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玉是誰講講他的生平!
宋玉「鄰女窺牆」的故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一位比較重要的作家名叫宋玉,傳說他是一個有名的美男子。宋玉和中國古代著名大詩人屈原大約是同時代的人。屈原開創了一種優美的文學體裁「楚辭」。這種詩歌體裁講究文辭的此首華麗,運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徵創造出豐富的意象。屈原死後,宋玉是這類體裁的重要作家。有篇託名他的文章《登徒子好色賦》,其中講了一個關於他的很有趣的故事,叫「鄰女窺牆」。
故事說,宋玉和登徒子都是楚國的大夫,跟楚王很親近慶帶。登森差數徒子嫉妒宋玉的才華,總是找機會在楚王跟前說宋玉的壞話。一次登徒子對楚王說:「宋玉長得相貌堂堂,很有學識,而且很好色,所以大王一定不要讓他陪您到後宮去。後宮有那麼多漂亮的嬪妃,見到宋玉可能會惹出麻煩來。」
楚王於是召見宋玉,就登徒子的話向他求證。宋玉說:「我長得相貌堂堂,是天生的,我很有知識,是因為我勤奮好學,至於說我好色,則是沒有的事。」
楚王問:「有何為證?」
宋玉說:「天下美麗的女人,楚國最多,楚國美女最多的地方是我的家鄉臣里。臣里最出名的美女就是我家的鄰居。這位美女,增一分則太高,減一分則太矮。用了粉則顯得太白,用了紅脂則顯得太紅。她的牙齒、頭發、一舉手一投足,真是再美不過了。她微微一笑就迷倒了一大堆貴公子們。可是這位美女卻常常透過她家的牆偷看我,足足有三年時間,我卻不為心動,怎麼能說我好色呢。實際上,登徒子才是一個好色的人。」
楚王請他說出理由。宋玉說:「登徒子的老婆一點都不漂亮,可是登徒子一見她就迷上了,而且已經跟她生了五個孩子。」楚王聽了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這就是「鄰女窺牆」的故事。
歷史上有關宋玉生平的記載很少,但他作為屈原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對中國後世文學的影響巨大。宋玉留下十多篇作品。有名的象《高唐賦》和《神女賦》等。在這些文章里,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和鋪陳的手法描繪女性的神情和體貌,影響了中國後世文學的此類作品。比如著名作家曹植的《洛神賦》、謝靈運的《江妃賦》、司馬相如的《美人賦》等,都塑造了一個玉潔冰清、志向高潔的女性象,實際上往往寄託著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或人生理想。當然,這種影響的消極方面也有,就是在此後的南朝產生的宮體詩和艷情詩,把文學中美好的女性形象描寫引入了歧途。
② 宋玉東牆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歷悔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宋玉東牆的意思及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成語】:
宋玉東牆
【拼音】:
[sòng yù dōng qiáng]
【解釋】: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出處】:
戰國楚宋玉《悶睜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容貌姣好為楚國之冠,登牆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
【舉例造句】:
謝聖主恩波浩盪,卻將個宋玉東牆,錯猜做神女高唐。
【成語典故】: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肢罩正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雲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士。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未。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贈以芳華辭甚妙。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③ 宋玉的老婆是誰宋玉有沒有兒子 宋玉又什麼故事
宋玉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美貌與潘安齊名,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美男子之一,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而他更為人所道的就是他在歷史上為後人留下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於屈原之後賣顫,為屈原之後學。宋玉人如其名,玉本就無暇純潔而溫潤,宋玉本人也是長得宛如璧人,光潔無暇,更重要的是他擁有玉一樣美好的品質。宋玉的故里是楚國的宜城,楚國曾經在這里建都數百年。因此,宜城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卻一直都浸潤在楚文化之中,它隨著楚國的發展壯大而愈加濃厚,宋玉自幼就受到了這種文化的熏陶,在這種環境成長下的宋玉,他深深地熱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他所看到的、生長的楚山楚水,都是宋玉骨子裡喜歡的,甚至喜歡到想要和這里的山水融為一體,就是在這種強烈的歸屬感的驅使下,宋玉對弘揚楚文化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宋玉覺得這是自己的使命。他雖然是楚王身邊那個能夠和楚王談天說地的人,但不幸的是,宋玉生前身後二千多年,始終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這個人的文學作品因為和屈原的甚是相似,還經常被忽略,被隱藏在屈原的光輝後面,「揚屈抑宋」似乎成了歷史的一個慣常的偏見。
