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Q正傳的內容有哪些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埋胡襲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阿Q本身是個非常卑微而且貧賤的人物,但是他卻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甚至是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也認為,「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而且因為去過城裡,甚至連城裡人也看不起,拿別人的缺陷肆意嘲笑,然後引起為榮。
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於安慰自己的表現,以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被別人打,他可以想像成自己被「兒子」打了,認為整個世界不像樣,沒了倫理,於是又按照自己的意願轉敗為勝,心滿意足。
(1)阿q都有哪些故事擴展閱讀
《阿Q正傳》是魯迅對舊中國病態國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統的大清算。精神勝利法貫穿阿Q的一生,阿Q要被殺頭了,也還在用精神勝利法使自己忘記殺頭的苦楚。用魯迅的話解釋精神勝利法:「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阿Q正傳》的深刻之處在於它不僅暴露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國民的弱點,而且也揭示了民族衰敗的根源。做轎阿Q的失敗不僅是國民性的失敗史,也是民族的失敗史。通過阿Q這個典型,魯迅揭示了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同時也滲透了作者對民族和人民偉大的愛。
《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阿Q正傳》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一點也沒有減退,反而日見其濃烈日顯其尖銳,「未庄」的國情並無根本改觀,「阿Q精彎兄神」仍然到處可見。《阿Q正傳》就是一把解剖刀,通過「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國人的精神危機和國民性格。
② 請簡要概括阿q經歷了那些悲劇
到處打短工的流浪雇農掘陸,是社會中被壓迫、被污辱的最底層的人。接著連續寫他的四個生活片斷。他窮得娶不沒野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獨不崇奉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又譏笑未庄人的「不見世面」,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點;「癩瘡疤」的故事,寫他被欺辱時由打人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枯散喊「押牌寶」事件,寫他被欺辱後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而進行自我摧殘。
③ 課文寫了阿Q幾次勝利的事跡
三次。
文中啊Q的三次精神勝利:
1、阿Q賭錢賭贏卻被賴賬,自身的弱勢地位令他不能報復,只能用這種「自殘」的方式催眠自己,讓人唏噓不已。他在自欺與忘卻中尋找心理平衡,從而減輕自身痛苦。「精神勝利法」在此處體現得淋漓盡致。
2、阿豎晌Q的精神勝利法被人識破以余判鋒後,閑人們抓住沖謹他的辮子逼他說「人打畜生」,阿Q受了辱,卻立馬想到自己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又由第一個聯想到了「狀元」,通過盲目的妄自尊大,理想化自己贏得虛擬的勝利。
3、阿Q在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後,小尼姑的出現正好讓他的怒火有了宣洩的地方,於是阿Q轉而去欺辱小尼姑,這是通過對屈辱的健忘和向更弱者泄恨來取得精神上的勝利。
魯迅在《阿Q正傳》小說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這個人物的精神勝利法稱為阿Q精神。具體表現為他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硬,麻木健忘等等。
④ 《阿Q正傳》的講了些什麼事
