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配音老有雜音怎麼辦,還有吞口水的聲音,怎麼能有一個好的配音效果呢
先來說一下吞口水這個問題吧,吞口水雖然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解決起來卻困難重重,這其實和你自身對於稿件的熟悉度以及狀態有關系。錄音前要調整好自螞歷羨己的心態,並且將手中稿件多讀幾次,不要出現卡頓。
錄音時話筒麥克風擺放的位置也很重要,因爛舉為配音過程中需要找准最合適的發聲位置,這個因人而異,有些人需要坐著有些人需要站著,所以位置不可悶拍以離太近也不能離太遠。再就是要保證嘴和話筒距離穩定,避免出現聲音忽大忽小的情況。
㈡ 配音總是脫不了本音怎麼辦
一、配音時如何改變本音
1、 小朋友的聲音
氣息不成熟、比較短,而且稚嫩。聲音明亮清脆,有時字音會拖的比較長,變聲可以通過嘴部的變化,
嘴巴外面可以變圓,嘟起或噘起(不要過度)語氣嗲,內心保持孩子的童真和依賴。
2、年輕人的聲音
聲音位置會比較靠前,在口腔和鼻腔的的中前部分,運用這一個區域的共鳴,在節奏和情緒上要動感輪判一些,可以有一些跳躍的感覺,增加聲音的青春以及活力。
3、 中年人的聲音
聲音更加的沉穩厚重,有城府之感,中氣足,將氣息吸的更深,身體放鬆,帶動胸腔共鳴,把氣流的振動多放在口腔的中後部,語速要不緊不慢,頗有風度,將內心的年齡和角色定位擺對。
4、老年人的聲音
氣息不夠是老年人說話很大的特點,把聲音放扁,製造出聲帶器官上了年紀被破壞的感覺,情緒激動時喉嚨的力量要加大,但是氣息依然不夠,重點在口腔的喉部控制,收起聲音的時要更弱,語速放慢、停頓增多。(如若是配音,要依據角色表演時的語言特點)
5、特殊的聲音(太監、容嬤嬤)
有共同之處,都為宮廷里的人,這些角色說話調值飽滿,起伏大,抑揚頓挫。太監的鼻音重,聲音又高又尖,女性的的細音放出,而收回的時候又貼近男性。
容嬤嬤的聲音在音色上需要學會壓喉嚨和捏喉,喉部在兩種極端下交錯變化。這些要多體會和聽實際的電視劇來模仿。
二、配音發音技巧
1、喉:
1深吸一口氣打一個哈欠,喉頭由於氣流的振動會自然的發出聲響來。
2仍採用打哈欠的做法,但須有意識地加強氣流的振動。(利用橫隔膜的運動,有時可以感覺連腳跟的壓力都在上提似的,把聲音由喉頭提至口腔再由口腔提至頭腔,發出一種連續的氣勢磅礴鏗鏘的聲音。
好比唱:「滿江紅」中「仰天長嘯"那樣盡情的長鳴一聲)
練時,如感覺嗓子疼癢等,那是違反了生理要求,發聲及共鳴的位置不對頭,不要硬喊,若各部發哪桐旦音器官,沒有痛癢的毛病,才是正常的狀態。
2、舌:
1假設是在做舞台效果,用舌尖發出」達達達……「的機槍聲。
2好比自己坐在一艘急駛的快艇上,用舌尖李擾連續的打」嘟「,發出馬達聲。
3用舌頭唱音階或戲曲一段。
4用舌讀報、詩詞、散文……。
3、牙:
1利用口腔肌肉活動,把嘴張開,使上下牙齒相碰或旋轉磨擦出聲。此一練習試一兩次理解了,則不必多做。
2用「屍」字的聲音制止對方的活動。
3摹仿機車(例如火車頭)將要開動的撤氣聲。
4、唇:
1用雙唇發出放炮竹的音響。
2摹仿摩托車的急進的聲音。
3用雙唇打嘟的聲音歌唱一曲。
4吹口哨、吹奏鳥叫、拉琴、戲曲。
5、鼻:
1閉住嘴有鼻子發出小孩子撒嬌時的「哼,哼」聲。
2用鼻音表示語言動作「注意!」「什麼?」「裝什麼蒜!?」「明白了」,等等的意思。
3用鼻腔發音,奏樂、唱歌或演一段話劇的片段。
㈢ 想當配音員,但是聲音不好聽,怎麼辦你需要做4件事
5月份的時候,《配音圈》有位小夥伴給我發消息:「我是個配音小白,說話老是一個調調」。
前幾日,也有一位小夥伴在後台留言,說:「想當配音員,但是我差和的聲音不好聽,怎麼辦?」
對於配音員而言,聲音就像演員的「臉」。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好音色,是很多配音員心中的夢。即使像邊江大大、季冠霖、張傑這樣的配音大咖虛虧盯,相信曾經也期待過擁有好聽的聲音。而且,他們之所以能在配音行業堅守多年,原因之一是觀眾喜歡他們的聲音。畢竟,如果一個配音員,每次一開嗓,就被觀眾嫌棄聲音難聽,那他要在配音界長久地走下去,是很難的。
