰山的遊玩的客人,做了許多的好事。

3.飛來石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傳,宋真宗帶領千人萬馬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白雲壓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飛瀉,猶如銀河倒懸,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霽之清秀,置身澗底,捕捉玉珠瓊花,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後依萬古青山,好不消遙自在。

文武大臣們跑這跑那,忙得不亦樂乎。正巧,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

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真宗這時正賞樂觀景,忽聽有聲如雷貫耳,回頭一看,見一塊大石壓頂而來,嚇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喲,我的媽,趕快救駕」此刻哪裡還有人應聲,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忙喊:「萬歲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來接駕的。」

真宗聞言,果見大石聳立,像在對自己施禮,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經地說「奴才,一塊碎石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

我乃真龍天子,是元君派來接迎的,我怎能會橫遭此禍?」話雖這樣說,此時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趕快起駕上山了。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4.望夫山

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東岳廟會,有一對新婚夫婦來泰山進香,企盼婚後能豐衣足食,來年生個大胖小子。兩個人沉醉在新婚的歡樂之中,一路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對松山附近的盤道。正當他們興沖沖地攀登十八盤的時候,想據為已有。

只見他使了個眼色,隨從的差役便心領神會,上前來調戲她。新郎官見有人調戲自己的妻子,便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保護自己的妻子。身單力薄的新郎官,哪裡是那些彪悍差役們的對手。

幾個差役一起動手,一陣拳打腳踢,就連推帶擁地把新郎官推到山溝下摔死了。那差役回頭對新娘子喜皮笑臉地說「我們公子看上你,是你的福分,今後定有你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說著就連拉帶扯地把她一塊帶上了山頂。

那公子遊山玩水,又得了美人,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他興致勃勃地來到山頂,對差役們說:「這泰山是歷代皇帝老兒祭天祭地的地方,我與娘子在這里拜天地,結為夫妻是再好不過了。」說著就要與那娘子成親。那娘子此時已悲痛至極,欲哭無淚。

只見她不卑不亢地說「要成親也可以,只是剛才慌亂之中,我連句話都末來得及對夫君說,他就葬身山谷了」那公子聽她如此說,倒以為那娘子同意與他成親,就答應了她。

只見那娘子從容地整理了一下頭上的亂發,不慌不忙地走上山頭,凝視著她丈夫葬身的地方,趁身連的差役不注意,對著山谷大喊一聲:「夫君,等一等,我隨你來了」說著便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忠貞節烈的女子,便把也眺望丈夫的那個山頭取名叫「望夫山」。

5.仙人橋

相傳,呂洞賓因三戲白牡丹觸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呂洞濱整天消遙自在,這樣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罷甘休?便想盡千方百計躲過這一關。呂洞賓想來想去,想到了梁灝身上,梁灝是文曲星上凡,呂洞賓找到梁灝,說明來意,向梁灝說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場高中。」

梁灝見是散仙呂洞賓,便開口問道:「如何相救」呂洞賓說「倒也不難,到了那天,不管是風狂雷緊,還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緊筆管不停地寫,千萬不要鬆手。否則,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梁灝聽說不過如此,,便欣然應諾。是日,和風麗日,哪裡有什麼風呀雷的,梁灝以為呂洞賓又耍什麼鬼把戲騙人,誰知不一會,天空滾雲翻墨,狂風大作,地動山,電閃雷鳴,彷彿就要天崩地裂,梁灝謹記呂洞濱之言。

梁灝抬頭,才發現窗外已風住雷止,麗日當空了,呂洞賓見他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忙道:「憑梁兄這般才華,明年我保你中頭名狀元。」說完便飄然而去。第二年,梁灝半信半疑地進京趕考,果然中了頭名狀元。

皇帝見他年事已高便賜給他許多金銀財物,讓他衣錦還鄉了。梁灝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頭名狀元,就給碧霞元君親自掛抱進香。這天梁灝在山頂還完願,聽到遠處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禮,問道「先師為何端坐在此」。

「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隨你前往?」「只要你跟我從橋上走過就行了。」梁灝若大一把年紀,怎能爬得上這懸崖峭壁,再說就是爬上去,還不摔到谷底碎戶萬段,便婉言辭謝了。無奈,呂洞賓只好一人從橋上飛走了。

(4)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伍』 秦始皇為何會成為中國第一個封禪泰山的帝王 秦始皇為何選泰山封禪