宋玉長得一表人才,儀表堂堂,作為一個儒雅的學者、作家,他最引起人們注意的首先是他的長相。「年年四月菜花黃,黃花魚兒朝宋王。花開魚兒來,花謝魚兒去。只道朝宋王,誰道朝宋玉。」這首詩歌表面上說的是魚兒、花草之類的,其實最重要的,這首詩歌最想說的還是這個美貌的宋玉,至於他美貌的何種程度,古時候距今已經年代久遠,沒有關於宋玉的畫像,那麼宋玉究竟長什麼樣子我們是不知道的,但是在很多文學作品裡,還是多有贊美他容顏的句子,比如在杜甫的眼裡,「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宋玉是個儒雅的公子,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宋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宋玉的語氣透露著些許的無奈,他覺得外貌是自己受之於上天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句話就是:長得帥不是我的錯。因而,他引起了我們後人無限的遐想,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男子,又有沒有妻子或好悄是孩子呢?
關於宋玉妻子的事情,歷史和野史里都存在傳聞,關於宋玉的妻子真真假假地出現在了歷史的舞台上,他不為美色所動,宋玉的隔壁鄰居長得貌美如花,宋玉三年都沒有窺探過她,說明宋玉絕非一個以貌取人的人,但是史書上並沒有寫明他的妻子和兒子的事情,推測應該是有妻子的,但是因為他的妻子可能並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事情,因而都不被友配渣史家所記載。
④ 宋玉的故事、簡介以及詩文
宋玉,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關於宋玉的生平,據《史 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 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韓詩外傳》 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 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 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於宋玉」的話。王逸在《楚 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鑿齒《襄陽耆 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於宋玉 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生在 屈原之後,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 現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於王 逸《楚辭章句》;《風賦》、《高唐賦》、《神女賦》、 《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於蕭統《文 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滾凱賦》、 《釣賦》、《舞賦》 6篇,見於章樵《古文苑》;《高 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於明代劉節 《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偽相雜,可信而無異議的 只有《九辯》一篇。《招魂》頗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 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 色賦》、《風賦》等篇,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 過它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九辯》是一首長篇抒情詩,借悲秋來抒寫「貧士 失職」的「不平」,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實的黑暗。 詩人的感情是真摯的,但不象屈原那樣激烈和執著,情 調相對有些低沉。詩中悲秋感懷的主題和借景抒情的卜備空手 法,對後代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漢武帝《秋 風辭》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 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詠秋》,湛 方生的《秋夜詩》,何瑾的《悲秋夜》等,都與《九辯》 一脈相承。此後繼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篇,以 豐富的想像和鋪陳的手法來描繪女性的神情與體貌,在 文學史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類作品可能淵源於《離 騷》中上天求女的傳統,但多佚盪的情思而少諷諭的意 味。漢以後如漢武帝的《李夫人賦》、司馬相如的《美 人賦》、曹植的《洛神賦》、謝靈運的《江妃賦》等, 均由此發端;至南朝梁、陳間,更演化為宮體、艷情詩 的末流。《風賦》一篇,以「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 雌風」作對比,寫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生活差別,雖屬 游戲娛樂文章,但多少帶有一些諷諫意味,在寫法上對 後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啟發性。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 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 工緻,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在楚辭與漢賦之間, 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可見宋玉在 文學史上的地位。(姜亮夫)
