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蘭州市的來歷一百字故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
漢昭帝始元掘戚辯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漢昭帝始元六年(仔顫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判缺郡。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
2. 關於蘭州的小故事
有本書,《蘭州史話》上面有很多,可以去看看。上面很好的介紹了蘭州的歷史發展以及一些歷史事件
以下是書的目錄
璀璨絢麗的原始文化
悠久的歷史 繁復的建置
從金城湯池到如蘭之城
多姿多態的橋梁與津關
絲綢之路重鎮
唐代三大佛寺
道觀隍廟各千秋
南泉北塔相映輝
從金戈鐵馬的塞王到深宮中的王孫
段氏家族與段續水車
探花斗慶郎差伍黃諫與太子太保彭澤
清代四大書院
江得符與《我憶蘭州好》
循吏名儒秦維岳
唐璉《松石齋自序》、《松石齋銘》手卷
回族學者馬世燾與《枳香山房詩草》
屍諫御史吳可讀
林則徐在蘭州
文壇泰斗張國常
近代西北工業的搖籃??製造局和織呢局
陝甘分闈拔英才
「左公柳」詩與左宗棠的生態情結
「講聖諭」軼事
魏椿與《蘭州記》
甘肅陸軍學堂與辛亥革命
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的山長劉爾?
毓賢受戮記
「走了個松泛,來了個呻喚」
《金城攬勝圖》識讀
馬達漢照片中的清末蘭州轅門
綠色屏障下的嘉果美蔬
水煙風靡海內外
牡丹詩話
文化虛銷或人眼中的蘭州百合
「天人合一」的民居
羊皮筏子賽軍艦
山地旅行的利器??「架窩子」
黃河邊的磨坊
演進中的節日禮俗
撼天震地太平鼓
3. 蘭州新區「千年」秦王川的故事
相傳隋朝以前,秦王川被稱為「秦王川」。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在古代,秦王川是平坦,寬闊而空曠的,而平川綿延數十英里,卻看不見其邊緣。在晴朗的一天,您經常會看到海市rage樓的海市the樓。古人將其命名為「青王川」,這意味著河的威嚴只能在空中看到。
由於秦王川和平川河,黃土和青山在遠處相互反射,故又稱為黑川,而黑川是古代文人經常看到的景象。根據歷史記錄,秦王川經常看到晴天和雨天。城市的塔樓和馬匹的旗幟是常見的,被稱為「青王幻想」。
隋朝皇帝十三年(公元617年),中國的土地充滿了煙霧。那年四月,晉城的一名中尉薛舉帶領群眾與隋朝抗爭,並聲稱自己是西秦和建元「秦興」的霸主。秦王川成為西秦霸主薛舉的土地,原「秦王川」改名為「秦王川」,一直延續到今天。
蘭州新區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
砂田起源
在明代,秦王川成為蒙古人的游牧之地。秦王川是在神前尺清代中期進入人們視野的。秦王川地區的沙地上有張三包的傳說。秦王川到處都是荒蕪的海灘,乾旱和缺水,村民的生活非常痛苦。據說一年,玉皇帝得知了此事,便派太白金星下來尋找答案。
經過數天的調查,太白金星終於找到了原因,於是他給了秦望川人民一個夢想。他說,只要用大被子蓋住河,他就能確保自己能種莊稼。這么大的地方怎麼能蓋上被子?
