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是什麼故事
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是什麼故事?——答案:寓言。
揠苗助長
【拼音】: 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舉例造句】: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
【拼音代碼】: ymzz
【近義詞】:欲速不達
【反義詞】:放任自流、循序漸進
【歇後語】: 宋國的農夫
【燈謎】: 稿——高
【用法】: 作主語、賓語;同「拔苗助長」
【英文】: 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as one who tries to help the shoots grew by pulling them up
【故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❷ 25.寓言二則:還有哪些寓言二則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繼續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讀懂詞句,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明白兩則寓言中的主要人物錯在哪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准備
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第四冊學過《刻舟求劍》)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
今天學習的課文是《寓言二則》。二則就是兩篇的意思。現在我們學習第一篇《揠苗助長》。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教師范讀課文,或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揠苗助長》講古時候有個人,他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二)學生試讀課文,正音。
1.學生先小聲自己讀兩遍。
2.正音,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生字詞。
yùzé yàjiāo
寓言 二則 揠苗助長 焦急
jīn píchuǎn fèi jié
筋疲力盡 喘氣 白費 一截
(三)指名學生朗讀《揠苗助長》。
「揠」就是拔的意思。「長」讀zhǎng。「揠苗助長」意思是用拔苗的辦法幫助禾苗長高。
三、理解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揠苗助長》里的那個人,為什麼在田邊轉來轉去?他想出了什麼方法幫助禾苗生長?結果怎樣?
(二)討論回答。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並回答:那個人為什麼在田邊轉來轉去?你是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的?他的心情怎樣?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裡特別著急。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於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於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轎咐豎來轉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2.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並回答:那個人想了什麼辦法幫助禾苗生長?他自己感覺怎樣?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還認為「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這是故事的經過。)
3.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並回答:拔苗的結果怎樣?
結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果。)
4.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為什麼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裡?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於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結果事與願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為急於求成結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麼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於求成,不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四)成語「揠苗助長」就是來簡消源於這個寓言故事。你知道什麼是成語嗎?
成語——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形成簡潔而意思精闢的、定型的片語成短語、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小題大作」、「後來居上」等。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刻舟求劍」、「揠苗助長」、「杯弓蛇影」等。
五、朗讀、背誦課文
(一)指導朗讀。
1.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的焦急心情。「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要讀得慢些,「幫」字要讀重些,突出他要「助長」。
2.朗讀第2、3自然段要「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力氣總算沒白費」讀得慢、讀得清楚,讀出他自以為高明的心態。
3.朗讀第4自然段時,要突出最後一句「禾苗卻枯死了」。這事與願違的結果,要引起人們的深思,以受到啟發明白寓言的道理。
(二)背誦課文。
1.你能各用一個詞語,說說四段課文的主要意思閉大嗎?
巴望——筋疲力盡——沒白費——禾苗枯死
2.先一段一段練習背誦,再練習背誦全課。
六、小結
(一)《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讀了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七、作業
(一)讀讀寫寫課後練習2。
(二)朗讀課文,背誦《揠苗助長》。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一)什麼叫寓言?
(二)《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讀了這則寓言懂得了什麼道理?
(三)背誦《揠苗助長》。
二、導入新課
(一)今天我們學習另一則寓言《守株待兔》。
(二)自學解題。
1.查字典:守——守候。
株——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也叫樹樁子。)
待——等待。守株待兔——守候在樹樁旁邊等待野兔。
提問:等待什麼樣的野兔呢?
