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杞人憂天的故事50字
杞人憂天是《列子·天瑞》篇中的一則寓言,後來成為一個固定成語,常用來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心,但也有人用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
——————
該寓言說得是杞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塌地陷了怎麼辦,因此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有人很擔心他這么憂愁下去,便前去勸他,說天是氣體組成的,不會塌下來。杞人又問:「如果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來了么?」那人回答說:「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氣,掉下來也不會傷人。」杞人又問:「那地陷了怎麼辦?」那人說:「大地則是由土壤添塞,充滿各處,是不會陷下去的。」杞人聽了鬆了一口氣,非常高興。
⑵ 圍繞杞人憂天寫作文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敗兆,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我是個喜歡杞人憂天的女孩,所以平時常招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期負」前幾天中午,我又大「憂」了一回。
中午,「媽——母雞不知出啥事啦!」弟弟的「蟬聲」打破了家中的寧靜。我們都聞聲而去,看出了什麼事。原來家裡的母雞不知什麼原因變得奄奄一息,雞腳腫得都站不起來了,只是無力地拍打翅膀。「可能吃錯東西吧」,我淡淡地說,媽媽的臉上也布滿了烏雲……突然又傳來妹妹的叫聲:「牆角的兩只大公雞又出事了!症狀跟母雞的一模一樣」。「一定是吃了老鼠葯了!」我怔怔地說,這下媽媽眼裡更是下起雨來——辛辛苦苦養成的肉團兒,一下子就沒了。我回了房做CRAZY功課,也不知道接下來的事了。
在學校「拼」了一個下午,放學歸家的我已飢腸轆轆,家中鬼影也沒有,突然一縷淡香鑽進我的鼻子,好香!我立刻明白是從廚房飄出來的。我掀鍋掀盤,終於找出原是一鍋雞湯作的怪。嘗嘗,真是香噴噴的,肯定是媽媽為阿婷做的營養品。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找來勺子舀上滿滿一大碗泡上涼飯吃起來。
晚自修回來,我如常和
爸媽弟妹一起「追劇」。一天下來,瘋狂完了,憶起今天慘死的雞們,就問:「可憐的媽媽,您今天怎樣處理你的『寶貝』雞們呢?」
「給我的寶貝兒女做雞湯喲」媽媽挺「配合」劇情!
「啊!」我驚呆了,原來傍晚的靚湯是死雞做的,怪不得有濃重的姜味!媽媽被一嚇,像想起什麼:「對,我回來時鍋里的湯少了許多似的,莫非……」
「我……我只是以為親愛的媽媽給我孝試補營養的……」「姐姐喝了那麼多『死雞湯』今晚一定出事。」弟弟既生氣又得意地插嘴,像要為自己少喝的湯追究。
哦,我完了……
我喝了死雞的湯……原先我還憐憫雞們生前在我家肉團兒似的可愛樣兒察運租呢,現在它「死不瞑目」反咬我一口,我極不安地想。耳邊想起了一個聲音:「食物中毒,阿婷快出事啦」……我不由得顫抖,憶起小時候喝了殘留農葯的菜湯而上醫院,那苦頭,現在「歷史重演」?又有一個聲音:「這次是死雞,會死?」我更是冒汗,急忙摸肚子,撫撫額頭,看有沒有症狀出現——好像還沒有。不過我的「三魂」飄走了,慌忙去求助媽媽:「雞湯有事嗎?」媽媽只是一個勁咯咯笑;「沒事,雞沒有死我就宰了,媽媽骨頭也吞了,現在媽媽不是好好的嗎?」「可是,可是……」
第二天早上,那個「死」過一回的阿婷好像能感到陽光已曬到 *** 。
「喝了『死雞湯』的我的女兒,還不起床就遲到啦!」
我慌忙撿起筆把這一憂記在「杞人憂天」日記本上。
話說杞人聽得朋友一番勸告,終於不再整日對天地憂心忡忡。
然不知媒體何以竊得其事,大肆渲染炒作,一時間杞人名氣甚高,可謂大紅大紫,東西南北評論那是一個鋪天蓋地—— 「這人是不是有毛病啊?」 「什麼了啦~簡直就是缺心眼了啦~」 「此人乃患神經之官能症也!」…… 於是杞人又開始憂愁起來,這次卻是為了名譽——畢竟俺只是一時好奇,想探知天地之玄機嘛!怎地被眾人說成如此這般! 於是乎杞人高舉一牌曰「尊重人權」,走進杞國宮殿。一個時辰之後滿面春風而歸。
翌日,只見城牆之上告示曰國人不準再議論此事,違令者後果自負且相當嚴重! 杞人本想這樣一來事情就辦妥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哪,誰料鄭國的資深學者列禦寇聞知此事,執意要將其納入他的個人專著《列子》中。
杞人於是再拜杞公,要求官方出面干預此悄慎事,杞公一想列子腕兒這么大,可不能跟大腕兒較勁,為此等小事捨本逐末啊!再者說,學術界隨便刮陣輿論風就夠受半年的,還是少和這幫窮酸之士接觸為妙!於是打發杞人回去。 杞人悶悶不樂而歸,自己曾經幻想過會名垂青史,卻不曾料到是此種形式。
點兒背不能怨時代啊! 於是乎杞人憂愁與日俱增,終日茶飯不思。朋友見他這樣下去非出亂子,就建議他親自去請求列子先生高抬貴筆。
途中,杞人看見一人在雜草叢中御風而行,想必正是那傳得神乎其神的列子先生的「御風之術」,今日一見,大開眼界!杞人好不容易追上列禦寇,卻發現列子原是乘一匹低矮小駒在叢中穿行,不由得大失所望。 杞人道明來意,見列禦寇沒有什麼表態,便拍馬屁道:「其實我此次前來,更是出於對先生的崇拜之情。
