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克制自己而失敗的例子
馬克思曾說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縱覽古今,人的一生的跌宕起伏都離不開「克制」二字,那麼何為「克制」?在詞典解釋中,它的含義是:克服,制服,適用於不好的或不應有的情感思想。剋制感情,有條件去做而強制自己不去做。而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要是想要成才,成長甚至成功的話,我們就不僅僅是要剋制自己,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那我們要善於克制什麼?下面我方將從四個角度來具體闡述我的觀點:
人們要善於克制自己不好的感情。感情其中一個解釋是情感。舉個例子,富人家的子女享受著的最好的教育與最好的生活必備物品的背後是他們父母給予的最堅實的經濟後盾。他們手上所擁有的人脈與資源遠遠是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數量。就在這難以跨越的鴻溝面前,我們很容易產生一些比較悲觀的不利於自身成長的情感。你羨慕著別人,對比著自己,責怪著父母沒有給予我們一個優渥的背景,而到最後我們依舊停留在原地。我們想要擺脫這種不好的情感,我們就要善於去克制住它們。唯有善於克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我們才能將它轉化為我們奮斗的動力,才更有機會去更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更明晰自己前豎型進的道路。
感情的另一半解釋是個人的情緒。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讓我們過度悲傷,過度興奮與過度憤怒的事情……這些情緒都是不利於我們人身心健康的。如,喜極會有像范進中舉身亡之悲,怒極會有像周瑜被諸葛亮氣死之悲,哀極會像賈誼一般因懷王之死而自責悲傷而死……此時,我們就應該去調控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還是為我們在極端的情緒面前留一條能繼續冷靜思考與權衡利弊的退路。
人們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著名心理薯滲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提出過本我,自我,超我的觀點。「本我」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格結構中的最底層,它是原始,沖動,非理性,非社會且無序的,即:原始慾望。而「超我」則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是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的,即:自我剋制。原始的慾望等於動物性,但是因為我們數纖脊比動物更善於克制我們的動物性,我們才成為了人。我們要區別於動物,去形成一個具有律法條文與道德底線的社會就要更加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
人們要善於克制自己不好的想法。在這個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中,我們在面對殘酷現實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比如在職場上,對於那些太愛表現自己野心與好勝心的人,我們也許會對這樣的人心生排斥與厭惡,從而片面的為他下定義,我們不再想對這個人更進一步的了解。再看看其他例子,如果范仲淹不善於克制因自己被貶而抱怨的思想,怎麼會有後面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達思想?如果三次高考失利的馬雲不善於克制自己想要退縮的想法,那有怎麼會有今日的阿里巴巴?
人們要善於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在人與人關系越來越緊密的今天,我們的一言一行在不同場合與不同的人際關系中都可能影響到他人甚至是社會。在人與人之間,我們要善於克制自己的言語,才能讓大家相處的更加融洽,而在言語上最為經典的一句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與社會之間,則正是有一大群善於克制自己惡的行為並且樂於做善行的人才讓我們擁有了以正能量為背景色的社會。我們要善於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過度,不負面,這才有利於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綜上所述,我認為人要成才,成才甚至成功的話就要更善於克制自己。
2. 已婚女人動心後克制(一個已婚女人的自述)
01.
關乎愛情乎衡世,我們這一生真的只能愛一個人嗎?
但其實我們會發現,人這一輩子不可能只愛一個人,這是人性。 感情這回事,可以很喜歡也可以因為某些瑣事而漸漸變淡,可以升溫也可以成為陌生人。
兩顆曾經因為愛,靠得緊緊的熾熱的心,也會因為一些誤會和糾纏而變得不想再接觸。
愛,這東西,會隨著時間,隨著人和事而發生變化。
但是真正的愛情在於當我們再愛上一個人,我們懂得去克制,而不是不管不顧不考慮後果。有些愛是錯的,不能繼續就是不能繼續,切不可「一意孤行」。
有一個女性讀者問我:「你能接受精神出軌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可以接受,畢竟結婚後你可能會遇到好感式的喜歡,但是這種並不等同於愛情,也不是真正的精神出軌,而在於你是否克制了喜歡。」
她對我深表贊同,說出了自己的故事。為方便敘述,我且稱她為寧馨。
02.
