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寫好故事
故事重點寫事,不重點寫人,這是故事和小說的區別之一。、人物、物品、事件、感情、主題、情節,情節是第一位的。語言要用精煉的口語。故事是大眾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過情節來體現。x0dx0ax0dx0a(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x0dx0ax0dx0a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x0dx0a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團茄扒:「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路的同志嗎?」??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x0dx0ax0dx0a(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x0dx0a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塌昌(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奇,又理所當然。x0dx0a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小說是敘述美國聖誕節這一天,一對恩愛夫婦准備互贈禮物,並都想買件使對方意想不到的東西。妻子看到丈夫有個祖傳的金錶,但沒有表鏈,就剪掉自己最珍愛的金色長發,拿去賣了,並用賣金發的錢去買表鏈。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發,但缺少一套適用的名貴梳子,就賣掉自己祖傳的、一直伴隨在身邊的、也是自己格外珍愛的表,用賣表的錢買了一套美麗華貴的梳子。結果兩人一碰面,丈夫拿著妻子送的新表鏈,表沒有了;妻子拿著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長長的金發沒有了!夫妻倆只好凄然相對而笑。在這里,盡管有對故事主人公與讀者的「出其不意」,但統統納旦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超過了對「金發」、「表鏈」的感情。而「金錢第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對下層的小人物來說,也只能是這樣辛辣的結局。x0dx0a(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x0dx0a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x0dx0a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穗。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麼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這就叫「形散神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體。x0dx0a(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x0dx0a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x0dx0a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我們看到,「20先令的銀幣」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個道具。作者就利用這個道具,首先讓文中的、有錢的馬斯頓太太故意把它放進一套衣服里,然後讓她的僕人弗斯戴克太太送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弗斯戴克是個窮人,丈夫又癱瘓,急需錢用。這銀幣該給她帶來多少歡樂呵:可以給可憐的丈夫買水果,買煙,加上一瓶酒;還可以去買幾件必須添置的衣服??而馬斯頓太太,就希望弗斯戴克悄悄地瞞下這枚銀幣,並把這二十先令花掉,然後她再叫弗斯戴克交上這筆錢。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達到了,證明窮人窮得卑劣、下流,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這個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雙雕」了。既展現了世界窮人物質的貧窮,還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無恥,並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多麼殘酷!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後,總算沒用這個「設下圈套」的錢。當馬斯頓太太一過問,她就顫悠悠地交還了??可這「二十先令的銀幣」卻深深地在讀者腦海里打下了烙印。x0dx0a(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x0dx0a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意義。x0dx0a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隱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x0dx0a(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x0dx0a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觀。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現,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點一線」吧。x0dx0a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它是反映核戰爭恐怖,談世界進行核大戰以後的情況。核大戰如今沒有發生,如何描繪?現代派的作家就用他們打碎當代世界的「碎片」,主觀荒誕地串起來敘述。《??以後》共分四段:「博士」、「律師」、「商人」、「酋長」。這博士、律師、商人、酋長之間毫無聯系,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博士」段講的是——他原來教《記憶學》,訓練學生養成完美的記憶,已出版了六本這方面的專著。可核戰爭後,他失業了,人們再不要記憶了,核戰慘狀令人不敢回憶!所以,他只好改教「速成課程」——「如何忘記」。