《阿Q正傳》繼承我國小說的民族傳統,用「傳」的形式構成全篇。小說緊緊圍繞阿Q而「傳」,自始至終以阿Q的活動作為惟一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寫出阿Q短暫而可悲的一生。 小說共九章,每三章可構成一碰梁知個部分。前三章寫阿Q的階級地位、經濟地位,概括勾勒阿Q以「精神勝利法」為中心的性格特徵;中間三章寫阿Q遭遇的壓迫和剝削,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表現阿Q的處境,揭示了時代矛盾;後三章寫阿Q在革命到來之後的性格變化和悲慘命運。 第一章,是小說的序言,排列起來交代四個問題:小說的名目、阿Q無姓、無名、無籍貫,寫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會環境。交代名目的來源時,從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說起,批判了「正名論」,順便給主張保存「國粹」的遺老遺少們以諷刺。考察阿Q的姓時,通過趙太爺不準他姓趙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節,突出了阿Q連姓都被剝奪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兇殘橫暴的統治者也粉墨登場了。考察阿Q的名,由「洋字」而涉及「國粹」,又一次幽默地諷刺那些遺老遺少們。考察阿Q的籍貫時,諷刺了胡適的考據癖。序言告訴讀者,他並不為名人作傳,而要給一個不為世人所聞,連姓、名、籍貫都十分模糊的流浪雇農阿Q作傳,表明他對窮人的態度;而順筆諷刺當時的一些文人,則是近現代之交新舊文化交鋒的常見現象。 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畫阿Q的性格特徵:精神勝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斷,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經濟地位,到處打短工的流浪雇農,是社會中被壓迫、被污辱的最底層的人。接著連續寫他的四個生活片斷。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獨不崇奉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又譏笑未庄人的「不見世面」,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點;「癩瘡疤」的故事,寫他被欺辱時由打人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押牌寶」事件,寫他被欺辱後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而進行自我摧殘。以上便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構成部分之一。 第三章,接第一章的情節,繼續寫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被趙太爺打了之後,反而因此「得意了許多年」,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從來如此,他們景仰強暴,視人壓迫人為當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現了當時人們的這種十分可悲的變態的奴性。這一章寫了三個生活片斷。竟然敗在王胡手下,遭到「平生第一件的屈辱」;挨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調戲小尼姑,為自己的屈辱報仇。三個片斷,刻畫了阿Q畏強凌弱的性格笑消;阿Q與王胡比丑,說明他無聊到了極點;憎惡假洋鬼子,則表現他排斥異端;「趕緊抽緊筋骨」等待挨打,顯出十足的奴性;調戲尼姑,更表現阿Q對女性態度上的骯臟靈魂。 第四章,寫阿Q拙劣的求愛經過和遭到的可悲結果,繼續表現阿Q的地位和處境。作者在敘述中把阿Q的永遠得意歸究於「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指明了他的思想是受了封建文化、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這是阿Q嚴格遵循「男女之大防」和排斥異端的思想根源。而強調阿Q的「樣樣合於聖經賢傳」,以及他要找女人是惟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說明阿Q全身浸潤了封建思想的毒素,滿腦子都是封建思想道德。而他去擰女人大腿,說「誅心話」「擲一塊小石頭」,留心想「引誘野男人的女人」,又說明他前面的思想是虛偽而可憎的。年近三十的阿Q要求戀愛是正當的,但他的要求卻觸犯了封建禮教,因而遭到趙太爺父子的兇殘迫害,他不僅挨打,而且連可憐的一點點家當也被榨取干凈,斷絕了活路。這一章,寫了阿Q的可憎,更寫了他的可憐,也寫了統治者迫害人民的殘暴。到此,情節發展又深入了一步。 第五章,寫阿Q走投無路,揭示麻木的國民「吃人」的本相,再寫阿Q的畏強凌弱。「戀愛」既成「悲劇」,阿Q接下來遇到了「生計問題」。這一章寫了三個生活片斷。阿Q感到「世上有些古怪」,做工被老主顧拒之門外而意識到生路被斷絕。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斷他生路的是趙太爺之流,而誤以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謀了他的飯碗去」,便發生了「龍虎鬥」。這既表現了阿Q的畏強凌弱的性格,又說明阿Q的不覺悟已經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無路可走的阿Q去靜修庵偷蘿卜,是情節的必然發展。他視小尼姑如草芥,對老尼姑耍無賴,亦是他畏強凌弱無賴霸道的表現。自己的不爭氣不覺悟渣薯,統治階級的迫害,必然使他走上行竊之路。 第六章,寫阿Q由走投無路到短暫的「中興」,再被趙太爺逼到無路可走的經過。