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層調解小故事散文
一、情與法的融合之道
第一次打電話給他時,他拒絕了我的采訪。在電話里他很謙虛地說,他沒什麼好值得宣揚的,他也沒做過什麼值得宣傳的事情。聽得出他是個低調厚實的人,這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覺得他越是這樣,我越覺得要去好好跟他聊聊。
他叫裘軍立,是環山鄉調解委司法專管員,一名專業軍人。在我見到他時,我證實了我的想法。中等個子,一張誠實的面孔,讓人感覺踏實。說起來意後,他對我笑笑說: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要說調解工作,其實也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農村生活當中的事情罷了。但我不依不饒,一定要他說說一些在調解過程當中的所謂普普通通的事情。
他給我切了一杯茶,我們很隨便地聊了起來。他覺得作為一個農村基層調解工作人員,在調解過程中,最難的是如何做到情與法的融合。雖然調解必須依法為主,但在農漏凳村如果生硬地用法律來調解,不用策略,有些時候也會適得其反,所以許多情況下,法律跟情感要融合起來,這樣才能使調解各方心服口服,令人滿意。
閑聊中,裘軍立回憶起一件很普通、很瑣碎的調解事例來。去年夏天,屬於環山鄉的中埠村,有一對鄰居為了一些雞毛碎皮的事情,鬧起了矛盾。有一村幹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造房子,他的自留地旁邊是一個孤寡老人自己江堤邊挖出來的土地。當時雙方談好,出一點錢問老人買下土地建圍牆。等建起了圍牆,老人卻又反悔。為了這件事,兩家人一直吵鬧。後來政府開展「三江兩岸」整治,因為涉及到賠償,老人更加覺得吃虧,於是去村裡、來鄉里大吵大鬧。最後鬧到雙方多次爭吵,老人又信訪,又到紀委投訴。說調解幹部不公,有偏向。在這樣的情況下,調解幹部只能苦口婆心地勸雙方各自諒解。最後造房子的村幹部主動讓出一部分土地,縮進了圍牆。老人也在勸慰之下,做了讓步,事情終於圓滿解決。
相對於上面說的瑣事,有些事情卻一點也馬虎不得,必須堅持法律,用法律這根准繩來調解。
裘軍立又跟我說起了另一件事情:這是一件特大的人身傷亡事件。2014年11月,一名河南籍民工,在環山工業園區一家公司的鋼架房維修過程中,不幸墜落身亡。接到村幹部報告消息時,鄉調解幹部迅速趕到村裡。這時村委大樓前已經聚集了死者老鄉及親屬上百人,情緒激憤,稍有不妥隨時可能會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這時調解人員馬上出面穩定這些死者老鄉及親屬的情緒,一方面會同派出所民警核實情況,調查死者傷亡過程,一方面動員死者家屬,把死者送往殯儀館安放。然後答應眾人一定妥善處理這起事故,給大家一個滿意交代。
在處理過程中,調解人員始終以法律為依據,不偏袒,不護短。以事實為准繩,實事求是,合理合法,又於情於理。最後經過調解人員的努力,終於在短短十天之內得以調解成功,各方當事人都表示滿意,化解了一起因人身意外死亡而引起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起身告辭時,我忽然對這個面相和善,看上去又忠厚踏實的專業軍人裘軍立充滿了敬佩。在他看來極其平凡的調解過程,在我心裡卻是刻骨柔腸,驚心動魄,每一次調解都是一個充滿大愛情懷的故事。
二、委屈與欣慰
在電話里我聽芹搜碧到一個爽朗的聲音:好!歡迎!第二天我就去龍門找到了他。
馬力,龍門鎮綜治委專職副主任,一個很精乾的幹部。在他辦公室我們很隨便地聊了起來,說到民事調解,他首先覺得在每一樁事情中,既要講法,又要講情,要做到情與法的結合。特別是農村,有些事情還要做到換位思考,當然要以勸導為主;同時盡量做到公平、公正,沒有偏向;還要充分利用村幹部的嫌舉人際關系。他根據實際例子,對我說出了作為一個基層調解幹部的許多無奈、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
