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羽未曾耍大刀,青龍偃月刀是怎麼來的,有何靈異之處
真假三國縱橫談43:關公未曾耍大刀
關羽和他的青龍偃月刀
自從《三國演義》問世以來,關羽的那把青龍偃月刀就成了他的標配。信禪而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諺語「關公門前耍大刀」,這句的意思和成語「班門弄斧」是一樣的,就是指一個人不知天高地厚,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真是不自量力。
在第一回中,關羽的這把青龍偃月刀就出場了。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為了干一番事業,三人各打造了一把武器,關羽打造的即是青龍偃月刀。這把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此後這口大刀就伴隨著關羽度過了一生。關羽斬華雄、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斬蔡陽,用的都是它。再比如有名的單刀赴會,關雲長一口大刀在手,深入險境,威懾「江東群鼠」,使魯肅的計謀破產??
正是因為《三國演義》中寫了這么多與大刀有關的故事,以至於後來的民眾,一想起關羽,就會想到他的赤兔馬和青龍刀,於是這才有了「關公門前耍大刀」的俗語。
其實歷史上的關羽從來沒有用過什麼青龍偃月刀。《三國志·關羽傳》中是這樣記述關羽斬顏良的:「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這里用的是一個「刺」字。這樣說來,關羽所用的極可能是矛。在《三國志》中倒是可以找到一個與關羽有關的「刀」字,即是在魯肅邀請關羽談判有關荊州的劃分問題時,「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魯肅傳》)但這里的單刀是指佩刀,同時也不是關羽一個佩戴,而是談判的諸將都有佩戴。
再說這個「偃月刀」之類的,三國時其實還並不存在,要到唐宋之時才有。這種刀的刃是半月形,故稱「偃月」,偃月就是下弦月。而且這種刀也並無什麼實用價值,主要是用來操練,經示威武雄壯。關羽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舞得動幾百年後才出現的偃月刀吧?
那麼《三國演義》中的這口大刀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小說作者送給他的嗎?
其實不然,這口大刀其實是有來歷的,並不是出於小說作者的臆造。
較早提出關羽使用大刀的是南朝梁的陶宏景的《刀劍錄》,這本書上記載:「關某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敗,投之水中。」但這里的刀是在關羽追隨劉備,「不惜身命」地沖殺很久以後才打造的,而且一打就是兩把,極可能是佩刀,而不是那口青龍偃月刀。
到了宋代,關羽這才真正地用上了大刀。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記載了龔聖與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贊中說「大刀關勝,豈雲長孫?雲長義勇,汝其後昆。」將大刀關勝看成是關羽的子孫。這說明在那時流傳的民間故事中,關羽所用的武器即是大刀了。
到了元代,關羽的這口大刀在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中越來越重要。關羽單刀劈四寇、斬顏良、挑錦袍、闖五關、斬蔡陽、單刀赴會等故事中,都離不開這口大刀。據元人郝經《重建廟記》記載,那時每年的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都有關王廟會,廟會中關羽長刀紅馬,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已經相差無幾了。
《三國演義》問世後,明清兩代,圍滑帶塵繞著關羽的這口大刀,還產生了不少的趣聞逸事。
明代包汝揖《南中紀聞》載,荊門州南十五里,有一地名叫掇刀石。這里有一關帝廟,關羽的大刀就插在廟中的一塊大石的石竅上。這口刀可以搖動,但就是沒有人能將它拔出。據廟中僧人講,這口大刀足有一百八十斤重。刀長一丈四五尺,刀脊很厚,色澤蒼青,看上去精雅中透著雄壯。天啟元年,一位張姓總兵想把它取下來看看,祭拜之後,選出幾十名壯漢,用盡各種辦法還是沒能將刀拔出。如此看來,這口大刀還真有不少神異之處。
關帝廟前的大刀,總是很引人注目
到了清代,還真有人在順德看到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羅天石《五山志林》記載,說最初在築順德城的時候,為築西山鑿西山開道,發現了一口大刀,上面有「青龍偃月刀」的字樣。於是西門也不築了,就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關王廟,將大刀給供奉了起來。
而民間的神話傳說也來湊熱鬧,關羽的這口大刀竟然在關羽死後成了妖怪。
余象斗的《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全傳》有段說得很是神奇,不妨在這里給大家做個介紹。
此書說,祖師(北帝)巡行到天台山,見一妖怪,身長腳小,遍身金光。祖師知是妖精,要收伏他。不料反被妖精放出飛刀,刺中了身體,死於陣中。其手下的水火二將,即赴上界向三清求救。三清派出妙葯天尊下凡,先將祖師救活,對他說:此行笑妖乃普庵禪師名下的一個徒弟的法寶,走下凡間作怪。祖師問普庵禪師的徒弟是誰,天尊說,乃是三國時關雲長也。他在天曹,玉帝封其為忠義大將軍,日守天門,夜管酆都,近因西天如來說法,他帶了關平和周倉到西天聽經,遺下金刀,不料此刀卻走下凡間來作怪。
於是祖師駕雲前往西天,直到如來座下,說明原委。關羽因聽經未果,不肯前去。如來說,法雖未完,汝在此即拜上帝(北帝)為師,生生世世不入塵勞,不須聞經聽法,亦可脫輪回之苦。關羽大喜,拜了祖師,然後一同到天台山。那金刀妖出戰,一見主人,骨軟如綿,現出本相。關羽收了金刀。祖師大喜,奏知玉帝,封關羽為崇寧王道大真君朗靈關元帥之職,左手執金烈沙刀,右手執紫微敕印,左腳一雷神,右腳一火神,助上帝降魔。
明明是一口不見史載、無中生有的大刀,偏偏在人間生出許多像模像樣的化身,偏偏有人為此生出了許多的事端,引來無數人的頂禮膜拜,將其奉若神明。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知道歷史上的關羽並不使用刀也就夠了,倒不必再把民間的那句俗語改成「關公門前耍長矛」了。畢竟,關羽的那口大刀已經在我國民眾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關帝廟的神像中也少不了這口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