阿Q從城裡回到未庄後,受到人們的「敬畏」,不過因為他在城裡給白舉人家裡幫過忙,手裡有現錢,有些便宜貨,還知道城裡一些見聞。因此,掌櫃、酒客、路人都對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對阿Q也「肅然」,婦女對有劣跡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動趕著要買他的東西。這一切深刻揭示了國民趨炎附勢的本性。然而,當阿Q的底細被披露出來後,人們又由對他的「敬而遠之」到「斯亦不足畏也矣」,更說明了世態的炎涼,人們的愚昧無知。不由得使人發問,這樣的國民,不改造行嗎?阿Q的又一次走投無路成為必然。 第七章,寫辛亥革命到來時各階層對革命的態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時,辛亥革命的暴風雨來了。城裡的「舉人老爺」視革命如洪水猛獸,他要逃難了。未庄的「一群鳥男女」驚恐萬狀,誤傳革命軍是為崇禎報仇的軍隊。阿Q則最具有代表性,由於他的思想深處的保守心理,使他對一切新生事物都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所以起先對革命「深惡而痛絕之」;但他又從自己的處境和感受出發,感到「革命也好罷」,產生了「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的要求,因此他高喊「造反了,造反了」,表達了他革命的願望。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實質是什麼呢?「要什麼就是什麼,歡喜誰就是誰」。這樣的革命怎麼能夠成功?小說以形象的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再看阿Q的對立面,趙太爺父子在革命到來時嚇得六神無主,低聲下氣地把一向不放在眼裡的阿Q叫成「老Q」,這時候的趙太爺和阿Q儼然換了一個位置。還是年輕一輩詭計多,趙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約革命,革掉了靜修庵里的一塊龍牌,還順手抄走了一個宣德爐。這就是當時非常普遍的混跡於革命中的假革命現象。 第八章,寫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變化,進一步刻畫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陣風一掃而過,並沒有到達未庄,人心日見安定。政權落到投機鑽營者手中。變化最大的不過是掀起了盤辮的風潮。趙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銀桃子」的革命黨,未庄的政權仍在這些從前的壓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黨,結果誤投假洋鬼子門下不成,被「哭喪棒」趕出門。他被剝奪了革命的權利。同時寫趙家遭搶,這就預示著阿Q的悲劇命運就要到來。 第九章,寫阿Q被當作替死鬼被捕、被審和被處決。趙家遭搶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這體現了人們對統治者的不滿情緒。阿Q就是作為搶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誰告了他的狀呢?就是戴「銀桃子」的自稱革命黨的趙秀才。壓迫阿Q的是趙秀才之流,不準阿Q革命的是趙秀才,最後捕他、審他、處決他的還是這個戴著「銀桃子」的「革命黨」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後反而被槍斃,他成了革命的犧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槍斃,而且還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後的精神勝利法:「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這一章里,還提到城裡依然如故,掌權的還是原班人馬,舉人還在追究陳年老租,依然遊街示眾,依然看客如雲,只是審問的跪改為站,處決的砍頭改為槍斃。小說顯示,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團漆黑;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人,依然是那樣麻木。
⑤ 阿q正傳的故事
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 紹興城夕昧庄,巧悶青年農民阿Q以打短工為生。未庄人都知道他的精神勝利法,經常拿他開玩笑。他向自己一向看不起的王胡挑戰,不料被打,這是他生平第一個恥辱。阿Q罵剛從東洋留學回來剪了辮子的錢大少爺是假洋鬼子,結果頭上挨了幾拐棍,孝伏彎這是他生平第二件恥辱。他看上了趙府傭人吳媽,本想用押寶贏來的錢娶她,可是錢被搶,在挨了一頓打後被趕出趙府。待他到城裡去時正趕上革命廳世,他揀了一些人家不要的東西回到未庄。開始人家都懷疑他的東西是偷來的,後來又以為他參加了革命黨,從趙太爺開始,大家都對他刮目相看。但是,革命失敗了,阿Q被趙太爺指控為革命黨,他高喊著"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被殺。
⑥ <阿Q正傳>中 阿Q做了哪些事 (10件)