聲音天生不好聽,總是被否定的配音員,就像天生長得不好看,容貌總是被觀眾指指點點的演員,想要得到認可,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聲音不好聽,可以當配音員嗎?」自從喜歡上配音以來,一些對自己聲音不滿意的配音愛好者、配音初學者、配音員們,常常陷入這樣的疑惑、自卑情愫中。
「聲音不好聽,到底能不能當配音員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曾經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報道。
有一個作家叫陳偉起(筆名:天降龍蝦),他出生後不久,就被診斷為重度腦癱。6歲時,他跟著弟弟學習走路,8歲開始上小學。雖然行動不便,但他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三。初一時,陳偉起發了一場高燒。這場高燒奪走了他的校園生活,讓他終身只能與輪椅為伴。
陳偉起回家後,迷上了在網路上學習,看文學作品。由於雙手無力,用嘴叼筆寫字又經常流口水,他最後空祥用舌頭頂著下唇,在鍵盤上敲出了《生命進階》、《「仿」同萬物》、《愛情的詛咒》等百餘萬字的科幻小說。
當時看到這篇報道,挺震驚的。英國文學家約翰·彌爾頓,晚年時眼睛看不見,靠口述也要堅持創作。盲人陳家家,即使看不見畫面,也要在「黑暗」的世界裡堅持配音。陳偉起,用舌頭頂著下唇,敲出百萬字。這個比口述、比憑想像配音還難的動作,被他「攻破」,變成了習慣。所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聲音不好聽,怎麼就不能當配音員呢?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去嘗試…
1、調整心態,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聲音
一個夢想當配音員的人,經常被人評價聲音不好聽,心裡一定很難受吧!不僅要面對別人的質疑,自己也覺自卑。聽到「公鴨嗓」、「捏嗓」之類的詞,就像被刺了一針,郁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每當鼓起勇氣重新振作時,心裡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聲音:「我的聲音不好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配音員,要經得起外界的質疑,守得住內心的寧靜,相信自己。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說你的聲音不好聽,你也不要否定自己。
接受自己聲音的不完美,是成為配音員的「必修課」。
2、找到自己聲音的特點
在一部劇里,有聲音好聽的角色,也有聲音不好聽的角色。有些被醜化的角色,配上不好聽的聲音,反而是「錦上添花」。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劇《我的真朋友》里,那個和店長曾慧敏相親的男人。這個肥頭大耳,絮絮叨叨,說話總是爆粗口瞪眼睛,毫不顧忌對方感受的角色,如果配上好聽的聲音,反而體現不了這個角色的「壞」。
酥酥的,甜甜的、有磁性的、清澈的聲音固然好聽,但並不適合每個角色。反之,粗啞、不討喜的聲音,總有「用武之地」。聲音不好聽的配音員,可以分析自己的聲音特點,找到適合自己配音的作品、角色。
3、深入認識配音這份工作
新浪娛樂、光明日報曾這樣評價季冠霖的聲音:「聲線多變、或空靈澄凈、或清亮甜美、或溫柔嫻靜、或俊朗干練。」
鳳凰網曾這樣評張傑的聲音:「他在慕容灃的激情沖動、溫實初的痛苦掙扎與龍幽的道骨仙風之間能夠轉換自如地轉換,將語音的起承轉合,語調的變化與戲劇的沖突呈現得清晰流暢。」