宋玉和他的《九辯》
屈原之後,祖述「型瞎風騷」的楚辭作家俊才輩出,群芳競秀,蔚為大觀。在眾多的詩人中,崛起於戰國末季的楚國,卓爾不群、才華橫溢的佼佼者便是宋玉。他是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徑、獨樹一幟的楚辭大家。雖然他的品格志行和藝術造詣難與屈子相侔,但是,在漢文學史上,卻屈宋並稱,相沿至今。
唐代愛國詩人杜甫曾感慨萬端地詠嘆:「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詠懷古跡》)詩句表達了他對宋玉的悼惜愛重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宋玉的身世、情志與藝術成就。
宋玉的身世
關於宋玉的生平事跡與藝術生涯,史料極少,而且互有牴牾,真偽莫辨。不過,我們還是應當從紛繁的亂絲中理出一點端緒,爭取比較正確地認識這位獨步一世的才士。
據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雲:「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又,班固《漢書·藝文志》雲:「宋玉賦十六篇,楚人,與唐勒並時,在屈原後也。」又,《漢書·地理志》曰:「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以顯名。」以上記述是比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獻,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如:《韓詩外傳》(卷七)、《新序·雜事(第一)、(第五)》、《楚辭章句》(卷九)等。
綜合各方面比較可信的資料,我們可以基本上勾畫出宋玉小傳的輪廓:
宋玉,是晚於屈原的楚人,為屈原的後輩,與唐勒、景差同時,大約生於屈原沉江前後,死於楚亡之際。雖不是屈原的受業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學創作上師承屈原的風格,卻又自出機杼,另立門戶。「悲秋」,便是宋玉賦的特徵之一。他是寒門素族的貧士,為了謀求出路和報效君國,曾經離鄉背井遠適京都等地。幾經周折,百般營求,當過楚王左右的文學侍臣。雖然官卑職小,但憑著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談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賞識。誰知宦海風波,仕途崎嶇,他不為亂世所容,橫遭奸佞讒害,而昏君信讒易怒,終於被黜失職,落魄江湖,潦倒終生。他忠君愛國,始終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懷抱。但是,君門九重,忠悃(kǔn)難申。他憂國憂民,憤世嫉俗,卻不能象屈原那樣冒死諫諍;只是以「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態度對待黑暗的現實與不幸的遭際。他托志芳潔,修身自好,寧肯窮處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顯榮。他是一位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這是自古至今難以質證的問題。《漢書·藝文志》著錄宋玉賦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現存題為宋玉賦者則僅有十四篇:王逸《楚辭章句》載《九辯》、《招魂》,《文選》和《古文苑》等書還載有《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等數篇,古今許多學者經過研核鑒別,多認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辯》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後人偽托。現舉幾例:
一 《文選》、《古文苑》等書所錄各篇散文賦的體式,並非楚辭體;而是西漢司馬相如所創制的那種散文賦體。這種體式不是宋玉所處的戰國時期所能產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說它們是宋玉之作,那麼,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戰國時期的楚人了。
二 這些作品多為宋玉與楚王對話的形式,而在敘事行文中又常稱「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稱本國國君時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國君生前預稱其溢號。
三 《笛賦》有言:「宋意將送荊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認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為楚襄王時,而荊軻刺秦王則在楚王負芻元年,晚於襄王數十年,那麼,荊軻的典故就決不會被幾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說,即使負芻元年宋玉尚存,也不會將同時的故事這樣寫進自己的作品中。
四 這些作品多是明顯地以第三者口吻寫的。宋玉不應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問於宋玉曰」、「宋玉對曰」,等等。
五 《高唐賦》述曰:「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浦」,顯系後人追記之詞。
六 《高唐賦》、《神女賦》、《高唐對》共敘一事;《諷賦》、《登徒子好色賦》內容相仿,文氣格調雷同。尤其《高唐對》一篇,文字與《高唐賦》首段基本一致,只將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實乃《高唐賦》首段的重錄。試問宋玉一人緣何重復製作同一題材之文章?
七 《古文苑》成書較晚(相傳為唐人舊藏本,北宋孫洙得之於佛寺中,後經南宋韓元吉、章樵厘訂注釋),而《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卻首次被它所著錄。假令此等作品確系宋玉所撰,那麼,去古未遠而且見聞廣博的劉向、王逸何以不將其收入《楚辭》?
