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自律的好孩子(小學二年級)
說完了一年級的我們再來說說二年級的。二年級的習慣養成很重要的也是四個方面,閱讀表達、時間管理和自律性。其中表達和時間管理跟一年級是一樣的,我們就不再贅述了。閱讀有點兒不同,二年級的孩子要超越認讀,培養閱讀中提取信息和建立關聯關系的能力。認讀就是用手指著字,一點一點的去認讀他。這個時候孩子就不僅是認讀,還要在閱讀當中提取關鍵信息,而且要把這些關鍵信息串聯起來,建立關聯關系。舉個例子,孩子讀了一本書,讀完了之後,我們要提問她,讓她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進行復述,復述一段內容,就讓他說出這段內容裡面的關鍵詞和句子,我們幫他記錄下來,把這些詞和句子全部記錄完之後,讓孩子把這些詞和句子再讀一遍。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了。孩子的閱讀速度要提高,很關鍵一點,就是能夠及時的提取,他正在讀的內容當中的關鍵信息,並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形成關聯關系。
說完了閱讀,我們來說說自理,二年級的孩子一定要自己洗澡,每天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這是自己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其實在五歲的時候,幼兒園打扮孩子已經開始建立了,他所有的決定我們都要支持他,這個時候他在做這些事情其實已經很熟練,我們可以有時間效率上的要求好。
關於下面的部分就是興趣,這跟一年級的也完全一樣,我們單獨來講講主動學習這個方面。二年級的孩子主動學習要培養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增加視覺類的活動,協調靈活性和專注力,視覺性的活動是什麼?就是用眼睛去觀察的事情,比如說我們帶著孩子去看一些演出,帶著孩子參加活動,讓孩子觀察這個過程當中,讓他感覺最強烈的那些場景回來進行描述,而且通過孩子的描述,我們還要讓孩子進行靈活的。讓他通過觀察、記錄這些重要信息來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第二個方面就是鼓勵孩子多提問題,會提問題的人才會學習,因為我們學會了問題才會更精煉。但是因為我們沒聽懂,問題就會很簡單皮顫模,提不出問題的人通常是因為沒學進去,那怎麼做呢?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在家裡讀完書之後,你先來提問題,提完了問題之後他回答完畢了,那這本書後面的內容你來讀,讀完了由他來提問題,你回答,這樣子就形成了互動學習,讓孩子主動和你一起找到提問的好方式。
第三個方面就是展示學習成果,這跟一年級完全一樣,但是我們得升級一下,不僅是統計每一個月孩子的學習結果,我們還要把他的卷子進行整理,所有的考核成績也做一個打包。一年級的時候孩子考核沒有那麼多,二年級逐漸增加了,我們不僅統計語數英三科的成績,還要把音樂、美術、體育等各科的成績都記錄下來。比如說孩子告訴你,今天她燃緩在學校里跳繩比賽跳了50個,那麼我們就記錄下來,他平時做跳繩練習的時候也給他做記錄,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跳繩兒這件事的增長曲線。你可能會說太麻煩洞沒了,老師哪有那麼多時間伺候孩子呀,你要知道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自律最重要的時間,你在這個時間段里做到了該做的事情,後面就是事半功倍的,他就真的開始自律了。
做一個小小的復盤。我們講了自律形成的阻礙,有三點也講了自律形成的動能。我們先講了一年級和二年級孩子的動能是什麼,我們如何去幫助孩子在自律之前要完成一些目標拆分,下一篇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四年級還有五六年級孩子的動能該怎麼培養。
B.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C. 家庭教育課堂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孩子的自律能力的學習對象首先是父母灶卜沒(或與其一起生活的監護人),所以要培養孩子自律能力並且將自律潛移默化到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則,作為榜樣嚴於律己,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跟爸爸媽媽做一樣的事情,擁有同樣的品質,在家裡有歸屬感,是開心且自願的。而父母如果本身並不自律,非要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那是非常難的,因為孩子的隱納潛意識原本就是想和家人做一樣的事,和爸爸媽媽弊緩是一樣的。
另外,若要強化自律這個品質,我們可以在他自律的做完一件事情之後,描述他做的事情,然後誇獎他的自律,將「自律」這個品質在家長一次一次的語言表述中強化進孩子的心裡,久而久之,孩子便能夠內化「自律」這一品質。
歡迎關注張麗芳說兒童心理,直播里會有適合你的問題答案,謝謝關注
D.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自覺性
1.讓孩子知道自律的好處
要讓孩子知道自律的好處,通過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讓孩子知道「自律能讓人更成功」這個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來一些情境互動,告訴孩子自律的好處,讓孩子也體會到自律的人鋒握有什麼不一樣,能獲得什麼不一樣的經歷和成果。