先生相貌堂堂,玉樹臨風……」 列子一聽,心想:喲!世人都說我家裡窮連鍋蓋也揭不開,也以為自己像別人說的一樣面黃肌瘦,看來是太過自卑也! 列子暗喜,心胸豁然,於是隨便曰了一句:「何以解憂?唯有天崩!」便策馬奔去。 杞人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見列子早已消失在地平線上,只得搖搖頭回家去。
這天,杞人朋友來訪,數量比原來少得多,杞人之妻迎客曰:「我家官人抑鬱之情日益深重,整日念念叨叨地說什麼『何以解憂唯有天崩』,也不知道那玄乎的列子給我官人施了什麼妖術!令我好生悲傷啊!」 於是朋友紛紛表示同情,也不曾與杞人一敘便離去。「何以解憂,唯有天崩」卻作為流行語在全國傳開了。
與此同時,杞人憂天一事仍在全國各地沸沸揚揚地傳著,杞人很快成了年度「中原紅星」。 是夜,原本平靜的天地突然狂風大作,烏雲壓過來,頓時電閃雷鳴,大地震顫了起來,越來越劇烈,恐怖籠罩了整個杞國。
大雨滂沱而下,冰雹砸毀了房子,人們都跑出來,在驚慌中狂奔,想尋得一處避身的所在。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天崩啦!!」於是尖叫聲更加喧囂,老弱病殘都跪倒在地向上蒼磕頭。
杞人之妻見此情景想拉杞人逃出去向上蒼跪拜,卻見杞人早已跳到當街,大聲笑道:「何以解憂?唯有天崩!……」杞人是瘋了? 玄得很!就在這能跟雷聲一比高低的吶喊聲中,冰雹漸漸小了下來,大地停止了顫動,狂風收斂了氣息,令人恐怖的鉛雲也趕著回家去了,一輪圓月高高懸在當空。夜又恢復了原來的寧靜。
杞人沒有瘋,只是「在憂愁中爆發」了。 他呵呵地笑,這下真的不需再「憂」了——沒人會嘲笑他「憂天」,現在,人們肯定感激他還來不及! 杞人望望眾人,然而那些眼睛似乎都在燃燒著「揍你一頓」的怒火,它們分明在說:「都是你害的!是你庸人自擾,是你說什麼『何以解憂唯有天崩』,是你觸犯了老天爺!」…… 之後,杞人的朋友來訪,數量甚少,杞人之妻哭哭啼啼地迎客:「我家官人完全成個獃子了,整天除了吃飯睡覺拉屎就知道說『何以解憂唯有天崩』,令我好生悲傷啊!……」 …… 後記:但願我能從這篇文章里稍微折射出一點點關於這個時代的東西……。
現代文明的發展使得書籍成為最不起眼的東西,但是,我認為書籍是人類最偉大的傑作。中外許多名人都毫不保留的表達了對書籍的鍾愛和推崇,「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等。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古語雲:腹有詩書氣自華。
今天,我便讀了一篇名為《為「杞人憂天」辯》的文章。《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故事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頭上的天會塌下來,整天吃飯不香睡覺也不甜,最後病入膏肓。
《為「杞人憂天」辯》是為《杞人憂天》中的「杞人」辯護的文章。《杞人憂天》故事中的「杞人」被世人看作是一個傻瓜,可是我們現在仔細想一想,這位「杞人」的「憂天」行為也許是正確的。如果更多些「杞人」去「憂天」、「 憂地」、「 憂山林」、「 憂大海」,代代相傳,我們的地球何至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大氣污染、霧霾重重、河流枯竭、紫外線輻射、赤潮頻發、荒漠化加速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講,「杞人」也許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傻子」,而是思想深邃的「先哲」,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世人,做事應多加考慮,珍愛我們的地球。
「做事應多加考慮!」這是多麼正確呀!想想現在,有多少人為了金錢和利益,瘋狂的糟蹋著承載一切的地球——被毀的森林、林立的黑煙囪、肆意排放的污水。隨之而來的地下水一再減少,眾多的河流相繼斷流乾涸,沙塵暴瘋狂肆虐……這些都是地球母親的哭訴,是對人類的警示。
因此,在這里我要說「杞人」「憂天」憂的好,今人《為「杞人憂天」辯》辯得好。如果每個人做事都多加考慮,像愛護自己一樣尊重呵護我們的地球母親,我相信天一定會更藍,大地一定會更美麗。
我倡議,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還地球一片綠色!
我這個人,什麼都好,唯一不好就是每天杞人憂天。
我時常會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世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世界會什麼時候消失;天會不會蹋下來……很多很多,可是一想起來就會害怕。呀,智慧女神,你會不會來幫助我解開這個難題!記得一天晚上,我獨自躺在床上想:世界總有一天會消失吧!那怎麼辦呢?哎,世界消失了,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智慧也沒有了。
我希望我可以長壽,盡自己的力量奪回地球……還有很多像這樣,也總是杞人憂天。我不知道我為什麼總會杞人憂天,想一些和生活無關的事。
如果誰可以幫我改掉這個壞毛病,我一定要好感謝這個人。
