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跡緩轎川的塞上平原,而姿肆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哪迅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歷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占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一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共調金鼎。
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游: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回答者:yz偌遙 - 舉人 四級 3-29 22:57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游: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B. 10個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1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3 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隻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鐵牛陷在河底,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隻一隻撈起來呢?人們正在議論紛紛,一個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和尚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隻鐵牛沉在哪兒。然後讓人准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船停穩了,他再叫人把兩只船並排拴得緊緊的,用結實的木料搭個架子,跨
在兩只船上。又請熟悉水性的人帶了很粗的繩子潛到水底,把繩子的一頭牢牢地拴住鐵牛,繩子的另一頭綁在兩只大船之間的架子上。
准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裡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綳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鏟光了,鐵牛也離開了河底。和尚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讓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用力,把水裡的鐵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隻笨重的鐵牛,一隻一隻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4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5 乾隆年間,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縣裴樓村。裴尚友家裡很窮,無田無地,只有一間夏不遮雨、冬不擋風的草房子,娘倆相依為命,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對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順,有一口吃的也要給老娘,自己卻餓得皮包骨頭。
那時候,黃河年年發大水,決堤淹庄沖地,老百姓受盡了黃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進京三聲炮,他就得派銀子,白花花的銀子從京城運到黃河邊,一多半被河防官裝進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銀兩用於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窮人們就靠當河工,砍柳、割蘆葦換點糧糊口。
有一年,連降幾次暴雨,黃河水有意和窮人過不去,河水打著滾猛漲,裴尚友無法到外邊割蘆葦砍柳換糧,家裡米面凈光,一連幾天未動煙火,老娘餓得隨風倒。裴尚友不忍心看著親娘活活餓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幾個埽再賣給河防官換點糧來,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這天夜裡,雷聲爆響,風雨交夾,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剛要動手,突然有人吼道:「誰?」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還沒有下手就被人發現了。他想脫身,那人又問:「幹啥的?」 裴尚友機靈地說:「雨太大,我來看看壩有沒有危險。」這才脫身。
裴尚友兩手空空回家,看見老娘那飢餓難受的樣子,橫了橫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剛靠近埽垛,又有人問:「幹啥的。」裴尚友壯著膽說:「我是裴尚友,河水一個勁地漲,我怕河水沖了埽,來看看當緊不當緊。」這一次又遮擋過去了。