八 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韻,而是漢代以後的音韻。
總之,這些作品可疑之處甚多,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在現傳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證實的只有《九辯》一篇。現在我們准備結合宋玉的時代、生平、思想談一談《九辯》。
《九辯》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九辯」,本是古代樂調之名,在《離騷》、《天問》、《山海經》中都曾提到它。《楚辭章句》雲:「辯者,變也。」《周禮·大司樂》鄭註:「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辭通釋》曰:「辯猶遍也,一闋謂之一遍。蓋亦效夏啟《九辯》之名,紹古體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詞激宕淋漓,異於風雅,蓋楚聲也。」由此可知,「九辯」猶「九闋」,即由多數樂章組合起來的一種樂調。因此,總的來看,「九辯」在內容上是有機的整體;分開來看,「辯」又是整個樂調的組成部分。
宋玉的《九辯》,是借古樂舊題來抒寫自己貧士失職、懷才不遇、老而無成、報國無路之憤慨的,內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這三者又互相交織、彼此滲透、融為一體。
《九辯》以飽蘸激情的筆觸首先描繪了肅殺凄涼的深秋景象:「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兮,收潦而水清。」
「悲秋」二字,首標其目,醒明本旨,奠定了作品的基調,也象徵著宋玉所處的時代。
《九辯》是宋玉進入老境後寫成的。他處於楚國日暮途窮之秋,昏君佞臣敗壞紀綱,賢人才士斥棄在野。楚王朝暴虐腐朽,燕雀處堂,文恬武嬉,對內殘酷壓榨,魚肉人民;對外實行投降政策,喪權辱國。楚國形勢猶如西風殘照,這對每一個具有愛國心的楚國人來說,都是可悲而怵目驚心的現實;更何況忠君愛國、頭腦清醒的宋玉呢?而貧士失職,顛躓(zhì)困頓,又使他有身世飄零之幽怨。在公私交迫、萬感縈懷之際,面對著西風落葉,頓覺秋光易老,好景難再,喚起了悲涼凄愴之情。同時,他又看到紫燕辭歸,鴻雁南遊,更勾起了異鄉飄泊的哀愁和懷才不遇的牢騷:「僭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他離開故鄉,本想換一個新天地,可是,一介貧士又遭失職的厄運,使他徹夜無眠,靜聽著秋蟲的哀鳴,喟嘆「時亹亹(wèi)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大自然的清秋景色和個人身世、社會環境都是悲涼的,這位淪落天涯的詩人在蕭瑟的秋風中只有憑吊自己伶仃無依的影子。觸景傷情,嘆老嗟卑,乃是自然流露的心聲。在第三章,又進一步描繪秋色秋聲如何強烈地摧折著詩人的肝腸。
他自分無力旋轉乾坤、匡時濟世、移風易俗。雖然總想有所作為,但是無情的現實卻一次次地將他擊倒: 「霜露慘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將至。願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與野草同死。願自直而徑往兮,路壅絕而不通。……竊美申包胥之氣盛兮,恐時俗之不固。……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生天地之若過兮,功不成而無效。」
在人生的重大關頭,他缺乏屈原那種剛毅無畏、正道直行、九死不悔的精神;而只有隱忍、哀傷、執著而又無奈的悲天憫人。他不能挺身而出,頑強斗爭;而是潔身自好,窮處守高,獨善其身。他持守高潔,有可取的一面;但又有消極的一面。他自嘆自憐,無非糾纏著一個「我」字。這剪不斷的愁絲織就了沖不破的羅網,使他這春秋已高的才士空餘惆悵、彷徨、凄愴。
宋玉是忠君的,因而又是思君、怨君的: 「悲憂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去鄉離家兮徠遠客,超逍遙兮今焉薄?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蓄怨兮積思,心煩憺兮忘食事。願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
他以「美人」自況,由於人生偃蹇而鬱悒悲愁,千里迢迢遠適異地,但是這飄萍飛絮何處才是歸宿?思君之誠,報國之忠,均難達於君聽。他的怨君,是由於忠君君不察、思君君不知而生的,所以他不恨、不怒。
