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古代黃帝的神話故事內容是什麼

古代黃帝的神話故事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7 07:53:49

Ⅰ 古神話帝王堯的故事,有詳細資料的給我看看吧。

堯,中國古代傳說的聖王,《尚書》和《史記》都說他名叫放勛。後代又傳說他號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稱為唐堯。

相傳堯父為帝 ,母為陳鋒氏女。帝乃黃帝曾孫,在位70年,「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卒後由堯之異母兄摯繼位。摯在位9年,為政不善,而禪讓於堯。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以後歷代有「堯都平陽」之說。平陽即今山西臨汾市,《詩經》中所說的唐國即在山西境內。今臨汾尚存始建於晉代的堯廟,以及唐代修築的堯陵。

堯的品質和才智俱是非凡絕倫,「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後,局面大變:舉薦本族德才兼備的賢者,首先使族人能緊密團結,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績,區分高下,獎善罰惡,使政務井然有序;同時注意協調各個邦族間的關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處,因而「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傳說在堯的時代,首次制定了歷法,這樣,勞動人民就能夠依時按節從事生產活動,不致耽誤農時。漢民族是農業墾殖歷史悠久的民族,對農時十分重視,故《尚書·堯典》對此有詳細記載。

《堯典》上說,堯命令羲氏、和氏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制定歷法,然後頒布天下,使農業生產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時」,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暘谷的地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井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

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歷法和四季的關系,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由此可知,古人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

堯的時代,又是傳說中的洪水時期。「湯湯洪水方割,盪盪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沖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堯對此非常關切,征詢四岳(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薦了鯀。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堅持要讓鯀試一試,說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9年,毫無功績。這是關於堯的傳說中,政治上的一次失誤,類似的不足之處還有若干,總之堯的時代也不是盡善盡美,故又有舜繼起的一番勵精圖治。

在諸子書中,還有關於帝堯武功的傳說,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備,方見得堯之所以為古昔聖王。《呂氏春秋·召類篇》說:「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曾討伐過南方的幫族,並親自出征作戰。《淮南子·本經訓》說:「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派後羿將那些野獸殺死,並射落九日。據說人們對堯為民除害的舉措十分感激,所以擁戴他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話,不過其中稱頌堯「興利除害,伐亂禁暴」的意思,確實是推崇帝堯安邦治國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堯的,傳說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於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堯在位70年,感覺到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凶頑不可用,因此與四岳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四岳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系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他於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退居避位,28年後去世,「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其為深摯。

在先秦時期,以儒家和墨家兩個學派最有勢力,號稱「顯學」,兩家都以堯舜為號召。從那時起,堯就成為古昔聖王,既是倫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國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盪盪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孔子對堯的贊美,隨著儒家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地位漸趨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後來儒家即以「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為標幟;到唐代韓愈以至於宋明理學,大倡「道統」之說,堯遂成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個封建時代,從未有人懷疑過堯在歷史上的存在和他的業績。

本世紀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動下出現了疑古學派,其巨擘顧頡剛認為,《尚書》中的《堯典》不可靠,該篇的出現在戰國時期;故以《論語》中對堯舜的記載為最早,由此推斷,堯舜的故事出現在東周末年,堯、舜、禹的關系和禪讓的事跡,都是逐漸編造完善的。春秋初年,人們所知道的最古的古王是禹,而沒有堯舜。所以,堯就象錢玄同所說的那樣,一定是「無是公」、「烏有先生」,根本不是歷史人物。

馬克思主義史學興起,運用唯物史觀和社會發展史的一般規律來研究關於堯的傳說,指出堯的時代是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過渡時期,此時血緣性的氏族部落已結成部落聯盟,堯是由部落聯盟議事會推舉產生的聯盟首領。傳說中堯與四岳討論治水人選和繼任人選,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部落聯盟議事會的情景;堯禪位於舜,是原始民主作風的遺存。恩格斯曾指出,在這個階段每個文化民族都要經歷自己的英雄時代。堯及舜、禹正是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Ⅱ 在古代歷史故事當中《鳥王少昊》和《黃帝升天》講述的內容是什麼

