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齊國的小故事有哪些

齊國的小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7 06:07:58

『壹』 有趣的齊國歷史故事

非常多,找了幾個出名的。

管仲鮑叔牙的故事
資料來源 http://e.ocac.gov.tw/culturechinese/vod25html/vod25_05.htm
春秋時代,齊國著名的宰相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東方的霸主.管仲有一個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鮑叔牙.鮑叔牙家比管仲家有錢,他們曾經合夥做買賣,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些,朋友都為鮑叔牙不平,認為他吃虧了.
但是鮑叔牙卻回答說「你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一些是應該的.」「這..這..」鮑叔牙的這番話,說得幾位朋友無話可說.
管仲和鮑叔牙也曾經一同上戰場;在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表現得並不勇襪消敢,大家都對他很不滿.但是鮑叔牙跟大家說,因為管仲的母親年紀大了,只有管仲這麼一個兒子,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他的母親就沒人奉養了.」
後來管仲也曾經做了幾次官,每次都因為表現不好,而被免職,大家都恥笑他.「管仲也實在太差了,這麼簡單的事都不能處理,還出來做官,真是的!」「其實,管仲並不是不能幹,只是運氣不好而已;這些小事不適合他來做,他的能力很強的.」
後來,管仲輔佐公子糾又失敗了,而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卻接掌了齊國的政權,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告訴他說:「我們國家經過這麼久的混亂,現在總算安定下來,為了使全國百姓以後能好好過日子,我要請您做宰相,幫助我治理國家.」
想不到,鮑叔牙竟然拒絕了.「感謝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實在無法擔當這麼重大的責任.」「您不肯幫助我,我怎麼能治理得好國家呢 」「大王,我推薦一個人,他才是最適合的宰相人選.
「誰 」「管仲!」「管仲!這個人我恨不得殺了他,您還要我請他做宰相 」「大王,當時管仲要謀殺您,是為了公子糾的緣故.他輔佐的是公子糾,當然希望公子糾能夠做齊國的國君,而您是公子糾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只好想辦法除掉您,並不是他對您個人有什麼仇恨啊!」「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們齊國強大起來,成為天下的霸主呢 」「當然想啊!」「那麼您一定要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夠幫助您達到這個理想.」
「好吧!」於是,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以最隆重的禮儀,請管仲來做宰相.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將齊國治理成富足強大的國家.後來管仲曾對人說:「生我,養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幫助我的,卻是鮑叔牙呀!」

鍾離春的故事

鍾離春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列女傳》中的《辯通傳》。她是齊國無鹽縣人,姓鍾,所以又稱她為鍾無鹽,她德才兼備、卻容顏醜陋,年四十未嫁,許多古書里動不動就說「貌比無鹽」,跟「貌如西子」呼應。丑到何種程度?書載她額頭、雙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調,肚皮長大,鼻孔向上翻翹,脖子上長了一個比男人還要大的喉結,頭顱碩大,又沒有幾根頭發,皮膚黑得像漆。(如此奇特的長相甚至讓有的人猜測鍾離春的祖先很可能是從南洋或印度來經商的馬來人或達羅毗塗黑人)。鍾離春雖然長了一副讓人吃驚的模樣,但她志向遠大。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為拯救國民,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齊宣王大為感動,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其諫議為宣王所採納,立為王後,從此國大治。而中國也留下兩句成語「丑勝無鹽」和「自薦枕席」。關於鍾離春的成功進諫對比孟子在齊宣王那裡碰了一鼻子灰,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個中原因了。
至於夏迎春應為後世戲劇中添加。意說齊宣王在立鍾離春為後之後,同時也寵美貌的夏迎春。齊宣王在國家有難之時,寵幸貌丑之後鍾無鹽;平安時則寵幸貌美之告純知妃夏迎春,於是便有了民間戲語「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艷」應為「鹽」音誤所致)
關於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證的。

