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編寫適合於兒童欣賞的故事。
從表現方法來看,童話故事大致分為超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常人體童話三種。但這三者並非截然分開的,有時互有聯系。也就是說,在一篇童話中,可能既有常人體表現方法,也有擬人體表現方法。以此類推,其它也是如此。
從表現題材上看,童話又分為科學童話和文學童話兩類。而平時所說的「童話」則默認為「文學童話」。
四大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快樂王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
(1)故事常等於多少擴展閱讀
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於其中的「人物」,是並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於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光。
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徵是用豐富的想像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人的感情。同時童話故事總是把惡和善極端化,通俗地說,就是壞人非常壞,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壞人很惡毒。
童話區別於一般的小說和故事之處,就在於它能藉助幻想的力量,使我們平常見的各種平凡人物和現象,展現出不平凡的奇異光彩,為小讀者展開一個「幻想世界」。童話中的幻想,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亦虛亦實、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動。
童話故事中的幻想看起來好像能無拘無束,可在瞬間上天入地,一目千里,可寫仙子,可寫妖魔,可死而復生,可長生不死,甚至連蟲魚鳥獸都可以有人的思想,人的行為??所有這些,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都是不可能發生的。可實際上,童話故事正是以『幻想』為一方面,以『真實』為另一方面,中間流淌著對兒童充滿誘惑的奇妙故事、給童年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❷ 神話故事中的「元會」等於多少年
無極化生天地萬物,其時間與空間原是無窮無盡,空間的總集稱為「宇」;而時間的總集則稱為「宙」。
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以「元」作為計算時間的最大單位。其下又分有「會」、「運」、「世」、「年」、「月」、「日」、「時」、「分」、「秒」等單位。
其關系如下:
(見上表)
1日 = 12時(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運 = 12世
1會 = 30運 = 10800年
1元 = 12會 = 129600年
眾所周知,六十秒為一分鍾;六十分鍾為一小時。然而中國人原來所稱的「時」乃是指「時辰」,而不是「小時」。
古人依八卦的觀念,將一時辰刻劃為八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刻」,約有十五分鍾。所以一時辰合計為一百二十分鍾。日後為與時辰有所區別,乃將西洋合六十分鍾的 「Hour」稱為「小時」,因此一時辰即二小時。
一日:地球自轉顯示著太陽的出沒,因此有晨、昏、晝、夜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單位——日。一日之中分 為十二時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早消世、未、申、酉、戌、亥等時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時。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虧,約三十日為一月。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和月球在天球上經度相同時,月球的背光面向著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為陰歷月的開始,當月球繞到距日180度時,受光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可見一輪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約29.5日稱為朔望月,此為陰歷月的長度。
一年:以十二月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周期為准,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准。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閏月的設計。稱為「陰陽合歷」。農民依照這種歷法進行農事,所以稱為「農歷」;因為緣自夏朝,所以又稱為「夏歷」。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後,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見時運對照表)
「一元」即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1元 = 12會
= 12(會)x30(運)x12(世)x30(年)
= 129600年(見時運對照表)
天地履一元會,其循環轉變如下圖(暫缺):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兩儀:子至巳,為六陽;午至亥,為六陰。
天地萬物生於子會,極於巳會;衰於午會,而終於亥會。這是陰陽兩儀互為消長的關系。
當陽升時,自無入有,而化生萬物;在陰升時,則自有返無,萬物返還無極,如此循環不已。
四相:天地循環分「四古」:
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會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會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會為中古,是天地之「關」。
申、酉、戌三會為下古,是天地之「合」陸肢。
自太極橋高生陰陽兩儀,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是兩儀所生,無一不是負陰抱陽,四象變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時到午時謂之上午,為陽;從午時到子時謂之下午,為陰。其中又分晨、午、夕、夜,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後的春生、夏長為陽;夏至後的秋收、冬藏為陰。而春、夏、秋、冬即為一年之四象。
大學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當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丑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如此周期性之循環,乃是宇宙間自然規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為天地之關,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陽黃昏……
❸ 「故事」是什麼意思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描述事件的過程。強調情節的生動和連貫性,比較適用於口頭講述。
故事的特徵是語言富於動性,比如說愛情故事主要指男女之間相愛的事,用故事記錄下來,用於發表在網路以及雜志。以男女愛情為基調,探討愛情意義,描寫愛情的形式。
故事
(詞語釋義)
故事,可以解釋為舊事、舊業、先例、典故等涵義,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叢鍵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
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它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過去的
恐怖故事
意思是故事還有下文,但是沒有往下繼續寫。
滿意請點贊!