揚子晚報評喬詩語的聲音:「喬詩語多部劇里的配音,混淆視聽,以假亂真,讓人誤以為是演員本尊的聲音,無論是《夏家三千金》唐嫣所飾的夏天美、還是《古劍奇譚》中楊冪所飾的風晴雪,聲音都與本尊無縫對接,毫無違和感,那種偶像劇小女生的聲音,甜而不膩,別有風味。在《抓住彩虹的男人》一劇中,她更用聲音把女主的虐戀和堅強塑造得千回百轉,令人難忘。」
如果仔細分析這些評價,就會發現,外界對配音演員聲音的認可,重點在於其聲音對角色的塑造以及聲線的多變性上。好聽與不好聽,往往是比較次要的。配音是一種表演創作工作,重在「演繹」,而非玩聲音。配音員的聲音,不管多好聽,或多難聽,如果沒有感情,不貼合作品和人物,也只能叫聲音,不能叫配音。所以,嚴格來說,當配音員,其實和聲音好聽不好聽,沒多大關系。關鍵在於,你能否「操控」自己的聲音,讓它具有多變性。
4、後天努力,改變難聽的聲音
「接受自己聲音的不完美」,不是「破罐子破摔」,認命。人的音色,雖然和先天有關,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聲音天生不好聽的人,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自己的聲音。練肺活量、吊嗓子、氣泡音、練氣息、共鳴等練聲方法,都有助於聲音的改變。具體操作,可參考歷史文章:「口水音、氣泡音、少御音的背後,藏著「菜鳥」進階為職業配音員的「敲門磚」(文末有鏈接)。
好了!寫了這么多,我就是想告訴大家,聲音不好聽,可以當配音員。不要自卑,不要在意別人的質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㈣ 聲音不好聽怎麼給視頻配音
1、可以使用變音軟體給視頻配音。
2、比如,混錄天王一方面是強大的錄音軟體,支持WAV/WMA/MP3等流行格式的直接保存手唯,另一方面它又是強大的變聲軟體,它可以將一首大家熟悉的音樂在您的聲調、音弊薯棚色、快慢節奏處理下變得具備全新的風租則格,讓人驚嘆不已!此外,它具備的一些編輯功能,比如時間裁剪和淡入淡出以及音量增益功能可以把音樂的高潮部分。
㈤ 我的聲音錄出來不好聽,給自己作品配音的話如何能把聲音調好聽一些
聲音的音色主要余兄不是調出來的,多看視頻講解如何錄好配音。
錄音過程中,首要考慮找一個寧靜的環境,例如可以在衣帽間,最好也要避開電腦的風扇聲。另外,調整好麥克風的輸入音量(gain),如果過大會爆麥,過小就要後期放大聲音,導致背景噪音增加,理想的音量峰值可約為-6 db,留點head room, 確保不行毀凳會爆麥。
後期有空的話,進行(1)降噪處理,(2)增加少量的回聲(3)多個音頻進行音量看齊調整(不然聽眾要時不時調整音量可不好)就行,不需要做過多的調音。調EQ那些初玩其實也沒有太大必要(通常是為了去掉不好聽的音頻段,或者潤色好聽的音頻段),也盡量不要用預設的調音方案,畢竟錄音的環境不一樣,人檔旅聲也不一樣。
㈥ 配音員如何訓練音色和音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說,誰的聲音好甜,誰的聲音很有磁性,這種或甜美或醇厚或高亢或低沉的聲音就是每個人聲音的特質,也就是音質(或者叫音色),這種聲音的特質色彩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或受遺傳因素,後天成長用聲習慣的不同而形成的,正如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一樣,音色也沒有完全相同的。然而,這恰恰是配音員個人特色最為表像的呈現,配枝哪好音員應該在配音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發掘自己的聲音特色,並加以磨礪,形成自己配音的鮮明風格,這是一名優秀配音員的必備素質。下面幾條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訓練方法。
一、閉口打哈欠
