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他的哪些言行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
老班長是一個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從他為大家做魚,讓大家吃魚的言行可以看出來。
2. 金色的魚鉤你認為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金色的魚鉤》老班長是一個忠於革命、舍己為人、堅強樂觀、關心熱愛戰士、盡職盡責的人。
《金色纖陵畢的魚鉤》是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毀芹、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朴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每段概括
這篇課文篇幅長,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可以分為四段。汪汪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兩個小同志因生病沒法和大部隊一起過草地,指導員便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兩袋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長想方設法釣魚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魚。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講走到草地邊緣,老班長犧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講「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3. 老班長朱其升,把棉衣給毛澤東禦寒,建國後主席給他500元創業
1950年春天,在湖北大冶縣,一個叫朱其升的鐵匠帶著徒弟到鄉里去給農業社打農具,好久沒有進城的朱其升在鄉公所的辦公室里,看到了一張懸掛在牆壁上的毛澤東彩色畫像,心中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平時的時候,朱其升也經常跟鄉里人討論毛主席,是毛主席帶領大家翻身做主,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見過毛主席,自然也不知道毛主席長什麼樣子,此時見到這個被鄉親們稱呼為「大救星」的畫像,朱其升越看越覺得面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一時卻又想不起來。
突然之間,他猛然想起來了,激動地說:「這不就是我的潤之兄弟嗎?」
原來朱其升在40年前的時候,和毛澤東在湖南新軍中曾是戰友,毛澤東能夠參軍,還是他給擔保的哩,只不過那個時候朱其升只知道毛主席叫毛潤之,卻不知道毛澤東。
經過再三確認,毛澤東的字就是潤之,可以肯定這就是他曾經的戰友無疑了。
晚上回到家裡,朱其升是徹夜難眠,不要說昔日的戰友已經是國家領導人,就是一個普通人,有了消息也是讓人激動的事情,他哪裡還能睡得著覺。
想到這里,朱其升就從被窩里爬了出來,連夜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想敘一敘他們之間的戰友情,想一想,兩個人已經快40年沒見過面了。
可是,一封信寄出去後,就像一片樹葉落入了大海中,了無音訊,朱其升不死心,又連續寫了幾封信,依然都石沉大海了。
朱其升不清楚是信沒有寄到,還是毛主席已經忘記了他這個老戰友?
一直到寄出的第6封信,據說是任湖北省委書記李先念當面轉交,毛主席才收到了這封來信。
當時氣餒的朱其升已經放棄了給毛主席寫信的想法,卻意外地在1952年8月30日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這是一封來自「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的信,信稿禪拆中寫道:
打開信封的時候,朱其升的眼睛就已經濕潤了,「其升兄」三個字,讀起來多麼親切,當初在軍營的時候,毛澤東也是這樣稱呼他的,他激動的說: 「潤之弟做了這么大的官還沒忘記我這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回想起曾經兩個人並肩作戰的歲月,朱其升更是感慨萬千。
朱其升出身於湖北大冶縣劉仁八鎮岩山村煙鋪朱灣的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庭條件困難,朱其升仗著身體條件好,到別人的鐵匠鋪裡面做學徒。
因為現在電焊比較普及,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前打鐵有多辛苦,那完全就是體力勞動,一般的身板真就扛不住。
朱其升在很小的時候就在鐵匠鋪當學徒,不但沒有工資,還要干各種最辛苦的活,等到朱其升18歲的時候,實在受不了老闆的打罵,就逃離了鐵鋪。
無處可去的朱其升,在1909年加入了新式軍隊當中,就是後來的湖南新軍趙恆惕部。朱其升因為長期從事高強度勞動,身體素質很好,再加上作戰勇敢,後來就成了班長。
可惜朱其升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晉升出現了困難,晚清時候的新軍模仿西方操練方法,連編制都差不多,只有上過陸軍學堂那樣的人才能當軍官,入伍就是排長級別的,而士兵和軍官是截然不同的,士兵最多也就能當個班長,很難再升到排長。
舊 社會 管兵叫「丘襲孫八」,意思就是沒有出息的人,跟軍官完全是天差地別。所以到1911年時,朱其升還是一個班長,每個月的軍餉是8兩。
1911年,隨著各地反清起義的爆發,革命形勢空前高漲,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湖南,正在讀書的毛澤東看到後,十分激動,後來回憶說:「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黃興在廣州起事,全國震動。消息到湘,學生界中之抱革命主義者,已躍躍欲試。」
毛澤東當即寫了一篇標題為《打倒清王朝》的文章張貼在學校門口,在學校引起很大的轟動,毛澤東建議大家都行動起來,一起聲援革命,還帶頭和一名同學剪掉了辮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辛亥革命爆發了,毛澤東再也按耐不住,就打算棄學從軍,棄筆從戎,到武漢去參鍵棗加革命軍,助力革命成功。
在沒有跟家裡人商討的情況下,年僅18歲的毛澤東跟同學們借了一些路費,邀請同窗郭梓材、毛煦生三人結伴從長沙出發,趕往武漢參加新軍。
等到毛澤東興致沖沖到達武漢的時候,卻出現一個問題,原來要報名參軍需要擔保人,當時正在長沙求學的毛澤東是滿懷一腔熱血就來參軍了,哪裡想到軍隊套路這樣深,還要擔保人。
在長沙的話自然是有很多辦法,隨便找幾個人就能擔保,這里是漢口,人生地不熟,他們又是學生,上哪去找擔保人呢?