1、因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一統天下後,人心不穩,為了展示其雄才大略,向天下證明一統六國是上天授予的,於是啟動封禪活動。

2、關於秦始皇封禪泰山的原因,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這樣記載,「自古受命帝王臘旅神,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眾人登上泰山鎮激,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大典。筆者認為,秦始皇千里迢迢來到泰山封禪,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葯。

3、隨著年齡的增長,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之葯越發急迫。在秦始皇第一次東巡時,也就是封禪泰山那次,秦始皇遇到了術士徐福,此人欺騙秦始皇說海上有「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有長生不老之葯,秦始皇信以為真,讓其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尋找長生不老之葯。

4、然而,徐福找了八年沒能找到,擔心遭到秦始皇加罪,於是謊稱海中有大鮫魚,船根本無法出不了海。秦始輪虧皇求葯心切,竟然在第三次東巡時親自設置強弩射殺大魚,「乃令入海者齊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玡北至榮成山,弗見。至芝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

『陸』 有關中國歷史上封禪過泰山的皇帝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1. 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東方,依照「五德終始」理論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禪大典。

  2. 漢武帝:,據《史記·孝武本紀》說,漢武帝剛一即位,就有人主張封禪。以為「天下安」,可以通過封禪來改正一下國家的制度。

  3. 漢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56)正月,光武帝宣稱夜讀《河昌會符圖》,見有「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之句,認為這是天意指示他舉行封禪(光武帝為漢高祖辯李九世孫),於是下詔東封泰山。

  4. 唐高宗李治封禪泰山,最大的特色是他帶皇後武則天,並且允許武則天參與祭祀典禮活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地悠悠,一大創舉。

  5. 唐玄宗統治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 社會發亂孫展的高峰,加上玄宗性情豪放,於是,在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又在秦皇、漢武 、漢光武、唐高宗之後成為第五位登封泰山的帝王。

  6.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柒』 登上泰山的13個皇帝有哪些

登上泰山的13個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康熙、劉秀、章帝劉烜、安帝劉祜、隋文帝楊堅、趙恆、聖祖玄燁、高宗弘歷。
1、秦始皇
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2、漢武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
3、漢光武帝
建武三十者賀悉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首乎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台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拍滾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
4、唐高宗
唐高宗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5、唐玄宗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從東都紫微城出發,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

『捌』 有哪些皇帝經歷過在泰山封禪

古代盛世,帝王去泰山封禪,是無比榮耀的事。但兩千年封建史,真正去封禪的帝王,卻一共只有六位。

先看看封禪是干什麼的。「封」是用土來建祭壇,用來祭天,之所以選在泰山,是因為古人認為泰山最高,離神仙最近;還有一種解釋是要弄個匣子,把祭文、印璽之類的「封」起來,對外界保密。「禪」是開闢土地的意思,在祭祀典禮上,劃出一塊土地用來祭祀地神。

「封」是祭天,「禪」是祭地,放在一起就是祭祀天地。一般認為,只有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向天地報告功業。這種大場面,只有在天下第一神山泰山舉行。

但是如此神聖的場面,為什麼沒幾個帝王做過呢?甚至到後來,封禪這個詞,完全就臭掉了。

第一位封禪的是秦始皇。因為之前沒人搞過,不知道流程啥樣的,就召集齊魯儒生七十餘人商量。儒生們認為車輪子都要包起來,以免傷害了草木,然後掃地祭祀,流程極為簡單。秦始皇拒絕了,他首先在山上修路,立碑祭祀,耐散然後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整個過程對外保密,因此沒人知道他祭祀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秦始皇封禪一直被後世非議。首先是他拒絕了儒生的建議,得罪了文人;在山上祭祀的時候,遇上大雨,遭到恥笑;關鍵是,秦始皇封禪後,秦國很快就滅亡了。因此,封禪這個事,從一開始名聲就不好。

第二位封禪的是漢武帝。漢武帝似乎特別喜歡泰山,一生去過8次。他問儒生們歷盯封禪流程,大家都說不出來,他便決定用祭祀太一神的禮儀。第一次封禪,只帶了幾個大臣,在泰山之巔舉行封禮。第二次只帶了一個人,是霍去病的兒子,因為霍將軍下山後立即暴病而亡,沒人知道他是怎麼祭祀的。

