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相矛盾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自相矛盾」主要講了一些人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❷ 自相矛盾是一篇什麼體裁
《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利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寓言常常言簡意賅,具有比喻性、教育性、諷刺性,能給人深刻的啟示。
寓言的特點
寓言的篇幅短小,語言精闢簡練,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其結構州緩簡單卻極富表現力。「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質上屬於一種類比想的間接表達。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有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自相矛盾》的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的譯文
楚國有一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盾和矛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夠穿透。」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沒有東西不能穿透。」冊拿模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沒辦法回答。什麼都敏模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麼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於世界上。
❸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斷句如下: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敗世:「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寓意
該成語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亂法」的思維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察銷肢,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誡人們要講求實際,恰如其分,切不可有市儈習氣,言過其實,自吹自擂。這個商人亂吹一氣,說話自相矛盾,結果鬧出笑話,失信於人。這種不老實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該成語還告訴人們,說話、做事都要實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後行。說話或斗弊做事要前後一致,免得最後到了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被人問得啞口無言。
❹ 自相矛盾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一則成語故事。描述的是: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1]
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來諷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❺ 自相矛盾的故事和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寓意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氏答襪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馬上就會被它刺穿舉數!」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故事的啟示
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世上不大可能同時存在無堅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也說明在一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會犯邏輯上的錯誤。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訴我們說話不要不動腦子,信河開口,說了前面,忘記了後面,前言不搭後語。所以殲激,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前後說話不自相矛盾,因此,在平時多積累一些說話的藝術,使自己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❻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通用14篇)
導語: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1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牆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麼盾都不可抵擋。那麼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寓意:楚人說話絕對化,前後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難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與戳無不破的矛是不可能並存於世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2從前, 楚國有一個人,他在街上賣矛和盾,他誇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麼它刺不破。」大家半信半疑,沒有人理他。他見沒有反應,就把矛收起來,拿出一塊來,又說大話:「我的盾很堅固,沒有什麼武器能刺破它。」這時候,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無堅不摧的矛,來刺你堅不可摧的盾,結果會怎樣?」那個人聽了這番話,覺得自己吹牛吹的太大了,只好滿臉尷尬地走開了。 無堅不摧的矛,與堅不可摧的盾,不可以同在一個世上存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前後抵觸。
小故事大道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能以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劣勢比,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如果在發現別人的優勢時,虛心學習,改善自己的劣勢,這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自相矛盾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簡拼: zxmd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謁後語:
謎語: 類;開封;尺短寸長
自相矛盾造句1、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2、這次反彈在自相矛盾之中癱瘓。
3、孔子認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極端的愚笨都是天生的,這和他所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論斷是自相矛盾的。
4、如果法律自相矛盾,人們將無所適從。行會名字大全
5、你不好在干這自相矛盾的事,要說到做到。
6、你早上說昨晚去兄弟姐妹家坐了,下午又說昨晚去陪客戶了,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到底在幹嘛?
7、小玉一會兒說自我剛剛從家裡出來,一會兒說從圖書館出來,簡直是自相矛盾。
8、你剛才的發言前後自相矛盾,別人不知道該怎樣明白。
9、他剛才的發言前後自相矛盾,別人不知道該怎樣明白。
10、否則,不但無助於產生正確的理論和決策,相反會產生不協調,不統一,甚至自相矛盾的後果。
11、就好比我此刻用這雙眼睛看周圍一切都處於靜止狀態,好模糊又好清楚,這不是自相矛盾嘛,想想人本來就是一個自相矛盾體,被大雨淋濕全身生病卻說那叫灑脫。
12、如果違反這一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一個對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通常人們說「出爾反爾」「自我打自我嘴巴」等就是對這種錯誤的形象說明。
13、心裡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讀書,一下子想去打工,自相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14、凡塵之事,許多的看似平靜無瀾與漫不經心,又有幾人敢真實地坦露那些藏著些許卑微的妄想和雜念,不得清靜之時,便有暗傷襲來,躲避不及。自相矛盾中,糾纏上的也無非是一些莫名的情緒,就連望一朵浮雲,都會感念萬千。
15、慷慨的吝嗇鬼在用詞上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3楚國有個在集市上賣盾,同時又賣矛的人,為了招徠顧客,能把自己的商品盡快賣完,就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手中的盾牌,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各位看客,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是用上好材料煅造而成的好盾牌,質地特別堅固,任憑你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過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靠在牆根的長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長矛,矛頭的尖端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牌來抵擋,也會被我的長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個漢子,指著那位楚國人問道:「聽你剛才所說,你的盾牌極之堅固,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長矛又是鋒利無比,無論什麼盾牌都不可抵擋。那麼用你的長矛來戳你的盾牌,請問結果又將如何?」這個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正在此時,圍觀的人群中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個楚國人羞得無地自容就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矛」 是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 是保護自己的盾牌。所以刺不破的盾牌和什麼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前後互相抵觸,那就會矛盾百出。