2.自讀課文,再講「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候在樹樁旁邊,等待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生字詞。
shǒu zhū cuànzhuāng
守 株待兔 竄出 樹樁
zī chú
樂滋滋 鋤頭
(二)指名朗讀《守株待兔》。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守株待兔》里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隻野兔的?以後他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1)齊讀課文。
(2)討論回答。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隻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隻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隻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隻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後說「一隻什麼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為什麼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隻野兔以後: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他的想法能實現嗎?為什麼?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因為野兔由於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裡知道野兔是由於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隻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麼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3)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裡?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隻,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結果把事情辦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於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課文中的那個種田人,因思想方法上的錯誤而辦了蠢事,導致了不良後果。因此在描寫這兩個人的心理,言行時都帶有諷刺意味。這一點在朗讀時要加以注意。
(二)背誦課文。
背誦課文要注意抓住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來進行。
六、比較形近字,記住生字字形
組詞
富( ) 財( ) 箏( )
寓( ) 則( ) 筋( )
病( ) 唱( ) 貢( )
疲( ) 喘( ) 費( )
戴( ) 字( ) 珠( )
截( ) 守( ) 株( )
究( ) 童( ) 助( )
竄( ) 撞( ) 鋤( )
板書設計
(吳葆城)
❸ 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是什麼寓言故事
一、原文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的故事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二、出處
西漢末劉向《戰國策·楚策》
三、寓意
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裡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麼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成語】: 亡羊補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看到兔子再回頭喚獵狗,還不算太晚;跑掉了羊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
【舉例造句】: 雖然電腦中了病毒,不過立刻安殺毒軟體也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牆雖然壞了,但只要及時補,就能做到亡羊補牢。
【近義詞】:見兔顧犬、知錯就改
【反義詞】:後悔莫及
「拔苗助長」 意思是: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示例】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拔苗助長。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近義詞】適得其反、揠苗助長、欲速不達、急功近利
【反義詞】循序漸進
(3)寓言二則和揠苗助長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1、拔苗助長的近義詞
欲速不達
【解釋】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出自】戰國·孔子《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示例】在學習上搞什麼突擊,走什麼捷徑,結果只能是欲速不達。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中性詞。
2、拔苗助長的反義詞
循序漸進
【解釋】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出自】戰國·孔子《論語·憲問》:「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這難道不是闡述了對立面來對自己進行修正,完善嗎? 這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罷了.
【示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有耐心。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用於學習或工作
❹ 拔苗助長是什麼故事
問題一:揠苗助長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啊 揠苗助長
揠(yà)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揠苗助長」用來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揠苗助長」也可寫作「拔苗助長」。
問題二:拔苗助長是什麼寓言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小故事大道理: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比喻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
孟 子(約公元前390-前305),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是當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為齊宣王客卿。他死後,門徒把他的著述編輯為《孟子》。《孟子》和論語一樣,是問答語錄體,但篇幅略長。書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風趣幽默,標志著中國寓言的成熟。
問題三:《拔苗助長》主要內容 《拔苗助長》主要內容
從前,有個農民,總嫌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於是他就把秧苗向上拔高,他從中午一直干到太陽落山,才拖著發麻的雙腿往家走。他的兒子知道了,覺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裡跑。到田邊一看,早拔的秧苗已經乾枯,後拔的葉兒發蔫,耷拉著。
問題四:拔苗助長的故事30字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問題五:拔苗助長是哪本書里的故事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正或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小故事大道理: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比喻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 孟 子(約公元前余凱390-前305),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是當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為齊宣王客卿。他死後,門徒把他的著述編輯為《孟子》。《孟子》和論語一樣,是問答語錄體,但篇幅略長。書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風趣幽默,標志著中國寓言的成熟。
問題六:揠苗助長的故事。 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他回到家裡,十分疲舉毀伍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❺ 二年級下冊12.寓言二則 亡羊補牢 課文講解
《寓言二則》是二年級語文下冊部編教材第五單元第十二課。
本課包括《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兩則寓言故事情節簡單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濃縮成了兩個常用的成語,給人啟發與教育。現實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人有很多,「握苗助長"的現象也不鮮見。兩則寓言仍有很強的現實意臘羨義。
課文插圖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認為羊已經丟了,不用修羊圈攔鏈;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輪衡拍就不算晚。
課文插圖
《握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巴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辦壞。
❻ 揠苗助長的典故或寓言故事實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
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有個擔憂自己裂則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國人,一天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犯這種錯誤的人是很少的。以為沒有用好信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肆襪棚處,反而危害了它。
❼ 二年級下寓言二則分別講了什麼,最後結果是什麼
分別講賣悉了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最後漏團結果是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揠苗助長講了農夫想讓莊稼長得快一點,所以把每一顆禾苗都往上拔了一中搜乎點。最後結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❽ 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是什麼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和亡羊補牢都是一種給人教訓或者是人生道理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以後怎麼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