許多人沒有把太白金行的話當作是同一回事。一個叫張三的年輕人在仔細聽了之後終於想出了一種方法來遮蓋被子。他在黃土下挖出沙子,鋪在地面上,第二年種了莊稼。真的很好。結果,人們遵循了張三的做法,將沙子撒在地下。
這就是秦王川沙場的由來。這個故事的背景與甘肅中部沙地的起源直接相關。可以說秦王川是甘肅中部沙地的起源之一。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秦王川的第一個重大發展。
蘭州新區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
秦望川的新面貌
秦王川全景
秦王川位於蘭州市北部,是蘭州周圍最大的高原盆地。北與景泰,南與高欄相連,西與庄浪河的黃土丘陵和山脈相連。它從北到南長40公里,從東到西長16公里。盆地平原總面積約470平方公里,海拔1800-2300米,平原開闊平坦,形成一條河流,非常適合大規模集中開發。
真正改變秦王川的是新中國成立後。 1960年代,人們在秦望川修建了中川機場。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人們建造了連接大同的大同秦工程。河水不斷引入秦王川。這是秦王川的第二個重大發展。直到那時,秦王川才逐漸繁榮起來,昔日的荒原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現在,隨著蘭州新區的建設,秦王川面臨著第三大發展機遇,其前景將越來越好。
將大學介紹給秦
「這個地方原本是一個荒蕪的海灘,祖先直到明末才耕種。」這首歌生動地描繪了秦王川歷史上乾旱荒蕪的自然環境。依靠天上的食物,缺水和乾旱一直是秦王川貧困和落後的最大原因。
秦王川調水灌溉的想法始於20世紀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山西,甘肅巡撫任命高蘭籍紳士王書忠,朱仲尊,薛立人為考察洪嘴河和黑馬泉河在天竺藏族自治縣松山市,想把水引到秦王河。 ,最後放棄了,因為「川原深deep重重,形態迥異;神龍像龍門山一樣,無法鑿鑿」。
民國29年至30年(1940-1941年),南京政府經濟部調查隊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對秦王川工程的庄浪河水進行了兩次調查。起草了《庄浪河和秦王河調查報告》和《秦王川運河工程計劃》。
民國33年(1944年),甘肅省水利林業公司無為工作站對「秦村引種」工程進行了第三次調查,並提出了《永登縣秦王川調查報告》。由於水源,地形,技術,成本和其他原因,該計劃未執行。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解決秦王川地區乾旱缺水問題,甘肅省水利部門自1976年至1995年,勘測設計並建造將大通河水跨流域調至120公里以外秦王川地區的大型水利工程。歷時39年,「將大學介紹給秦」工程於2015年4月28日正式通過專家驗收,全面竣工。
這就解決了甘肅省蘭州,白銀,景泰,高蘭,永登游高,天柱和蘭州新區超過200萬人口和近20萬頭牲畜的水問題,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該地區的。
俯瞰秦王川
引大工程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鵬、朱鎔基、喬石、宋平等先後親臨視察。李鵬、喬石分別欣然題詞:「引來大通水、潤澤秦王川」,「將大學介紹給秦改造自然,千秋功悔者業造福人民」。
大型工程建設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甘肅水利建設的歷史上創造了許多奇跡。它曾經是甘肅的品牌和名片。建國以來,這是甘肅省外流域最大的引水工程。改革開放以來,這是甘肅省第一個引進外資,國際招標,外資參與建設的項目。
這是世界銀行貸款建設項目的示範項目;迄今為止,這是甘肅省總理撰寫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唯一的水利項目。它被首次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成就概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大型項目的新技術,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甘肅水利科學一等獎並被列入「中國千年紀念碑青銅通道題詞」項目;
它是該國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被譽為「西北都江堰」和「人造地下河」,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省十大建設成就之一。被省委,省政府「大德治工程」,「人民心臟工程」,「生存工程」和「發展工程」評為一等獎。這是展示甘肅堅持改革開放和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窗口。
將大學介紹給秦工程庄浪河渡槽
千秋大業引起全世界關注
