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安縣懷古頸聯用的什麼典故
《公安縣懷古》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含有借古跡以詠懷的內容,與《詠懷古跡》詩相近。詩的前兩句在描述遺跡,三四句在描述時景,後述懷唯旁古之意。該詩表達了作者對古人(王昭君、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
公安縣懷古
杜甫
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賞析
詩為懷古而作,所以首先提出與公安縣有歷史關系的兩個古人——呂蒙和劉備。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合破曹操。戰爭結束,「周瑜為南郡(漢置,郡治江陵,吳移治公安)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滿刺州數郡。」(《三國志·蜀書核畝·先主傳》注引《江表傳》)劉備「借剃州」不還,孫權便要用武力奪取,任其事者為呂蒙。呂蒙趁蜀將關羽伐魏之機,奇襲南郡。事後,孫權以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也治公安。這是幾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早就過去了。如今只剩得「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營已不在,只有遺址,所以說是「野曠」;城在江邊,所以說是「江深」。這是首聯,是寫「古」。
下面接著寫景:「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這副頷聯,上句寫時,下句寫地。這時正是冬天,夜長晝短,才見旭日東升,忽又夕陽西下,好象有人催著似的。「催」字用得好,極見作者煉字功夫。詩人這時正坐在江邊的小船上,面對風急天高、波濤洶涌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與雲平」,極言浪高。杜詩《秋興八首》之一有句雲:「江間波浪兼天涌」。清人錢謙益箋註:「江間洶涌,則上接風雲。」這也可以作為「波浪與雲平」的注腳。
頸聯「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是承首聯的:上句指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下句指呂蒙擒關羽的戰功。首聯說的是「古」,此聯說的是「懷」,說古處接「景」(寒天、風浪),說懷處接「情」:所以尾聯寫出了「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兩句。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兩層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系,非同等閑。劉備三顧茅廬,孔明隆中決策。劉備臨終時,托諸葛亮以後事。其次是「諷今之隱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儀就是像呂蒙那樣的改山森名將,可惜他們不遇明主。唐代宗寵信魚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們雖然都有「飛騰戰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國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詩人引以為恨的。由弔古傷今而托古諷今,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見的。
B.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什麼意思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夫人是誰
賠了夫人又折兵是什麼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想要的不但沒得到反而還虧了很多。那麼賠了夫人又折兵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夫人是誰?歷史上真的存在這回事情嗎?這句話的主人公說的就是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但姿拍歷史上其實是沒有這回事的,這是小說中虛構的。
就這樣過去了三年時間,劉備入蜀奪佔西川,而孫權則乘機派船接回了自己的妹妹,自從這之後,歷史上再也沒有了關於孫尚香的記載。當然了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孫尚香回去之前的確想要帶劉禪一起走,但是被諸葛亮及時的奪回來了。
