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見賢思齊的例子】名人小故事
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復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司馬遷:經受宮刑和牢獄之災的磨難,卻沒有自暴自棄,寫出了名垂千古的歷史巨著《史記》。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匡衡是西 *** ,出身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要勞動,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卻窮得點不起燈,他為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因為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只隔著一堵牆,於是,他便在牆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里透過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牆腳,借著這一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有錢買新的,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
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裡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一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你為什麼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
「我給您做工,不為別的,只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一得到豐富的圖書,就像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餚一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一冊又讀另一冊。
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大學者。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魯迅 先生從小認真學習。
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喂雞求學的 諸葛亮 諸葛亮 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
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 諸葛亮 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裡。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 諸葛亮 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裡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裡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 諸葛亮 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 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 劉備 建立了蜀漢政權。
「牛司令」——少年 *** 的故事
*** 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 *** 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
這時候, *** 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
和 *** 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 *** 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陳勝立鴻鵠之志 秦朝 末年,陳勝和吳廣一起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點燃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
陳勝即陳涉,年輕時終年像牛馬一樣在地里幹活,有一次他和幾個僱工談起對當時統治者的仇恨時說:「將來如果我們中間誰富貴了,可不要忘了窮哥們!」 有個夥伴聽了冷笑道:「我們現在窮成這個樣子,靠給人家當僱工過活,哪會有什麼富貴呀?」
陳涉嘆口氣說:「小小的燕子和麻雀怎能知道鴻鵠的雄心壯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比起天鵝(鴻鵠)來,燕雀當然渺小得多啦。
後來陳涉終於領導反抗暴秦的起義。這次起義最後雖然失敗了,可是在它的影響和推動下,各地群眾紛紛舉起起義的旗幟,終於消滅了秦王朝。陳勝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學藝。
民族英雄 岳飛 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 名言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名言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名言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名言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小不忍則亂大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名言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主要思想主張:「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禮」(以禮治理國家)。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曾編纂《春秋》、修訂「五經」,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麼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勤懇、很不放鬆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說:「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師。」還說:「我知道什麼?我什麼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
孔子的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說呢?"
孔子游時,見三小孩,兩個正在玩耍,另一 個卻站在旁邊。孔子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回答:「打鬧能害人性命,玩耍也會傷人身體;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不出來,不給孔子讓路。孔子又問:『你坐在裡面, 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 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說:「你小年紀,懂的真不少」小孩說:「魚三天會游泳,兔三天會跑,馬三天可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嘆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真了不起呀!」
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Ⅱ 見賢思齊的典故
見賢思齊的意思是指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你們想要了解見賢思齊的 典故 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見賢思齊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見賢思齊的典故
彌子瑕是春秋戰國時代衛靈公的佞臣,很得衛靈公的寵愛。
衛國當時有一條法律規定,凡是未經批准而擅自使用國君車子的人,將被處以斬斷雙腳的酷刑。有一次,彌子瑕聽到母親生病,急著回去探望母親,仗著衛靈公對他的寵愛,於是他偽稱經過衛靈公允許,就坐著衛靈公的車回家探望母親。後來有人告發此事,衛靈公不但不加之罪,而且還感動得贊嘆說:「彌子瑕真是一個孝子,因擔憂母親的病,竟忘了自己會被處以斬足之刑。」
又有一次,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遊玩。彌子瑕隨手摘下一個成熟的蜜桃,吃了兩口,覺得又甜又香,就順手將桃子給了衛靈公吃。衛靈公當下就覺得很舒心,說:「彌子瑕真是愛我,吃到好吃的東西會想到我,捨不得吃,還把它留給我。」
彌子瑕後來因故失寵,以前被衛靈公贊美的事,這時在衛靈公的心中都變成了責備的理由:「這個彌子瑕一向言行不檢,目無寡人!他曾經擅自駕我的車子回家,還曾經把他吃過,沾過他口水的桃子塞給我吃!」
見賢思齊的解析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看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示例】:則為他和曲填詞,移宮換羽,使老夫見賢思齊,回嗔作喜。 ◎出自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
【 反義詞 】:不思進取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追求 進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賢思齊的 成語 故事
一天,子夏讀完書來見孔子,顏回正坐在孔子旁邊。子夏按捺不住讀書後的興奮心情,對孔子說:“先生,我剛剛讀完這些書,心情很舒暢。”
孔子看見子夏高興的樣子,問道:“你可以談談讀書的感想嗎?”
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說:“當然可以。書對於事物來說,就像太陽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樣豐富多彩。書中有堯舜偉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湯、周文王高尚的禮儀。我從先生那裡學到的,銘記在心中永遠不敢忘記。雖然住在茅草屋裡,我彈琴 唱歌 以頌揚先生的人格和理想。有朋友來,我快樂;沒有朋友來,我也快樂。我已經能夠發奮讀書,修養人格,達到忘記吃飯的境地了。《詩經》上說:“根橫木做門框,房子雖破能住下。泉水嘩嘩流淌,清水也能填飢腸。”
子夏說完便看著孔子,他以為會得到老師的誇贊。不料孔子的臉色一下一子變了,顯得非常生氣。他正在納悶,孔子開口說道:“我的學生開始鴻篇大論地談論書了!”子夏見老師真的生氣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說話。
孔子怒氣未消地說:“你只見其表,未見其里。”顏回問道:“先生,農面的東西已經看見,裡面又有什麼東西呢?”