眾所周知,「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可我卻對它產生了新的說法。 事情還得從那一次說起。「媽媽,看看我用『杞人憂天』造的句子對不對?」我充滿期待地望著媽媽。「嗯,清王朝腐敗無能,令無數愛國之士杞人憂天。」咦,杞人憂天說的是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塌下來,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有個智者從天體構成對他進行了開導,終釋疑惑。它是個貶義詞,不能這么造吧。」媽媽皺著眉,若有所思。我迫不及待地反駁道:「我不贊同!我認為杞人憂天應形容愛國。」媽媽饒有興趣地問我「為什麼」,我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文天祥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這與「杞人憂天」不謀而合。在看似國泰民安的今天,有多少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呢?還有多少人在擔憂著國家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幸福呢?我想,不必杞人憂天,只要國人憂國即可。首先談談我國,我國幅員遼闊,江山如畫,卻存在著許多隱患。先是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然後人口增長,資源緊缺,再是能源危機,自然荒災等等,可有些人仍沉浸在享樂主義中,缺少一種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開拓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所以,我認為「杞人憂天」這份對未來的擔心已是必不可少了,它形容的是愛國、為國、為民憂慮的忠勇之士。 聽了我的解釋,媽媽欣喜地笑道:「說得不錯,真讓我大開眼界。
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份新的『杞人憂天』,去看看《新聞聯播》吧!」
當時「杞人憂天」,人們嘲笑他,時至今日,人們還在嘲笑「杞人」。
現在「天地崩墜」之日雖遙不可測,但「憂天」是否就是毫無根據的「庸人自擾」呢?近年科學家們發現,全球范圍的臭氧層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乃至出現了兩個「臭氧層空洞」,一個在南極,一個在北美。而南極上空出現的臭氧層空洞大於美國國土的面積,深如喜瑪拉雅山的高度,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使人類受到太陽紫外線的直接照射,後果不堪設想。
臭氧層位於離地面約10至50公里的高空,在25公里上下臭氧濃度最大。含量不足大氣總量10萬分之一的臭氧,對人類乃至地球上生靈萬物極其重要——它能保護地球表面不受來自太陽紫外線的有害輻射。
紫外線輻射是太陽光譜波長小於400毫微米的輻射,對地球生物的影晌很大,尤其是300毫微米以下的短波高能輻射對生物細胞更有著強烈的破壞作用。科學家們證實,大氣中臭氧每減少1%,則射到地面的紫外線就增加2%,皮膚癌患者可增加4%左右。
另外,強烈的紫外輻射還會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魚、蝦等水生動物受到損害,阻止植物莖葉生長,使農作物產量降低,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等。據科學家考察分析,早在幾千萬年前,一顆像美國曼哈頓大小的流星撞擊地球,發出的煙塵和有毒氣體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就窒息死了一個龐大的生命族群——恐龍。
而今天,人類親手製造的煙塵、有毒氣體更是可怕!僅此而言,可見憂天者並非是迂腐、荒唐、毫無根據的「庸人自擾」了。
《杞人憂天》寫的是杞人擔憂有一天會天崩地塌。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杞人的憂慮是沒有必要的。對此,我就有所疑問了:擔憂天地崩墜,真的沒有必要嗎? 雖然日月星辰在天空高高的掛著,每天都按著同樣的軌道運行,似乎沒有墜落的可能。
但是,其實日月星辰也會有掉落的一天。隕石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墜落的隕石砸死人的事,也並非沒有。所以杞人擔心墜落的星辰會砸死他,也就不無道理了。
至於他擔心大地崩塌,這就更有理了。當年的唐山大地震就能夠說明大地也會有崩塌的一天。
而且科學家也證明,在幾百億年之後,地球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爆炸,毀滅。或因為太陽的膨脹而溫度上升被熔化。
這樣杞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就不是沒有必要的了。雖然地球毀滅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但杞人能夠想到,說明他的眼光足夠遠,他的智慧足夠高。
在我看來,杞人是個聰明人,眼光深遠,比文中充當智者的杞人朋友更要聰明一千倍。