「溫水煮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突如其來的大敵當前往往讓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禦效果,然而面對安逸滿意的環境往往會產生不拘小節的鬆懈,也是最致命的鬆懈,到死都還不知何故。
一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由於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相反,如果將人突然從「天堂」扔到「地獄」,由於落差極大,人的反應也非常強烈,從而迅速做出選擇,不至於最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壽功估計又是什麼保險產品,就是這個產品的故事,誰知道又是什麼人編造出來的,忽悠你買保險。
講故事訓練
講故事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一件事因為講述人的不同,聽者的感受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有演講質量一說的原因所在,講故事也是一個人溝通能力的體現。故事講得是否「動聽」,是聽眾買帳的主要原因。
一、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講故事,要有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何時的表述要開門見山,警示性的引起聽眾的注意,何地的表述要盡快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也方便聽眾清理思路,何事的表述應注意具體化,描述細節化,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是對聽眾的一個心理釋放。 講故事最重要的是對何事的講解,換句話說也就是重現場景,重現場景的一個技巧就是表達具體化,描述細節化,這才能使聽眾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面進入情節,限制聽眾的隨意思考,你讓他思考,聽眾的反映就不一致了,不一直在社會心理學中,就意味著心理互動的失敗,心理互動失敗,你就不能在講話中達到最價效果。
1、不要用模糊的概念
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象是1987年這樣的句子,模糊的概念將會轉移一部分注意力,再一個顯的你的故事真實性下降,你的准確性可能直接導致你的說服力下降,相比之下,直接確定為甲,或者直接說1987年,故事則顯得更加有說服力。
2、不要用解釋性的語句,盡量用描述性的語言
因為、、、、、、所以、、、、、、,在描述故事的天氣時,你要說「那天因為天氣很熱,所以我穿的少「,就不如「那天天氣太熱,我這只穿了個褲衩「,「因為檯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發抖「,也不如「我站在8米高的檯子上,雙腿發抖「這樣不會使人的思維走岔路。一個表述要是這種不一致的思維方式,勢必會影響到內容的表達能力。
3、講故事的時候不要有謙虛的開場白
「我記的不太清了「「可能講的不夠生動……「等等這樣無疑會打擊聽眾的信心,認為從你的講話中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你自己連這個自信都沒有如何讓聽眾有這個自信。我認為合理的做法是,直擊時間,勾起聽眾的注意力,人們的心理往往被後期的期待所吸引。 ...
就是簡要地把故事說出來,也就是講述大意。但在講述時,不能燃爛斬頭去尾,不能遺漏重要情節。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過都要交代清楚。語言要簡潔,盡量長話短說。
故事:
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
趣聞
有趣的傳聞。
❹ 數學小故事
那是1618年11月,笛卡兒在軍隊服役,駐扎在荷蘭的一個小小的城填布萊達。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群人聚集在一張貼布告的招貼牌附近,情緒興奮地議論紛紛。他好奇地走到跟前。但由於他聽不懂荷蘭話,也看不懂布告上的荷蘭字,他就用法語向旁邊的人打聽。有一位能聽懂法語的過路人不以為然的看了看這個年青的士兵,告訴他,這里貼的是一張解數學題的有獎競賽。要想讓他給翻譯一下布告上所有的內容,需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士兵要給他送來這張布告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這位荷蘭人自稱,他是物理學、醫學和數學教師別克曼。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笛卡兒真地帶著全部問題的答案見他來了;尤其是使別克曼吃驚地是,這位青年的法國士兵的全部答案竟然一點兒差錯都沒有。於是,二人成了好朋友,笛卡兒成了別克曼家的常客。
笛卡兒在別克曼指導下開始認真研究數學,別克曼還教笛卡兒學習荷蘭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兩年多,為笛卡兒以後創立解析幾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據說別克曼教笛卡兒學會的荷蘭話還救過笛卡兒一命:
有一次笛卡兒和他的僕人一起乘一艘不大的商船駛往法國,船費不很貴。沒想到這是一艘海盜船,船長和他的副手以為笛卡兒主僕二人是法國人,不懂荷蘭語,就用荷蘭語商量殺害他們倆搶掠他們錢財的事。笛卡兒聽懂了船長和他副手的話,悄悄做槐升准備,終於制服了船長,才安全回到了法國。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歐拉智改羊圈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穗或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猜明伍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❺ 故事講的是什麼
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像故事。
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英國的皮爾·克貝特老師在多年的教學中歸納總結了十種故事模型,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框架。
十個故事模型
許多學生以前認為,寫故事很麻煩,或者由於沒有什麼可說而中斷,或者因為結構散漫,不斷重復而停筆。設計好幾個故事結構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自由地在古老的故事模式中創作自己的一個又一個新故事。
1.解決問題的故事
這可能是最基本的模式。故事結構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
開端:介紹主要人物;
發展:主人公在做某件事情;
困境:出現了一個問題;
解決:主人公經過努力解決了問題;
結尾:通常揭示主人公學到了什麼或者他們有什麼改變。
皮爾·克貝特建議,在使用這個故事的模型時候,教師可以畫一個山形圖顯示敘述的過程,把故事的各個部分標注在山的一定位置上,這便於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模型。一旦他們能夠熟練地使用這個基本的模型,他們就可以創作自己的故事了。
2.探險故事
最簡單的探險故事經常是從A地出發去B地,途中出現了一些事故。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探險都是那麼簡單的,例如《指環王》的故事就比較曲折。這種故事模型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是:誰在途中?他們要去哪裡?他們的任務是什麼?途中發現了什麼?當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當然,學生也有可能突然有其他的想法。
皮爾·克貝特建議,教師在引導孩子們思考這些問題以後,應該讓他們計劃一下故事的結構,按照這個既定的結構,小作者們就可以自由地創作了。
3.警告故事
在羅德達爾的《小頑皮》中,主人公比利被告知不要到森林中去。當然他還是進去了,並且幾乎被燒成灰燼。
這類故事經常以一個警告開頭,主人公開始時許諾遵守警告,但不久就被捲入到被禁止的行動中。於是,主人公遇到了危險,需要營救。故事的結尾又回到了最初的警告,一個大人說道:「我記得我已經告訴過你……」 在這個故事模型中,皮爾·克貝特老師認為,當地的一些諸如溝渠、車庫的危險性的警告會提示學生怎樣寫這類故事。
4.襲擊故事 這類故事的開始一般都是一切祥和,隨後出現了一個入侵者。這個入侵者可以是怪物、野狗、瘟疫、凶惡的鄰居……例如,哈利·波特就一直處在邪惡的伏地魔的襲擊中,而著名的《特洛伊木馬》則是迎戰襲擊一類的故事。
5.許願故事
傳統的《三個願望》故事是最熟悉的許願故事。主人公做了一件好事,然後獲得實現三個願望的機會。因為種種原因,主人公浪費了這些機會,最後生活回歸現狀。 或者,這類故事還可以是這樣的:故事開始時,主人公非常幸運,可以實現一個願望,但是這個願望丟失了,或者被破壞了,或者被偷走了,主人公不得不去解決這個問題。
6.仿寫故事 生活中積累起來的歌曲和故事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創作模式,給小作者們實足的信心。例如,他們可以把《飢餓的毛毛蟲》改寫為《飢餓的小蠕蟲》,把《巨大的蕪菁》改成《巨大的蘿卜》。而以「一星期中的一天」為題,也可以總結出一個簡單的故事模型,比如《快樂的星期五》。
7.變形故事 在這個類型的故事中,主人公可能會通過變成諸如龍、精靈或者蛇等出乎意料的動物而學到一些東西。
8.灰姑娘的故事 這種類型的故事需要一個受虐待的人物,他們經常用熱心、忠誠、勇敢克服了困難。有些有趣的故事還專門描寫了有人去營救一個易受傷害的人物,比如《灰姑娘》的故事,而哈里·波特就是著名的男性「灰姑娘」。
9.人物故事 故事情節可以通過一個正面人物展開,他們做了一些英勇的事情而受到獎賞。也可以通過有缺點的人物展開,他們最後得到了應得的懲罰。故事開始於人物的一些缺點,比如貪婪、自私、粗魯等,然後得出人物的結局,結局一般是因果報應,印證的是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樣的道理。
10.挑戰故事 主人公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於是出現了一場災難,他們需要營救。這個簡單的故事模式可以提供驚險的冒險情節,當然要以孩子們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 學校可以集體總結出系列故事結構 最後,皮爾·克貝特指出,學生對這些模式研究得越多,對故事潛在的結構就越清晰。他們可以根據一個簡單的模式大致虛構出一些故事,然後設計故事的結構。如果學校有一定的計劃,還可以在全校建立一個故事模型系列,這些模型可以每年更換,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寫作素材。
❻ 民間故事是流傳於什麼中間的什麼創作
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體裁廣泛的敘事體故事,其創作者多是處在社會下層的普通人民,他們的創作來源於鮮活的日常生活。
