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猜想
世界三大數學猜想即費馬猜想、四色猜橋缺悶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費扮行馬猜想的證明於1994年由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完成,遂稱費馬大定理。
四色猜想的證明於1976年由美國數學家阿佩爾(Kenneth Appel)與哈肯(Wolfgang Haken)藉助計算機完成,遂稱四色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決,最好的成果(陳氏定理)乃於1966年由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取得。這三個問題的共同點就是題面簡單易懂,內涵深邃無比,影響了一代代的數學家。
四色定理的內容及提出
四色問題的內容是:「任何一張平面地圖只用四種顏色就能使具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用數學語言表示,即「將平面任意地細分為不相重疊的區域,每一個區域總可以用1,2,3,4這四個數字之一來標記,而不會使相鄰的兩個區域得到相同的數字。」
這里所指的相鄰區域,是指有敏彎一整段邊界是公共的。如果兩個區域只相遇於一點或有限多點,就不叫相鄰的。因為用相同的顏色給它們著色不會引起混淆。
㈡ 《李米的猜想》講的是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
講述了一個名叫李米的女的士司機和男友之間一段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表達的是影片通過一些小人物的狀態反映了現代人生活上的壓力和精神上的迷失。
《李米的猜想》該劇講述的是計程車司機李米(周迅清仔螞 飾)嘴裡一直叨叨著神秘的數字,坐她車的乘客都得回答她一個問題:見過這個男人嗎?李米的男友方文已經失蹤四年,然而在這四年裡又一直不停地給戚孫她寫信告知近況,找不到戀人的李米把他的照片貼在雜志里讓人辨認,每天生活在極大的折磨下。
《李米的猜想》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答埋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96SWygVyKaRaEwJNs7BEg
㈢ 迴文猜想小學生數學趣味益智故事
了解更多的數學故事和相關知識,有助於增加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興趣,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數學故事之回數猜想,大家一起閱讀吧!
㈣ 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Math Day 6:
哥德巴赫猜想 in Python:
因為陳景潤的故事, 很多人都特別關注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 Conjecture. 普羅大眾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難的數學問題 .
其實哥德巴赫猜想特別容易理解,只是還沒有人能給出證明。
例子:
4=2+2, 6=3+3, 18=7+11...
In 1742, Christian Goldbach(哥德巴赫),一個平民數學家給當時的數學泰斗歐拉(就是最基本的e=2.73) Leonhard Euler(e^i π+1=0)*寫了一封信,說他有個猜想:
智者千慮必有一疏,歐拉當時沒有很注意這封信,因為他覺得這不是顯然的嗎。然而,舉例不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到2019還是沒有被證明.
in 2013, 張益唐證明了 first finite bound on the least gap between consecutive primes , 這在數學里就更接近證明 Twin- Prime conjecture , 如果欒生素數可以證出來,哥德巴赫猜想也許就不遠了.
aingnamma / Pixabay[/caption]
我讀書的時候,不是最聰明的那一撥學生。但是我還是足夠聰明到不去想著試一春告下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 不過游手好閑也不是舉森頃我的風格, 所以我覺定用Python來測試一下哥德巴赫猜想.
Output:
Personal Thoughts: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看好多電視節目。 每次只要有和數學相關的真人秀,主持人總會說"太厲害了,天才,... " 或者 "哥德巴赫猜想能解出來嗎?".科學,特別是數學界里從來不缺乏天才,但是媒體總是渲染他們的聰明多於看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努力。我在水牛城的那些年,只要我去正陸看,星期五晚上十點總有辦公室都亮著燈的。而且,數學不只是枯燥的,它還有很多有趣的問題。像 費馬大定理 (solved in 1993, Wiles ). 黎曼猜想 , Navier-Stroke ,
P vs NP problem, 龐卡尼猜想 (solved in 2003 by Perelman), 孿生素數猜想 ....