人對某種事物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作出正面和反面的同一判斷,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4【成語故事】
古時候,矛和盾都是作戰用的武器。矛用來刺殺敵人,盾則用來保護身體,以免被對方的矛刺中。
傳說很久以前,楚國有個賣兵器的人,在市場上賣矛和盾。為了讓人家願意買他的貨,他先舉起盾向人們誇口道:「你們看,我的盾是世上最堅固的盾,任何鋒利的東西都不能刺穿它。」接著又舉起他的矛,向人吹噓說:「你們再看看我的矛,它鋒利無比,無堅不摧,無論多麼堅硬的盾,都擋不住它,一刺就穿!」
圍觀的人聽了他的話都覺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問道:「依你的說法,你的矛無論怎樣堅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又是無論多麼鋒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來刺你的盾吧,看看結果怎麼樣?」
賣兵器的人聽了張口結舌,無從回答,只好拿著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就是由這個故事演變而來的`。現在人們用它來比喻做事、說話前後自相抵觸。
【成語典故】
出處:語出《韓非子?難一》。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釋:1、楚人:楚國人。2、鬻(yù):賣。3、譽:稱贊,這里有誇耀,吹噓的意思。4、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鋒利。6、以:用。7、弗:不 。8、應:回答。
譯文: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成語解釋】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中文譯文: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抵觸,不一致。2、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
英文翻譯:
1、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paradoxical
2、self-contradiction; antilogy
3、to argue against oneself; to contradict oneself
近義詞:相互抵觸、前後抵觸、格格不入、漏洞百出、首尾乖互、鬻矛譽盾
反義詞:天衣無縫、自圓其說、無懈可擊、順理成章、並行不悖、言行一致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5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啟示:
千里馬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不是自以為是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積累能量,為未來打基礎!別把今天的一次拒絕,變長明天的後悔,等到老了跑不動了再覺遺憾!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文化,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為過去!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6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啟示:
一個人誇自己的東西要有限度,不要誇得無邊無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句名言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說話或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像那個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那樣說話前後相互抵觸自相矛盾了。所以,大家做事或言語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才不會出現自相矛盾這個錯誤。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7矛和盾,片面誇大了矛和盾的作用而不能自圓其說,結果讓人笑話的故事。這個故事所反映的情況,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何嘗不是這樣呢?
有一次,表妹來我家玩,我們玩累了,於是我就帶她去超市買餅干吃。進入超市,售貨姐姐就笑呤吟地朝我們走來,她見我和妹妹在千挑萬選,不知選什麼,便順手拿了一盒蘇打餅對我們說:「小妹妹,這個蘇打餅可好吃了,它不是原味的,裡面添加了好多好味道,有香橙味、有草莓味、還有巧克力味,很多人買這個呢!這個可是我們店裡最好吃的餅干哦!」我聽了,有些半信半疑,正當我猶豫不決時,妹妹從另一個貨架上拿著一盒牛奶夾心餅向我跑來,「姐姐,姐姐,我要吃這個!」售貨姐姐聽了,剛剛還誇蘇打餅好吃,現在又馬上改口說:「這個牛奶夾心餅啊,更好吃!又便宜!」。我聽了,忍不住對她說:「你剛剛不是說蘇打餅是你們店裡最好吃了嗎?怎麼現在又說牛奶夾心餅更好吃?」售貨員姐姐啞口無言,紅著臉說:「兩個都好,兩個都好」。最後,我還是沒有買這里的餅干,因為我覺得她不誠實,不實事求是,故意投別人所好,其實,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講實話這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件小事,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在說話、辦事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投人所好,前後抵觸,不然不但不能把事辦好,還會恰得其反,弄巧成拙。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篇8自從楚國的那個商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他先是向人們誇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銳的,接著又誇耀他的盾是世上最堅硬的。有一個圍觀的人讓這個商人用他賣的矛刺他賣的盾,結果會怎樣時,圍觀的人爆發出一陣大笑,那個賣兵器的商人,只好灰溜溜的扛著兵器走了。
那個商人垂頭喪氣的回到家後,他感到非常的懊惱,今天不但沒有賣出兵器去,還被別人笑話。他在家絞盡腦計?苦思冥想怎樣才能將兵器賣出去,直到深夜三點多鍾,他忽然心生一計,想,我明天何不先到另外的市場先去賣我的矛,後天再到另一個市場去賣我的盾,我在不同的市場賣不同的兵器,分開賣,肯定行。「想到這里,他不僅慶幸自己的聰明才智,不一會兒他就進入了發財的美夢。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扛著他的矛,到了另外一個市場,大聲叫賣他的矛,並把矛往地上一戳,矛深深的插在了地上。這時,果然有許多人買他的矛,矛很快就賣完了。他非常高興。
第三天一大早,他又拿著盾到別的市場去賣。他把盾往地上一摔,盾果然很堅硬,他的盾也很快就買完了。這個商人滿心歡喜,若有所思的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啊!」
❼ 自相矛盾是什麼故事
1、自相矛盾的故事:從前,楚國有一個人,他在街上賣矛和盾,他誇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麼盾牌它刺不破。」大家半信半疑,沒有人理他。他見沒有反應,就把矛收起來,拿出一塊盾牌來,又說大話:「我的盾很堅固,沒有什麼武器能刺破它。」這時候,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無堅不摧的矛,來刺你堅不可摧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個人聽了這番話,覺得自己吹牛吹的太大了,只好滿臉尷尬地走開了。
2、世上不大可能同時存在無堅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
❽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什麼故事
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長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觸。
矛:長矛,古代用於進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於防守的武器。
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8)自相矛盾是篇怎麼樣的故事擴展閱讀:
這個成語出自於《韓非子》,講的是:有一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
有個圍觀的人問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此人無以對答。後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揭示道理: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
❾ <<自相矛盾>>是一則什麼故事出自
這個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牆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制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麼盾都不可抵擋。那麼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現在用這個詞來表示自己說的話不能自圓其說。比如:「你剛才的發言前後自相矛盾,別人不知道該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