「律師」段講的是:過去的殺人犯是要判極刑的,但核戰後,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與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這位男性殺人犯現在的極刑是:與18個女人結婚,使他妻子的總數達到31個。「商人」段講的是:原來他以為核戰後,人死的多,服飾用品銷售量會直線下降,但一個優生學教授對他說,由於原子輻射,變種生育—一個孩子有兩個頭,已經接近生育總數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飾用品會逐漸暢銷,供不應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長」段講的是:幾個文明的白種人跑到一個很遠的孤零小島上去躲避原子輻射毒。他們隨身帶了個儀器—一個開著小口的金屬物。凡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會發出聲響。這些白人與島上的土著酋長見面後,就用這儀器試驗:當時,島上的土人瞄儀器,儀器不聲不響;而白人看儀器,儀器狂呼亂叫。白人大喜,請求留下。可白人進村後,酋長下令把他們殺掉,並與部下吃了他們的肉,結果染上了原子輻射毒,再瞄儀器,儀器便響起來。從此原子輻射毒在哪兒也不能倖免了。這四段無連貫的情節,堪稱「筆斷意不斷」,藕斷絲連,以四個不同的荒誕側面,反映了世界一些階層在核戰爭後的心態。現代派作家就是這樣把當代與未來採用他們的人生觀穿起來了。x0dx0a(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x0dx0a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x0dx0a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叉,結成雙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夏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不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x0dx0a摘自:編輯寫作x0dx0a(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x0dx0a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x0dx0a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縣農建局的田副局長。從表面看,這個老田衣冠不整,披個爛棉襖,無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簡直不象個領導樣子。可隨著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異峰崛起:他在海門決堤搶險過程中,熟諳全局,胸有成竹,果敢勇猛,不顧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沒有好的、十分嚴重的關節炎,身先士卒地帶頭在大風大浪中搏鬥,一直到戰勝險情才收兵!作品正是運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揚」的例子,各類小說中都有,象《水滸》中的「武松醉打蔣門神」,作者先把蔣門神描繪得如何厲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藝高強的人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先揚「,可武松一出場,幾個回合,蔣門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襯託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蔣門神欺軟怕硬的虛弱本質揭露無遺。這兩種寫法常常是交叉使用,互輔互補。x0dx0a(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x0dx0a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見大」了。x0dx0a下面是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簡介:一個中學教師楊健,領回了學校發給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興。可高興之後,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兒放呢?這個三代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間里,現在是連一把椅子也擠不進去了。於是,老楊只好婉惜地將藤椅退給學校。看,這個作品,一無傳奇色彩,二無復雜的情節,就這么平凡人小事,就這么平鋪直敘,就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確實震撼了讀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一直勤勤懇懇干教育事業的楊老師一家,為什麼還窩在蝸牛似的小房裡?!誠然,是「四人幫」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發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應該清醒清醒,盡快地、實實在在地清除這些「愚民」的餘毒和「白卷」的偏見!讓藤椅、還有比藤椅更重要的東西能來到楊老師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見大,一葉報春,就看作者運用此法的功力了。x0dx0a(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x0dx0a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2. 故事梗概應該怎麼寫
第一段開宗明義概述作品時代,作者。其後幾段概述作品情節發展,人物遭遇,大結局。最後一段點明作品反映的社會現實及意義。寫作品梗概,我們在用文字向別人介紹一本書、一部影視作品或推薦一篇文章時,常常會用到寫梗概的方法。
寫作品梗概的結構。
作品梗概,指創造性的文章中粗略,大概,大略的內容,要點或討論題的主要原則。
寫梗概,就是把書,文章或影視作品的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下來。通常來說,寫梗概就是鍛煉總結故事的能力,既然是總結故事,就要重點放在幾個方面。
第一,總結書中的重點人物。
第二總結概括書中的重點事件。
第三總結概括重點事件的結局結尾。
第四,總結作者的主題思想。
第五,適當的修飾。
3. 小故事怎麼寫
寫小故事分成五步。
第一步,首先要找一個要寫的對象。然後收集一下該人感人的事跡,在收集的事跡中,選擇一個側面或同類型的二件事(但最好別超過三件)集中寫。最好集中寫一件事。
第二步,起一個有個性的標題。比如:試驗"大碗"、維護"老班長"等,再比如:《寒夜排險》、《不知疲倦的狀元郎》等。
第三步,寫故事開頭。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頭開得好,故事就完成了一半,往下就好寫了。那麼,怎麼開頭呢?