C. 車胤囊螢照讀的名人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數風流人物,不僅「還看今朝」,還要回首古人。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輸給現在的我們,古人的努力一點都不輸給現在的我們,他們的內卷比我們的還要厲害。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車胤囊螢照讀的名人故事,看古人有多內卷。
車胤囊螢照讀的名人故事
車胤,字武子,生年不詳,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其曾祖車浚為吳地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太守,其父車育曾在郡中任主簿。
車胤小的時候,生得五官端正,皮膚白嫩,很是討人喜歡。特別是那兩只大眼睛,深邃有光,清澈明亮,更顯得他機警聰敏。車育的上司、太守王胡之見到車胤時,不由大吃一驚,認定他將來必然會出人頭地,大有出息,遂對車育說:「你這個兒子相貌非凡,一定要好好供他讀書,將來必然會給你的家庭帶來無限的榮耀!」
聽了王胡之的話,車育心中很高興,便經常用古人學習成才的故事,教育兒子用心讀書,並且不斷親自對其測試。每當車胤學習有了明顯進步,總要表揚,以資鼓勵。
車胤也的確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在父親沒教他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識字了,並且還很刻苦勤奮。現在見父親如此重視他的學習,刻苦讀書的勁頭就更大了。
當時,盡管父親在郡中任主簿,但收入很少,且又因為家中人口眾多,連吃飯都感到緊張,哪裡有錢買燈油供他夜間讀書呢?為此,車胤只好天一亮就起床,抓緊點滴時間讀書,常常連吃飯都顧不上,一直讀到太陽落山後,實在看不見字時才肯停下來休息。有月亮的時候,他借月光讀,有雪的時候,他借雪光讀,但是既無月亮又無雪光的晚上,他無法看書,只好一個人坐在院子里,坐煩了,感到實在無聊,便出去散步。
有一天晚上,又是既無月光又無雪光,他無法讀書,正痴痴地坐在院子里,突然發現有許多螢火蟲在院子里飛來飛去,並且帶著星星點點的光。他無意中站起身來,順手捉住一個,放在手心裡,見仍然閃閃地發出微弱的光,不由得靈機一動,高興地喊道:「有光讀書了,有光讀書了!」
父親聞聲出來問道:「什麼『有光讀書』了?」
他把手心中的螢火蟲伸到父親的眼前說:「您看,這不是光嗎?」
父親看了看,很失望地說:「螢火蟲的光這么微弱,哪能看得見書呢?你是想讀書想迷了!」
車胤回答:「一個螢火蟲的光是弱了點,要是多了呢?我會有辦法的。」
第二天,他到一位賣羊肉的鄰居家,要來一個羊尿脬(膀胱),然後又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里邊,紮上口,提起來一看,光線果然強了。他拿來書本一照,果然看得清書上的文字,他高興地對父親說:「父親,您看,這不是可以在晚上讀書了嗎?」
父親見兒子如此酷愛讀書,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為自己不能為兒子買燈油讀書而流出了傷心的眼淚,同時,他又為兒子的聰明智慧從心眼裡感到高興。於是,他疼愛地撫摸著車胤的頭說:「孩子,虧你想得出,真是太好了,你晚上能讀書了。」
從此,每到夏天晚上沒有月光的'時候,車胤就用這個辦法讀書。
車胤長大後,由於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終於聞名於世,受到朝廷重視,官至禮部尚書,成為治國良才,成就了一番大業。
「囊螢苦讀」也作為一個成語流傳下來,車胤的精神激勵著眾多的小朋友奮發上進。
晉朝歷史人物——車胤
車胤(約333-約401),字武子,晉南平人。曾祖車浚,為三國吳會稽太守,以郡飢求賑,為孫皓以欲樹私恩罪所殺。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車胤自幼聰穎好學,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識與日俱增,成為知名學者。車胤「囊螢台」遺址在公安縣斗湖堤鎮曾埠頭鄉,現在原遺址附近建起了公安縣車胤高級中學、弘揚車胤精神。
少年車胤囊螢夜讀圖車胤 ,東晉中樞侍郎。東晉澧陽(今澧縣)人。字武子,曾祖浚,三國吳時任會稽太守。胤幼時,家貧不常得油,夏季用練囊盛螢火蟲取光讀書。以「囊螢」的勤奮努力,後遂博學知名。 穆帝永和元年(345),桓溫領荊州刺史,胤為從事,歷任別駕和征西長史,名顯朝廷。孝武帝寧康(373~375)年間,任中書侍郎,爵關內侯。太元(376~395)年間,任國子博士。朝中有人議修明堂,用以粉飾昇平。胤以為不合時宜,須到「九服咸寧,四野無塵」時,方可「雍光而修之」,朝廷遂從其議。 當時東晉政權已日趨沒落。孝武帝與其弟司馬道子有矛盾,道子示意眾大臣連名上疏,請給道子「假黃鉞,加殊禮」。車胤稱:「此乃成王所尊周公也。今主上當陽,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豈得為周公乎?」乃拒絕署名。事後,孝武深為嘉許。孝武帝死後,安帝即位,當時「石頭以南,皆為荊州所據,以西皆豫州所專,京口及時性江北皆劉牢之及廣陵相高雅之所制,朝政所行,唯三吳而已。」東晉政權處於危急情況下,又產生會稽王司馬道子感憂慮,向道子密陳此事,並擬奏明安帝。事被元顯發覺,隆安四年(400),車胤被逼自盡。後兩年,元顯亦被殺。《晉書》有傳。
家境貧苦,深夜囊螢苦讀的少年車胤,後來成了什麼樣的人?