《黃帝升天》:

黃帝活到一百一十歲,天空中的玉皇大帝派了一條巨龍接軒轅黃帝升天。人們把黃帝和巨龍團團圍住.依依難舍,巨龍馱著黃帝昂首升空,慌亂間有人扯掉了龍須,龍須掉在地上便長成了龍須草;有人扯住了黃帝的一塊衣襟,有人拽下了黃帝的一隻靴子,有人拉住了黃帝的佩劍。後來,人們把這些遺物埋葬在橋山之巔,這就是黃帝陵的由來。

少吳隔著大海建立的這個國家,由於與華夏相隔甚遠。漸漸地,中原人失去了他們的音訊。這地方被後人苦苦尋找。最後許多人都指向一個地方一美洲。

少吳最後又回到了母親和情人幽會的地方,住在長留山上,每天看著下落的夕陽。在那裡,偉大的窮桑樹依然矗立於天地之間,十個太陽懸掛在上面,輪流出發照耀大地。

Ⅲ 有那些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簡要概括內容

1、女媧造人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誇父追日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

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神筆馬良

有個孩子叫馬良,他喜歡畫畫並且畫什麽像什麽,一天,神仙給了他一支神筆,於是就畫甚麼就變成真的。財主和官老爺知道此事,想讓馬良為他們畫金山,馬良畫好後又畫了大船,趁官老爺高興時畫巨浪打翻了船。懲治了那些壞蛋,從此馬良專替窮人作畫,是窮苦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

4、牛郎織女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5、精衛填海

中國上古時期一種叫精衛的鳥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經》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

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襲來,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

Ⅳ 告訴我關於皇帝四面傳說的故事

古者黃帝四面。(《屍子》)

黃帝之初,養**民,不好戰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稱號,交共謀之,邊城日驚,介胄不釋。黃帝嘆曰:「夫君危於上,民不安於下;主失其國,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養寇邪?今處民萌之上,而四盜亢衡,遞震於師。於是遂即營壘以滅四帝。

中央之極,自昆侖東絕兩恆山,日月之通,江、漢之所出,眾民之野,五穀之所宜,龍門、河、濟相貫,以息壤埋洪水之州,東至於碣石,黃帝、後土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淮南子·時則篇》)

關於黃帝相貌的描寫最為有趣的就是「四面」了。神話說黃帝四面其實是突出其統治四方之意,不過到了孔子那裡就變成:「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了。孔子這樣說是當然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儀態之尊」,於是就與黃帝和四帝的征戰矛盾了。至於黃帝與四帝戰爭的記錄應該是歷史上部落之間混戰的一個反映,不是指的黃帝和神話系統里的那其他四帝之間打起來了——很明顯的一點,四帝中的顓頊和少昊都是黃帝的自己人,再怎麼樣他們也不會去和炎帝結盟打黃帝(也只有炎帝有打黃帝的理由了)。所以這里就是歷史和神話的一個相異之處。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記錄,我們都幾乎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帶有封建統治特徵的統治者——特別是在封建文化這一點上,黃帝體現得十分深刻。他之前的炎帝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部落的首領或頭人,統治方式大多是一些無為而治,而他的主要功用就是確立其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農業、醫葯),炎帝的「仁政」也就體現在這里。到了黃帝,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他和他的臣子討論關於封建道德(君臣之義)的事了,並且從他的那個比喻我們也可以看出那時男女之間的封建禮教已經建立起來了,再也不是伏羲女媧的那種原始、自由、平等的關系。所以從炎帝到黃帝,神話意義上的中國古代文明的社會、經濟、文化發生了巨變——當然這也是真實歷史上的變化的反映。我們知道,歷史上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是秦始皇,而且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還經歷了漫長的奴隸社會。但是在神話世界裡這個轉折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完成的,而且其標志分界線就是這段黃帝和炎帝的戰爭(我的獨家發明!)。這里所說的炎黃之戰是指神話傳說中從炎帝和黃帝的逐鹿之戰起,包括黃帝和蚩尤的大戰,後來的刑天的壯烈斗爭,以及共工和顓頊爭帝等一系列炎帝勢力和黃帝勢力的戰爭。當然其中最為關鍵和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黃帝和炎帝的戰爭以及黃帝和蚩尤的戰爭。若論規模的話黃帝和蚩尤的戰爭還激烈一些

