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個神話故事叫XX治水,誰能告訴我是什麼治水
大禹治水
②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 )治水
這個不叫成語吧,歷史上治水的名人有這些呢,1.禹(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以前邊單純用堵的辦法為疏導的辦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鑒。
2. 孫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期期思)人,當時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興建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因該灌區的兩條引水河總長為100餘里,公元前598-前591領導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稱安豐塘,其周長 120許里,灌田萬頃,迄今2500多年一直發揮著灌溉效益。
3.西門豹 河北人,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時曾任鄴令,主持修築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無壩取水樞紐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條灌渠,既減少了河水泛濫之禍,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經人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道叫西門子渠。
4.李冰,秦昭王滅周後(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領導興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為紀念李冰,早在唐代就興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約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東即墨縣西南)人,東漢水利家。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幾十萬人參加的治理黃河、汴河。使桀驁不馴的黃河安流800年,後人對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給予很高的評價。歷史上對王景充滿了贊揚之詞:「王景治河,千載無患」。
6.范仲淹(989-1052),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兩歲喪父。他從小有志,發憤讀書。26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文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樞密副使(宋朝軍事機關樞密院的副長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業績。曾在江蘇東部海濱修築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澤後代。在治理太湖時期,結合自已的治水實踐,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閘」三者並重的治水方針,較妥善地解決了蓄與泄、擋與排、水與田之間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變法,在歷史上有較大影響。變法期間,他制訂了發展農業的各種新法,其中《農田水利約束》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法。《農田水利約束》的頒布和實施,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形成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務興復」的喜人景象。許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勵下,自動組織起來,大興農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設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傑出的科學家,對天文、歷法、水利三方面貢獻很大。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運道、開發邢台、磁州農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項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稱贊,並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受命負責河流與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務。中統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興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長官張文謙的支持下,在寧夏等地修復、新建了數十條引黃灌溉渠道,並修建了許多水閘。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十幾條渠道就是當時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協助都水掌管全國的水利事務。回到大都後,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以引渾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興漕運與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這條舊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運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掌管全國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東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設計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河道線路,為運河全面溝通奠定了基礎。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調至太史局,負責制訂新歷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最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還研製成功了近二十種觀測天象儀器,組織實施了規模宏大的「四海測」計劃。提出了以海平面為地形測量的基點的科學理論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復任都水監,修復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與張衡、祖沖之等人齊名的我國古代八大科學家之一,是十三世紀末登上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物。
9.潘季馴(1521-1595),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專家。30歲中進士,嘉靖末至萬曆中,4次任總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黃河、運河等,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重要貢獻。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論,對以後治河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河防一覽》,共14卷。
10. 李儀址(1882-1938),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先後赴德國皇家工程大學和但澤工業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與張謇一道創辦了南京河海工程學校(現河海大學的前身),引進西水利技術。主持興建了陝西涇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陝西省水利局局長、渭北水利工程總局總工程師范、擔任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一至第六任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導淮委員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等,為我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③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簡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
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里,就游不過去了。
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治水遺跡
禹會村遺址,禹會村位於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南麓,村名在《漢書》中就有記載,一直延續至今。當地一直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以及禹會諸侯等傳說。
1981年,禹會村首次發現了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分布范圍自淮河東岸的大堤下一直到村中,南北長約2公里,東西寬約300米。中國於2000年啟動了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力圖通過匯集多學科專家的研究,論證這一時期的文明起源與發展進程。而對禹會村禹墟的發掘正是實施這項工程的重大考古項目之一。
2006年10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率隊在此進行短暫試掘,發現一處面積達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築基址。其夯土層不規則,厚薄不均,距今約4500至5000年,符合早期龍山文化特徵,但是用途不明。
2007年5月初,王吉懷再次率隊對禹墟進行正式大規模系統發掘,希望通過對夯土層的斷代和定性,以及更多的遺物證據,揭開「禹會諸侯」之謎。
④ 大禹治水的神話是什麼
~以下內容轉自知乎~
這種遠古洪荒時代的歷史,信史不多,似乎對那種腦洞大開,獵奇向的答案特別感興趣,
靈感來這一問題夏朝記錄的缺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前方高能預警,准備好開腦洞了嗎?