一、家境貧寒,孤苦無依
車胤,史書記載公元333年生人,東晉南平郡人士。入仕為官,官至吏部尚書,為東晉大臣。出生時期,當時正值南北朝對立的緊張時刻,原來西晉皇室成員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
其實車胤的祖上,也得在三國時期擔任吳國太守之位,但後來被吳國末代君主借口其開糧倉賑濟災民的事實,施加樹立私恩的罪名罷免了官職,當時是車胤的曾祖父車浚。
從曾祖父被罷免官職後,車胤家族就沒落了,等到車胤出生,已然是家徒四壁的境況。家道的中落讓車胤從小就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成長,雖然家境貧寒。甚至都買不起燈油,但是並不沒有阻止住車胤克服困難堅持讀書。
所以車胤想到夏天夜裡會有不少螢火蟲,所以捕捉不少裝入紗布袋中用以夜裡照明讀書。
二、孜孜不倦,讀書好學
史書中就通過「囊螢映雪」的故事講求了車胤刻苦讀書學習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了很多寒門子弟刻苦讀書的模範和標桿。人生需要改變首先就要勤奮,不努力怎麼可能會有所回報呢?
車胤當時家境貧寒的連燈油都買不起,但是他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刻苦勤奮的學習,讀書。以至於在後來被當時的太守聽說了這樣的事去拜訪車胤時,都被他的精神所撼動,對車胤贊不絕口。
三、東晉名士,爭相結交
車胤這樣刻苦學習的精神事跡很快就被傳遍全國,車胤也因為博學而聲名遠播。當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就行名士集會,東晉名士更是以結交車胤為豪,同時東晉的名士也對車胤的評價頗高,尊稱為「車公」,從中就可以看的出來車胤的淵博程度。在車胤好學的名聲傳播出去後也被委任為荊州的主簿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四、官運亨通,大展宏圖
自從踏入仕途之後,車胤可以說是官運亨通,於自己的不惑之年被朝廷任命為中書侍郎之職。其更是在為孝武帝選取文句,此事一出更是轟動全國,車胤的名望又一次被人們認可贊揚。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員選拔特別重視家族門第,也因此實行了九品中正制的選舉制度,所以,當時著名的名人功臣都是出生於名門望族。像車胤這樣出身貧寒卻得得到皇帝重視,朝廷賞識並和謝安一流同堂,足以可見車胤的才能學識。從這里不難看出,車胤的努力給了自己改變命運的鑰匙!
