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春秋左傳故事有哪些

春秋左傳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18 17:57:14

A. 《左傳》主要講了什麼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西漢以後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丘明所著。左丘明,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有人稱他與孔子同時,孔子十分尊敬他;有人稱他比孔子稍晚,是孔子的弟子。相傳他家世代為左史,故以左為姓,名丘明。

《左傳》,記述了始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止於魯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歷史。它周密而詳細地記載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真實地記錄了當時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動及言論,生動地描寫了奴隸社會處於崩潰時期的歷史進程,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一部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獻。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日益衰敗,平王東遷洛邑以後,王室統轄的土地及人口劇烈減少,各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天子,反而天子要依附於強大的諸侯,我國的奴隸社會進入了瓦解時期,封建勢力已開始步入歷史舞台,社會進入了重大的變革時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現了100多個諸侯國。它們為了爭奪人口、土地,開始了相互兼並的戰爭,先後起來爭霸的較為強大的諸侯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爭霸兼並的戰爭雖然帶來了許多災難,但它加速了奴隸制的滅亡,使諸侯國逐漸減少,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在華夏族與其他各族的頻繁接觸中增強了了解,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左傳》就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對「春秋五霸」爭奪戰爭,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真實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延續255年戰火的特殊時期的歷史畫卷。

《左傳》由於其行文辭令之優美,而歷來被人津津樂道。

《左傳》是我國古代社會頗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它對敘事散文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那「不隱惡」的敘事態度,對後世史學家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左傳》的文學成就也是很高的,它以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栩栩如生地刻畫了許多的人物形象,繪聲繪色地再現了當時紛繁的戰爭場面,並對戰爭勝敗的原因進行了較為透徹的分析。

《左傳》還體現了「民為邦本」的進步思想觀點,主張重視人民的力量和作用,要保障人民的生活。

正由於上述的種種成就,《左傳》無可厚非地成為我國古代散文典範之一,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國古代最早的文學名著之一。

B. 關於《左傳》的小故事.400字

左傳: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 同:遍)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C. 春秋左傳都有哪些故事

春秋和左傳里有很多故事。
比如鄭袖和美人的故事,鄭袖是一個國家的國王的寵妃,哪個國家我就不記得了。有一次有人送了個美人給王,王非常喜歡這個美人。鄭袖對美人說:王說最喜歡看你掩住鼻子的樣子的。美人就經常在王面前遮掩鼻子,王就問鄭袖:美人為什麼每次看到我就掩鼻子。鄭袖說:美人說你身上有股味道很難聞。王大怒,再次看到美人掩鼻的時候就讓人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沒有鼻子的人怎麼再獲得王的歡心呢,鄭袖很成功地除掉了情敵。這個故事可是很有名的典型腹黑故事。

D. 讀《左傳》:開篇經典,春秋小霸鄭庄公掘地見母的故事

《左傳》開篇為魯隱公元年,即為公元前722年。其中最精彩的故事莫過於鄭庄公掘地見母。

說鄭武公輔佐周平王東遷,有大功,周平王命其為周朝卿士,春秋時期,雖說周王室分封諸侯,諸侯在自己屬地辦公,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些工作表現突出的諸侯,是可以調到中央工作的,比如武王姬發分封諸侯時,像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姜太公這些人,工作能力很強,那就直接留在朝中執政,由兒子管理封地。鄭伯這個周朝卿士倒不是常駐,只是隔三岔五到成周都城辦辦公也就可以了。

一、忤逆而生

這鄭武公的夫人名武姜,她給鄭伯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寤生。那時候人們取名字都講究個來歷,寤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因為武姜產他時尚在睡夢中,故而受到驚嚇;第二種說法就令人震驚了,大家知道正常生小孩,孩子是頭先出來,腳在最後。但是寤生是腿先出來,然後頭再出來,乃是忤逆而生,此為大不吉利,故取名寤生。

