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行佣供母是什麼故事

行佣供母是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03 08:32:21

Ⅰ 二十四孝之十 《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原文】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纖悄謹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譯文】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歷史】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江村(黃山腳下)《村志》記載:

「大約在2000─1600年前,是江氏家族的始祖段。東漢光武帝12年(公元36年),江氏第71世出了一個江革(公元36年至約100年)。據史書介紹:江革,東漢齊國臨淄人,字次翁。以事母至孝,鄉里稱為」江巨孝「 .明帝時,舉孝廉為郎,輔楚國太僕 ,不久即自劾去。章帝初,復舉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京師貴戚重其行,甚禮遇之,革皆辭謝不受。」

「江革所生三子同朝為官,以其巨孝的家聲和顯赫地位贏得族人敬重,被後來歷代《濟陽江氏宗譜》尊為一世始祖,而江革以前的70代則稱作為江氏遠祖。自江革毀基以後,族中遷居各地的人漸多,形成了同祖多宗派格局,每派自成一支,其起始人即成為江氏各支宗的近祖。」

「江氏遠祖,大約公元前2600-2000年。世系不詳。江氏始祖始於江氏第71世江革(大約2000 - 1600年前)。江革,齊國臨淄人,一生事母至孝,人稱」江巨孝「。東漢時。曾舉孝廉為郎,補楚國太僕,繼升五運空官中郎將,諫議大夫。所生三子皆同朝為官。因其巨孝的家聲和顯赫的地位,贏得族人敬重,被後來歷代《濟陽江氏宗譜》尊為一世始祖。自江革以後,族中形成同宗多宗派格局,每派自成一支,因各種原因遷居各地,其起始人即成為江氏各支宗的近祖。」

【江革】

江革(?-535),字休映,南朝濟陽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庄鎮江集村,為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江革幼聰敏有才思,學習刻苦,史載其雪夜秉燭,弊絮單席,耽學不倦,感動得吏部郎謝朓撕下自己的氈袍為之禦寒。弱冠舉南徐州秀才。淵博的學識和犀利的文筆為梁武帝賞識所賞識,屢被重用。長期在一品大員、郡王的手下作幕僚,「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還擔任過尚書左丞、司農卿、御史中丞、少府卿、都官尚書、度支尚書等中央機構高官,三次任郡守。行佣供母二十四孝故事八行佣供母

東漢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裡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著他們入伙。江革為了避亂,乾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盡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著母親奔波。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著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願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後,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著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裡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著走著,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准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飢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著白發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贊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難當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想要把江革劫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淚,對盜賊講:我從小失去了父親,孤苦伶仃,是母親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沒有母親,哪會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舉目無親,母親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過餘生。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沒有人奉養,能放過我們。

盜賊看到江革如此誠心誠意的哀求,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所以也不忍殺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這樣,江革屢次感動盜賊,化險為夷。可見人之初,性本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淪為盜賊也不是他們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之亂,為環境所迫。如果能夠喚醒他們本性里的孝順,盜賊也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盜賊被平息了之後,江革背著母親,千里迢迢流落到江蘇省下邳縣,在這里居住下來。在舉目無親的異鄉,江革非常的貧窮,衣不蔽體,也沒有錢買鞋子穿,打著赤腳為別人當傭人,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即使賺的錢這么少,但是江革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物品來孝養母親。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沒有一樣缺乏,母親需要用的、想要吃的、要穿的,盡最大的努力,沒有一樣不替母親辦到。江革所做就如<孝經>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後來,江革的母親去世了,他非常的哀傷,在廬墓之間大聲地哭泣,就像找不到父母而無依無靠的孩子一樣。他的哀慟逾恆,超過一般的常人,感動了鄰里之人。整整三年,江革結廬住在母親的墳旁,因為他摯誠地思念母親,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願把孝服除去。

三年的服喪期滿,他還不忍脫去孝服,感動了地方的父母官派人去安慰他,又舉薦他做了孝廉。但是江革淡泊名利,屢屢拒絕做官的機會,後來皇帝還聘他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做了不久,他就辭官去了。