⑶ 杞人憂天的故事
杞人憂天的故事:
杞陵橡國(周代諸侯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塌地陷了怎麼辦,因此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有朋友很擔心他這么憂愁下去,便前去勸他,說天是氣體組成的,不會塌下來。杞人又問:「如果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來了嗎?」
勸他的朋友回答說:「旦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氣,掉下來也不會傷人。」杞人又問:「那地陷了怎麼辦?」升汪祥勸他的朋友說︰「地則是由土壤添塞,充滿各處,是不會陷下去的。」杞人聽了鬆了一口氣,非常高興。那個去勸他的人也鬆了口氣,非常高興。
賞析:
《杞人憂天》是中國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列子》中記載的一則寓言。這則寓言通過杞人擔憂天地崩墜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全文寓意深刻,形象鮮明,言簡意賅,邏輯嚴謹,文氣貫通,一氣呵成。
這則寓言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這是吵搏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並不以這兩種人為然。
⑷ 杞人憂天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杞人憂天的跡虛彎故事。杞人憂天的意思是一個人每天都在擔憂天會掉下來,指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古代杞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存身,於是便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每天活在焦慮中。然後就有人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是沒有空氣的。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姿悶才放下心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譽州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⑸ 「杞人憂天」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家叫杞國,杞國有一個人名叫杞人,杞人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他卻給後人留下了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那就是「杞人憂天」的故事:杞人每天都在擔心天會在哪一天塌下來砸到自己,這件事引起了周圍人的笑話,事實證明杞人是自尋煩惱,成為其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料。
此後,當杞人走到大街上時,總會感覺身後有人對他指指點點,這令他心裡很不舒服,他心裡清楚,自己從此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反面教材,不會再有翻身之日。他感覺到非常郁悶,終於有一天,他病倒在家裡的床上。突然,卧病在床的杞人這幾天總是覺得自己心驚肉跳的,好像要出什麼事情,他的神經馬上綳緊起來,他想:會不會是地要塌下去啊!我怎麼總是有這個預感。不過,這個感覺只是在他腦海里閃了那麼一下,很快他也笑了起來,自己上次把別人騙了之後,居然還有這樣荒誕的想法出現,真不可思議。但是,這種感覺在他心裡越來越強烈,他立刻從床上蹦了起來,他有一種慾望,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所有的人,讓他碼敗們都做好地要塌下去的准備。
杞人不顧一切地跑出家門,四處大喊道:「不得了了,大地很快就要塌下去,我們都要被砸死的!」周圍的人一聽這話,都忍不住想笑出聲來,有人走過來對杞人說道:「謠言從哪裡產生?我發現你就是謠言的製造者,你吃多了撐的吧,有這個功夫散散步,這樣有助於消化,省得撐得你到處說胡話。上次你騙得我們還不夠嗎?這回誰要是再聽信你的話,誰就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沒有辦法,全世界的人都已經不再相信杞人,他只好自己躲在家裡,越想心中越害怕,於是,他開始在家裡挖洞。時間不長,他已經挖出了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蹲著的小洞,他毫不猶豫地鑽了進去,整天躲在洞里,足不出戶,憂愁和恐懼一直伴隨著他。
沒過幾天,杞國發生了理氏6.7級的大地震,地震發生時杞國有很多房屋倒塌,同時也壓死不少人,活下來的人也被嚇得魂飛魄散。杞人由於躲在洞里而安然無恙,這回他又出了名,不是臭名而是美名,全國的人都抬著禮物來拜訪他們心目中的這位神人,希望他能指點些什麼。杞人立刻神氣起來,他一昂頭對大夥說道:「大家不要來找我,你們不是認為睜笑我是吃多了撐的嗎?還有我是謠言的製造者,還有……」說此話的人馬上抽了自己幾個耳光道:「您千萬不要見怪,都怪我多嘴,我有眼無珠,請您海涵,這次我徹底相信了您說的話。」