這第一種說法還情有可原,我們勉強可以接受,可這第二種說法則確實有些令人猜疑。不過要從後面武姜所做的事情來看,寤生確是更符合第二種說法。

當然了,這也可能就是《左傳》的作者有意渲染情由,所以我們常說《左傳》艷而富,這也是相比於《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更受到大眾喜歡的原因吧。

總而言之,鄭寤生的出生,可能是造成武姜的難產,所以武姜從他出生時就不喜歡他,又因為她還生了第二個兒子,取名叫作段,段這孩子長得英俊,善於討母親歡心,武姜把自己的母愛更多地投到了段的身上。

兩個兒子漸漸長大後,武姜便起私心想立段繼位,跟鄭武公商量此事。鄭武公是有遠見的君主,他雖也喜愛兒子段,但他知道行事要符合禮法,寤生沒有大錯,君位自然傳給自己的嫡長子,便拒絕了夫人的請求。

二、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武公去世後,鄭寤生繼位鄭伯,是為鄭庄公。不喜歡的兒子繼位國君,武姜心裡自然覺得段受了委屈,於是便向鄭庄公給段求封地,求軍隊。

鄭庄公不忍母親傷心,將鄭國除去國都新鄭最大的城邑京城封給了段,這樣一來段幾乎和鄭庄公平分鄭國,時人稱其為「京城大叔」。

那你說鄭庄公傻嗎,母親從小不喜歡他,他難道看不出來,還幫著弟弟要啥便給啥。鄭庄公其實不傻,面對朝臣進諫勸阻,他說了這樣一句歷史名言,沿用至今。

他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什麼意思,你們母子盡管作,盡管欺負我,朝臣和百姓是看在眼裡的,他們自有公論,當你的不義之舉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產生災禍了。

段在京城周圍發展自己的勢力,不斷儲備糧草,補充武器裝備,他的胃口漸漸大了起來,准備襲擊新鄭,取代鄭庄公。段還暗中聯絡母親姜氏,讓其作為內應開放城門。

可是這是母子二人的一廂情願,鄭庄公早已發覺,並且採取行動,段未攻到新鄭之時,鄭庄公已經命部將攻打京城,端了段的老窩,段聞訊便出逃衛國。

三、掘地見母

鄭庄公因母親聯合段謀害自己,將母親遷居潁城,臨走時發下毒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思是說你我母子在這世上是沒關系了,等到死了再相見吧!

潁城大夫潁考叔聽說此事,便到都城進獻貢品,面見庄公,庄公賜給肉食,潁考叔有意留下一些要打包帶走。

庄公問他什麼情況?他便對庄公說,我的母親只吃過我給的食物,沒吃過國君賜給的食物,所以帶回去給母親嘗嘗。

庄公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便說:「你有母親可以侍奉,只有我沒有了。」潁考叔便假作詢問,庄公告之實情。

潁考叔給鄭庄公出了個主意,可以在地下掘出一條隧道,再在隧道中的深處掘出泉水,庄公母子二人在隧道中相見便可彌合誓言。

庄公於是命人挖掘隧道,命之為黃泉。武姜與庄公多年不見,早已心生悔意,想念庄公。於是黃泉之中母子終得相見,其樂融融。

兩人高興地甚至同時唱起了歌,庄公唱的是:「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武姜唱的是:「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鄭庄公因為掘地見母,國內民心聚攏,仁孝之名廣播於諸侯,鄭國國力在其治下日益強盛,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堪稱為「霸」的諸侯。

E. 左傳中著名的故事,給大約20個

1、唇亡齒寒

僖公五年,晉獻公又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宮之奇勸誡虞公說:「虢國是咱們虞國的外圍,虢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會跟著被滅國,不能啟發晉國的野心,不可疏忽這支晉國軍隊。上一次借路已經是很嚴重的錯誤了,咱們可以再來第二次呢?俗話講:『臉頰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這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啊!」