皇帝非常思念江革的為人,最後指派朝廷一定要年年慰問江革,雖然他已辭官,還是由朝廷來供養他一生所應得的俸祿。因為江革的孝行足以為天下的楷模。可見一個人能行孝,他影響所及有多廣、多深、多遠。

在亂世當中,江革行孝的確比一般人要艱辛困難。兵荒馬亂之中,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離,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江革背著母親,每逃難到一處,內有母親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盜賊在行搶,一日三餐都相當的困難,更怕有盜賊來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盡了最大的力量,終於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危,而且還能保護他的母親。即使在這么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仍然可以克盡為人子的孝道,實在是難中之難。所以後人稱頌他:挽車極勞古,逃賊最間關。太息江巨孝,能為人所難。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樣永恆地照耀世間。江革在這么艱困的環境當中還能脫險,為母親做最好的孝養。由此可見,環境的好壞並不足以影響孝子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心,任何環境我們都可以做到孝親、敬親。

Ⅱ 關於中國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中國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聞雷泣墓、親嘗湯葯、丁蘭刻木、鹿乳奉親、江革背母、百里負米、賣身葬父、卧冰求鯉、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聞雷泣墓

王裒是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9、以身喂蚊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10、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2)行佣供母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孝」是古代中國,乃至現代中國一項極其重要的倫理關系准則。長期以來,國人對「孝」涵義的理解,存在著較嚴重的偏頗,甚至是誤解。按照《禮記》等文獻的記載,「孝」是一個錯綜復雜的概念體系。它包涵了「孝」、「敬」、「諫」、「全身」、「繼志」等內容。

古人認為,最低等級的「孝」,是指向父母長輩提供衣服、食物等物質生活資料,「以其飲食忠養之」,滿足父母的基本物質需求。

Ⅲ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集錦15篇)

二十四孝故事1

恣蚊飽血

原文: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十四孝故事2

刻木事親

原文: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二十四孝故事3

行佣供母

原文: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則配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供舉廳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二十四孝故事4

滌親溺器

原文: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原文: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二十四孝故事5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從古至今,我國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因此,《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精髓,對現在的我們仍具有積極意義。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一篇孝道小故事是《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講的是:從前在一個小鎮里,有一戶人家那一家人只有那家人里只有一個年邁的老母親和一個老母親的兒子。老母親的兒子,便是江革。

江革在廚房做好飯出來給母親吃,這時有一個弓箭射向了他們的廚房,江革嚇壞了把碗摔破了,這時他的母親便問:「革兒,你這怎麼了?」這時,有一個村民把他們的門推開,便著急地說:「殺過來了,趕快跑吧,能跑多遠就跑多遠。」那村民便急急忙忙的跑了。老母親對江革說:「革兒,你快跟村民們逃命去吧!」這時江革問:「那你呢母親?」「我老了,走不動也跑不動了你自己逃命吧!」但江革卻說:「那我背您跑。」江革便背著母親逃命。

逃到了森林中的時候,有三個強盜從樹上跳了下來,要讓江革拿江革對他們說:「我們是逃命的,身上沒有錢財。」強盜看了看江革,想讓他當強盜,但江革卻沒有答應。搶到問江革為什麼不想當江革回答:「我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若我當了強盜那誰又能照顧我的老母親呢?」搶到看江革如此孝順,便放過了他。

江革背著老母親來到了一個小鎮上,他邊走邊想:我不如到一個富人家去當傭人拿工錢去孝順母親。他便把母親放到了大樹旁邊,對母親說:「母親,我到那邊去去就來,你在這里等我孫答指。」江革敲了敲富人的門,那富人來開門了。富人問他有什麼事情,他說:「我和我母親逃難至此,想掙些工錢來孝順我的母親。」不然看了看他,便答應了,讓他先找一個安定的地方住下來。江革非常的高興,邊找了一間房間,讓母親住了下來。

