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處處慣著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處處慣著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21 17:15:22

『壹』 關於動物母親溺愛孩子的小故事(100~150字)

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子女,因而,家長加倍地疼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不吝惜金錢,有求必應,一切孩子說了算。
有一天,一位爺爺去學校去接孫女。孫女出來了,看見爺爺來了就非常高興。爺爺就把孫女的書包拿下來,放到自己的手裡,然後撐開雨傘走了。爺爺心想:孫女最愛吃冰淇淋了。於是,爺爺就帶著孫女來到了超市 買了冰淇淋,接著就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大汗直冒,他一手拿著書包,一手撐著雨傘,而孫女卻不是這樣,她在雨傘下一邊吃著冰淇淋,一邊唱著歌兒。
這時,我的心不驚一顫,這孩子怎麼這么不懂事!只會考慮自己,不會為別人著想,一點兒都不懂得尊敬長輩,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依賴性。
我想: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做自己的事,不能讓他變成嬌生慣養的「小王子」或「小公主」。
現在,很多家長都慣孩子,凡事都依著他,要什麼,買什麼,過分寵愛子女。而我要說溺愛子女不等於愛子女,其實,溺愛子女豎友=害子女。
「爸爸、媽媽,別這樣溺愛我。」順著聲音,咱們把鏡頭轉向小樹一家吧!
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天上飄著幾片棉花糖似的雲朵,怪可愛的。在這蔚藍色的天空下,綠油油的草地上,就有這樣一家——小樹之家。
原來,小樹從小就被父母的愛包圍著,所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由於父母的溺愛,小樹經不起任何風雨,體質等各方面素質都很差。突然,潔白的雲朵上多了不少烏雲,看來要下大雨了,「孩子,快到爸爸、媽媽懷里來,別冷著。」樹爸爸關切地說。小樹本想自己去迎接這場挑戰,可樹爸爸硬是把拉進了自己的懷里。雨小了,小樹好不容易從爸爸懷里掙脫,可小樹因為沒有適應能力,被那蒙蒙細雨給淋病了。可從這以後父母就更加溺愛小樹了,小樹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就好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
若干年後拍扮,小樹長大了,但在一次雷雨交加的天氣中,不幸夭折了。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有何感想?家長們,您們覺得愛是不是要改變方式了呀?記得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裡面說:一名12歲的女孩,做任何事情父母都不放心,生怕她傷著。一次,她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午宴,母親卻提出要陪同女兒去,女兒說:沒有事的,再說我們有很多伴,加上都是同學。但母親卻執意地跟著女兒去了,並造成了一個很尷尬地場面。
我認為,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過份的愛和過多的保護將會使孩子失去適應社會的能力。應該讓我們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去成長
我聽別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媽媽十分溺愛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百般嬌慣。當孩子偷來一件衣服時,她笑著說,多好看。」就這樣孩子一次次偷東西,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聽完這個故事,我想:如果孩子第一次偷東西,媽媽就教育他這是不好的行為,那他就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愛孩子不是一味地嬌縱孩子,應該和他講道理,教育他怎樣做人。如果什麼事都順著孩子,就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凡事以我為中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理解別人。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另外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掃地等,這樣會培養孩子熱愛勞動,也讓孩子在勞動中得到鍛煉。在我們同學中就有不會疊被子,不會系鞋帶,不會裝書包等,他們凡事都依賴家長,一旦離開家長,就像斷翅的小鳥。難以飛翔。
家長們,襲纖灶你們一味溺愛子女,只會害了他們,你們的溺愛會毀了他們的一生,別讓孩子成為你們溺愛的犧牲品啊!