民間故事是一定區域內群體的口頭語言藝術,是由群體創造,並且流傳於群體中間的特殊文學。他在群體中間表演,群體是它的創作者,也是他的接受者、傳播者和享用者。
中外民間故事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地域天南海北。在歷史悠久的東方,中國民間故事同巫術、祭祀、圖騰等儀式相關聯,充滿著魔幻色彩,是零散的、沒有完整的體系。西方的民間故事更多受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的影響,有完整的體系。
東西方民間故事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想像力,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是世界各民族寶故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6)故事常等於多少擴展閱讀: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中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
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但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
牛郎織女就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
相傳秦始皇時,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
❼ 我們常說的用戶故事是什麼
1,用戶故事的概念
概念這種東西我喜歡說文解字的方式去理解和闡述。用戶故事=用戶+故事=人+故+事,那就是一個人因為什麼原因要做什麼事,提煉出來三要素就是who、why、what。從需求角度描述就是一個用來確認用戶和用戶需求的簡短描述。
2,用戶故事的三要素
用戶故事在軟體開發過程中被作為描述需求的一種表達形式。為了規范用戶故事的表達,便於溝通,用戶故事通常的表達格式為:作為一個<用戶角色>, 我想要<完成活動>, 以便於<實現價值>。
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包含三個要素:
(1)角色(who):誰要使用這個
(2)活動(what):要完成什麼活動
(3)價值(value):為什麼要這么做,這么做能帶來什麼價值
3,3C原則
用戶故事的描述信息以傳統的手寫方式寫在紙質卡片上,所以Ron Jeffries(2001)對這三個方面稱為3C:卡片(Card)、對話(Conversation)和確認(Confirmation)。
(1)卡片(Card):用戶故事一般在小卡片上寫著故事的簡短描述,規則和完成標准。
卡片的正面書寫故事的描述,格式為:作為一個<角色>, 我想要<完成活動>, 以便於<實現價值>描述需求;卡片背面書寫完成用戶故事的規則和完成標准,格式為:Given…When…Then。
(2)交談(Conversation):用戶故事背後的細節來源於和客戶或者產品負責人的交流溝通。確保各方對故事的理解正確。
(3)確認(Confirmation):通過驗收測試確認用戶故事被正確完成。
4,INVEST原則
好的用戶故事除了格式規范,要素完整外,還應該遵循INVEST原則:Idependent(獨立的);Negotiable(可協商的);Valuable(有價值的);Estimatable(可評估);Small(小的);Testable(可測試的)。
(1)Idependent(獨立的)
要盡可能的讓一個用戶故事獨立於其他的用戶故事。用戶故事間保持獨立性不僅便於排列和調整優先順序,使得發布和迭代計劃更容易制定,便於獨立地理解、跟蹤、實現、測試以及頻繁交付,也使得用戶故事的大小估算所涉及的范圍更清晰,從而估算偏差更小。
(2)Negotiable(可協商的)
一個用戶故事的內容要是可以協商的,用戶故事不是合同。一個用戶故事只是對用戶故事的一個簡短的描述,不包括太多的細節。具體的細節在溝通階段產出。一個用戶故事帶有了太多的細節,實際上限制了用戶、團隊的想法和溝通。
(3)Valuable(有價值的)
每個故事必須對客戶具有價值(無論是用戶、購買方還是公司內部角色)。用戶故事對於最終的用戶是有價值的,因此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編寫,描述的是一個一個的feature,而非一個一個的task。這個特點促進團隊的開發和測試成員由傳統的指令式工作方式向自驅動的價值導向工作方式轉變,使團隊中的每個人知道自己每天做的工作價值。
(4)Estimatable(可評估)
計劃會議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故事點的估計。實際上就是對要開發的User Story進行一個粗量級的估算,以便於團隊能夠知道這個user story的復雜度(工作量),重點放在當前迭代里能否按照該用戶故事的接收條件和團隊定義的DoD(完成標准)來完成這個用戶故事,如果不能完成,給出理由,由PO來決定是否拆分或者重新設計用戶故事。讓開發者難以估計故事的問題來自:對於領域知識的缺乏(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溝通),或者故事太大了(這時需要把故事切分成小些的)
(5)Small(小的)
一個好的故事在工作量上要盡量短小,最好不要超過10個理想人/天的工作量,至少要確保的是在一個迭代中能夠完成。用戶故事越大,在安排計劃,工作量估算等方面的風險就會越大。
(6)Testable(可測試的)
一個用戶故事要是可以測試的,以便於確認它是可以完成的。如果一個用戶故事不能夠測試,那麼你就無法知道它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一個不可測試的用戶故事例子:軟體應該是易於使用的。
5,三個准則