2、假途滅虢

而虞公天真的以為自己和晉國是同宗,覺得晉國不會害自己,就把道路借給了晉軍。宮之奇沒辦法就帶著自己的族人離開了虞國。待到十二月,晉國滅亡了虢國,晉軍回國,駐扎在虞國,趁機攻擊並滅亡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和大夫井伯,還有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將其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從。後來這個百里奚輔佐秦穆公成就了一番霸業。這就是假途滅虢這個成語故事的出處。

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年夏天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同齊國的隰(xi)朋立了晉侯,是為晉惠公。晉惠公要殺里克為自己洗脫嫌疑。在即將殺里克時,派人跟里克說:「如果沒有您,我就當不上國君。即便如此,您畢竟殺了兩個國君和一個大夫,做您的國君確實太難了。」

里克回答說:「要是不廢掉奚齊、卓子,您怎麼可能繼位?要給一個人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理由嗎?我聽命便是。」於是自刎而亡。那時丕鄭出使秦國,是為了推遲送禮而且道歉的,因此沒涉及到他。晉惠公也改葬了太子申生。晉惠公為什麼要殺里克呢?當年驪姬之亂後,各公子出逃,晉獻公也曾派兵殺到他們的駐地,他們只能繼續往其他國家流亡。

後來晉獻公重病,他和驪姬所生的奚齊還年幼,於是託付大夫荀息擁立奚齊繼位,並輔佐他。沒想到晉獻公剛死,晉國大亂,里克殺死了奚齊,死時僅十四歲。荀息又立晉獻公和少姬的兒子卓子為國君,又被裡克殺死,荀息眼看兩個少主人都沒保住,也自殺殉主了。這才有後來的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當了國君。

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年冬季,秦國鬧災荒,派人到晉國買進糧食,晉國人不賣。慶鄭說:「背棄恩惠就沒有親人,慶幸別國的災禍便是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就會不吉祥,使鄰國發怒就是不義。四種道德都喪失了,用什麼來守衛國家呢?」

虢射說:「皮已經不存在了,毛還依附在哪兒?」慶鄭說:「丟棄信義,背棄鄰國,誰來撫恤患難?沒有信義,禍亂便會發生,沒有援救就會滅亡。便是這個道理。」

虢射講:「給了糧食也不會減少怨恨,反而增加了敵人的實力,不如不給。」慶鄭講:「丟棄恩惠,慶祝別人的災難,這應該是民眾唾棄的行為。親近的人尚且仇恨,何況是怨恨的敵人呢?」晉惠公不聽。慶鄭退下來講:「將來國君一定會後悔此事。」晉惠公的忘恩負義導致了後邊一系列戰爭,以及繼承人被廢黜的故事。

5、痛心疾首

秦國在秦穆公時期曾幫助晉惠公、晉文公登上國君的位置,兩國互通姻親,後世用成語「秦晉之好」來形容這一時期的兩國邦交之深,但是畢竟兩國接壤,都要發展的話,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年四月初五,晉厲公派呂相與秦國絕交。呂相先稱贊秦穆公時期的兩國的盟國關系,又說秦晉餚之戰(故事6里有過描述)、令狐之戰以及河曲之戰使兩國關系極度惡化。

他對秦桓公說:「你們拉攏狄國打我們,又拉攏我們打狄國。對於楚國也是如此。我們國君討厭秦國的反復無常。因此把事情公開,來懲戒用心不專一的人。諸侯們聽到這些話,痛心疾首,都來和我們親近。您要是願意還可以結盟,我們諸侯軍隊就撤退,如果不願意,那諸侯聯軍就不會退後了。還請您的左右執事權衡利弊吧。」