龍門是一個著名的古鎮,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涉及到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最多。特別是一些老房子的糾紛,就比較難處理。有一回一個老人來反映,在老街上有一開小店的店主,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一個涉及5、6戶人家的過道上打圍牆。當時城建辦認為,這圍牆不在街面上,不屬於違章,於是就讓一個調解員去調解一下。因為龍門的許多老房子,基本上是幾戶人家公用一些地方的,調解員下去看了房子的分單,直接說要拆除,但那個店主就是不肯拆。當時可能鎮里有另外事情,拖了幾天。過了幾天,那個老人又來反映。於是又下去調解,還通過村裡幹部做工作,還是沒用。那個老人第三次又來,這次來說了許多難聽的話,還罵罵咧咧,甚至還敲了辦公桌。在後來的調解過程中,老人又多次來吵鬧,說鎮里幹部處理不公,有偏向,還說鎮里的'人拿了好處。但調解幹部們始終忍住,不予計較,盡管心裡很是委屈。最後又通過村幹部以及部分村民一起,努力做工作,終於讓那個店主拆掉了圍牆,事情圓滿解決。
在馬力的調解工作中,有些事情也讓他感覺很欣慰和開心。前年的一件案子,就讓他感到很高興。在有一個村裡,一對鄰居矛盾尖銳,已經十多年不理不睬,甚至經常打吵,每次調解都以失敗而終。那一次為了出路問題,進而大打出手,都被請進了派出所。十多年來就這樣一直打打吵吵,從未解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光鎮里幹部煩心,連村幹部也很頭疼。最近一次吵鬧,竟然鬧到住在前面的鄰居,要在門口砌起台階。這下後面那戶人家,不光拖拉機,摩托車進不去,甚至連起碼的運些農作物都困難,這下調解幹部們覺得這個問題必須徹底解決。想來想去,馬力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從這兩戶鄰居的兒女著手,畢竟年輕人思想開放一些。於是通過村裡幹部,分別找當事人的幾個兒子談心,跟他們交朋友,以心換心,將心比心。經過幾次談心,當事人的兒女之間,漸漸地成了好朋友。自然這十幾年的恩怨也隨之化解,多少年來的冤家變成了好鄰居。後來他們兩鄰居說一起要來感謝,但調解幹部們覺得化解矛盾,化解恩怨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看到鄰里和睦相處,他們也就非常欣慰了。
在離開龍門鎮政府時,我的心情有些波瀾起伏。一個普通的基層調解幹部,其實最不簡單。他們要面對的不光是領導的任務,還要面對的是許多什麼也不懂得的普通群眾,有的甚至連一點法律知識也沒有。就像馬力一樣,他們所要承擔的是一幅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重擔啊!
② 敘事散文怎麼寫
敘事散文寫作要求:
1、材料戚蔽念真實。允許進行修飾,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加工、刪改。
3、構思:(又可以叫做結構或模型)
(1)、一事+議(①一事+一議;②議+事+議)
(2)、多事+議(①事+事+議;②議+事+事+議——③事+議+事+議④(總)議+事+議+事+議)
③ 寫一篇感人的小故事,結合生產現場工作、同事之間友誼關愛散文(600字以上)
生命的感動
愛,讓麻木的靈魂找到了歸宿,我被感動了;苦難,讓出軌的心受到了感動,我也被感動了.
羔羊跪乳,舞台雖古樸,但是卻真誠;落紅,雖枯萎了,但是卻偉大,瘦小的生命雖然不健全,但自強.生命的奇跡含陪,曾讓我幾次落淚;生命的價值讓我真正地體會到了靈魂的偉大,命運的坎坷.
本以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奇跡,但是我錯了,我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我知道自己的心被天真所封閉了,我無法去體會缺手缺腳人的生活,我無法去體會瞽者的痛苦.
曾經看見一個盲人就指手劃腳,曾經看見一個柱杖人捂著嘴巴暗地裡竊笑.我忽略了自己的存在,我現在才會認為自己的可惡.
生命,讓我落淚,這不是什麼而是感動.
海倫凱勒讓我敬佩,我無法去體會一個聾啞而又瞽者人的世界,我曾比喻自己是她,我想我不會活到派老備二十歲,我肯定受不了歧視,我肯定受不了病魔,我肯定會一次又一次的去自殺的!
魯濱遜讓我感動,我無法想像一個人在孤苦伶仃的島上度過那漫長的二十年.如果是我,我想自己早就被野狼吃了,如果是我,我想我會變成瘋子,因為我真的受不了那樣的日子,或許我有可能幾天後會被餓死在島上,我想我可能寧願讓食人族,讓野人把我割著吃吧!