「將大學介紹給秦」工程西起天祝縣天堂寺西側的大通水旁,東至永登縣秦王川,工程總投資約30億元,總乾渠、乾渠和支渠總長884公里,年引水量4.43億立方米,為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引來大通水,潤澤秦王川。「將大學介紹給秦」工程圓了幾代人的夢想,是甘肅人民戰天斗地的一項偉大壯舉,也是中國水利史上的經典之作,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建設的諸多奇跡,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跨雙流域調水自流灌溉工程,被稱為「中國的地下運河」、「西北都江堰」。
甘肅省天竺縣天竺鎮與青海省互助縣嘉定鎮的交界處
最新消息
盡快發送給您
4. 固若金湯的蘭州,為什麼留不住蘭州人的腳步
蘭州,是大西北的腰桿子。
荒漠戈壁,雪山高原,瘦骨嶙峋的黃土坡,溫潤寬厚的河谷地,你能想到的所有意象都與蘭州有關,間接或直接。
以蘭州為軸,河西走廊就像脊背支撐著兩條臂膀,抱著青藏與新疆。絲綢之路接駁著殊異的風土人情,迎來送往,蘭州人見得太多了。對他們來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鐵馬,秋風,塞北。蘭州的土地沒有一寸未嘗被戰馬踏過,因為她的本名是金城,固若金湯之城。
對任何一個中國城市來說,黃河穿城而過是一種莫大的殊榮。蘭州便是這樣一個幸運兒。
黃河從青藏高原出發,一路怒吼,到了蘭州卻突然變得沉靜和緩,由林立的黃土梁峁之中穿行而過。黃土高原懷抱中的一席逼仄之地,蘭州故事在此開始,兩千多年的時間,拉拉雜雜地灑落著所有蘭州人的往事。
這里的一切似乎都與漂泊有關。好像就連身份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比西北還要北,到底是內地還是邊疆?關於蘭州,我們好像什麼都知道,又什麼都不知道。
1.面在家鄉,人在遠方
蘭州拉麵,蘭州最鋒芒畢露的城市符號。但是,任一個蘭州人也不會承認蘭州拉麵的存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蘭州牛肉麵。「牛大」則是蘭州人對那碗面的愛稱。
蘭州人的清晨總是從「扎碗牛大」開始。
牛肉湯帶著醇厚香氣的翻滾,師傅手裡筋道面身與案板的碰撞,食客吃面時的「嗦嗦」聲,以及遍及大街小巷的面館中傳來的人聲鼎沸。蘭州的清晨喧鬧得可愛,也充滿細微的生活氣息。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這些標准,每個蘭州人都爛熟於心,可是沒有一家牛肉麵館能稱得上是公認的第一。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碗真正的蘭州牛肉麵只能在蘭州吃到。
作為中國烹飪協會指定的三大中式快餐試點品種之一,如今的蘭州牛肉麵,早已走出黃土高原,在中國遍地開花,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愛吃的國家裡,最威武雄壯的一支餐飲大軍。
走出蘭州的不僅僅是一碗面,還有那些年輕人,而且他們的出走更加決絕。
甘肅省每年在省外培養的非師范類大專以上畢業生的回歸率不足五成。到蘭州讀書的外省學生,留下來的就更少了。
蘭州大學,幾乎獲得過所有中國大學可以得到的稱譽,卻被稱為中國最孤獨的大學。新建的榆中校區,距離蘭州市區足有45公里,背靠黃土高坡,蒼涼粗獷的場景,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積累最深厚的大學之一。
蘭州的吸引力無疑是在下降的,年輕人在出走,也順便帶走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希望。蘭州有全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但是那還不夠。
對出走的蘭州人來說,家鄉似乎只有在遠方才可愛,牛肉麵只有闊別已久才格外醇香。
2.黃河的水,不停地流
黃河將蘭州從中剖開,袒露出她不平凡的命運。
漢武帝時期,漢王朝最年輕,也是最出色的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越過黃河突入匈奴腹地。另一邊,老成持重的李息被責令在黃河之上尋找渡口,以期接應大軍。
年過五旬的李息,無法像霍去病那樣猛進,但是沙場征戰給了他足夠敏銳的判斷力。他選擇了黃河上較為寬闊平緩的一段,三個河谷相接的狹長地帶,大軍在這里足以進退自如。築城的部隊很快進駐,於是黃河之上出現了一座要塞——金城,取其固若金湯之意。
漢昭帝在位期間,正式設立金城縣(今蘭州西固),屬金城郡。金城西可通河西走廊,絲綢之路上最黃金的地段;往南通過河州(今甘肅臨夏),就是青藏高原北緣;北方則是馬背民族游弋了千年的廣袤土地;向東自不必說,富庶的關中平原觸手可及。憑借絕佳的地理位置,金城自此成為中原王朝在邊地的一顆重要棋子。
作為邊關要塞誕生的金城蘭州,骨子裡滿是鐵血與強悍。這種性格已經寫在了蘭州人的基因里。蘭州作家張海龍曾講述過這么一個故事:
以前我們學校有個美女,剛柔並濟。有一次去吃牛肉麵,她剛剛佔好的位子被幾個流里流氣的青年給搶了,那幾個青年佔了位子還不說,還用那種挑逗兼挑釁的目光看著她。
美女不動聲色,只對下面師傅說:"下個大寬,辣子多些,香菜和蒜苗子也都多些!"
