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禹的故事有哪些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分九州,鑄九鼎,象徵統一天下九州
傳說禹曾征伐三苗,親臨戰陣,勇武神威,戰功卓著。
傳說「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聲勢可謂浩大。
2. 大禹都有哪些故事
4000年前,渭河流域產生洪水災害,大禹治水有功,在群眾中威信和權威極高,那時候的華夏族首領舜將皇位傳位給了大禹。有關大禹治水的小故事廣為流傳百世快遞。 傳說故事堯當政的情況下,洪水災害泛濫成災,農作物水淹了,房屋被毀了,普通百姓只能往高空搬。
3. 大禹有哪些傳奇故事
人們見了紛紛心痛流淚。因此,後來嵩山一帶還流傳著許多禹治水的動人故事。傳說禹為了完成治水重任,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他就離開了妻子,重又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後來,他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呻吟,隨後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人們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禹的妻子正抱著他的兒子啟教兒子朝爸爸揮手,讓兒子叫禹為爸爸。此時正是治水忙碌的時候,禹雖然看到了妻兒,他也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繼續忙著去治水了。禹第三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已經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禹往家裡拉。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兒子,水災尚未治理好,沒空回家,就又匆忙離開了,還是沒進家門。
禹在外13年,沒有回過一次家。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這段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後來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關於禹的神話故事還有很多。嵩山還有個傳說,說禹治水時,要在介於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的軒轅山打出一條疏洪泄流的通道,他顧不得回家,便與妻子塗山氏女嬌約定,以擊鼓為號,把飯送到山上。由於軒轅山山堅石硬,禹想用神力開山,他就搖身變成了一頭大熊,運用功力,一會就掀掉了半座山。當他正幹得起勁時,一塊劈山時崩裂的石頭砸到了皮鼓,禹的妻子聽到了鼓聲,誤以為是禹發出的信號,便連忙燒火做飯。
當女嬌拖著懷孕的笨重身體到山上送飯時,她東張西望卻不見禹的蹤影,只看到了一頭威猛的大黑熊在奮力挖山,把她嚇得扭頭就跑。禹回頭見是妻子,就跑上前去迎接妻子,卻又忘了還原成人形。女嬌見大熊向自己跑來,一急之下,頃刻間化作了一塊巨石。禹見妻子變成了大石頭,才猛然想起自己還沒有變回原形,他傷心地抱著石頭大哭,眼淚流到石頭上,浸透了石頭,石頭裂開了,裡面傳出來孩子的哭聲,禹的兒子誕生了。禹為了紀念妻子,就給他的兒子起名叫「啟」,也就是「石頭裂開」的意思。於是,後人便稱這塊裂開的巨石為「啟母石」。
西漢武帝游覽嵩山時,也被這個傳說所感動,就下令在嵩山修建了啟母廟。雖然後來啟母廟盪然無存了,可是,東漢時在廟前修建的啟母闕還依然保留著。從殘存的碑文中依稀可見漢代對禹治水的記述和對啟母塗山氏助夫治水的頌揚。
4. 堯舜禹時代的神話傳說有哪些
1、堯王牧馬坡
傳說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這里「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那裡北有生馬庄,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志》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2、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4)關於禹的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堯舜之時,發生滔天洪水,大禹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為治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因大禹賓士天下,天下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大禹也因其顯赫功德和人格被最尊為華夏最著名的聖王。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
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的天下,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風調雨順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大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5. 與大禹有關的故事與人物
一、故事
1、三過家門而不入
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
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2、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權,取得了「夏後」的地位。
經過激烈的戰斗,三苗戰敗了。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了夏禹的王權。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
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
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3、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大會,就准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
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
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二、人物
1、鯀
鯀[gǔn] ,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顓頊之子。
鯀禹治水是中國最著名的洪水神話。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勞苦功高。
一說因鯀與堯之子丹朱、舜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失敗而被堯流放至羽山;一說是「堯令祝融殺鯀於羽山」,總之,鯀葬身於羽山,是一個悲劇色彩濃厚的治水英雄。
2、啟
啟(生卒年不詳):也稱夏啟、帝啟、夏後啟、夏王啟,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塗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
禹死後,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他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此後,又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盪。他一生四處征戰,最終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姒啟
6. 關於禹的故事
一、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他已經懂得叫爸爸,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還是沒有停下來。
二、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陽城東南的塗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志性事件。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禮。
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三、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大會,就准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
一、人物評價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展。
二、禹王來源
與禹王同時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發現關於禹王的記載。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約一千年以後西周的遂公盨,此外還有齊侯鍾、秦公簋。顧頡剛經過考證,認為「禹」這個字的字源與龍有一定的關系,但被人誇張成「禹是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