五、不畏強權,不忘本心
在車胤擔任驃騎長史的時候已經是花甲之年,當時的會稽王司馬道子正如日中天,收到很多官員的附和吹捧。與車胤同朝為官的士人上奏孝武帝勸其任命會稽王為當朝丞相,但是此舉遭到了車胤的強烈反對,對怒斥此舉會觸怒皇帝。
果不其然,孝武帝龍顏大怒,嚴懲與此事相關人等,而因為車胤的行為被孝武帝知悉,反而更得到孝武帝的重用。
六、堅守氣節,以死明志
邁入暮年的車胤也官拜吏部尚書,但他依然時刻為朝廷和江山社稷著想。當時的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囂張跋扈著實讓車胤不爽,故而上本彈劾。但不成想此事被司馬元顯知曉為掩蓋自己的罪行逼迫車胤自殺,但白發蒼蒼的車胤卻選擇慷慨赴死,願意用自己的一死換取其罪行大白於天下。車胤以死明志的壯舉令朝廷內外哀痛不已。
總結:在車胤所生活的年代,寒門入仕本就難上加難,教育被世家大族所壟斷。但是車胤家貧不改明志,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自己學識淵博並躋身仕途,確實是寒門子弟的典範。
D. 荊州公安鍋盔的來源,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安縣,在1998年大水以前,大約除了研究古代文學史的人,能從明代的「公安派」知道有這么個縣名外,其他人就鬧不清這公安縣與公安局之間有什麼區別了。查縣志,才知道在西漢末年,被封為「左將軍」、人稱「左公」的劉備在這里安營紮寨,人慶鏈行們見面問候「左公安否?」答喚好曰「公安也」。於是,後來人們就改當時的縣名「孱陵」為「公安」。
至於鍋盔的來歷,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和張飛在荊州油江安營紮寨,認為此地比較安全,故取名公安縣。當時,由於軍隊缺乏糧食,軍隊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方便攜帶和保存,在這種特殊條件下開始烤制燒餅,一直流傳至今,後取名為鍋盔。民間還流傳著「一鍋盔譽嘩,一點水,一天也!」的說法。
原來,正宗的公安鍋盔,是一個時尚的高大上的便攜軍糧~
E. 關於張飛的小故事
1、張飛送油
公安縣城南有一條瓦池小河,長約三十多里,河水碧綠清亮,四季長流。傳說在三國時期,有一年夏天,沿河一納猜頌帶發了蝗蟲,田裡減產,戶戶鍋里斷了油。
莊稼人不吃油,眼枯舌燥,脖縮腿軟,干起活來沒力氣。張飛當時正在公安屯墾練兵,知道了這件事,就親自裝了一船食油,給當地老百姓送來。
好消息很快傳遍沿河兩岸,老百姓奔走相告,百里方圓的人都趕到河邊來接油。果然,油船從上游順流而下,越來越靠近了。張飛站在船頭上,用手遮陽一望,哎呀!我的天哪,只見小河兩岸,密密麻麻象螞蟻搬家似的,到處人挨人、兆橋人擠人,有的拿壺,有的提桶子,有的端盆子,還有的把水缸也抬來了。
他一看這個架勢,心裡就犯了愁,嘴裡嘀咕:「我只送一船油來了,這么多人怎麼個分法呢?」身邊有個人順口打哇哇地說:「要是滿河是油,那就夠分了。」
這本是一句無心的話,卻叫張飛陡然開了竅。他二話沒說,從腰間拔出佩刀,通!通!通!就把船底捅了幾個大窟窿。頓時,河水就灌進了艙,油船往水底沉。
身邊的人急得直跳腳:「將軍,你這演的是什麼把戲呀!」張飛捋著鬍子哈哈大笑:「沉了油船,不是滿河都淌油了嗎?」
不一會,船里的油全部漫了出來,浮在水面上,順流而下,黃亮黃亮,真好像是滿河都淌著油一樣。百姓見了,都紛紛趕到河邊去舀,你一盆他一壺,全都裝得滿滿的。
說來也怪,挑回去的竟然全是味香色純的好油,老百姓高興得不知說什麼才好。後來就在岸上修了一座張飛廟,把張飛送油的地方叫做「油江口」。
2、劉巴輕視
張飛曾經到劉巴處就宿,劉巴卻不理會張飛,使張飛十分惱怒。諸葛亮對劉巴說:「張飛雖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業。先生你雖然天性清高,但也應該放低一些格調吧。」
劉巴回答道:「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怎麼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談?」劉備聽聞後異常憤怒。
東吳的張昭也曾和孫權談論此事,張昭認為劉巴心胸過於狹隘,不應如此抗拒張飛。孫權則說道:「若讓劉子初隨世俗沉浮,為了取悅玄德而結交張飛,怎麼能稱得上是高士呢?