『貳』 我媽總慣著我兩歲的兒子,現在他有許多壞習慣,我一管我媽就罵我,我應該怎麼辦

還是和你的爸爸(兩人總比一人強)一起跟媽媽心平氣和地談談,她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還有盡量多陪小孩,讓他跟你更加親近。我也有一小孩,每天槐兆睡覺前給他昌脊讀故事和他說說話,早上吻著他的額頭叫他起床,耐明滲可以增加母子間的感情。

『叄』 父母嚴格教育孩子的例子有哪些

嚴格教育和子女的好處總是比懶散教育孩子好,那麼作為家長怎麼嚴格教育孩子才好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父母嚴格教育孩子的例子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父母嚴格教育孩子的例子
傳奇經歷奠定家庭教育觀

宋耀如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中西合璧式人物,他的傳奇經歷奠定了他的家庭教育觀。

宋氏三姐妹

幼年時期的宋耀如,因為家貧不得不離鄉背井過著學徒生活,後又被父母過繼給自己在美國波士頓的堂舅父領養。但這次宋耀如走出國門,卻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走出了閉塞的故土,也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當時西方的先進思想,有幸接受了美國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他淡泊名利,並不醉心仕途,追求基督教號召的自由、民主、道義、進步。其不平凡的經歷直接影響著他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的觀念。

在美國度過8年求學生涯的宋耀如對西方教育的先進和完善都有親身感受,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巨集願,那就是在中國培養出林肯、華盛頓式的偉大人物。

三姐妹田園式童年生活

宋耀如選擇在上海郊外一片綠茵茵的莊稼地中間,他親自鏈弊設計建造了一座具有海南特色的房屋,門前有小溪流過,房屋後面則開辟了菜園,讓孩子們可以到菜園或周邊的田野里玩,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讓孩子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宋慶齡傳》中寫道:

「正是這樣,宗教、田園、鋼琴、英語和民主精神,使這個家庭與當時中國萬千個普通家庭相比較,處在一種『世外桃源』的優越環境中,既有基督教嚴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諧、歡樂和詩情畫意的氛圍。」

尊重孩子天性,又嚴格要求

宋耀如知道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而尊重孩子的天性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所以早在孩子剛出生時,宋耀如就迫不及待地買了一箱皮球,鼓勵孩子們把皮球踢得到處都是。無論工作如何繁忙,疲憊不堪,宋耀如一回到家總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陪他們一起做游戲或講故事。

倪珪貞倪桂珍作為母親,不僅勤儉持家、嚴格教育子女,同時她還喜愛演奏鋼琴,宋耀如又喜歡引吭高歌,於是周末舉辦家庭晚會成了宋家的慣例。母親為孩子們彈奏鋼琴,父親則隨著琴聲純美洪亮地唱起美國南方的民歌和通俗歌曲。

晚會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藝術才華,也使孩子們有了盡情施展才華的機會,例如宋靄齡繼承了父親的歌唱,宋美齡學會了跳舞、畫畫,而宋慶齡則繼承了母親彈得一手好鋼琴,這使她們雖然作為大家閨秀但卻在公眾場合言談得體,與人交往毫不羞澀,為他們之後各自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當頑皮棚薯族的孩子頭宋靄齡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在附近的田野里玩鬧嬉戲,多次踏壞周圍村民的勞動果實,幾位村民終於一起找上門來,向他們的父母告狀,宋耀如在向他們支付了一筆遠超過損失的賠償金之後還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讓村民不要驚嚇和干擾到孩子,讓孩子們可以在田野里盡情的嬉戲,釋放他們的天性。

正如《宋耀如——宋氏家族奠基人》所說:

宋耀如喜愛孩子,讓孩子按其個性自由發展。但他並非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慾望,而是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自製力。當宋靄齡蹣跚學步摔跤的時候,父親並不馬上扶起她,而是在她前面拍著皮球鼓勵她:「勇敢的姑娘,爬起來,自己走!」

為了鍛煉孩子們的意志力,宋耀如常在電閃雷鳴的大雨天帶著宋靄齡一起在雨中受淋,鍛煉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據說當時4歲的小慶齡也在父母沒有要求的情況下自主加入,之後宋耀如帶著她們野外徒步,一起禁食,抵擋食物的誘惑,學會忍飢挨餓,這些在常人眼裡荒誕不經、充滿怪癖的行為,卻逐漸磨練出孩子們日後積極進取、堅韌不拔、敢於創新、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和信念。

「男女平等」近代第一家族

宋耀如堅決擯棄舊習慣和舊傳統。他不讓女兒們纏腳,免除纏足之苦。還免去了古典教育中無關緊要的「說教」,如傳統手絕私塾中教授的《女兒經》等。當他看到女兒們因不喜歡刺綉捉弄師傅而遭到妻子的嚴厲訓斥時,他對女兒們厭恨女工活計寄予同情,並聰明地說服妻子「眼睛最好用於閱讀」。

