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寓言成語故事有哪些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刻舟求劍、拔苗助長、掩耳盜鈴、南轅北轍、亡羊補牢、狐假虎威、火中取栗、朝三暮四、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對牛彈琴、守株待兔、葉公好龍、鷸蚌相爭、東施效顰、杞人憂天、畫餅充飢、螳螂捕蟬、曲高和寡、囫圇吞棗、庖丁解牛、庸人自擾、塞翁失馬等。
1、黔驢技窮
【拼音】: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釋】: 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拼音代碼】: qljq
【近義詞】: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
【反義詞】: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沒有計謀了
【英文】: All tricks have been exhausted.
【故事】: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
2、刻舟求劍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拼音代碼】: kzqj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歇後語】: 楚人過江 【燈謎】: 在船上作記號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頭腦不靈活 【英文】: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故事】: 戰國時期,一個楚國人坐船渡長江,船行至江山時他不小心將身上佩帶的寶劍掉到水中,但沒能及時抓住,於是就在掉劍的地方船舷作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後就在剛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寶劍,結果一無所獲。
Ⅱ 哪些成語是寓言故事 有寓言的成語故事
1、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鷸蚌相爭、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等。 2、鷸蚌相爭的故事: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3、自相矛盾的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Ⅲ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50個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Ⅳ 一些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題目即可,要分類)有哪些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結構】連動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賓語、定語。
【正音】待;不能讀作「dǎi」。
【辨形】待;不能寫作「侍」。
【近義詞】刻舟求劍、墨守成規
【反義詞】通達權變
【辨析】~和「刻舟求劍」;都含有「不知變通」之意。但~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觀努力;只是存在僥幸心理;想獲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劍」偏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了解情況變化;不知變通而採取錯誤方法。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能有好日子過嗎?
【成語故事】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