Ⅳ 三皇五帝的傳說主要講了什麼

三皇五帝
我國古代有把遠古三個帝王和上古五個帝王合稱為三皇五帝的傳說,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那麼,三皇五帝究竟是誰?說法頗多分歧。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斗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夥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諸說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吳(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還有幾種不同組合,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一些說法:

一三皇:

⒈燧(讀「歲」音)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⒉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⒊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⒋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二五帝:

⒈黃帝、顓(讀「專」音)頊(讀「須」音)、帝嚳(讀「庫」音)、堯、舜(《大戴禮記》);

⒉庖犧、神農、黃帝、堯(讀「搖」音)、舜(《戰國策》);

⒊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⒋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伏羲,又稱庖羲。據說他是個大發明家,「始作八封」,「作結繩而為網罟」。這是兩件大的發明創造。當然,社會出現這樣的新事或友物,是由於人們集體勞動的結果,而不會是某個「聖人」的恩賜。但這個傳說告訴我們,那個伏羲氏族開始使用一種記事符號,又懂得制網捕魚了。

女媧的主要業績是「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據說,在這以前,天塌地陷,災害不息,經過她老人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傳說中整理天地的神。這個故事反映了遠古人類與自然界的艱苦鬥爭。

神農是傳說個主掌稼穡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會農業開始發展的氏族名稱。據記載,當初人們吃生肉,喝獸血,穿獸皮。神農認為人們這樣生活下去,是難以維持的。於是,他「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實際上農業生產知識是上古人類實踐經驗的積累。神農並無其人。後來人們推測,神農氏的事跡,大致反映相當子母系氏族制繁榮時期的社會情爛團棗況。

傳說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書記載很不一致。他們活動的時代可能已經進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會末期了。

太皞,也稱為太昊,姓風。相傳他人頭蛇身,或人頭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居住在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他應該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像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可能是以牛為圖鵬的氏族首領。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渭河流域,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飢拆沖突。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言,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乾河流域)。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黃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爭的結果是蚩尤失敗,被殺死了。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又號有熊氏。傳說黃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過著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敗蚩尤後又與炎帝族在阪泉發生三次大戰。黃帝統率以熊、羆、貔、貅、虎等野獸為圖騰的氏族參加戰斗,打敗了炎帝部落,進入黃河流域。從此,黃帝部落定居中原,並很快發展起來。史書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說明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聯盟。黃帝後代與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華民族,黃帝軒轅氏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後來,中國人自稱是「黃帝子孫」。

正是這個原因,後人把許多發明創造都傳作是黃帝的功績,說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讓妻子嫘祖教人民養蠶。他命令大臣倉頡造文字,大撓造干支,伶倫製作樂器等等。這些傳說不大可靠,我們只能理解為黃帝時代生產工具大有進步。

少皞, 也叫少昊,姓己,名摯,號窮桑帝,傳說是黃帝的後代,居住在山東曲阜一帶。這個部落以鳥為圖騰,有風鳥氏、玄烏氏、青烏氏,共二十四種。這可能是二十四個氏族合成的一個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

顓頊,號高陽氏,居住河南濮陽縣一帶,相傳是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後代。古書記載;「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可能這是八個氏族。顓頊對九黎族信奉巫教,雜拜鬼神的風尚進行了治理,逼迫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後來,有個部落的首領共工對顓頊非常不滿,憤怒地用頭撞倒了不周山。頓時,撐著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繩子斷了。於是天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移動;地在東南窪陷,江河隨之東流。這是說共工改造自然,成了勝利的英雄。