而有關於鍾離春領兵打仗的故事多見於民間傳說。到了元朝,中國戲曲大發展。有一個叫鄭德輝的人寫了一出雜劇叫《丑齊後無鹽連環》說的是齊公子夜夢菽月,上大夫晏嬰替他圓夢,認為公子將娶的夫人隱於鄉村,時運未通,並建議他出城圍獵尋訪淑女賢人。齊國無鹽邑鍾離信的女兒相貌醜陋但文武兼備,很有才能,外出採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晏嬰見她出言不俗,便勸齊公子娶她為後。當時秦、燕二國都想制服齊國褲渣,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弦琴,鍾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並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鍾離春又率兵布陣打敗了他們,使齊國無憂。
http://..com/question/13688363.html?si=7

田單火牛陣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斗中受傷死了。

即墨城裡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即墨城裡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

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屬都編在隊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了。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費了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並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了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了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麼能說他的壞話!」

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過了兩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布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了。為了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了。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聽了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了。

騎劫當了大將,接管了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夥兒敢怒而不敢言。

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了好幾層。可是城裡的田單,早已把決戰的步驟准備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國兵將聽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對待,城裡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國軍隊真的創起墳來,可怎麼辦呢?」

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里。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了。

即墨城裡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

田單還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裡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

騎劫高興地接受了財物,滿口答應。

這樣一來,燕軍凈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單挑選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

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牆,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

城裡,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

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夥兒睡眼蒙朧,只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哪兒還想抵抗呢?

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

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

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燕國佔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了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了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佔領的七十多座城。

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

老馬識途

雖然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某些少數民族部落卻不理這一套。有一天,齊桓公正與管仲議事,有人來報告說北方的一個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數民族又侵犯了燕國,劫奪糧食、牲畜和財物,燕國派人來求救了。齊桓公徵求管仲的意見,管仲說:「山戎經常騷擾中原,是中原安定的憂患,一定要征服。」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齊侯大軍到了燕園,才知山戎早就帶著搶到的人口和財物跑了。管仲說:「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還會來騷擾。我們不如一追到底,徹底打垮他們,實現北方的長治久安。」齊桓公聽了管仲的意見,向北追擊山戎。燕國的君主燕庄公又對齊桓公說:「附近有個無終國(今河省玉田縣),與我們素有往來,他們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請他們給我們帶路,一同攻打山戎?」齊桓公立刻派人帶著禮物去無終國求助。無終國也派了一支軍隊前來參戰。

山戎的首領叫密盧,他聽說齊、燕、無終三國聯合討伐,知道打不過,就帶著一些親信和金銀財寶向北方逃跑了。來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齊桓公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傳令不許傷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寬待,感激齊桓公。齊桓公問他們:「你們的首領跑到哪裡去了?」他們說:「一定是去孤竹國借兵去了。」齊桓公決定跟蹤追擊,捉拿密盧,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動亂的隱患。

再說密盧逃到孤竹國,向國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前去迎戰齊軍,不料,黃花一出陣就被齊軍打得大敗。黃花逃回去對答里呵說:「齊候率軍前來,不過是要捉拿密盧,與我國毫無關系。我看不如殺了密盧,與齊侯講和,方能保全我們自己」。另一位大臣則獻計說:「北方有個地方叫『旱海』,又稱『迷谷』,那裡茫茫沙漠無邊,路途難辨。如果能把齊軍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齊侯人馬全軍覆沒。」

黃花聽到這里動了心眼。於是去殺了密盧,割下了首級,直到齊侯軍中,獻上密盧首級,並稱答里呵已經率軍逃跑,自己願歸順齊侯,為齊軍引路,追擊答里呵。齊侯見黃花獻上密盧首級,便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著黃花向北追擊。黃花在前面帶路,齊侯人馬隨後緊跟。進了沙漠,才拐了幾個彎就找不到路了。茫茫無垠(yín)的黃沙,好似靜靜的大海,既分不清東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後左右。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一問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哪裡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奸計。這時太陽已經下山,夜幕籠罩著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風一個勁地刮,凍得士兵直發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怎麼也走不出這個迷谷。這時,管仲猛然想起老馬大多認識歸途,便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大家死裡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