3、據水斷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得知後南逃,數十萬百姓相隨,曹操派遣曹純率領虎豹騎急追一日一夜,於當陽長坂追到劉備,劉備軍被擊潰,只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曹操大獲人馬輜重。
慌亂間又不見了趙雲,劉備乃派張飛去斷後,張飛召集二十餘騎立於當陽橋上,曹軍大眾至,張飛據水斷橋。
曹操軍都害怕張飛的勇猛,雖然看見張飛人少,但也沒有人敢上,劉備軍因此獲安,而後趙雲又救出了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與劉備匯合,此時關羽從水道前來接援,張飛與劉備等前往江夏。
赤壁之戰後,劉備將張飛借給周瑜攻打南郡,圍攻一年後,南郡守將曹仁潰逃。劉備佔領荊州後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
4、臘年洲
在荊州對岸的長江邊上,有一個長長的土洲,約莫十來里長,名叫臘年洲。很久以前,每年夏天,不管洪水多大,臘年洲也不會被淹沒,這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三國時候,關公與九仙女打賭築城比賽的消息,被住守在公安的張飛知道後,便忙趕去支援關公。他提著一擔裝滿土的箢箕,趕至長江邊,看到有隻船靠在岸邊,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縱身跳上船大聲喊道:「勞船老大,快送我張飛過江。」
那老頭一聽說是張飛,先嚇了一大跳,又一看他雙手提兩只裝滿泥土的箢箕,便連忙把歇在船邊的孫子喊來幫忙搖櫓。
這時正是嚴冬季節,寒風刺骨,加上又是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所以走得很慢。張飛心急如焚,連聲喝道:「把船快點駕,誤了我的大事,我就要砍你們的頭。」
那爺孫倆一聽越發心慌意亂。不巧的是,老天爺也故意作對,在船離岸不遠,西北風猛颳起來,船一顛一簸,起伏陡增,張飛兩手緊緊抓住箢箕,眼睛直盯著江北,急得在船上亂跌腳。
這樣一來,使得有隻箢箕的土突然崩了一塊下去,正好倒在小孫洞鄭子搖的櫓上,一下子連土帶櫓落進了江里。孫子慌了,忙問:「爺爺!要不要下水把櫓撈上來?」
張飛一聽大吼:「休管什麼櫓不櫓!快點駕船過江!」爺爺和孫子豈敢再吱聲,只得拚命駕一隻槳,一直駕到下半夜,船才到北岸。張飛道了一聲謝,留下過渡錢,提著箢箕直奔荊州東門去了。
卻說那箢箕上崩下來的土塊,把櫓壓沉到江底後,很快就在沉下去的地方冒出一個洲子來,形狀和一隻長櫓差不多。因為那櫓和土塊是那年臘月里沉入江中的,所以老百姓便把它叫做「臘年洲」。
5、武都之戰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張飛與馬超奉命攻打武都,並率領吳蘭、雷銅兵臨沮水,想要藉此攻打武都、陰平兩郡,但被曹休識破計謀,最終被曹洪、曹休、曹真、張既等人聯手擊破,蜀軍作戰失利,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先後戰死。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黃忠於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三月,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據守,趙雲又在漢水截取曹軍糧草,五月,曹操撤出漢中,漢中為劉備所據有。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十二月,關羽被孫權所殺。
F. 公安縣的文化
綜述
公安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底蘊深厚。既有距今五千多年歷史的「雞鳴城」遺址這一史前文明,也有反映我國人民與洪水作斗爭的荊江分洪水利樞紐工程這一得天獨厚的現代水利文化;既有以倡導「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文學主張為旗幟的三袁文化,也有以囊螢苦讀著稱並被載入「三字經」的車胤文化;既有劉備城、呂蒙營、陸遜湖、孫夫人城等眾多三國文化,又有反映大革命斗爭史的南平文廟等紅色文化,還有公安人民自已培育的「公安說鼓」、「公安道粗則燃情」等民間民俗文化。這里既孕育了公安三袁、車胤、智者大師、宋朝第一名士張景等歷史文化名人,也走出了現代網路全書式的學者王竹溪、中科院院士張啟發、舉重世界冠軍田源、著名詞作家王平久等;其中,雞鳴城遺址和荊江分洪南北閘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袁墓、南平文廟等被列入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頭風景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安說鼓」被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深厚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公安縣「湖北省文化先進縣」的地位。