2.循序漸進
不要逼迫孩子短時間內有所改變。壞習慣不是一天形成的,好習慣也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給孩子一個周期,循序漸進式地幫助孩子改變,讓孩子不斷地體會到自律給他們帶來的變化和好處,長此以往,自律就像一個烙印一樣烙在孩子的心裡。
3.多鼓勵孩子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引導和學習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想要放棄的想法,這種時候要多鼓勵孩子去堅持。
家長們都知道培養孩子自律性好處多,但是也要注意在培養的過程中避免犯一下幾點錯誤。
四、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要喋叢宏喋不休地要求孩子
幫孩子制定了改變計劃後,只需要叮囑孩子去做和審核孩子的進程。不要跟在孩子身後喋喋不休地去嘮叨孩子、要求孩子,就像一個貼身的監工一樣,會滲基冊引起孩子的反感。
2.尊重孩子的選擇
改變的過程中,要以孩子的選擇為重,並尊重孩子的選擇。比如孩子今天只想練一個小時琴,那麼如果孩子能夠堅持完這一個孩子,就要對孩子這種堅持的行為作出鼓勵,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畢竟「自己定的時間,跪著也要練完」。
3.家長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無度,不受控制。但是家長自己有沒有做出一個表率呢?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是不是有做到不沉迷手機和電視呢?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家長足夠自律,孩子自然也是能夠變得自律的。
E.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心得
F. 幼兒園怎麼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長以身作則,同時引導幼兒遵守行為規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給幼兒樹立規則虛尺意識,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家長首先要做到遵守規則,為幼兒樹立榜樣,比如答應幼兒的事一定要做到。同時,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他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比如,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
第二,無須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幼兒的願望,可以適當延遲滿足其願望的時間。家長有意識地延遲滿足幼兒的願望,也是對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種鍛煉。比如,幼兒在商場看到了一個喜歡的玩具,家長不一定立即答應孩子的要求馬上買下來,可以告訴幼兒,如果他/她每天都按時睡覺,等下個月過生日時這個玩具就會成為他/她的生日禮物。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幼兒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獲,也鍛煉了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有意識地培養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幼兒進行同伴交往,一方面,可以促進幼兒發現自我,培養如敏自我意識;另一方面,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和沖突,讓幼兒通過與同伴的交流與協商,了解他人的觀點與想法,剋制自己的慾望與沖動,也是對其自我控制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鍛煉。
更多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
1.0w人表態
兒子
女兒
搜
生女兒不用做難纏和苦逼的婆婆,不用看兒媳的臉色
健
我點錯了,其實男孩女孩都好
搜
都行,但是我本人更喜歡小男孩兒,生什麼又不是我決定的
不
女兒好養,兒子難養,而且男孩子容易被教壞
自
被逼無奈,必須選擇一個。其實我認為性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
有
窮養男,富養女,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富養女說明的是精神上的富有,而不是物質上的富有。窮養男是為了讓男人更有志氣,更有擔當。能為家庭承擔很多事物,讓男孩兒更有責讓男孩兒更有責任感,因為男人長大需要承受很多
憂
兒子可以渣譽枝窮養,我窮
輕
生女兒好。
G.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其中的「自」和「律」都很重要。
過去,中國家長們很重視「律」,就是給孩子定規矩、嚴要求。現在的一些家長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只強調「自」,一味地給孩子自主權和自由,放養,認為只要順其自然,孩子就會長好。
