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描寫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有哪些

描寫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31 18:46:10

Ⅰ 古人勤學的故事有哪些

1.鑿壁偷光
匡衡,西漢東海甬人。小時侯好讀書,單家裡窮得沒錢買燈燭,匡衡就把與鄰居家之間的牆壁鑿穿,借著鄰居家的燭光,夜夜如飢似渴地讀書。

匡衡所在的鄉里有一家大戶人家,匡衡在這戶人家當用人。他不要報酬,只求主人把書借給他看。

匡衡所在的鄉里,有人研究《詩經》。匡衡跟他學習,並提出問題求教。一段時間後,匡衡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深刻,這為學者無法回答,只得匆匆離去。倉促中連鞋子也穿倒了。

匡衡勤奮好學,終於成為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2.成語「囊螢映雪」出自兩個古人勤學攻讀的故事。《晉書》說:「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熒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姿美劭,機悟敏速,甚有鄉曲之譽。」後又「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正因為車胤年輕時家庭貧困,不能經常買油點燈,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經常捉幾十隻螢火蟲裝在細密的網兜里,當作讀書的燈光,所以,不但長大後以「機悟敏速」而享譽一方,並且在當時以出身貧寒而博學多才知名於世。又據《尚有錄》記載:「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映雪讀書。」這兩個晉代人,雖然都家貧無油點燈,但一個夏月囊熒,一個冬月映雪,刻苦攻讀,所以最後都成為當時的著名學者。

3.懸梁刺骨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4、負薪掛角——西漢——朱買臣
5、聞雞起舞——東晉——祖逖
6、韋編三絕——春秋——孔子
7、手不釋卷——東漢——光武帝劉秀
8、牛角掛書——唐朝——李密

Ⅱ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1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開始發奮讀書。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經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銀昌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天的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的同意了。

於是他們每一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2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櫻中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3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4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一)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鋒頌扒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二)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三)

王冕放牛聽講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諸暨人。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父親讓他去給財主家放牛,賺幾文錢來補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學。他每次牧牛從鄉學門前經過,聽到裡面琅琅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一次,他在鄉學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但是他並不「悔改」,以後出外放牛,路過學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於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習,學問長進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四)

孫康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五)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文學家之一。可是,在歐陽修他少年時代,他的學習條件是很艱苦的。

在歐陽修四歲失去父親,全家就只靠他母親一個人來維持生活。母親不願歐陽修失學,於是,自己當了教師。家裡貧窮,買不起文具,歐陽修的母親就想出了別的辦法。她看到沙灘上有鳥獸走過的足跡,認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寫字。

於是,她就讓歐陽修到沙灘上搬些沙來。她在家裡選了一個光線比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後,把沙倒下去鋪平。這樣,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筆墨紙硯。學習的時候,他的母親折斷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畫出一個生字,等歐陽修他學會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寫一個。歐陽修也利用這個地方來做練習。

母子兩人,一教一學,教的認真,學的起勁。後來,歐陽修在文學上的許多成就,就是因為有這個小小的沙坑幫他打下良好的基礎。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六)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游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裡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打開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

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朴實學風。

青少年學習要像顧炎武一樣具有求真務實、刻苦鑽研的精神,這樣,才能夠在獄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在未來的社會中施展身手。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七)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很有志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么寬,要是把它們編成席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著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

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從小立志,並克服一切困難,努力朝著目標奮斗,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西漢路溫舒幼年貧困,但他善於想辦法,堅持不懈地學習,最終成為了有名的法官。青少年置身於現代化文明管理的監獄中,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要珍惜一切學習時間,用知識充實自己,用技能武裝自己,為出監後就業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Ⅲ 古代有哪些勤奮好學的故事

孫 敬 懸 梁
孫敬是西漢人,幼年時父親死去,家裡很窮,但他立志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孫敬讀起書來不分晝夜,十分疲勞,晚上讀書時常打瞌睡。為了預防自己睡過去,他用繩子將自己的頭發吊在樑上。每當他低頭打瞌睡時,就會因頭發被緊緊拉住而疼醒。這樣,就不會因打瞌睡而影響學習了。孫敬憑借艱苦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長大後成了西漢的大學問家。
古人「頭懸梁」、「錐刺骨」,勤奮讀書的故事歷來被人們頌揚和學習。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平常的學習中,你做到珍惜時間了嗎?
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漢人,幼年時十分喜歡學習,常常手不離書。可是,他家太窮,連買燈油和蠟燭的錢都沒有,晚上無法讀書。為此他十分苦惱。匡衡的鄰居是個富戶,他家晚上燈火通明。他請求到鄰居家借光讀書,可是被拒絕了。怎麼辦呢?這天,小匡衡終於有了主意:在牆上打個洞,燈光不就可以從洞孔里照過來嗎?於是,他拿來一把鑿子,偷偷在牆壁打了一個洞。這樣,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著照射過來的光線,努力讀書學習。
匡衡借著隔壁漏過來的燈光看書,是多麼的勤奮好學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條件更應該好好珍惜。只要我們發揚匡衡「鑿壁借光」的學習精神,就一定能學有所成,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聞 雞 起 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青年時代,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倆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業,復興晉國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不這樣想,這是在催促咱們起床練劍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為了使自己能夠早起練習武藝,就以雄雞報曉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習武。後人以「聞雞起舞」這個成語比喻有志之人,能夠及時奮發自勵。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奮苦練。
孔子談謙虛,在《論語》中是屢見不鮮的。他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過於魯莽,很多時候也表現得不夠謙虛,孔子常常批評或教訓他。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閑坐,孔子說:「你們平時總是說:『沒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們,你們打算怎麼辦呢?」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甚至還趕上荒年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作人的道理。」孔子聽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對他的批評。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子路說話卻一點不謙讓,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還有一次,孔子帶著幾個學生到廟里去祭祀,剛進廟門就看見座位上放著一個引人注目的(qì)器,據說這是一種盛酒的祭器。學生們看了覺得新奇,紛紛提出疑問。孔子沒有回答,卻問寺廟里的人:「請問您,這是什麼器具啊?」守廟的人一見這人謙虛有禮,也恭敬地說:「夫子,這是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呀!」於是孔子仔細端詳著那器,口中不斷重復念著:「座右」、「座右」,然後對學生們說:「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當它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裝一半水時,就變正了,而裝滿水呢?它就會傾覆。」聽了老師的話,學生們都以驚異的目光看著他,然後又看著那新奇的器。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藹地問大家:「你們有點不相信嗎?咱們還是提點水放到器里試試吧!」說著學生們就打來了水。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時,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對他們說:「看見了吧,這不是正了嗎?」大家點點頭。他又讓學生繼續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剛裝滿了水就傾倒了。孔子趕忙告訴他們:「傾倒是因為水滿所致啊!」 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發問:「難道沒法子讓它不傾倒嗎?」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語重心長地說:「世上絕頂聰明的人,應當用持重(舉動謹慎穩重)保持自己的聰明;功譽天下的人,應當用謙虛保持他的功勞;勇敢無雙的人,應當用謹慎保持他的本領……這就是說要用退讓的辦法來減少自滿。」學生們聽了這含義深刻的話語都被深深地打動了。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揚名於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他對慕基人之一。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肖萊馬逝世後,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Ⅳ 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如下:

1、鑿壁偷光

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匡衡家窮沒蠟燭,鄰家有,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2、頭懸梁

孫敬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

3、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5、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Ⅳ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1、映月讀書

南朝人江泌小時家貧,白天要幫助家裡做些雜活維持生計,晚上他抓緊時間來學習,由於買不起燭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讀書,月亮西墜。他爬上梯子接著讀,經常因睏倦從梯子上摔下,爬起來後接著讀書。

2、買臣負薪

朱買臣靠砍柴賣柴維持生活,經常背負柴薪,謳歌道中,至五十歲才拜為會稽太守。後遂用「買臣采樵」指未遇時勞力貧居的生活;用「五十功名、五十晚貴」等謂大器晚成。

3、牛角掛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閑之輩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4、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高鳳流麥

高鳳,字文通,是南陽葉人。在青年還是書生時,他的家庭以種田為生,但卻精通讀書,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經)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裡面晾曬著麥子,讓高鳳看住雞(以防吃麥)。

後來突然下了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讀經書,沒有發覺雨水沖走了麥子。妻子回來後責問他,高鳳這才恍然大悟(小麥被沖走了)。後來高鳳成了著名的學者,在西唐山教書。高鳳年老後,依舊拿著書本不知疲倦,聞名於天下。

Ⅵ 古人勤奮學習的事跡有哪些

現列舉5例:

1、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由於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手好字,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他帶上好學之路。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基和州,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

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鑿壁借光

3、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棚汪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搏蔽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5、組逖聞雞起舞

當匈奴貴族橫行北方、西晉王朝面臨崩潰的時候,晉朝有一些有志氣的將領還堅持在北方戰斗。劉琨就是這樣的傑出代表。

劉琨年青的時候,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晉初期,他們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陽東北)做主簿,晚上,兩人睡在一張床上,談論起國家大事來,常常談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裡,他們睡得正香的時候,一陣雞叫的聲音,把祖逖驚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邊掛著殘月,東方還沒有發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腳踢踢劉琨。劉琨醒來揉揉眼睛,問是怎麼回事。祖逖說:「你聽聽,這可不是壞聲音呀。它在催我們起床了。」

兩個人高高興興地起來,拿下壁上掛的劍,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劍來。

就這樣,他們一起天天苦練武藝,研究兵法,終於都成為有名的將軍。

Ⅶ 古人勤奮苦讀的事例有哪些

古人勤奮苦讀的事例有:
1、囊螢映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裡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
2、懸梁刺股:漢代孫敬讀書非常勤奮,從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讀到皓月東升,中間一刻也不休息。他拿一根繩子系在頭頂上,繩子另一端掛在屋樑上,這樣就無法打瞌睡,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憑著這股勁,孫敬終於成為當世大學者。戰國時蘇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讀書非常勤奮,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錐子來刺擊大腿,最後蘇秦終於學成滿腹經綸,掛六國相印,主持合縱抗秦的大計。
3、鑿壁偷光: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牆壁上鑿了個洞。當地一個大戶人家有許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報酬。主人很驚奇,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想得到主人的書,全部讀完它。主人很受感動,就用書作報酬資助他。後來,匡衡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4、焚膏繼晷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閱讀全文

與描寫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肥宅水什麼意思 瀏覽:706
婚姻如何管理的 瀏覽:623
和金牛男怎麼才會幸福 瀏覽:272
幸福用車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444
鳳慶縣城哪裡有美女玩 瀏覽:337
婚姻幸福的人怎麼樣 瀏覽:674
愛情里什麼叫愛 瀏覽:772
天道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36
健康之星怎麼寫簡要事跡 瀏覽:939
朗誦稿作品幸福的家怎麼寫 瀏覽:947
月薪多少才算經濟自由 瀏覽:876
過上幸福的生活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821
怎麼從支付寶查婚姻 瀏覽:897
拼多多三萬步換多少健康金 瀏覽:173
哪個產業是現在經濟的重要特徵 瀏覽:85
寶雞市幸福園中學怎麼走 瀏覽:747
揚州市健康證有哪些 瀏覽:235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瀏覽:569
中蒙俄經濟走廊包括哪些省 瀏覽:120
好的愛情有哪些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