第三位是光武帝劉秀。他派役夫1500人修山路,騶騎3000人在登封台上壘石頭。提前十五天齋戒,祭天禮畢,更衣行封禮,然後禪梁父山。

第四位是唐高宗。大致程序跟光武帝差不多,只是場面大一些。

第五位是唐玄宗。他認為開元盛世,國力空前昌盛,封禪的目的是為天下蒼生祈福。因此不僅不再保密封禪誥文,還將封禪誥文宣告天下。也就是從這次開始,外界才知道皇上在山上是怎麼封禪的。

第六次是宋真宗。他為了製造神秘感,自己導演了一幕「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讓人昌爛氏笑掉大牙。從那以後,泰山封禪就是越來越丟人,也就沒有人願意去了。

到明朝時期,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官方再也沒有封禪活動。

『玖』 除了中國古代每個帝王渴求的經歷「泰山封禪」,還有哪些關於泰山的歷史故事

1、唐玄宗封禪泰山軼事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來國家興盛的又一個高潮,出現了「開元盛世」,朝中大臣上書力請玄宗東封泰山。玄宗經過一番謙讓之後,欣然首肯,於公元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

據說,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順承運,功績顯赫,則會出現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無德無能,不能順應天時治理天下,則會出現諸多凶象。而玄宗皇帝登封泰山時,雖有功於天下,天氣卻屢屢變化,給他帶來了諸多的煩惱,這大概是上天對玄宗以後沉迷酒色、荒廢朝政的警示。

當時,玄宗皇帝東封泰山,單就儀仗隊伍前的馬隊,就以每種顏色的馬1000匹作為一個方隊,交錯排列,遠遠望去就像彩雲綉錦,可見規模之大,盛況空前。當大隊人馬浩浩盪盪來到泰山西側的時候,突然東北風大作,從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隨從人員住的帳篷被風撕破,支撐帳篷的柱子也被吹折。

官員們因此十分恐慌,亂作一團。

封禪使張說本來就為封禪之事忙得焦頭爛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更使他手足無措。為了穩定人心,他不得不出來打圓場說:「大家不要慌張,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駕出宮,定會驚天動地,這是東海之神來接皇上封禪的。」

張說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靜下來,及至來到泰山腳下,天果然變得麗日晴和。但是,到了玄宗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風大作,寒氣徹骨。天氣的再度變故,不禁使玄宗心神不寧。他停止飲食,肅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

他虔誠地向蒼天禱告:「我自即帝位以來,得到蒼天的佐助,國家昌盛,萬民安泰。我來登封泰山,本欲為萬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麼過失,不配來泰山封禪,請上天來懲罰我本人;如果是隨從的人員沒有福分參加封禪,亦請上天降罪於我,隨從的兵士和騎乘的馬匹確實受不了徹骨的寒風,請蒼天暫停風寒吧。」

玄宗祈禱之後,果然風靜樹止,山間的氣溫隨之轉暖,天氣晴和,微風南來,在縷縷絲竹歌樂聲中,玄宗順利地在山頂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

為了紀念這次成功的封禪,玄宗還親自撰寫了《紀泰山銘》一文,刻在山頂大觀峰,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洋洋千言的唐摩崖碑。

2、岳父為何稱「泰山」

我國習俗,丈夫對妻子父母的稱謂,一般在口語中稱為丈人、丈母。「丈」在古代有「長」的意思。「丈人」原來是對老年人、長輩的尊稱。《論語。微子》中說:「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這里「纖世丈人」就是「老漢」之意。

王充《論衡。氣壽》中也有「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嫗為丈人」的說法,也講「丈」之本意,原是尊敬他人尤其是尊敬老年人的說法。不過,在王充所處的漢代,對老年人不分男女,無論公嫗均可稱為「丈人」。

那麼,對妻父尊稱「丈人」源於何時何地?有人以為此說從漢代匈奴那兒傳來。班固著《漢書。匈奴傳》中有匈奴單於謂漢天子為「我丈人」的說法,當時漢朝歷代皇帝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宮女假冒的)嫁於匈奴單於為妻,故有此稱。這大概就是對妻父尊稱「丈人」說法的起源。