這兩個極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強調「律」,就很容易讓孩子不快樂、有逆反心理。同時,由於大人主動、孩子被動,孩子是在大人的監控和管制下去行動,實際上恰恰失去了鍛煉自我約束能力的機會。一旦離開了大人的監管,有的孩子由於慣性、由於聽話,能繼續表現好;有的孩子由於被壓制太久或有逆反心裡,就需要更多的放鬆來平衡一下。因此很多時候,這樣的管教可能只培養了孩子的忍耐力、專注力和韌性,並沒有培養真正的自律能力。
而過於強調給孩子自由,對孩子大撒把,那結果似乎更糟。美國等西方國家已有類似的教訓。
曾經,美國的媽媽們給孩子上早教課、讓幼兒學語文數學知識的風氣不比我們遜色。在很多地方,5歲的孩子要參加智商甚至情商測試,為的是能進入優質的私立小學,或進入天才班。我聽說過有30個月的幼兒為了進好的幼兒園而參加智商測試。為了通過這些考試,媽媽們以各種早教課程和學習軟體來武裝自己的寶寶,搞得孩子很忙。周末帶幼兒上早教課,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景象。
後來,大家發現孩子們壓力太大,不快樂,於是提出要讓孩子自由,讓孩子不去學什麼,單純地玩,盡情去have fun。
到現在,我們正在推廣「愛與自由」的同時,西方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一位英國的專家說,現在這么多孩子被確診為兒童多動症,其中的一些孩子只是因為他們在幼兒時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怎樣去自我約束!
美國丹佛大都會殲運州立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德博拉.萊翁和艾琳娜.波卓娃博士在90年代研發了一套學前教育課程,叫做「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著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以及其他「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這套課程在一些幼兒園實踐後,效果好得驚人。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心智工具班級的孩子表現得積極而有序,好像他們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實施一年之後,在全美學力考試中,語文成績方面,傳統教學法的孩子只有一半人數能達到「熟練」等級,而心智工具的孩子有97%達到「熟練」等級,平均成績高出整個學區平均分20多分,盡管很多孩子都來自貧困家庭或是母語不是英語的家庭!
這個課程效果之好,使得學者們想進行對照研究都成為不可能:因為幼兒園園長們認為,剝奪對照組的孩子們接受這個教育的機會,是不人道的!
而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自製力比智商更能預測未來的學業表現。其中一項研究有這樣的結果:智力和自製力都處於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數學成績優秀的概率是那些單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
這些研究,讓我想起多年前在英文教材中看到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研究者給一些四歲的孩子每人發一個蘋果,然後告訴他們,如果你們能忍著不吃這個蘋果,那麼過一會,你們還會得到另一個,作為獎勵。在研究者離開的時間里,有的孩子忍著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後,實驗者對這些已經長大的孩子進行追蹤調查,發現能忍著不吃的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績,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剋制自己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命運就不那麼樂觀。
自律能力、自製力,而不是智商,將決定孩子的學業、乃至他們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對於我們來說,這似乎不是什麼新聞,但對於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來說,這卻是重大發現。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剋制這些品質的,比如,茄頌「克己復禮」、「存天理,滅人慾」……這個「滅」字聽起來有點嚇人,其實就是強調要剋制自己的不良慾望。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徵。過去曾有一首歌,叫《跟著感覺走》,之所以那麼流行,就是因為它對傳統的觀念有點小小的顛覆,人們很享受這種觀念上的解放。
而美國文化則很不同。他們幾乎是鼓勵沖動、鼓勵張揚,鼓勵一個人聽從自己的直覺、沖動和慾望。美國年輕人如果說另一個人很「spontaneous」,指這個人跟著感覺走、想到哪就做到哪、常有難以預測的舉動,那麼這通常是褒義的描述,這是個招人喜歡的性格。
很多人現在想法比較西化,對於孩子也常有類似的看法。有時人們認為,一個能剋制沖動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無所顧忌、行為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認為是有孩子氣,是活潑的、有潛力的。
而現在的這些研究提醒了我們,不要矯枉過正,氏納梁要向傳統回歸一些,要對自製力和自律重新重視起來。
孩子的自律能力該怎樣培養呢?