秦桓公召來狄國和楚國與晉國聯軍在麻隧作戰,結果戰敗。這一戰秦國的成差和不更女父被抓,曹宣公死在了營中。

6、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晉悼公率領諸侯聯軍在鄭國東門示威,鄭國人派王子伯駢求和,晉國的趙武進城會盟。再後來,鄭國的子展出城跟晉悼公結盟,並贈送了很多禮品,包括大小鍾、磬,能歌善舞的美女十六人,還有戰車一百乘等。晉悼公將樂隊的一半賜給魏絳,對他講如果沒有他,自己不能跟各部落戎人講和,也不會九次回合諸侯,這些都如同音樂一樣和諧,讓他盡情享用。

魏絳謝絕說:「這些都是您賢明,我有什麼功勞呢?《尚書》中講:『處於安全時要想到危險。』想到了就會有防備,有了防備便沒有禍患。我只是以此來勸諫您。」晉悼公說獎賞是國家的典章制度,不可以廢除,還是贈給了他。魏絳從此有了金石之樂,這也是合乎禮制的。沒過多久晉國軍隊與秦國在櫟之地打仗,由於晉軍輕敵,被秦軍戰敗。

7、曹劌論戰

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庄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庄公。曹劌問:「您憑借什麼作戰?」

魯庄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

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庄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庄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

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後,魯庄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

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8、鄭伯克段於鄢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庄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庄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

庄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庄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台,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麼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庄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

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庄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台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

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庄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9、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

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

(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

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10、子產不毀鄉校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 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毀 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

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 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 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

不如我 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葯。」然明說:「我從現在起 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 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後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 北打下如估。」

11、馬首是瞻

這年夏天,晉悼公為報櫟之戰的仇,率領諸侯聯軍攻打秦國。到了涇河邊,軍隊都不願先渡河。後來鄭國的子蟜和衛國的懿子說服諸侯各軍,才渡過涇河駐守到對岸。秦國人在涇河的上游投毒,聯軍很多人中毒而死。聯軍行至棫林,依然沒能迫使秦國屈服求和。晉大夫荀偃下令:「你們明天早上雞叫時駕好戰車,填平爐灶,跟隨我的馬走就行了。」

另一位晉國大夫欒黶(yan)說:「晉國還從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我的馬頭可是往東走的。」於是他回國了,下軍也跟著他走了。左史對魏絳說:「我們也不等荀偃了嗎?」魏絳回答:「是他命令我們要服從主帥,欒黶是我的主帥,我只能跟隨他。服從主帥,也就是服從荀偃。」荀偃說:「是我的命令有誤,後悔也來不及了,只能讓秦國再勝利一次。」

於是下令全部撤退。晉國人稱這次戰役是「一場拖拖拉拉的戰役」。這一時期,秦、晉之間相互征伐,各自又有楚、齊等助戰,但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像孔子說言:春秋無義戰。從各國的表現來看,為了利益什麼事情都敢幹,同時也把人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12、齊晉案之戰

齊晉鞌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89年。當時,晉國的執政卿士郤克為報齊國戲辱之仇,借魯、衛求援之機,發兵攻齊。主戰場為鞌,故史稱「鞌之戰」。這場戰爭以晉國勝利而告終,但大大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實力

13、鞭長莫及

宋國人派樂嬰去晉國告急求援,晉景公想援救宋國。伯宗說:「不行,古人說過:『雖鞭之長,不及馬腹。』上天正在保硝楚 國,不能同它爭斗。

晉國雖然強盛,怎麼能違背天意?俗話說:『高下在心。』河流湖泊能容納污穢,山林草莽隱藏著毒蟲猛獸,美玉隱匿著瑕疵,國君也可以含恥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規。君王還是等一等吧。」晉景公便停止了出兵。

14、爾虞我詐

楚莊王派申舟到齊國訪問,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同時,楚莊王又派公子馮到晉國訪問,也不讓公子馮向鄭國借路。申舟因為在孟諸打獵時得罪了宋國,就對楚莊王說:「鄭國是明白的,宋國是糊塗的;去晉國的使者不會受害,而我卻定會被殺。」楚王說:「要是殺了你,我就攻打宋國。」申舟把兒子申犀託付給楚王後就出發了。