而對妻母尊稱為「丈母」,最早的記載大約要算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風操》,其中有「丈人之婦,猥俗呼為丈母」的說法,之後對妻子父母尊稱為「丈人」「丈母」的記載屢見不鮮。唐代柳宗元祭祀妻楊氏之父母,著有《祭楊詹事丈人獨孤氏丈母文》,可見「丈人」、「丈母」之稱的來源比較簡單,從上面所述之外,至今還沒有找到過其他的說法。

書面語中,人們又有稱妻父為「泰山」、「岳父」、「岳翁」的。這「泰山」、「岳父」、「岳翁」之稱從何而來?卻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以為這種稱呼源自唐朝,唐段成式《西陽雜俎》前集卷十二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由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張說順便將女婿鄭鎰充作隨從也帶纖豎賣去了。按唐代官例,去泰山封禪後,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是九品小官,張說卻利用職權,一下子提升他四級,成為五品。

九品、八品小官著淺青色官服,而五品官就可穿淺緋色官服,唐玄宗在宴會上看到鄭鎰的官服突然換了顏色,很覺奇怪,便去問他,鄭鎰心中有鬼,只得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唐玄宗身邊有位長於諷刺滑稽的優伶黃幡綽插了一句話:「此泰山之力也!」。

借指封撣泰山之事,隱毀逗指張說越級提拔女婿,含意深刻,妙語雙關。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於張說面子,不便發作。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後人有好事者,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沿襲日久,戲稱成為尊稱。

因為泰山又是所謂「五嶽之首」的東岳,所以又轉而把妻父稱作「岳翁」、「岳丈」等。從此說可以看出,「泰山」之稱雖然雅緻,但出典卻並不十分光彩。也有許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因而有了第二種說法:稱妻父為「泰山」,是由於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講:「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餘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

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以為「泰山」成為丈人代稱,是因為俗稱妻父為「丈人」,而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先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久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之尊稱。

對這種說法,有人還作過考證。明代蕭協中作《泰山小史》說:丈人峰「在岳頂西南,巨石特立,儼然人狀,故名。」清代聶劍光著《泰山道里記》說:「泰山絕巔里許為丈人峰,狀如老人佝僂。」由泰山頂上一座狀如彎腰曲背老翁的石峰,想到「丈人」,又從「丈人峰」聯想到「泰山」,漸漸地將妻父之稱與泰山聯系起來。

但是推其本意,此說的起因卻與妻父之稱相差甚遠。還有一種說法比較乾脆,「泰山」之稱乃是從傳訛轉化而來。清代趙翼著《陔余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中說,晉人樂廣為衛厘父,衛厘尊其為「樂丈」、「樂」訛為「岳」,「樂丈」訛為「岳丈」,又從「岳丈」變化為「岳翁」、「岳父」。「岳」又使人聯想起「五嶽之首」的東岳泰山。

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岳父」之「父」相應並稱,人們將妻子之母尊稱為「岳母」,也有一些人,為了與「泰山」相應並稱,便將妻子之母尊稱為「泰水」。

3、秦刻石與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是興行封禪儀式。按照古人的解釋,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來統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價值觀念中的高貴象徵,因此,在改進換代之後,或者某帝王似為治功顯赫時,都可以也應該到泰山封禪,告太平於天地,告成功於天地,以答謝天地的恩澤。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從河南進入山東巨野,由西而東,至今鄒縣鄒嶧山,在鄒嶧山上刻石紀功,隨後由南而北,到達泰山。

秦始皇東巡,在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異,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強帝國的統一方面,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禪之後,在泰山留下了兩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

秦始皇東巡各地,隨處刻石以紀功德,如<<會稽刻石>>秦始皇時代,北方已進入高度文明的時代,而南方卻被認為是蠻荒之地,甚至還存在赤發紋身的現象,道德倫理觀念大異於北方,所以<<會稽刻石>>中就有「夫為寄,殺之無罪「的話。秦始皇石刻,大都毀廢。今天完整保存下來的,有琅牙刻石,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泰山刻石,只剩數字殘片,藏泰安市岱廟內。

五大夫松亦稱秦松,現在雲步橋與朝陽洞之間,椐史書記載,秦始皇登泰山時,中途遇到大雨,他在「樹」下避雨,就封此「樹」為「五大夫」。

秦始皇封禪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剛剛建立的秦政權,保持大一統的穩定,但是秦始皇在鞏固統一政權的過程中,也犯過一些極嚴重的錯誤,把六國的貴族和人民不加區別,視為一體,統統以嚴弄峻法對待,對知識分子的特殊性沒有清醒的認識,朋友,敵人社會寄生力量不加區別,焚書坑儒,破壞文化傳統。