之後,當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端到手中,該美女緩緩行至桌前,突然變招發力,以一招「天山折梅手」猛然間將一碗面倒扣在坐在她位子上那青年的頭上,之後又是一碗砸在他頭上。
蘭州人的嫉惡如仇、性如烈火可見一斑。相應的,這里長期缺乏的則是躋身都會的細致。
這種情況在隋唐開始慢慢改變。隋文帝楊堅以皋蘭山為名,設蘭州總管府,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蘭州的區劃也逐步穩定。這個名字較之金城,少了些許鋒芒,盡管蘭州依然處於戰爭的前線。
蘭州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中轉城市。實際上直到今天,選擇前往敦煌、張掖、武威,甚至新疆的遊客都會選擇蘭州作為中轉地。這是蘭州的幸,也是蘭州的不幸。
古代可沒有飛機,蘭州的交通除了車載馬拉,就是長得有點可愛的羊皮筏子。好在黃河在蘭州突然放慢腳步,讓渡河這件事少了許多驚心動魄。
明朝,黃河給了蘭州又一項殊榮。追得元軍到處亂跑的明軍來到蘭州,照例在此渡過黃河。他們沒有選擇羊皮筏子,而是搭建浮橋,以利通行。從此蘭州有了一座「天下第一橋」——鎮遠浮橋。現今鋼筋鐵骨的中山橋便是那座浮橋的後繼者。
擁有了一座黃河大橋,蘭州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清朝,為了更好地統治西域,陝甘總督移駐蘭州,蘭州名正言順地成為了控扼西北的咽喉要地。日後西北平叛的左宗棠,就曾在蘭州督辦軍務,並開辦蘭州製造局,蘭州的近代化才能在西北地區獨領風騷。
黃土高原上的焦渴,全仰仗黃河的滋養,方能得以緩解。黃河流經之地,只要有河谷,都會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多數人對西北都有一個「荒涼」的刻板印象。且不論這印象正確與否,大西北的苦水,澆出了怕是中國最甜的瓜。比如蘭州的白蘭瓜,來自美國,卻成了黃土高原上的甜蜜符號。
蘭州似乎一直在見證「過路」,有的留下,有的離開。從李息修建渡口,到絲綢之路,到左宗棠西征的湘軍,再到如今的西北交通樞紐。蘭州,一直在路上。
3.蘭州的人,不停地走
蘭州是個對於道路有著深刻理解的城市。隴海線,東起江蘇連雲港,西至蘭州,始終是中國交通網上的一條大動脈。2016年的新規劃里,「八橫八縱」中的陸橋通道又有蘭州的身影。
除去隴海線,還有蘭新線、蘭青線、包蘭線等等重要鐵路干線,以蘭州為中心,輻射著廣闊的西北。
鐵路對於蘭州的影響延續至今。1952年蘭州站建成投入使用。第二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隨即展開。全國156項重點工程,有8個落戶蘭州。蘇聯援建之外,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來到蘭州,大西北的塵土飛揚,隨即落滿他們的行囊,與天地化為一體。
有了他們的到來,蘭州開啟了自己飛速發展的進程。人口從1949年的十萬,迅速增長到1959年的七十萬。原本破舊簡陋的城區,也因工業化而煥然一新。當時打下的深厚基礎,以及千年未變的「咽喉」地位,使得蘭州在如今的城市競賽中仍未喪失機會。
如果你走在蘭州,或者恰好認識蘭州人,你可能會聽到他們操著一種特別的方言,就像是摻雜口音而顯得不標準的普通話。那是京蘭腔,蘭州移民最鮮活的遺存。
這也並不是蘭州城市史上的第一次移民潮。明朝已經有大量江南移民遷至蘭州,據說隨從肅王來到蘭州的就有近五萬人之多。蘭州人就像大風吹來的沙子。想到這一點之後,一切關於蘭州的疑惑似乎都已迎刃而解。
人們在此卸下行囊,卻並未真正打開行囊。跟隨李息到金城築城的將士全部紮根於此了嗎?穿梭於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又有幾人留下?就連不少下定決心建設大西北的熱血青年,都在日後離開了灑滿熱淚與汗水的黃土地。
經常性的迎接與告別,使得蘭州人總能找出最恰當的情感,該溫暖溫暖,該熾熱熾熱。我願意相信蘭州不是久留之地,更願意相信那裡有值得體驗的生活美學。
4.西北偏北,兇猛優雅