保爾讓我感動,我無法想像病魔的幾次大考驗,他居然會安然地活下來,他居然會寫塵毀書,寫自己的故事,想變為作家,最後他實現了.如果是我,我只會落淚,只會哭泣!
生命,讓我落淚,讓我感動!
朋友!生命來之不易,在這大千世界裡,讓我們都來做生命的強者,別讓命運主宰自己!
④ 如何寫一篇記事散文
散文的定義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散文的分類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⒈記敘散文
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類散文與短篇小說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就敘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更不追求曲折變化,而小說對敘事的要求要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需要飽蘸情感,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須作者明確抒發.就寫人而言,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虛構出來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對人物進行寫意式的描繪.
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另外,這類散文中還有一種偏重汪滑於描寫景物的一類,這種散文描寫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風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跡都屬記游范圍.游記散文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於物,達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徵,但與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強想像更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徵、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現,但通篇用此一法者並不多見.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徵性散文,作者將情感融於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事物,藉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贊》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將感情寓於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劉白羽的《日出》等.
⒊議論性散文
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散文.
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感情.
它又不同於啟陵猛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悄橋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
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一爐,合政論與文藝於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散文.
散文的特徵
⒈較強的紀實性
散文具有較強的紀實性質.但對紀實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較大分歧,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有三種.
一是主張絕對真實:「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徵.散文家們要靠旅行訪問,調查研究了積蓄豐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經過,人物的真實,場地的實景,審察清楚了,然後才提筆伸紙.散文特寫決不能仰仗虛構.它和小說、戲劇的主要區別就是在這里.」(周立波《散文特寫選·序》,《散文特寫選(1959-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張「大實小虛」:「散文寫作,在選材上也並不是絕對地排斥任何虛構的.也就是說,在保持題材上大體真實(請注意,這里的概念並不等同於文學科學中的『真實性』的含義,故稱之為『題材的紀實性質』)的前提下,某些細節的虛構,乃至某個次要人物的虛擬,不但在創作實踐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許的,而且有時甚至是很必要的.……關鍵則是要『大實小虛』.」(韓少華《散文散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寫作論》)
三是供實用的散文,要嚴格地寫實;供欣賞的散文,允許有虛構的成分存在:「談散文創作,我們還不能不談虛構.虛構是文藝創作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它對於概括社會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題均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散文創作也不一味地排斥這種方法.具有寫實特點的散文體裁之所以不排斥虛構,是因為人們寫散文,自古以來就有供實用和供欣賞的分別.供實用的散文,只能嚴格地寫實,不允許有任何虛構;而供欣賞的散文,在寫實上就不那麼嚴格,允許有虛構成分存在.」(冠顯《散文寫實說》)
在這三種意見中,我們認為第二種意見是可取的.首先,「大實小虛」說在實踐上反映了散文創作的客觀實際.以冰心《小桔燈》為例,據散文家韓少華說:「前不久,在拜訪冰心同志的時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們的接觸,包括女孩父親的姓氏都是確鑿的,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只是在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冰心在《漫談〈小桔燈〉的寫作經過》一文中,對該文「個別次要之處做了一點虛構」作了補充說明,即「我的朋友」這個次要人物是虛構的.「大實小虛」說在理論上也是順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學作品,而虛構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一種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與虛構無關,但這種虛構又不能破壞散文的紀實性原則,所以它只能是「大實小虛」了.
盡管散文的細節可以虛構,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絕對真實的,這一點也應該是散文真實性的一個重要側面.
⒉取材的廣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圍十分廣泛,大千世界幾乎無不可寫,所以郁達夫說:「散文清淡易為,並且包括很廣,人間天上,草木蟲魚,無不可談.」(《<達夫自選集>》魯迅說,散文的「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致羅清楨》,《魯迅書信》P241),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說:「舉凡國際國內大事,社會家庭的細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歷史,一絲感觸,一撮悲歡,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歡快,都可以移於紙上,貢獻讀者.」(《散文特寫選·序言》)駱文說,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好處甚多.一石之嶙,可以為文.一水之波,可以寫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題.實在自由.」(《我的散文觀》)
正因如此,有人講散文作者「觸目聞聲,隨處可感.魯迅目閱白雪紛飛而抒懷,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見白楊挺拔而命筆,致成《白楊禮贊》;巴金觀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吳伯蕭憶紡車聲韻而揮毫,寫下名篇《記一輛紡車》;楊朔賞茶花絢麗引起創作沖動,留下膾炙人口的《茶花賦》.總之,一個作者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來作為寫散文的材料.」(漢基《關於散文取材種種》)).