申舟到了宋國,宋國就把他扣留了。宋國執政大臣華元說:「經過我國而不向我們借路,這是把我們的國土當成了楚國的邊邑。把我國當成楚國的邊邑,就是亡國。殺了楚國的使臣,楚國一定會攻打我們。攻打我們也是亡國,反正都是一樣亡國。」

於是便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申舟被殺的消息,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隨從人員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追上他讓他穿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街市才讓他坐上車子。這年秋天九月,楚莊王派兵包圍了宋國。

15、事君不避難

公元前572年六月的雞澤之盟會上,晉悼公的弟弟揚干擾亂隨從儀衛軍隊的行列,掌管軍法的魏絳就依法殺了揚乾的車夫。可見魏絳很稱職,可是晉侯卻覺得此事有辱於他的弟弟,非常憤怒,聲稱要殺魏絳。

找來魏絳的上司、中軍尉佐羊舌赤(伯華)交代:「我會合諸侯是為了增添榮耀,現在我的親弟弟居然被人欺負,還有比這更大的恥辱嗎!我一定要殺了魏絳,你去把它抓來,千萬別讓他跑了!」

羊舌赤力勸晉侯說:「魏絳一心事君,毫無叛逆之心,事奉國君不避危難,有了罪過不逃避懲罰,我想他會主動來找您解釋的,何勞您下此命令呢?」話剛說完,魏絳來了,把信交給僕人,准備抽劍自殺。下軍副將士魴、中軍候奄張老勸阻了他。

晉悼公讀他的上書,說:「以前君王缺乏使喚的人,讓下臣擔任司馬的職務。下臣聽說『軍隊里的人服從軍紀叫做武,在軍隊里做事寧死也不觸犯軍紀叫做敬』。君王會合諸侯,下臣豈敢不執行軍紀軍法?君王的軍隊不武,辦事的人不敬,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下臣畏懼觸犯死罪,所以連累到揚干,罪責無可逃避。

下臣不能夠事先教導全軍,以至於動用了斧鉞,下臣的罪過很重,豈敢不服從懲罰來激怒君王呢?請求回去死在司寇那裡。」讀了信,晉侯赤腳而出表示歉意,並自己承擔責任。晉侯認為這個人能夠「以刑佐民」就任用了他。

魏絳後來就為晉侯提出「和戎」的謀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魏絳從國家大局出發,沖破傳統偏見的束縛,積極主張和戎,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漢族爭取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實施後大見成效,用幾年後晉侯的話說是「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

16、不貪為寶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卻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把它拿給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認為這是寶物,所以小人才敢將此玉獻給您。」子罕跟這個人說:「我以『不貪』這個品德為寶,而你以這塊玉為寶。你要是把這塊玉給了我,那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了。我們都還是繼續各自擁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行禮後說:「小人身懷此玉,不敢外出,我交出這塊寶玉來請求可免於一死。」子罕聽後,便把這塊玉放在鄉里,讓雕琢玉器的人為他雕琢,使這個人富裕後讓他回到原來的地方。

17、德為國之基

晉國范宣子執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二月,鄭簡公到晉國去,子產托隨行的子西帶去一封信,將這事告訴范宣子,信上說:「您治理晉國,四鄰諸侯不聽說您的美德,卻聽說收很重的貢品,僑對此感到困惑。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和大夫家室事務的,不是為沒有財貨擔憂,而是為沒有美名擔憂。

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國君的宗室,諸侯就離心。如果您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諸侯離心,晉國就垮台;晉國人離心,您的家室就垮台,為什麼沉迷不悟呢?那時哪裡還需要財貨?說到美名,它是傳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國家和家室的基礎。有基礎就不致垮台,您不也應當致力於這件事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就能長久。