Ⅵ 中國古代有什麼神話故事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經》、《左傳》、《國語》、《楚辭》以及《呂氏春秋》等,中國著名的古典神話已得到記載。漢代及三國的《淮南子》、《史記》、《漢書》、《吳越春秋》、《三五歷紀》等,以及魏晉六朝的《搜神記》、《述異記》等書中也都有許多古典神話的記錄。這中間,《山海經》保存的神話最為豐富,而且接近古代神話的原貌。諸如女媧、常羲、誇父、精衛等神話以及羿、鯀、禹、黃帝和蚩尤的神話,刑天、帝俊神話、西王母神話以及關於日月山、昆侖墟、各種自然神和奇異的族國等記述。在這些記載中,呈現出許多英雄神、始祖神、創造神以及
自然神、統治神、反抗神等豐富多採的神話人物形象。他們各具性格,多彩多姿,活動在古代幻想藝術世界之中。這些不同時期的文獻所記載的古典神話,以部族神話為主體,具有地域性和部族的差異性,各有不同的產生區域和傳承范圍。按地域系統,大體可分為西方昆侖神話、東方蓬萊神話、南方楚神話及中原神話等。按所表現的內容,有關於天地開辟、人類起源的;有關於日月星辰、自然萬物的;有關於洪水和部族戰爭的;還有關於工藝文化的。這些神話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釋中多方面地說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類、民族的由來,呈現出我國古代人對天地萬物的天真美麗富有趣味的藝術想像。