公安說鼓岩虛
公安說鼓,又稱「公安說鼓子」,是一種以說為主、說中帶唱、擊鼓說書、嗩吶伴奏的民間曲藝表演形式,流行於湖北省公安縣及其周邊地區。2006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公安說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文學形式角度來看,它是和唐代的變文一脈相承的,因為「敦煌變文是後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到了宋代,說唱藝術盛極一時,涌現了許多說唱的形式。鼓子詞正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曲藝形式。其形式及特點與公安說鼓的特點一脈相承,直到現在,公安說鼓中仍保留著鼓子詞有說有唱、擊鼓伴奏的一些基本特徵,公安說鼓這一名稱也由鼓子詞逐漸演化而得來。宋代以後,鼓子詞幾番變化,經元明時期「詞話」,大約在明末清初時期逐漸發展衍變為公安說鼓。這一時期,一些民間曲藝形式在漫長的流布過程中,盯罩被民間藝人帶到公安。這些民間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為了適應公安觀眾的需要,在表演、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吸收融合其他曲藝形式的營養,並結合公安地域和方言的特點,最終演變定型為公安說鼓,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公安縣志》(清同治)卷四「民政志·風俗」載:「布種,最早花朝後,即行耕種……別有二人,吹喇叭,擊賁鼓,競唱村歌。」由此可見,清朝同治年間,公安說鼓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具體演變形成年代還在進一步考證之中。
公安說鼓的演唱基本上是一個或兩個人擊鼓說書,樂隊伴奏,人們通常用「說鼓說鼓,以說為主,說中帶唱,嗩吶嗚嗚,熱熱鬧鬧,打鼓說書。」這六句話來概括說鼓的基本特徵。說,即在本地方言聲調上加以適度的誇張,有起有伏,帶有韻味,富有節奏感。唱,一般是夾在每個小段落的結尾處。往往是在一段有韻律的說白之後,以兩句唱腔來結尾,收腔後用嗩吶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陣鼓,然後再起下一個段落。公安說鼓的唱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唱腔曲牌分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類,可根據不同情緒選用,有的風趣詼諧,有的似說似唱,有的委婉動聽。公安方言聲調加上獨具特色的音樂,也就形成了公安說鼓的獨特風格。公安說鼓是公安地方獨具特色的民間文藝形式,它採用鼓和嗩吶配合伴奏,鄉土氣息濃郁,極富表現力,這在全國其他民間曲藝形式中是不多見的,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民俗學價值和音樂研究價值。保護公安說鼓這一古老的曲藝形式,廣泛開展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對保護研究公安民間文化,見證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具有獨特價值。 公安道情,2010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道情藝術的歷史比較悠久,流傳區域也比較廣闊。它屬道教聲腔藝術,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宋代後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用漁鼓、簡板伴奏,是傳道者宣傳教義及募捐化緣的工具,後來被一些民間藝人學習後帶入民間。明代洪楩編印的《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中寫道:「忽見張良漁鼓簡子,口唱道情,仙鶴遶舞,野鹿銜花,前來接駕。」道情在漫長的流布過程中,被民間藝人帶到公安。這些民間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為了適應公安觀眾的需要,在表演、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吸收融合其他曲藝形式的營養,並結合公安地域和方言的特點,最終演變定型為公安道情,並迅速在公安民間流傳,至今大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公安道情是公安地方獨具特色的民間文藝形式,傳承千百年。公安道情以唱為主,說唱相間。說和唱有嚴格區分,當說的不唱,當唱的不說。由於公安方言音樂性強,抑揚頓挫,起伏較大,因此說白獨具韻味,並富有風趣、詼諧、幽默等特點。