寧馨說她不太同意「人這一輩子只能愛一個人」這句話,她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是在跟老公結婚七年之後,她愛上了另外一個男人,路一銘。
寧馨跟路一銘是在工作場合認識的,路一銘不是非常帥,但是給人的感覺看上去很乾凈,挺有氣質的一男人。再加上跟路一銘相處過程中,他的為人處事都很成熟,工作上也極為灑脫干練,這些優點都讓寧馨對他產生了好感。
路一銘說話很好聽,聲音會有些磁性,入耳的時候會讓你感覺到很舒服。
寧馨被他給吸引了,那一段時間工作的時候她也會變的魂不守舍,她一看見路一銘,心會「怦怦」直跳。
有過戀愛的經驗,多年之後當這種感覺重新襲來,寧馨意識到自己喜歡上了路一銘。她喜歡路一銘的優秀,以及帶給她的那種如攔鋒沐春風的舒適感。
人與人之間的喜歡很是奇妙,一旦某個人喜歡你,你會有感覺,一些小動作也會出賣你。
寧馨很清楚的知道路一銘同樣也喜歡她,畢竟有過一段時間,路一銘總是來找她,確切的說是路一銘讓寧馨注意到他。
但是後來,寧馨通過同事了解到路一銘已婚,還有個女兒,她就把自己的這種喜歡悄悄地轉化成暗戀了。
喜歡又如何?已經失去了合適的身份,兩個人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
寧馨有老公和孩子,路一銘也有老婆和孩子。他們倆無論多喜歡,都失去了一個合適的追愛的身份。
愛情有對錯嗎?當然有!愛情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喜歡出現在了錯誤的場合,你就得懂得剋制。
03.
想明白這一點,寧馨在後來的工作中,會盡量減少跟他的接觸。有時候沒辦法減少,寧馨就故意假裝不在意,她下意識躲避路一銘的眼神。寧馨清楚的知道,但凡是走錯一步,戳破了喜歡,事情就會無法挽回。所以,無論如何,她都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克制自己的慾望,剋制自己的喜歡是很痛苦的。那段時間,寧馨內心是很痛苦,但同時也高興。痛苦的是愛而不得,高興的是她居然還有愛人的能力。
在這個矛盾的過程中,寧馨反復的質問自己:
是否還愛著老公?是不是真的要離婚?是不是還對這個家有著依戀?為了這個沒有未來的戀愛犧牲自己的家歲肢庭,值得嗎?
一遍遍質問自己,反反復復的想,寧馨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為了這樣一時動心和喜歡,就做出對不起婚姻的事,太過不值得。
婚姻和戀愛不同,你若是談戀愛不喜歡了可以分手,然後再喜歡下一個。但是婚姻不行,婚姻意味著責任,意味著你要和伴侶共同為了你們的孩子,你們這個家而努力。
不是所有的喜歡都值得你苦苦追尋,你孑然一身當然可以大膽告白,但是你已婚有孩子就得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對,喜歡是你一個人的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個你曾經愛的人。
我們是可以從這種好感式喜歡中走出來的,當你減少接觸,當你分清楚利弊,你就可以讓自己從中走出來。
寧馨是很理智的,她遇到問題不知方向的時候,一向會反反復復的想清楚。
當她想明白之後,知道既定的結果,她沒有出軌,身體上沒有,精神上更是走了出來。
04.
