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成語可以豐富孩子歷史文化知識,3-6歲的孩子成語啟蒙怎麼學
學習成語可以豐富孩子歷史文化知識,國學啟蒙,是一條通道,走過這里,親近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其中,成語因為其故事性強,適合成為國學啟蒙中最先開始的部大遲分。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作為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核汪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游戲書的好處就是能在玩中讓學成語不枯燥。《寫給兒童的成語游戲書》全套有4冊,包含了100個成語故事和100個游戲。從成語學習內容上講,每個成語有出處、釋義、故事、插圖是比較全面的,是有延伸的。游戲內容是跨學科的,它涵蓋了迷宮、拼圖、塗色、連線、數字運算、常識等方面。這本書更適合有一定閱讀積累的小朋友,也可以搭配成語繪本組合來讀。《600圖成語故事大書》是一本大畫面繪本。4張圖講一個成語故事,全書按主題分為寓言典故篇、勵志英才篇和智慧哲理篇三類,共講了153個成語故事。
2. 成語故事一般讀幾遍
成語故事一般讀幾遍?成語故事一般來說,你櫻嘩認橘頌橋認真真的讀進去圓猛,可能就要2~3遍就能記住了,你一定要集中精力的去讀,所以成語故事一般讀2~3遍就可以了。
3. 適合幼兒讀的成語故事大全
【 #親子教育# 導語】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今天 考 網給大家帶來了適合幼兒讀的成語故事旦戚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並且能夠有所收獲。適合幼兒讀的成語故事大全篇一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注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
2、鬨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隻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麼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隻腳說:「這只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提示]形容屋子裡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3、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塗,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注釋]管:指筆。
[提示]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4、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模配翩翩起舞。他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襄王聽了庄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仔運[注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提示]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5、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釋]成:現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備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7、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8、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9、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10、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適合幼兒讀的成語故事大全篇二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注釋]足:腳。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2、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提示]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3、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岳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注釋]載:年。
[提示]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4、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5、得過且過
傳說,五台山上曾經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麼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里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注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6、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麼模樣。
[提示]本意為因高興而忘掉一切。現多形容淺薄的人得志,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提示]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於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隻狐狸,准備吃掉它。狐狸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狸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裡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釋]假:借著,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勢欺壓人。
9、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後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後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裡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提示]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10、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注釋]廢: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適合幼兒讀的成語故事大全篇三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一般連用。
2、鶴立雞群
草地上有一群雞。其中一隻大公雞,誇耀自己強壯,羽毛金黃亮麗,最為出眾。另一隻蘆花大公雞不以為然,說自己打起鳴來,聲音嘹亮,才是秀的。就在他們互不服氣,要打起來的時候,一隻仙鶴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雞群中,兩只公雞相形見絀,不再爭鬥了。
[提示]比喻一個人的儀表出眾或學問、品德高於別人。
3、四分五裂
戰國時,七國之中秦國最為強大。其他六國想聯合起來共同與秦國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個擊破,就派張儀去分化六國。張儀對魏王說:「魏國無法與接壤的五國都相處得一樣好,搞不好就會四面受敵,國家四分五裂,不如與秦國修好。」魏王被說服了,與秦國結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團結。
4、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只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沖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提示]比喻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5、一日千里
北宋年間,洛陽鎮守錢惟演在城裡修了一座驛舍,特請本城文豪謝希深、尹師魯和後起之秀歐陽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練生動。歐陽修暗暗稱贊,當晚便去向他虛心請教。事後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師魯看後,感慨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像一日前進一千里一樣。」
[提示]原來形容馬跑得很快。現在形容進步快或發展迅速。
6、對症下葯
三國時有個名醫華佗給兩個發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葯。兩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症狀,卻用葯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服葯後,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釋]症:病症
[提示]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採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症用葯」。
7、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提示]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盪。
8、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注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9、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注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10、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注釋]甘:心甘情願。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4. 兒子5歲,我是如何在3個月的時間里讓他輕松掌握240個成語的
文|早教媽媽 育兒 優選
兒子5歲了,再有2兩年就要上小學了。孩子進入小學要背誦的內容很多很多。
不想孩子壓力大!不想他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幼兒園與小學生活的轉變的同時,再去面對在學習上的壓力。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在學齡前,通過和孩子輕松愉快地玩耍就學會的。
老粉絲都知道,我已經給兒子開始啟蒙文言文了,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很難掌握的東西,孩子讀幾遍就記住了。
除了「文言文」,大語文時代孩子應該掌握的還有「成語」。
成語是什麼?