在宋藹齡五歲時,宋耀如就將她送到上海專為外國小姐開設的馬克諦耶女子學校就讀,並作為寄宿生,鍛煉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之後宋慶齡和宋美齡也先後進入就讀。

宋靄齡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個孤身遠赴海外、出國留學的女士,開啟了中國女性海外求學的先河,也為之後越來越多的女子留學樹立了榜樣。
對孩子嚴格教育的好處
1. 可以影響孩子的個人行為

孩子的個人行為是要靠父母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樹立起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會影響到孩子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和看法,父母做到懂禮貌那麼絕對會影響到孩子,一個家庭當中如果家長都能做到有禮貌講文明,相信孩子是絕對不會粗魯不聽話沒有禮貌的,通過不斷的影響和干涉,孩子自然而然的在一些習慣上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個人行為上也有非常好的形成。

2. 讓家庭有很好的生活氛圍

生活氛圍是否健康,也是對孩子培養至關重要的因素,所以為了能夠讓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氛圍當中成長,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都要有很好的表率作用,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情是該如何解決和面對的,然後自己也就知道該怎麼做,同時父母樹立良好的榜樣可以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方向,讓孩子形成很好的性格,在學校的表現也一定會相當的突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很重要。

3. 通過孩子的模仿能力規范其不良習慣

孩子在小的時候具備非常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麼不良習慣,家長不要大聲的呵斥,而是要讓孩子看到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該如何做,潛移默化的進行影響孩子,孩子也在不知不覺的過程當中通過模仿來規范自己的不良習慣。

4. 讓孩子把爸爸媽媽當做自己的驕傲

樹立好榜樣的父母會讓孩子非常崇拜,在家庭生活的相處中,孩子也會因為爸爸媽媽樹立的好榜樣而影響,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在自己的心裡都是偶像一般,也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拉近孩子和父母之前的距離,讓孩子認為自己的額父母是最大的驕傲。
教育孩子的經典案例
案例一:被強迫的交往

女兒桐桐2歲時,我通過看書認識到她應該多交朋友,所以總是特別熱情地拉著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愛說話,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說,不想玩游戲我就替她參加,桐桐總是默默地跟在後面。後來,我發現桐桐一個人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麼,而且特別在乎別人是否把她當朋友。上幼兒園之後,她經常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沒有好朋友。我開始意識到我強迫孩子交往已經給她帶來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我再也不強迫桐桐了,開始帶她出去慢慢引導她自己玩。我的轉變也帶來了孩子的轉變,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漸多起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個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父母只要適宜呵護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辦他的人生。

專家點評: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沒有統一標准,更不可能從書本中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法。家長與其抱著書本焦慮,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學會交往。

案例二:為什麼不給爺爺奶奶吃?

侄子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和我分享,老爸對此「頗有微詞」:「什麼東西都要給姑姑吃,爺爺奶奶要嘗嘗都不給,這孩子白疼了。」其實,侄子原來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願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常逗他:「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啊!」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而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吃,還誇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得與我分享。老爸甚至還責怪我說:「大人怎麼還吃孩子的東西!」

專家點評:

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暱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案例三:「揠苗助長」的孩子能幸福嗎?

對於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卻過於重視知識和技能。「老師,今天你們學習了7的分解吧?怎麼孩子回來就只會兩種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學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今天教她認識鍾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訊,您看看她的表現怎麼是這個樣子?!」視訊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裡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參加。」我終於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

專家點評:

趕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成為孩子成長的標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用微笑靜待他的綻放,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1.名人談教育孩子例子

2.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3.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4.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5.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經典的句子

『肆』 孩子為什麼不能太慣著

冬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皮魯去朋友家串門。

回到家裡後,皮魯突然發現一直攥在手裡的那塊糖果,不見了!