黎明前,天正濃黑的時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總該回去了,趁無人,我再去試一次。」他四下看看沒有人,只聽嘩嘩地響,走到埽堆前,正彎腰去搬埽,「誰,幹啥的?」又有人在問。裴尚友有上兩次的經驗,說:「我怕河堤決口,不放心,來看看。」
幾次遇見的河官,原來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劉中清。黃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銀子,黃河還是十年九決口,乾隆這次派他來察看黃河。剛踏上河堤劉中清就趕上連陰雨,他怕黃河決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視。恰巧一夜三次碰見這樣「有心」的人。這人對黃河的事很關心,有這樣的人還怕黃河治不好嗎?劉中清越想越受感動,對裴尚友說:「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沒有睡覺,快回家休息吧。」劉中清便從懷中摸出些銀子交給了他。裴尚友絕處逢生,喜出望外,謝了劉中清回家去了。
且說劉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稟報了黃河的情況後,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聖上稟告。說皇上如能召用這樣熱心治河的人,治好黃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准了劉中清的奏章,傳旨:「速召裴尚友進京。」
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著一架八抬大轎來到門前,宣召裴尚友進京。這下可把裴尚友嚇壞了,心裡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腳也顫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這一回不是掉腦袋就是坐牢,沒有指望回來了。
裴尚友懷著九死一生的心情勸慰老娘:「這是劉大人給的銀子,你留著花吧,我進京是為黃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驚,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辭別老娘,走出家門,見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還叫他上了八抬大轎,點頭哈腰地說:你見了聖上,要為我們多美言幾句呀。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裴尚友到京城後,劉中清把裴尚友引薦給皇上。乾隆問:「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樓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幹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聽皇上要刨根問底,怕說多露了餡,再也不敢說話了,就在金鑾殿上比手劃腳,表演起堵口打樁的動作來。他拿起掄錘的架子,打打這根,又打那根,從這頭跳到那頭,嘴裡還哼著號子。那動作真是靈巧,蹦蹦跳跳地覺得挺有趣,乾隆皇帝樂得喜笑顏開,脫口說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將們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著,猛聽皇上說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謝皇恩。」
乾隆一聽謝皇恩,也鬧懵了,「你謝啥皇恩?」裴尚友稟道:「聖上見我會治河,封我做猴官,臣豈敢不謝皇恩。」
劉中清一見乾隆自知失口,沒法下台,便忙奏道:「聖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順著劉中清搭的梯子下了台。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後,一心撲在治河上。由於他飽受河官的苛刻和黃河帶來的災害,他對窮河工親如兄弟,從不欺壓百姓。後來因他治河有功,人們就改稱他裴官。
6 鄭州北邊,黃河南岸有個渡口,叫花園口。1938年,蔣介石在花園口扒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淹死了八九十萬人。這樣花園口就出了名。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這里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庵里。他們在這里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在這里流入黃河。這樣一來,這里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
到了明朝,貴家莊出了個大官,叫許贊,在這里當天官。許贊當了幾年官,搜颳了不少錢,就在家裡修了個大花園。這個大花園方圓五六百畝大,種了許多奇花異草,一年四季花園里都開花,飄著香,遠近幾十里的人都來這里看熱鬧觀花。
一年春天,許天官回家。貴家莊像趕廟會一樣,一群群,一夥伙,攙老人,背小孩,擠擁不堪來許家花園看花。人多了,做小生意的,賣吃食的也多起來。許天官的花園在黃河和涸河角角里,來看花的人要過涸水,水上無橋無船,趟過來趟過去很不方便。許天官看到這些情形,就想:我要在涸水上弄個船,擺渡來往的人,這是個賺錢的買賣呀!
許贊想發財,就開挖了涸水入黃河的水口,讓黃河水倒流到涸水裡去。這樣一挖,涸水河面寬了,水也深了。許天官弄了個大船,找了幾個船工,修了渡口,擺渡行人。人們聽說有了擺渡,來看花的人更多了。不幾個月,許天官就賺了不少白花花的銀子。