這件「小插曲」過去之後,寧馨回過頭來想想那時候,要真是出軌了她會看不起自己。還好沒有,她剋制了喜歡,沒有讓婚外戀發生。
寧馨說: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跟動物不同,要講感情道德和責任。成年人應該控制自己的身體,同樣也能剋制自己的感情。」
寧馨也沒有打算把這件事告訴她的老公,因為沒必要,自己這段喜歡不過是對一個男人的好感式暗戀,並沒有發生真的感情。而且在想明白之後,她精神上也不再喜歡了。
寧馨先前也跟老公談過對出軌的看法,就是如果一天真的不愛了,或者愛上一個你覺得不能放手的人,請先告訴我,跟我離了婚然後你再去追逐你的愛情,不要在傷害我的基礎上去獲得你的幸福,這不公平。
「我要求你這樣,我也會如此」,寧馨有著自己的堅定。
聽了寧馨的故事後,我很是欣賞她這樣的女人,對自己的感情拎得清楚,同時也活得明明白白。
我們這一生可能會喜歡上很多人,但是你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喜歡都值得你追尋。若是你失去了愛人的身份,你不是孑然一身,就請分清楚利弊。
你可以喜歡,但是愛更要剋制,要想清楚後果,而不是太過草率。有些錯一旦犯了,真的會無法挽回,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今日話題:結婚之後,若是對一個人產生了好感,你會克制自己的感情嗎?歡迎留言。
- END -
3. 如何克制自己的不良習慣。
首先不要有壓迫自己的感覺,試著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扮運塵起來感覺舒服的事,比如你所說的悄槐放縱,偶爾的放縱,然後再為自己制訂一些小計劃,難度不要太高,但一定要完成,完成不了,再找找原因,找一本心理歷程的筆記本記起來,在迷茫的時候看看會幫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就拿減肥來說,一般胖子總是食慾旺盛。在大多數情況下還能控制自己,然而人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這時如果覺得自己心情已經不好了,還要限制這限制那,感覺更不爽,於是就敞開肚皮大吃一頓。這樣減肥計劃又中斷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未必就可以做得好。所以在感性的時候如何讓自己意識到後果,並廳禪引導自己去理性地思考,這應該是解決自控能力差的一個方法。 如果經常性的出現這種情況,不要忌諱找找心理醫生,或找親密的朋友聊聊,加強體育鍛煉也可以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如果你喜歡用理性(意識),可以進行意志力訓練。如果你喜歡用感性(潛意識),可以使用NAC,催眠等。 我補充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是: 1、把困惑和感受寫下來,寫東西的過程,就是一個促進自己思考的過程,可以幫助自己走出片面的情緒走向理性的對待問題;和朋友傾訴也有類似的效果,因為也要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有時心情不好,自責反而會加重不好的感覺,乾脆就告訴自己人總是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體會這時的感覺吧,在這個時間里可以什麼都不想和做,只需放鬆和放縱,當前的事情暫時擱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如運動、唱歌、翻書等等。但是具體時間還是要給自己一個限定。給自己的放縱保留一個底線。 3、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提醒自己要愛自己,要讓自己快樂的生活,無論在任何環境都應該去尋找快樂。這樣即使現在是痛苦的,然而是走在通向快樂的路上。 很簡單這是意志問題,如果你沒有意志你永遠都不會達到你的目的。控制一下你自己吧!您認為好的話..請一定要採納哦....謝謝!!!