在我看來,狹義的自律是指自製力,就是克制自己想做什麼事情的沖動、或是讓自己去做不喜歡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廣義的自律則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評價能力、做計劃並監督執行的能力,等等,相當於自我管理能力。這裡面不只需要單純的自控力,還需要其他復雜的認知能力。
狹義的自律、自製力、自控力,是怎樣做到的呢?
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情況。我們成人是怎樣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沖動的?是什麼使得自律變得可能,變成現實?
我想,這裡面關鍵不是自己的忍耐度如何,而是在於我們有多大的自覺和主動性,在於我們主觀上認為這個控制和忍耐有多大的價值,也就是說,我們自律的動機有多強。
舉個媽媽們都有體會的例子:我們都曾有想買衣服的沖動,有時這種沖動會變得很強,變得不那麼理性了。我們是怎樣克制消費沖動的呢?女人們想過很多辦法,但是怎樣都會有波動,有反復。情緒一起伏,買衣服的沖動就高漲起來了。但是,很多媽媽一有了孩子,這種買衣服的沖動一下子就降了很多。我想,這可以很生動地說明,忍耐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靠的,而自律的動機才是更關鍵的因素。當我們少買衣服的動機變得足夠強大,那麼這種克制就變得不難了。
同理,「克己復禮」、「存天理,滅人慾」,如果我們很認同「禮」和「天理」的價值,那麼做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這一點,從理論上也可以找到依據。神經學專家們發現,積極的大腦能更好地運轉,信息傳遞更快。內在動機對於提供注意力和自製力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反思,為什麼按照傳統的、重視忍耐和剋制的方法去訓練孩子,結果有時卻不好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在這個訓練中,孩子缺乏自覺性、缺少強大的動機。當孩子是被逼著去忍耐、剋制的時候,他不是在自律。那相當於我們不買衣服只是因為兜里錢不夠,我們的心仍然留戀在逛街或是逛網店的事情上。一旦條件改變,有了錢,我們仍然會去血拚。
要想培養自律,關鍵是要讓孩子自覺地、主動地去克制自己的沖動。當孩子是不依賴大人的監督,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時候,他就是在練習自律了。
很多家長看到這里大概會比較犯難:天哪,讓小孩自覺地去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或是主動地不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可能嗎?
是啊,這很難,因為這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都有難度,別說孩子了。所以這個訓練才有意義。
回想一下,我們的孩子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我想起我女兒的一個小事。小孩對冷飲都很瘋狂。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哈密瓜口味的冰激凌給女兒,姥姥一看嚇壞了,唯恐她餓虎撲食全給消滅了。這個事對我也很有挑戰,我知道不好收場。最後硬搶效果不會好,弄不好就得大哭一場。我想嘗試新的辦法。
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講點道理,比如太涼了,小胃會凍著會生氣了……然後跟她說好,給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並且不能吃太多。最後,你自己結束、自己蓋好蓋,交給我。如果你能這樣吃,那麼以後你不提出要求,我都會經常給你。如果不能做到這些,以後冰激凌想都別想。她故作認真地點頭同意,滿口答應。
開始很驚險。她想多吃,好在凍得很硬,她一次也刮不下來多少,吃不到,差點都急了。我走開,不在旁邊看。她見沒人管,就慢慢在那抹水泥似得一點一點刮。過一會,我過來提醒她一下,她怕我搶,趕緊護著。又過一會,我又提醒她規定。她也吃到一點了,見我沒搶,也放鬆了。我趁機又提點別的有趣的事吸引她去做,她一動心,我說,自己把蓋子蓋上,她給蓋上了,我一邊誇她,一邊拿起來迅速逃離現場。她舔著勺有點意猶未盡,但也來不及了。就這樣,第一次成功收場了。