美學家高爾泰曾經說「這是個美學上荒涼得可以足不出戶的城市」。是的,蘭州人生長在一個粗糙的環境之中,然而,這未能阻礙蘭州人精彩夜生活的出現。
夜幕一旦降臨,蘭州城就開始酒香四溢,蘭州人就開始酒酣耳熱。人們用過剩的荷爾蒙最大程度地換取多巴胺,酒精便是這場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蘭州人的胃裡並不只是咣當著啤酒。那對於夜市上百花繚亂的吃食來說,太過於無情了。
涼面配上烤肉足以給夜晚一記重拳。雞蛋牛奶醪糟,亦或者甜醅子,則是一種有別於純粹喝酒的、甜蜜的醉香。漿水魚魚的爽滑足夠驅走炎熱,灰豆子的綿密口感則一直是冬夏皆宜的。而直到酒足飯飽之後的一支黑蘭州,忽閃在霓虹燈與黑夜之中,滿足感方才開始在身上蔓延。
恍惚間,蘭州是有那麼一股子江湖氣。想了解蘭州,該趁著夜色,循著鼎沸人聲,來一次大隱隱於市。這一派繁榮,總會給人一種切實的活在世上的感覺。
摸准這種感覺,才會發覺,為什麼這座城市有著中國民謠最粗壯的一條根。
「陌生的人請給我一支蘭州」,蘭州以各種名義出現在文藝青年的夢里。而蘭州成為中國民謠的沃土,比《董小姐》的傳唱,要早得多。野孩子、低苦艾,包括年輕一代的陳小虎,蘭州無數次在歌中出現,伴著一聲聲耐人尋味的怒吼與低吟,擊在遊子的耳膜上,心臟上。
蘭州籍作家張海龍曾將自己一本關於家鄉的書,起名為《西北偏北,男人帶刀》。大西北的秋風、黃土與黃河,總使人感到一種撲面而來的兇猛。包括西北民謠中毫不遮掩的情感,蘭州常常是直來直去的。
蘭州更早地與人們發生聯系,是以一種平靜而委婉的方式。這就是蘭州的另一張名片——《讀者》。
《讀者》雜志創刊於1981年,巔峰期月發行量過千萬冊,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里,不知道多少人受其激勵而對文字產生興趣。三十多年時間,想著一直有這么一群人,不間斷地挑選、呈現最質朴的美與善,心頭也是一暖。
從此故鄉變他鄉,或者從此異鄉變故鄉的故事,不斷在蘭州上演。她彷彿是中國最漂泊的一座城,不知道自己將去向何方。
這樣的身世,正好為歌手們提供了吟唱的靈感來源,正好為《讀者》煲制「心靈雞湯」提供了心理動機,正好為離開蘭州的遊子提供了自圓其說的完美邏輯。
在蘭州,人與城看起來有種並不緊密的關系。但是,蘭州的遊子很難有誰抵得住「蘭州」兩個字。
你可以說她浪漫,說她荒涼,說她有江湖氣,說她衰敗而充滿頹廢。可惜,以上任何一種定義,都顯得浮誇,或單薄。蘭州對於蘭州人是家,對其他人是遠方,或許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康民《蘭州歷史上的創舉--上海遷蘭企業紀實》,宗於田《清末洋務運動與蘭州近代工業的興衰》,《蘭州文史資料選輯·明肅王在蘭州》,《城關文史資料選輯·蘭州煉油廠》,蘭州市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蘭州歷史建制沿革梗概》,張令瑄 唐國華《蘭州歷代大事記》,王九菊《歷史上蘭州的交通》,王永斌、蔡中宏《甘肅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聚集對策探討》,張海龍《西北偏北,男人帶刀》,葉舟《漫山遍野的今天》,中國國家地理總第663&664期《甘肅專輯》。
5. 作業問題:蘭州歷史名人及故事
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和蘭州也有「牽扯」。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爆發。同一天,距離西安千里之遙的蘭州也發動了突然事變,而在蘭州爆發的這次事變是「西安事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蘭州被稱為「蘭州事變」或「西安事變在蘭州」。
關於「蘭州事變」在城關區志和蘭州百年大事記(專輯)中都有記載。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的當晚,張學良手令甘肅省府秘書長、代省主席周從政,五十一軍參謀長劉孝同等向胡宗南部發起攻擊,包圍了綏靖公署(今城關區政府所在地),並解除其武裝。同時公布了張、楊兩將軍提出的抗日救國『八項主張』。」