孔子說:“看見了門,不進到裡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奧妙呢?進到門中再探詢深藏著的奧妙就不難了。我孔丘曾經盡心竭力,現在已經進入門中,就像來到了險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聳立的懸崖,後來有深不可測的山谷,那裡的風光奇妙無比。”
顏回和子夏聽後對視片刻。顏回說:“只見到門,而不深入到里邊,不能知道那裡面深藏著的精微奧妙啊。”子夏向孔子深施禮說產先生的話,弟子受益匪淺,我當專心深入學問的大門之中,探詢事物的精微奧妙之所在。”
後來,叔孫武叔在朝廷中對大夫們說:“護貢比他的老師仲尼還要強些。”
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拿房屋的圍牆作個比喻吧,我家的圍牆只有肩膀那麼高,誰都可以站在牆外看見裡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師的圍牆卻有好幾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門走進去,就看不見他里而的宗廟建築的雄偉、房屋的多種多樣。能夠找著大門的人或許不多吧。叔孫武叔先生那麼說,不也很自然嗎?”
陳子禽 對子 貢說:“您是十分謙恭、客氣的,仲尼怎麼能比你還強呢?”子貢回答道:“君子說一句話就可以表現出他的聰明,也可以表現出他的無知,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師是沒有人可以趕上的,就像不能用梯子爬上青天一樣。我的老師如果當上諸侯或卿大夫,他要老百姓立足社會,老百姓就會立足於社會:他引導老百姓前進,老百姓就會跟著走;他安撫百姓,老百姓就會自動歸順;他要動員老百姓,老百姓就會同心協力。他生得光榮,死得可惜,怎麼能夠被別人趕上呢?”
見賢思齊的 造句
1. 見賢思齊: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
2.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思不齊焉。
3. 心中有偶像,能啟發見賢思齊的能量;眼前有目標,能激發勇往直前的力量。
4. 假如每個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見賢思齊,那麼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5. 假如每個人都能見賢思齊,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那麼我們每天都會有進步,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6. 只要我們具有見賢思齊的精神,就能不斷進步。
7. 老師教我們一定要具有見賢思齊的精神。
8. 我們應該相比我們優秀的人去學習,正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 王工程師見賢思齊,經常向青年人請教電腦的軟體編程和電子技術,目前還是老總眼中無可替代的"全面手"。
10. 5、1)見賢思齊、胸懷寬廣、耐心等待、敢於亮劍2)你准備了,但准備好了嗎?3)生活不會虧待“有心的人”。
11. 在社會上,“仁”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與人為善、見賢思齊、訥言敏行。
12. 翰墨遄飛,淵藪文明,尚周禮而惟信;見賢思齊,握瑜懷瑾,齊修身而躬行;正氣風清,傳遞愛心,襄長福而太平;國學孝經,流芳潤德,築和諧而長興!
13. 當我們發光發熱時,也讓別人有了見賢思齊的勇氣。
14. 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學趕先進、見賢思齊,把縣委書記這個“一線總指揮”的作用發揮好。
15. 見賢思齊,慕風效行,則中華國祚永存。
16. 要養成感知和觀察高尚事物的習慣,以便從那種“高尚事物無法效仿”的借口中解脫出來。我們的心靈境界升高了,凝視神聖榜樣的熱情點燃了,我們就要設法見賢思齊了。
17. 他說自己中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但看到幾個同學在公開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見賢思齊。
18. 我們的心靈境界升高了,凝視神聖榜樣的熱情點燃了,我們就要設法見賢思齊了。
19. 剛踏社會不久,接觸了好多的人,每當和他們交談都讓我有一種見賢思齊的感覺。
Ⅲ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故事。急求。
1、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
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2、孔融分梨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
3、緹縈救父
漢文帝四年中,有人上書告發淳於意。按照刑法應當專車押送他向西到長安。淳於意有5個女兒,跟著囚車在哭。淳於意生氣,罵道:"生女兒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這時小女兒緹縈因父親的話而悲傷,就跟父親向西行。
緹縈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願意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皇上聽到後感到悲傷,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鮑叔牙與管仲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嘛!」
後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裡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並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乾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齊王終於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
5、山賓賣牛
明山賓生性淳厚老實,家裡曾經因為貧困,賣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錢以後,於是對買主說:"這頭牛曾經得過漏蹄病,治好很長時間了,恐怕它以後還會復發,不得不告訴你。" 買主急忙要求退還一部分牛錢。隱士阮孝緒聽說後,感嘆說:"這話足以讓人返璞歸真,停止刻薄吝嗇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