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誠信的成語
關於誠信的成語(精選160句)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學過成語,肯定都很熟悉吧,成語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到能為他人所理解的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裂旅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誠信的成語,歡迎閱讀與收藏。
1、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3、言行一致:說的和做的完全一個樣。
4、守口如瓶: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5、嚙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6、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7、丹心耿耿:耿耿:誠信的樣子。形容真心實意,非常忠誠。
8、千金一諾: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10、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1、恪守不渝:嚴格遵守,決不改變。
12、始終不渝: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13、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14、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15、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16、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17、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皮首。
18、淑質貞亮:淑:善良;貞:堅貞;亮:誠信質直。品質善良,為人誠信質直。
19、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20、說一不二:形容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改變。
21、說一不二: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形容說話算數。
22、秘而不宣: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23、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24、溫恭肆握凳直諒:溫恭:溫和謙恭;直諒:性格正直,能諒解人。指和氣、謙恭、正直、誠信的高尚品德。
25、真心誠意: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26、誠心誠意: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27、開誠相見: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28、脩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後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29、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30、正心誠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1、精誠所至: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2、抱誠守真:抱:存在心裡。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3、誠惶誠恐: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4、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5、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6、竭誠相待: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7、精誠團結:精誠:真誠。一心一意,團結一致。
8、開誠布公: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9、開誠相見: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10、開心見誠:見:顯現出。披露真心,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11、推誠相見:誠:相信。指以真心對待人。
12、閑邪存誠:閑:防備,禁止。約束邪念,保持誠實。
13、心悅誠服: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14、心虔志誠:虔:恭敬。心意恭敬、誠懇。
15、修辭立誠: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16、真心誠意: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18、誠心實意:見「誠心誠意」。
19、誠心正意: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20、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1、殫誠畢慮:竭盡忠誠與思慮。
22、竭誠盡節:竭:盡。誠:忠誠。節:節操。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忠誠與節操。
23、盡誠竭節: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24、久慣老誠:同「久慣牢成」。
25、露膽披誠:同「露膽披肝」。
26、朴訥誠篤:為人朴實敦厚,不善言詞。
27、傾抱寫誠:謂推誠相待。
28、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29、少年老誠:見「少年老成」。
30、推誠布公: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31、推誠接物:拿出真心來對待別人。
32、推誠置腹:同「推心置腹」。
33、五體投誠:同「五體投地」。
34、一秉虔誠:謂誠心誠意。
35、正心誠意: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泛指心術端正,意念真誠。
36、至誠高節:至:最。最忠誠,最高尚的節操。形容人品高尚。
37、主敬存誠:語本《易·干》:「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謂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38、修辭立誠:〖解釋〗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後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一言立信:信:信譽。以一句話樹立了信譽。
3.人心所向:向:歸向,嚮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嚮往的。
4.人望所歸:人望:眾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5.惟天可表:只有對上天才可以表白自己的心情。表示在別人不信任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慨嘆。
6.人微權輕:微:低下。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7.千金之諾: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8.九錫寵臣:-九錫:古代帝王賜給重臣的車馬、虎賁等九種器物。形容位高權重,深受皇帝寵信的大臣。
9.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10.小信未孚:孚: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11.人似秋鴻:鴻: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樣。比喻朋友間守信用,就像鴻雁每年秋天按時從北方飛到南方那樣。
12.大孚眾望:孚:使人信服;眾望:群眾的願望。指符合群眾的心願,使群眾心服口服。.
13.大信不約:真正講信義,不在於訂約盟誓。
14.心服首肯:指心裡信服,並點頭同意。
15.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
16.不孚眾望:不為眾人所信服。孚,使信任、信服。
17.不言而信: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18.天人共鑒:鑒:審察。天公、眾人皆可審察。表示誠實無欺。
19.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20.君子協定: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於國際事務間。
21.言聽計從:聽:聽從。什麼話都聽從,什麼主意都採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22.言從計聽: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聽計從」。
23.言聽計行: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聽計從」。
24.旦旦信誓:旦旦:誠懇的樣子。指誓言誠懇可信。
25.言聽計用: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聽計從」。