齊軍走出迷谷,打敗了孤竹國,答里呵和黃花也被亂兵殺死,孤竹國也就被滅了。勝利之後,齊桓公對燕庄公說;「山戎、孤竹一帶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給您吧。」燕庄公急忙說;「那可不敢當。靠您的幫助,我們才保全了國土,現在已經是感激萬分了,哪裡還敢收您的土地呢?」齊桓公說:「您不要客氣了,北部邊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邊民來犯,向天王納貢,這是我們大家的光彩。再說齊國離這里這么遠,鞭長莫及,也管不了啊!」這么一說,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辭了。

齊桓公班師回國之日,燕庄公親自送行。一路上兩人邊聊邊走,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出了燕國邊界50里。直到他們分手的時候,齊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禮的規矩,就說:「古往今來,諸侯送諸侯不得送出邊界,我們怎麼能違反規矩呢?」說著就要把這50里土地割讓給燕園。燕庄公已經得了500里土地,說什麼也不肯再要齊國的50里地了,可齊桓公一心要別人承認他是霸主,說話做事既講信用,又守規矩,所以非要燕庄公收下不可。就這樣燕國又得到50里好地。

諸侯們見齊桓公千里迢迢親自率軍援救燕國,打了勝仗還不貪土地,沒有一個不從心眼裡服他的。從那以後,齊桓公這個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貳』 齊國名人故事

晏嬰智斗齊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轎培旁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將要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派遣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裡去,沒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賢能的國王那裡去。我晏嬰是最沒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對手下的人說:「 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微臣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做什麼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楚王又問:『犯了什麼罪?』回答說:"犯了盜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武士押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楚王問:「押著的是什麼人?」武士回答說:「是齊國的人,犯了偷竊罪。」楚王對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為枳子,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吧。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來到楚國就偷竊,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中培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閉橡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3管鮑之交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4 孟嘗君
中國戰國時期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親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少子、齊宣王的庶弟。孟嘗君襲其父田嬰的封爵,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在薛時,廣泛招納賓客,達3000餘人。秦昭王聽說孟嘗君的賢德,欲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入秦後,被任為相。後來秦昭王聽信讒言 ,囚禁孟嘗君並預謀殺害他。孟嘗君在門客的協助下 ,逃回齊國 。孟嘗君回到齊國之後,任為齊相。他堅持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國,並發展合縱抗秦的勢力。後來遭人誣告而為齊王所懷疑,謝病歸老於薛。後因日益驕奢的齊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國,被魏昭王任命為魏相。他主張聯合秦國、趙國與燕國,共同討伐齊國,使戰國形勢為之一變。齊王死後,孟嘗君返國,中立於各諸侯國之間。 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嗚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叄』 關於齊桓公的小故事

1、鄄地會盟

齊桓公六年(前680),曾參加「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齊桓公約請曾參加「北杏會盟」的陳、蔡二國一起出兵伐宋。齊桓公先派人帶著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說宋國不尊重周天子,隨便廢立國君,請周天子興師問罪。

周天子想借齊國的力量來樹立天子威望,遂答應齊桓公要求,派大夫單伯帶部分兵力,會同齊、陳、蔡三國合兵伐宋。宋國看到齊國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來討伐,不想背負抗禦王師、與天子作對的罪名,請求歸順王室、與諸侯和好。

齊桓公覺得「拉大旗作虎皮」的辦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便又在第二年冬天,拉著周天子的代表單伯,約集衛、鄭、宋三國國君一起在鄄地會盟,各國看到周天子支持齊國,諸侯國君遂共推齊桓公為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2、檉之會與重建邢衛

齊桓公二十七年(前659)春,齊、宋、曹三國之君各率本國兵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後,三國決定把邢國遷得離狄族遠些,齊桓公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靠近齊國較為安全的夷儀(今聊城西南)。

不久,狄人又侵犯衛國,齊桓公考慮到衛國已是君死國滅,要重新建國,便於第二年(前658)春在楚丘幫助衛國築新城,使得衛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

3、管仲拜相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為支持糾繼位,管仲曾射殺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

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4、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

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

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5、風馬牛不相及

楚大夫屈完質問齊軍後,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歷數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等罪狀,屈完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屈完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

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進來。」

聽屈完說得挺強硬,齊桓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肆』 春秋時齊國發生的哪個小故事,看完會覺得很厚重