用戶故事在遵循了INVEST原則後,基本就是一個好的用戶故事了。再重點分析三個准則,幫助在產出用戶故事時更好地符合原則。三個准則是:一個用戶、完整價值、不依賴
(1)一個用戶
只包含一個用戶,因為多個用戶常常有細微的差別。一般是典型的用戶,常常有共同的某類需求。
(2)完整價值
完整地交付一個客戶價值。一個完整的用戶故事意味著這個故事完成後,用戶可以達成一個明確的、有意義的目標。
(3)不依賴
依賴性的三種常見類型是:重疊、順序和包含。總體上來說,故事之間功能點相互重疊是需要避免的;順序關系是現實存在,在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一些手段解決;包含關系對復雜系統是有幫助的,對排定發布和迭代計劃的影響需要注意。
1.重疊依賴
重疊依賴是帶來最多困擾的依賴形式,特別是多個用戶故事包含多個不同的重疊部分時,很難找到一組用戶故事可以代表該最小可行產品的功能集合,該集合應該包含且僅包含一次需要的功能。
解決方式:
將重疊部分單獨剝離出來做為獨立的用戶故事
合理拆分用戶故事,並且將重疊部分只保留在一個最有內聚性的用戶故事中
使用Scrum開發模式
2.順序依賴
順序依賴是指要使某用戶故事完成,另外的一個或多個用戶故事必須在它之前完成。順序依賴通常是無害的,而且有一些方式可以減輕這種依賴。從敏捷開發的角度,整個系統是從初始的最小可行產品逐步演化為強大的產品,後面的每一步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之上的。但從另外的角度,不必要的順序依賴使得排列和調整優先順序變的比較困難,進而影響制定發布和迭代計劃,也使得用戶故事的大小估算更難以把握。
解決方式:
一個迭代內的用戶故事盡量做到沒有內在依賴。
保持迭代之間只有單向依賴,在時間上只有後面迭代的故事對前面迭代故事的單向依賴(前向依賴)。
剝離出核心依賴作為獨立的故事,不要把有依賴和無依賴的需求混在一個故事裡。
3.包含依賴
包含依賴是指在組織用戶故事時使用有層級的管理,比如常見的特性-故事兩級管理,一個特性包含多個用戶故事,這樣就構成了特性對其屬下故事的包含依賴。
解決方式:
用戶故事一級用來做迭代計劃,避免用特性一級做粗粒度迭代計劃,特性一級可以用來做發布計劃
特性一級同樣可以進行拆分,直至拆分到最小市場化特性的程度,並將其包含的用戶故事分別歸到新拆分出的特性中去
遵從最小可行產品的理念,一個特性分多個用戶故事多個迭代實現,每一個迭代可形成潛在可交付或者提供內部或外部反饋。
❽ 伊索寓言最著名的故事是那幾個
1、伊索寓言故事:小鹿的故事
小鹿的故事是美國的女作家瑪喬莉.基藍.羅琳格絲的作品,羅琳格絲有一陣子搬到佛羅里達州的森林去住,因常與那些和大自然搏鬥的拓荒者接觸,並且見識過各式各樣的人,是從那些經驗中所得到的靈感來寫下了這篇故事。
2、伊索寓言故事:賣火柴的女孩
賣火柴的女孩是安徒生童話中最有名的一篇故事,由於安徒生對於貧窮少女的同情心,使他順利的寫下了這一個作品,這個故事出版之後,不知賺進了世人多少的眼淚,直到現在,我們讀到這篇故事,還是會讓這可憐的小女孩給感動。
3、伊索寓言故事:浦島太郎
浦島太郎這個古老的傳說,是說一隻大海龜報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因為大海龜的引進,在海龍宮里住了一段快樂的日子,也忘了家裡的事,等他在回家時,已經過了百年的歲月,這種傳說,若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但這篇故事卻也啟示著我們,凡事都要有愛心,且不可能因為自己的貪玩而誤了事。
4、伊索寓言故事:《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5、伊索寓言故事:《老獵犬》
一條老獵年輕力壯時從未向森林中任何野獸屈服過,年老後,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一頭野豬,他勇敢地撲上去咬住野豬的耳朵。由於他的牙齒老化無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豬逃跑了。主人跑過來後大失所望,痛罵他一頓。
年老的獵抬起頭來說:「主人啊!這不能怪我不行。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輕時是一樣的,但我不能抗拒自然規律。從前我的行為受到了你的稱贊,現在也不應受到你的責備。」這是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6、伊索寓言故事:《螞蟻與屎殼郎》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閑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裡跑來跑去,搜集小麥和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說。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裡乞食,螞蟻對他說:「喂,伙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這是說,盡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❾ 古今中外的經典寓言故事十個
1、黑虎的修煉
黑虎與熊羆曾一度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它們嘯聚山林無惡不作,時常肆意虐殺弱小生靈以飽口福,因而在動物王國中聲名狼藉人人痛恨。
這天,黑虎意外發現熊羆不知何時競當上落伽山守山大神,看著它每日裏手持黑纓長槍威風凜凜,不覺得分外羨慕,於是迫不及待地上前向熊羆討教。「熊羆老弟呀,你什麼時候到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看護道場來了?」
