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黃河有什麼民間故事

黃河有什麼民間故事

發布時間:2023-03-25 03:43:40

❶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 三則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

1、望洋興嘆

相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望著 黃河水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

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2、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

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

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 。成為一名河伯。

3、大禹治水

禹之前鯀被舜派去治水,他採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敗了,禹改變了鯀的做法,採用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九過家門而不入的他,終於成功。禹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後人也尊稱禹為「大禹」。

❷ 黃河民間故事

黃河在中國歷史上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被人們親切稱為“母親河”。關於黃河的 民間 故事 也是被人們相傳。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黃河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黃河民間故事篇一

傳說 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gun 讀三聲)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 總結 父親的治水 經驗 ,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 方法 ,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 事跡 。相傳他用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不畏艱苦,身先士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黃河民間故事篇二

從前,有個打漁的老頭,他有個女兒叫黃荷。有一天,老頭在河中撈起一個小男孩,這男孩和黃荷一般大小。老頭將男孩帶回家,給他起了個名子叫黃河。黃河漸漸長成了一個英俊威武的小夥子,老頭便把美麗賢慧的黃荷嫁給了黃河。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頭突然得了一種病,什麼也吃不進去,急得一家人團團轉,又求神,又請醫,還是治不好老頭的病。這事樂壞了一個對黃荷不懷好意的財主,財主叫人裝神弄鬼,說什麼,要治地好老頭的病,除非用懸崖草,河底沙做葯引子,小兩口一聽便各自去取葯引子,黃河去河底取沙,黃荷去懸崖摘草。誰知黃河一去不復返,淹死在河裡,家裡人知道後哭的死去活來,不久,黃荷的爹娘相繼去世,財主一見時機到了,便千方百計的迫使黃荷嫁給他,黃荷為給爹爹報仇,就假裝同意,不過她讓財主向黃河取沙的那條河叫三聲“爺爺”。

那天,黃荷全身潔白,站在河邊,淚水象斷了線的珠子,在財主面對黃河叫“爺爺”的時候,她乘財主不注意,將他推入河中,然後自己也跳進去,河水馬上掀起大浪,渾濁洶涌,氣勢逼人…… 從此,黃河的水再也沒有清過,好象日夜向人們訴說著黃荷的不幸遭遇.......

黃河民間故事篇三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裡射哪裡,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以後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

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❸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_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

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母親河。那麼你知道在民間流傳著哪些 故事 是和黃河有關的呢?現在就跟我來看看這關於黃河的 民間故事 吧。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1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 傳說 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派空罩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 射箭 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虧信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

。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塵鬧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2: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到黃河不死心

從前有家姓關的人家,幾輩子都過的是貧日子,當家的兩口子就給自己的兒起了個名叫“財”。一年年過去了,關財也長大了。他長得很能,學什麼會什麼。

關財八歲這年,遇上天災,種人家的地,連個糧食粒子也沒收到,爹娘都餓死了。撇下關財自己靠要飯為生。關財每天要飯回來,傍黑就在鄰居黃員外的牆頭下邊練吹簫。日子長了,關財吹得大有長進,引來很多人天天聽他吹簫。

黃員外閨女,名叫黃河。這個黃小姐整天閑著沒事,就天天趴在窗口上聽關財吹簫。後來都聽迷了,經常差丫環把關財叫到鄉樓底下吹。有一回,黃小姐聽得入了神,把一方絲帕掉到了樓下,正好落到關財的簫上。關財心想,這肯定是小姐暗中送情,從那就產生了相愛之心。就這樣,關財一有空就到黃小姐的綉樓底下吹簫。黃小姐越聽越歡心,後來就偷偷地看關財的相貌。

時間長了,這事被黃員外知道了,便派了家丁把關財逮進府來,狠狠地揍了一頓,並告訴他以後不準在小姐綉樓下邊吹簫。

關財被打得不輕,回到以後就得了病,一直不好。除了要口飯吃,那還有心去吹簫?後來,關財的病越來越厲害。

黃小姐多天聽不到關財吹簫,整天悶悶不樂。這天她實在忍不住了,就瞞著他爹叫丫環去找關財,這才知道關財挨了打有了病。心想:人家是為了我挨打得了病,得想個法子去看看呀!可是家法太嚴,再說員外家的小姐,怎麼去看一個要飯的呢?這個時候,關財的病更一天比一天厲害。可也沒有辦法,黃小姐只好差丫環一天一趟前去打聽消息。

過了幾天,丫環到了關財家回來說:“關財的病一天比一天厲害,睡得昏昏沉沉,還一個勁叫你的名字,是因為你把絲帕掉到他的簫上,他才得了相思病。你要不救他,怕他活不成了。”最後,還是聰明的丫環把小姐說通了。

這天,黃小姐偷著去看關財,哪知道在這天清早,關財已經死了。黃小姐來到關財的墳頭上,撲上去大哭了起來。小姐的眼淚落到關財的墳頭上,就聽關財的墳子“叭”的一聲裂開了。關財終於見到了小姐。