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不知愛惜民力,驅使成千上萬的勞動力大興土木工程,殘民以逞,竭澤而漁。

所以招致天怨人怒,立國僅十四年,就在農民大起義的怒濤聲中滅亡了。由此可見,泰山封禪就其本質而言,不過是一個特殊的登山活動,它不能挽救政策失調,濫用權力的政治腐敗,也不能改變客觀規律,使任何人長生不死。

『拾』 有關泰山的神話故事

泰山的神話故事——碧霞元君的傳說

傳說姜子牙輔佐擊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鎬京,滅伐了荒淫無道,沉溺酒色的紂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太俗氣了,而且也沒有什麼意義,用過就完了。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封給大臣們。

這樣一來,既顯示了他武王的慷慨,又能說明他對大臣們的信任;既能考驗大臣們是否真的忠君何國;再者,武王這樣也就輕省自在,光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權交給了軍師姜子牙,讓他分封諸侯。

卻說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岳泰山。姜子牙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軍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

黃妃是武王最寵愛的妃子,莫說武王已經允諾,就是黃妃自己開口,也得趕快給她。這下可好了,三人都看中了泰山這塊寶地,可總不能都去坐呀,這到底如何是好呢?

事到如今,只黃氏兄妹就夠姜子牙纏的了,自己便敏弊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頭,不過放棄了也怪可惜,他見黃氏兄妹一個憑護駕有功,一個仗武王後台,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堵氣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一聽,不禁拍手叫絕。他想,憑我這一身氣力,泰山還能有黃妃的份?可是身單力孤的黃妃,也沒有一點懼色,一口應允了。

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了他的玉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的向泰山趕來。

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他見黃妃姍姍來遲,便對她說:不行就是不行,別逞能,這回你應該服氣了吧?

真是豈有此理,是我先己到此,我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經繞道趕來。黃妃一本正經的說

你別胡攪蠻纏,你說先到,有何證據?這下黃飛虎還真有點著急。證據嗎?當然有,你來看吧。

黃飛虎跟著妹妹來到玉皇頂,只見黃妃一隻綉花鞋端端正正的放在石坪上。盡管有證有據,黃飛虎卻從心裡不服氣,不禁斥責妹妹:你耍滑頭

黃妃不緊不慢的說:憑本事嘛,怎麼是耍滑頭?

黃妃自知紙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長一人好對付,等姜子牙來就麻煩歷核了。她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對兄長說:咱們兄妹二人,本該是你敬我讓,不分你我才是,這樣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們共管泰山總可以了吧。

這樣一來,先來的黃飛虎倒做了不曉世理的孬種,後到的黃妃倒成了慷慨大度的好人,把個黃飛虎氣得直翻白眼。可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

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

(10)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擴展閱讀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泰山貫穿山東中部,泰安市境內,綿亘於泰安、濟南、萊蕪三市之間,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肢拿掘「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東西長約200千米,南北寬約50千米,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餘縣,盤卧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復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切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復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沖,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製作用。

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泰山跟哪個帝王有故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敲兩下怎麼出現健康碼 瀏覽:45
慈溪事業單位哪個好 瀏覽:743
幸福路十三中升學率是多少 瀏覽:29
什麼是建設性的幸福 瀏覽:44
怎麼弄掉健康成長系統 瀏覽:154
生肖裡面哪些算美女 瀏覽:602
魔環講的是怎麼的故事 瀏覽:816
女人嫁給了愛情該怎麼辦 瀏覽:847
我不在乎愛情將結束是什麼歌 瀏覽:568
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的愛情 瀏覽:52
從哪裡可以咨詢婚姻法律網 瀏覽:979
愛情堅貞花正好下句是什麼 瀏覽:662
父母愛情老大為什麼去當兵 瀏覽:795
事業單位變更年度報告怎麼寫 瀏覽:56
婚姻證件管理專用章怎麼弄 瀏覽:969
男子求婚姻念什麼經 瀏覽:32
怎麼跟身邊的人推薦健康事業 瀏覽:299
有哪些美女當上了領導 瀏覽:924
如何刷高經濟 瀏覽:927
幸福樹腐葉病怎麼治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