黑虎雙眼露出渴望的神色問熊羆:「快說說你是如何皈依佛門的?」「嗬嗬,這不挺簡單的一件事嗎?」熊羆憨頭憨腦地回答:「我如今追隨觀世音菩薩虔心向佛,每日里誦經三百遍,能不修成正果嗎?」原來修道這么簡單。
黑虎一聽大喜過望。它謝過熊羆興沖沖地打道回府,從此也學著戴佛珠閉目打座,整日里煞有介事地敲打木魚口中念念有詞。可是幾天過去了發現還沒成佛,這是咋回事呀?黑虎坐不住了,它心急火燎地跑去找熊羆。
想探個究竟:「老弟呀,我依你的說法誠心念佛這么多天了,怎麼還沒修成正果呀?」「是呀,怎麼回事呢?」熊羆也不得其解,它摸著後腦勺望著黑虎問:「你平日里是怎麼修煉的呀?」「我依照你的吩咐早晚誦經不止。
每日里除了中午時分出去捕些山羊小鹿野豬狐兔之類聊以充飢外,其餘時間都在打座念經呀!」黑虎泄氣地回答「哎呀呀我說虎哥,誰讓你這樣念經向佛的啊?」熊羆聽罷連聲叫苦不迭:「你想成佛,打座念經修心養性這都沒錯。
但不能做表面文章,關鍵是從此棄惡從善、禁絕殺生、戒葷吃齋---- 你沒聽說過佛家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嗎?」「什麼,修成正果還要禁殺生戒葷食?這啰嗦事太多我可辦不到!」黑虎一聽連連搖頭否定。
「那就沒辦法了。」熊羆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說:「你既要殺生又想成正果,既想成佛又不願放下屠刀,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美差呢?我敢斷言,這輩子你休想修成正果了!」
2、富有同情心的大象
狐狸外出覓食不幸落入陷阱。它跳躍著攀爬著就差那麼一寸無法脫險。狐狸終於絕望了。一隻大象路過看見了大聲譴責:「誰乾的這種缺德事天理難容啊!如此布下陷阱殘害生靈罪不可赦,難道不怕受報應受懲罰嗎?」
「象大哥行行好,快拉一把救救我。」見到大象如同見到了救星,狐狸鬆了口氣,它雙眼裡充滿著祈求,迫不及待地向大象求救。
「咳,可憐的小東西,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呢?」看著狐狸在一米多深的陷阱底部掙扎處境窘迫,大象深表同情動起側隱之心,它設身處地為狐狸著想:「那陰森森的陷阱就是人間地獄呀,怎能呆得下呢?唉,真讓我對你感到痛心哪!」
「哎,象大哥,你就先救我上去再說教罷,我在底下受不了了!」狐狸有些著急了,它催促著大象,期望大象早些救它上來:「再說,一旦該死的獵人出現麻煩可就大了。」
「唉,話又說回來,要怪只能怪自已怨不得別人,誰讓你如此粗心大意毫無防範意識,這下虧吃大了吧?」大象不理會狐狸的催促,依舊不緊不慢地發表感慨:「要知道這世上危機四伏處處有風險!聽老哥一句勸:好好吸取教訓吧,今後可要多加小心。」
「我說老祖宗,說千句好話不如一個行動,你能不能伸出長鼻子救我上去啊?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呀。」狐狸徹底急了。
「那可不行,這玩笑可開不得。」大象摸了摸長鼻子一本正經地說:「萬一你一使勁,把我的鼻子扯斷或者也被你拖下陷阱怎麼辦?你還是再忍耐一會兒罷,我馬上就去叫人來救你,況且我還有許多事情要辦呢,恕不奉陪再見了。」說罷拋下狐狸揚長而去。
狐狸空歡喜一場,望著漸去漸遠的大象它深有感悟:「唉!我總算明白了,當你遇到困難時,越表現有同情心、越會說好聽話的人可能越不會給你提供一點點幫助的!」
3、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幾次出使秦國,又隨同趙王會見秦王,每次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挫敗驕橫的秦王,因此趙王很是器重藺相如,一下子將他提拔為上卿,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戰功卓著的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官位比自己還高,很不服氣,他到處揚言說:「我為趙國出生入死,有攻城奪地的大功。而這個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憑著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這實在是讓我難堪!以後我再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後,就總是處處躲開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見廉頗的馬車正迎面馳來,便趕緊命人將自己的車拐進一條小巷,待廉頗的車馬走過,才從小巷出來繼續前行。藺相如的隨從們見主人對廉頗一讓再讓,好像十分懼怕廉頗似的。
他們都覺得很丟面子,便議論紛紛,還商量著要離開藺相如而去。藺相如知道後,把他們找來,問他們道:「你們看,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隨從們齊聲說:「廉頗哪能跟秦王相比!」
藺相如說:「這就是了。人們都知道秦王厲害,可是我連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將軍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將軍發生沖突,是以國家利益為重啊!你們想,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不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嗎。
如果我們兩個人互相爭斗,那就好比兩虎相鬥,結果必有一傷,趙國的力量被削弱,趙國就危險了。所以我不計較廉將軍,是為了趙國啊!」後來這些話傳到廉頗那裡,廉頗大受感動。他想到自己對藺相如不恭的言語和行為,深感自己錯了,真是又羞又愧。