《詩經·小雅·南山有台》說:『快樂的君子,國家的基石』,說的是有美德啊!《詩經·大雅·大明》說:『上帝監視著你,不要使你的心背離』,說的是有美名啊!用寬恕的心來顯示德行,美名就會載著德行走向四方,因此遠方的人聞風而至,近處的人也安下心來。

寧可讓人說,『您的確養活了我們』,而能讓人說『您榨取了我們來養活自己』嗎?象有牙齒而毀滅了它自身,就是由於財貨的原故。」范宣子很高興,於是減輕了諸侯的貢品。

1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二十五年春季,齊國的崔杼率領軍隊進攻魯國北部邊境,報復孝伯那次進攻齊國。魯襄公擔心,派人向晉國報告,孟公綽說:「崔子將要有大志,不在於困擾我國,一定很快回去,擔心什麼?他來的時候不劫掠,使用百姓不嚴厲,和平日不同。」齊軍空來了一趟而退兵。

19、立德、立功、立言

晉國大夫范宣子到郊外迎接並問叔孫豹古人說的死而不朽是什麼意思,叔孫豹未及回答,范宣子又問:「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稱陶唐氏,在夏朝稱為御龍氏,在商朝稱為豕韋氏,在周朝稱作唐杜氏,晉國稱霸中原後,又稱范氏,這樣的世代相襲,大概就是不朽吧。」叔孫豹答道:「以我所知,您說的這些叫世祿而不能稱為不朽。

我們魯國從前有個大夫叫臧文仲,他雖然死去,但是他的主張沒有廢絕,這才稱得上不朽。我聽說,一個人的偉大之處首先是道德高尚,堪為後人表率;其次是建有功勛,再次便是立言,或以主張,或以著述,教育啟迪後人。這些才能稱為不朽。如果只能保住貴族身分,維持宗廟,世代相襲,哪個國家都有這樣一批人。世代相襲時間長久和官俸優厚的人,是夠不上不朽之稱的啊。」

20、風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

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

管仲回答說:「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賜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范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不進貢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應有的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徵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

使者回答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君的罪過,今後豈敢不供給?至於昭王沒有回去,君王還是問水邊上的人吧!」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F. 出自《左傳》這本書的故事有什麼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1] 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1.東道主
《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鄭國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主。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後稱款待賓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
《左傳·僖公二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辟:同「避」,舍:春秋時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後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3.及瓜而代
《左傳·庄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兩人都是齊國的大夫)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瓜熟時派人接替。泛指任職期滿,由他人繼任。
4.言歸於好
《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言:句首虛詞,無實際意義。彼此重新和好。
5.魑魅魍魎
《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本為傳說中的鬼怪,現用以喻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6.狼子野心
《左傳·宣公四年》:「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謂狼崽子雖小,卻具有凶惡的本性。後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7.外強中干
《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張脈僨興,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馬,貌似強壯,實則虛弱,後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謂表面強有力,實則虛弱。
8.表裡山河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山:太行山,河:黃河。泛指外有山內有河,地勢十分險要。
9.厲兵秣馬
《左傳·僖公三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厲:磨,砥礪;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馬,指作好戰斗准備。
10.困獸猶斗
《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斗,況國相乎?」比喻在絕境中還掙扎抵抗。
11.風馬牛(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言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12.劍及屨及
《左傳·宣公十四年》載:春秋時楚莊王派往秦國的使臣申舟路過宋國時,被宋人所殺。楚莊王急於出兵給申舟報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屨(麻、葛等製成的單鞋)的人追到寢門的通道,奉劍的人追到寢門之外,駕車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後用以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13.鞭長莫及(鞭不及腹)
《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原意是鞭子誠然很長,但不能打馬肚子。後比喻力量達不到。
14.城下之盟
《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絞…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在敵人兵臨城下時被迫訂立的盟約,現指事發因條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15.爾詐我虞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指你詐騙我,我詐騙你。
16.貪天之功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後謂抹殺別人的力量,把功勞算到自己身上。
17.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席:鋪墊用具。坐卧處不鋪設兩重墊子,意謂節儉。
18.一之謂甚(一之為甚)
《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錯誤,已經過分了。表示不可一錯再錯。
19.假途滅虢
《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期,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滅虢,晉滅虢後,在歸途中又滅了虞國。後指以向對方借路為名而行消滅對方的計策為假途滅虢。
20.經天緯地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曰文。」擇善而從,指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經天緯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經世之才。
21.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不義的事情做多了,會自取滅亡。
22.一鼓作氣
《左傳·庄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3.居安思危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24.一問三不知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其它還有:驕奢淫逸;眾叛親離;大義滅親;惟命是聽;皮之不存,毛將安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等等。