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 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斗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 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游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 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說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在取材領域上,小說、戲劇、詩歌都不能與散文相比.小說的題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戲劇的題材,要有激動人心的矛盾沖突.詩歌的題材,要有深郁的情韻.而散文卻沒有這些限制,可以寫小說、戲劇、詩歌的材料.都可以寫散文,不可寫小說、戲劇、詩歌的題材,亦可寫散文.
取材廣泛,首先表現在它選擇題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給人以知識、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東西都可信手寫來,綴成優美的篇什.其次,表現在寫作散文時,可以在一個主題的統率下選取不同時間、空間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們承認和強調散文取材的廣泛性,但也不是說什麼東西都可寫成散文.那種不分青紅皂白,挖到籃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寫散文要選取揭示「人類那種崇高感和庄嚴感」的材料,要選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靈活性
散文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為其服務的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①結構多種多樣
首先散文的結構中心多樣.既可以用人物為結構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細節為結構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為結構中心,郁達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徵事物作結構中心,如《茶花賦》.
其次,散文的結構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時間發展先後順序或以空間轉移為序組織材料,如《小桔燈》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感情變化為序,如張潔《挖薺菜》和楊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為統帥,把材料分別組織在幾個不同的側面之內,如《土地》.
②表達方式自由靈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敘述、描寫等五種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徵、比興、聯想等手法.記敘散文以敘述、描寫和議論;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間用敘述、描寫和抒情.
③語言運用自如.現代散文的語言主要是現代漢語,但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詞語和用法,方言俚語、歌謠諺語等語言形式.文言語辭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用歌謠諺語的如:朱可楨《大自然的語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酈道元《巫峽》中「長江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⒋詩意濃郁.
散文不象小說、戲劇靠虛構的故事情節、矛盾沖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讀者,而是靠濃郁的詩意和理趣來感染讀者.在抒情、敘事類散文中要追求詩意.有的散文家說,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象蘋果飽含果汁一樣.毫無詩意的散文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尋求詩意,並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詩意.楊朔說:「不要從狹義方面來理解詩意兩個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詩意.你在斗爭中,勞動中,生活中時常會有些東西觸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這種動情的事,我就要反復思索,到後來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總要象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東風第一枝>小跋》,轉引自《現代散文序跋選》P190,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散文的詩意與它是一種長於抒情的文體分不開的,其詩意的濃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總是成正比的.為什麼散文長於抒情呢?因為:a、散文一般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無論寫到什麼,其目的都是為了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靈的歌聲」(高爾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筆調,即所謂散文筆調.散文筆調,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筆法靈活疏放,揮灑自如.
議論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詩意的一種表現.朱自清評魯迅的雜感說:「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還有別的,那就是傳統的理趣,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理智的結晶,而這也是詩.」這類文章讓我們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闢的論辯所折服.如韓愈的《馬說》,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說理與議論文不同,它必須藉助形象來說理(蘇軾《赤壁賦》),將情與理交融起來,使之「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普列漢諾夫語)
⒌語言優美
優美的語言是散文所以成為美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散文語言具有以下特徵:
①講究文采.常用多種手法,或濃墨重彩、或淡筆輕彩,著力表現事物的「畫意」,再現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識地化常語為奇語,以更好地表現散文的「詩情」和「畫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開頭幾句: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賦》中寫簫聲一段: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散文講究文采,但並非只使用華美的語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語言,寫出極美的文章來.即所謂的「家常風」.如魏巍《我的老師》.
②靈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聯翩,隨意點染,任情穿插,時而敘,時而議,時而抒情,或將它們水乳交融起來.可謂騰挪翻飛,無不隨心應手.
③注重節奏.
句式富於變化,有時駢散相間,平仄相調;有時長短交錯,張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樂美.請看袁鷹《青山翠竹》中的一節: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子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坎了,還有深埋於地下的竹根.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採的,他常用賦的方法兼用比、興修辭,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說:「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的富有文採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來的,也是對優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煉和加工的結果.