4. 怎麼才能剋制自己
要想剋制自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因為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感染的情緒,包括郁悶、悲哀、惱怒、絕望等等,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你向人傾訴也好,自己釋懷也罷,雖然都是一種派遣方法,喊逗但畢竟是自己經歷過的事和人,最終還得自己解開這把鎖。
首先要做到遇事不慌不惱,冷靜分析一下原因。哪怕再好的朋友、同事或親人傷害了你,也不要怒氣沖沖就發火。越是這種時候,自己越要剋制自己的情緒,讓心情放鬆,讓大腦冷靜。提醒自己: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今後的生存,我沒必要毀了自己。只當是自己買單承受了教遲衡訓和經驗,仔細想想,也沒什麼不值。
可能是別人無意對你做錯了事,你何必掛在心上?碼滲做可能他人故意就要達到傷害你的目的讓你一蹶不振,你為什麼鑽進套里不出來?總之,不管什麼原因,只要你心裡清楚就好解決。
凡事坦然面對,學會釋放,學會寬容。有了一種正常寬松的心態,你一定會慢慢克制自己,遇事不慌,這才是磨練你成長的法寶啊。
5. "克己"與"奉公"是兩個故事的合二而一.這兩個故事分別出自於哪裡
「克己奉公」一詞幾乎人人熟悉,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其來歷,而要做到「答山克己奉公」更是許多人的難點。
「克己」與「奉公」是兩個故事的合二而一清弊中。「克己」說的是要剋制自己。《論語·顏淵篇》中說,有一次顏淵問他的老師孔子:人怎樣做才算做到了「仁」。孔子一貫主張為人處世、治國理政,都要把「仁」字作為首要的標准。他回答顏淵時言簡意賅,只說了一句話:「克己復禮為仁。」大意是說:能隨時隨卜虛地剋制自己,約束自己,凡事合乎禮法,就可以做到「仁」了。
「奉公」則是說要奉公行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在介紹戰國的將軍趙奢時,講到一段「奉公」的故事。趙奢在趙惠文王時,做收取田賦的官吏,叫「田部吏」,他辦事公平而嚴格。平原君趙勝家仗勢不繳租稅,趙奢依法處理,連續懲辦了趙勝的九個管家。趙勝大怒,下令逮捕趙奢,並准備處死。
趙奢說:「你身為趙國的公子,竟然縱容你的管家,不奉公,不守法。這樣國家就會衰弱,就會遭受強國侵犯,甚至滅亡。那時,你怎麼能保住自家的富貴?以你當今的社會地位,如能帶頭奉公,遵守法律,做到上下公平,國家就會強盛起來,你也會更加受人尊重。」趙勝感覺這些話很有道理,就釋放了趙奢,並向趙王推舉趙奢。
趙王很高興,任命他總管全國的租稅,於是趙國府庫充實,國家日益富強起來。後來趙奢還被任命為將軍,率兵援韓,大破秦軍。
6. 如何克制自己,駕馭金錢
一個人要是想獲得財富,首先要善於克制自己的花錢慾望,自我剋制的力量必不可少。在我們開創的事業中,資本往往有賴於自己往日的儲蓄和積累。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一般來講,人們覺得節儉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學會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學會怎樣去采購必要的生活用品;怎樣把錢花在刀刃上;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的花費和娛樂等方面的花費。總的說來,我們應該把錢用在最應該用的地方,而且一定要產生良好的效果,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托馬斯·利普頓爵士曾經說:「有許多人向我請教成功的秘訣,我告訴他們,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養成節儉的習慣。成功者大都有儲蓄和積累的好習慣。任何好朋友對他的幫助和雪中送炭,都比不上一張薄薄的小存摺。只有儲蓄才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才具有使人站穩腳跟的力量。儲蓄能夠使一個青年人挺立在事業和生活的風雨中,能使他鼓起巨大的勇氣,振作精神去戰勝困難,拿出力量成就人生。」