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他家沒有這樣的糖果,皮魯著急地哭了起來。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並承諾皮魯,第二天給他買芹並最喜歡的玩具。

但是,皮魯沒有妥協:

「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魯打著滾哭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式」搜尋。

眼看到了午夜12時,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於硬著頭皮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這是3歲的皮魯。

經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歇斯底里的他,預兆了未來災難的來臨……

圖片

皮魯長簡首洞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不喜歡他。

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里,皮魯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

父母哭著對他說:

「你想把我們急死?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

但是他恨恨地說:

「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皮魯就被無休止的溫柔滿足,直至失去了理性……

皮魯的故事,是武志紅老師在《為什麼家會傷人》中,編纂的一個小案例。

她用極端、卻又近乎真實的情節,為我們揭露了家長溺愛孩子的慘痛代價。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被溺愛的孩子,是長不大的。

甚至,父母的溺愛,是毀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劑。

01
你的孩子,是「啞巴孩子」嗎?

有一位媽媽曾向我們留言「吐苦水」:

前段時間,我和老公雙雙遇上出差,一共3天,我們就拜託奶奶幫忙照顧兒子。

可沒想到的是,出差的第二天,就出事了。

班主任私聊我們反映,孩子的作業寫得一塌糊塗,字跡潦草不堪,課本也不帶。

而孩子的反映,竟然是」雲淡風輕「的:

「之前都是爸爸媽媽陪我寫作業,幫我檢查,書包也是他們幫我整理,現在我一個人不會弄。」

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這位媽媽的經歷,真的太常見了。

作業陪著做,有時候來不及還得幫忙抄;

孩子的書包、書桌,都是媽媽代替收拾整理;

飯桌上為孩子備好一切,恨不得像小時候一樣喂他吃;

......

萬事包辦萬事代勞的後果,攔枯就是孩子深陷「溺愛陷阱」中,不願向上爬,也不知如何向上爬。

看過無數個新聞報道,今天這個孩子不會系鞋帶,明天那個孩子不會剝蝦,這一系列荒唐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個冰冷的事實:

溺愛的結局,往往都不得善終。

『伍』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

世界上的名人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也很多。當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看看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
葉聖陶先生很重視教育兒女。

關繫到兒女個人的事,他總是給他們以極大的自主權;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間關系的事,則一定要管。他反復告誡兒女們,使他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們中間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譬如,他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裡。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類物品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又如,冬天,兒子走出屋子沒把門帶上,父親就在背後:“怕把尾巴夾著了嗎?”次數一多,不必再用這么長的句子,父親只喊:“尾巴,尾巴!”就這樣,漸漸養成了兒子冷天進出隨手關門的習慣。

另外,父親還告誡兒女開關房門要想到屋裡還有別人,不可以“砰”的一聲把門推開或帶上,要輕輕地開關。抗戰期間,葉老寫了一篇《兩種習慣養成不得》文章分析了“不養成什麼習慣”和“養成妨害他人的習慣”的危害性,指出“誰要立足在今後的世界上,誰就得深切記住,不要養成妨害他人的習慣。

葉聖陶的兒子葉至善在小學時成績不好,還留過三次級。後來,經過努力,葉至善考入一所以學風嚴格、學生成績優異而聞名的省立中學。他在這所學校讀了一年,又因為有四門功課不及格要留級。剛進中學就留級,葉至善非常難過,面對那些不及格的成績單,他難過得哭了。葉至善的母親很關心他的學習,她看到葉至善的成績單上分數那麼低,常常嘮叨個沒完,說孩子不爭氣,沒出息...... 葉聖陶卻什麼也不說,他認為一門功課學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學以致用,以達到終生受益,這不是單憑考試成績能衡量出來的。他知道兒子不願意死記硬背,特別是國文和英語,考試要默寫整段甚至整篇課文,考試不及格情有可原。從和兒子的對話中,他感到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弱,知識面也不窄。因此,他並不責備孩子,只是說,不要哭,換個學校吧。於是他讓葉至善進了一所私立中學。這所學校和省立中學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習題和作業,有足夠的時間看課外書籍、唱歌、吹口琴。葉至善有了明顯的轉變,對學習感興趣了。