公安道情唱詞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七字句一般為四句一段,若一句多於七字,則在演唱時用「趕字」的方法解決。唱詞講究合轍押韻公安道情韻轍有十三轍、十三個半轍、十四個半轍三種。公安道情唱腔大多為四句一段,一起二伏三平四落。唱腔節奏清晰、平穩,多為一板一眼,有時也會出現一字板和一板兩眼。公安道情的唱腔曲牌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平腔類,為常用曲牌,有[一流板]、[平腔]、[垛子句]、[吞吐腔];一類為悲腔類,有[悲腔]、[哭腔]、[十字調]等。
公安道情的傳統演唱形式是單個行藝,且無管弦伴奏,採用簡板、漁鼓筒、鈴子三種樂器作為伴奏樂器。表演時,左肘托漁鼓筒,手持簡板,同時將鈴子掛在簡板的陰板上,用食指中指夾著;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執一竹簽,另外三指並攏。演奏時,左手搖動手腕,使簡板上下相擊;右手執竹簽擊鈴子,並攏的三指敲打漁鼓筒發出聲響,用以伴奏唱腔。後期,有的道情藝人還借鑒了評書的表演手法,在表演中使用醒木,增強了表現力。 三袁傳說於2013年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三袁傳說」是關於晚明著名文學流派「公安派」代表人物——「公安三袁」的傳說故事,是歷代人民群眾根據「三袁」的生平事跡演繹、創造、口頭傳承下來的,並在湖北省公安縣及周邊地區廣為流傳。
「三袁」是指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與兄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號石浦;弟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一作少修,並有才名,時稱三袁,公安縣城西30公里孟溪鎮人。他們深受李贄等人思想的影響,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偽道學對人性的束縛。在文學主張上,「公安三袁」是「公安派」代表人物,他們激烈反對復古、擬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推崇民歌,高度贊賞通俗文學,沖破士大夫獨尊傳統文體的偏見。創作上大量寫清靈通脫、新穎別致的小品文,進一步解放了文體。
三袁傳說內容豐富,目前經收集整理到《三袁傳說》已有20多篇,其中既有《智葬鳳凰山》、《桂花台的來歷》、《天仙托生》、《袁家雙樓子的來歷》等對三袁神奇來歷的解讀,也有《淤泥湖應答》、《幫助長工》、《彩石洲學堂的對聯》、《「南北兩天官」的來歷》等對三袁智慧過人、機智聰穎的反映。語言精練而多有細節、情節跌宕起伏、曲折動人、想像奇特而浪漫,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如同一部多棱鏡,從不同側面折射出三袁的出生、治學、修身、勵志、為官、處世、盡孝、交友等生命鏈條中一個個重要環節,並寄託附會了人民群眾的愛憎和美好願望有關三袁的傳說,是我們研究晚明時期相關歷史事件、古代文學思想和理論、當時新文學派系 —公安派的創立於發展、公安等地民風民俗的重要線索和信息,具有史料性價值和文學價值,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公安縣毛家港鎮是偉大的思想家、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的聖地。
智者大師(公元538年——598年),俗姓陳,世代為穎川(今河南許昌)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生靈塗炭,晉元帝遷都揚州,陳氏一族才移往荊州,輾轉漂泊在長江兩岸,達兩百年之久。到智者父親出道之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全家逃難到荊州之華容(今荊州市公安縣)名叫茅穗里的荒湖邊(今為公安縣毛家港鎮)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者在茅穗里出生,俗名陳德安。