杞人心裡這個美啊,他感覺自己胸中壓抑了多年的積怨終於在這一刻突然被釋放出來,他感覺到這一刻是他人生最美麗的一刻,他站在原地一句話都不說,他想再多享受一下這個令他幸福的時刻。但是,他看著大夥期待的目光,感覺自己再不說話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又想起了當年自己「憂天」的事情,他眼珠一轉,對大夥說道:「還記得我上次和你們說的嗎?天也很快就要塌下來了,你們還是做好准備吧,只是時間沒到,時間一到,天肯定會塌下來的,到時候,連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也都會劈里啪啦地全都掉下來,到時候砸到誰都不會有好結果。」
眾人一聽此言全都大吃一驚,立刻全都散去加固自己的房屋,每天都是遲早顫足不出戶,等待著天塌下來的厄運的到來。
杞人看眾人全都散去後,心中別提有多舒服了,但是,當他回到屋裡時想起了一個問題,自己不禁也出了一身冷汗,他想:我能夠預測出地塌下來,那我當初感覺天塌下來的事情也不可能是子虛烏有的,一定是時間沒到,這可如何是好啊?
杞人又一次陷入了憂愁之中,什麼事都做不到心上去,最後他決定還是躲到上次挖好的地洞里,他想:即使天塌下來也不會那麼輕易砸到自己。
杞人在洞里生活了一段時間,感覺到實在是無法忍受,終於有一天他從洞里鑽了出來,想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當他走到屋外,他立刻又感覺到天旋地轉,他的精神為之崩潰。杞人跪在了地上,此時此刻他體會到了生不如死的感覺,他對天長嘆,連磕了三個頭後說道:「老天爺啊,我求求你了,你還是塌下來吧,我寧願被砸死,也不願意這么活著!」
故事啟示:憂愁和恐懼是一對親兄弟
喜歡憂愁的人會把一件事情的結果想得很壞,當他們對事情想到最壞結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從心裡產生出一種恐懼感,這種感覺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從他們內心中產生出來的一種意識,就是這種意識把他們帶入了一個恐怖的世界。
憂愁的人有能力把這種恐懼的事情描述得繪聲繪色,但是他們絕沒有能力來應付它們,他們所做的惟一的事情便是感到害怕,從而更加憂愁,使自己陷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當中。
先憂愁後產生恐懼,產生恐懼繼而更加憂愁。這個怪圈說明了憂愁和恐懼是具有血緣關系的,無論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它們對人類都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破壞作用。所以說,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走入這個怪圈當中,一旦進入便無法走出。學會樂觀地看待事物是驅逐憂愁和恐懼這對親兄弟的最好方法。(趙楓)
⑹ 有關杞人憂天的故事
《杞人憂天》
【原文】1.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譯文】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原文】2.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
【譯文】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聚集起來的氣體,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體。
【原文】3.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譯文】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氣里活動,為什麼會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原文】4.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譯文】那人說:「天既然是氣體,那日、月、星、辰就不會掉下來嗎?」
【原文】5.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譯文】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原文】6.其人曰:「奈地壞何?」
【譯文】那人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譯文】7.曉知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快。