這是城關區志之大事記中關於「蘭州事變」的記錄。
「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在陝西臨潼扣押蔣介石,當晚七時張(學良)派飛機送手令來蘭州,在省府秘書長、代行省主席職務的周從政,五十一軍參謀長劉孝同等主持下,向駐蘭州胡宗南部隊及駐甘綏靖公署朱紹良部隊發動進攻。朱部除拱星墩炮兵營外,其餘僅有小抵抗,短時間內即解除其武裝,打死打傷七十餘人,俘虜一千二百餘人,並扣押甘肅省會警察局長史銘及綏署參謀長章亮琛、總參議張春蒲等人,並公布張、楊八項主張,響應『西安事變』。」在蘭州百年大事記(專輯)中關於「西安事吵高變在蘭州」的情況記載較城關區志更為詳盡一點。
「『西安事變在蘭州』解放後有不少人做過文字記錄,其中就包括扮鉛蘭州的名人張令以及一位署名史言的作者。」現在城關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擔任編輯工作的柏敬塘老先生以一個資料提供者的身份,給我們提供了部分「西安事變在蘭州」的珍貴資料。
「蘭州事變」發於晚7時
(1936年12月12日晚上7時,在距離「西安事變」爆發幾個小時之後「蘭州事變」也隨即爆發。三四個小時後,蘭州城歸於平靜———震天響的炮聲、槍聲聽不見了;街上也看不到全副武裝、腳步急匆匆的軍隊了,蘭州城又恢復了正常秩序。
「蘭州事變」是蘭州積極響應「西安事變」的一次壯舉,也是全國惟一的,此事件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擴大了張學良、楊虎城兵諫的政治影響,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意願。)
時任甘肅省政府主席的於學忠同時也是東北軍蘭州駐軍五十一軍的軍長,他是張學良的親信。
「蘭州事變」就是由東北軍蘭州駐軍五十一軍發動的。
早在1936年的11月,張學良就親自駕飛機從西安經平涼飛抵蘭州了解甘肅和五十一軍的狀況,並與於學忠進行了密談。而就在「西安事變」爆發的前一天,張學良總部還電令五十一軍向蘭州收縮部隊,監視和戒備國民黨中央在蘭單位和部隊。
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將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軍政要員扣押起來,就此爆發了「西安事變」。隨即,張學良總部密電蘭州,告知扣蔣成功,命令五十一軍立即解除蘭州綏靖公署、中央軍各部及省會警察局的武裝,扣押重要黨政軍首腦,切斷蘭州與國民黨中央的聯系,通電響應張、楊「八項主張」,切實控制蘭州,與西安相呼應。
五十一軍接到西安張學良升缺尺的手令後,立即於當天下午由五十一軍參謀長劉孝同、甘肅省府秘書長周從政召開各師參謀長、軍部各處長及部分在蘭團長參加的緊急會議,決定堅決服從張學良將軍的命令,通知其所轄的114師、118師火速向五十一軍軍部(今省政府後院)靠攏,並定在晚上7時開始行動。當時,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和李振堂、周光烈、牟中珩3位師長奉召去了西安。
劉孝同等在事變前召開的緊急會議上預定搞一個「鴻門宴」———晚上7時,他們在五十一軍軍部大擺宴席,宴請綏靖公署首腦及各處處長,正當那些官員們吃得酒酣耳熱之際,四周伏兵突出,就這樣,五十一軍一槍未發,就順利扣押了赴宴的官員,其中,被扣押的有綏靖公署參謀長章亮琛、總參議張春蒲等十餘人。另外,在「鴻門宴」之前,為防止意外發生,五十一軍已經先行扣押了甘肅省會警察局長史銘。
而就在五十一軍在軍部扣押眾多綏靖公署官員的同時,蘭州城裡一時間也是槍聲四起,以113師為主力的五十一軍各部在師參謀長竇光殿的指揮下,分頭直撲預定目標。五十一軍在蘭秘密聯絡參謀解方率部先行進入綏靖公署院內,對胡宗南部進行包圍攻擊,在短暫的交鋒後,解除其武裝並佔領了綏靖公署。在甘肅軍警督察處、甘肅省會警察局等處的軍事行動進展也很順利,沒有遇到激烈抵抗;在東校場和飛機場的戰斗就比較激烈,雙方在沖突中死傷不少,其中東北軍就有數十人傷亡。在此次武裝軍事行動中,共斃傷70餘人,俘獲1200餘人,中央軍系統在蘭部隊及特務武裝全部繳械,僅僅在綏靖公署就繳獲手槍700餘支,步槍數百支。