陳德安在茅穗里生活到十八歲,首先,在父親安排下入私塾學習儒家經典。同時在母親的影響下,接觸佛經。十八歲到湘州果願寺學佛,法名智顗。二十歲時到衡州大賢山潛心三年苦讀佛教經典,並開始涉及儒、道、佛的比較研究。二十三歲到河南光州大蘇山拜慧思禪師為師,苦修法華,寂然大悟。三十歲辭師出金陵,居瓦官寺弘法八年。三十八歲入天台山隱修,十年間,農禪結合,置寺度人,降魔於華頂,放生於始豐,講法於幽溪,立宗於天台。四十八歲奉召出金陵,五十四歲赴揚州為晉王楊廣受戒,獲封「智者」。智者五十五歲得往荊湘,五十六歲至荊州當陽,答地恩,造玉泉寺,講摩訶止觀。五十八歲受晉王請下揚州。五十九歲春再還天台。次年冬,六十歲赴晉王召,途至新昌石像前,端坐入滅。
智者大師的傳說內容十分豐富,目前經搜集整理到《智者大師的傳說》中的已有三十多篇,其中既有《避亂落荊州》、《出生茅穗里》、《從小結佛緣》等對智者出生地的佐證,也有《大賢山讀經》、《千里拜恩師》、《大蘇山妙悟》、《瓦官寺弘法》、《隱修天台山》等對智者潛心學佛刻苦用功的寫照,還有《慈悲救白鵝》、《放生漁碼頭》、《江魚化黃雀》等表現智者大師熱愛生命、大慈大悲、扶危濟困的崇高精神和品格。總之,依照智者生活軌跡排列的三十篇智者大師的傳說,全面地、立體地從各個側面反映智者大師的出生、讀書、學佛、交友、盡孝、處世、苦修、創宗立派等生命鏈條中的一個個重要結點,寄託附會了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有關智者大師的傳說,是我們研究傳統文化儒、佛、道的融合、研究佛教的哲學思想、研究援佛入儒創制心學講心的轉化等具有史料性的價值和文學價值,由於智者大師創立的天台宗在世界范圍影響了佛教,智者大師的傳說故事成為了我國和世界民間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車胤囊螢苦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公安縣)人,他的祖父車浚,三國時期作過東吳的會稽太守。因災荒請求賑濟百姓,被昏庸的吳主孫皓處死,此後車胤的家境就一貧如洗了。車胤立志苦讀,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因家中貧寒,晚上看書沒錢點燈。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書,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象許多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他們裝在一個絹做的口袋裡,螢光就照射出來。車胤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燈光,夜以繼日地苦讀。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唐朝楊弘貞、楊番、蔣防都著有《熒光照學賦》,均是談車胤之事。
公安花牌
「公安花牌」,公安的一種紙牌,又叫「十七個」。她還有諸如:花葉子、柳葉子、柳畫匠等別稱,但「十七個」這個稱呼也許是讓外人聽來最莫名其妙的叫法。因為花牌以算「胡」(音)為基礎,如同計分一般,至少有十七個「胡」方能胡牌,所以俗稱「十七個」。花牌,清嘉慶年間(公元1760-1820年)始於公安黃金口,為柳氏獨創。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是一種民間傳統娛樂棋牌競技游戲。這種牌藝以其奇特的文字元號,新穎的玩法吸引了眾多的同趣者,故兩百年來人們對花牌樂此不彼。
花牌呈長條狀,一般長9cm,寬2.2cm,厚約0.2mm。傳統的花牌用硬紙刷清漆繪制而成,共110張。由上、大、人,可、知、禮,孔、已、己,化、三、千,八、九、子,二、四、五、六等組成22個字,每字五張牌。其中,乙、三、五、七、九共五個字為「經」,各有兩張花字三張素字。上、大、人,可、知、禮,三、五、七等九個字為紅字,其餘十三字為黑字。其中字的大意為「上古大人,孔丘一人而已;他叫化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賢人;八九個得意門生,可知周公之禮。」這其中的「乙」通「一」、「己」通「已」。
花牌的誕生和發展蘊涵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形成並具有了完備的打發、娛樂游戲規則,它集寓教、啟智、娛樂為一體,熔書法、繪畫、識字於一爐,一百一十張紙牌雖小,張張蘊藏玄機。深入淺出的古訓催人奮發,古樸蒼勁的書法令人賞心悅目,精美絕倫的繪畫使人嘆為觀止,一筆一畫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花牌簡潔的字句里,向人們傳輸了「孔乙己、化三千」的內涵精髓,繼而將古人的教育觀念溶在花牌中,寓教於樂。
G. 關於荊州市公安縣黃山頭鎮的傳說有哪些
黃山的傳說多了,最有名的就是大頂的謝公了。還有仙人掌模逗。也許好多人還不知道的就是紀念塔的神話了,你去看一下上面的人物雕旦雹賣像,為什麼他們沒了眼睛的原因,這裡面有一個肆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