後來,有時她沒提出要吃,我也在適當的時候主動拿給她。有了信任,她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規定去吃,最後自己收尾。
這個事情里,她的動機在於,能夠在未來得到更多吃冰激凌的機會。她也知道一次吃不了太多,相比之下,這個持久的供應就更有價值,所以這個動機夠大,值得她去為之約束自己。
而每經歷一次這樣的有自律體驗的小事,孩子的自律能力就會得到一次鍛煉。如果最後大人強制地拿走冰激凌,跟縱容相比,孩子的自控力也會得到鍛煉,他會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被制止的,但是效果沒有自覺去做那樣好。
當然這樣的訓練要在孩子懂事以後進行,對於一歲左右太小的孩子,也不必解釋太多,不該做的事情,講一句道理,平和地把東西拿走或把孩子抱走就行了。
所以,我總結,要想讓孩子自覺地約束自己,關鍵是要給他提供對他來講有意義的動機。
我們教訓孩子,常說,你只有這樣,才能如何如何。這樣講時,我們要好好分析一下,我們提出的這個結果,對於孩子來說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價值。這個結果對他來說重要嗎?是不是他很在乎的事情呢?很多時候,如果這種教訓就像耳旁風,那麼不要抱怨孩子不好,而要怪自己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的價值排序是怎樣的。
我們要懂得什麼才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情,然後想辦法,把這個事情和你希望他有的行為捆綁起來,構成因果關系,當然這個關聯越自然、越合理越好,最好也能是有建設性的。這樣,我們就給他自律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動機。
比如說,對於青少年來說,好成績、好學校、未來的好工作都不一定是很能打動他的動機,但是獨立的感覺、自主權、在同學間的地位、名譽、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成就感等等,或許都是他很在乎的事情。當然孩子的價值觀不一定正確,需要我們引導,不能一味遷就。但我們總可以找到既不誤導他,又有效的動機。
有時,當我要強迫女兒做什麼事情,比如要收起什麼她喜愛的東西時,如果她實在不聽,我會很強硬地說,要麼我硬搶,要麼你自己收。她通常就會選擇自己收了,因為反正也得收,自己做,還得到了一次自主權!
總之,要想讓孩子自律,我們給他個有誘惑力的動機很重要。
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確保給他機會,讓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能有機會自己做計劃、自己選擇、自己監督、自己評估、自己總結反省修正,那麼孩子就鍛煉到了廣義的自律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必時時監控,但要偶爾檢查,掌握情況,適當幫助、引導。
最後回過頭來,詳細介紹一下前面提到的美國的「心智工具」項目。我想,這對於很多幼兒的家長都非常有用。自律能力最好在幼兒期就開始培養,如果孩子大了,任性慣了再培養,難度更大。而訓練幼兒自覺地約束自己,這真的需要辦法和技巧。
怎樣才能讓幼兒主動地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沖動呢?「心智工具」課程給出的答案是——游戲!
為了找到心智工具的具體做法,我查了一些資料。心智工具自1997年開始試點,而在2008年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NPR)上仍有重點報道,可見人們對這個項目越來越重視、肯定。
心智工具常用的一種游戲方式是角色扮演游戲,或者叫情境模擬游戲,比如,模擬醫院、商店、學校、消防人員救火等等。這是我女兒現在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可見其合理性。
在我們的幼兒園里,大概這樣的游戲不太常見。我曾給女兒幼兒園的老師提過建議。她的幾位老師都非常優秀、很專業,但是老師聽了後,很犯難地說,可是,我們的課程是設計好了的……
在美國,這樣的游戲幾乎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之一。但是心智工具課程里的模擬游戲又有所不同,而它的特殊性就是其價值所在。
老師不是讓孩子們拿起玩具,去隨便扮演角色,自由地玩。首先,老師要求孩子們拿出筆和紙,寫下自己想玩什麼、用什麼道具、怎樣分工,等等,總之就是先要寫個游戲的計劃!