有很多年輕人由於揮霍無度的惡習,竟然把自己的前途都抵押出去了。他們全身的服飾都要裝成貴族紳士的模樣,而且要緊跟服裝的時尚。他們整天考慮的事情就是怎樣去花錢,隨後,他們就有了這樣的念頭:怎樣用非法手段去盡快地弄些錢來。結果,他們不但債台高築,而且常常會丟掉好的職位。因此,他們原本更有意義的生活——似錦的前程、快樂的享受和高尚的理想,一切都像昨日黃花一樣,悄悄逝去。那些不願意量入為出的年輕人經常還要掩掩飾飾,自欺欺人。他們不了解,這樣的習慣會使他們成功的基礎毀滅殆盡,而且將來也決計無法挽回。你不考慮眼前的問題,難道將來可以從頭做起嗎?你認為今年將田地荒廢不顧,明年仍然可以重新耕種嗎?你認為過了今天還有明天嗎?時間老人是毫不留情的,你一旦造成了錯誤,他決不會再給你一個從頭開始的機會。未來的收獲都得看你年輕時播的種子怎樣;假如你播的檔老殲是雜草,將來也休想收獲豐碩的果實。
當然,節儉不等同於吝嗇。但是,即便是一個生性吝嗇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假如是一個揮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錢的人,他們的一生可能將因此而斷送。不少人盡管以前也曾經刻苦努力地做過很多事情,但至今依然是一窮二白,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儲蓄的好習慣。
如果每個年輕人都有儲蓄和積累的習慣,世界上就不知要少多少個傷天害理、坑蒙拐騙行沖的人。晚年的約翰·阿斯含宴特先生說,如今他賺10萬元比以前賺1000元還容易,但是,如果沒有當初的1000元,他也許早已餓死在貧民窟里了。
很多人只因為用錢一點也不算計,沒有計劃性,所以就在不知不覺中花完了身上所有的錢。如果一個青年養成了花錢入賬的好習慣,能把每次的花費都清楚地記在賬本上,能夠仔細核對計算、細心籌劃,這對於他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家庭生活,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幫助。這樣不但能使他學會記賬,還可以使他熟悉金錢往來的各種手續和流動的規律,從而獲得寶貴的生活個人經驗。
這種賬本最好能夠隨身攜帶,以便你能隨時隨地地把自己的每一筆花費記在本子上。這樣堅持下去,對改正揮霍無度的壞習慣一定有很大的幫助。賬本能夠明確無誤地告訴你,過去的錢都花在哪些地方,什麼地方是完全可以節省的,什麼地方是非要用不可的。
一般來講,農村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要懂得節儉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城裡充斥著各種各樣專門引誘小孩去消費的商品、質量低劣的玩具和缺乏衛生保證的糖果食品。但鄉下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更看重金錢,也沒有受到這么多東西的誘惑,他們往往不會像城裡的小孩那樣花起錢來毫不考慮。他們會非常珍惜自己口袋裡不多的幾個錢,不時地從口袋裡拿出來數弄著,決不捨得花錢去買那些流行的玩意,以博得自己一時的歡喜。等到他們積累到100塊時,就非常興奮,甚至歡呼叫喊。這些鄉下小孩的父母們時常地細心地教導他們,使他們明白儲蓄和積累的好處,還鼓勵他們把錢到銀行里存起來,不要放在身上。而城裡的孩子們往往不大把錢當作一回事,他們一有了錢就要把它們立刻花掉,否則很不舒服。
就像很多城裡的孩子寧願把錢放在口袋裡,方便使用,也不願存在銀行里一樣,有很多青年人也習慣把所有的錢都帶在身上,這樣往往就使他們養成了隨隨便便花錢,胡亂揮霍、毫無節制的壞習慣。雖然把錢存到銀行里以後,用起來就沒有在身上的口袋裡那樣方便,但是後者太不清醒了,因為習慣把錢放在身上的人基本上都會失去節制,動不動就翻口袋買東西。
所以,節儉的最重要的有效果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錢全部放到銀行里,而且最好存到一家離你住的地方遠一點的銀行。這樣一來,等你心急火燎要用錢時就必須到那家很遠的銀行去取,這時你就會考慮要花的錢是否值得?能否省下來?