宋玉所以失職見疏,是由於昏君之信讒,好人之誣陷。詩中將群小比作「猛犬」、「駑駘」、「鳧雁」、「浮雲」;相反地把忠良之士比作「騏驥」、「鳳皇」、「明月」,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但是他只罵佞臣,不罵昏君,這就反映了他愚弱妥協的一面。
冷酷無情的現實使他萬念俱灰,他自忖已臨絕境,再也沒有報效君國的機會了。於是想乞身致仕,並且又浮想聯翩,神遊雲天。他展開想像的雙翼,飛升天際,有眾多的神靈為伴,駕著白霓,飄游於群星之間,雲旗飄揚,雷師、風神前呼後擁,迤邐而行,好不神氣!他原以為就此超塵遺世,掙脫了黑暗悲涼的現實。可是,他那隱潛五內的忠魂未泯,在得意揚揚之時,卻又樂極生悲,從邈邈雲天突然跌入可怕的現實之中。在詩篇的末尾,詩人又一次執著地剖白心跡: 「計專專之不可化兮,願遂推而為臧。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這位末路顛踣(bó)的文士,最後還是不忘其君,呼告皇天匡正君王,保佑君王。這種「怨而不怒」的態度,正表現了他的「愚忠」。然而,他的先輩師表屈原卻迥乎不同,不但長期跟昏君佞臣進行斗爭,並且在為國自殞之際,竟然直斥昏君:「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屈原就不是「愚忠」。
《九辯》在內容與形式上承襲了屈賦的流風余韻,但又具有鮮明的個性與獨創的藝術特色。
《九辯》在一、三、七章集中地描繪了秋色秋聲秋意,這一派悲涼、肅殺、凄切的自然景象,正是詩人最關情、最著痛癢處。外界之物色與心中之至情相感相生,化為「悲秋」的藝術境界。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靈之境,同時象徵著社會環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寄託著這位敏感的詩人的真性情、大悲辛。秋風蕭瑟,天高氣清,草木零落,北雁南征,秋蟲哀吟,寒蟬息聲,長夜寂寂,殘月朦朧:這等境界,必然地使落魄的詩人由大自然的暮秋聯想到人生的暮秋,頓生「搖落」之悲,感物詠志,自喟「春秋日高」、「老而無成」。這是十分自然而率真的流露。本來,宋玉滿懷淪落之情,所以在吟詠凝慮之間,緣情寫景,觸景生情,是有觸媒和種子的。「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感盪,互相催化,進一步升華、結晶、萌芽。此情此景也是有強烈的互相交叉的可染性的。詩人帶著濃重的感傷情緒體味這秋色秋聲秋意,就使這自然景象也染上了凄惋的感情色彩,落葉、衰草、寒蟬、秋蟲,宛如詩人自己的化身,好象種種自然物色都是「悲秋」的。同時,這些染上愁意的自然物色又反轉來刺激人的感官,叩響人的心弦,使人倍覺神傷。好象大自然展現在愁人面前的秋色特濃、秋聲特悲、秋意特深。好象造物主故意折磨愁人。這就達到了「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然後,詩人又通過這凝鑄的含情之景與含景之情,把自己的心聲傳染給人們,引起別人情感上的共鳴。宋玉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第一個以「悲秋」名世的詩人,在他之後,歷代許多「悲秋」的騷人墨客大多是受了他的感召的。往昔流行的「春女怨,秋士悲」之習語,恐怕跟宋玉也有點淵源吧。
宋玉賦的藝術風格是婉麗清新、纏綿悱側、低回欲絕的,他的作品是情信而辭巧的,以宛曲之文抒隱微之情,是有自己的性情面目的。同時,因為宋玉服膺屈子,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模仿或襲用屈賦句意、詞意之處,時露斧鑿痕,這便是宋玉作品的白璧之瑕了。
雖然流傳下來的宋玉作品不多,但是影響至巨。後世有些私淑宋玉者,曾偽托或仿製了許多篇賦;但更多的追隨者並非一味模仿,而是學習宋玉作品的精髓,創造自己的風格(如李白、杜甫、李賀等)。兩千年來,宋玉還是有知音的。不過,古今有些論者往往私於輕重,偏於憎愛,對宋玉的評判有欠公正。我們則應力求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實事求是地去研究宋玉,避免愛而忘丑,憎而遺美
⑤ 宋玉東牆的典故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姣殲肢讓好為楚國之冠,登牆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