四歲的孩子寫游戲計劃?對!孩子都不一定會寫字呢,但是要努力去表達,可以讓老師幫助寫不會的字,可以畫示意圖,等等。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過程。這時,我們培養了孩子事先規劃和預期的思考能力,激發了孩子學習寫字的動力。
寫完後,孩子要在老師的協助下,宣讀自己的游戲計劃,讓其他孩子知道。而聆聽別人的游戲計劃,這本身也是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評估能力和思維靈活度的一個好方法。
隨後,孩子們會聚到一起,討論大家的游戲計劃,最後達成一致。這種討論的過程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協商能力的過程。
跟通常的游戲不同,心智工具里,游戲的道具常常不是很形象逼真的玩具,而是隨手找來的各種替代品。這樣可以促使孩子們必須費力地記住,每種東西都代表了什麼。我想起來我女兒愛玩的買東西遊戲,她從來沒有很逼真的收銀櫃玩具,她拿任何能發出『嘀』聲的東西來假裝掃條碼——電話、計算器,什麼都行!或許,這個就地取材本身就是游戲的樂趣之一。
心智工具的孩子也不穿什麼像樣的游戲服裝,比如消防員的衣服或醫生的衣服,為的也是啟發想像力,同時讓孩子記住每人的各自角色。
游戲開始後,不同於在其他幼兒園里,孩子們隨意玩,玩一會,沒意思了,就停止了,改玩別的去了。心智工具要求孩子們花更長的時間、常常是45分鍾甚至一個小時,去玩一個模擬游戲。老師們會想辦法,不斷促使游戲繼續下去。而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當然會走神,老師的責任就是提醒孩子,要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角色里,不能鬆懈。比如,一個扮演飯店服務員的小孩,他必須真的拿個小本在那裡做記錄,他可能不會寫什麼,但無論如何,他要想辦法,記下來每個顧客都點了什麼菜!只要游戲沒結束,他就得捧著小本堅守崗位。
這種加長版的、有計劃有要求的模擬游戲,有效地訓練了小孩克制沖動的能力!關鍵是,孩子們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心地、自覺地接受訓練的。
除了模擬游戲,我還看到一些其他的游戲方式。
比如,有種游戲叫「Freeze」,我們的幼兒園也常玩,就是放音樂,孩子們根據音樂的節奏走或跑或跳舞,音樂突然停止,孩子們就突然靜止在那裡。
心智工具的「Freeze」游戲是這樣的:音樂響起,老師舉起一幅畫,畫上面有個人擺出某種特殊的姿勢。孩子們這時被要求只觀察,不得模仿。而當音樂停止,老師收起畫,孩子們再去模仿。這個小游戲看似簡單,但它很好地訓練了孩子克制沖動的能力。專家解釋說,經過這樣訓練的孩子,長大後,能夠在生氣時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其他游戲還有很多,比如「夥伴閱讀」。游戲要求兩人一組,一人讀故事,另一人聽,再交換,訓練孩子耐心等待和傾聽的能力。
心智工具還訓練孩子自言自語,或是在做事情時,不出聲地在腦子里跟自己對話,敘述正確的做事程序,以強化孩子的思維能力。此外,老師還要求孩子對照正確答案,自己檢查功課,然後再給夥伴互相檢查,以訓練評判能力和良好的自我意識。
在心智工具的班級里,即使下課休息也不是單純地跑出去瘋玩。老師要求孩子對休息時間也給出個大致的計劃,去玩什麼,打算怎樣玩……
在當前這種環境里,當孩子們被電視、電子游戲、文化課、藝術體育訓練所包圍的情況下,像心智工具這樣的,能讓孩子在游戲中開心地、主動地訓練自律能力的方法,就顯現出了特殊的意義和效果。
而游戲中所訓練出的自律能力、自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遠比學到的一點文化知識更有價值,更值得佔用孩子的寶貴時間!
對美國的這個學前教育項目的介紹,可以讓我們的家長學到些什麼呢?