好一個襟懷坦白的廉頗老將軍,脫光了上身,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藺相如趕緊挽起老將軍。從此後,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將相團結,一心為國,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當時一些諸侯國聽說了以後,都不敢侵犯趙國。
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風亮節和廉頗知錯即改的坦誠襟懷,都在啟發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顧全大局,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4、法如深澗
有一位名叫董閼於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董閼於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牆;澗深百丈,十分險要。
於是董閼於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那裡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董閼於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那裡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於繼續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董閼於想了想,說:「為什麼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
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麼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董閼於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地拍手嘆道:「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
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麼不能治理的呢?」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後必定政績卓著。
5、彌子瑕失寵
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他在衛靈公身邊為臣,很討君王的喜歡。有兩件事最能說明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彌子瑕私駕衛王馬車的事。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趕在當天晚上把消息告訴了他。
一瞬間,彌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母親身邊。可是京城離家甚遠,怎麼能心想事成呢?衛國的法令明文規定,私駕君王馬車的人要判斷足之刑。為了盡快趕回家去替母親求醫治病,彌子瑕不顧個人安危,假傳君令讓車夫駕著衛靈公的座車送他回家。
後來衛靈公知道了這件事,不但沒有責罰彌子瑕,反而稱贊道:「你真是一個孝子呵!為了替母親求醫治病,竟然連斷足之刑也無所畏懼了。」衛王接受彌子瑕沒吃完的半個桃子,是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第二件典型事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游覽。當時正值蜜桃成熟的季節,滿園的桃樹結滿了白里透紅的碩果。輕風徐徐送來蜜桃醉人的芳香,讓人垂涎欲滴。彌子瑕伸手摘了一個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著吃了起來。
這種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鮮爽口滋味是他未曾體驗的。當他吃到一半的時候,想起了身邊的衛王。彌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遞給衛王,讓他同享。衛靈公毫不在意這是彌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說:「你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
彌子瑕年紀大了以後,臉上現出了衰老的容顏。衛靈公因此喪失了對他的熱情。這時假如彌子瑕有得罪衛王的地方,衛靈公不僅再不像過去那樣去遷就他,而且還要歷數彌子瑕的不是:「這傢伙過去曾假傳君令,擅自動用我的車子;目無君威地把沒吃完的桃子給我吃。
至今他仍不改舊習,還在做冒犯我的事!」彌子瑕從年輕到年老,始終把衛靈公當成自己的一個朋友看待,在衛王面前無拘無束。可是衛王則不一樣。
他以年齡和相貌作為寵人、厭人的根據,從而對彌子瑕所做的同樣的事情表現了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因此不顧事情的本質,只按表面現象決定好惡的作法是十分錯誤的。
6、高傲的馬
從前,有位富翁,他有一匹非常英俊的高頭大馬。他給這匹馬套上金制的馬籠頭,放上裝飾得非常華麗的鞍具,配上用金絲綉起來的絲綢坐墊。那匹馬見主人將它打扮得如此華麗,也就變得非常高傲自大起來。
有一天,馬拴在一處籬笆邊上,它便咬斷了韁繩,嘶叫著逃跑了。沒跑多遠,正好迎面過來一頭驢子,背上馱著沉重的大口袋,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馬嚼著馬口鐵,滿嘴泡沫,老遠就大發雷霆地喊道:「給我讓開!是誰叫你如此無札,都不懂得給我趕快讓路?