每一個都負有豐富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好記好用,這也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精華,對於孩子來說不但可以通過成語了解更多有意義的故事,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文化底蘊,為語言表達以及寫作打好充分的基礎。
所以「成語」也是學齡前我對兒子啟蒙的一個重點。
說道「啟蒙」自然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培養孩子學習成語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下,小傢伙就開始了「成語」的學習之旅。
我用3個月的時間讓5歲的兒子掌握了小學必會的240個成語,這里所說的掌握可以不是只知道會說,而是了解每一個成語背後的故事以及如何運用。
3個月的時間其實很快,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下,我是運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輕松掌握這么多成語的吧。
第一個階段:磨耳朵。
在開始成語啟蒙之前,其實兒子3歲以後我就有側重地引用成語故事給孩子磨耳朵。每天閑暇的時候,小傢伙歲梁就會自己說「小度小度,播放奶泡泡學成語」,就這樣聽著有趣的故事,小傢伙接觸了100多個成語,然而對這100多個成語掌握只限於「表面,以及在有趣的故事裡他所理解的意思」。關於每一個成語的由來,它背後真正的含義是什麼?這時我並沒有著急讓孩子學。
第二個階段:通過「運用」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日睡前我們會玩有趣的成語接龍,很多家長會說孩子掌握的成語有限,怎麼接龍。那還不簡單,我們玩成語接龍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讓孩子輸而是讓他贏,通過「贏」來感受學成語帶來的自信。
例如:你知道孩子會「守株待兔」,那麼你就要說一個「shou」字結束的成語。
例如:「覆水難收」,然後鼓勵孩子去想,最後達到將自己所知道的成語脫口而出,接下來就是有針對性地表揚了。
例如:『寶貝,你好厲害啊!這么小就會成語接龍了,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還不會說成語呢」。
在孩子信心滿滿興趣十足的時候,再送他一套好東西,孩子自然願意去學去研究,我和兒子用的就是《趣味成語接龍小卡片》。
之所以給兒子選擇這個小禮物也不僅僅是為了 游戲 為了學成語。
兒童教育專家就說過,給孩子選擇玩具要選擇開放性的。當然選擇 游戲 卡片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這套卡片不但可以練習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練習孩子的反應能力、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又可以輕松掌握卡片上的成語。也是乎神運這套成語詞卡輕松幫兒子儲備了大量詞彙。
每次玩完我還會一張一張地陪他大聲讀一遍,就這樣孩子不但快速記住了而且還認識了很多字形。
超劃算一套才18.9元,包含168張,每一張都有拼音標注、字形展示、成語解釋。配有說明書,有多種玩法,可單人、可雙人、可多人。不但孩子喜歡,我們成人家庭聚會的時候也可以玩。而且還防水,很實用,需要的家長也可以點擊下方「去看看」處獲得。
第三個階段:系統全面地理解每一個成語,達到掌握為止。
5歲的孩子邏輯思維越來越強了,他們喜歡聽有趣又有邏輯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能讓他們捧腹大笑的小故事。愛表現的他們不但愛聽成語故事還願意講給別人聽。
所以我開始堅持給他講「漫畫成語故事」,輕松有趣的漫畫讓孩子們開懷大笑並不覺得是在學習。他覺得這只是和媽媽快樂親子時光中一件特別有趣的事。
因為有意思,每天不用我說,睡前小傢伙自己就拿好書等著我給他講,講著講著你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小傢伙開始自然而然的進行成語輸出了,學習成語真的可以很好的拓展和豐富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學習更多的 歷史 文化和科普知識。
說了這么多,接下來給大家看看我所用到的工具書《漫畫5分鍾爆笑成語》,在眾多兒童成語啟蒙書中,我選擇這套主要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①漫畫內容簡短易懂。
每一個成語故事都是在一個非常簡短的漫畫中呈現的,作者特別瞎耐用心地讓每個故事即簡短有意義深遠。
②8大主題貼近生活,孩子感興趣易接受。有趣的故事素材激發兒童的表達與寫作靈感。
這套書共8本,8大主題:智慧篇、品格篇、啟迪篇、美德篇、勵志篇、景物篇、動物篇、道理篇。
在孩子學習之前就將成語按類別分成8類,這不但方面查找也讓孩子知道所學詞語的類別,方便記憶與運用。
在介紹成語的同時,它為我們講解了成語的含義和典故,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寫作素材。
要知道在初中120分的語文試卷中作文要佔據50分,比重之大顯而易見。
例如:
獨占鰲頭是什麼意思?