【譯文】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方,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原文】8.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譯文】你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動,為什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原文】9.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興。
揭示的道理:不要為毫無根據的事憂慮,或擔心。
如何看待好心人的解釋:他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誘導的做法是值得學習的
⑺ 杞人憂天作文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地會突然塌陷,為此而整日茶飯不思,害怕這一天真的會到來。
還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便去開導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天,只不過是聚在一起的氣體罷了譽卜,你看哪裡是沒友散有空氣的呢?你每天都在這里活動,在地上行走,怎麼沒見過天塌下來呢?所以你根本不必擔心這種事情,因為不可能會發生。」
「嗯,天要是氣體的話,那天上的東西,像日月星辰,難道不會落下來嗎?」
「日月星辰,只不過是天上會發光的東西罷了,即使掉下來也不能傷害什麼。」
「哦,好像說的有道理。」那人點點頭,「萬一地壞了呢?」
「大地是什麼?它是由土塊層層堆積而成的,大地到處都是土塊,你每時每刻都在地上行走,也沒見到大地何時壞過呀!」
聽到這兒,杞國人豁然開朗,終於放下心來,那個開導他的人也長吁了一口氣,心情變得舒暢起來。
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整天擔心沒必要擔心的事情的人。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自己無處容身,以至於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憂而擔憂,他就去勸道:「天,只是聚集在一塊的氣體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在天中活動,為什麼要擔憂天會塌?」
那人說:「如果天真是聚集在一起的氣體,那麼日月星辰,不就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氣體中能發光的,即使掉下來,不會有什麼傷害。」
那人說:「如果地塌陷了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聚在一起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方,沒一個地方沒土塊。你行走在地上,為啥還擔憂地陷下去啊?」
那個杞國人消出了愁慮,看到某人也消除了愁慮,兩個人都很高興。
這故事適用於為子虛烏有之事而憂慮的人!
《杞人憂天》寫的是杞人擔憂有一天會天崩地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杞人的憂慮是沒有必要的。對此,我就有所疑問了:擔憂天地崩墜,真的沒有必要嗎?
雖然日月星辰在天空高高的掛著,每天都按著同樣的軌道運行,似乎沒有墜落的`可能。但是,其實日月星辰也會有掉落的一天。隕石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墜落的隕石砸死人的事,也並非沒有。所以杞人擔心墜落的星辰會砸死他,也就不無道理了。
至於他擔心大地崩塌,這就更有理了。當年的唐山大地震就能夠說明大地也會有崩塌的一天。而且科學家也證明,在幾百億年之後,地球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原因而爆炸,毀滅。或因為太陽的膨脹而溫度上升被熔化。這樣杞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就不是沒有必要的了。雖然地球毀滅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但杞人能夠想到,說明他的眼光足夠遠,他的智慧足夠高。
在我看來,杞人是個聰明人,眼光深遠,比文中充當智者的杞人朋友更要聰明一千倍。
你肯定認為杞人憂天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傻瓜吧,我就當了一回那樣的「傻瓜」。
今天中午,我看了中央一台的《今日說法》,說的是:一座大樓,為了節省成本,把C40標格的混凝土換為C15的混凝土,本來應該在上下樓之間隔10厘米,他們竟減成了3厘米!也就是說,大樓隨時有可能坍塌!
我看完之後,心裡不禁顫了顫,想:在金城江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會不會有人偷梁換柱,減少樓層的間隔?難道這棟樓隨時可能坍塌!我急了,於是就慶告穗號啕大哭,連忙寫了N種逃生方法,哎,別笑,我能不急嗎?我哭著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不但不擔心,反而哈哈大笑,說:「樓是98年建成的,要急,也輪不到你急,天塌下來還有大個子頂著呢。笨蛋!」
原來如此,我好笨吶!