1、找一個下筆的"點",動腦筋一定要找到。
2、養成開門見山的寫作習慣。因篇幅短,入題要簡潔明快,必須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讀者的眼珠子。
第四步,寫事件過程(就是寫故事情節)。
一是把事件發生的背景和現狀交代清楚。
二是抓住人物特點和人物的亮點細致刻畫。
三是搞好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描寫和環境描寫。
第五步,寫結尾。結尾要精彩,要升華拔高。
4. 我寫了小說,有人說故事硬是什麼意思
情感不夠豐富,劇情太直
5. 故事怎麼寫
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因此,故事更重要的是情節的引人入勝,以及這件事要告訴人們的啟示。
6. 寫個故事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寫個故事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劉溪是繼母。在教育方面,她對待自己的兒子和非自己的兒子一樣好。她對兩個兒子要求很嚴格,最終兩個人都成了人才。
當她告訴大兒子時,她讓他去上學。他說:「我要把豬送進學校。」於是他和僕人們一起吃飯,一起生活。過了很久,他忍不住了。他意識到上學比把豬放在學校好得多。他後悔沒聽媽媽的話,對媽媽說:「我不放豬上學,我要上學。」我媽讓他個人覺得上學挺好的。後來,他的兒子成了縣長何也喜歡花錢。有一天,小劉給了二兒子三十兩銀子,還送了他一大筆假銀子。最後他把30兩銀子都花光了,因為還有那麼多銀子。但當他把假銀送給別人時,被認出是假銀,於是被關進監獄。這本來是因為小劉故意把兒子送進監獄教訓,就像教育大兒子的方法一樣。二兒子出獄後,學到了很多道理,開始努力學習。
聽了這個故事,我從小就學會了努力學習。
感動的故事,他們像好老師,教我明辨是非;它們就像生活的教科書,塑造著我的人格;他們就像精神的源泉,激勵我努力工作;它們像情感的雨露,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生活中有很多故事讓我感動,對我影響很大。
一天,一輛載有75名客人的公共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一個剎車骨架飛了進來,打破了車窗,擊中了司機吳斌的前額。突然,血就像一張紙條。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忍受著劇烈的疼痛,在恐慌和驚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牢牢記住了——乘客的生命第一。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他做了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卻感動了所有人:十五秒踩剎車,握方向盤,減速,二十多秒打開雙閃,提示身後車輛,簡輪十五秒開門。在生命的最後十秒鍾,他拚命掙扎著站起來,讓乘客給他叫救拿槐護車。然後他坐在一個乘客的座位上,呼吸急促。乘客過來後發現他臉色發青,意識模糊。最後,他平靜地閉上了眼睛。吳斌,走了,放下深愛他的妻子;吳斌走了,放開了他還沒有成年的女兒;吳斌走了,走進了人們的`心裡。天空是灰色的,但吳斌用自己的生命畫出了世界上最明亮的心。
我們欽佩吳斌的專業精神。吳斌用自己的生命寫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曲。我用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傳奇……怎麼才能不感動?
這本書是我媽媽給我的生日禮物。我媽希望我看完這本書,能塑造一個好的性格,做一個優秀的男生。冰心奶奶說:「有了愛,什麼都有了。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雖然這些文章講的故事很普通,但你能看到平時的真實感受。每次看這本書都會感慨萬千。
有一篇感人的文章《男孩擁有美好性格的88個故事》。沃爾夫岡利安第爾出生在海邊。六歲時,他在潛水時遇到了一條大鯊魚。他被嚇傻了。鯊魚靜靜地盯著他。他手裡拿著叉子放了一條小魚,讓鯊魚吃了。鯊魚轉身遊走了。後來,他經常去水裡找鯊魚,當他把魚給它時,它就吃了。過了一會兒,他能摸到它的嘴和滑溜溜的背,他們成了好朋友。當他11歲的時候,他看到他的父親抓到了一條鯊魚。他哭著發瘋似的推開父親,把鯊魚推回海里。他告訴了他父親真相。之後,他不再捕殺鯊魚,該地區成為鯊魚避難所。他一生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鯊魚交朋友。這些兇猛的動物在他面前就像一群溫順的綿羊。
看了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人和鯊魚可以這么近。世界上還有哪些生物不能做人類朋友?人類只是這個美麗星球上眾多生物之一。人和其他生物是平等的消咐友,相互依存的。只要我們真誠地對待他們,我們就會生活在和平和友誼中。
在這一天,寧先生給我們講了一個《鋤八遍.》的故事。50300.00034040006
張老漢妻子早逝,他作為父親和母親都在努力撫養兩個兒子。他家住在幾英畝貧瘠的土地上。可惜他們兩個兒子做事都懶。他們在晴天出去工作,躲在樹蔭下乘涼。下雨天,他們躲在鄰居家打牌。秋天,別人的田豐收,他的田卻雜草叢生。張老漢看在眼裡,心中焦急。後來他想了個辦法,對兩個兒子說:「可能是種子的問題?明年換優質種子吧。爭取多打糧食多賣錢,冬天給老闆定個婚。」兩個兒子欣然同意。
第二年春天,張老漢帶著一袋小米出門,說要進城換良種。交換種子時,張老漢對兩個兒子說:「這種種子叫鋤地八次,鋤地八次以後,秋天才會有好收成。」。於是耕田、種田、移栽、種地……也許是張老漢緊緊盯著,他的兩個兒子真的毫不妥協地鋤地八次。秋天來了,他們家的稻樹笑彎了腰。收割時,田野里充滿了他們父子倆歡樂的笑聲。