鰲頭,指的就是古代宮殿門前台階上的鰲魚浮雕,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站在那兒迎榜。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雞犬升天是什麼意思?
傳說西漢淮南王劉安,他花了很大的工夫煉出了仙丹,吃了之後就升天了,而灑落的仙丹被院子里的雞和狗吃了,雞和狗也升天了。後來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得勢,他的親戚朋友也跟著沾光。
就這樣看完每個故事,不僅了解了成語本身,更學到了成語背後的典故和 歷史 知識。
③240個成語故事精準抓住小學常用成語的權威解釋。
書中每個成語都參考了多部專業工具書,比如具有權威性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成語詞典》,並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解釋。所以孩子所接受的講解就是應試教育下孩子需要掌握的。
④書中還包含注釋和造句,設置互動提問環節,更有成語專項訓練100題,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練習兒童思維能力更能拓展知識面。
就是這套很有趣的輔助工具讓學習成語變得事半功倍,一共240個,兒子每天都會讓我給他講5個左右,好玩的孩子還會讓你重復的給他講。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喜歡的故事他會讓你給他講上個幾遍甚至是幾十遍,家長千萬不要不耐煩。這是孩子大腦通路建立以及智商提升的自我學習的過程。也就是這反復學習的過程讓孩子變的專注力越來越好、邏輯思維越來越縝密、知識掌握的越來越扎實。
這套書不但適合兒子這么大的小孩子,也適合剛剛學習成語的小學生,家裡有愛看漫畫、聽故事的寶貝,家長們一定要充分運用孩子的興趣,利用輔助工具讓孩子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需要這套輔助工具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處購買,開學季還有優惠福利,原價158.4,現在只要59元,一套9本,一本剛剛6元錢,一個冰淇淋的錢給孩子的遠非一個冰激凌的快樂!
5. 一年級學生讀成語大全 好還是成語故事好
讀成語故事好。
成語故事有故事情節,吸引孩子,有可讀性。好看的成語故事讓孩子愛不釋手,有助於孩子閱讀習慣形成。
成語故事讓孩子了解成語出處,典故,讓孩子在故事中學語言,比成語大全要豐富實用多。
6. 撒貝南學霸人設翻車現場,講活了語文里一個重要知識點
前幾天,陪千尋看了場很可樂的節目:央視的《勇攀巔峰之挑戰不可能》。原本也是正經嚴肅的綜藝,因為學霸撒貝南的「現場局扮翻車」平添了幾分喜劇效果,節目一結束就上了熱搜,吃瓜群眾們一邊樂一邊開眼界,對咱們中華漢語文字的博大精深又有了新認識。
千媽給大家還原下現場:在你的印象中,「加減乘除」是成語嗎?
小撒同學百分百肯定,「加減乘除」絕對不是成語!然後......就被打臉了。中央民族大學 歷史 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解釋:
「加減乘除」出自《紅樓夢》里的《留余慶》,「巧姐,乘除加減,上有蒼穹」,形容事物此消彼長。
好吧,就算咱「孤陋寡聞」,「喝西北風」這么無厘頭的詞兒總不可能是成語了吧?