在軍事行動的同時,五十一軍派出部隊分頭佔領了電報局、郵政局、中央銀行、農民銀行、無線電台、民國日報社等要害部門。
幾個小時後,五十一軍立即通電全國,響應張、楊抗日救國「八項主張」,並以甘肅省政府主席於學忠的名義在市內張貼布告,向老百姓解釋原委安定民心。
(「蘭州事變」爆發後,連日里,蘭州召開了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宣傳抗日救國的重大意義,掀起了蘭州救亡運動的高潮。當時,地方紳士、社會名流水梓、裴建准、楊思等參加了代表大會。
為擴大社會影響,爭取蘭州各界民眾的擁護,以切實控制蘭州,五十一軍還以省府名義下令停止國民黨各級黨部的活動,並強令國民黨黨部控制下的報紙登載張、楊的「八項主張」,同時還派出人員到各大中學校進行抗日講演,散發愛國傳單,宣傳事變意義,在蘭州還成立了「抗日救亡聯合會」等。而青年學生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更是響徹整個蘭州城。)
「蘭州事變」爆發的背景
(為什麼「西安事變」發生後,蘭州也隨即發生了「兵變」?「蘭州事變」又是在怎樣的背景之下發生的呢?)
可以說,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甘肅地區在政治軍事方面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一方面,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會寧;國民黨中央軍的第一軍、第三軍等部也相繼入甘,1935年秋,隨著東北軍五十一軍的入甘,甘肅地區局勢更顯復雜。另一方面,在抗日救國的宣傳影響下,甘肅各階層民眾的抗日意識也在逐步增強,甘肅地方實力派人物面對民族危機和甘肅的復雜局面也憂心忡忡,而進入甘肅的國民黨軍隊中,厭倦內戰的情緒也在逐步擴散,尤其是在東北軍中,「反對內戰」、「堅決抗日」、「打回老家去」成了廣大官兵的思想主流。
東北軍蘭州駐軍五十一軍下轄三個師:113師駐防蘭州,師長李振堂;114師駐靖遠至永登一線,師長牟中珩;118師駐定西以東地帶,師長周光烈。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在東北軍中屢建戰功,深得張學良信任,是東北軍中地位僅次於張學良的重要人物。
「九一八」事變後,五十一軍撤駐天津一帶,東北淪陷的苦難及在天津遭受日軍強暴欺凌的親身經歷,使五十一軍廣大官兵抗日情緒十分激昂,與此同時,五十一軍軍中在當時已建立了由張學良親任會長的秘密抗日核心組織———抗日同志會蘭州分會,負責人是張學良駐五十一軍秘密聯絡員、中國共產黨員解方,五十一軍中不少愛國軍官都參加了這個組織。
所以,東北軍內抗日熱情的高漲以及五十一軍控制蘭州地區的現實都是「蘭州事變」發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蘭州事變」的影響
(1936年12月26日,鑒於「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由周從政出面召集省府會議,會議決定釋放「蘭州事變」中被扣人員,發放收繳的武器裝備,中央駐蘭各單位恢復常態,至此,「蘭州事變」遂告結束。)
「蘭州事變」的發生不但壯大了「西安事變」的聲勢,在省內外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天津《大公報》等報刊輾轉刊登了「蘭州事變」的情況,引起了國內各方的關注。
就在五十一軍在蘭州行動的同一天,東北軍平涼駐軍也奉張學良命令採取緊急措施,控制了全城;而在省內其他地區,「蘭州事變」使國民黨勢力如驚弓之鳥,陷入了惶恐不堪的景況……
(隨著蔣介石在南京扣押張學良將軍後,1937年2月,蔣介石以處理東北軍善後事宜為名,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到南京開會,蔣介石逼迫東北軍主力分置各地。於學忠被免去甘肅省主席職務,調任江蘇淮陰綏靖公署主任,五十一軍即於當年3月間陸續東調離開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