如果就這樣回去,毛澤東顯然又是不甘的,因為毛澤東的很多同學都去參加了學生軍,而毛澤東認為學生軍成分太復雜,難以成大事,自己要去參加正規軍,直接扛槍作戰更直接。
聽說漢口的街道很濕,自己還費了很大的力氣跟朋友借了雙雨鞋,現在要是打道回府,回到長沙,該怎麼向大家交待。
於是毛澤東跟負責招兵的人據理力爭說:「我是學生,不少同學都參加了學生軍,這里只來我一個人,找誰擔保呢?」負責招兵的軍官堅持按照規定不允許他入伍,兩個人就在營地里大聲辯論,辯論是毛澤東的強項,幾下子就把負責招兵的軍官說的沒有了道理。
這時,朱其升碰巧從一旁路過,毛澤東的辯論引起了他的注意,便詢問了毛澤東一些個人情況,於是叫上另一名戰友彭友勝給毛澤東做了擔保,毛澤東才以毛潤之的名字參軍入伍。
本著誰擔保誰負責的原則,毛澤東就加入了朱其升和彭友勝的班裡,朱其升是班長,彭友勝是副班長。毛澤東領到一支「漢陽造」舊式步槍,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因為毛澤東是學生兵,入伍的待遇就是6兩,只比班長朱其升少2兩。
對於這段當兵的經歷,1936年毛澤東在接受斯諾的采訪時說: 「在我那個班裡,有一個湖南礦工和一個鐵匠,我非常喜歡他們。 」這個「湖南礦工」就是彭友勝,而鐵匠就是朱其升。
為什麼毛澤東會喜歡他們兩個人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在中國舊式軍隊當中,軍官和士兵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等級,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說過了,實際上老兵和新兵也有兩個等級,往往一些老兵會仗著入伍時間早,年齡大就欺負新入伍的士兵。
想想當時的毛澤東才18歲,連書都沒有讀完,完全就是一個孩子,可是他對這段當兵生涯十分懷念,說明他並沒有受到過欺負。
以毛澤東年輕時期的氣血方剛,怎麼可能在軍隊里不受欺負呢?
當時就有很多兵痞四處尋釁滋事,當地政府也管不了,毛澤東就站出來跟他們據理力爭,有一次,一個兵痞在巷口拿了擺攤老太婆的兩包香煙不給錢,轉身就走。
這在當時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軍紀不嚴的 社會 里,拿槍的士兵地方政府根本管不了。毛澤東遇見後,直接攔住了他,硬是讓那個兵痞付完錢才讓他走。
這個兵痞知道毛澤東,所以懷恨在心,經常借題發揮、伺機報復毛澤東,但是毛澤東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就是因為朱其升和彭友勝對他的照顧!
朱其升對毛澤東的照顧是細致入微的,因為新軍是臨時招募的,而戰局還沒有定,當局沒有足夠的後勤能力,導致天氣轉涼後,毛澤東還沒能領到棉衣和被子等禦寒的裝備。
朱其升看到後,就把自己的新軍裝送給了毛澤東,晚上睡覺沒有棉被,就跟毛澤東擠在一張床上,讓毛澤東在冬天裡沒有著涼,順利度過。
軍事訓練開始後,毛澤東也嚴格要求自己,勤學苦練,朱其升和彭友勝看在眼裡,就經常教他做一些示範動作,幫助他提高軍事技術。
一個普通士兵在新兵營往往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的訓練才能完成訓練,但是毛澤東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軍事基礎知識和戰斗基本技巧。
這其中除了有毛澤東的個人軍事素養外,也和朱其升與彭友勝的幫助是脫離不開的,正是這兩位大哥的照顧,才讓毛澤東進步神速。
有時候毛澤東沒有來得及擦槍,朱其升便幫他擦,正是這種對小兄弟的關懷,讓毛澤東很快融入到部隊生活中。
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到奇怪,為什麼朱其升和彭友勝會喜歡毛澤東呢?
其實這個並不難理解,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毛澤東有文化,那個時候當兵的人都沒什麼文化,有的士兵家裡來信了,不認字就讓毛澤東來給讀,想要給家裡去信,毛澤東就給代筆,並且還教大家讀書寫字。
朱其升只讀過三年的私塾,根本認不出幾個字,正是因為毛澤東的教導,才讓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幾個月下來,朱其升連報紙都能夠讀得懂了。
後來朱其升說:我之所以後來會記賬、寫字、做生意,這多虧了當時毛潤之的幫助。
毛澤東在軍隊中受歡迎,除了識文認字,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會講《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
現在大家都讀過這些名著,但是舊 社會 可不是誰都讀過,那些不識字的,只能通過說書唱戲的來講,而毛澤東從私塾時期就開始看這些書,經常講給同學們聽,對於這一套,他是很熟悉的。
軍營中的生活都是枯燥的,能夠聽到毛澤東講故事,講 歷史 ,那是何等樂事,人們都稱毛澤東是「秀才兵」。
這樣有文化又樂於助人的年輕後輩,誰能不喜歡?