Reference:
https://web.stanford.e/class/cs97si/probs/2262.ht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itang_Zhang
https://www.geeksforgeeks.org/program-for-goldbachs-conjecture-two-primes-with-given-sum/
㈤ 數學八大猜想是什麼
哥德巴赫猜想 龐加萊猜想
龐加萊猜想和黎曼假設、霍奇猜想、楊·米爾理論等一樣,被並列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
千僖難題」之一: P (多項式演算法)問題對NP (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
「千僖難題」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千僖難題」之三: 龐加萊(Poincare)猜想
「千僖難題」之四: 黎曼(Riemann)假設
「千僖難題」之五: 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千僖難題」之六: 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千僖難題」之七: 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千僖難題」之一:P(多項式演算法)問題對NP(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
在一個周六的晚上,你參加了一個盛大的晚會。由於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這一大廳中是否有你已經認識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議說,你一定認識那位正在甜點盤附近角落的女士羅絲。不費一秒鍾,你就能向那裡掃視,並且發現你的主人是正確的。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暗示,你就必須環顧整個大廳,一個個地審視每一個人,看是否有你認識的人。生成問題的一個解通常比驗證一岩指配個給定的解時間花費要多得多。這是這種一般現象的一個例子。與此類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訴你,數13,717,421可以寫成兩個較小的數的乘積,你可能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訴你它可以因子分解為3607乘上3803,那麼你就可以用一個袖珍計算器容易驗證這是對的逗散。不管我們編寫程序是否靈巧,判定一個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內部知識來驗證,還粗指是沒有這樣的提示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解,被看作邏輯和計算機科學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於1971年陳述的。
「千僖難題」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紀的數學家們發現了研究復雜對象的形狀的強有力的辦法。基本想法是問在怎樣的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給定對象的形狀通過把維數不斷增加的簡單幾何營造塊粘合在一起來形成。這種技巧是變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推廣;最終導至一些強有力的工具,使數學家在對他們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對象進行分類時取得巨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這一推廣中,程序的幾何出發點變得模糊起來。在某種意義下,必須加上某些沒有任何幾何解釋的部件。霍奇猜想斷言,對於所謂射影代數簇這種特別完美的空間類型來說,稱作霍奇閉鏈的部件實際上是稱作代數閉鏈的幾何部件的(有理線性)組合。
「千僖難題」之三: 龐加萊(Poincare)猜想
如果我們伸縮圍繞一個蘋果表面的橡皮帶,那麼我們可以既不扯斷它,也不讓它離開表面,使它慢慢移動收縮為一個點。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像同樣的橡皮帶以適當的方向被伸縮在一個輪胎面上,那麼不扯斷橡皮帶或者輪胎面,是沒有辦法把它收縮到一點的。我們說,蘋果表面是「單連通的」,而輪胎面不是。大約在一百年以前,龐加萊已經知道,二維球面本質上可由單連通性來刻畫,他提出三維球面(四維空間中與原點有單位距離的點的全體)的對應問題。這個問題立即變得無比困難,從那時起,數學家們就在為此奮斗。
「千僖難題」之四: 黎曼(Riemann)假設
有些數具有不能表示為兩個更小的數的乘積的特殊性質,例如,2,3,5,7,等等。這樣的數稱為素數;它們在純數學及其應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數中,這種素數的分布並不遵循任何有規則的模式;然而,德國數學家黎曼(1826~1866)觀察到,素數的頻率緊密相關於一個精心構造的所謂黎曼蔡塔函數z(s$的性態。著名的黎曼假設斷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這點已經對於開始的1,500,000,000個解驗證過。證明它對於每一個有意義的解都成立將為圍繞素數分布的許多奧秘帶來光明。
「千僖難題」之五: 楊-米爾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質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經典力學的牛頓定律對宏觀世界的方式對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約半個世紀以前,楊振寧和米爾斯發現,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與幾何對象的數學之間的令人注目的關系。基於楊-米爾斯方程的預言已經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圍內的實驗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實驗中得到證實:布羅克哈文、斯坦福、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築波。盡管如此,他們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數學上嚴格的方程沒有已知的解。特別是,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所確認、並且在他們的對於「誇克」的不可見性的解釋中應用的「質量缺口」假設,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數學上令人滿意的證實。在這一問題上的進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數學上兩方面引進根本上的新觀念。
「千僖難題」之六: 納維葉-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隨著我們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氣流跟隨著我們的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深信,無論是微風還是湍流,都可以通過理解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的解,來對它們進行解釋和預言。雖然這些方程是19世紀寫下的,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仍然極少。挑戰在於對數學理論作出實質性的進展,使我們能解開隱藏在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奧秘。
「千僖難題」之七: 貝赫(Birch)和斯維訥通-戴爾(Swinnerton-Dyer)猜想
數學家總是被諸如x^2+y^2=z^2那樣的代數方程的所有整數解的刻畫問題著迷。歐幾里德曾經對這一方程給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對於更為復雜的方程,這就變得極為困難。事實上,正如馬蒂雅謝維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來確定這樣的方法是否有一個整數解。當解是一個阿貝爾簇的點時,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認為,有理點的群的大小與一個有關的蔡塔函數z(s)在點s=1附近的性態。特別是,這個有趣的猜想認為,如果z(1)等於0,那麼存在無限多個有理點(解),相反,如果z(1)不等於0,那麼只存在有限多個這樣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