江革每天要抬水,每天要砍柴,每天要做飯,雖然很辛苦,但他為了讓母親有好吃的,也沒有任何怨言。這個月的月底江革發工錢,他便買了許多好吃的,拿回去孝敬母親。母親對江革說:「革兒,你也來吃。」江革卻說:「母親我不喜歡吃這個,您吃吧,我去打掃院子了。」母親讓個兒休息。母親讓江革休息一會,但江革拒絕了,江革一人獨自在外面吃著腐爛的麵包。江革為人非常孝順,最後被鄉親們推薦成了大官,從此以後,她和母親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最敬佩的人是江革,因為他沒忘記了養育他多年的父母。我要 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的新一代好少年。為報答父母好好學習學會知識好好孝敬他們。

二十四孝故事6

嘗糞心憂

原文: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二十四孝故事7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里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用心去體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後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後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做翅膀,然後像鳥一樣往下跳,結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後母和弟弟並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後,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裡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後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後,後母再也不敢暗地裡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並用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故事8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從老人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很多人都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二十四孝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孝子們的孝心及行動。他們為了盡孝可以付出一切,時間,骨肉,生命。。。。。。

《卧冰求鯉》中的`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朱氏對他非常不好,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壞話,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叫王祥去抓魚,可是當時正值天寒地凍,冰河封面,哪裡抓得到魚呢?於是王祥頂著嚴寒來到河邊,脫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體溫化開冰面,可以抓到鯉魚。這時,冰面忽然自己裂開,盡然有兩條鯉魚躍上岸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終於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么做的呢?我覺得唯有一個「孝」字。最終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歷史上感恩的故事很多。黃香九歲溫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陳毅元帥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還有失去父親的八歲女孩唐銀花,唐銀花安慰自己失明的媽媽說:「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他們那一顆顆滾燙的孝心,凝成了一道道愛的長城。

我們的父母曾經為我們付出了許多,等我們長大,本應該享福的他們卻還在為他的孩子們操心。同學們,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成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卻不能沒有,也不能改變!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好好的去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9

扼虎救父

原文: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傑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於害。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二十四孝故事10

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眾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其中值得我們宣揚的對象。

在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14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到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有一隻老虎竄出來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全心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逼得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順利脫離了虎口,保全了性命。

主人公楊香在父親遇到危險之時,不懼危險,爆發出了身上的潛力並治老虎於死地。人的潛能不可低估,愛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父母親,處處保護著我們、愛護著我們,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寧願犧牲自己的一切。當父母們遇到困難或者是老了、生病了、走不動了、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難道我們做子女的不應該「孝」字當頭,挺身而出嗎?

二十四孝故事11

中華美德小故事眾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宣揚的對象。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到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有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已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虎口。

主人公楊香在父親遇到危難之時,爆發了身上的潛力,置老虎於死地。人的潛能不可低估,愛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親處處保護著我們,愛護著我們。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寧願犧牲自已的一切。當父母們遇到困難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動了、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難道我們做子女的不應該 『孝』 字當頭,挺身而出嗎?

二十四孝故事12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馬上打開,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傷害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但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馬上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著弟弟。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裡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還把己的王位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說:百善孝為先。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二十四孝故事13

最近,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啟發。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習和思考。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值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葯」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學習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為了撫養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時記得為我們擔擾,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而在我們有能力給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著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現在真是應該重新溫習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結合公司實際,做文明人,辦文明事,估一個孝順的好員工,學習如何孝奉父母,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和繼續發揚的。

二十四孝故事14

我看了二十四孝這個故事,裡面許多孝子都很有孝心,如舜……等人都很孝順父母,都很有孝心,而現在都是父母疼我們,而不是我們孝父母,以前舜的弟弟象串通父母要殺了順,可舜仍對父母很孝順,什麼事都以父母為天,因為是父母養活了他,他干什麼都依著父母,而不依自己。