26.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27.同寅協恭: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後指在一處做官的人;協恭:友好合作。形容人們互相尊敬,同心協力地工作。
28.交洽無嫌:洽:協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作,相互信任。
29.眾望所屬: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30.眾望所歸: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31.言行計從:說的話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形容深被信任。
32.眾望所依: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33.眾口捧月:大家共同捧舉月亮。比喻共同擁戴一個人。
34.民保於信: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
35.有如大江:指著長江起誓以顯示自己的誠意和可信。
36.有如皎日:皎日:白日。表示對天發誓,以顯示自己可以信賴和一片誠意。
37.有如皦日:皦日:白日。表示對天發誓,以顯示自己可以信賴和一片誠意。
38.殺妻求將: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39.至信辟金: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無須用金玉作信物。
40.堅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懷疑。
41.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42.堅明約束:堅:堅守;約束:信守諾言。堅守同盟,信守盟約。
43.眾望有歸:眾望:眾人的希望。深得眾人擁護、愛戴,為人心所歸依。形容得到大家的信任。
44.違信背約:違:違背。失信於人,背棄約定,毫無信義可言。
45.計行言聽:行其計,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46.論一增十:指誹謗或贊美他人,要誇大其辭,使人信服。
47.講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48.取信於人: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
49.取信於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50.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51.安老懷少:安:安頓;懷:關懷。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52.杖莫如信:杖:通「仗」,憑借。可仗恃的莫過於守信用。
53.松枝掛劍: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54.物望所歸:物:指人,公眾;物望:眾人的希望。形容眾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55.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56.眾望所積:眾望:眾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57.信以為本:信:誠實。以誠實可信作為處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58.信譽卓著:卓著:突出顯著。信用與名譽特別好。
59.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60.嘩眾取寵: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61.銅山鐵壁:形容堅固的防禦物。比喻可信賴的堅強人物。
62.蚊虻負山:蚊虻:吸血的昆蟲。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擔重任,難以信任。
63.廢耳任目:廢:放棄;任:信任。放棄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別人的意見,只憑信自己眼見的現象。
64.金字招牌:舊時店鋪為顯示資金雄厚而用金箔貼字的招牌。現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義或稱號。也比喻名譽好。
65.海翁失鷗:翁:老人。在海邊居住的那個老翁沒有捉取到海鷗。比喻人如果懷有私心,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誼。
66.忠款誠信:款:誠懇。忠實誠懇守信用。
67.季布一諾: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68.季禮掛劍:季禮:春秋時吳國人,重信義。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69.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70.鑽刀立誓:鑽刀:古代立誓儀式,立誓人要從刀門下鑽過,表示如果負盟,甘願死於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誠。
71.深入人心:指理論、學說、政策等為人們深切了解和信服
72.深孚眾望:在群眾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73.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樣的臣下。比喻極受信任的臣下。
74.徙木為信: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75.欺上罔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76.惇信明義:惇:重視;信:誠實。重視信實,明白理義。
77.欺人眼目:用欺騙的手段騙取別人的信任。
78.欺上瞞下: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79.欺世惑眾:欺騙世人,迷惑大眾。指壞人以欺騙手段博得信任。
80.嘩世取寵:嘩世:使世人激動興奮;寵:喜愛。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81.船驥之託:船驥:船隻和千里馬;托:信託。比喻可信託,可重用的人才。
82.得君行道:舊指有才識的人得到開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計劃。
83.惟明克允: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對待事物,令人信服。
84.炫玉求售:比喻自誇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同「炫玉自售」。
85.炫玉自售:比喻自誇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86.譽望所歸:譽望:名譽和威望;歸:歸向。指為聲譽所託,為眾人所敬仰。多指某人擔任某項重要職務是受到群眾擁護的,和他的聲譽相稱。
87.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託的話;十九:十分之九,指絕大多數。原意是採用寓言的方式表達,最容易使大多數人信服。後泛指故事情節多為虛構。
88.民無信不立:無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來人民如果對國家缺乏信任,這個國家就不穩固。
8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90.一言為重,百金為輕:金:古代貨幣單位。嚴守自己諾言比百兩黃金還珍重。指信守諾言可貴。
9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懷疑。既然已經任用的人,就應當充分信任;有懷疑信不過的人,就不要用。
92.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指用人應充分信任。
;『貳』 誠信的成語典故
誠信的成語典故
誠信作為一種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和交往、維護每個人正當利益的基本道德規范,對於學生社會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誠信的典故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茄滲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春秋戰國時顫仿脊,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大褲,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叄』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誠信的 成語 故事 ,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 諺語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相關 文章 :
★ 有關誠信的精彩成語故事
★ 關於誠信主題的六個小故事
★ 有關於誠信的成語
★ 關於誠信的故事精選5篇
★ 關於誠實守信的成語
★ 關於誠信的小故事合集5篇
★ 關於當代誠信小故事
★ 關於誠信簡短故事
★ 關於誠信的簡短小故事5篇
★ 關於誠信的簡短故事
『肆』 10個誠信的成語典故
誠信的成語:
【成語注音】:一 ㄋㄨㄛˋ ㄑ一ㄢ ㄐ一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諾,不能讀作「ruò」。
【成語辨形】:金,不能寫作「斤」。
【近義詞】:言 而 有 信
【反義詞】:言 而 無 信
【燈謎】: 最 貴 的 承 諾
【用法】: 作謂語;常與「出 言 不 苟」連用
【英文】: a promise that will be kept
【故事】:
秦 朝 末 年,在 楚 地 有一個叫 季 布 的人,性情 耿 直,為人 俠 義 好 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
楚 漢 相 爭 時,季 布 是 項 羽 的 部 下,曾幾次 獻 策,使 劉 邦 的 軍 隊 吃了 敗 仗,劉邦 當了 皇 帝 後,想起這事,就 氣 恨 不 已,下 令 通 緝 季 布。
這 時 敬 慕 季 布 的 人 都 在 暗 中 幫 助 他。不 久,季 布 經過 化 裝 後到 山 東 一 家 姓 朱 的 人 家 當羨型 佣 工。朱 家 明知他是 季 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 家 又到 洛 陽 去找 劉 邦 的 老 朋 友 汝 陰 候 夏 候 嬰 說 情。劉 邦 在 夏 候 嬰 的 勸 說 下撤 消了 對 季 布 的 通 緝 令,還封 季 布 做了 郎 中,不久又改做 河 東 太 守。
有一個 季 布 的 同 鄉 人 曹 邱 生,專 愛 結 交 有 權 勢 的 官 員,藉以 炫 耀 和 抬配派迅 高 自 己,季 布 一 向 看 不 起 他。聽說 季 布 又做了 大 官,他就馬上去見 季 布。
季 布 聽說 曹 邱 生 要來,就培此 虎 著 臉,准備 發 落 幾句話,讓他下 不 了 台。誰知 曹 邱 生 一進 廳 堂,不管 季 布 的臉色多麼 陰 沉,話語多麼 難 聽,立即對著 季 布 又是 打 躬,又是 作 揖,要與 季 布 拉 家 常 敘 舊。並 吹 捧 說:「我聽到 楚 地 到處流傳著『得 黃 金 千 兩,不 如 得 季 布 一 諾』這樣 的 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 名 聲 傳 揚 在 梁、楚 兩地的呢?我們既是 同 鄉,我又到處 宣 揚 你的好 名 聲,你 為什麼不願見到 我 呢?」季 布 聽了 曹 邱 生 的這 番 話,心 里 頓 時 高 興 起來,留 下 他 住 幾 個 月,作 為 貴 客 招 待。臨 走,還 送 給 他 一 筆 厚 禮。
後來,曹 邱 生 又 繼 續 替 季 布 到 處 宣 揚,季 布 的 名 聲 也就越來越大了。
『伍』 誠信的故事四字成語
誠信的故事四字成語如下:
抱誠守真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信守真誠。
金口玉言
[jīn kǒu yù yán]
古時稱皇帝講的話。後來泛指說話不能改變。
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說話守信用。
修辭立誠
[xiū cí lì chéng]
謂撰文要表現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一言為定
[yī yán wéi dìng]
一句話說定,不再更改或後悔。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九鼎:古代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後奉為傳國之寶。形容言辭極有分量,作用大。
誠至金開
[chéng zhì jīn kāi]
精誠所至,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薯辯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閑邪存誠
[xián xié cún chéng]
閑:防備,禁止。約束邪念,保持誠型敬實。
駟馬難追
[sì mǎ nán zhuī]
駟馬:同拉一輛車的四匹馬。四匹馬拉著車也難以追回。比喻既成事實,不可挽回。
言信行果
[yán xìn xíng guǒ]
意思是說出的話一定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辦成。
季路一言
[jì lù yī yán]
指可以憑信的話。
表裡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反]口是心非。
精誠所至
[jīng chéng suǒ zhì]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說的和做卜手慎的一樣。
金石為開
[jīn shí wéi kāi]
金:金屬。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信誓旦旦
[xìn shì dàn dàn]
誓言誠懇可信。
誠心誠意
[chéng xīn chéng yì]
真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也作「誠心實意」。
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金:泛指貴重物品。昧:隱藏。指撿到財物,不隱藏起來據為己有。
抱柱之信
[bào zhù zhī xìn]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開誠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示坦白無私,真誠相待,能誠懇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陸』 關於誠信的四字成語故事
關於誠信的四字成語故事如下:
1、一言九鼎。
【釋義】
一句話就有九鼎重。巧握梁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重諾、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
古代豪門貴族吃飯時要奏樂擊鍾,用鼎盛著各種珍貴食品,故用「鍾鳴鼎食」形容權貴的豪奢排場,舊時還形容富貴人家生活奢侈豪華。
【出處】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
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皮銷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
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
平原君誇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變到現代就成了信守諾言了!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孝運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柒』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5個簡短
關於誠信的5個簡短成語故事如下:
一: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逗虧」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
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二:季布一諾
秦末漢初楚國人季布,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西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從沒有失信於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三: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邊跟著她邊小聲哭,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後再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抓住豬把它殺了,妻子阻止他說:「剛才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隨便開玩笑的。
孩子是要聽從父母的教導。如今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方法。」曾子於是就把豬煮了。
四:商鞅立木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國時期發生在秦國國都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牆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
所有民眾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才有一虛爛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此舉取得了民眾對商鞅的信任,終於商鞅公布了變法的法令。
五:言而有信
吳起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後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沒有人差指漏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動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並下令說:「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人們搶著搬它。
於是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人們爭先恐後。於是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了。
『捌』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有:曾子殺豬、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一飯千金、宋濂借書。
1、曾子殺豬
故事梗概:曾子的妻子到攜型集市去,她的兒子一邊跟著她一邊哭泣。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後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賴父母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他,是在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該用的辦法。於是,曾子馬上殺豬煮了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