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層次較少,結構不很復雜,但又具有選材精要,言簡意賅,立意深邃的特點.郁達夫「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里說人情.」(《現代散文序跋選》)秦牧說:「像蘇州的園林,小是小了,然而卻境界深邃,天地開闊.(《園林 扇畫 散文》見《筆談散文》)
散文筆法
散文筆法有許多,主要有寫意、延伸、指點、興波四種.
1.寫意
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不求工細,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作為一種散文筆法,寫意是指以簡練的筆墨傳神.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寫人敘事不求鋪敘,因此要想把人寫活,把事情記述得生動,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懷,就要藉助傳神的筆法.
常用於敘事和寫人.敘事時,常用以虛帶實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徵和精神表現出來,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關鍵處,也常著意重寫.如朱自清的《背影》.寫人時,常用粗中帶細的方法,寥寥幾筆,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來,如《阿長與〈山海經〉》中有關阿長神態的寫照.在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筆鋪寫.
2.延伸
延伸就是憑借想像和聯想,圍繞某人某事進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實就是前文所講的聯想,主要有縱式延伸、橫式延伸、多邊延伸和捎帶一筆.
延伸事實上就是上面我們已經講解的聯想,不再詳細講述,只將比較有特色的捎帶一筆講一下.
作者在寫人敘事時,會突然順手捎帶把別的一件事也寫上,這種筆法就是捎帶一筆.從現象上看,兩件事物似乎關系不大,將其聯系起來好像沒有多少道理.但被聯系在一起的兩件東西卻有著某種內在的關聯,細細品味會發現憑空會增添許多「散文味兒」.
比如魯迅的散文《父親的病》中,寫到那些庸醫為父親開了一些奇怪的葯方後,這樣寫道: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註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葯資格也喪失了.
這加點的文字就是順手捎帶的一筆.這是從他父親的病上引申出來的,卻又和父親的病關系不大,似乎是節外生枝,但是這根「枝」,其味特濃,它幽默風趣,把對庸醫的嘲諷,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讀了非但不會認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處.
既是順手捎帶,帶出來的筆墨不能太多,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導致跑題.
3.指點
是在行文時用議論的方式把自己的傾向表露出來.在小說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來指點,他的見解和傾向要通過情節和場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則不同,它允許作者直接站出來表白、亮相.
①指點的要求
指點要注意火候
在一篇散文中,什麼地方指點,怎樣指點,要注意火候,不要亂指點,也不能濫指點.一般說來,指點要出現在以下三種地方:一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升華處.二是在寫人敘事中穿插進行,這樣既是寫人敘事的總結,又是直接抒情述志,還可以調節全文的節奏.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作者每敘完一個故事,就作一次指點.三是放在篇末指點,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要含蓄、形象
指點雖是作者公開向人們亮觀點,但也要講究藝術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點東西讓人們自己咀嚼玩味.如把高爾基《海燕》結尾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讓革命浪潮來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風景了.
要和寫人敘事緊密配合
指點的文字不能脫離寫人敘事.它和寫人敘事要魚水相依,緊密交融,應該從寫人敘事中概括出來.同寫人敘事沒有內在聯系的指點,再形象、再含蓄、再富於哲理,也是蒼白無力的.
②指點的方式
公開指點
就是運用明確的語言直接明白地將作者的意見和卻向表現出來的指點方式.方誌敏《清貧》,寫完自己被國民黨士兵搜身抄不到錢後,在篇末這樣指點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方!」用的就是公開指點.
這種指點的好處是清楚明了,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直露粗淺.
暗中指點
就是通過曲筆和間接的手段含而不露來表達的指點.它或用象徵的詞語來表達,如蘇聯柯羅連科的《火光》中的指點:「火光啊……畢竟……畢竟就在前頭!……」;或借文中寓意物來指點,如李天芳的《打碗碗花》中的指點.
反復指點
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中,「白楊樹是在不是平凡的」這一指點語反復出現過四次.
4.興波
就是在文章中製造波瀾,使文章產生感人的力量.
