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合二年級的寓言故事
適合二年級的寓言故事——山鷹和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可以做到的事情。
2. 二年級寓言故事有哪些
二年級寓言故事有:徒勞的寒鴉,楚人渡河,扁鵲說病等。
2.扁鵲說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的皮膚有病。
您應及時治療,以拍如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扁鵲走後,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後,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肉裡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後,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面去了。
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襲棚啟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塗了。他心想:「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
扁鵲說:「一開始桓公皮膚患病,用湯葯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到了肌肉裡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後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葯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
5天過後,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後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後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說明: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採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
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後,將會無葯可救。
3.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畫蛇添足,聞雞起舞。
1、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么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開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如攜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臘橡大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己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年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這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只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己。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4. 二年級寓言故事有哪些名字
二年級寓言故事:(一)農夫和蛇。(二)曹沖稱象。(三)南轅北轍。(四)坐井觀天。(五)刻舟求劍。(六)掩耳盜鈴。(七)守株待兔。(八)狐假虎威。
簡介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
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5. 小學二年級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農夫和蛇,曹沖稱象,南轅北轍,坐井觀天。
1.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2.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
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但是一直沒有意外之財,每天過著一 樣 的生活。
人生里總會有一點好運氣,終於,奇跡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今往後,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樹根,等著下一個兔子來撞。
4.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
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5.農夫和蛇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以為它凍僵了,於是就把它放在懷里。蛇受到了驚嚇,等到完全蘇醒了,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最後殺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非常後悔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6.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7.狐狸與烏鴉
叢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里住著一隻狐狸。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裡獲得那塊肉。因為烏鴉在樹枝上嘴裡叼著肉,狐狸沒有法子在樹下獲得。
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願等閑放棄。它眼珠一轉說:「烏鴉大哥,吃飯了嗎?」烏鴉沒有回復。見烏鴉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烏鴉大哥,傳聞你下崗了,可有此事?」烏鴉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沒有回覆。
狐狸仰起頭,把脖子伸得老長:「烏鴉大哥,我親眼看到大嫂和一隻老烏鴉成天眉來眼去的,這事你知道嗎?」烏鴉瞪大雙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難開。
狐狸仍不放棄,搖著尾巴,面露媚色:「烏鴉大哥,不知道你看新聞沒有?傳聞這幾年的豬肉有的是注過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養大的。你想想啊,孩子們恰是長身體的時辰,若是持久吃這種豬肉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
當然啦,這只是小我建議,信不信由你,歸正我是信了。」剛一說完,烏鴉便火燒眉毛地把叼著的豬肉扔在了地上。狐狸一陣竊喜,迅速叼起豬肉鑽進了洞。
(5)朗誦二年級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刻舟求劍故事寓意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掩耳盜鈴故事寓意
鍾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
這和「掩耳盜鍾」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守株待兔故事寓意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狐假虎威故事寓意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後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狸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
把戲一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的下場。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農夫和蛇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是說,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
曹沖稱象故事寓意
做什麼事之前都要多動動腦子,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能省時省力。
狐狸與烏鴉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諷刺那些虛榮心比較強,自以為是,愛炫耀的人。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那些自以為是,愛虛榮,愛面子的人,在做事的時候,往往失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上,被自己的虛榮心毀掉一切,因此,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拍馬的人往往是有所圖的。
6. 二年級寓言故事大全及寓意
二年級寓言故事大全及寓意如下:
1.狗、公雞和狐狸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禪晌洞里過夜。
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隻狐狸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並說:「多麼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 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
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 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狸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寓意】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2.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獅子睡著了,有隻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獅子猛然站起來,把他抓住,准備吃掉。老鼠請 求饒命,並說如果保住性命,必將報恩,獅子輕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獅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來獅子被一個獵人抓獲,並用繩索把他捆在一棵樹上。
老鼠聽到了他的哀嚎,鄭緩走過去咬斷繩索,放走了獅子,並說:「你當喊襲模時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報答,現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報恩。」
【寓意】這故事說明,時運交替變更,強者也會有需要弱者的時候。
7.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農夫和蛇,曹沖稱象,南轅北轍,坐井觀天。
1、掩耳盜鈴
春秋時期,有個小偷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便想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急,使勁捂住了自已的耳朵,發現鍾聲變小了。小偷高興起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放手砸起鍾來,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守株待兔
相傳在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
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在奔跑中迷失方向,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棵神奇的樹根,等著再有一隻兔子撞上去,可是奇跡怎麼會再次出現呢?
人應主動努力,不要對任何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3、刻舟求劍
從前,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劍落到江中了。船上的人都提醒他,劍掉進水裡了。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直至船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
4、狐假虎威
從前有一隻老虎正在尋覓食物,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能吃我,上天派我做各種野獸的首領,如果你吃掉我,就違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覺得狐狸的話有道理,於是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為是害怕狐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借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這種人雖借外力能逞一時英雄,但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的。
5、農夫和蛇
從前,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完集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農夫看到蛇凍僵了,非常可憐,於是就把它放在懷里,用體溫讓它蘇醒過來。蛇受到了驚嚇,等到完全蘇醒了,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殺死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非常後悔傷心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是說,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在沒有知道他人身份,不知道他人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他人。
8. 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二年級
二年級寓言故事如下:
1、愚公移山: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他決心把山平掉,一位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說:我世代會堅持終會鑿平,後感動天帝,命令大力神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
9.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亡羊補牢,掩耳盜鈴,守株待兔,坐井觀天,狐假虎威等。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1、掩耳盜鈴。這個成語告訴人們:凡事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就如鍾的響聲一樣,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發出聲音的。
現實中,也不乏有人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其結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2、亡羊補牢。俗話說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事件發生後,採取緊急措施及時補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實是明智之舉。不過與其事後亡羊補牢,不如事前未雨綢繆。
而羊丟失了,才想得起補羊圈,及時彌補損失。在生活中,犯了錯誤,遭遇挫折,這是正常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育,及時採取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更大的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關於寓言故事的特點。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一般的都比較短小。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寓意,達到諷喻的目的。
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朴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時期已具雛形。
先後經歷了先秦的說理寓言,兩漢的勸誡寓言,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唐宋的諷刺寓言和明清的詼諧寓言等五個階段。
10. 寓言故事二年級有哪些
二年級的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農夫和蛇》等等
1、《刻舟求劍》講述了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記號說:「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比塵笑喻人的汪圓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
2、《掩耳盜鈴》講述了春秋時有一個小偷見范氏家有一口美鍾,想盜走它,但又重又大於是他拿著錘子砸了一下,結果鍾聲大振,他急忙用手捂住耳朵,發現鍾聲減小,以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就能防止他人聽到,於是他繼續砸鍾,最後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的寓意:鍾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
4、《狐假虎威》: 講述了老虎在森林中尋找食物,捉到一困兄塌只狐狸。狐狸騙老虎,並假借老4虎的威風嚇走了小動物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借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這種人雖借外力能逞一時英雄,但其本質卻是最虛弱不過,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