G. 左傳里有哪些有趣的典故

1、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意思是說,諸侯的城池,最大的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

2、魯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晉國有人問某老人的年齡,老人不直接回答,只說:「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意思是說,我出生的時候是正月初一,現在已經四百四十五個甲子日,但最後一個甲子只過了三分之一。

《左傳》的史學地位:

《左傳》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史書的編纂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左傳》為後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濟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術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

它對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大事的可靠記載,填補了空白,有助於後人對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的全面了解,彌足珍貴。

作為一部編纂於兩千多年前的史著,《左傳》另一引人注目之點,是它在記事中還體現了有積極意義的指導思想和撰寫原則,從而開創了我國古代史書編纂的優良傳統。

《左傳》面對紛紜史實敢於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所記事件與人物具有很高的歷史真實性。

H. 春秋左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國

【原文】

九年春,雍廩殺無州做知。公及齊大夫盟於蔇①,齊無君也。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秋,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注釋】①院(ji):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棗庄附近。②讎(chóu):同「仇」。③稅:通「脫」,解開綁縛。

【譯文】魯庄公九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魯庄公

春秋左氏傳和齊國大夫在蔬地結盟,是因為此時齊國沒有國君的緣故。夏天,魯庄公討伐齊國,護送公子糾回國即位。而齊桓公從莒國搶先回去成為國君。秋天,我軍和齊軍在乾時交戰,我軍潰敗。庄公丟棄戰車,乘坐輕便的車子逃回魯國。他的車夫秦子和梁子打著魯國旗幟躲在小道上,因此都被齊軍俘獲。鮑叔牙率軍,代表齊桓公對魯國說:「公子糾是齊君的親人,請貴國為我們討伐他。管仲和召忽,是齊君的仇敵,請把他們交給我國使我們得以安心。」於是就在生竇把公子槐拿糾殺死,召忽也自殺了。管仲請求把自己帶回齊國鉛跡搭,鮑叔牙接受了,行至堂阜時就為管仲鬆了綁。回國後,鮑叔牙向齊桓公匯報:「管仲的政治才能比高傒強,可以讓他做宰相。」齊桓公聽取了他的建議。

【思考】

本篇講述了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主位的故事,對齊相公搶先回到都城即位的歷史一筆帶過,著重描寫了管仲被俘後,鮑叔牙不計前嫌,推薦管仲擔任宰相一事。體現出鮑叔牙不吝私心,唯才是舉的高尚品質。讀史明智,鑒往知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鮑叔牙無私舉賢 ,即使在當今也很有現實意義。

I. 《左傳》名篇有哪些

《古文觀止》中收錄的《左轉》文章共18篇,這些都是《左傳》中優秀的代表作,如《鄭伯克段於鄢》、《周鄭交質》、《臧僖伯諫觀魚》、《曹劌論戰》、《介之推不言祿》、《燭之武退秦師 》等 。

一、《鄭伯克段於鄢》

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全文語言生動簡潔,人物形象飽滿,情節豐富曲折,是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