夏季到了,黃河一漲水,呼地涌進了涸水,水越漲越大,黃河沖著涸水河口,向南滾了幾里,稀里糊塗把許天官的大花園也淹沒了。
後來這里真的成了南北來往的渡口。人們去這里的時候,總是說:到花園口去。這樣花園口的名字就叫起來了。
額。。。不好意思,我就只知道這么多了(*^__^*) 嘻嘻……
C. 《黃土地》講述了什麼故事
影片取材於柯蘊的散文《深谷回聲》,1984年廣西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陳凱歌。
故事發生在陝北農村。八路軍工作人員顧青到一村莊去收集民歌,住在翠巧家。顧青的到來打破了這個家沉悶的氣氛,翠巧向他打聽外面女娃的生活,從不愛開口的弟弟憨憨也開始唱歌。沒收集到多少民歌的顧青要走了。厚道的翠巧爹怕顧青受上司的指禪棗腔責,破例地唱起小曲為他送行。憨憨執拗地要送顧青,送了一程又一程。翠巧則用高亢的歌賀衫聲為他送行,也表達了對外界生活的嚮往。生活似乎又回到原來的樣子,翠巧要出嫁了,一言不發的她以她曾見過的程序被嫁了出去。不久後的一個晚上,翠巧又回到家,為父親挑完最後一擔水後,她走了,去尋找新的生活。在憨憨的呼喊聲中,靜靜的黃河默默地流著,河中的船影消失了岩羨,翠巧的歌聲也消失,只留下憨憨那揪心的叫聲。
D. 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黃河九渡的歷史故事。
這是成吉思汗攻滅西夏的最後一戰。當時,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進兵途中不幸墜馬受傷,認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於是遣使前往西夏,責問西夏無端之處,以便找個撤兵的台階。哪知西夏國主不知實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壓境,一場滅頂之災不可避免,只好硬著頭皮說強硬話。
成吉思汗乃性格剛烈而心胸狹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亞及歐洲時,要西夏隨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視說:「力既不足,何以為汗。」成吉思汗遠征歐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現在面對自己如此強大的軍力,西夏還同過去一樣傲慢、輕蔑。
聽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燒,這就出現了史書上說的「扶疾進兵」,帶著疾病指揮大軍越過沙坡頭,到達黃河九渡,攻佔了應理(今中衛市沙坡頭區)等縣。「九渡」,應是成吉思汗大軍在中衛由黃河北岸渡到黃河南岸時的渡口名稱。
中衛地區的先民很早就開發了黃河水運,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黃河上從事運輸。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較靈活,在黃河邊隨處都可以停靠,木船載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須有碼頭(渡口),渡口的出現,標志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成吉思汗時期的「黃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時期的中衛渡口,說明在很早以前,中衛經濟發展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歷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等;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區(今甘肅境內,敦煌縣東),治理了黑水、渭水等;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等。
禹不僅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此外,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再北侵,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2、林則徐
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
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E. 《黃土地》觀後感
埋物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黃土地》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土之上的誠與悲」
《黃土地》是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的一部影片,故事講述來著上世紀三十四年代黃土高原上的故事。頭頂一片天,腳踩一方地。溝壑與土源連綿不絕,山形地貌歷經歲月的銷蝕大起大落。使觀眾在銀幕上看到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文化象徵意味的黃土高原。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39年初春,一個名叫顧青的八路軍來到陝北高原收集民歌,他的到來喚醒了當地少女翠巧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而最後,她卻用死亡祭奠了那夢想中的自由。