1被趙太爺打後的得意。2與王胡比丑。3罵假洋鬼子挨打。4調戲小尼姑。5失業後衫猜州與王胡「龍虎鬥。6尼姑庵偷蘿卜.7在酒或蔽店,故意將錢袋「扔」在伙計面前,引起人們兆孝的「肅然」。8向人們講述在城裡的所見所聞.9賣偷來的舊衣服.10阿Q「投降革命黨
⑦ 阿Q正傳的故事簡介是什麼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一部小說,它有力地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
內容簡介
第一章《序》:阿Q還沉睡在背景之中,也還沒有給予姓名。作者彷彿從傳說中發掘實際人物一樣。用考證學的方法描繪阿Q這個人物的輪廓。阿Q生活在叫做「未庄」的農村,連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無足輕重的人物。作者把這樣一幅阿Q的素描留給大家之後,就退場了。第二章開始,為了設置阿Q活動的舞台,作者只是時常露一下臉,並沒有浮現表面。
第二章《優勝記略寫》:阿Q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給人家打短工度日。雖然常常被村裡人開玩笑,但內心他還反過來看不起村裡人。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頭上有一塊癩瘡疤。所以只要被人說道有關瘡疤的話題,他就發怒。大家覺得他的發怒很有趣,就更加開他的玩笑了。如果覺得對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結果往往是輸。輸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裡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優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有一次,他賭錢幸運贏了一回,不過好容易贏得很多錢卻被搶走了。這一次他覺得他真的嘗到了失敗的痛苦,於是就自己打自己,覺得好像自己打了對方一樣,又滿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續優勝記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陽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卻輸給了以為不是自己對手的「王胡」。正在這時,「假洋鬼子」——錢太爺的兒子走過來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著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氣頭上,為了撒氣,就罵了一句。於是遭到了少爺一頓哭喪棒的痛打。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臟話又是掐臉蛋,終於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不過阿Q那掐過小尼姑臉蛋的手指總是有股滑膩的感覺,讓他總是念在心裡放不下。「斷子絕孫的阿Q!」——小尼姑的罵聲在耳邊揮之不去,他覺得自己是想女人了。於是他就勾引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結果引起了混亂,被大家都知道了。阿Q的全部財產都被壓了,而且又向趙老太爺賠罪,才終於得到了原諒。
第五章《生計問題》:那以後,阿Q每在街上走,村裡的女人就遠遠躲開了。阿Q卻不知道為什麼。也沒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後來他終於打聽到,原來人家都僱傭小D,不在要他了。於是他就找敵人小D打架,不分勝負。後來,他到了離村子很遠的尼姑庵偷蘿卜。終於他決定離開未庄。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半年之後,阿Q悄無聲息地回到了未庄,這次因為兜里有了好多錢,村裡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說他在城裡最富有的人家打工,博得了人們的尊敬。他得意和人們談起在城裡看到殺革命黨的頭的事。因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著阿Q的女人們也都來買。趙太爺也要買。不過他覺得阿Q有些可疑,讓大家當小偷提防著他。這樣在村裡他就被敬而遠之了。一些閑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隱瞞地和他們說了,他其實不是小偷,只是給小偷打下手,那些東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於是那些對他敬而遠之的人又開始嘲笑他竟然連小偷都做不成。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謠言傳到了村子裡,引起了村裡的不安,阿Q看過革命黨被殺,覺得自己也成了革命黨,村子人也開始討好阿Q這個「革命閉虛黨」。阿Q相信革命黨一定會來找他,他做著搶到好多東西的美夢睡過去了。第二天起來,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經來過了,把像樣的東西「革命」去了,這讓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準革命》:雖然革命了,但卻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只是人們走到街配廳上都被剪掉辮子,哭著回家了。阿Q十分不滿意。一打聽才知道假洋鬼子當了革命黨的大官。他也想請假洋鬼子他們讓他加入革命黨,但是正在演講的假洋鬼子卻對他大喊大叫,把他攆了出去。有一天培態隱晚上,趙太爺家遭遇搶劫了。阿Q出去看熱鬧,看到那些革命黨穿著那些他在夢中見過的服裝正在進進出出地搬東西。阿Q感到特別遺憾。他認為這是因為假洋鬼子不讓自己革命,所以革命黨才沒有來叫自己。