閉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時故意不張開嘴,而是強制用鼻吸氣、呼氣。
二、壓腹數數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壓上一摞書,吸足一口氣,開始數數。這是對氣息輸出作強制訓練,以達到增強腹肌和橫膈膜的控氣力度的目的。
三、氣聲數數法
先吸足一口氣,屏息數秒,然後用均勻的、低微的、帶有氣息的聲音開始數數,數得越多越好,數數時不撒氣、不漏氣,把氣盡量用在發聲上面。
四、偷氣換氣法
選一遍稍長點兒的文章,用最快的速度朗讀,直到氣息用完,再運用「偷氣」技巧換氣繼續快速朗讀。所謂「偷氣」,就是要用極快的速度,在不為人覺察時吸入部分氣猛鉛流。之前我們談到的速讀法就是這一原理,不僅是練字的訓練,也是練氣息很好的訓練方式。
五、體育運動法
平時多做些體育運動,不僅強身分體,對氣息也有很好的鍛煉,如長跑就是練習肺活量最有效的方法,仰卧起坐是練腹肌的緩者好方法。做一個好的配音員,強健的體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6)給民間故事配音聲音不行怎麼辦擴展閱讀:
喉:
1,深吸一口氣打一個哈欠,喉頭由於氣流的振動會自然的發出聲響來。仍採用打哈欠的做法,但須有意識地加強氣流的振動。(利用橫隔膜的運動,有時可以感覺連腳跟的壓力都在上提似的,把聲音由喉頭提至口腔再由口腔提至頭腔,發出一種連續的氣勢磅礴鏗鏘的聲音。好比唱:「滿江紅」中「仰天長嘯"那樣盡情的長鳴一聲)
2,練唱時,如感覺嗓子疼癢等,那是違反了生理要求,發聲及共鳴的位置不對頭,不要硬喊,若各部發音器官,沒有痛癢的毛病,才是正常的狀態。
舌:
1、假設是在做舞台效果,用舌尖發出」達達達……「的機槍聲。
2、好比自己坐在一艘急駛的快艇上,用舌尖連續的打」嘟「,發出馬達聲。
3、用舌頭唱音階或戲曲一段。
4、用舌讀報、詩詞、散文……。
牙:
1、利用口腔肌肉活動,把嘴張開,使上下牙齒相碰或旋轉磨擦出聲。此一練習試一兩次理解了,則不必多做。
2、用「屍」字的聲音制止對方的活動。
3、摹仿機車(例如火車頭)將要開動的撤氣聲。
唇:
1、用雙唇發出放炮竹的音響。
2、摹仿摩托車的急進的聲音。
3、用雙唇打嘟的聲音歌唱一曲。
4、吹口哨、吹奏鳥叫、拉琴、戲曲。
鼻:
1、閉住嘴有鼻子發出小孩子撒嬌時的「哼,哼」聲。
2、用鼻音表示語言動作「注意!」「什麼?」「裝什麼蒜!?」「明白了」,等等的意思。
3、用鼻腔發音,奏樂、唱歌或演一段話劇的片段。
㈦ 配音發聲技巧|配音怎麼練不同聲音
你知道配音有哪些發聲技巧嗎?我就為大家介紹配音的發聲技巧,僅供參考。
配音方式
表演
在擁有蠢侍相當的情感色彩後,就需要表演的技能來展現。配音演員只能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角色的整個感覺。痛苦,悲哀,喜悅,沉默等等情感。最需要利用自己平時的經驗積累,來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最先的當然是需要模仿的,深入的就可以用領悟了。但是因為這樣的情感表演技巧,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輕易練就的,所以所謂的平日的劇本聯系或者是人物的情感模仿都不是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法。真正的練習方式就是應該正確的改變自己的心態。要鍛煉自己的內心擁有多重的身份。
當培養了自己的多樣的性格之後,再碰到困難的角色的時候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了。不會再花太多的時間去考究到底應該怎樣的演繹,只需要把自己平時的經歷套用就可以了。
音色
一個配音員只要做到了深厚的情感以及真切動人的表演他就已經是一個好的敬業的配音員了。
變聲的技巧:首先說的是音域的高低問題,人都是有一個極限的高音和一個極限的低音的。這個在唱歌的時候大家都應該深有感觸的吧.