富蘭克林說:「致富的惟一方法就是支出低於收入。」他還說:「如果你不想因有人討債而心虛氣短,想避免飢餓和寒冷的痛楚,那樣你最好和『忠』、『信』、『勤』、『苦』四個字交朋友。並且,不要讓你辛苦賺來的任何一分錢從你的指縫間輕易地溜走。」
以前有一個小夥子到印刷廠里去學習基本的技術。其實,他的家庭經濟狀況挺不錯的,他爸爸卻要求他每晚必須在家裡睡,不許亂跑,但是他每月要付給家裡一筆住宿費。一開始,那個年輕人覺得父親這樣太苛刻了,因為他每月的收入,基本就能夠支付這筆住宿費,他沒有任何其他的零花錢了。但是,幾年以後當這個年輕人想創辦一個印刷廠的時候,他的爸爸把他叫到面前說:「好孩子,現在你可以把你這幾年付給家裡的住宿費拿回去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能夠讓你把這筆錢保存起來,並非真的向你索要住宿費。好啊,現在你可以拿這筆錢去發展你的事業了。」那年輕人至此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對爸爸的智慧感激不已。如今,那青年人已經當上了美國的著名印刷廠的總裁,而他當年的小夥伴卻因毫無節制地花錢,如今仍然掙扎在貧困線上。
以上所述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故事。它給你的啟示是:惟有養成儲蓄和積累的習慣,將來才有希望享受到成功與財富。
有位作家的一段話說得非常好,他說,在我們的社會中,「浪費」兩個字不知使人們失去了多少快樂和幸福。浪費的原因不外乎三種:一、對於任何物品都想講究時髦,比如服飾、日用品、飲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總之,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愈闊氣愈好。二、不善於自我剋制,無論有用沒用,想到什麼就去買什麼。三、有了各種各樣的嗜好,又缺乏戒除這些嗜好的意志。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修養自己的性格,剋制自己的慾望。造成如今社會上事事追求浮華虛榮的最大原因就是人們習慣於隨心所欲、任性為之的做法。
很多年輕人往往把他們本來應該用於發展他們事業的必備資本,用到雪茄煙、香擯酒、舞廳、戲院等等無聊的方面。假如他們能把這些不必要的花費節省下來,時間一久一定大為可觀,能夠為將來發展事業奠定一個資金上的基礎。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會就花錢如流水一般,胡亂揮霍,這些人似乎從不明白金錢對於他們將來事業的價值。他們胡亂花錢的目的彷彿是想讓別人說他一聲「闊氣」,或是讓別人感到他們很有錢。
當他與女友約會時,即便是在隆冬季節,他也非得買些價格很貴的鮮花,或各種糖果、小玩意兒不可。他卻從來不曾想到,要這樣費心機、花費錢財追來的老婆,將來決不會幫他積蓄錢財,而一定是花錢如流水、揮金如土。
如此的年輕人一旦用錢把場面撐起來後,一切煩惱苦悶的事情就會接踵而至。為了顧全面子,他們就再也不能過節儉日子了。他們也不會認識到自己已經淪落到怎樣的地步了。有些人入不敷出以後,就開始動歪腦筋,挪用公款來彌補自己的財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費越大,虧空也就越多,漸漸地就陷入了罪惡的深淵,難以自拔。到了這時,他才想到自己不該胡亂花費,不該為此干那違背天理良心的事情,不該挪用公款,可是為時已晚!為了滿足這種喜歡花架子、空排場的惡習,不知有多少人到頭來要挨餓,甚至有許多人因此丟了性命,更有無數人因此而喪失了職位!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優點全集》
7. 喜歡一個人卻要單相思怎麼才能剋制自己
在生活中,單相思的現象比比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種心理狀態。患單相思的人由於覺得對方愛自己,就常常把對方的言談舉止納入主觀需要的軌道去理解。對方的一句無意的話語、一個眼神或一個表情,引起其長久的喜悅和激動,即便遇到嚴詞拒絕,仍毫不置疑。如果能夠看見對方,就會盡可能地注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如果見不到對方,就會猜測或巧妙地打聽對方的去處;如果別人無意中談起對方,會非常注意地傾聽,表現出極大興趣。以為對方也在愛著自己,覺得應該用加倍真摯熱忱的愛回報對方。但因為對方並未向自己表明心跡,所以只好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向對方暗示自己的愛,或用脈脈含情的目光,或用旁敲側擊的話語,有時還會不惜代價去滿足對方一個無意的小小的要求。