故事講完後,寧老師讓我們談談「聽後的感受」。我想了想,舉手回答寧老師的問題:「《鋤八遍》的故事告訴我們,農民要努力才能有好收成,我們要努力才能有好成績!」
叢林里住著石頭硬硬、大樹高高、小草青青,有一天他們三人爭著吵著都要當叢林。
硬硬說:「比誰堅硬!」話剛說完,只看見硬硬跳起來把地上砸了一個大坑,自己卻毫發無傷。硬硬得意的說道:「看我厲害吧,讓我當老大吧!」
高高說:「你那算不了什麼,我們比比誰高!」高高一邊說一邊天上長,眼看就要摸到太陽姐姐的臉蛋了。「哈哈,還是我本事大吧,讓我做叢林!」
不服氣的青青說:「你那沒什麼了不起,我們比比誰綠!」青青轉身一變,一片青翠的草原出現在眼前,一陣微風吹來,青青就好像亭亭玉立的舞女,隨風翩翩起舞,說不出來有多美了。「怎麼樣,我做叢林,你們服吧?」
「不服,不服,我不服!」硬硬和高高搶著說。就在他們爭吵著沒有結果的時候,不知從那冒出了一根竹子,使出了青青、硬硬還有高高身上所有的本領。青青站出來對竹子說:「竹子哥哥你真厲害,你叫什麼名字啊?」竹子說:「我叫壯壯。」「那你做叢林好嗎?」硬硬接過話說。青青和高高連忙點頭。看看到他們這樣,竹子壯壯只好答應。
最後硬硬、高高、青青再也不爭吵了,過上了開興的生活。
看完《感動小學生的100個故事》,我明白了讓我們感動的不是驚天動地的愛情,而是生活中更多瑣碎平凡的細節。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行動,只需要一顆真正充滿愛的心。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駭世親情》,主要講的是一場巨大的泥石流吞沒了沉睡的山村的故事。救援人員趕到時,山村被夷為平地,村裡幾乎無人生還。最後偶然發現一個小女孩還活著。女孩倖存的原因感動得熱淚盈眶。原來,她能夠在父母搭起的梯子上生活。更神奇的是,她的父母是盲人。看完這個故事,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湧上心頭。這種偉大的母愛讓我震驚,只有父母才會為了孩子放棄一切,甚至生命!小女孩的父母是盲人。也許他們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但在泥石流爆發的那一刻,他們還是為了孩子放棄了生命。父母在我生命中的努力一直感動著我。
回頭看那些小細節,總會感受到書中蘊含的深情。書中不僅有「金屋」,還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天使,讓我們永遠在書的海洋中暢游。
7. 故事大綱應該怎麼寫
故事大綱在寫作格式和規范上的必備要求:
1、大綱是故事寫作的第三步。在大綱之前,人物小傳和故事梗概都已經寫完,大綱不需要重復梗概和人物的內容。
2、大綱的字數大概在2000-3500字左右,不要寫成提綱。
3、大綱主要寫的是整個故事發生的重要情節,情節點至少30個,梗概只寫10個左右。
4、大綱除了主角以外,還會帶入配角的故事線,比梗概的人物要更豐富。
5、大綱可以按照故事講述的順序來寫,不是籠統的介紹整個故事,而是以製作作品時的講述順序來寫大綱,例如很多作者喜歡用「開篇抓人(就是主角開篇就被抓了)」作為第一個情節,那麼這個情節就寫在大綱的開頭。
故事大綱要達到如下目標。
1、要說明人物的姓名、性別、身份、年齡、外貌、性格與氣質特點。
2、要說清主人公要干什麼事情(比如:發財、陞官、復仇、爭霸、結婚等)。
3、說清楚主人公做這個事情的意義及困難所在(故事的波折,一般都是因為某些困難和阻礙)。
4、說明事件的結果。
8. 故事怎麼寫
好故事就是把一件事講得圓滿,講得生動,能帶著讀者一起嗨,就像從過山車上沖上沖下,又哭又笑,激動不已。
一個故事成功的關鍵,在於主角能讓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振,讓讀者覺得自己就是那個主角。一句話,好故事要與讀者的感悟和生活聯系起來,能迅速產生代入感。
故事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中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和連貫,而小說的重點是塑造人物。小說可以展開大篇幅的環境描寫,而故事如果這樣寫會使情節停滯,這是二者的區別。但小說無論長短,都以「講故事」為使命的方式存在著,而「故事」的講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小說的成色和形態。
注意事項:
好故事都是反復琢磨出來的,起初,故事可能不太好,放在電腦里冷凍幾天後再去看,就會發現不足,再反復修改幾遍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好故事。
修改,讓文章呈現出最佳狀態,和一個女子出門時保持妝容一樣重要,反之,沒修改的故事直接發了出去,就像一個不修邊幅的女人穿著睡衣走在街上。
9. 硬字怎麼寫
硬字的寫法是:橫、撖、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首睜橫、撤、捺。
硬字是一個漢語詞語,它代運困的意思有五種:一是形容由於物體內部的組織緊密,受外力作用後不容易改變形狀。二是表示一個人(性格)剛強;(意志)堅定。
硬的反義詞是軟。它可以者悄歲組成如下詞語:僵硬,強硬,硬傷,堅硬等。在古文中的例句有:1、山原川澤,土有硬軟。出自《通典》。2、由於血壓長期升高,可促使細小動脈硬化。出自《高血壓病》。
10. 牛郎織女故事硬概50字以內
很久以前,因牛郎的嫂子和哥哥對牛郎不好所以他與老牛相依為命。
