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將相和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本文主要講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
中心思想:故事表達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這個中心思想。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鍵正王,獻上和氏璧。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秦王約趙王在澠(miǎn)池會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
第三段(16~18)胡亮手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1)將相和是怎麼一個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品質
廉頗: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於改過,知錯就改。後以國家利益為重。
藺相如 :勇敢機智,寬容大度,深明大義。以國家利益為重。
趙王:雖膽小,知人善任,能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負荊請罪的故事發生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至今褲嫌在邯鄲市區內還有一條廉頗巷的保留街道。
Ⅱ 將相和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將相和主要講了3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是負荊請罪的起因,負荊請罪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早塌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野睜悶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局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局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2)將相和是怎麼一個故事擴展閱讀:
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七雄並峙,戰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
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的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頌彎。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Ⅲ 將相和主要講了什麼
將相和主要是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不服襪如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國家大局不計較個人恩怨,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兩個人為了國家拋卻前嫌,共同輔佐趙王。
廉頗
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
藺相如
戰國時期趙備好租國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3)將相和是怎麼一個故事擴展閱讀
相關爭議——
藺相如原來是趙國宦者令繆賢的舍人,出身低微。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他因完璧歸趙,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大夫。澠池會上,藺相如力挫強秦,為趙國保住了尊嚴,趙惠文王「以藺相如仿兆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這是《史記》對藺相如的最後記載,可能不久他就病故了。從藺相如嶄露頭角到「病篤」,這期間並沒有過為相的記載,只知道他位在上卿,與趙奢、廉頗同列。
Ⅳ 《將相和》說的是哪個故事
《將相和》是根據《史記》中《廉頗 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歷史故事。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三個故事,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也贊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生字禪余物組詞如下:
1、召zhào(召集、召開、號召)
2、臣chén(大臣、臣服、忠臣)
3、議yì(會議、議論、不可思議)
4、宮gōng(皇宮、宮殿、宮廷)
5、獻xiàn(奉獻、獻出、貢獻)
6、諾nuò(諾言、承諾、一諾千金)
7、典diǎn(典禮、字典、典範)
8、抄chāo(抄寫、抄家、抄小路)
9、罪zuì(犯罪、罪人、罪過)
10、怯qiè(膽怯、怯場、怯弱)
11、拒jù(拒絕、抗拒、拒之門外)
12、荊jīng(荊條、紫荊花、負荊請罪)
課文人物形象:
1、藺相如
勇敢機智、不畏強暴人,他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如: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藺相如見秦王絕口不提以璧換城,便說:「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機智地要回和氏璧。
然後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從他的語言和行動中可以看出他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則可以看出他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
2、廉頗:
他威震毀陵朝野,秦王也懼他幾分,知道他屯兵邊界就不敢妄動。他耿直爽快,當藺相如的職位比他高時,他毫不遮掩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勇於改過,一員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其精神令人賀液敬佩。
Ⅳ 將相和的三個故事是什麼
三個小故事分別是:澠池之會、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完璧歸趙」和「告拍澠池之會」又是「負荊請罪」的起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和起來又組成了「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將相和》故事的猛如寓意
《將相和》這個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襪知羨平天下。《將相和》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謙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國家的利益和大局為重,做人要有寬闊的胸懷。藺相如胸懷寬闊,對廉頗的羞辱退讓再三,退讓是一種胸懷。而廉頗知道自己錯了,負荊請罪,也是一種胸懷,這種胸懷則更可貴。
Ⅵ 《將相和》的故事是怎樣
《將相和》的故事是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括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1、完璧歸趙
戰國年間,趙王得到了一塊原是楚國丟失的寶玉即和氏璧,秦王聽聞後,遂送信表示自己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和氏璧。趙王看了信以後十分不安,他認為秦王不會這么大方,無非是想騙走寶玉罷了,可是又不敢違抗,於是不知所措。
此時,趙王手下的一員大臣,藺相如主動請命由他帶著和氏璧做握面會秦王,表示他能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願以城池交換,一定可以將該寶玉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趙王深知其才智與為人,就應允了。
2、澠池之會
秦昭王邀請趙惠文王在澠池會盟,但是趙惠文王有楚懷王被扣留的前車之鑒,擔心遭到秦國扣押,廉頗、藺相如則認為趙王不去是示弱,主張赴約同皮態時則陳兵於國境線上,嚴陣以待。澠池席上,秦昭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讓趙惠王王彈一曲給他聽。
秦國群臣又讓趙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也針鋒相對的讓秦國把都城咸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
3、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純握慶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