正是在這樣的日子裡,雙方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後來在戰場上,朱其升更是救了毛澤東。
雖然朱其升與毛澤東所在的部隊沒有與清朝的部隊正式打過,但是在軍旅的日子也不完全是一點風險都沒有的。
有一次部隊要疾行軍到萍鄉,途中毛澤東的小腿疾病復發,化膿流血,疼痛難忍。舊式軍隊如果士兵跟不上隊伍,直接就會被驅逐出去了,不像後來的紅軍有嚴格的紀律不能拋棄戰友。
作為班長的朱其升不忍心拋下毛澤東,因為在這荒山野嶺中,受傷的士兵得不到照顧就等於犧牲。
朱其升將隊伍交給副班長彭友勝,自己則帶著毛澤東走,雖然脫離了大部隊,卻始終不離不棄。
最凶險的一次是,他們剛到一處村落時,一夥敵人追隨而來,眼見跑不開,朱其升就把毛澤東拉進村中排除污水的陰溝里躲了起來,敵人尋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就離開了。
朱其升又帶著毛澤東追趕大部隊,就這樣在山區裡面,走了一個多月,吃不上飯的時候就到百姓家裡去乞討,最終於1912年到達江西萍鄉市的新軍收容遣送站,毛澤東被軍部醫院收治後,不久痊癒。
可以說,如果沒有朱其升的照顧,毛澤東的處境是很危險的。
多年之後,毛主席回憶起自己從軍的這段生涯,他打趣說道: 「不是吹牛皮,單個教練、排教練、連教練、營的野外演習也搞過,後來南北議和,就不讓我幹了,就變成外行了。那時程潛是師長,長官是譚延闓,他下面就有四個師,程潛是一個師的師長。」
然而正在朱其升與毛澤東准備到戰場上推翻封建統治時,卻傳來了南北議和的消息,南京臨時政府被解散,袁世凱當上大總統,篡取了革命果實,朱其升和毛澤東所在的新軍部隊也接到命令就地解散。
這讓毛澤東對革命軍非常失望,表面上清政府被推翻了,革命成功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根本性的改變,後來毛澤東說道:」 「我以為革命已經過去,於是脫離軍隊,決定回去念書。
半年的軍旅生涯對毛澤東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但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讓其在後來的革命活動從來沒有懈怠過,也讓毛澤東對軍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能夠擔任中國人民軍隊的統帥,指揮軍隊作戰。
也是在這半年的軍營生活中,結識了兩位親密戰友!
1912年,毛澤東與朱其升、彭友勝三個人各自領了三個月的餉銀和遣散費就決定各回原籍謀出路,在長沙火車站,三個青年人握手道別,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軍旅生活通常都是艱苦單調的,但是如果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那一定是難忘的,戰友情也是最寶貴的 情感 。
毛澤東回到長沙兜兜轉轉,後考入湖南第一師范,最終走上了偉大革命道路。
而朱其升沒有那麼大的志向,回到了家鄉繼續干他的鐵匠,畢竟是一門手藝活,能夠吃飽飯,攢了點錢還買了幾畝田地。
由於通訊不發達,朱其升與毛澤東一別已經40來年,如果不是到處都是毛主席的畫像,他還不會認得出毛澤東就是毛潤之呢!
1952年秋天,在收到毛主席的來信後,朱其升揣著親筆信和毛主席寄來的錢做路費,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去見毛主席。
一路上朱其升都十分緊張,見了毛主席該說些什麼呢?
雖然曾經是最親密的戰友,但是如今毛澤東是國家主席,而自己只是一個老鐵匠。
到了北京後,朱其升就被安排進了中南海,三天後,中南海的工作人員把朱其升帶到了一所四合院。
毛澤東從那裡迎了上來,握著朱其升的手高興地說: 「我們見面太晚了。去年春天,彭友勝曾寫信來,我也給他回了信。你為什麼不早些寫信給我,接到信後應早些來嘛!我多麼想見見舊時的老朋友。」
兩個人聊了很多在新軍時期的事情,還聊了另一名戰友彭友勝的事情。
說著說著,兩個人一塊走進了書房,朱其升看到滿架子的書,想到毛主席曾教他識字的事,頗有感觸地說: 「主席,你還是那樣喜歡書。」
毛主席親切地說: 「不要稱主席,叫我潤之,或叫毛澤東吧。」
隨後毛主席坐到了椅子上,看著桌子上的書說: 「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我工作忙,只得抽空讀一點書。」
要知道在毛澤東在軍營生活時,幾乎每天都要讀報,每個月6兩的軍餉,很大一部分用來買報紙了,想到這里毛澤東說: 「我們在新軍共同生活,雖只有半年,但記憶猶新,特別是你和彭友勝對我的照顧和幫助。當時,我帶有學生氣,對軍隊生活不習慣。你們像兄長一樣關心我。」
聽到這里,朱其升連忙說: 「不,不,是您關心了我們。」「您像老師一樣教我們讀書、寫字,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兩個人說著說著已經很長時間了,秘書就來通知主席時間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日理萬機,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都很多,接待客人的時間都有限制。
可是,回憶起當兵時期的事情,怎麼也說不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戰友情」吧!