這就是傳說的“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3:不見黃河心不幹

公元0年,有一個頂天立地的小夥子叫做易樂易獨孤政,其實這個小伙長得那個帥啊,誰都不知道!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只能看到他的腳和魁偉的身體,根本看不到他的面容!所以一般人都叫他“文定”!這個文定由於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沒有那家的閨秀中意過他,因此平常人眼裡,“文定”一直是孤身一人!再加上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所以就送他了一個姓“獨孤”!其實獨孤政並不孤獨,他已經喜歡上了一個叫易樂易黃鶴的姑娘!黃鶴的家孤獨的在一個很高很高的山上,她和文定有著相同的境遇,從小就不知道爹娘是誰,山上的走獸和飛禽是她的養父母,每天吃的是靈芝喝的是白雲!大家送她了一個名字“黃河”。文定和黃河幾乎天天都開心的嬉笑著!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黃河對“文定”說:“文定哥哥,你可不可以變的和平常人一樣大,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義無反顧的做你的妻子,這樣我們就可以象山上的同翼鳥一樣,比翼起飛,象山下的連理樹一樣子孫歡聚了!”

文定不得不將隱情告訴黃河:“親愛的黃河妹妹,除非我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好漢,否則我永遠不可能成為平常人!”

黃河問文定:“那麼怎樣才能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好漢呢?”

文定說:“很難,而且會很苦!”“我首先必須建造起一個長城,讓民間不到長城非好漢!”“然後才能藉助另外一個人的力量去實現變為凡人的理想!”

黃河急著問:“快說,我的好哥哥,怎麼做,我行不行?”

文定說:“其實,也只有你才能夠幫助得了我!”

黃河疑惑不解“為什麼呢?”

文定回答:“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造長城封好汗,也就是說我只能做造長城,而且只有長城倒的時候,我才能封為你樂意的好漢即大汗”

黃河更疑惑了“那麼,我又怎樣幫你呢?”

文定說:“你雖然造不了長城,但是只有你可以讓長城倒!”

黃河更疑惑了

文定說:“水可黃,水可水時,就是長城倒的時候!”

黃河仍然疑惑!

文定解釋說:“你現在就是黃河,清澈無比,你要讓水願意黃,讓大家都知道你愛我,然後又要讓水樂意水,也就是說讓大家知道水本身就應該是清澈無比的,哪個時候長城就會倒!”

黃河這時候終於明白了:“文定哥哥,只要你造好長城,黃河不現,不新,我不幹(陝西話(永不放棄)”

文定"和黃河找來月下老人易樂易作證,齊聲告訴整個世界:“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幹”

❹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的故事

1、鞭打黃河

相滲輪傳在很久以前,李耳治水來到河南濟源一帶。由於他連日治水謹喊笑,奔波勞累,這時,他想在王屋山休息一下。李耳把剛剛引過來的黃河水攔在鳳凰山下,就約了一個跟他一塊治水的夥伴,在一個山洞裡下起棋來。下著,下著,李耳忽然想起自己還沒把黃河水引過來。

李耳推開棋盤來到鳳凰山上一看,原先被引過來攔在鳳凰山下的黃祥含河水,已經偷偷地從西面繞過潼關、風陵渡,向東直奔大海。水勢洶涌,奔騰咆哮,看樣子誰也擋不住它了。李耳一見,心中十分惱怒。他立即生起烘爐,拿起鐵錘,在自己的膝蓋上打成了一根幾十丈長的大鐵鞭。接著,他拿著鐵鞭,邁開呼呼生風的兩腿,很快追趕上了波濤翻滾,奔騰呼嘯的黃河水。

李耳沖上前去,高舉鐵鞭,大喝一聲:「好你這條野水!」「啪」的一鞭打下去,直震得山搖地動,嚇的黃河水打著漩渦不敢再往前流,翻著滾兒發了岔。從此,黃河被李耳用鐵鞭打散以後,就乖乖地往東流去。

2、娘娘灘和太子灘

公元前192年,幾位大將率領著若干精壯武士,保護著一位身懷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宮,一路艱辛輾轉,來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條大河橫亘在眼前,在驚慌與絕望中,他們意外地看見了河中的小島,別無選擇,他們孤注一擲地在這里隱藏了下來。

然而他們依然心有餘悸,孩子降生後,聰明精細的妃子又將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島上,或你來或她去給孩子餵奶,以防不測。12年後,從這個島上走出一位少年,返回皇宮,坐了龍廷。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當年保護他們的大將有弟兄三人,說這三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廣、李文、李功。

劉恆登基三年後,將母後接回皇宮,並將這兩塊島嶼以及黃河以西千餘里灘地封分給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佔。據說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了千餘年。娘娘灘和太子灘即因此而得名。

