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田思域一輛踏實的家用車,是如何走上網紅之路的
關於思域的各種段子廣為流傳,「秒天秒地秒空氣」、「買發動機送車」雹埋、「思域不改,不如推下海」……大家也可在評論區補充其他順口溜。正因為思域自帶話題屬性,其他競品上市時或多或少都會拿思域對比一番,意在吸引大家的眼球。而思域是如何成長成網紅的呢?
然而,成也1.5T敗也1.5T,上市以後L15B陷入了機油增多門等負面新聞,對如今本田全系搭載來說是一個打擊。在思域中期改款後,此類問題反饋減少,除非是生活在東北等特別寒冷地區,也不用過於擔心機油問題。真正要擔心的還是思域B柱側撞斷裂的問題,本田不要忘了初心,最後自毀一片大好的聲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有一種情懷叫飛度,談談我和飛度的故事
其實小時候剛知道本田的時候,只知道他們是生產摩托車的,那時候的五羊本田暢銷全國,成為八九十年代小康家庭的標配,誰家裡要是有一輛本田摩托那可是一件很威風的事;後來橋毀隨著汽車逐漸普及,本田的汽車又率先火了一把:雅閣和飛度先後成為中級車和兩廂車的代表風靡了起來,記得中學時候鄰居家買了一輛飛度,那時候可真是羨慕他們啊,感覺這車實在太潮、太帥了!所以飛度也成為少年時代的我的一個夢想。多年以後,汽車的品牌早已是琳琅滿目,飛度也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光芒四射,但很多和我一樣當年對它青睞有加的少年,卻依舊還懷揣著那一份首敏獨特的情懷,本田飛度早已經深深地在我們心裡打下烙印。所以當初買車的時候,盡管很多車型可以選擇,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飛度,除了出於理性的實用性因素以外,那份少年時候的感性情懷其實也是重要因素。迄今,飛度已經陪我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每天上下班的朝夕相伴,也讓我對它多了一份依賴,最擔心的就是有一天萬一它「罷工」了,那我上班就麻煩多了!好在這種情況暫時還沒出現過,飛度還是很靠譜的~~不說那麼多了,把飛度拿出來曬曬吧!
油箱蓋和發動機艙的開關連在一起,很容易找到。今天的有感而發先到這里,水平有限,請多指教,感謝大家觀看。
3. 大家都知道本田 HONDA,那你知道本田公司是怎樣誕生的嗎
幾十年來 本田在汽車行業一直為人所熟知,本田的品牌口號是「夢想的力量」,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本田並非只是賺錢的機器,其設計背後的內涵似乎引起了人們的好奇,這就有必要提到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本田宗一郎的故事看看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公司是如何家喻戶曉的。
故事始於1906年 在日本光明村 本田宗一郎出生了,宗一郎的父親是一個鐵匠,宗一郎小時候經常幫父親修自行車,得益於在父親的鐵匠鋪修車的經歷,宗一郎很早就愛上了引擎機械學。15歲時 未接受正規教育的宗一郎,為了謀生 離開小鄉村去了東京,很快 他找到了一份在汽車修理廠當學徒的工作,年僅17歲 他就開發了一輛賽車,這輛賽車不僅拿了頭等獎 還打破了當時的平均車速紀錄,顯然 這個年輕人很有天賦。
1937年 他決定創立自己的公司 主要製造活塞環,同年 他的公司成功收到一大筆訂單,這筆敗塌訂單來自於一家新汽車廠商——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遺憾的是 由於產品質量不達標,宗一郎與這筆訂單失之交臂,但宗一郎並沒有放棄,他決定讀工程學院 雖然沒有讀到畢業,但他還是仔細考察了日本的工廠,他花了兩年時間苦心觀察最優秀的工程實踐,直到達標 他才明白質量控制的目的。
1941年 本田已經能批量生產出符合豐田標準的活塞環,實際上對於本田公司當時的規模來說豐田的訂單過於龐大了,因此宗一郎想要建立一家新的公司,但是宗一郎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阻礙,日本在二戰期間迅速發展,這意味著許多材料供不應求 ,尤其是水泥,因此在建立一家符合豐田要求的公司前,本田必須要自己解決水泥問題,這些新工廠在戰爭中頑強倖存下來,然而卻沒有逃過大自然開的玩笑,一場地震陵局將所有工廠都摧毀了,本田為了降低損失 將整個公司賣給了豐田公司,將注意力全都放在最初的摯愛——摩托車上。