為此,毛澤東堅持留下朱其升吃飯,並且說: 「第一次會面,一定要在我這里吃一頓飯,不然哪像老朋友。」
是啊!從1912年到1952年,分別了整整40年了,哪裡能聊得夠。
為了招待朱其升,毛澤東除了常規的三菜一湯,還讓廚房特地做了一道「硬菜」,就是毛主席最愛吃的紅燒肉, 1912年部隊散夥的時候,大家就湊錢吃了一頓好的,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愛吃紅燒肉,還特意點了這道菜。
兩個人又在一起邊吃邊聊,好像回到了軍營時期的生活,吃完飯後,毛主席交待朱其升,自己工作很忙,不能每天都陪他。一定要讓他在北京多住一些日子,好好玩幾天,等有空,他們再聊。
一個星期後,毛主席又邀請他去聊天,這次聊天毛主席笑盈盈地說: 「這幾天,玩得痛快吧?今天,我找你來,是要你談談你們那裡的情況,談談群眾的想法和要求。」
朱其升是個粗人,就將自己知道的事情完完全全地告訴了毛主席,使得主席能夠了解到基層 社會 的情形。
一個月後,朱其升惦記家裡的情況,就向毛主席告別,臨行前,毛主席又叫秘書給了他500元作為路費和生活補貼。
當時毛主席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600多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了,朱其升不肯收,自己對革命也沒有什麼貢獻,生活也不是特別困難,很擔心主席為自己破費。
毛主席說: 「這是我的稿費,你拿去用吧。」
朱其升也就不再客氣,拿著錢離開了北京。
回到武漢後,朱其升想到反正自己的錢也夠用,就把毛主席給他的500元錢做資本,將漢口硚口附近補傘的、修鞋的、補鍋的、箍木桶的手工藝人召集到一起,成立了「和平油布雨傘廠」,朱其升當了經理。
朱其升成立這個廠子的初衷倒不是為了盈利,而是想讓手工藝人都能得到一定的照顧,還能為 社會 提供一些便利的服務。
朱其升經常跟工人們說: 「毛主席號召我們組織起來,我們再不能像過去那樣無組織,散散漫漫。我們一定要把工廠辦好,再去北京向他老人家報告。」
1954年夏末,朱其升帶著「和平油布雨傘廠」的照片,再次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再次見了這位戰友之後很高興,拉住他的手說: 你來得好。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些你們下面的情況。這次你要詳細談談。
聽說朱其升用他資助的錢開了工廠,十分高興說: 「很好,這個工廠不錯,有點 社會 主義的氣魄。」
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後,朱其升向毛澤東告辭要回到武漢,臨行之際,毛澤東叮囑他有空可以多來北京走走,或者給他寫信。
朱其升深受感動,連話都說不出口了。
毛澤東也動情地說: 「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有困難,有要求,可隨時告訴我,我想辦法給你們解決。」 只是可惜,離開北京後,朱其升再也沒有和毛主席見過面,1956年夏天,朱其升在漢口病逝了。
然而對於這位老班長,毛主席卻一直掛念,毛主席和一位鐵匠的交往也成為一段佳話。
4. 金色的魚鉤大家都叫他老班長只是因為他歲數大嗎
金色的魚鉤大家都叫他老班長不只是因為他歲數大,炊事班長其實並不算老,因為長年累月勞心勞力,而且非常關心基層戰士,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老班長是一野碧個忠於革命、舍己為人、飽經風霜,堅強樂觀、關心熱愛戰士、盡職盡責和諧可親 樂觀主義精神的人。
寫作順序
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乎脊孫界,作者語言朴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再寫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最後寫老班長犧牲了,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歲鏈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
5. 抗戰八十周年老班長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民國年代。
長期潛伏在中國的日本高級特務,以北平公安局「陸局長」的身份,表面上日夜操勞維持全縣城的治安管理,卻在暗中掌控著整個北平的武裝力量,並秘密將北平紅樓圖書館地下室改建成人體實驗室。實驗室里掛著斷手殘肢,福爾馬林里浸泡著各類器官,以及一排排貼著編號和性別的「人體模型」,全都是慘死在日本人手中的中國人。這座紅樓便是鬧鬼的「紅髏」,而以「胡司仁」為代表慘死的中國人便是這棟樓的「冤鬼」。
抗戰初期,一大批漢奸昧著良心做日本人的走狗,隨著二戰爆發,日本囂張跋扈的氣勢逐漸被削弱,日本人也迅速撤離中國領土。紅樓鬧鬼的主要線索「尚存良」(尚存良心),為將日本人令人發指的行徑曝光於世,又不至於背負「漢奸」的罪名,苦心設計讓這座紅樓的看守人余老爺「見鬼」,並慫恿余老爺膽大心細的兒子望然參與調查此事。
於是有了深夜裡卜爺和隋爺來找余爺喝酒,酒喝到略有醉意之時,借著卜爺向余爺提親為由,提出了「碟仙」的建議,大風起、碗碟破、指割破,卜爺隋爺紛紛告辭,此時喬裝打扮成冤鬼「胡司仁」的隋爺(真實身份為尚存良)囑托老余,希望他能去胡家峪讓他的女兒胡妹找回自己的屍骨安葬,並留下三枚大洋作為感謝。受到驚嚇的老余讓兒子望然趕赴胡家峪一趟,不料果真在「冤鬼」囑托下找到了這戶人家的女兒胡妹,不信世上有鬼的余家父子被這出亦真亦假的鬧劇驚得目瞪口呆。
余望然,燕京師堂的愛國學生,與北平公安局長的獨女陸瀛瀛是同學。陸瀛瀛一心一意地喜歡著余望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望然拿熱情追求他的局長千金不知如何是好。女管家勸瀛瀛放棄對望然的幻想,一句「你們不是一類人」說出了兩人相差懸殊的身份,也暗示著兩個互相對立的民族是不可能言和的。
潘家峪是河北豐潤(今河北唐山)腰帶山中的一個山村,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潘家峪成為冀東抗日根據地之一,也因此成了日軍「掃盪」 的重點地區;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爭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對這座打不垮、攻不進的抗日堡壘,喪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斬盡殺絕。歷史上的「潘家峪慘案」即影片中的「胡家峪慘案」,這次慘案中,整個山村幾乎無人生還,除了當日外出的「胡司仁」倖免於難。望然來到已經面目全非的胡家峪,看到了胡司仁之墓,胡妹之墓,以及高牆上化身成狐媚的胡妹,百轉回腸。胡妹化身狐媚,來向前來胡家峪的望然告別;遠遠望著他們的卜爺帶著女兒離開,經過「碟仙」這一卦,卜爺知道和老余家的這門親事「八字不合」,便不再強求 。
胡妹,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女孩,與洋氣開放的陸瀛瀛是完全不同的女子,看似溫婉柔和,內心卻無比執著剛毅。難怪望然會被這樣的女子吸引,遺憾兩位愛國青年在特殊年代,即便是暗生情愫,卻也只能用回憶和悲痛來思念,喪國之痛遠大於兒女私情。時光飛逝的七十年後,望然的孫子在胡家峪慘案紀念碑前,遇到了轉世的胡妹,梨花雨落,千古柔情,兩人這一世這一刻的相望,此時濃烈地化也化不開。