春秋時期,齊國崔柕當政,類似於曹操一樣的權臣,而且有一個非常漂亮的老婆。齊庄公是個好色的國君,趁崔大人不在家的時候與崔夫人私通,弄的緋聞四起,崔柕也知道了。你搞人家老婆就算了,還弄的滿城風雨,這下崔柕忍不了了,於是找機會殺掉了齊庄公。

春秋戰國風雲際會,太史氏的故事,與齊桓公九合諸侯、晉楚大戰、吳越爭霸、長平大戰等事件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然而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史官秉筆直書,讓我們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我們看到的史書,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史官的記載,穿過多少刀山火海、春夏寒暑,才呈現在我們眼前,用生命書寫的歷史,是史書厚重的魅力所在。

『伍』 本人急需關於齊國的小故事!!!請大家幫幫忙

春睜胡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扮氏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悉缺攔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陸』 齊國成語故事大全

⑴ 關於齊國的成語故事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
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
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敗鋒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灶余。
就是這么些了。對我有幫助

⑵ 齊文化成語故事

安然無恙
公元前22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傳位給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國家大事都是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
趙威後是一個賢明而且聰慧的女子,平時誠懇待人,關鍵時候深明大義。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就對趙國發起進攻。趙國處於危難之中,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國君要趙威後將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才肯出兵。趙威後哪捨得將兒子送去當人質呢?她便召集大臣們商議,看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趙國大臣觸龍建議趙威後同意齊國的意見。趙威後思前想後,決定以國為重,將小兒子送到齊國。長安君到了齊國之後,齊國言而有信,派出部隊,幫助趙國打退了秦國。
後來,有一次齊襄王派使者帶信去出訪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見到使者後,接過信來還沒拆開,就先詢問齊國的收成怎麼樣,百姓是否平安,最後才問到齊襄王身體如何。齊國使者有些不高興。他對趙威後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到貴國的。而您為什麼先問我國的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國君,這不是先卑賤後尊貴,貴賤倒置嗎?」
趙威後微笑著說:「話不能這樣說。你想一想,如果沒有好的收成,百姓就過不上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定生活,哪還會有國君的平安呢?我如果不這樣問你,那才真是舍本問末,本末倒置呢!」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⑶ 齊國成語故事

隨便給你列幾個吧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隱枯滾家跟隨在後,於是找到了路。

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 *** 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⑷ 齊國在戰國時期都有什麼著名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和齊國有關的成語故事有《安步當車》、《不自量力》、《簞食壺漿》、《雞內鳴狗盜》、《容濫竽充數》、《樂極生悲》、《門庭若市》、《水深火熱》、《圍魏救趙》、《物以類聚》、《因勢利導》、《狡兔三窟》等。

⑸ 由齊國和楚國,聯想到一個成語故事

南橘北枳,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意思是淮南的 橘樹,移植到 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⑹ 齊國在戰國時期都有什麼著名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孫臏,圍魏救趙,馬陵道之戰。管仲,老馬識途。

⑺ 《齊國成語典故故事》之

1、《齊國成語典故故事》之一:一箭之仇。
典故「一箭之仇」源於《管子·大匡》。

啟示:我們要向齊桓公學習「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寬廣胸懷和尊重賢士的美好作風。。
2、《齊國成語典故故事》之二:呆若木雞。
典故「呆若木雞」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達生》和《列子·皇帝》。
啟示:我們做事時,結果無論是好還是壞,我們都得好好的學習。