小撒發誓:「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
結果再次翻車,「喝西北風」還真是成語。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才女沈瓊枝被公差抓回家鄉,公差索要交錢,沈瓊枝不給,公差就說,「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中余吃水,都像你這樣一毛不拔,我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
打臉總是來得太快,小撒直言: 「麻煩導演下回准備幾張餅干做的手卡,我要再發這種誓,就趕緊給我換手卡。」
之後出場的成語,一個比一個讓人無奈,張三李四、卿卿我我、阿貓阿狗……看起來「不正經」,卻都是正經成語,因為它們都符合成語的一個標准,具有延展性。
這期節日,我跟千尋看得津津有味,感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看完我們趁熱打鐵,又搜出了不少「萬萬沒想到」成語,比如:
慘綠少年
怎麼看都像暗示了一部偶像劇啊......可人家壓根跟 情感 沒半毛錢關系,是個實打實的褒義詞,本意是指穿淡綠衣服的少年,引申為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出自張固的《幽閑鼓吹》,說的是唐代戶部侍郎潘孟陽請同事們回家吃飯,他母親躲在屏風後偷看這些少年,看完得出個結論: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 「末座慘綠少年何人?」 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媽媽感嘆: 「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後來果然應驗。
順帶學了個新詞:器宇不凡。
還有「冬日可愛」。
誰能想到,這個聽上去很「韓劇」的成語竟出自一本正經的《左傳》,意指態度溫和慈愛,如同冬天裡的太陽一樣讓人感到溫暖、親切。
知道意思後,我倆開始「活學活用」, 「媽媽一向對你就是冬日可愛的態度,對吧?」「哼,輔導作業的時候可沒那麼冬日可愛,偶爾也是夏日可畏,哈哈!」 嘻嘻哈哈中,學了不少成語和典故,這過程讓我想起上周末幾個娃在我家做作業的場景。現在小學語文課里成語學習的比重不小,賣臘滾一年級每天都有成語學習要求,二年級就要學會用成語辭典。老師也經常發動學生搜集成語資源,二年級教輔作業中就常出現成語題:
但我發現, 不少娃做起成語題來很吃力,積累不夠,運用也不活。其實,成語這么有趣的東西,不需要死記硬背,甚至學齡前就可以「玩」著學。 而且,成語本身就很「大語文」,每個成語背後都是一個 歷史 典故,娃順著成語往前探就是 歷史 ,順理成章和「文史」混個面熟,上 歷史 讀物也容易很多!
怎麼「玩」著學成語,千媽總結出了兩招,分享給大家:
1、日常「炫技」 【用於早期激發娃對成語的興趣】
小時候「看圖寫話」,老師經常拿我的當範文讀,原因就是別的同學只把圖畫內容簡單描述出來,而我還會在描述中飆成語。
別說,這成語用得妙,讀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層次一下就上去了。現在想來,多半跟大咖們引經據典一個道理,讓人不明覺厲。
得瑟之餘,很感激我媽,我媽小時候罵我,特別愛用成語。
比如,學了一上午,剛合上書開玩,我媽就出現了:
「你看你這一整天 無所事事 ……」
聽得我一愣一愣的,毫無還擊之力。
那種智商碾壓感促使我暗自發誓:
一定要多學幾個成語!