有人說是卜爺的女兒春麗假扮成胡妹,其實胡妹早在日本人血洗胡家峪案中死了。我倒寧願相信真的是死去的胡妹化成人形前來與望然一同調查胡父案,帶回父親的遺體落葬。案情真相大白後望然再也找不到胡妹,殊不知胡妹正躲在暗中向望然告別;流星劃過天際之時,興許在那一刻胡妹許下了來世再見的願望。
再狠毒的人內心也有一片柔軟的地方,潛伏多年的日軍大佐「陸局長」在女猛迅兒死後,切腹自盡告慰女兒在天之靈。他是敵,是「惡勢力」餘孽,也梁知喚是一位深愛女兒的父親,為了女兒可以放棄追究暗探紅樓秘密的望然胡妹,以至於最後事情敗露天下,自己的女兒也死在混戰中。即使能夠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卻要付出失去至親的代價,失責,橡凱自責,孤獨,懲罰,用自盡來結束這一切,每看到這樣一幕總要產生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敬畏。
與其說這是部「恐怖片」,倒不如說是「懸疑片」。國產懸疑片最後是不會宣揚鬼神說的,但會有一種情懷。就像之前林心如主演的《京城81號》,恐怖場景不過是心理問題產生的幻想,整個觀影過程布滿笑點和槽點,但當影片最後那具幾十年不滅屍體,在轉世後的林心如回眸深望的那一眼中終於灰飛煙滅時,我從林心如的眼眸深處看到了一股瑟瑟發抖的悲涼和為之一振的恐懼。
《紅髏》作為紀念抗戰七十周年的另類影片,用獨特的方式來講述民族仇恨,愛國情懷,人文情懷,加上演員走心的表演,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那便是「感動」。
6. 紅軍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50字)
一、斷腸就義紅軍師長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紅軍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後,在湘江進行了一次慘烈的血戰。紅軍傷亡很大,由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在這場戰斗中,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負責掩護中央機關轉移。主力紅軍西渡湘江後,敵軍切斷了他們的通道,全體官兵血戰數日,與敵人拼盡彈葯。最後,除少數紅軍突出重圍外,6000名將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江面。至今,當地還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中央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帶領的百餘名官兵在突圍中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他本人腹部受重傷,不幸被捕。在被敵軍抬往縣城的路上,他從昏迷中醒來,乘敵不備,用手伸進腹部傷口,絞斷了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 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詮釋了理想和信念。
二、賀子珍捨身救傷員
賀子珍是毛澤東的妻子,長征開始時,她已懷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賀子珍隨幹部休養連在黔西盤縣境內隱蔽休息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飛機的襲擊。一個擔架員被炸死,傷員暴露在田地里,敵機又一次俯沖下來。在這危急關頭,產後虛弱的賀子珍立即沖過去撲在傷員身上,用自己的軀體掩護著傷員。傷員得救了,賀子珍卻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塊彈片。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只得把表層的彈片取出,有些深入體內的彈片伴隨了她一生。
部隊又要出發了,賀子珍為了不拖累大家,影響部隊行軍,主動要求留下來。毛澤東和戰友們堅決反對。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她繼續隨部隊長征。賀子珍這種捨生忘死救傷員,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激勵著戰士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走向最後的勝利。
三、一封血信
1935年2月,紅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婁山關展開了激戰。軍團長彭德懷十分焦急,因為不拿下婁山關,紅軍大部隊就有被圍殲的可能。
突然,軍團宣傳隊長鍾明彪發現,敵人陣地里跑過來一個人,他一手捂著肚子,一邊往山上招手。鍾明彪立即沖出掩體,跑去接應。跑近一看,原來是半年前剛入伍的小戰士。他的衣服已被鮮血染紅,腸子流了出來。見到鍾明彪後吃力地喊著:「十團已沖上主峰,又被敵人壓下來,快派部隊增援!」鍾明彪想給他包紮,他說:「別管我,快去報告!」鍾明彪只好飛速跑回指揮所匯報。
彭德懷立即命令幹部團增援,一鼓作氣拿下了婁山關。後來,鍾明彪和戰友們沿著一條血路,在一棵大樹下,找到了已經犧牲的小戰士。大家忍著眼淚掩埋了小戰士,悲痛萬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四、毛主席愛兵如子讓擔架
長征初期,毛澤東大病初癒,組織上給他製作了一副擔架,配備了坐騎。但他很少用擔架,不是讓給生病的警衛員,就是讓給凍腳的小戰士。坐騎更是秘書、警衛、勤雜人員輪流使用。渡赤水河時,警衛員黃澤九因肚子痛掉隊了。毛澤東馬上將擔架留給他,自己和戰士們夜行軍走了100里山路。盡管很疲勞,他們一路上還給戰士們講笑話,鼓舞大家。
一天,紅軍來到雪山腳下,機要秘書黃有鳳又突然得了瘧疾,打擺子發高燒。毛澤東親自找衛生員給他服葯治療,又讓他躺在擔架上,一再鼓勵他要堅持下去。可毛澤東自己卻拄著拐棍,迎著刺骨的寒風,一步一滑地向著雪山走去。黃有鳳躺在暖暖的擔架上,望著毛澤東那舉步維艱的身影,感動得熱淚盈眶。長征中,紅軍將領們像這樣愛兵如子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五、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
1935年8月,紅三軍團在過草地時,由於連續長途行軍作戰,幹部戰士都十分疲憊。因為缺糧,他們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飢。此時,軍團長彭德懷決定把僅有的六匹騾子全部殺掉,以解燃眉之急。身邊的警衛員和飼養員一聽要宰殺全部騾子,包括彭德懷的坐騎大黑騾子後,都不同意。
這頭大黑騾子在長征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路上,它不是馱著糧食、器材,就是馱著傷病員。過湘江時,許多不會游泳的戰士就是它一次次地運過江去的;過雪山時,一些疲勞過度奄奄一息的戰士,也是靠它翻越了雪山。
彭德懷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殺它們,部隊靠什麼走出草地?人比牲口更重要!」最後,騾子全部殺掉了,軍團部只留下了一些雜碎,其餘都留給了後面的部隊,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紅軍戰士,使部隊渡過了難關。
7. 《金色的魚鉤》老班長真名
《金色的魚鉤》老班長真名是向炎。