第九章《大團圓》:趙家遭搶事件引起了未庄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軍隊包圍,阿Q被輕而易舉抓了起來。他被送到了城裡的監獄,可是他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被抓。被帶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覺地腿一軟,雖然人家命令他站起來,他還是不站起來,跪下了。一個頭目說:「奴隸性」。他因為趙家的搶劫事件受審。他向人陳述革命沒有讓自己入伙的憤恨。於是頭目讓他在一張紙上簽名,阿Q不認字。人家就讓他畫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筆,自己想畫一個圓圓的圈,但是手一抖,卻畫成了瓜子模樣的。他覺得這是他一生的屈辱,遺憾的不行。但是轉念一想,孫子才能畫好呢,便又放心了。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衛的車,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識到這是要去被砍頭,於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馬上又泰然了:「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難免要殺頭的。」在看熱鬧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違的吳媽,不過吳媽卻沒有看他,而是看著士兵們的洋槍。這時他發現那些看熱鬧的人的眼睛,很想四年前那匹一直追著他,後來他終於逃命的狼的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靈魂」。他耳朵聽到槍聲,覺得全身迸散了。
⑧ 誰知道阿Q的故事,簡單點的
在20世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有一位生活在未庄的雇農阿Q。阿Q無家,無房,也無信坦固定的職業,只靠做短工度日。在未庄,人們並不看重阿Q,沒有阿Q照常生活,只是有時人手緊,需要找幫工,便會提起阿Q。阿Q窮,地位底,他在未庄連姓什麼的權利也得不到,後因認姓趙,而遭到趙大爺痛打,再加上因追求吳媽,又被趙大爺痛打。此後,未庄再沒有人請他做工,他連出賣勞動力的權力都被剝削了。阿Q的法寶是以精神上的勝利來掩蓋或否認事實上的失敗,求得心理的平衡或超越,從而產生極大的滿足。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
可阿Q的法寶始終改變不了他的地位和處境,肚子還得挨餓。辛亥革命的風起,自然吸引貧窮的阿Q,他雖然沒有受過「革命」啟蒙,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要殺頭,也就對革命「深惡痛絕」,但阿Q本能地覺得革命會給他帶來希望,覺得革命「有趣」,連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也懼怕。於是阿Q要革命,在他看來,革命是最容易不過。只要把辮子盤在頭上,高唱「造反」,便已經是革命了。但在他看來,所謂的革命就是「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革命」不外是趁機搶點東西而已。阿Q根本分不清敵友,也分不清誰是真革命,誰是假革命和反革命,最終成為「革命的犧牲品」螞坦禪。
(阿Q的故事,不但表明悶塵了農民蘊藏著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力量,他們渴望改變自己的地位和處境,還深刻地揭示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第一,辛亥革命的領導者無視農民,把農民拋在一邊,嚴重脫離人民。在整個革命過程中,都沒有農民參與,農民不知道革命是怎麼回事。沒有農民參與,就沒有一個大的農村變動,就不可能鏟除農村一切封建污泥濁水。農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沒有農民參加的民主革命肯定失敗。第二,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對封建勢力妥協。革命由少數人包辦,很輕易地讓封建勢力和投機家混入,又缺乏農民的參與和監督,辛亥革命不僅沒有觸動封建勢力半根毫毛,更不能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要求。革命的結果只表明招牌更新,骨子依舊。
阿Q的故事,同時也證明了資產階級政黨無力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