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
端午節 ,也被稱作「五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有很多小 故事 ,我們來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_山東端午習俗簡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目錄
端午節的故事
山東端午習俗
外國人怎麼過端午
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投江
傳說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4、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為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見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書生許仙打著傘來到湖邊乘船,
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裡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葯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里迢迢來到昆侖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拚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
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
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干,將雷峰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
山東端午習俗
艾葉煮雞蛋
除粽子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東各地還有端午節吃艾葉煮雞蛋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人便將新鮮的艾草放在鍋里煮雞蛋。雞蛋熟時,蛋皮變成微綠色,還帶著微微的艾草香。
此外,當地端午節的節令食品還有涼糕、五毒餅、玫瑰餅、藤蘿餅等。
插艾蒿
民諺說:「 清明 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山東地區普遍會在家門口插艾蒿。艾蒿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除了插艾蒿,膠東部分地區還插桃枝,臨沂地區則在大門上插柏枝,用以驅邪。
采葯
端午節,許多地方有采葯習俗。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膠東地區的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田裡、地里採摘車前子、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裝到籮筐里帶回家,放在院子里曬干後掛起來,留著以後做葯材用。
拉露水
端午節這天,在膠東一帶,家家戶戶起大早,在日出前,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葉上的露水給孩子擦臉,尤其是擦眼睛和耳朵,據說可以耳聰目明,一年不害眼病。民間認為,大人用露水擦臉和胳膊,一年身體好,牲口吃了端午草,不得雜病。
五綵線
五綵線俗稱「長命線」,端午節系五綵線的習俗至少成於漢代,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應劭的《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綵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這五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象徵東、西、南、北、中,蘊含著五方神力。
五毒兜
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帶「五毒兜」,上有綉織的五毒圖(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媽媽或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溫熱的雞蛋,或用溫熱的雞蛋在小肚兒上滾幾滾,邊做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五毒餅
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特有的節令食品,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祈求健康。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有杏蓉、棗泥、綠豆蓉、芝麻等餡料。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
碧筒飲
碧筒飲是濟南地區的習俗。採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將葉心捅破使之與葉莖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人飲蓮莖,酒流入口中,成為端午乃至炎夏的消暑飲。史料記載:古代,大明湖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他們把湖中大蓮葉割下來,盛上美酒,用簪子將蓮葉中心部分刺開,使之與空心荷莖相通。從荷莖末端吸酒喝,「酒味雜蓮香,香冷勝於水」。
掛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
剪紙
端午節張貼剪紙的習俗,在蓬萊長島等地流行較廣,長島縣北面如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北隍城島還保留著這一古老風俗。端午當天大門上要貼一對黃牛,房門上貼葫蘆、寶劍,窗上貼虎、貓。凡是房間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貼。在濱州一帶,有在大門上貼艾虎和剪紙葫蘆的習俗。
畫門符
濟南人過端午節流行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據說,這樣做可以驅「五毒」,防瘟疫。
雄黃酒
端午節這天,山東許多地方撒雄黃、龍黃於屋內牆角、窗檯、食物貯存處及廚房,以防害蟲,熏蛇、蠍等毒蟲。費縣人喜歡喝雄黃酒,相信雄黃酒有殺菌功能。鄒平地區,端午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招遠、諸城一帶,婦女 兒童 也習慣將雄黃酒塗在額頭等部位,驅邪防病。
>>>
外國人怎麼過端午
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後,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 傳統 文化 。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並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 兒童節 ,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端午節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和柏餅。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 摔跤 、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
越南
五月初五是越南端午節,在這一天清晨,大人們會給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越南人認為黃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瘡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時吃黃姜飯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擾,所以越南人在端午節這天會吃黃姜糯米飯。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人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端午節,馬來西亞華人通過裹粽比賽和賽龍舟等方式,慶祝節日,宣揚中華傳統文化。
娘惹粽是馬來西亞的創意粽,又稱為藍粽,外表色澤如同中國青花瓷,十分特別,既美麗又浪漫,光看看就覺得賞心悅目。
>>>
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關於端午節有哪些故事
★ 端午節的起源故事有哪些
★ 端午節有哪些經典傳說故事
★ 端午節的五個相關傳說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及名稱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大全
★ 端午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 端午節的5個傳說
★ 端午節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貳』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這個節日除了有三天的假期,還能吃到甜甜的粽子。在端午節這天還有很多習俗,比如賽龍舟、喝雄黃酒、放紙鳶以及采艾草,一些大人也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傳說。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就喜歡給我講故事,什麼嫦娥奔月、女媧補天,還有吳剛伐月桂樹,我都聽得津津有味。
當然,我印象最深的傳說有三個,一個是春節講年獸的傳說,一個是中秋節關於嫦娥的傳說,還有一個就是端午節的傳說。
我記得有一次端午節的時候,我去村裡的一個爺爺家裡玩,他不僅給我拿了一個香甜的粽子,還給我講了一個端午節的傳說。
這個傳說和黃巢有關,爺爺說在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黃巢,他和我們一樣都是農民出身,不過這個人很有想法,他為了反抗當時統治者的殘暴,於是就率領一群人造反了。
有一年五月份的時候,黃巢的軍隊進攻河南,他的軍隊打到了鄧州城下。為了方便進攻,黃巢騎馬來到城外查看地形,這時他看到很多的民眾急急忙忙的跑出城外。
其中有一個老奶奶牽著一個小孩子,手裡還抱著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黃巢感到很奇怪,就跑到老奶奶身邊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黃巢問道:大娘,你們匆匆忙忙是要去哪裡啊?大娘答到:我們聽說黃巢是個殺人如麻的壞蛋,馬上就要進攻鄧城了,現在男人們都去當兵了,我們這些老弱病殘要趕緊逃出去。
黃巢奇怪的問道:既然是逃命,為什麼讓小孩走著,卻抱著大一點的孩子呢?老人答道:手裡牽著的是她的孫子,但是懷里的是鄰居家的孩子,他們家只剩這一個孩子了,所以就算自己的孫子出了問題,也要保護好這個孩子。
黃巢聽完特別感動,他告訴這個老人黃巢的軍隊已經包圍鄧城了,還是趕快回去吧。回去之後,只需要把艾草和菖蒲掛在門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了。
老人聽完有些懷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中,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剛好是端午,黃巢的軍隊攻進鄧城,只見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滿了艾草和菖蒲,黃巢看完果然遵守承諾沒有傷害一個人。
為了紀念這件事,所以每到端午的時候,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上艾草和菖蒲,寓意著保護一家人的平安。
當然,除了這個故事,還有屈原投江的傳說,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我講一下掛艾草的傳說,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叄』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
有關端午節的傳說 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因此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劃船(賽龍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惡日說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好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三)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四)白蛇傳說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凄美的感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五)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鄉人群而祭之。
(六)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聯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七)越民族圖騰祭說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之後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推薦,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八)紀念孝女曹娥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