⑻ 齊國成語故事

安然無恙
公元前22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傳位給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國家大事都是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
趙威後是一個賢明而且聰慧的女子,平時誠懇待人,關鍵時候深明大義。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就對趙國發起進攻。趙國處於危難之中,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國君要趙威後將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才肯出兵。趙威後哪捨得將兒子送去當人質呢?她便召集大臣們商議,看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趙國大臣觸龍建議趙威後同意齊國的意見。趙威後思前想後,決定以國為重,將小兒子送到齊國。長安君到了齊國之後,齊國言而有信,派出部隊,幫助趙國打退了秦國。
後來,有一次齊襄王派使者帶信去出訪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見到使者後,接過信來還沒拆開,就先詢問齊國的收成怎麼樣,百姓是否平安,最後才問到齊襄王身體如何。齊國使者有些不高興。他對趙威後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到貴國的。而您為什麼先問我國的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國君,這不是先卑賤後尊貴,貴賤倒置嗎?」
趙威後微笑著說:「話不能這樣說。你想一想,如果沒有好的收成,百姓就過不上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定生活,哪還會有國君的平安呢?我如果不這樣問你,那才真是舍本問末,本末倒置呢!」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戰國策》記述的這個故事中,趙威後在問齊國使者時,問到年景、百姓和齊王,都用了「無恙」二字。原話是「歲亦無恙乎?民亦無恙乎?王亦無恙乎?」據古書記載,「恙」是一種小蟲子,多滋生在荒野濕地里,人如果讓它蜇了,輕者生病,重則死亡。因而後來「恙」就成了疾病的代名詞,在很多地方使用;「無恙」就指無病、無憂、無災。想一想
趙威後見到齊國使者後,為什麼先問齊國的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齊國的國君

⑼ 齊文化成語故事大全

安然無恙
公元前22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傳位給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國家大事都是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
趙威後是一個賢明而且聰慧的女子,平時誠懇待人,關鍵時候深明大義。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就對趙國發起進攻。趙國處於危難之中,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國君要趙威後將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才肯出兵。趙威後哪捨得將兒子送去當人質呢?她便召集大臣們商議,看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趙國大臣觸龍建議趙威後同意齊國的意見。趙威後思前想後,決定以國為重,將小兒子送到齊國。長安君到了齊國之後,齊國言而有信,派出部隊,幫助趙國打退了秦國。
後來,有一次齊襄王派使者帶信去出訪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見到使者後,接過信來還沒拆開,就先詢問齊國的收成怎麼樣,百姓是否平安,最後才問到齊襄王身體如何。齊國使者有些不高興。他對趙威後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到貴國的。而您為什麼先問我國的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國君,這不是先卑賤後尊貴,貴賤倒置嗎?」
趙威後微笑著說:「話不能這樣說。你想一想,如果沒有好的收成,百姓就過不上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的安定生活,哪還會有國君的平安呢?我如果不這樣問你,那才真是舍本問末,本末倒置呢!」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柒』 關於齊國的人物和名人故事

齊國的著名人物有:田忌、孫臏、晏嬰、管仲、齊桓公。各位名人及名人故事,詳細信息如下:

1.田忌,名人故事之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田忌於是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試賽馬。

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替換上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首場大敗;隨後孫臏又讓田忌用上等馬替換中等馬、中等馬替換下等馬,分別與齊威王的中等馬及下等馬比賽,結果田忌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由此名聲大振,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兵法教師。

2.孫臏,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7]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干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縣)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

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3.晏嬰,智論生死。

齊景公往牛山游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

晏子回答:「如果自古人都不死,那麼太公、丁公將永遠保有齊國,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將輔佐他們,您將戴著斗笠穿著粗衣,手持大鋤小耙彎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間,哪兒還有閑工夫憂慮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

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餡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又罰艾孔和梁丘據兩人各一杯酒。

4.管仲,尊王攘夷。

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並頃咐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期間,在管仲的輔佐下,對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進行改革,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絕純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5.齊桓公,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里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捌』 關於齊國的人物和名人故事

人物:管仲、孫臏、晏嬰、田忌、匡章、騶忌。

1、故事:管仲--管鮑之交

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2、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田忌於是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設千金作為賭注,比試賽馬。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替換上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首場大敗。

隨後孫臏又讓田忌用上等馬替換中等馬、中等馬替換下等馬,分別與齊威王的中等馬及下等馬比賽,結果田忌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由此名聲大振,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兵法教師。

(8)齊國的小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管仲的人物生平:

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並被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管子》一書題為管仲所作,實系後人託名。

『玖』 關於齊國的小故事

晏子使楚{為齊國人}

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他們知道晏子是個矮個子,就在大門旁邊開了一個小洞,讓晏子從這個小洞進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邊,看了看,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今天,我是出使楚國,不是出使狗國。請問我是來到了狗國呀,還是來到了楚國?」楚人無話可對,只好打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去。