有不少人認為,引人入勝的曲折變化只能出現在小說、戲劇等文學式樣中,篇幅短小、題材瑣雜的散文是無法生波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散文也需要富於變化,多姿多彩.只不過散文的曲折有其獨有的個性而已.和小說戲劇相比,散文的格局決定了它的興波不可能大篇幅展開,常常是驟起驟落,戰線短,節奏快;同時,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興波常常不是以沖突的形式出現,小說、戲劇常用的誤會法、懸念法等興波方法在散文中並不多見,它的興波總是和「情」緊密相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興波方式:
「急轉彎」式興波
寫人敘事時,故意順著某個方向發展下去,層層遞進,不斷加碼,直到推向定點,爾後筆鋒陡轉,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激起波瀾,把讀者帶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楊朔的《泰山極頂》、《香山紅葉》等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這種手法.
情變興波
人們對人、事、物的感情是常常處在變化之中的,作者根據感情上的變化巧妙興波的手法就叫情變興波.例如蘇軾的《赤壁賦》和楊朔的《荔枝蜜》都使用了這種方法.
抑揚興波
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抑抑揚揚,使文章跌宕起伏的興波方式.如唐濤《瑣憶》,開始故意用抑筆,寫自己未和魯迅相識前,怎麼相信人們對魯迅的議論,什麼「魯迅多疑」喲,什麼「魯迅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喲,等等.繼而,作者著力揚,寫魯迅的平易近人,關心青年等美德.在這一抑一揚中,使文章波瀾頓起.
借議論興波
這種興波,常常藉助議論點化完成.它一般是通過從感性到理性突變的描寫中,憑借議論,點化出一些令人驚嘆的不凡的東西,以此激起富有哲理的波瀾,沖擊讀者的心靈,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就是一例.
⑤ 如何寫好小故事 小散文
散文的話要把握重點,從小節出發,但一定要圍繞中心,一般來說散文都有象徵性,可以給人帶來一定的思想空間。本人也是新手哦,只能說這么多啦
⑥ 怎樣寫敘事散文
目的要求
1、記敘性散文的真實性;
2、散文的主旨確定;
3、散文的材料選擇;
4、散文的結構安排。
教學重點:主旨和選材
教學難點:語言提煉和手法運用。
教學步驟:
一、散文的類型:散文根據其內容和性質可分為
1敘事散文指以寫入記事為主的散文。以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敘述和描繪為其突出特色,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這是因為,敘事散文所寫的人和事,大都與作者有密切的關系。所寫的人,或是親人,或是師長,或是戰友,或是所敬仰愛戴的人;所寫的事,或是親改李身經歷,或是教育大、影響深的事。因此,作者寫這些人和事,必然帶有飽滿的感情山殲晌。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逗鋒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魯迅的《藤野先生》和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就是優秀的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散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d_JAEPeX18rICx7V7leSRg
⑦ 簡短的小故事散文
她!
天空前運下著大雨,她站在家門口,眼裡充滿了無奈和無助。『你看你養的那個好女兒,現在還敢頂嘴了,信不信老娘現在出去就打死她……』,這家的後媽說。
『別說了,你還想怎樣!她都被你趕出門了。』這家的一家之主說
『呵,是我趕的嗎?明明是她自己滾的褲羨!』
她捂著自己的耳朵,蹲了下去,滿眼的淚水終於掉落下來了。
過了好久,她還是蹲在那裡,在這個城市裡她父親就是她唯一的親人,而這里就是她唯一的家。眼睛紅紅的她,看起來特別的楚楚可憐,可是,有誰來可憐她呢?