Ⅶ 五帝的故事主要是講什麼

三皇五帝,是 中國 在 夏朝 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燧人 、 伏羲 、 神農 伏羲 、 女媧 、 神農 伏羲 、 祝融 、 神農 伏羲 、 神農 、 共工 伏羲 、 神農 、 黃帝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宓戲( 伏羲 )、 神農 、黃帝、堯、舜 太昊 、 炎帝 、黃帝、 少昊 、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 尚書 》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 漢朝 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 道教 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關於三皇五帝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盤古氏 就是我們都熟知的盤古開天闢地故事的主人公,傳說天地是由盤古用斧開的,這一故事到了北魏,經酈道元傳入北方。從此,盤古由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而發展成為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傳說在先秦古籍已有記載。他是傳說中發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祝融 傳說中的古帝,以火施化,號赤帝,後人尊為 火神 。 女媧氏 女媧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媧的身體,是誰造出來的。傳說女媧煉七彩石補天,並造就了人類。,這是母系社會神話的反映。 女媧娘娘,鳳姓,生於成紀,一說她的名字為 風里希 (可能是鳳里犧)。傳說中人類始祖,人類為她和其兄 伏羲 的後代。又傳說她以黃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折鱉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傳說她是人首蛇身,在 中國神話 中,她用泥土創造了人類,後來 水神 共工 和 火神 祝融 打仗,共工被祝融打敗了,他氣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 ,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 五色石 補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媧還創造了 瑟 這樣樂器。另外,女媧在死後,她的腸化作了十個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廣粟之野守護去了。 一說女媧後來升天,由 白螭 和 騰蛇 保護著去了天宮。神話中說伏羲和女媧是兄妹,同時也是夫妻。在中國的 圖騰 上更有女媧和 伏羲 交合的圖像。 在中國南部的 苗族 等 民族 尊其為大神,並建有 廟宇 供奉。燧人氏 燧人氏是 中國 上古神話中火的發明者,有說法他為 三皇 之一。 《 韓非子 ·五蠹》有記載:「民食果蓏蚌蛤,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伏羲氏伏羲氏又稱包犧氏,他對人民的貢獻是很大的。「包犧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還發明「結繩為網以漁」,造福於民。神農氏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葯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葯。 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傳說中的 農業 和醫葯的發明者。一說神農氏即 炎帝 ,與 黃帝 為兄弟。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葯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甚麼葯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得太多種毒葯,積毒太深,終於身亡。共工氏中國上古傳說 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 姜 ,是 炎帝 的後代。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 輝縣 。 黃帝黃帝被認為是 中華民族 的始祖。根據記載,號 軒轅氏 、 有熊氏 , 姬姓 ,一說姓 公孫 ,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 共主 , 五帝 的第一個。黃帝也被 道教 尊為 道家 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史記 ·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 少典 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 河南 省 鄭州 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另有傳說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 的 沮源關 降龍峽 ,農歷二月初二(參見 二月二 )。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 北極光 ,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 炎帝 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 涿鹿 。他推算 歷法 ;教導 百姓 播種 五穀 ;發明 指南車 ,造舟車弓矢;興 文字 ;作 干支 ,制 樂器 ,創 醫學 。 今日在 陝西省 的 橋山 有 黃帝陵 ,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 炎帝 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 嫘祖 ,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 史記 》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顓頊 、 帝嚳 、 唐堯 、 虞舜 ,以及 夏朝 、 商朝 、 周朝 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 莊子 》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 列仙傳 》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炎黃子孫」。顓頊顓頊(拼音:zhuānxū,注音:ㄓㄨㄢ ㄒㄩ),相傳是黃帝子昌意的後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陽東南),號高陽氏。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傳說楚王為其後裔,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帝顓頊之後,屈原與楚王為同族。帝嚳帝嚳,中國上古歷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號高辛氏,黃帝長子玄囂之孫,顓頊是其伯父。 帝嚳十五而佐顓頊,封於有辛(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得顓頊帝位,都於亳(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許多古文獻認為帝俊就是帝嚳。《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帝俊有中容、晏龍、黑齒、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傳說帝嚳元妃姜原生棄,即後稷,為周之始祖;次妃簡狄生契,為商之始祖;次妃慶都生放勛;次妃常儀生摯。帝摯承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放勛,也就是帝堯。孔子認為帝嚳「博施厚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順天地之義。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撫教萬民而誨利之,歷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義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動也時,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嚳贊》頌曰:「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堯 堯,名放勛,又稱陶唐氏,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傳位於摯,就是帝摯;帝摯不善,而讓位於放勛,也就是堯。堯在位時,他的仁德使百姓愛戴,萬國敬服。堯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書·堯典》記載:堯命羲氏、和氏觀察天象,授時於百姓;委派禹的父親鯀治水,可惜不成功;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暴虐凶惡,沒有傳位給丹朱;後來因為舜的德行而傳位與他。舜舜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學家們爭論不清。一般認為舜的時代中華文明開始進入農耕的時代,並是道德觀的開始。傳說舜受堯傳位,自己則傳位於禹。 作家柏楊的觀點認為:舜得王位並非由堯禪讓,而是篡權,「除四凶,舉十六相」培養自己的羽翼,架空堯的權力。而後由禹重蹈覆轍,所謂"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實際情況可能是被禹流放死於途中,因為中國的上古時代江南地區仍屬蠻荒之地,舜已是高齡的老人,到蠻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邏輯。 以下引用周時的一些關於舜的記載: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嚴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司馬遷史記中說: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說: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炎帝炎帝,神農氏(有說為神農後人),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是中國傳說時代(或稱上古時代),約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陝西、湖北一帶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於烈山(今湖北省厲山鎮),所以炎帝之後又稱烈山氏。
少昊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黃帝之子。少昊陵,山東省曲阜市城東。

Ⅷ 黃帝的神話傳說

我國陝西省中部,有個黃陵縣,黃陵縣城北有座橋山,橋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這就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祖先黃帝的墓。人們稱它為黃陵,因此把這個原稱為「中部」的縣,改名為黃陵縣。

黃帝陵壯麗威武,古書記載說,它座山環水:「其山勢如橋,沮岩叢桐水環繞之」。黃陵的周圍是峰巒起伏的陝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鬱郁蔥蔥,參天聳立,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挺拔、蒼勁。

