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調虎離山的故事怎麼寫

調虎離山的故事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06 08:22:39

① 調虎離山的故事簡介不少於20字長

東漢末期,北邊羌人叛亂。朝廷派虞詡平定叛亂,虞詡的部隊在陳倉崤谷一帶受到羌人阻截。這時,羌人士氣正旺,又占據有利地勢,虞詡不能強攻,又不能繞道,真是進退兩難。

虞詡決定騙羌人離開堅固的據點,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扎營。對外散布行軍受阻,向朝延請派增援部隊。

羌人見虞詡已停止前進,等待增援部隊,就放鬆了戒備,紛紛離開據點,到附近劫掠財物去了。虞詡渣岩拆見敵人離開了據點,下令部隊急行軍,日夜兼程,每日超過百里,通過山谷。

他命令在急行軍時,沿途增加灶的數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敵人誤以為朝廷援軍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經分散,不敢輕易出擊。

虞詡順利地通過陳倉崤谷,轉入外線作戰,羌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轉入被動局面,不久羌人叛亂被平定。

(1)調虎離山的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調虎離山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個調字。虎和山都是形象化的表達方式。

虎指敵方,山指敵方占據的有利地勢,如堅固的城池等。如果敵方占據了有利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防範嚴密,就如龍在潭、虎在穴,威力可得到最大的發揮。

此時我方不可硬攻。若硬攻,則如蝦蟹入龍潭斗龍,犬羊入虎穴擒虎,縱使攻得進去,也只是白白送死。所以,孫子認為攻打堅固城池是下等策略。

我方正確的方法應是引龍離潭、調虎出山,設計把敵人調出堅固的據點,引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然後消滅它們。

赤風子反復挑釁,激原伯貫帶兵出城,然後生擒;鄭庄公誘大叔段出封邑京城,然後克之,赤風子反復挑釁,激原伯貫如棗帶兵出城,然後生擒。

虞詡引誘羌敵離開陳倉崤谷,予以全殲,等等都是高招。調虎棗指離山計,不僅常用於軍事,而且有時也用於政治斗爭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

② 調虎離山的成語故事

調虎離山的成語故事:

秦將白起為了引誘趙括離開長平關,故意打了幾個敗仗後退走。趙括求勝心切,輕易殺出長平關,出城追擊秦軍,結果進入了秦軍的埋伏圈。白起將趙括的40萬宴帆大軍斷成兩段,分而制之。

趙括只好就地築起營壘,等待援兵。其實援兵早被白起悉數全殲。趙括在營壘里苦等了40餘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稿祥旁時秦軍故意網開一面,引誘趙括強行突圍,結果趙括輕易離開營壘,再次進入秦軍的埋伏圈。這一次趙括回天無力,全軍覆沒。

在這里,秦軍三次使用調虎離山之計。第一次用反間計調走了廉頗這只虎,第二次調趙括離開易守難鍵橡攻的長平關,第三次誘騙趙括離開臨時營壘。值得稱奇的是,秦軍使用調虎離山之計連連得手,趙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軍的圈套。

③ 調虎離山成語故事簡

④ 調虎離山的故事

孫策想要奪取江北盧江郡,但是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只能智取。孫策便送給劉勛送了一份厚禮,用計讓他前去降服上繚,自己趁機奪取盧江。劉勛果然中計,帶著精兵前往上繚,孫策趁此機會十分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調虎離山》的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殲世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准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弊瞎,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租改空禮,並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

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干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⑤ 調虎離山的故事簡介

1、調虎離山的故事簡介
郊師不除,終為禍患。田忌打算率軍進攻魏國。孫臏去找鄒忌讓他將功補過。鄒忌想再次返朝為官,答應了孫臏的要求。鄒忌來到魏國邊城,告訴郊師,齊王的傷勢越來越重,不久將入祖廟,田忌、孫臏正在物色繼位者。他聯絡了一些先王手下的老臣,意欲擁戴郊師回國執政。郊師聞此十分高興,他手下的謀士勸他要小心行事。
郊師派高將軍秘密回國問太後,太後親自去看望齊宣王,齊宣王故作不久人世的樣子,太後將此情鏈拍橘告訴了高將軍。太後也期望公子能速速回國。
公子郊師悄悄回到齊國,被鍾離春活捉,才知上當。
2、調虎離山(成語信息)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來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計」中的一計。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占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才可以取勝。在政治斗爭中,這一計用得最多,且亦漸神化。從其應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3回:「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例子: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3、《調虎離山》出處
《調虎離山》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賀鉛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棚團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閱讀全文

與調虎離山的故事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內蒙古美女多 瀏覽:391
健康碼如何弄而不要驗證碼的 瀏覽:427
男馬跟女馬婚姻如何 瀏覽:701
知足才會幸福是什麼歌 瀏覽:441
如何保證老年人健康長壽 瀏覽:871
屬鼠男的婚姻在哪裡 瀏覽:151
健康碼顯示紅色一圈是什麼意思 瀏覽:972
孩子的健康碼怎麼查行程 瀏覽:438
考內蒙古事業編都考什麼 瀏覽:474
煙台幸福中醫院如何網上掛號 瀏覽:577
你先幸福我以後再說怎麼回 瀏覽:261
中國古代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358
女孩為了愛情什麼也不顧 瀏覽:854
旅遊經濟學具有哪些特點 瀏覽:206
什麼茶對抗亞健康 瀏覽:14
幸福花開含義什麼 瀏覽:31
夢回梁祝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247
美女你好呀在哪裡呀 瀏覽:574
賭神里的哪個美女最好 瀏覽:474
運動健康軟體如何設置音樂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