關鍵詞:大禹,治水,應龍,飛天制九鼎
1 先從禹開始說起
禹,蟲也。——說文解字卷十二
禹為什麼是蟲呢?根據神話傳說中還有一位與鯀禹共工齊名的水神共工,他有一個兒子,叫句龍,又叫後土。(祭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天後土,就是這個後土)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據有的學者考證,這個被後世歷朝歷代祭祀的「後土」句龍和禹實為一,都是古人對神祗的崇拜,而這個神祗的形象就是龍。句龍之句,據說有龍卷之意。蔽也。識如此古老文字之意,還得從甲骨文或金文入手。很巧,大禹,句龍,後土都有甲骨文和金文之形狀留世。
金文「禹」字
(營口龍骨照片)
古書中也有那個時候江水逆流的記載(孟子中就有)。肯定了海侵說,那麼龍這種與海密切相關的生物來到中原腹地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還想再推測一下龍這種生物的生長發育周期。首先龍的生長發育周期特別長。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其次龍的整個周期不都是在海里,而是似乎要經過一個陸地產卵—>土中緩慢發育—>山洪沖下大江在大江中迅速發育(這是關鍵,能不能成龍在此一舉)—>復歸大海 這么樣一個循環。所以當時的大禹或是共工因為海侵有幸能遇到復歸大海的已經發育成熟了的龍——應龍。沒有發育好的可能就成了各種各樣的「類龍」。所謂龍生九子各不同也就是從此而來的吧。
接著回到正題,由於治水的緣故,很可能,在距今10000~4000年前的時代,大江大河中往往有龍這種巨獸。共工與其打交道久之,熟悉了其秉性,竟能馴化或甚至飼養龍(史記夏本紀中有孔甲豢龍的記載。但孔甲之豢龍似乎未得先祖真諦。)。司龍用來幹嘛呢?治水。
河海應龍,何畫何歷?鮌何所營?禹何所存?——楚辭·天問
傳說應龍以尾掃地,為大禹疏導洪水。為何是以尾呢?屈原表示不解。我在這里妄解一下,從前面西歐,瑪雅以及中國應龍的傳說中,都有鱗蟲類的力量是來自於尾部的傳說(Pacal the great的壁畫中更是有意讓那」摩托車「的尾部噴出了火焰)。龍(鱗蟲)的尾部有力量,這也許就是各個神話故事傳說中為我們保存的一個比較真實的關於龍的細節。而且龍似乎具有驚人的吸水的能力。
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山海經·大荒北經
尾巴可以犁地,身體可以蓄水。這實在是上天賜給人類的優秀的治水」工具「。也許大禹正是靠了這個應龍,治水時省了不少的工夫呢。也有人說應龍可能是個人名。但有如此大功卻名不見史書實在是沒有道理。因此應龍似乎又真的是龍了。因為按照我的想像,應龍還幫助了大禹一件天大的事情。
3 飛天制九鼎
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左傳·宣公三年
傳說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後,聚九州之鉄鑄成九鼎。這九鼎上詳細繪制了當時所知的九州地理以及風土物產。蓋大禹鑄此鼎的目的一當然是大彰治水之工,二更重要的是把多年得到的地理知識整理成圖,鑄在不易毀損的金屬鼎上以教化後世。有多少?足足鑄了九個大鼎才將其鑄完。這里我們又不得不驚訝一下以當時的生產力條件,居然能在大禹一代完成治水與堪畫九州地圖兩大工程。如前所說,如果真的有應龍這種上古神獸的話,那麼似乎確實可以大大加快工程進度。除了治水,制圖也是如此。應龍除了尾有力,能蓄水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有翼能飛。能飛多高?想像一下下面的場景:
在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裡,經過多次的馴練,大禹跨上應龍乘風直上雲霄。越升越高,越升越高,風聲在耳旁呼哨。大禹往下看時,地面的人群越變越小,巨川大山也變得如小溝土丘一般。再往上,人群已不見了蹤影,地貌也變得模糊不清。不知高飛了多久,大禹看到了一副終生難忘的壯觀:在天的盡頭,有一條天與地的界線!好奇心驅使大禹乘龍向那邊飛去。
但無論應龍如何用力的飛,始終都不能靠近那條線!多麼奇怪!此時應龍已精疲力盡,大禹只好按落雲頭,回到地面。
如此反復多次,大禹漸漸悟出一個道理,也許大地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一個平面,而是有些彎曲。又想起治水時聽東夷部落中出海打漁人的經歷,說回來時家人往往先看到的是高高的桅桿,後看見船頭。彷彿海也是個彎的。我在高空看到的那條界線也許並不存在,只是曲面的邊緣罷了。想通了這一點,大禹決定要把從高空看到的大地大海的真相鑄在有相似曲度的面上,而不是平面上。鼎,就是有一定曲面的器物。
4 夏桀食龍
再開大一點,禹還真有可能馴服過龍這種生物,並且一直把龍和神權結合在一起,穩固自己的統治。但是隨著時間久遠,代代相傳,馴龍的能力逐漸退化,甚至連辨別龍的能力都沒有了,這種言論的傳出,對當時天命之子神權加持的統治影響是巨大的,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孔甲衰土,擾(馴)龍,食龍,夏桀亡國。