茨威格在他的名著《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記錄了一則悲劇式的單相思故事。故事主人翁著名小說家R接到了一封女人的來信,她向他訴說了13歲時就開始的對他的愛情。信是這樣寫的:我親愛的,那一天,那一刻,我整個地、永遠地愛上你的那一天,那一刻,現在我還記得清清楚楚……從那刻起,從我感到了那柔和的、脈脈含情的目光以後,我就屬於你了……你使我整個生活變了樣。原先我在學校里學習並不太認真,成績也是中等,現在突然成了第一名,我讀了上千本書……因為我知道,你是喜歡書的……我以近乎頑固的勁頭堅持不懈地練起鋼琴來……因為我想,你是喜歡音樂的。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一個可憐的單相思患者,她的生活信念就是靠對方支撐起來的。那麼單相思是如何萌發的呢?英國心理學家佛曼斯特認為單相思的模式大多是:起初雙方僅是精神交流,接著其中一方萌生愛意,並陷入自己編織的情網中難以自拔,不時用隱晦的語言和行動暗示對方。如果對方年齡在25歲以下,通常會直接拒絕單戀者,30歲以上的人則大多「默不作聲」,這往往使單戀者產生誤解,兩人陷入尷尬關系中。單相思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在14~18歲時更常見,因為少男少女此時正處於愛幻想的青春期,不善於自我控制。而在適婚男女中,60%的人單相思過,20%的人還可能每年單戀他人2~3次。另外,60歲以上老人也不時出現單戀。
單相思是心病,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單相思的人自卑感很深,這些人雖然總是進行愛的自我陶醉,但真正面對對方時,會表現出極度的緊張和不安,並且試圖掩蓋自己的真情,以至出現語塞笨拙的舉動,使對方感到莫名其妙。這樣,往往引起事後的懊悔。他們對相思的人懷有高不可攀的畏懼心理,盡管對現實的戀愛十笑辯老分嚮往,但卻不敢輕易地向對方表白,生怕對方說出「不」字。於是將深情藏在心裡,卻又急切、焦灼不安地期待著對方的愛情吐露。長時間的感情壓抑和失望碰升,會加重憂郁和苦悶。因而,可以說,單相思很容易加深自己的心理負擔,影響正常的生活。
那麼,單相思的人該如何正視這份渺茫的感情,從虛幻的遐想中解脫出來呢?方法有二:一是移情,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和集中到努力地學習和工作中。當人處於極度的繁忙之中時,就會無暇顧及情感問題。二是傾訴,既可以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密友,讓對方分享你的痛楚,也可以直接向意中人明白地表達愛慕之情。如果他接受你的愛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他找出種種緣由勸慰你放棄對他的愛,你就知道你們情緣已了,但交個普通朋友他是不會拒絕的。這樣,你單相思的苦灶彎惱也可解除不少。如果他拒絕了你,你可以大哭一場,或大怒一場,這對你來說也是人生必經的一次磨煉和情感體驗。美夢驚醒的那一瞬雖然痛苦,但你很快會發現這也並非世界的末日,吸引你的事情還會不斷地出現。如果他漠視了你,不理睬你,你應該對自己說:「他根本不懂得愛,一個完美的人怎麼可能對別人的愛慕無動於衷呢?」你嘗試用批評的眼光去掃視你的崇拜對象,會發現這也是一種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體驗。
8. 分手了,如何克制住自己不回頭
分手之後想要控制住自己,不回頭,真的很難。我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
所以一定要剋制住自己,讓自己不想回頭,對自己狠一點也無所謂,多做一些你應該做的事,徹底的忘記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慢慢地從把ta從你的心底里抹除。
9. 以'克制自己的慾望'為題搜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語文作文