影片的光影運用,色彩搭配都使這部電影增加了不少亮點。然而光影運用是這部影片最具特色之處。影片中的光以溫暖沉穩的土黃色為主基調,既有一定的統一性也傳遞著無數的感情元素。傳統的黃,一般代表著金錢,權利,富貴,大氣等等寓意,而《黃土地》當中的黃,卻是代表著黃土地和黃土地上養育著的人們,而這種土地的黃色,不僅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隱藏著讓人沉重壓抑的室息感。去過黃土高原的人或許都知道當太陽光照在陸納黃土地上時,鏡頭中所顯現的光是一種類似於那種溫和稚嫩的向日葵一樣的黃,而在鏡頭中這種太陽下的光往往給人以煩躁而且粗獷的感覺,但是陝北的黃土地上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它雖是貧瘠的,但是也透著如母親般溫暖,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張藝謀導演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將《黃土地》中的光線拍出了一種溫暖沉重感的感覺,即使是影片剛開始時顧青剛到窯洞的那場戲,也給人一種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為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並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暫時不熟悉而已。另一種層面上顧青的到來更給影片女主公後期帶來變化,是女主新生的光。在《黃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將窯洞內顯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壓抑,而日在布光上也多採用了非標准不光技巧,把窯洞內的陰暗與窯洞外的強光形成對比,女主人公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等顧青回來時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讓整個畫面變得略有些美好。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的運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達出來。電影《黃土地》中除了以土黃色暖光之外,也著重運用了白,黑,紅這三種色彩。黑色,既是陝北的農民的服飾,也是陝北農民的性子。陝北的老漢正如這黑色的棉襖一樣穩重,不愛說話,不愛動,像一個樹墩似的坐在炕上,默默地抽煙,喝水,不講說話也不吭聲。同時黑色也表現著痛苦恐懼與絕望,黑暗的窯洞內父親高大的黑色身影,將翠巧那嬌小的身體壓抑在身下,這是一種無助,更是一種翻不了身的絕望。白色,既是天空中那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光明,也是陝北人民純潔的心靈,白色的羊肚毛巾,正如純潔的心靈一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是憨憨陪著顧青放羊時那純潔清脆的笑聲,是翠巧送別顧青時那最後一首嘹亮的歌聲。紅色,即表現著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也是新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氣和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在《黃土地》中紅色反復出現:紅轎簾,紅蓋頭,紅門簾,迎親婆娘的紅綉鞋,百褶紅裙,馬頭上的紅花,嗩吶上的紅綢等等。這里給觀眾的婚禮場面的熱鬧。但是當看到翠巧看紅門簾和窮漢唱小曲時的神情,不覺能感受到這紅色的喜悅中夾雜著一絲絲說不出的辛酸和惆悵,這里的紅色既是一種熱烈,更是一種痛苦。
光影色彩之外,這部電影無疑是壓抑的,這壓抑來自貧窮。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挑一次水,要走十里。守著這艱難的日子,男人女人累得變了形狀,影片中翠巧的爹才47歲,就已經皺紋布滿額頭。而翠巧更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著時代變彎悉液換交替中必然的犧牲品,犧牲在即將被新生活取代的舊禮教中。犧牲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電影所表達的並不是對「父權社會」、「包辦婚姻」的憤怒,也不是對國民現狀的簡單批判,更不是在貶低黃土地上落後生態,導演只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講述,在一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夢想是如何被喚醒、又是如何死亡的。殺死夢想的不是別人,根本上,正是養育你的那片黃土地。這片溫暖而貧瘠黃土地它養育你,賜福你。但是它也禁銅你,殺死你。而這裡面卻有一種對宿命的無可奈何,更有對現狀的深層悲哀,那種帶著鐐銬的新生「生存」。或許這才是導演想表達的核心,民以食為天,只有黃土地,才是真正的主人。在黃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客人。而在這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勵練出的人的韌性,讓他們在黃土地上生生不息。
黃河水,淹死人,也養育人。黃土地亦是。對立轉化,相生相剋。黃土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生存的問題是超越時空的,我們都要在這片土地上生存,都會面臨《黃土地》就由一個簡單的故事深化到對本民族落後思想習俗的抨擊,也思考了人在時代面前的卑微與渺小。不失為一部中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