3、巨靈掰山引黃河

傳說,在上古的時候,華山和中條山是連在一起的。黃河流到這里,被山石擋住到處橫流。那時候有個河神叫巨靈,他天天在山上轉來轉去,察看著地形。向南,群山連綿,地勢越來越高,無法引水;向東,是一馬平川,寬廣低平,離海也近,是水的出路。巨靈琢磨了幾天,下決心要把黃河水引向東流入海。

這一天,巨靈赤膊上了大山,到了一個深谷中,他停住腳,左右看看,山峰直挺挺的。巨靈搖身一變,身體長得很高很高,成了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他面向東,兩手頂住兩個山頭,咬緊牙,一使勁,胳膊用力向南北推去,山頭晃了兩晃。巨靈身上汗水嘩嘩地流,四肢發酸。他歇了一會兒,揉揉胳膊,一運氣,手掌骨頭咯嘣咯嘣直響,忽地手指長了幾丈長。

於是,巨靈又用大手掌推住兩個山頭,吸了一口長氣,「嗨!」大吼一聲,如同萬頭雄獅咆哮,震得天搖了三搖,地跳了三跳。就在這時,他運足氣力,向兩邊推去。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山石裂開。他又趕快用腳踏住中條山,手扶住華山,一伸腿,把中條山向北蹬開。兩山離開了,閃出一條大溝,黃河水嘩嘩地沖過來,在中條山下向東流去。

4、王賁決堤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王賁率領大軍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大梁城池修得異常堅固,城內糧草充足,因此,秦軍無論是強攻還是圍困,都無法攻下固若金湯的大梁城。王賁經過分析後認為,大梁城雖然十分堅固,糧草也十分充足,但有一個先天不足,那就是地形不利。

魏國都城大梁地處黃河之濱,而且地勢較低,黃河本就有「地上懸河」之稱,因此,地勢低窪的大梁城很適合用水攻。於是,王賁下令,一部圍困大梁,另一部去掘開黃河大堤。王賁的決堤令下達後,幾萬秦軍士兵立即不分晝夜地挖掘河堤。很快,黃河大堤被掘開,河水替代了秦軍的千軍萬馬,從三面湧入大梁城。

大梁數百里的范圍內,都成了水上澤國,無數人葬身水底,城內積存的糧食也大都被水泡了。無奈之下,魏王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下令開城投降。不久,大梁城上豎起白旗。水勢退去後,魏王攜王子王孫出城投降,魏國徹底滅亡。王賁盡取魏地,秦國在那裡設置了三川郡。

5、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馱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❺ 有哪些關於黃河的故事要三個。

炎黃子孫故事:黃河流域的炎、黃二帝是當時最大部落,為了擴張領土,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在涿鹿打敗了蚩尤部落,而在孤泉大戰中,黃帝又打敗了炎帝,黃河流域經歷了大裂變和大融合,炎、黃兩族逐漸融合,也同化了其他一些民族部落,最後形成了以黃帝為黃同祖先的多民族的華夏族。

鯉魚躍龍門故事: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古代人們對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傳說大禹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口」。

大禹治水: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

❻ 關於黃河的簡短的民間故事

關於黃河的簡短的民間故事:

1、《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不安心耕種,一心只想著成仙。有一天,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就經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總是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只要他再找到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

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2、《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須頭發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

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裡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夫。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

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

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四、《魯班修造將軍柱》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

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五、黃河民間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黃河有關的詩句: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使至塞上》

釋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王之渙《登鸛雀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釋義: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4、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 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釋義: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5、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釋義:(你們現在攻擊和誣蔑王楊盧駱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們這些傢伙身體死亡,名字也讓人忘了,也影響不了他們的聲名、文章像江河那樣萬古常流。

6、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7、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 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

釋義:真可憐呵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8、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釋義: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

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李白《行路難·其一》

釋義: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10、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11、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1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釋義:像是群峰眾巒在這里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里發怒,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閱讀全文

與黃河有什麼民間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4
為什麼會出現婚姻變成墳墓 瀏覽:401
陷入愛情感覺怎麼樣 瀏覽:501
美女被豬拱了怎麼辦 瀏覽:55
相愛就是幸福怎麼說 瀏覽:861
美女怎麼沒有去上班呢 瀏覽:561
經濟收入要怎麼寫 瀏覽:372
在哪裡打開健康碼vivo 瀏覽:843
事業單位剛來工作是什麼職位 瀏覽:44
如何把幸福傳遞他人 瀏覽:377
婚姻法契約是什麼 瀏覽:45
怎麼合成走路美女 瀏覽:187
重慶美女早餐吃什麼 瀏覽:458
回到幸福的時候你選擇哪個瞬間 瀏覽:696
僵屍模式是怎麼變成僵屍的故事 瀏覽:95
美女電腦怎麼開機搭訕 瀏覽:906
經濟仲裁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25
印度什麼族美女好看 瀏覽:303
愛情脆弱的人怎麼挽回 瀏覽:327
女子身體健康怎麼描寫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