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十四孝分別是哪24個故事
二十四孝其實就是二十四個故事,分別是:
鹿乳奉親、孝感動天、戲綵娛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懷橘遺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卧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二十四孝故事》簡介: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古語有雲:「百行孝為先」,可見「孝」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雖然是古代封建帝王社會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維護禮教,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孝,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的。其中雖不乏過時的、落後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東西,但作為孝親的精神還是可借鑒的。《二十四孝故事》里的《孝經》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影響深遠,是古代以「忠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范的集中體現。《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為什麼要「孝」?,「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通過古人對父母的報恩方式能通過自己的思想認識,不一定件件照辦,而是通過這些故事,通過古人的盡孝方式來告訴後人怎樣去孝敬父母、關愛老人。
② 二十四孝圖中都有哪些故事
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二十四孝圖中: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哭竹生筍、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
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2)二十四孝里都有哪些故事擴展閱讀:
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常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作者魯迅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如《狗·貓·鼠》一文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在《父親的病》中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沒有正面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