我想,我們雖然不一定能左右幼兒園的課程,但是其中很多是我們家長可以在家裡跟孩子做到的。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玩模擬游戲,並增加難度,訓練孩子克制沖動(當然在家裡的難度更大);可以讓孩子自己評估自己的作業或作品……總之,我們明白了心智工具的原則,就可以發揮想像力,創意出種種能讓孩子控制沖動的好玩的事情。
另外,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嚮往那些以愛和自由為理論依據的兒童之家,很多家長認為,好的幼兒園,就應該能讓孩子在那裡隨便玩,不受任何拘束。我想,好的兒童之家應該是既給孩子自由,同時又給孩子足夠的自我約束的機會。但是我在本地看到的個別的兒童之家卻是自由有餘、約束不足,令人擔憂。
現在想想,傳統的幼兒園里,或許孩子的自由度和自主性都不夠,但是如果只讓孩子隨便玩,不給孩子相應的約束,或者不給孩子提供自我約束的機會,那麼這對於訓練孩子控制行為、剋制沖動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我們家長所能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性格、根據幼兒園的教學風格,來調整在家裡的訓練側重點。
最後,作為孩子家長,真的希望中國的學前教育專家們能在課程設計上多做研究,多注重能力的培養,希望幼兒園既不要為了迎合市場,搞幼兒教育小學化;也不要以給孩子自由為名,放棄教育的責任。
H. 幫孩子養成自律的方法
幫孩子養成自律的方法
你知道幫孩子養成自律的方法嗎?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自律是能讓你勇往前沖的資本,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幫孩子養成自律的方法的相關內容,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學會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了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等,還有要禮貌待人、做事不影響別人等等,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規則給予孩子監督指導。
比如,孩子想盪鞦韆玩,可是已經有小朋友在那裡正玩著呢,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先來後到」的規則,勸導孩子學會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嚴肅性,可不能讓自己的「不文明」影響到孩子。
2、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
如果當停則停,那麼下次可以放寬。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培養孩子正確的時滲絕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餘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3、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慾望的`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注意培養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最好是引導孩子拿成績來換,有成績才有獎勵。
要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特別是在哭鬧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絕。孩子必須學會好好說話。
一、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孩子提高自律意識
從本質上講,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自動去做你必須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願做或懶於去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系。「律」既然是規范,當然是因為有行為會越出這個規范。一個自律能力非常強的人,無論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別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臉等小事都會處理得有條不紊。即使有一天當他回家後,已經站都站不住了,森圓他還是不會倒床就睡,他也要克服身體上的疲憊,堅持進行洗漱,絕不放縱自己的行為。這是什麼行為呢?這就是自律的行為。而有的人,只要是遇到一些讓自己討厭或使行動受阻撓的事情,他們就會放棄,就會受自己情緒的干擾,也不願意去爭取,他們就開始自己打敗了自己。所以,要先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二、讓故事來引領
現在的孩子大多的獨生子女,他們嬌氣、霸道,他們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簡單的說教和嘮叨非但不能取得我們需要的結果,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現在的孩子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所以對於生動有趣的故事,他們是願意聽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經常給他們講有關自律的故事。比如,有趣的童話故事《守望雁打了一個盹》;偉大的人物比爾。蓋茨的故事;古代學者許蘅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認識到:會自律的人才能成功。
三、在游戲中激發
從小教育學生學會自己管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可是,學生不會自覺去做的,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樂於接受的教育形式。我們不妨將教育的內容放到游戲當中。比如,我們班的學生最喜歡玩游戲。每次剛上課,我如果告訴學生這節課可以做游戲,學生一定會大聲歡呼。我就故意不理他們,讓他們自由叫,我一聲不吭,眼睛只看手錶。這時,會有幾個較懂事的學生坐端正,慢慢地,更多的人坐好了,最後,等大家都坐好後,我告訴他們,他們已經浪費了多少時間,此喊塌這個時間原本是可以做喜愛的游戲的。這時,大家就會互相埋怨,於是,我就教育他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管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在游戲過程當中,就是再喜歡的游戲,也一定會有學生不遵守紀律,我就會讓學生停止游戲,使大家明白,只有每個人都管好自己,才能使游戲更加順利地進行。另外,我找一些只有每個人都遵守紀律才能做好的游戲讓學生去做。比如,我讓學生做分組比賽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明白,每個人的自律行為直接影響大家的成績。從而明白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鼓勵中鞏固
學生的態度形成是不穩定、不持久的,有時還具有偶然性。要鞏固和強化他們的自律意識,就需要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讓他懂得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獨立完成,自主決定。如:學習任務主動按時完成,休息娛樂時間學會自己控制,與人交往學會判斷是非,有些事情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等自己拿主意。當他們做對了,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