所謂的完美變聲的技巧當然就是在在改變的音色的基礎下仍舊還能發出所有該發的聲音。
就是說你的原始聲音為B,高變音為A,低變音為C。
你在發出A音或者C音的時後最好還要能像在發B音的時候一樣能把聲音做一個適當的提高或降低,能完整的利用A音和C音像B音那樣正常的說話,哭叫,生氣,笑等等。否則A音和C音要是只能為一兩個台詞專門的說一兩次就完全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還不如不用。而且A音絕對不可以是極限高音,C音絕對不可以是極限低音,那樣的話整個人說話都會非常的吃力根本不要說配音,而且在極限音色的邊緣就根本不能在做什麼的聲音情感調整,會使角色顯的死板。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著7級高低差音色變化技巧的人那麼你可以真正利用的變化區域也就只有2到6那麼5個音色。1和7是絕對不可以使用的。還有就是,一般在使用壓迫下的低音的時候就是會碰到一個比較難的技巧了,就是喊叫類的聲音。因為使用低音的時候本身就已經在壓迫聲帶把聲音往下壓,要是會碰上喊叫這樣空氣流動大的快速釋放嗓音的時候就需要經常的練習了,才能夠比較熟練的運用壓住的聲音進行“高聲”的叫喊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一般人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馬上就會破音,失去了低音的基準,重新以原始音色為基準開始發聲-失敗。
發何配出帥氣的聲音:
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絕對的帥氣的音色的存在,首先在現實的生活中就要看個人的喜好的不同了啊,就像喜歡的歌星不一樣吧,有的人說A歌手的歌和聲音相當好聽,但有的人就會說A的聲音像豬叫。這是每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的結果啊。所以帥氣的聲音不可以強求我做出一個很好的定義的。
這里提這個事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就像我對自己的要求“萬能”音色一樣,但這是永遠不可能作到的。因為就算自己再怎麼努力,可以輕易區分十幾個音色也罷,最終還是有限的。可是我敢說自己可以配出一萬個完賣老全不一樣的角色來。這是為什麼,那就要和前面的情感和表演篇的問題一起討論了。這個世界上雖然人的聲音大都不一樣,可總還是能在不同的人中找到聲音接近的人啊。
所以不是說每一次的演繹都需要用不同的音色。你始終都使用A音色,但是隨著演員本人的情感波動和演繹角色的性質不同,大眾就會變相的場生一種同音不同人的感覺來,這也是說明該演員相當的成功啊。回到最初的問題,所以我哪怕今天用B聲音演了一個大壞蛋,大家都覺的這是屬於壞蛋的音色。可是明天我還是用B音色又演中檔升了一個為女孩子深深痴迷的英俊男子的時候,大家或許就會說他的聲音真實帥氣啊!