『咔嚓』,門被反鎖了。這已經是第五次了。
第一次,她父親在外面還沒有回家,她後媽就對她發脾氣,說,『你爸再不回來,老娘就連同你也鎖在外面。』她很感謝她後媽的提醒 ,很乖乖的穿多了衣服。果然,她後媽做到了。
第二次,她因為沒考到前十名,她後媽邊推著她邊說,『你給老娘在外面反省反省!』
第三次,她不小心把家裡的盆栽給弄在了地上,碎了。她後媽看見了,就直接拿去了衣架,往她的.身上狠狠地打了幾下,又把她趕出家門。
第四次,她因為沒有早早的起來做清潔,她後媽又把她趕出了家門。
看,她後媽是多麼的小氣與狠毒。
她小心翼翼的生活在這個家庭,期盼著自己快快的長大。媽,我想你了。
那天也是這樣的場景,外面下著大雨。她當時在洗她母親最喜歡吃的大白菜,很樸素。『轟』,一道閃電在響。她嚇得菜都掉在地上了。心中來了一陣莫名的心痛。
飯桌上的飯,她一次又一次的熱了一遍,可是再怎麼熱她的心也一點也不熱。時間一分鍾一分鍾的過去,她的母親還沒有回家。她等著等著都睡覺了,直到第二天她的母親還沒有回來,只是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里傳來的一句話,讓她感覺這個世界上她已經沒有溫暖的人了。
她瘋狂的跑下樓梯,用力的攔了一輛車。帶在哭腔的對司機師傅說,「到國安醫院!」
她慢慢的走進醫院,她似乎不相信這個事實。有禮貌的問著護士她的母親在哪裡!她走著走著看到她前面有一架床孤零零的在那裡,上面躺著一個人,蓋著白布。她用力的靠近那裡,用力的揭開那白布,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她感覺臉上到處都濕了,她腿也軟了,坐在了地上。她不明白的想,為什麼要這樣對他,她只是一個普通再不過普通的一個人了。
她慢慢的走下樓梯,這個時候她實在想不慧純梁起這個世界還有沒有溫暖的人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擁抱,她想起來了。有一個像天使的男孩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擁抱,那個時候她心跳的特別的快,可是,可是,她再也嘗不到那種味道了。
⑧ 愛心小故事散文
曾經何時,烏雲密布,風呼呼地大叫,大雨即將來臨,有一隻折翅的小鳥,忽然從空中摔倒在地上,驚恐哀鳴襲來,小鳥的眼神,變得頓然失色,一度迷失了方向,聲聲叫喚令人心疼。
不知是有人故意使小鳥受的傷呢?還是不小心闖了禍跌落下來的呢鏈搜冊?小鳥很需要有人幫助,否則必死無疑,誰會來救這樣一條面臨垂危的小生命呢?
某學校一位愛心小男孩,正好走在放學的路上,只見他將受傷棚宏的小鳥抱回了家,並幫它擦消毒葯水,然後包紮傷口。就這樣過了幾天的提心掉膽的日子,害怕小鳥有什麼閃失。值得開心的是在小主人的精心呵護下,大概過了一個星期,終於恢復了健康。
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多月,每當閑暇時光,小鳥會漏笑得意地在小主人的身前身後來跳去,可愛極了。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之情。
如果有什麼心事或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小主人都會向小鳥傾訴。於是,小鳥變成了小主人翁最要好的心靈夥伴,在他們的心裡彷彿天空越來越晴朗。
有一天放學歸來,卻不見小鳥的蹤影,小主人可著急了,心裡撲騰撲騰地跳:「到底去哪裡了呢?」有一種不安的心理籠罩著……
主人心想:「小鳥會不會被別人騙走了呢?或是回到大自然再也不會回來了呢?本來小鳥是屬於大自然的,如果它過得平安無事,我也就放心,如果是壞人……」
小主人簡直不敢往下想,只是心裡亂糟糟的茶飯不思,根本提不起精神。
過了好大一會兒功夫,小鳥一個箭般地飛撲沖進了小主人的懷里,原來是去外面覓食去了,晚了些回來,好在只是虛驚一場。
親熱一番過後,小主人對小鳥說:「可愛的寶貝,我太想你了,很怕失去你,以後可別嚇唬我了嗎?」
小鳥眨了眨眼睛,好似在說:「我以後會乖乖地聽話,做個好孩子,再也不會令你失望。」
時間在慢慢推移,就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小鳥特別依賴小主人。
有一天,小主人對小鳥說:「你回到大森林裡去吧,那裡才是你真正的家園,那裡也有你的小夥伴。」
小鳥彷彿聽懂了主人的話,眼裡含著淚花,用小嘴親了親小主人的臉蛋,戀戀不舍地離開它的.救命恩人。小主人揮了揮手,小鳥回過頭來看了主人最後一眼,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只見了人間的恩恩怨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太多;而這樣的一個深情厚意的小故事卻深深打動著小主人的心,人與動物都可以成為最要好的朋友,難道人與人之間感情就不能做到更好嗎?
當小主人想小鳥的時候,都會快樂無憂地回來看望它的救命恩人,也許這就叫做心有靈眸一點通吧!
讓我們獻出真誠友的善愛心吧,使人間散發出的愛像太陽一樣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