孩子的興趣廣了,葉聖陶很高興,鼓勵孩子說:“很好,以後還要多讀沒有字的書。這沒有字的書就是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向社會和自然學習知識和技能。有用的知識不只是在課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書里,還在社會生活中。”
父母教育孩子必知的的名人故事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准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陰溝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後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後,再從錢夾里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 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情,他的解釋:“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珍惜財富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修養,一種品德。記得小時候父輩們曾教育我們說:惜衣有衣穿,惜錢有錢用。所以節約是美德,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2、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的玩耍比有計劃性活動,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盡量要避免把孩子的時間塞滿。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可以隨意玩耍的時間。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2.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3. 教育孩子勵志的小故事

4. 名人教育孩子的簡短事例

5. 教育孩子經典小故事

『陸』 韓信慣娃的事是真的嗎韓信為什麼這么做

韓信慣娃的事是真的嗎?韓信為什麼這么做?韓信是劉邦手下最為著名的軍事將領,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韓信慣娃的故事是怎樣的,韓信慣娃目的是什麼了。

韓信「慣娃」(關中方言,溺愛、嬌慣之意)的故事。如果小孩子做了錯事,根據事情的大小,一定要受到批評、喝斥、乃至懲罰。 如果大人不嚴肅地給孩子指明他的錯誤,那麼,孩子就以為這事情是可以再做的。 這樣的話,孩子遲早會受到懲罰的。 某些家長,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放任或縱容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當孩子走向社會後,就會受到社會的懲罰,碰得頭破血流。

韓信慣娃的故事是怎樣的,韓信慣娃目的是什麼

韓信慣娃的故事

韓信學成後剛開始在項羽手下干,但是不被重視。
項羽的謀士范增出主意,要麼重用他,要麼除掉他。
但是項羽不聽。
韓信偶然碰上蕭何,蕭何和他一談,發現是曠世奇才,推薦他去找劉邦。
這事被項羽知道了,他決定殺掉韓信。
但是韓信跑了,項羽就騎上快馬追他。
眼看項羽越追越近,恰巧一個頑童在路邊的大樹上掏鳥窩,頑童看見韓信,便在空中對著韓信撒尿。
韓信抬頭一看,馬上定下一計。
於是,韓信就對這個孩子說:「你尿地好,你尿地真好!我正跑地熱得不行,你讓我涼快了一點,來,給你幾個銅錢,一會兒,後面那個人過來,你再給他尿一泡,他會給你更多的錢」。
然後,韓信就繼續逃跑。
不一會兒,項羽就騎馬跑到這里,他也跑得很累了,也要在這棵大樹下喘口氣。
突然,一股熱流澆在他的頭上。
項羽抬頭一看,頓時怒火萬丈。
項羽是個莽夫,殺人不眨眼。
他舉起大刀,一刀將那個孩子捅下樹來,然後,提著孩子的兩條腿將孩子扯成兩半!
這時韓信早已沒有蹤影。
項羽竟然忘記了自己來這兒是干什麼來了,茫茫然的半天想不起來。
難道是為了來招惹這個頑童嗎?
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最後找原路慢慢的回去了。

韓信慣娃目的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犯了錯誤,我們不能慣著,而是要勸其改正,不然日後走到社會上,會受到懲罰。

『柒』 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文馮塵

「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這句話帶來的恐慌,曾經貫穿一代人的成長。

無數家長將它放大,極端化,然後作為自己的育兒座右銘,用它剝奪孩子被愛的權利,毀掉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陳姐每次上街,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親昵,就會遠遠地站著,看上很久,然後長長地嘆氣。

陳姐的女兒十二歲,品學兼優,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可就是性格特別孤僻,而且討厭與人肢體接觸。

有次一起過馬路,陳姐想牽女兒的手,女兒竟像觸了電一般,一下子就甩開了。從那次起,陳姐開始觀察,她發現,同齡的女孩子都喜歡結伴,勾肩搭背牽手挽臂,而她的女兒,卻總是踽踽獨行。

陳姐夫婦詢問女兒,可孩子拒絕與他們溝通。不得已,帶她看了心理醫生。醫生和女兒聊了幾次,初步得出結論:幼時孩子長期生活在思想緊張、精神焦慮的心理狀況中,長此以往,就誘發了肢體接觸恐懼症。

而罪魁禍首,竟是父母的嚴格。

陳姐對女兒,從沒慣過。一歲多自己吃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上幼兒園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沖突自己解決。每當女兒撒嬌或者求助沒飢消,陳姐都會將她推回戰場:「不慣你這臭毛病!」