⑻ 杞人憂天改寫故事文言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國有個人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指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杞:周代諸侯國名,杞國,是中華大地上一個古老的方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於一帶,重建杞國。
憂天:擔心天會掉下來。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指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杞人憂天》
作者:戰國·列禦寇
出處:《列子》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白話釋義: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依託,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清緩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有什麼傷害。」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8)杞人憂天寫一篇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同義詞
庸人自擾
意思是自己找自己麻煩,泛指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出處:
北宋歐陽修的《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激賀耳。」
釋義:
世界上本來沒有那麼多事情,只不過是人們給自己找麻煩罷了。
典故:答鉛模
公元前611年,楚國遇上嚴重災荒,餓死不少百姓,楚莊王在韜光養晦「三年不鳴、不飛」。楚之四鄰乘其危難群起攻楚。庸國國君遂起兵東進,並率領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今枝江)大舉伐楚,楚國危在旦夕。
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合巴國、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公元前611年,楚與秦、巴三國聯軍大舉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為三國所滅,楚王實現了「一鳴驚人」的壯志。
時間來到了唐代。陸象先是唐朝一個很有氣量的人。
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對象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裡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你開始。」
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杞人憂天
一、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譯文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8)杞人憂天寫一篇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這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則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這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並不以這兩種人為然。
文章重要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
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讀者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學者長盧子也並不贊成這個開導者關於天地無毀的說法,他認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毀。
而列子認為,天地無論成毀對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的本質在於虛靜無為,人也應該以篤守虛靜的處世態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費心智。
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它反映了當時自然科學在宇宙形成理論上的成果,所謂「積氣」、「積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見解,其辯證思維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這則寓言也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於此。
作者簡介
列子,生卒不詳,名禦寇,戰國時期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信奉道家的與世無爭思想,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他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農耕之餘,醉心讀書著述,潛心撰文二十篇,約十萬多字。
流傳有《列子》一書,其作品在漢代以後已部分散失,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誇父追日》、《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黃帝神遊》、《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百餘篇,篇篇珠玉,妙趣橫生,且影響極大,可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其中《兩小兒辯日》被納入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列子》共八卷,《漢書·藝文志》有著錄。屬於一部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匯編。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
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內容形式多為神話、傳說、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語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匯於故事之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並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以《天瑞》、《力命》、《楊朱》三者為最。主旨為萬物生於無形,變化不居,人要掌握並利用自然規律。
杞人憂天的故事: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的人。
他很喜歡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有一天,他坐在門前乘涼,忽然很擔心天會塌下來。
他說:「要是天塌了下來,我們該怎樣辦呢?」從此以後,他幾乎每一天都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明白後,就跑來開導他說:「天但是一堆氣體,你怎樣會擔心天塌下來呢?」杞人說:「如果天真的是氣體,那麼日月星辰掛在氣體的上面,難道不會墜落下來嗎?」朋友答:「日月星辰也是由氣體聚集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絕不會砸傷人的!」經過這么一番開導,杞人最後放下心來。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此後,當杞人走到大街上時,總會感覺身後有人對他指指點點,這令他心裡很不舒服,他心裡清楚,自己從此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反面教材,不會再有翻身之日。
他感覺到非常郁悶,終於有一天,他病倒在家裡的床上。突然,卧病在床的杞人這幾天總是覺得自己心驚肉跳的,好像要出什麼事情,他的神經馬上綳緊起來,他想:會不會是地要塌下去啊!我怎麼總是有這個預感。
不過,這個感覺只是在他腦海里閃了那麼一下,很快他也笑了起來,自己上次把別人騙了之後,居然還有這樣荒誕的想法出現,真不可思議。但是,這種感覺在他心裡越來越強烈,他立刻從床上蹦了起來,他有一種慾望,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所有的人,讓他們都做好地要塌下去的准備。
人潮擁擠,我只見你 2014-07-01 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⑼ 杞人憂天的寓言故事
《杞人憂天》是中國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列子》中記載的一則寓言。
杞人憂天的原文如下: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⒁,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白話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身沒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於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擔憂而擔憂,就前去勸慰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當真是氣體積聚的,那日月星辰不會掉下來嗎?」勸慰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氣體積聚的,只不過是氣體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對人有所傷害。」那個人又說:那地塌陷下去怎麼辦。
勸慰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面八方的空虛之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那個杞國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興;勸慰他的人也如釋重負,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