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巧板來歷
古代娛樂—七巧板發展流程
先是宋朝的燕幾圖→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幾→再者清初到現代的七巧板。
燕幾圖
-
七巧板本來的面目是「燕幾圖」,燕幾埋困叢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引發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他先設計了六件長方形案幾,於宴會時能視賓客多寡適當調整位置,隨後又增加一件小幾,七件案尺備幾全拼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分開組合可變化無窮。已和現代七巧板相差無幾了。
蝶翅幾
-
後來,明朝戈汕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幾而組成的,拼在一起是一隻蝴蝶展翅的形狀,分開後則可拼成出一百多種圖形。
七巧板
-
現代的七巧板就是在「彎櫻燕幾圖」與「蝶翅幾」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出來的。
B. 七巧板的由來和故事是什麼
七巧板是從請客吃飯的小桌子演變而來。從前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
七巧板的故事背景
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智慧板,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七巧板那簡單的結構很容易使人誤認為要解決它的問題也很容易,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種以上的圖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卻相當詭秘。
這個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後來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C. 七巧板的來歷簡單故事是什麼
七巧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民間廣泛流傳。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里還珍藏著一部《七巧新譜》。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特竟用象牙精製了一副七巧板。法國拿破崙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游戲。誰能想像到七巧板居然會跟拿破崙·波拿巴、亞當、杜雷、愛倫坡特以及卡洛爾等人發生關系,實際上他們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熱愛好者。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具體結構: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塊板組成的,完整圖案為一正方形: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塊小型三角形、一塊中型三角形和兩塊大型三角形)、一塊正方形和一塊平行四邊形。
七巧板的流行大概是由於它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明白易懂的緣故。你可以用七巧板隨意地拼出你自己設計的圖樣,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圖案,那就會遇到真正的挑戰。這正是七巧板的樂趣所在。
七巧板那簡單的結構很容易使人誤認為要解決它的問題也很容易,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種以上的圖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卻相當詭秘,還有一些則似是而非充滿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