原文傳送門
⑤ 大禹除了治水還有什麼神話故事
其實三皇五帝那個蠻荒時代基本就是一個神話,現在根本沒辦法考證那個時期是否存在,現在文學作品裡的關於大禹治水還有禪讓制都是後世文人創造出來的,就當故事看一看就好。
⑥ 西方治水的神話故事名字叫什麼
《聖經》中的洪水是一個非常清楚地記錄:上帝看到人類的罪惡越來越大,他所想的都是邪惡的,就後悔創造了人類。於是他說:「我要把天上的人和走獸、昆蟲、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有一個人名叫諾亞,是個完人,他有三個兒子。耶和華神對他說:「你要用歌斐木一間一間地造一隻方舟,上面抹上松香。」
他將方舟的造法告訴諾亞,接著說:「我要叫洪水泛濫在地上,把全地滅絕,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都必死亡。但我要與你們立約。你要帶著你的妻子、兒子、兒媳進入方舟。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們都要帶進方舟,好保全生命。諾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行。過了七天,洪水泛濫,「大淵的根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開了。」大雨下了40個晝夜,水面越來越高,全國的山都被吞沒了,所有的生命都從地面上消失了,水持續了150天。水就退了,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然後,山頂出現了,幾個月後,土地就幹了。耶和華打發諾亞和他的全家出方舟,他們就使所有的動物都成為一對,在那被毀壞之地生養眾多。洪水過後,諾亞和其他人向上帝獻祭。
⑦ 與水有關的神話故事。
一、大禹治水
(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二、共工治水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治水故事,講述了遠古人物共工治理黃河水災的英雄事跡。共工氏是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許錦晶曰:共工,帝直也)。
古書中談到共工氏的相當多,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
古時的黃河從新鄉縣西入境,向東北經延津、衛輝向北流去。十年九害的黃河,對於生活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據史籍記載,當時浩浩盪盪的洪水經久不息,一些猛獸出入其間,危害百姓,兇猛的大鳥常常攫食老人和孩子。
面對經常泛濫的洪水,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和部族的安全,共工組織部族民眾築堤防洪。他們取高墊低,堵塞洪流,想以此斷絕水患,取得永遠的安寧。
三、精衛填海
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
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四、水漫金山
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
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
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五、哪吒鬧海
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
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在海邊嬉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挺身而出,打死了三太子。
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殺了。他的師父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讓哪吒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後來哪吒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
⑧ 神話什麼治水
大禹治。。。。
⑨ ( )治水,神話故事的人物名字。
大禹
⑩ 西方治水神話故事名字叫什麼
你好故事的主要名字就叫做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公,他們兩個一起發生過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