《昭明文選》卷十九《賦癸·情·登徒子好色賦》~892~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氏局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飢迅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雲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士。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未。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贈以芳華辭甚妙。於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⑥ 宋玉廉政故事分別是
鄰女窺牆,
1、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一位比較重要的作家名叫宋玉,是楚辭這類體裁的重要作猛磨謹家。有篇託名他的文章《登徒子好色賦》,枝基其中講了一個關於他的很有趣的故事,叫鄰女窺牆。
2、廉政的妻子死後,家裡沒有錢辦喪事,兒子廉馬康和親戚主張借些錢,把喪事辦得排場一點,廉政不同意,並游談且教訓兒子處世立身應以節儉為可貴,不能動不動就借貸。最後,他還是把自己的一塊地典當出去,才草草辦了喪事。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所謂廉政典地葬妻的故事。
⑦ 宋玉是誰有什麼故事,柳下惠和登徒子又是誰
宋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後,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登徒子,戰國後期楚國楚襄王時的一位大夫。
史上最冤的男人非登徒子莫屬了。當時宋玉的一篇友睜<登徒子好色賦>便將他打得永世不得翻身。而宋玉的理由現在看來真是荒唐地可笑。「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薯畝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先不談宋玉有沒這么好的運氣與這樣的美女為鄰。首先,宋玉對那美女要是沒意思怎麼會掰著指頭算出她看了他三年,可見宋玉也是時時注意著她。其次如果宋玉生理方面沒有問題,必定要找女人,但放著這樣極致的美人不要,只可能找姿色不如東家之子的女人,結果還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和登徒子也差不了多數告森少。可笑楚王竟信了這么幼稚的理由,難怪會亡國。只可憐了登徒子,守著糟糠之妻,想做個好男人,卻被人說了千年的好色。只有毛澤東為登徒子平反,說他是模範丈夫。
⑧ 宋玉進讒寓言故事
古時候,楚王手下有個叫作宋玉的大臣。手睜吵宋玉相貌英俊,穿戴華麗,風流倜儻(ti tang),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婦女們的傾慕。楚王欣賞他的才華,也很寵幸他,給他自由出入後宮的特權,以便宋玉能寫出可供寵妃演唱的歌詞來。
但是宋玉這個人的品質實在不怎麼樣,他十分好色,仗著楚王的信賴,常到後宮中和楚王的妃子們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們私通起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就有些風聲走漏出去,影響很不好。
楚國大夫登徒子是個剛直不阿的大臣,他也聽到了一些不好的傳聞,就去跟楚王進諫說道:「大王,宋玉這個人長得很好看,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很能討婦女們的喜歡。他又非常好色,不是個能潔身自好的人,您讓他這樣肆無忌憚地進出後宮,恐怕不太方便,要是萬一惹出什麼事來,豈不有損王室的威嚴?還是不要再讓他接近妃子們了吧!」楚王聽了,不禁有些心動。
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卻傳到了宋玉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氣急敗壞地跑到楚王那裡去,先替自己辯解了一番,說自己實在冤枉,因為才學高早讓又得到楚王的恩寵,所以遭到別人的嫉妒和陷害。接著他便開始說登徒子的壞話,聲色俱厲地告訴楚王:「其實真正好色的人,正是登徒子本人啊!」
楚王很吃驚,問道:「你這樣說登徒子,有什麼真憑實據嗎?」
宋玉得意地說開了:「證據確鑿!登徒子的老婆是一個非常難看的.醜女人,她有一頭亂蓬蓬的頭發,嘴是三瓣的,牙齒稀疏,彎腰駝背,走起路來是個羅圈腿,東倒西歪。她全身還長滿了疥瘡。就是這樣一個丑到極點的女人,登徒子還十分喜歡她畢侍,跟她連生了5個兒子,這不正說明他好色到了嚴重程度了嗎?」
可憐登徒子連和他的丑妻感情好這件事都被宋玉用作攻擊他好色的根據,可見只要想說一個人的壞話,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