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關於黃河的小故事有哪些

關於黃河的小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4 04:48:09

『壹』 有關黃河的故事有哪些

1、傳說在古時候,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為仙體,於是就東奔西跑到處找水仙花。他經常需要渡黃河,自然會多與黃河打交道。

就這樣,九十九天過去了,馮夷也已經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誰知到了河中間,突然水面上漲,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了。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2、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

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

3、相傳在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大海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大海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豈不是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4、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

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5、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是指跳躍龍門的跌水。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

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像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貳』 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黃河九渡的歷史故事。

這是成吉思汗攻滅西夏的最後一戰。當時,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進兵途中不幸墜馬受傷,認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於是遣使前往西夏,責問西夏無端之處,以便找個撤兵的台階。哪知西夏國主不知實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壓境,一場滅頂之災不可避免,只好硬著頭皮說強硬話。

成吉思汗乃性格剛烈而心胸狹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亞及歐洲時,要西夏隨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視說:「力既不足,何以為汗。」成吉思汗遠征歐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現在面對自己如此強大的軍力,西夏還同過去一樣傲慢、輕蔑。

聽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燒,這就出現了史書上說的「扶疾進兵」,帶著疾病指揮大軍越過沙坡頭,到達黃河九渡,攻佔了應理(今中衛市沙坡頭區)等縣。「九渡」,應是成吉思汗大軍在中衛由黃河北岸渡到黃河南岸時的渡口名稱。

中衛地區的先民很早就開發了黃河水運,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黃河上從事運輸。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較靈活,在黃河邊隨處都可以停靠,木船載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須有碼頭(渡口),渡口的出現,標志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成吉思汗時期的「黃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時期的中衛渡口,說明在很早以前,中衛經濟發展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2)關於黃河的小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等;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區(今甘肅境內,敦煌縣東),治理了黑水、渭水等;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等。

禹不僅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此外,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再北侵,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2、林則徐

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

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叄』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 三則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

1、望洋興嘆

相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望著 黃河水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

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2、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

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

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 。成為一名河伯。

3、大禹治水

禹之前鯀被舜派去治水,他採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敗了,禹改變了鯀的做法,採用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九過家門而不入的他,終於成功。禹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後人也尊稱禹為「大禹」。

『肆』 關於黃河的故事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作為南方人,我沒有去過黃河,但作為華夏民族的一員,對於黃河我還是有一些了解的,全長五千多公里,從西發源於青藏高原,東至渤海,每年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的四億噸留在黃河的中下游平原,肥沃土壤,有利種植,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影響。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起源,其中關於黃河的事情大多都與歷史有關,到來夏天黃河水突漲,我還聽別人說,曾將幾萬噸的巨石沖走,而從古至今,關於興修水利的故事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探測黃河的源頭,中華民族的人最喜歡追根溯源,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最早有關黃河源的記載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之說。所謂的積石」,就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距河源尚有相當的距離。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與李道宗奉命征擊吐谷渾,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達柏海(即扎陵湖)望積石山,觀覽河源。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劉元鼎奉使入蕃,途經河源區,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顏喀拉山)。正式派員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榮祿公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歷時4個月,查明兩大湖的位置(元史稱「二巨澤」,合稱「阿剌腦兒」),並上溯到星宿海,之後繪出了黃河源地區最早的地圖。

        在中國人的古詩詞中,關於黃河的也有很多,「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邊塞詩人王維的詩句講的就是黃河。其中我最認同的關於寫黃河的當然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寫得多有氣勢。還有還有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由於黃河地處北方,蒼涼之地,關於黃河的詩詞也大都如此。

        關於黃河的傳說倒是不多,最有名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相傳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歷經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黃河作為中國的第二長河,是中華文明的源泉,沒有黃河就沒有中國,更有黃河精神這一說,從大禹治水中可以看出,也很值得大家去探索這其中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關於黃河的小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74屬虎女2021年婚姻運勢如何 瀏覽:594
為什麼會出現婚姻變成墳墓 瀏覽:401
陷入愛情感覺怎麼樣 瀏覽:501
美女被豬拱了怎麼辦 瀏覽:55
相愛就是幸福怎麼說 瀏覽:861
美女怎麼沒有去上班呢 瀏覽:561
經濟收入要怎麼寫 瀏覽:372
在哪裡打開健康碼vivo 瀏覽:843
事業單位剛來工作是什麼職位 瀏覽:44
如何把幸福傳遞他人 瀏覽:377
婚姻法契約是什麼 瀏覽:45
怎麼合成走路美女 瀏覽:187
重慶美女早餐吃什麼 瀏覽:458
回到幸福的時候你選擇哪個瞬間 瀏覽:696
僵屍模式是怎麼變成僵屍的故事 瀏覽:95
美女電腦怎麼開機搭訕 瀏覽:906
經濟仲裁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25
印度什麼族美女好看 瀏覽:303
愛情脆弱的人怎麼挽回 瀏覽:327
女子身體健康怎麼描寫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