然後我就下血本,用壓歲錢買了本《成語辭典》,自學成才。
如今提倡愛的教育,咱們也很少罵娃了,不過我覺得原理是一樣滴。
想激發孩子對成語的興趣,就要在生活中多用,日常「炫技」,誘其不明覺厲,繼而詢問含義。
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千尋回家跟我聊班裡小朋友發生沖突的事兒,巴拉巴拉講好長一段。
待她講完,我淡定「總結」:
「媽媽聽懂啦,昊昊搶了銘銘的玩具車,不但不道歉,還用力推銘銘,好脾氣的銘銘也氣得怒發沖冠!」
千尋抑制不住內心的好奇:
「媽媽,什麼是怒發沖冠?」
好,知識點傳遞開始, 歷史 故事+現場演繹......這種基於孩子自發興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錯。
這也是我幾年來陪千尋「打怪升級」得出的經驗:
孩子其實是有很強學習精神的,對新知識、新事物的 探索 欲比成人還要強。他們只是不喜歡「被迫學習」,當我們希望孩子掌握某種知識時,初期最好的方式就是「誘發」、助推,而不是提要求。
2、選好書 【用於後期加強娃對成語的理解運用】
有興趣後,孩子就可以開始讀一些成語故事了。這時候,選書就成了一門技術活。市面上成語故事書很多,你隨便走進一家書店,在兒童區掃一遍,就能看見十多本。賣點也都大同小異,強調一個成語一個故事,配有孩子們喜歡的彩圖。
既然故事、插畫大家都有,「兒童本位」都到位,能脫穎而出的就是系統、實用的書了。系統的書能幫孩子借成語構建「大語文」里的文常框架,實用的書能幫孩子學會用成語,作文不發愁!
可能有爸媽覺得,這兩點聽起來還是太「理論范」了,索性就分享兩本千媽已經篩選出,親測不錯的書吧!
1、最系統的《藏在地圖的成語》
大多數成語故事書,成語之間是割裂的,沒什麼聯系,無端增加了娃的記憶成本。這套書共4冊,每冊都按成語故事發生的 歷史 時間和地點進行排列,由幾部分構成,系統性很強: 地圖+ 歷史 故事+漫畫+拓展閱讀+小詞典 單冊目錄長這樣,思維導圖的既視感,第一次看到我就很驚喜:
內容里每個成語故事解讀都跟 歷史 聯系緊密:
我感覺用這套書給千尋講成語故事,無形中把很多 歷史 事件的脈絡也梳理了一遍,知識斷點串聯起來,便於形成系統的記憶框架。 還有些孩子喜歡的部分也很贊,比如「爆笑成語」,用漫畫把成語含義演繹出來,秒懂。
這套書當當推薦年齡是3歲+,千媽覺得4歲+合適點。千尋現在小二了,這套書還在用,目測可以用到四年級,性價比也算很友好啦。
2、最實用的《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這套書是朋友推薦給我的,朋友教了十多年語文,對好教輔一向嗅覺敏銳,所以她一推薦我就趕緊入了。一般的成語故事書,單純解讀成語,怎麼用全靠娃自己悟。這套書多做了一步,把中小學涵蓋的8000多個成語分了類,寫人時用什麼,描景時用什麼,情緒神態描述用什麼......一應俱全,方便孩子學會用成語。
還有近反義成語、例句、易讀易錯字、古今差異等知識點總結,有點像工具書+教輔的結合。(怪不得語文老師這么青睞)
個人覺得這套書非常實用:
√ 可以用作家長工具書,給孩子講到某個成語時,翻翻這套書,多講幾句「怎麼用」,這樣孩子的成語就比別人理解得深,不只懂,還會用;√孩子大一些,可作教輔用,學習近反義成語等知識點,也是語文考試中很常見的題目;√寫作文時,可作辭典參考,書里成語都分好了類,比如想描述人物神態,就可以直接翻到這個類別,迅速找到最合適用的成語。
從千媽的經驗看,這兩套書搭配使用效果最佳,對孩子的成語學習和運用頗有幫助。
基本上有這兩套書,就不用再亂七八糟買一堆。
1 基礎教育不等於應試教育;
2 被詬病的「應試問題」主要出在方法和節奏上。
就拿成語學習來說吧,成語本身沒有錯,它是語言的高度凝練,稱得上言簡意賅且文化感深厚的典範。熟練運用成語,也從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 只要方法得當,節奏適度,孩子真的汲取到了知識,素質提高了,考試又有什麼好愁的呢?