傳說這座黃帝陵漢朝時就已存在了。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說:「黃帝葬於橋山」。西漢著名的皇帝漢武帝曾經來到這里祭祀。關於這事還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漢武帝北巡朔方(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南歸,帶著十餘萬大軍,路過橋山。當他看到黃帝陵時,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對臣下說:「我聽說黃帝並沒有死,現在又出現了他的墳,這是什麼緣故呢?」臣下回答說:「黃帝成仙上天去了。這個陵墓是黃帝的臣下為紀念他,葬了他的衣冠」。後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也都親自寫過祭文,祭祀黃陵。這都說明:我國歷朝歷代,祭祀祖先黃帝,由來已久。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清明節,陝甘寧邊區政府也有一次盛大的祭黃陵活動。這年4月6日,當時陝北出版的《新中華報》對這次活動有一段十分醒目的報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特派林伯渠為代表,參加了這次民族掃墓盛典,以表示願做抗日救亡前驅的決心。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還共同寫了《祭黃帝文》,文中盛贊黃帝的功勞:「赫赫始祖,吾華肇(開始的意思)造;胄衍(後代延續)社綿(國家長存),岳峨(山高)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遠近);建此偉業,雄立東方」。祭文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振興祖國的精神象徵。魯迅也把黃帝作為偉大的民族象徵。他在一首詩中說:「我以我血薦軒轅」,就是說要用自己的鮮血來保衛中華民族。近年來,每逢清明節,我國人民紛紛來到黃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謁這位民族之祖。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來到大陸,差不多也都要到這里來尋根,表示後代對祖先的敬意。人們都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悠悠五千年過去了,黃帝的形象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為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黃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對我們民族有過什麼功績呢?可惜,黃帝離我們太遙遠了,關於他的事跡,很難征之信史,只有鄭舉藉助於古代的神話傳說,來勾畫他偉大的形象。

黃帝為什麼叫「黃」帝呢?這在古書里是有解釋的。《淮南子》一書說:「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幫助)後土(管土的神),執繩(法)而制四方」。這是說因為黃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領,他專管土地,而土是黃色,故名「黃帝」。黃帝為什麼又名軒轅氏呢?根據史料記載,黃帝曾發明一種車戰法,打仗的時候,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將戰車連接起來,圍成一圈,指揮員在中間,只留一個空當作為出入的門,起到了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帶有布幕的戰車叫「軒」,把兩輛戰車中間的空當叫做「轅」,因為黃帝是這種車戰法的發明者,所以後人便又把黃帝叫做軒轅氏。

用科學的觀點來解釋,大概黃帝是屬於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時代的一位部落聯盟的首領。當時還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狀況,階級和國家還沒有產生。黃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歷史記載各有不同。有的說,黃帝曾居住在河北涿鹿縣的山彎彎里,史書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說,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名曰「軒轅之丘」。這說明當時大約還沒有完全定居,部落經常遷徙,黃帝部落大體活動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線。

在傳說中,黃帝是個非常聰明能乾的人物。他既會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國最早的歷法,又會製造車、船和指南車。他還精通醫術,和神醫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診治方法。他和岐伯關於醫學的對話,被後人編成我國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黃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幹,她教人民養蠶,總結出一套喂蠶、繅絲、織帛的經驗。從此人們既會制衣,又會作冕,還能製鞋,從上到下都裝束起來,徹底改變了上古時代穿樹葉獸皮的原始習慣。古代的人受飲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黃帝發明了井,人們才有可能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去開發。當時的人還不會蓋房子,穴居野處,構木為巢;又是黃帝教給人們「伐木構材,築作宮寶,上棟下宇,以避風雨」。黃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文字學家倉頡,造出了象形文字,音樂家伶倫分出十二音階,配成樂曲;精通數粗坦學的隸首,制定了各種度量衡等等。當然,這些發明,摻雜著許多神話傳說的成份,實際上任何一項發明,都絕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只不過反映了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黃帝,因為是古代學者一致承認的華夏始祖,所以人們就把一切文明制度都推源於他。」