一天,老牛讓牛郎去樹林邊,會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他結為夫妻,牛郎納悶,但還是去了,事情和老牛說的一樣,他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長,老牛交待完事情就死了,織女也被抓走了,牛郎帶著兒女批著牛皮追織女就快追到,王母拿下簪子劃了條天河,他們被隔開了。他們互相掙扎著,以淚洗面,王母感動就讓他們每年見一次,就形成了現在的七夕
天上仙女思凡心切,下凡來與牛郎私合並生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王母娘娘知道後大怒,遣天兵天將來將織女帶走。為了防止織女在下凡去與牛郎相會,王母拔下頭上簪子隨手一劃,就出現了銀河(銀河來歷)將牛郎織女隔開。之後因喜鵲同情有情人,每年七夕用身體搭枯隱成鵲橋讓二人相會。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陸尺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早敗高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如果滿意望採納
古時候有個小孩,爹娘很早就去世,跟著哥哥嫂嫂過日子。哥嫂對他非常不好。因他經常放牛,就叫他牛郎。
牛郎最親密的夥伴就是那頭牛,哥嫂一直想把財產占為己有。就把家裡的牛和破車給了牛郎,牛郎牽著牛拉著破車離開了家。
牛郎自己砍柴搭成一個茅草屋。有一天晚上,牛郎走進屋子,聽到老牛說翻過山有座森林,森林前有一個湖,有些仙女在湖裡洗澡,你要撿起那件粉紅色的紗衣,跑到樹林里等著,去跟你要衣裳的那個仙女就是你的妻子。
第二天黃昏,牛郎來到了湖邊。看到果然有許多仙女在洗澡,就按照老牛說的辦,果然有一個仙女來找衣裳。
這個仙女原來叫織女,王母娘娘每天都讓織女織許多的布,並不讓她出去玩。織女一直想去人間玩耍。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由於喝多了酒在打瞌睡,織女和幾個仙女就一起來到人間。
織女和牛郎在人間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仙女下凡的事情終究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去找織女。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想起老牛臨死前的話,披上了牛皮,剛走出了門就飛起來了。
牛郎的速度很快,馬上就追上了王母娘娘,眼看就要追上了,可王母娘娘把玉簪在牛郎前面劃了一道,就成了銀河,牛郎再也不能飛過去了.可是,織女不死心,硬是要和牛郎在一起,最後,王母娘娘允許他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會一次面。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牛郎是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玉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誰最先說出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在民間流傳——這兩個問題不曉得已經有人考證出來沒有。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關於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天河就是我們在夜裡看到的那條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從前我國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恆星。附近銀河裡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恆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那五個星屬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南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西名叫Altair。牛郎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恆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候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裡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圖畫。
從前我國許多人相信牛郎和織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會一次。那一夜,婦女們都穿針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織女星。這個故事也常被用作戲劇的資料,京劇、話劇和各地的地方戲里多半有「牛郎織女」這出戲。
在戲劇里,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游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里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有個話劇里有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鵬所作的《鵲相會》:
誰知道天長地久何時了?
誰知道離恨年年有多少?
度盡了長歲,好難得這七夕良宵;
卻又是無限悲愁相逢在鵲橋。
夢長夜短總是多情惱。
見東山晨星已現,天將曉。
可奈何,喜鵲頻噪,催人分道。
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來到。
一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織女兩星每年七夕渡河相會一次,許多婦女還在那一夜向織女乞巧。很可惜,科學告訴我們: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神話而已。近年來,天文學的進步,使我們對這個恆星,對其他的恆星和銀河中,都認識得比從前清楚得多。銀河並不是一條河,銀河裡並沒有一滴水,也沒有橋。它是很多恆星和星雲的集合,用大望遠鏡就可以看出來。牛郎織女兩星雖然不是絕對的「恆」,但每逢七夕並不能看出它們向對方移動絲毫,當然更談不到「渡河」。每年七夕,還是一在河之東,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興嘆。科學的進步竟打碎了他們的美夢,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虛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對聯: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雲債難酬。
恆星的「恆」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對而言。實際上天上沒有一個星是絕對地「恆」;每個星都在動,動多動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658角秒;此外,每秒鍾還以26千米(每小時93600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間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機還快幾十倍。織女動得慢一點,不過在女子百米比賽里還是可以得冠軍。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動0.345角秒,每秒鍾以14千米的速度離開我們行為往外跑。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遠好些,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恆星在大小、光度、溫度、顏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質量卻差得不很多。20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把許多恆星分門別類,好像生物學家把動植物分門別類那樣。
科學家已經證明日光和星光都是從原子能來的。因此,牛郎和織女這兩個星也可以說是兩個非常大的原子彈。它們把肚子里的原子能變成光線發射出來。人類在欣賞它們的燦爛的光輝的時候,竟幻想出一個哀艷動人的故事來。
童話和神仙故事並不會因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被消滅。它們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業余的消遣,又可以作為各種藝術的原料。中國的牛郎織女可以和希臘的奧德賽、金羊毛,法國的尼貝倫指環等故事並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繼續提出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來談:一方面欣賞這富有詩意的神話,一方面也可借機會提倡科學,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學家替我們所發現的許多關於星星的新知識。
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謝謝
牛郎織女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對現在而言,牛郎織女的故事無疑是在 *** 裸的煽了人們一耳光。無法一起白頭詣老相守終身,卻能在一年一會面的中執守那份情,試問現實社會中有誰能做到?
牛郎織女傳說故事來歷 《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白蛇傳》是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故事。其中,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國傳播時間早最,傳播地域最廣,影響也最深入。 牛郎織女故事在中國文史記載中起萌。
「牛郎織女」一詞在我國的辭書中,早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成語。在辭書中,牛郎織女成語釋義如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成語來源於漢代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其中有《迢迢牽牛星》一詩,詩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那麼,牛郎織女來自哪裡?是人是星還是神?
史書的解釋如下:【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