還有人為了讓父母吃米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怕,拿著錢去買米。直到排上隊買上米才肯回家。想想以前那些人多麼有孝心,多麼孝父母啊!我們現在卻不孝父母,而是父母疼我們。看來我們也要學他們一樣孝父母,讓父母不吃苦,讓父母過上好生活!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把孝傳到千秋萬代,讓每個人都有孝心,來孝順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15

哭竹生筍

原文: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原文: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Ⅳ 古代二十四孝的名稱,和故事

分別是孝感動天、 戲綵娛親(又名老萊娛親)、 鹿乳奉親、 百里負米、 嚙指痛心、 蘆衣順母、 親嘗湯葯、 拾葚異器、 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 懷橘遺親、 扇枕溫衾。

行佣供母、 聞雷泣墓、 哭竹生筍、 卧冰求鯉、 扼虎救父、 恣蚊飽血、 嘗糞憂心、 乳姑不怠、 滌親溺器、 棄官尋母。

1、孝感動天

相傳舜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戲綵娛親(又名老萊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 姿態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

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3、 鹿乳奉親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雙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裡去,偽裝在群鹿中間,於是取鹿乳來供養雙親。

打獵者看見他,以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將實情告訴他,才得倖免。有詩說:父母親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

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4、 百里負米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 嚙指痛心

曾參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

Ⅳ 中華二十四孝的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塵褲伍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音zhe]泣告有老母純脊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音pi],貧窮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派或不畢給。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Ⅵ 行佣供母文言文

1. 行佣供母說的啥啊陵哪游

後漢江革,早年喪父,奉母至孝。

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下來。

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

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江革背母、行佣、拉車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傳開來。

原文:後漢江革。少失父。

獨與母居。遭亂。

負母逃難。數遇賊。

或欲劫之去。革輒泣告有母在。

賊不緩凱忍殺。轉客下邳。

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有詩為頌。 詩曰負母逃危難。

窮途賊犯頻。告知方獲免。

佣力以供親。

2. 行佣供母如何講解

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行佣供母【原文】「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 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詩曰:負母逃危難, 窮途 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江革 , 東漢 時 齊國 臨淄人 ,少年喪父,侍奉 母親 極為孝順。

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 江蘇 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明帝 時被推舉為 孝廉 ,章帝時尺銷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 中郎將 。

Ⅶ 行佣供母文言文翻譯

1. 行擁供母的大致意思

1、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2、故事

在亂世當中,江革行孝的確比一般人要艱辛困難。兵荒馬亂之中,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離,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江革背著母親,每逃難到一處,內有母親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盜賊在行搶,一日三餐都相當的困難,更怕有盜賊來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盡了最大的力量,終於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危,而且還能保護他的母親。即使在這么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仍然可以克盡為人子的孝道,實在是難中之難。所以後人稱頌他:挽車極勞古,逃賊最間關。太息江巨孝,能為人所難。

2. 行佣供母說的啥啊

後漢江革,早年喪父,奉母至孝。

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下來。

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

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江革背母、行佣、拉車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傳開來。

原文:後漢江革。少失父。

獨與母居。遭亂。

負母逃難。數遇賊。

或欲劫之去。革輒泣告有母在。

賊不忍殺。轉客下邳。

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有詩為頌。 詩曰負母逃危難。

窮途賊犯頻。告知方獲免。

佣力以供親。

3. 江革負母文言文譯文

江革避難,負母保身。亂平貧苦,行佣供親。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世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欲劫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嘗稍缺。母終,哀泣廬墓,寢不除服。後舉孝廉,遷諫議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盡其心力,而造次顛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盡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爭光於日月也。

1.遭:遇也。數:屢也。劫:強取也。輒:每也。

2.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

3.裸:赤體也。跣:赤足也。

4.佣:雇役於人也。廬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漢武帝始令郡國歲舉孝廉各一人,後遂為定例。

6.諫議大夫:官名,屬光祿勛。

7.造次:急遽之時也。顛沛:傾覆流離也。

8.孔明:諸葛亮之字。

9.瘁:勞也,語本《後出師表》,事見《蜀志‧諸葛亮傳》。

10.甯俞:即甯武子。薄酖:謂賂攔談醫減毒以救君也頃衡談。

11.橐:衣囊也。饘:糜也。均詳《左傳》。

東漢時有一個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從小就失去父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