電影講述的是陝北黃土高原上的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父親作主定下娃娃親。八路軍文工團團員顧青(王學圻飾),為採集民歌來到翠巧家,一段時間後,與翠巧家彼此彷彿自家人般。顧青講述起延安婦女婚姻自主的情況,翠巧聽後,心生嚮往。
父親雖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顧青行將離去,翠巧要隨去延安,顧青有心無力。翠巧弟弟憨憨跟著顧大哥,送了一程又一程。翻過一座山樑,顧青看見翠巧站在峰頂上,她用甜美歌喉唱歌送別,顧青深受感動。
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心有不甘決然逃出夫家,劃船渡河去追求新的生活,可惜湍急的河水吞沒了她。顧青來找翠巧和憨憨時,憨憨正隨大家在河邊求雨,他扯下頭上的樹葉子編成的頭箍,逆向從人群中向顧青跑去。
張愛玲說過,年輕人的生命三五年就是一生,老年人的生命十年八年只是一瞬。電影中的老年人、年輕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黃土地》感動,是因為導演的投入和攝影的藝術感染力。其中,電影中很多細節的把握都讓我佩服。比如婚宴上,除老肥肉,另一道葷腥,就是僅僅作為「擺著是個意思」的「木魚」。這「魚」,不能供人用嘴來享受,而只能飽人「眼福」,因為它就是鋸成魚形盛在餐盤中的木頭。
電影《黃土地》雖然是八十年前,一個年輕人熱烈追夢的故事,但是追夢在古往今來任何歷史地理背景下,都是激動人心的。翠巧這個角色就是個追夢的人。這部片子並不是可以表現對「父權社會」、「包辦婚姻」的憤怒,也不是對國民思想愚昧進行簡單批判,更不是在貶低黃土地上落後生態,同時為革命者大唱贊歌。
導演只是在千里走陝北之後想講述一個見聞:在一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夢想是如何被喚醒、又是如何死亡的。讓人情感上難以接受的是:殺死夢想的,從根本上來講,正是養育你的黃土地。溫暖而貧瘠的黃土地!它養育你,賜福你;它也禁錮你,殺死你。這裡面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層悲哀:帶著鐐銬的新生,最終還是猝死於簡單而殘酷的生存法則。
「生存」,是導演想表達的核心,民以食為天,只有黃土地,才是真正的主人。在黃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而在這種殘酷生存之道勵練出的人的韌性,導演則持有一種苦澀的肯定態度。
革命者顧青是代表先進觀念的闖入者,但是始終是無法深刻進去。一開始他描述南方男女平等的美好情景,他笑話翠巧爹一邊說「五穀發芽,早降雨水」一邊用小米敬天老爺的愚昧行為,這些可以解釋為不懂得黃土地的艱難而被原諒;但是面對被自己喚醒、決心為自由破釜沉舟的少女,用「公家人的規矩不允許」來搪塞她,以免除他自己對翠巧父親、對組織交代的麻煩,就讓人覺得他軟弱,而同時覺得他只是被觀念包裝起來的空殼,並沒有想從根本上解決翠巧等問題。
翠巧是影片關注的焦點,她讓人感到夢想被喚的欣喜以及引起人們對夢想死亡的深思。憨憨所唱尿床歌里頭的「只想尋下個好女婿,誰想尋下個尿床郎」,父親所唱的「大眼花花就兩張燈,彎彎眉毛就兩張弓,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你說心疼不心疼」,都在同情著女孩們作為買賣婚姻的代表,世世代代的不幸。
翠巧在家的時候,頭頂上有父親和弟弟,嫁人後得到的嫁妝要給弟弟做聘禮,一生一世有莊稼人的規矩在約束著她,她一輩子都做不了主;然而在她要跟隨顧青而去,去延安做主人時候,又被「官家人的規矩」拒之門外。我十分痛恨翠巧新婚夜伸向她的那隻黑黑的大手!讓我如同看到了魔鬼一樣的恐懼。
影片《黃土地》中父親的形象很豐滿、很復雜。革命者借宿翠巧家當晚,只看得見輪廓的爹巍峨地坐在正中,著紅衣的翠巧隱在他背後拉風箱燒水,縮成一個微小的身影,弟弟沉默地退在牆根,暗得讓觀眾眼睛發酸,只覺得他整個人溶解在黃土高坡的空氣和泥巴里了,就連顧青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也沒敢回答。
父權下的孩子似乎都是祭品,雖然多少都各自秘密地懷揣著希望。只有風箱下噴出的火花,掙扎出一個自由的形狀,給觀眾一點安慰。父親一開始就明白顧青所說的「改改規矩」只是善心的外來人開出的一張無用葯方,同時也對「南方的女娃都能讀書寫字」充滿一絲好奇與嚮往,他不是什麼頑固不化、以賣女兒為樂的封建衛道士,他遵守黃土地立下的「莊稼人的規矩」,勸導大女兒不能嫌貧愛富,「咱吃苦人說話得算個數」。
他愛孩子,吃小米的時候把自己的飯倒給正在長身體的憨憨;他怕革命者搜集不全酸曲被撤了差而為他唱了一支。但他終究身不由己。在革命者問他為什麼他的女兒受苦,他只說了一個字「命!」。從始至終,他都只是黃土地的奴僕,是一種生存之道的服從者與執行者。他吃飯敬天地的一幕尤其蒼涼。然而他又是保護者,父親是可靠的,在黃土地的冷酷威嚴之下,他當爹又當媽,用雙手一犁一犁地維持了一家的生存。
《黃土地》這部電影特別令我難忘的是攝影。當翠巧失魂落魄地漸漸淹沒在黃土地里,夢想夭折的哀傷被吸收進溫熱的黃土地里,只覺得從此便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包括後來被渾濁的黃河水吞沒的場景都是一樣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中華萬民與土地的依存關系十分密切,以至於我們都能感知,我們並不是外在地站立在土地之上,而是應該沉浸於土地之中的。也許你看《黃土地》的時候,會有種想哭的感覺。那種感覺或許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沉重。