《金色的魚鉤》片段:「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生病的三名小戰士,這三名戰士走不快,一路上,老班長帶領生病的小指咐臘戰士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唯滑菜,和著青稞面做飯。
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一天,他來到河邊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
這天夜裡,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盡管沒加佐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金色的魚鉤》主要內容:敘述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簡慶序寫的。先寫了指導員派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再寫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最後寫老班長犧牲了,「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
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朴實、簡單,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緬懷。
8. 金色的魚鉤中老班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看出來的
是一個堅決服從命令物掘,舍己為人,有責任森棚心,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一個人。
1、「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著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此螞則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著眉頭硬咽下去。」
從「皺緊」、「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難以下咽。可是老班長卻自己吃魚骨頭充飢,表現了老班長讓戰友吃魚的這種舍己為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2、」擦幹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這是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揭示了課文的主題。「我」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不僅表達了「我」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後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學習他們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
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它記錄著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於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8)老班長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課文介紹:
那枚珍貴的魚鉤現在珍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朴實、簡單,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緬懷與贊頌。
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寫出了老班長發現同志生病後的關心,及他舍己為人,關愛他人的精神,給三位生病的同志吃魚肉,自己只吃剩下的魚骨頭和草根,最後英勇犧牲的事。
9. 讀《金色的魚鉤》有感
讀完《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後,最讓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長那種舍已為人的精神。」
《金色的魚鉤》講的是長征途中過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了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卻犧牲了。
最讓我受感動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一讀到這,我就熱淚盈眶,老班長是那樣堅強。吃草根和魚骨頭是多麼困難和痛苦啊,可老班長卻從來不吃魚。老班長多麼忠於黨的事業,在這樣艱難困苦中,時刻想著黨交給他的任務,一心一意照顧好三個病號。自己從來不捨得吃一口魚。
再想想我,一天凈吃好東西,比他們吃的要好上100倍,還不滿足。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別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紅軍們用鮮血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我能吃好,穿好嗎?我與老班長比起來,是多麼的渺小啊。
我以後一定要向老班長學習,關心別人,愛護別人,不怕困難挫折,勇敢向前沖。
故事發生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我」和兩位戰士因胃病落下隊,老班長負責照顧我們,他每天給我們做魚吃,可他卻不吃,最後,他餓死在了草地上。臨死前,還自責沒能將我們送出草地。
這個故事很感人,老班長舍已為人的高尚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其中,最後一句話:「在這個長滿了紅綉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給我留下了很大的疑問:閃爍著金光的到底是什麼呢?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原來「金光」就是指老班長搭念肢那舍已為人的高尚品質啊!
我很不理解老班長的種種行為,他為什麼自己不吃,而要給別人吃呢?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的慌。」老班長怎麼能承受得了呢?漸漸地,我才明白了,老班長是為了使其他人安全走出草地,所以才要舍已為人的,他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沒有高絕老班長,沒有像老班長這樣的人,那麼二萬五千里長征就不會勝利。
今天我寫完作業後,媽媽讓我看看小學的課本,我拿出了五年級的語文書,翻到了《金色的魚鉤》這一課,因為我最喜歡這一文中的老班長。現在就由我來說說老班長是怎樣的一個人吧!