7. 適合幼兒講的成語故事
適合幼兒講的成語故事
導語:成語故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讀成語故事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家長們不妨給孩子講講成語故事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適合幼兒講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對症下葯】
東漢末年,有一個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倪尋,都得了頭痛發熱病,找過很多醫生也沒治好,於是來找華佗。華佗經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葯方。給李延開的葯方是發散葯,給倪尋開的葯方是瀉葯。他們倆一看,心裡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麼用葯完全不同呀?便問華佗這是什麼道理。
華佗說:「吃葯要看具體情況,你們症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尋的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卻是從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葯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對症下葯」。「症」指病症。現在這成語的用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採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對症下葯」強調的是要根據客觀情況採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強調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2)【拔山舉鼎】
「拔山舉鼎」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引申之義為形容力強氣壯。亦作「拔山扛鼎」。
項羽,名籍,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4)【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讓他一個人去叫諸葛亮,如果諸葛亮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那裡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8. 小孩睡覺前給他讀一個成語故事會讓孩子長大會怎麼樣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睡前講故事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好處。講故事不但能促進親子關系,還能激發兒童的想像力,還能幫助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山知
有的孩子在聽了故事之後,就上癮了。他一旦進入到故事世界裡,就會發現有很多新鮮的事物是自己不知道的,所以每天都要吵著聽故事。晚上,他有時候一想起睡前可以聽故事,就可興奮了,吵著要上床睡覺,要聽媽媽講故事。
父母可以養成給孩子睡前講故事的習慣,兩個人一起躺著,家長拿著圖畫書講給孩子聽,有的故事可以講好多遍的,但是最好不要每天晚上都相同,這樣他會感到厭倦。可以准備兩三本故事書,這樣輪著講。
有的寶枝蘆寶開始的時候只對圖畫感興趣,慢慢地父母可以教給寶寶讀一些字,或者引導孩子自己編出故事的結尾。這樣都對孩子的智力提升有好處。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讓他自己編故事,講給猛唯帶父母聽了,或者孩子和父母一起編故事,這樣還能促進親子關系。
9. 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 #三年級# 導語】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篇一】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患得患失》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與學生討論為人的問題,他說:可鄙的庸俗低級的傢伙不能與之同事,當他沒得到權勢或好處時,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設法得到。而當他得到時,卻又怕丟失掉。像這樣的人都是利慾熏心,處處為個人打算,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
【篇二】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粗李輪事
《邯鄲學步》
從前,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嫌當地人走路的姿勢不好看,決定以趙國的首都邯鄲去學走路。
一進邯鄲城,他就覺得路上的行人走路的姿勢十分優雅,很有特點,就跟在行人後面一扭一擺地學起來。
學了幾天,不見進步。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習慣太頑固了,只有把原來的走法徹底忘掉了,才有可能學到新的走法。於是,他抬腿、跨步、擺手、扭腰,都機械地模仿邯鄲人的姿勢。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新的走法沒有擾型學會,原來的走法倒全忘了。當他返回燕國時,只好爬著回去。
【篇三】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戰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到齊宣王那裡,請求參加吹竽隊。齊宣王給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編在吹竽隊里。其實,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演奏的時候,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覺。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是他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改成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
【篇四】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乾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岩信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篇五】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牆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裡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裡,把尾巴橫在客堂上。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這個成語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它,甚至是畏懼它。
【篇六】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篇七】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東坡畫扇》
蘇東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他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摺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後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後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去年得罪被關進監獄,開始以為不能脫身了,不想後來獲得倖免,於是從此不再殺一物。有時買來蟹蛤,都放進江中。雖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許有個萬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鍋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並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只是因為自己也經歷過了患難,和在廚房中的雞鴨沒有區別,不想再因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這無窮無盡的恐懼。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記美味,有時買死的蟹蛤來吃。」
【篇八】小學三年級讀的寓言成語故事
《井底之蛙》
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裡,睡在磚洞邊一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裡: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裡的主人,在這井裡極自由自在,你為什麼不常到井裡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裡,再沒有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