女兒八歲時,有一次回家哭著和她說:「媽媽,你幫我去打小武!」陳姐不僅沒問原因,還一臉嫌棄:「哭什麼!沒出息的樣子!早跟你說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們幹嘛!」

後來,孩子再沒為任何事情求助過她。

孩子越長大越順從,可看上去一點都不快樂,親子關系也越來越緊張。

太過嚴格,就變成了冷漠。想起過去對孩子的嚴格,陳姐後悔不已,然而現在想要孩子敞開心扉,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陳姐說:「在我們帶孩子的那個年代,大家都說慣孩子就是殺孩子。為了讓她獨立,我只好狠狠心把她推出去。誰能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慣子如殺子,可這里所說的慣,是極端化的嬌慣,是毫無原則的寵溺,是縱容孩子去挑戰別人和社會的底線,而不是,連最基本的愛和支持都不給。

被嚴格要求的孩子,短線上很容易贏過同齡人。可將時間線拉長,就會發現,那些曾經以「為你好」為由的過度克制,都會變成孩子成人後無法療愈的心傷。

就像枯知陳姐的女兒,她從骨子裡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出於自我保護,便把真實的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在避免灰塵的同時也隔絕了陽光。

這樣長大的孩子,對於愛的把握能力往往會矯枉過正。因為她們沒被正確地愛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自己,更別提愛他人了。

有位旁人眼中優秀無比的女生曾在微博寫到:我羨慕所有在坦然的愛里長大的小孩,像我這種從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淚的人,別人給得多一點就會惶恐不安,為了想要多一點點愛,又要去飛蛾撲火。

我很感謝父母讓我成長為獨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時也會覺得可惜,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而愛,恰恰是人世間最重要的東西。

得不到時就飛蛾撲火,得到時又誠惶誠恐。在愛里患得患失的成年人,他們的字典里缺這兩個詞:安全和平衡。

中國的父母,素來內斂,不會在言語和肢體上對孩子表達愛意。唯一的出口,就是行為上的體現。

可還是有許多父母,因為害怕慣大的孩子沒出息,「理性」地關閉了這一出口。

這是一代父母的認肢歲知局限,也是一代孩子的隱痛。

我的好朋友母親早亡,又自小家貧,所以從認識起,她就一直帶著兩個標簽:「單親家庭」和「貧困生」。

可她身上,完全沒有我們想像的那種自卑、自憐、自怨、自艾,相反,她很開朗,也很熱情。對於家中單親、貧窮的狀況,毫不忌諱,說起來雲淡風輕;有時朋友們物質上的幫助,她也會坦然接受,真誠道謝。

有一次,她講了一件兒時的小事,我聽了觸動很大。

那次有個親戚來家,拿了一小包糖。親戚走後,父親把一小包糖都塞給她,然後帶她下地幹活。那一整天,她都坐在樹下吃糖,後來舌頭發疼吃不下了,就把剩下的糖,都剝了糖紙泡入水中。

父親收工時,她正在拿糖水倒地上吸引螞蟻,於是嗔怪了一句:「臭丫頭,寧願喂螞蟻也不知道給我吃一塊啊!」

說這件事時,一一的語氣是自責的,她說:「那時我真是不懂事,都不知道主動分享一塊給爸爸吃。」

可她的表情,卻格外的溫暖柔和,似乎回到了過去的情境之中,變成那個被父親寵溺著的幸福小孩。

聽完那個故事,我忽然找到了一一出身貧苦卻能豁達平和的原因。因為「慣」,因為父親從小無條件的愛,讓她的內心豐富而充盈。

哪怕貧窮,哪怕單親,來自父親那份深沉又直接的愛,就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個被愛包裹著慣大的人,有著充足的愛的庫存,所以內心充實,沒那麼在意外界的評價和影響,心態平和坦盪。

在愛中長大的人,才會修得一顆平常心。

《爸爸去哪兒》播了這么多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第一期時,村長對石頭的一次小采訪。