晏子見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說:「怎麼,齊國就沒有人了嗎?」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諷刺他,就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您這是什麼話!單是我們齊國首都臨淄,就有七八千戶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張開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匯集成一場大雨,人擠得肩膀挨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您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麼要派你這樣的人來出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這您就不知道了。我們齊國派遣使臣有個規矩:要是對方是個上等國家,就派一個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對方是個下等的國家,就派一個碌碌無能的人去。因為我是最沒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們楚國來。」

『拾』 齊國的故事

齊國是周朝的 諸侯國之一,先為 姜姓,後為 媯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齊桓公是 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出現於西周初年,當時周武王為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呂尚(姜太公)於營丘建立齊。由於國君姜姓呂氏,故稱呂氏齊國,史稱呂齊。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遷逐齊康公,並於前386年放逐 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故又稱田氏齊國,史稱田齊。齊國成為 戰國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國所滅。

起屹

武王伐紂,建立 周朝。武王封師尚父於齊。按照《春秋》的筆法,齊國是侯爵。師尚父即 呂尚(即姜子牙),又稱太公望,輔佐周文王、 周武王,周朝開國功臣之一。其女邑姜為周武王夫人,生周成王。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褲扮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這是在經濟上,齊國成了大國。

武王崩,成王就位,周公旦攝政。管蔡作亂,淮夷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 無棣, 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獲得征伐的權力,所以,在政治上,齊國也成了大國。

春秋初期,齊國通過不斷兼並周邊小國,國力進一步強盛。在經過襄公亂政後,齊桓公小白上台。他任管仲為相,進行改革,齊國國力進一步加強,成為當第一強國。齊桓公以「 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 中原諸夏,討伐 戎、 狄、 徐、 楚,安定周室,從而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桓公之後,齊國因內亂失去霸主地位。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並。景公時期,陳氏勢力大為膨脹,在政治斗爭中取得勝利。景公去世後,陳氏聯合鮑氏殺晏孺子,

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公胡晌灶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戰國時期,陳和為齊相,前386年,遷齊康公於海上,因魏文侯賄於周王被立為諸侯。這樣呂齊滅亡。

自齊太公呂尚立國至齊康公呂貸失國,凡二十世,三十二位國君,呂氏享國六百六十餘年。國亡,族之子孫散居齊、趙、燕、衛各地。太公呂尚其後世嫡系謹瞎子孫皆為呂氏。

(10)齊國的小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齊國的文化

齊文化主要繼承姬周文化。戰國時各地諸侯相爭,使原本周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文化開始有「本地化」的改變趨勢。到了戰國時代以後,這種情況更明顯,但齊文化還是保留了較多的 周文化因子。

戰國時各地文字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為五大系統:東方齊系、東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齊國文字則屬於東方齊系。由於各系統的文字大體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異。因此齊國文書與其他諸侯國往來並沒有太大問題。

閱讀全文

與齊國的小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的愛情有哪些 瀏覽:681
美女去海洋館玩是什麼片 瀏覽:782
健康證蓋的章模糊了怎麼辦 瀏覽:233
雙下巴又稱幸福的什麼 瀏覽:396
美女怎麼自罰最疼 瀏覽:306
優位經濟效益是多少 瀏覽:251
為什麼那時候的愛情卻那麼簡單 瀏覽:145
古代美女照片從哪裡找 瀏覽:657
有哪些開銷能提升家庭幸福感 瀏覽:170
健康申報在哪裡下載 瀏覽:63
河北健康碼怎麼查看打卡幾天了 瀏覽:851
美女失戀把頭發剪短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49
怒江725事業單位多久出成績 瀏覽:423
土耳其美女多少 瀏覽:858
什麼東西防腐又健康 瀏覽:750
外拍中的美女怎麼邀約 瀏覽:919
男人如何成就好婚姻 瀏覽:977
飲酒影響身體哪些健康 瀏覽:422
熊出沒的金發美女是哪個電影 瀏覽:230
湛江哪裡最多美女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