馬上滾開,還是等我來揍死你,然後讓人來把你拖走?」驢子吃了一驚,趕快讓開道,半句牢騷都不敢發。這匹馬一躍而過,飛快地竄過灌木叢林。可是,就在沖過灌木林飛奔時,它的小腿骨受傷了。從此,它再也不能作為坐騎使用了。
它的主人卸下了那金制的馬籠頭和鞍具,並將它賣給了一個馬車夫。從此以後,這匹馬不得不天天拉著板車幹活一天,驢子又碰到這匹馬,驢子喊道,「你好啊,朋友!你怎麼也到這里來了?呀!你的金籠頭呢?你那閃閃發光的絲綢坐墊呢?我怎麼沒有看到?
喔,親愛的朋友,世間常常是如此的:高傲自大定會受到懲罰。」當你飛黃騰達之時,災難常已等在門前,人人必須想到這個。站著的人,千萬留神,切莫倒下。
7、果斷的班超
東漢年間,班超幫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寫《漢書》,但他認為一個男子漢的抱負不應只在紙筆上,於是棄文從武,參加了對匈奴的戰斗。他堅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戰場上屢建功勛。後來東漢王朝為了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禦匈奴的侵擾,就派遣班超作為使節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漢朝的節杖,帶領著由36人組成的使團出發了。他們首先來到了鄯善國。班超晉見了鄯善國王,說:「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們漢朝的皇帝派我來,是希望聯合貴國共同對付匈奴。我們吃過很多匈奴入侵的苦,應該攜起手來,同仇敵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
鄯善國王早就知道漢朝是一個泱泱大國,國力強盛,人口眾多,不容小視,現在又見漢朝的使者莊重威儀,頗有大國之風,果然名不虛傳,就連連點頭稱是道:「說得太對了,請您先在鄙國住幾天,聯合抵抗匈奴之事,容過兩天再具體商議吧。」
於是班超他們就住下了。頭幾天,鄯善國王待他們還挺熱情,可是沒過多久,班超便察覺國王對他們越來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開他們不見,就是好不容易見上了,也絕口不提聯合抗擊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召集使團的人分析說:「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越來越不友好了,我估計是匈奴也派了人來游說他,我們必須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裡,班超派人潛進王宮,果然發現國王正陪著匈奴的使者喝酒談笑。
看樣子很是投機,就馬上回來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班超。接下來的幾天,班超又設法從接待他們的人那裡打聽到,匈奴不但派來了使節,而且還帶了100多個全副武裝的隨從和護衛。他立刻意識到了事態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就馬上召集使團研究對策。
班超對大家說:「匈奴果然已經派來了使者,說動了鄯善國王,現在我們已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國王被說服,我們就會成為他和匈奴結盟的犧牲品。到時候,我們自身難保是小事,國家交給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說該怎麼辦?」
大家齊聲答應:「我們服從您的命令!」班超猛擊了一下桌子,果斷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只有下決心消滅匈奴,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當夜,班超就帶人沖進匈奴所駐的營壘,趁他們沒有防備,以少勝多,終於把100多個匈奴人全部消滅了。
8、鷹與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
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
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乾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9、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獃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
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
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准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
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10、小聰明與大智慧
狐狸騙了烏鴉一塊肉,被大象看到了,狐狸得意洋洋,對大象說:「瞧見了沒?我聰明不?」「我都瞧見啦,你很聰明。」「要不要我教你幾招呀?看你漫山遍野找野果子吃,也太辛苦啦!」「那倒不必,」大象說,「我有自己的生存原則。」
過幾天,狐狸又演了場「狐假虎威」的把戲,把虎大王和百獸都欺騙了,這事又被大象看見了。「你又看到了!」狐狸不滿地說,「不過也好,你可以證明我的確很聰明。」「是的,我可以證明,你的確很聰明。」後來,狐狸去偷雞,被人捉住,關進鐵籠,這事大象也看到了。
「讓你看笑話了!」狐狸沮喪地說,「現在你還承認我聰明嗎?」「我還承認你聰明。不過,你只有小聰明,卻缺乏大智慧!」「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說,誠實本分,不奸不滑,表面看起來與聰明無關,其實蘊藏著生活的大智慧;靠耍小聰明坑蒙拐騙,可能得逞於一時,但遲早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