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山於藍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成語:青出於藍
拼音: qīng chū yú lán
解釋: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冊蘆棚提煉出來的,嘩春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青,取州則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例子: 愈變愈妙,可謂~矣。(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貳』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道理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道理:學生如果不停止學習,積極專研學問,總有一日可以超越他的師長。這句話出自荀子的《荀子·勸學》,以青與藍兩種顏料間的遞進關系比喻師生之間學識的遞進與傳承,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原文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春唯滾。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譯文
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扒余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山尺曬幹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