二、《周鄭交質》

講述了在西周滅亡後,諸侯迎立天子東遷,鄭國在周平王東遷以後,積極服侍周王室,東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關系,但是由於後來周平王又寵信他人,周王室和鄭國的關系開始惡化,以致後來發生了鄭庄公與周平王交換人質的事情。這篇散文引經據典,辭采縱橫而又風韻悠然。

三、《臧僖伯諫觀魚》

記敘了臧僖伯用當時社會的禮制去勸阻魯隱公去棠地觀看捕魚一事,反映了當時的「禮」制思想,即國君不能把遊玩逸樂看作小節。故臧僖伯認為國君的一舉一動與國家的「政治」有關,所以極力勸阻魯僖公去「觀魚」。這篇散文短小精悍,說理層層推進,直官不諱,不容辯駁。

四、《曹劌論戰》

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文章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五、《介之推不言祿》

文章講介之推跟著晉文公在外流亡回國後,晉文公酬勞功臣,獨獨遺漏了他,他不誇功,不求賞,反而和老母隱居綿上深山,最後而死的故事。

六、《燭之武退秦師 》

講述公元前630年,秦、晉借口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與楚國親近,而合攻鄭國,在自己的國家(鄭國)危難面前,燭之武前往敵國交涉,於強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辯,終於使秦國從鄭國退兵。

(9)春秋左傳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左傳的文學成就

從我國古代文學的演變過程來看,《左傳》在史書領域同樣有其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概略而言,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左傳》顯示了由單純記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於謀篇、善於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觸目地增加了敘事的形象性、生動性(尤其一些戰爭的敘寫最有特色),從而體現早期史書中文學成分的顯著積累。在先秦文學史上,《左傳》出現,預示著散文的發展已經面臨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左傳》在鋪敘事件過程中,第一次展現了一批有著各自經歷和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雖非完全著意而為,卻也時有渲染、誇飾之筆,客觀上積累了形象塑造的寶貴經驗,為此後傳記文學、歷史小說涌現提供了難得的啟示、重要的借鑒。

三、《左傳》語言簡潔而准確,生動而富於表現力,注意細致描摹,長於運用比喻,達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後代視為某種規范;其特具的文學色彩與文學價值,也是此前記事文字中所罕見的。

四、從總體看,《左傳》思想深邃、文風樸厚,敘事、狀物精彩而富於多樣性,留下了許多久經傳誦的佳作,其中不少業已成為後世人們稱文的典範。清初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歷代堪稱「觀止」的優秀古文,所收《左傳》各篇(節)竟達三十三則之多,可見一斑。

此外,《左傳》豐富的內容,多姿多彩的歷史故事,還作為一部分重要的創作素材為後代的小說、戲曲所利用和發揮,這在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也是並不多見的。

閱讀全文

與春秋左傳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考研經濟專業課考什麼 瀏覽:898
處女座女怎麼對待愛情 瀏覽:961
美女和你說生日快樂你還怎麼回 瀏覽:260
什麼是字母健康手冊 瀏覽:730
經濟危機吃什麼瓜好 瀏覽:820
事業單位行政工勤編制有哪些 瀏覽:783
懸殊的婚姻怎麼破 瀏覽:474
鴨掌木和幸福樹哪個好 瀏覽:338
滿城什麼的故事35 瀏覽:799
美女說你怕什麼 瀏覽:416
上海長寧區事業單位面試後多久體檢 瀏覽:642
愛情掛科是什麼意思 瀏覽:274
濟南開小吃店到哪裡辦健康證 瀏覽:260
幸福美滿笑常在下句可以說什麼 瀏覽:606
美女采訪帥哥你該怎麼回答 瀏覽:571
招商引資如何實施開放型經濟 瀏覽:809
hfa在健康管理教材哪個章節 瀏覽:526
邯鄲事業編工資一般每個月多少 瀏覽:558
龍珠z小林怎麼變成美女 瀏覽:670
美女的衣服有多少件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