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沒有想到故事的內容那麼感人,一下了,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這個故事當中。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老班長那布滿皺紋,非常憔悴的面孔,看到他為同志的健康而擔憂的情形 。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睛,字突然模糊了,心裡像塞滿了石頭似的。當我讀到老班長犧牲了,我跟著小戰士一齊喊著:「老班長,醒醒啊」。眼淚也奪眶而出,嗓子像塞了一團棉花似的,說不出話來。我擦乾眼淚,放下書,走到窗戶旁,對著窗外慰藍的天空,嘆了口氣,後來我的心依舊平靜不下來。
我們的老班長啊!你為了戰友 ,不顧自己的健康甚至還熬壞眼睛,天天爬在草地上一棵棵地找野菜,耐心地到水池邊去鉤魚,你像慈母一樣把新鮮的魚菜湯送到戰士的手中,自己卻嚼著別人剩下的魚骨頭草根。
我們的老班長啊!你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你無微不至地照顧同志,把別人安全地送出草地,自己卻留在了那茫茫地草海中。
我們的老班長啊!你是千百萬英雄戰士中的一個,是你的鮮血換來了我們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為祖國做出無私的貢獻。
在《金色的魚鉤》一文中,我學會了很多。老班長的形象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他鼓舞我做好功課,他鼓舞我不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向高峰攀登。
「為什麼這么可敬的人就這么走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讀完《金色的魚鉤》後,我在心裡默默地喊著。我一邊回味著剛才的內容,一邊陷入了沉思之中。合上書,老班長那瘦弱、粗糙的,起滿老繭的`那雙手清楚地在我的眼前浮現,栩栩如生。剛才回憶的每知世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在我腦海里閃現……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1935年的秋天,紅軍過草地時。因為都是沼澤地,食物供應不足以至於營養不良,因而好多人得了腸胃病。其中有三個病號實在是跟不上隊伍,於是領導人就派炊事班長照顧他們。老班長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竭力地照顧這三個病號。可是因為食物實在是太少了,用魚鉤釣的魚也是少之又少。老班長連最後一點魚也讓給了病號,自己卻犧牲了。
這是一位多麼可敬的老班長啊!為了革命的需要,寧願犧牲自己。吃盡苦頭、飽受風寒也要保住這幾位年輕的小同志。就連那硬梆梆的魚刺也都能咽下去。他靠的是什麼?他靠的是他對革命的忠誠,盡職做到黨給的任務。
想想現在的一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們卻不懂得珍惜。每一次吃飯,小米粒都會淘氣地玩著蹦極呢!這時候的你有想過珍惜嗎?我沒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有誰真正理解?又有誰真正做到呢?
通過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今天的收獲,今天的繁榮都是革命先烈換來的,老班長吃的能跟我們比嗎?讓我們珍惜眼前幸福吧 !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天空是多麼的湛藍,鳥兒是多麼的歡暢,大海是多麼的碧綠,我們的心中也是多麼的愉快。每當我看見人們的歡笑,就不禁想到,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舍己為人,這革命烈士們的象徵,這種多麼美好的中國文化,它將深深地映在我們中國人民的心中。
這篇文章是一篇介紹紅軍長征時期的文章,我讀了之後受益匪淺。它主要描述了:在1935年,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他的任務,盡心盡責的照顧三個得病的小同志,用自己的魚鉤為他們釣魚,讓他們喝魚湯,吃魚肉,自己卻嚼草根,舔吃剩的魚骨。在即將走出草地時,卻壯烈犧牲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老班長忠誠無私、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老班長是一個為了革命勝利與他人的生命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文章中,抓住了老班長的神態、動作與語言,讓我們理解的更加深刻。老班長他自己每天天天沒亮就起床,翻爛了草皮,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條蚯蚓。老班長做出的魚湯盡管沒加作料,但是三個小同志卻覺得它無比鮮美,因為這是老班長辛勤勞動所換來的,是老班長費盡心思的勞動成果。老班長自己從來不吃東西,只是嚼草根,把好的都留給三個小同志,寧可自己受苦。就算在臨死前,還惦記著三位同志,不願意讓自己沒有完成黨的重託,這也是為了中國的勝利,向向我們生動的詮譯了老班長一生的希望。在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有著這樣一句話:「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通過這句話,使我體會到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與特點,揭示了文章的主題,突出了一個老革命戰士為人民和黨不惜犧牲自己,舍己為人,忠於革命的崇高精神,讓我明白在革命期間先烈們的艱辛,更加激發了我們21世紀青少年要勤奮努力。不僅表達了作者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瞻仰前輩的遺物,學習老班長的為了革命事業與戰友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雖然魚鉤上長滿了紅銹,但是它記錄了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於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感慨萬千。三個小同志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老班長要照顧他們的決心。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有像老班長那樣照顧別人,一心為他人作貢獻的的決心,造就每個人民的幸福生活。現在,班裡舉行「一對一」專項輔導活動,通過同學之間的炫耀之心,把它逐漸化成友誼,讓我們同學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還能提高學習效率。除了在學校,我們在校外也可以發揚自己舍己為人的精神。扶著年老的爺爺奶奶過馬路;幫助小同學取東西;幫助大娘提東西等等。我們能做的不止這些,只要我們擁有為人人做出貢獻的心,自己一定會受人擁戴。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時時刻刻記著為他人貢獻,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也許你不會獲得回報,但是,你已經對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讓人們惦記著你——這個不求回報只求貢獻的高尚人士。幫助他人,讓你的生命充滿金色的光輝!