當時,到處都有盜賊作亂,江革就背著母親到其他地方逃難。在路上,好幾次碰到盜賊,盜賊見他年輕力壯,就想捉他一起做強盜。江革每次總是哭泣地說:「我還有一位無人照料的老母親,我跟你們去了,誰來照顧她呢?」強盜聽了這番誠懇的告白,又見他這樣孝順,也就不忍心殺他們。

江革背著母親,一路逃難,後來居住在下邳這個地方。他窮得連衣服、鞋子都沒有,以至於裸著身體、光著腳。後來江革當傭工做苦力,賺些微薄工錢來供養母親。雖然家裡十分貧困,但 凡是母親日常需要的東西,不論是吃的、穿的、用的卻一應俱全,沒有缺乏。後來他的母親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雀碰住在母親的墳旁,連睡覺的時候,喪服也不脫掉。後來有人見到他的德行不錯,就推舉他為孝廉,最後做到了諫議大夫。

4. 親嘗湯葯文言文翻譯仁孝聞天下中聞字解釋

親嘗湯葯:親自品嘗湯葯;

仁孝聞天下:孝順的品行天下皆知。

「親嘗湯葯」和「仁孝聞天下」出自《二十四孝》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相傳公元前202年,漢文帝(劉邦的四子劉恆)是一個大孝子。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母親睡了,他才睡一會兒。並且為母親煎葯,母親喝之前,自己先嘗一嘗湯葯苦不苦,燙不燙,之後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全名為《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這二十四個故事為: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棄官尋母;滌親溺器。

5. 《親嘗湯葯》的文言文閱讀答案是什麼

《親嘗湯葯》的文言文閱讀答案如下: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葯必親嘗。

《親嘗湯葯》是一個講述的漢代文帝孝行的故事,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則故事。

《二十四孝》共有如下二十四則:

《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Ⅷ 行佣供母的介紹

行佣供母,二十跡侍四孝之一,說的是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姿沒吵少年察慶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Ⅸ 二十四孝指哪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感動天、 戲綵娛親(又名老萊娛親)、 鹿乳奉親、 百里負米、 嚙指痛心、 蘆衣順母、 親嘗湯葯、 拾葚異器、 埋兒奉母、 賣身葬父、 刻木事親、 湧泉躍鯉、 懷橘遺親、 扇枕溫衾。

行佣供母、 聞雷泣墓、 哭竹生筍、 卧冰求鯉、 扼虎救父、 恣蚊飽血、 嘗糞憂心、 乳姑不怠、 滌親溺器、 棄官尋母。

1、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今四川德陽,後出任江陽令,卒於官),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2、 懷橘遺親

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3、 扇枕溫衾

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

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4、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5、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孝

閱讀全文

與行佣供母是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什麼時候當尼姑了 瀏覽:626
經濟師可以評審哪些政府采購項目 瀏覽:925
盧龍縣城有哪些經濟實惠的飯店 瀏覽:153
如何收獲穩穩地幸福 瀏覽:109
公司經濟管理是什麼 瀏覽:613
講故事哪個頻道播出 瀏覽:220
事業單位成績多久查詢 瀏覽:152
大健康產品如何提高服務思維 瀏覽:308
經濟業務對資產負債有什麼影響 瀏覽:857
四川哪些大學美女最多 瀏覽:386
鄭州健康碼在哪裡找 瀏覽:285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火神的故事 瀏覽:696
幸福是什麼是一片小小說嗎 瀏覽:856
美女尋夫怎麼破解 瀏覽:475
塔羅牌愛情月亮正位什麼意思 瀏覽:989
什麼是造成不利於健康後果的進食 瀏覽:633
美女下班了怎麼走路 瀏覽:131
民政局婚姻證明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349
事業單位不發工資去什麼部門反映 瀏覽:734
如何找到企業家的事業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