黃帝還是古代主持正義力量的代表。古書上說,他辦事公道,受到了周圍許多鄰近部落的擁戴。當時有一個南方部落的首領蚩尤,勇猛善戰,常常憑借自己的強大力量,進攻別的部落,燒殺搶掠,使得人們不能安定生活。蚩尤把矛頭指向了曾與黃帝結成聯盟的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趕到了黃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區。蚩尤乘勝追擊,又跟蹤到了涿鹿。在這里,終於和黃帝部落展開了一場惡戰。涿鹿之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次相當激烈的戰爭。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部眾迷失了方向。黃帝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式,又利用了風後所製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黃帝乘勝追到山東,捉住蚩尤殺掉,把蚩尤的頭帶回涿鹿,埋在那裡。所以至今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南的涿鹿縣,還有一座蚩尤墳。

黃帝戰勝蚩尤後,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為共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並,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就是中華民族的前身。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黃子孫」。古書記載說,黃帝以後我國歷史上出現的堯、舜、禹,和後來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黃的後代。不僅中原的漢民族這樣說,北方的匈奴、西邊的羌族(羌族,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居住青海一帶)、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也都自稱是炎黃的子孫。

關於黃帝之死,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據說,他並沒有死,最後的歸宿是乘龍升天了。因此,現在陝西黃陵前的圍牆正面,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叫做「橋山龍馭」,就是指的這個故事。這更說明黃帝受到人們無比的崇敬,人們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這個神話,表達了他的部族和後代們的美好願望。

Ⅸ 古代歷史神話故事中,《黃帝滅蚩尤》和《黃帝丑妃嫫母》講述的故事是什麼

《黃帝滅蚩尤》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銅頭鐵額,人身牛蹄,四隻眼睛,八個腳趾,能飛空走險,吞沙吃石。蚩尤生性殘暴好戰,黃帝生性愛民,為了懲罰不義,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指揮著一支以虎、豹羆做先鋒的部隊進攻,蚩尤等八十一個兄弟應戰。黃帝截斷江河.准備用水淹死蚩尤,蚩尤卻請來了風伯、雨師,阻止黃帝進軍。

相傳,黃帝的寵妃嫫母是個醜女,但品德一流。她額頭突出,像錘子一樣大;鼻樑骨塌陷,面色黝黑如燒炭。黃帝的元妃嫘祖死後,黃帝不嫌棄嫫母貌丑,娶她為次妃,並對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後宮的責任交給了她,讓她指揮祀事,監護靈柩。黃帝常對身邊的人說:「雖然嫫母相貌不佳,但她心地純潔善良,沒有邪念,這對誰會有傷害呢?」黃帝和嫫母的故事便流傳下來,成為千古佳話。

閱讀全文

與古代黃帝的神話故事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少吃鹽是健康的 瀏覽:403
同等經濟單挑哪個法師 瀏覽:781
最健康的布料有哪些 瀏覽:935
為什麼男生在愛情中做減法 瀏覽:724
美女穿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839
河東區幸福里屬於哪個街 瀏覽:11
金錢換來愛情會怎麼樣 瀏覽:422
北海幸福苑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38
合肥有哪些澡堂有美女 瀏覽:374
哪些故事中寫到中國的傳統習俗 瀏覽:855
復試農業經濟考什麼 瀏覽:206
健康肥宅水什麼意思 瀏覽:709
婚姻如何管理的 瀏覽:625
和金牛男怎麼才會幸福 瀏覽:275
幸福用車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447
鳳慶縣城哪裡有美女玩 瀏覽:340
婚姻幸福的人怎麼樣 瀏覽:676
愛情里什麼叫愛 瀏覽:774
天道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38
健康之星怎麼寫簡要事跡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