這就是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角色身上還有不同感情色彩下的定位的區別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自己一直很注重音色的變化,可是從來不敢說音色是配音精髓,仍舊說著-情感是基礎-表演是關鍵-音色是點睛的話了。這和我之前的觀念並不沖突。
配音技巧
一、配音時的語言鬆弛
與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後期配音絕對要鬆弛自然。因為話筒的性能高度敏感,縮短了演員與觀眾的空間。不要求音調與音節的伸展,別刻意追求音色響亮清甜,任何誇張與做作都會失真,聲音狀態應依照生活自然。
我們前面曾要求過同學們在舞台上演出話劇的時候,對台詞吾言適度地誇張,是為了使後排觀眾聽得清,得把字音加強,拉長,提高,強調語音共鳴、吐字咬緊、音量放出;但是到了錄音棚里,卻要有相反的要求:一切恢復到生活中的真實狀態上來。這自然是由於話筒及調音台在起決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丁點誇張都會帶來不真實的效果,這就是影視與舞台藝術在台詞創作上的根本區別。
二、配音時的聲音控制
用鬆弛自然的生活語言,絕不是廢除基本功訓練。鬆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鬆弛自然不能四聲混亂,鬆弛自然不能吐字含混,還要強調語言的分寸感,自然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有時比生活中還要收斂。
有同學會問,既然恢復到生活真實的狀態上來,我們乾脆也別練基本功了。這便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我們說自然鬆弛是比較舞台劇相對而言,並非退回到你原來的自然生活里去,你原來可能是大舌頭吐字不清,也可能地方音四聲混亂,還可能發音位置不哇,分辨不清支茲音吶勒音,恩嗯音,喝佛音,衣日音,俄兒音等等,甚至連邏輯重音也不懂,怎麼能勝任配音工作呢?這種所謂的松池自然是在藝術語言的基礎上,讓聽眾找不著人工雕琢的痕跡,則要求更高。好比照明師在攝影棚里用了很多燈,打出一個自然光的效果一樣,是自然的藝術、藝術的自然,則更難。
三、配音時的材料准備
了解原片的時代背景,掌握原片的思想內容,認識原片的風格體裁,分析原片的語言特徵,找准劇情發展的脈絡,理解劇中人物的感情,摸清人物的氣質音色,知道人物的地位作用。
再好的演員,也不能拿過詞來就念。盡管你朗誦水平很高,聲音很好,還有一個和其它角色搭配的問題呢,配音演員的創作過程同原片中的演員一樣,要熟悉劇本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風格流派,以便在配音創作中有個主心骨,即使是歷史名劇,不同的導演可以導出不同的風格樣式,不同的演員也會演出不同的特點,只有認真的調查了,有了豐富的材料准備(畫面的與文字的)才能准確生動地為原片中的角色配音。否則便是瞎胡鬧。
四、配音時的話筒位置
話筒是語言創作的工具,應學會駕馭話筒的技藝,距離遠會造成聲音虛空,距離近會造成聲音發劈,若大聲疾呼應遠離話筒,若竊竊私語就調近距離,平時以一尺為最佳間距,特殊效果須用特殊處理。
前面我們講過,話筒的位置是由錄音助理負責擺放的,似乎與演員沒關系。其實不然,話筒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若是前後左右搖晃,擺好了也沒用。演員必須同錄音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前面還講過在舞台上說悄悄話,要用氣把音頂出去,讓觀眾都能聽見,可是在錄音棚里就不行了,不僅不可以大聲說悄悄話,有時反而要比生活中的發音還要收斂,有了話筒,只要距離合適,多小的聲音也可以放大出去(輕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會感測出效果來)
五、配音時的心理調整
在理解吃透原片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向片中角色*攏,先從角色的行為模仿人手,然後跟蹤角色的思想行動,由表及裡由內及外的推敲,把握行為邏輯和語言特徵,沿著這條途徑進行再加工,形神兼備才能有語言生命。