克制自己的慾望
孔子說道:「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變的更 強。」古時候楚莊王為了剋制自己的慾望, 諸侯王請他去與各個諸侯一起到一個優美 的地方遊玩,他為了剋制自己的慾望拒絕 了。最後他成了一個有名的一方霸主。「不 名則已一名驚人。」從這里我想到了一個故 事。
從前有一個年親人,他到教堂里拜見耶 穌,他看見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教堂里訴說 他們的困惑,祈禱自己可以盡快解決問 題,他感到一個人的偉大,但他又不願意 看到一切責任都給耶穌一個人身上,於是 他告訴了耶穌自己的想發,幫助減輕負 擔,於是耶酥便答應了他並一再囑托他見 到任何人都不能說話。說罷便離開了,第2 天,和往常一樣來祈禱的人還是很多,於 是他認真的聽人們講話。直到中午,一個 年輕人來這里祈禱,他即將要下海了,他 將要去海外賣貨,急急匆匆就出去了者歲,他 忘了帶自己的行李,急急忙忙的出去了。
那個人看到行李沒有帶,於是自己出來拿 著行李要離開,這時耶穌出來了,他告訴 那個年輕人,是你的慾望迫使你拿別人的 東西,你不配來這里,眨眼間便把那個人 送出去了。
這個故事訴書我們,只有克制瞎嫌昌自己的欲磨扒 望,才會讓自己變的更強。慾望會使人變 的更加貪懶。
10. 沒學會克制自己的名人事例
清末的曾國藩,每天規定日課,學習,修身,寫日記記下自己言行思想過失,並給他人看以監督自己。後來組建湘軍,作為一書生,在軍事,政治上有所作為。
春秋時的管仲,輔佐公子糾,為謀害公子糾兄弟公子小白,中途箭射公子小白,其山高後事敗淪為階下囚,得好友鮑叔牙(之前為政敵)引薦,被齊桓公(公子小白)選為臣相,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春秋時吳越爭霸更為人所熟知。越王勾踐兵敗後卧薪嘗膽,卑身事吳王,為吳王作墊腳凳,在吳國的朝堂上親嘗吳王的糞便。但也一面修養生息,養精蓄銳,最後以三千鐵甲勝吳王。
戰國時期的趙國人荊軻,少習劍術,外出時劍不開封(劍在使用前都是鈍的,若要使用需在鐵匠鋪開封,帶劍不開封,意思是不願傷人)。曾在與人談論劍術時為一莽夫所辱,倉惶逃走,留在旅店的行李都不及帶走。爾後被燕太子丹的門客,一田姓長者所賞識,引薦給燕太子丹。因燕太子丹曾在秦國做客時為秦國人所辱,加之秦國有滅燕之勢,於是太子丹請求荊軻趁入秦獻地議和之機,刺殺秦王。荊軻的逃走是因為他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和價值不在於在小事上計較,與其爭執不清,不如走為上。
漢高祖劉邦的大將韓信,年輕時在大街上為人所辱,要他從人跨下鑽過,他點頭照辦,看似如此軟弱的人後來卻成為楚漢爭霸的關鍵人物,可惜收場不好。
三國時期的兩位軍師:諸葛亮和司馬懿。都知道諸葛孔明年少時博逗歲尺覽群書,有管仲樂毅之志向,但因時機未到,戰事紛擾,躬耕於南陽,但也因胸懷壯志,時機難辨,難得作為而常常郁悶,苦惱。記得有篇文章里說他未出山時「好為《梁父吟》」,這除了表明志向外,大致也為了緩解心情。後來因劉備親自拜訪(三顧茅廬),為劉的誠意所打動,同時也有機會一展才華,於是有了隆中對和天下三分。但實際上的三分還因為赤壁之戰曹操的戰敗,而不僅僅是吳蜀某一方的努力。至於後來諸葛如何神機妙算,鞠躬盡瘁,就更讓士子們感佩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更加善於克制自己,因其一生謹慎,在政治和軍事上沒有大敗。因為他特殊的權謀能力和不凡的識見,曹操是賞識他又暗地提防他的,但他很懂得克斂和保護自己,在初次為人引薦時,故意在內穿上棉衣,造成天冷卻因膽怯冒汗的假雀凱象,從而讓政治對手低估他,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後人的詆損和附會。在與諸葛對陣的時候,他是很好的剋制住自己,從而沒吃上大虧的。
另有(記得是)孟子的一篇文章,有如下文段:
蓋文王拘而演(「演」大致是「推算」的意思)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近代的毛澤東,年少時鬧市讀書,強制自己有平和的心境。不管後人看重他的文韜武略及其功績而肯定他,或是揭示其權謀心智而否定他,鬧中取靜這一層還是很值得年輕人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