頭頂一片天,腳踩一方地,雄偉的黃河之水孕育了無數中華兒女的英魂。在這片沉默著的黃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在此誕生,在此成長,帶領著人們走向著光明的未來,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導演黃建新聯合張藝謀讓這片富於變化的土地以最熱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定格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面。其中光的運用,色彩的搭配以及鏡頭語言的使用更是讓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
光的運用是影片最獨具特色之處。影片中的光以溫暖沉穩的土黃色為主基調,既有一定的統一性也傳遞著無數的感情元素。傳統的黃,一般代表著金錢,權利,富貴,大氣等等寓意,而《黃土地》當中的黃,代表著黃土地和黃土地上養育著的人們,而這種土黃色,不僅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隱藏著讓人沉重壓抑的窒息感。去過黃土高原的人或許都知道當太陽光照在黃土地上時,鏡頭中所顯現的光是一種類似於美國西部片的淺黃色,而在鏡頭中這種光往往給人以煩躁而且粗獷的感覺,但是陝北的黃土地上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更是黨的搖籃,它既是貧瘠的,也透著如母親般溫暖,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張藝謀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將《黃土地》中的光線拍出了一種溫暖沉重感,即使是影片剛開始時顧青剛到窯洞的那場戲,也給人一種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為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並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暫時不熟悉而已。在《黃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將窯洞內顯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壓抑,而且在布光上也多採用了非標准不光技巧,把窯洞內的陰暗與窯洞外的強光形成對比,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等顧青回來時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的運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達出來。《黃土地》中除了以土黃色暖光之外,也著重運用了白,黑,紅這三種色彩。黑色,既是陝北的農民的服飾,也是陝北農民的性子。陝北的老漢正如這黑色的棉襖一樣穩重,不愛說話,不愛動,像一個樹墩似的坐在炕上,默默地抽煙,喝水,不講說話也不吭聲。同時黑色也表現著痛苦恐懼與絕望,黑暗的窯洞內父親高大的黑色身影,將翠巧那嬌小的身體壓抑在身下,這是一種無助,更是一種翻不了身的絕望。白色,既是天空中那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光明,也是陝北人民純潔的心靈,白色的羊肚毛巾,正如純潔的心靈一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是憨憨陪著顧青放羊時那純潔清脆的笑聲,是翠巧送別顧青時那最後一首嘹亮的歌聲。紅色,即表現著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也是新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氣和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在《黃土地》中紅色反復出現:紅轎簾,紅蓋頭,紅門簾,迎親婆娘的紅綉鞋,百褶紅裙,馬頭上的紅花,嗩吶上的紅綢等等。這里給觀眾的婚禮場面的熱鬧。但是當看到翠巧看紅門簾和窮漢唱小曲時的神情,不覺能感受到這紅色的喜悅中夾雜著一絲絲說不出的辛酸和惆悵,這里的紅色既是一種熱烈,更是一種痛苦。
大多數的電影都應該是表現運動的,但是《黃土地》中的鏡頭主要是以靜為主,這是對於傳統的打破。也是一種大膽的創新。黃建新在《黃土地》中的靜似乎也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了陝北黃土地的韻味和風貌,將那歷史的時代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鏡頭的不動是對那個時代環境氛圍最真實,最有利的表現。而且攝像機不動也表現了陝北的實際風土地貌。陝北的黃土高原是一望無際的平坦土地,像一塊巨大的土,穩穩的坐落在此。鏡頭一直未動,這是一種解釋一種土地的深厚博大以及土地和人的關系,顧青遠遠的走來,又漸漸地隱入土地當中,這是人與土地一種血肉相連的關系,人被這塊土地孕育出來,又投入它的懷抱中去。這不動的鏡頭正如陝北人的生活一樣,日復一日緩慢而又平穩。中華民族就這樣走過了漫長的路。當然影片中靜中有動。在《黃土地》中求雨和打腰鼓的場面運動幅度很大,這既是一種靈魂
與感官的沖擊,也是對於黃土地上人們那爆發的力量,就像這鼓聲一樣,一旦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迸發出移山填海的力量。
天之廣闊,地之沉厚,黃河之水一瀉千里,這是民族的自強不息,也是人生命運的強悍和脆弱。導演黃建新和攝影張藝謀僅僅用了土地,人,黃河,窯洞,天空就將黃土高原上那無盡的力量和無限的深沉表現了出來,傳達到全世界。不僅是對黃土高原的贊美,對黃河的贊美,其中更強的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