雖然戰前材料匱乏但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了,本田公司與日本民眾面臨的是石油短缺的局面,所以人們真正需要的是極省油又極方便的交通工具,本田看到了市場缺口他計劃將過剩的軍用引擎安裝在傳統自行車上,創造一種混合型產品,本田投入市場的第一個產品是A型摩托車。
到了1949年 本田已經對自行車的框架和引擎有了完整的設計,這種自行車被稱作模型D 而D是夢想(dream)的縮寫,這時 本田與藤澤武夫合作,創立了我們今天熟知的本田公司,藤澤帶來了資金 而且不僅只有資金,他還帶來了對商業和金融敏銳的洞察力。
本田對機械學的痴迷使得他重新設計出不可思議的四沖程引擎,在這場革新中 他將原有發動機馬力增加到兩倍,這個新設計使本田公司在幾年之內得到了日本摩托車15%的市場份額,然而 宗一郎並不在意這些,對他來說 這個引擎領域的突破對本田公司的發展意義重大,很快 本田的機車比賽成績使他們輕松得到許多業務,到20世紀50年代末 他們贏得了全球的每一場重要比賽。要不是1936年的一次競賽事故 宗一郎可能還會親自駕駛,因為那次意外嚴重損傷了他的左眼。
宗一郎後來描述了他在汽車研修過程中的艱辛,為了改進問題他可以幾周不眠不休,他稱自己像母親對孩子一般看待這些汽車,當時的成功為未來的機器生產提供了動力,人們因此自然而然地覺得,本田會成為一個震驚世界的速度品牌,但完全相反,本田公司的主要成就察汪圓是1958年的50CC Super Cub,這是一款特別設計的安全簡單的輕便摩托,該款產品的受眾是婦女和那些不騎摩托車的人群,它基本上就是一輛跑腿的自行車 賣得很火。
Super Cub摩托車上市僅兩年 就讓本田公司成為日本最大的摩托車廠商,令人驚訝的是 該車目前仍然在生產中,超過一億的出廠量使其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摩托車,本田因Super Cub的流行享譽國內 那麼它開辟海外市場的時候也到了。
1959年本田在美國建立了公司,有趣的是 本田並沒有依賴於已建立的經銷商,因為他們決定不再開拓現有的摩托車市場,本田要為那些對摩托車的危險望而卻步的人群製造新的代步工具,它完全逆轉了美國的大男子主義的風氣,還要多謝詹姆斯·迪恩和艾爾維斯的參與,所以為了突出本田公司的不走尋常路,他們不在自行車零售商那裡賣車,反而把目光投向了運動商品店、 業余愛好者商店、 五金店。而本田的品牌口號也直擊人心,即「你騎著本田摩托 邂逅了最好的人」,該方法行之有效 不到一年美國本土售出自行車幾乎一半出自本田公司,本田產品在美國的火爆 或許得益於廣告的持久效力,但說實話 更可能的原因是這款輕便的摩托,價格低於美國產摩托的1/4 卻擁有雙倍的馬力。
從1960到1965年 本田美國分公司的收益從50萬美元達到將近8千萬美元,在此期間 本田公司的摩托月產量是100輛,而其它主要摩托廠商加起來的年產量僅有1.5萬輛,本田無疑是最大的摩托車廠商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1967年是本田公司羽翼漸豐的時刻,他們將業務從兩輪擴展到四輪,宗一郎本人對構建低價效率汽車這一理念很是激動,這是他的畢生所願,本田公司研究了歐洲的小型汽車 比如60年代晚期的菲亞特,新興的超緊湊型轎車看來是個正確的方向,本田公司的首次嘗試是兩開門的卡車 本田T 360,但該車在國內外並不那麼受歡迎,但命中註定的是 世界浪潮正在朝著有利於本田公司的方向改變,60年代的社會變革使70年代早期的環境運動日益高漲,美國各大城市開始對空氣質量怨聲載道,這就導致了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案的誕生,所有廠商必須遵守新的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條例,人們各執一詞 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出席國會,堅持聲明新條例不可能實現,讓人驚掉眼球的是 本田公司的代表說他們能做到,結果 美國人也做到了 但他們的做法倒像是敷衍,他們在汽車內安裝了催化轉化器,用來凈化汽車尾氣。
而另一方面 本田公司則用到了不同的方法,他們徹底建造了全新的改革引擎 立即通過了排放測試,這款改革引擎稱為「復合渦流控制燃燒」 簡稱CVCC,安裝該引擎的第一輛車引起了轟動,該款汽車上市於1973年 稱為「本田思域」,談及燃料 一些新車往往很挑剔—請加油 —你要的油賣光了,柴油 跟著那輛卡車走 ,本田車就不同了 所有的本田引擎運作都沒有催化轉化器,所以你可以加常規汽油和無鉛汽油。如果你有一輛本田 你就成不了愛挑剔的人,本田 讓一切變得簡單。
我是老傅說汽車,別忘了點個關注和你一起漲知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一個本田飛度GK5車主的自述,玩車故事就這么開始了!