當我讀到「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哽咽下去」的時候,我的喉嚨哽咽了一下。多麼值得尊敬的老班長啊!為了革命事業,寧願犧牲自己吃盡苦頭,也要保住這幾位小同志。為了下一代,解放新中國,這位老戰士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而我呢?在現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還不珍惜糧食,回想起來可真慚愧啊!
平時,每天吃飯,我都好會在桌上掉一些飯粒。有時,我覺得不好吃的飯菜,就背著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糧食,老班長所吃的能和我們比嗎?他們為人類的解放事業,歷盡艱辛。現在,我多希望用我手中這白花花的米飯去換老班長手中的雨骨頭呀!此處填寫內容
讀了《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後,我被老班長那舍己為人、忠於革命、金子般的精神所深深感動了。老班長為了讓三個生病的小戰士走出草地,把好的東西都給了他們吃,自己卻餓死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這篇課文講述了:在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一位快40歲的炊事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著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給他們吃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自己卻吃幾根硬草根和吃剩的魚骨頭。最後快接近草地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可他還是把給自己的喝的魚湯讓給了那三個還在生病的小戰士,然後就壯烈犧牲了。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老班長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的危機留給了自己,這是多麼偉大啊。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魚鉤,而是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是為他人著想的崇高精神。每當我讀到「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的時候,我感覺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心裡想著:這些東西能吃得下嗎?不會被魚刺卡住嗎?然而老班長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為了自己的戰友身體好,他寧願吃難以下咽的草根和魚骨頭。這是多麼偉大,多麼可敬的老班長呀!他這樣做只會更加體現出他那種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這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雖然課文中說老班長死了,可是我卻認為他還活者。他的精神,他的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而且在當今社會像他一樣的人層出不窮。當無情的地震讓我們的城市毀於一旦的時候,我們的解放軍戰士不顧自己的安慰,幫災民脫險幫助我們修建家園;當突如其來的雪災襲擊我們鬱郁蔥蔥的南國的時候,還是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看,到處都有老班長,有他的精神,有他一樣的行動。再看,我們紅領巾也行動起來了!我們開展了「手拉手」活動,我們為貧困兒童捐書,主動為災區人民捐款。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都互相幫助,遇事多為別人想一點,再大困難也會被我們戰勝的。」
以後,我一定要向老班長學習,關心別人,愛護別人,不怕困難挫折,勇敢向前沖。
10. 評價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
=v=我們剛學完啊,老班長是一個;飽經風霜,對革命事業有高度責任感、對戰友無限關心的人。(或者: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人)
再給你一些課後題:
1. 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為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2、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長)。
3、課文表現了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有高度責任感、對戰友無限關心)的品質。(或者:忠於革命、舍己為人)。
4、摘錄課文中四次描寫老炊事班長外貌的句子並體會含義。
第一次:炊事班長快40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他是一位飽經風霜,經受了艱苦的斗爭考驗的可敬可親的老革命戰士。)
第二次: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布滿紅絲的眼睛……(老班長在過草地途中日夜操勞得不到休息,表現他高度的革命責任感。)
第三次:老班長看到這情況,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便露出了一絲笑意。(老班長一心想著戰友,不顧自己。)
第四次: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下了下去……(老班長為了把三個小病號帶出草地,歷盡艱辛,身體已御亂經衰弱到難以支撐的程度。)
總結 文章中多次人物外貌描寫的作用是:為了突出老班長(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
5、「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的含義
答:這個魚鉤是老班長用一個縫衣針燒紅了彎成的。老班長用它釣魚,用釣來的魚和著野菜做成魚湯維持了三個小戰士的生命。魚鉤雖然生銹了,但是在「我」的眼裡,這魚鉤「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象徵著老班長心中只有戰友,沒有自己,舍己為人、忠於革命的精神。
6、課文中最感人的四幕:
(1)強咽草根和魚骨 (2)深夜釣魚摸野菜 (3)「命令」戰士喝魚湯 (4)臨終之際讓魚湯
7、理解課文句子含義
(1)、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飢餓的威脅。老班長看我們瘦下去,憂慮地「整夜整夜合不攏眼」,洗衣服時看見魚,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做魚鉤。一憂一喜反映悉含了老班長(一心為戰士著想的高度責任感)。
(2)他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這是(動作描寫),說明老班長(一心為他人的優秀品質)。
8、小梁發現老班長「硬咽草根和魚骨」後,課文著重刻畫了老班長的(神情、動作、語言),揭示了老班長從(隱瞞真情)到(要求保守秘密),從(不忘指導員的重託,分析困難)到(要求小梁服從分配的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老班長(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責任感)。
9、為了讓同志們吃下魚湯,老班長的(神態)從(笑)到(擰成疙瘩)到(皺紋舒展開了,露出笑意),包含著(他對同志們的深情勸說),(對小梁的嚴厲提醒)。說明他對(同志的無限關懷,對革命事業的強烈責任感。)
10、本文有對老班長的(正面描寫),抓住(動作、神態、語言和外貌),還有「我」的感情變化,也從(側面)烘託了老班長的崇高精神品質。
七、判斷:
《金色的魚鉤》一文多次寫到了老班睜拆笑長的外貌,這些外貌描寫都突出了老班長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 ( √ )
樓主,打這么多字很累的,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