同演戲一樣,一切從角色出發。配音演員還要加上一條:向片中的角色演員*攏。任何企圖表現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雜念都應拋棄。因為銀幕上已經有一個形象在演戲,你只能順著他(她)的行為邏輯去配音,就連音色,哭笑聲都要模仿,只要把你變成了他(她)才能實現第一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員在表演上有公認不合理的(欠妥)的地方,你也要為他(她)合理化,然後用你的語言去彌補,只有這樣才能形神兼備。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你才能配出有生命的語言。有性格的語言。才能防止“聲畫不貼” 或曰“聲像離股”。
六、配音時的空間意識
有關的演員都站在話筒前,錄對白前心裡要有個空間,可想像劇本中的規定情境,可參考銀屏上的循環畫面,無論影視配音還是廣播劇,有內心視像才能有空間感,這樣與錄音師有機地配合,最佳的藝術效果才能實現。
這里所說的空間意識是指你雖然站在錄音棚里,卻要如同身在原片角色所處的空間那樣去說話。例如人在病房裡交談和人在煉鋼爐旁交談的氣息狀況是不同的,人在喝茶時的交談與人在運動場上傳球時的對話也是不相同的,即所謂規定情境不同,語言形態亦不同。如果我們在配音時缺乏這種空間意識,也就缺少內心視像,即使一個字都不差,也並非完美的表達。空間意識也還可引伸出另外一種含義:配音演員同在話筒前,下句接上句的時候互相關照,語調語氣應搭上茬口,別顯得太愣,也不能因為有個別人的聲音太突出而破壞了整體效果。
七、配音時要內動外靜
對白棚里需要絕對的安靜,甚至不能有衣服的磨擦聲,調好了演員與話筒的位置,就不允許前後左右的亂動,如果是激烈動作中的台詞,則要求演員做到內動外靜,台詞的動感即要身臨其境,又要保證強弱遠近的穩定。
說起“內動外靜”似乎很矛盾,前面在講氣息與表演六合圖時第一個講到的就是心與口合,然後就是口與手合,手與眼合,眼與身合……怎麼現在內心緊張,外表平靜,豈不成了口是心非了嗎?原來,這正是配音演員特殊的地方。由於有了高靈敏度的話筒,對白錄音棚里尼龍服都不許穿,更不能跑步,打鬥啦,那麼本應是在動作中說出來的台詞就要*演員憑借內心視像,情緒記憶來模擬表現。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用動作帶動語言,但必須是在錄音之前。一旦找到了這種動作語言的感覺,在真正錄音的時候,還是要回到你話筒的規定位置。否則忽遠忽近,忽強忽弱就錄不好了。
八、配音時要挖掘潛質
配音既含蓄又要有感染力,應該對人物語言進行分析,後期配音是種藝術再創作,絕不能說什麼都千篇一律,無論是語調語勢或者重音,都應找到根據,符合邏輯,尋找畫面轉換的內在聯系,再做出有分寸的微妙處理。潛質是一種能力,配音演員不單單是把對白表面的意思說出來,更主要的要把角色內心深層的意思表達出來。每一句話都應當揣摸怎麼去說,為什麼這樣說,有沒有其它的說法。有時當導演調整結構以後,你還應當為畫面之間的重新組合找到對白語氣上的合理銜接,使它們產生內在聯系,以便做出有分寸的,貼切的補充。
配音切忌直白,切忌千篇一律,切忌沒根沒據地胡停亂頓,以及拿腔拿調的洋嗓子。一切都應建立在對人物性格,語言特徵的分析基礎上,絕不能浮皮潦草瞎湊合。因為後期配音,實實在在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
九、配音時要口型吻合
外語和漢語的發音截然不同,要按語言節奏的斷連找口形,按照畫面的轉化與人物表情,翻譯的詞句也可按意思變通,先找准了氣口再關掉參考聲,記住原片人物的啟口與暫停,藉助原型的情緒把自己調動,配出來的口型才能嚴絲合縫。
為進口的外語片配音或為粵語片、少數民族語片配音都存在一個對口形的問題,在這方面經常搞配音工作的演員已經總結出不少有益的經驗。歸結為:“找氣口,劃語節,找畫面,記景別,動作表情憑感覺。”
在看原片過程中,先是採取跟讀的方式,找准了停頓的位置做氣口,只要啟口和收口一致,中間可以語句顛倒或改變詞彙,可以關掉參考聲改為無聲對口形,還可以在原話的位置找中近景的畫面,或觀察人物的動作乃至一個眼神,一個嘴鼻抽動都可做為對口形配詞的參照物,對於有經驗的老配音演員來說,能做到過目不忘,憑感覺記憶,配得嚴絲合縫,可謂爐火純青了。
㈧ 配音的聲音是怎麼練出來
四個常用的練聲方法:距離發聲;障礙發聲;氣音發聲;口技發聲。
三、氣音發聲練習:
1、用氣音數數目攔橋字或念注音字母。
2、兩位練習者說一段秘密話,配音老師不論走到劇場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都聽得清楚是什麼內容。
四、口技發聲練習:
學習掌握牛、羊、雞、鴨、貓、狗的鳴叫聲,以及雷、風、火車、汽船等近似的音響。
如果上述的發聲學的象,這就是說找到了合乎它們發音的特點與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