內容版權歸屬於本文作者:CARBEN_Driver
我是來自東莞的飛度車友阿峰,你們也可以檔枝敏叫我PP。不知不覺玩飛度已經有三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快樂也有痛苦,一開始家裡人的不理解和慢慢接受,從中也走了不少的彎路。
不過也認識了很多喜歡改裝的朋友,一班志同道合的改裝車迷,從考完駕照和讀完書走出 社會 起,我心裡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一定要有台屬於自己的車,並且要玩出自己的風格和態度。當時我買的是16款的飛度,因為太心急也很期待,車沒到改件已經到齊了。
原車是白色的後來改了珍珠黑,無奈是真的太喜歡黑色啊,可惜我買的時候,黑色已經停產了,最後只好忍忍牙去噴了黑色。雖然手頭不寬裕,但是我還是依舊慢慢存錢去圓自己的改裝夢,還記得當時一有空馬上去改裝店改裝還有等待改件到來興奮的樣子,那種心情真的令人朝思暮想。
三年下來已經換了好幾套輪轂和避震,接著是點火、進氣、排氣、包圍、剎車、底盤加強件、座椅、方行枝向盤、音響......還有其他別的小細節就不一一講述了。其實我玩改裝的目的很簡單,因為家裡人工作的原因,我從小就很喜歡 汽車 ,也有幸接觸到一些經典的日系車,比如皇冠155,還有霸道3400,雅閣CG5,風度A31,讀書的時候也經常買雜志和泡論壇,還記得那些年的無敵網和改吧、改裝與四驅、名車志、我可是愛不惜手,看的孜孜不倦呀。
不過那麼多車子里,最喜歡的還是本田。畢竟本田開TEC的聲音真的很好聽,而且本田是一家技術宅公司。我很喜歡他們的這種匠人精神,就像玩改裝一樣,為了改到自己心目中喜歡的樣子,不斷地去調整車子的細節和改件的搭配起來的風格,各種數據和尺寸,說到底真正喜歡本田的原因,不止是因為自己是本田粉,而且是因為他們做出來的車子,感覺性價比高,而且改件又豐富吧。
比如思域搭簡和GK5,一大堆琳琅滿目的改件,還有我最喜歡的FD2 NSX DC5 CL7 S2K 這種日系經典的名駒,我也想每個本田黨差不多也能倒背如流吧!哈哈!不吹牛逼了,現在沒有的,將來都會有的,加油做好自己,希望越多越多的人喜歡和支持改裝文化!
5. 獻給它的 18 歲生日禮物,談談我和它、他們的故事 | 本田雅閣
本文作者:Jamjam
其實在決定寫出這篇文章之前,自己是十分忐忑的,一是擔心在眾多玩車前輩面前班門弄斧,二是怯於將沒有太多改動的素車show-off出來。不過,經過思想掙扎後終於說服自己,花些許時間到便利店拍定妝圖、碼字,總要給這台車留下些什麼,同時也希望能給予本友們一丁點啟發與靈感。
精彩內容轉載自「CARBEN車本部落」APP,版權歸原作者所有,CARBEN保留最終解釋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東風本田CR-V路易車主用車故事分享
「11月剛把車抬起來,我以前經常開車的是寶駿730多歲,這次換乘主要是用於商務接待。到目前為止,綜合燃料消耗4.8升,確實節省燃料,動力反應和安靜都超出了我的預想,不比BBA差。」——彭成俊,INSPIRE路易混合所有人,廣西桂林人
「9月初新車上市就買了,現在開了3000多公里,主要是家庭用的。家裡還有一輛保時捷,有這輛車的話,一年級的女兒每次出門都要坐這輛車。以前對日系車的傾向很小,現在通過這輛車改變了。混淆後會是趨勢。」——李志忠、阿勒珍瑞混居州、福建全州人
本田i-MMD混合動力系統大部分由電動機驅動,只有在高速巡航等少數條件下,由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輛。電池、電動機、電氣控制都增加了該系統的電池容量,外部充電系統,即PHEV添加。進一步擴大電池容量和取消內燃機是純電動車。以本田i-MMD混合系統為基礎,可以輕松開發混合純電。
因此,混合動力更好,插頭混動和純電動更好,這是順理成章的。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在消費者最擔心的電池安全領域,本田在全球擁有超過200萬台混合型號,至今沒有發生電池燃燒、漏電、觸電等重大安全事故。混合動力不僅是向全面電動化轉變的方案,而且是推進全面電動化的基礎和核心。這就是東風本田在全國率先建設「混動家庭」的重要意義所在。東風本田不僅在混合動力中占據市場領先地位,在下一個全面的電動化過程中也同樣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