村長問:「你覺得爸爸愛你嗎?」

聽到問題後,石頭眼神飄忽,臉上寫著不自信和不確定。

他猶豫了很久說:「有時候會愛我吧。」「不愛我的時候,就不理我唄。」

石頭的表情和話語刺痛了我心中那個沒長大的自己,也喚醒了已成為媽媽的我。

世間沒有一對父母是不愛孩子的,可是如果父母一點都不肯慣著孩子,傳達到孩子那裡,就會變成不一樣的答案。

因為孩子的邏輯很簡單:你不慣著我,就是不愛我。

而「父母不愛我」這樣的想法,會寫入孩子的潛意識,令他終其一生都逃不出「身後空無一人」的孤獨感。

孩子,原本就是用來「慣」的。

被慣大的孩子,內心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也會有勇氣,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他們知道,父母是他們永遠的退路和歸屬。

所謂「慣」,不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是用愛去富養孩子。容許孩子在父母前面偶爾撒嬌、偶爾自私、偶爾無理取鬧,放任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父母之愛,應該理性,可不應該過於理性。

所有的嚴格,都應該建立在充分的愛的前提之下。而充分的愛,表現出來一定是嬌慣。

請多多地「慣」著孩子吧!趁他還小,還需要,還依賴。

別等孩子大了,遠了,徒留後悔。

作者:馮塵,有書專欄作者。公眾號:馮塵,ID:feng-chen66。有書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用走心的文字寫理智的觀點。代表作:《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本文轉載自有書(youshucc)

編輯:寒江雪

『捌』 家長嬌慣孩子的例子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相必大家都聽過。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由溺愛帶來的家庭悲劇。愛孩子就應該告訴他(她)什麼該做,什麼坦歲凱不該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對的要表揚,錯的要改正,孩子都是純潔的,他們是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上什麼樣的圖畫,他們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媽媽,今天我撿到了一根針」
「哇,好孩子,你真聰明,知道撿到東西拿給媽媽了」。
「媽媽,今天我拿了雀頌同學一塊錢,我沒告訴老師」
「喲,真的嗎?好孩子,考慮的真周到,這么小心思都已經這么細密了」
「媽媽,媽媽,今天我到老師辦公室,把他抽屜里的一百元錢拿回來了」
「天哪,我的孩子真是天才,都能給媽媽掙錢了。今天我要好好的犒勞犒勞你,我的大功臣」
十年後:「媽媽,我恨你,是你害了我。。。。。。」一聲槍讓喚響一個年青的生命永遠的消逝了,一顆母親的心隨之死去。。。。

『玖』 除了孟母三遷,還有哪些古代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故事

教育是古今的熱點話題,因為所有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利用寒暑假、周末給自己的孩子上輔導班,忙得不亦樂乎。那我們古人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孟母三遷。還有哪些古代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故事?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陶母戒子。

一次,同郡的范逵因為有名望被舉為孝廉,來到陶侃家做客。陶侃家境貧寒,天寒地凍,陶母沒有什麼錢來招待他,就把自己的頭發賣給鄰居,以此換來錢財。范逵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也因為看中了陶侃的才能,所以他也舉薦陶侃為郎中。陶侃因為范逵的舉薦得以走向仕途,這都是陶母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得到的。

與處處慣著孩子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中的對錯是什麼意思 瀏覽:444
婚姻中會存在什麼困惑 瀏覽:357
幸福都是因為什麼 瀏覽:628
中小企業如何擁抱數字經濟 瀏覽:102
這世間到底是什麼才是愛情 瀏覽:525
幸福里美酒怎麼樣 瀏覽:477
女生生氣了該講什麼故事 瀏覽:370
為什麼櫃員都是美女 瀏覽:419
健康環保方式有哪些 瀏覽:4
省直事業單位多久出排名 瀏覽:796
黃金瞳是個什麼故事 瀏覽:563
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 瀏覽:117
美女什麼時候買大船 瀏覽:670
愛情磨合期以後是什麼期 瀏覽:103
有哪些美女直播間比較靠譜 瀏覽:175
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103
鄉村愛情趙本山怎麼不用小沈陽了 瀏覽:467
高三學生故事結尾怎麼寫 瀏覽:784
禹能組什麼愛情詞 瀏覽:97
運動健康可以添加哪些手環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