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誰越多越好!
物理學獎
1901年 W.C.倫琴(德國人)發現X射線
1902年 H.A.洛倫茲,P.塞曼(荷蘭人)研究磁場對輻射的影響
1903年 A.H.貝克勒爾(法國人)發現物質的放射性
P.居里,M.居里(法國人)從事放射性研究
1904年J.W.瑞利(英國人)研究氣體密度並發現氬元素
1905年 P.E.A.雷納爾德(德國人)從事陰極射線的研究
1906年 J.J.湯姆森(英國人)從事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
1907年 A.A.邁克爾遜(美國人)發明了光學干涉儀並進行光譜學和度量學的研究
1908年G.李普曼(法國人)發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
1909年 G.馬可尼(義大利),K.F.布勞恩(德國人)開發了無線電通信
1910年 J.O.范德瓦爾斯(荷蘭人)研究氣態和液態方程式
1911年 W.維恩(德國人)發現熱輻射定律
1912年 N.G.達倫(瑞典人)發明了可以和燃點航標等蓄電池聯合使用的自動調節裝置
1913年H.卡麥林—昂尼斯(荷蘭人)從事液體氦的超導研究
1914年 M.V.勞厄(德國人)發現晶體中的X射線衍射現象
1915年 W.H.布拉格,W.L.布拉格(英國人)藉助X射線,分析迅梁晶體結構
1916年 未頒獎
1917年 C.G.巴克拉(英國人)發現元素的次級X輻射的特性
1918年 M.普朗克(德國人)對確立量子理論作出巨大貢獻
1919年 J.斯塔克(德國人)發現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光譜線的分裂現象
1920年 C.E.紀堯姆(瑞士人)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現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1921年 A.愛因斯坦(德國人)發現了光畝兆運電效應定律等
1922年 N.玻爾(丹麥人)研究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
1923年 R.A.米利肯(美國人)研究基本電荷和光電效應
1924年K.M.G.西格巴恩(瑞典人)發現了X射線中的光譜線
1925年 J.弗蘭克,G.赫茲(德國人)發現原子和電子的碰撞規律
1926年 J.B.佩蘭(法國人)發現沉積平衡
1927年 A.H.康普頓(美國人)發現康普頓效應
C.T.R.威爾遜(英國人)發明了雲霧室
1928年 O.W.理查森(英國人)發現理查森定律
1929年 L.V.德布羅意(法國人)發現物質波
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發現拉曼效應
1931年 未頒獎
1932年 W.K.海森堡(德國人)創建了量子力學
1933年 E.薛定諤(奧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國人)發現原子理論新的有效形式
1934年 未頒獎
1935年 J.查德威克(英國人)發現中子
1936年 V.F.赫斯(奧地利人)發現宇宙射線
C.D.安德森(美國人)發現正電子
1937年C.J.戴維森(美國人),G.P.湯姆森(英國人)發現晶體對電子的衍射現象
1938年E.費米(義大利)發現中子轟擊產生的新放射性元素並用慢中子實現核反應
1939年E.O.勞倫斯(美國人)發明和發展了迴旋加速器並取得了有關人工放射性等成果
1940-1942年 未頒獎
1943年 O.斯特恩(美國人)開發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質子磁矩的測量
1944年 I.I.拉比(美國人)發明了著名的核磁共振法
1945年 W.泡利(奧地利人)發現不相容原理
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國人),明了超高壓裝置,並在高壓物理學方面取得成就
1947年E.V.阿普爾頓(英國人)發現高空無線電短波電離層
1948年 P.M.S.布萊克特(英國人)改進了威爾遜雲霧室方法
1949年 湯川秀樹(日本人)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論,並預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C.F.鮑威爾(英國人)開發了研究核破壞過程的照相乳膠記錄法並發現各種介子
1951年J.D.科克羅夫特(英國人),E.T.S.沃爾頓(愛爾蘭人)通過人工加速的粒子轟擊原子,促使其產生核反應(嬗變)
1952年 F.布洛赫,E.M.珀塞爾(美國人)創立原子核磁力測量法
1953年 F.澤爾尼克(荷蘭人)發明了相襯顯微鏡
1954年 M.玻恩(德國人)在量子力學和波函數的統計解釋及研究方面作出貢獻
W.博特(德國人)發明了符合計數法
1955年W.E.拉姆(美國人)發明了微波技術,進而研究氫原子的精細結構
P.庫什(美國人)用射頻束技術精確地測定出電子磁矩,創新了核理論
1956年猜鎮W.H.布拉頓,J.巴丁,W.B.肖克利(美國人)研究半導體並發現晶體管效應
1957年李政道,楊振寧(美籍華人)對宇稱定律作了深入研究
1958年P.A.切倫科夫,I.E.塔姆,I.M.弗蘭克(俄國人)發現並解釋了切倫科夫效應
1959年E.G.塞格雷,O.張伯倫(美國人)發現反質子
1960年 D.A.格拉塞(美國人)發明氣泡室,取代了雲霧室
1961年 R.霍夫斯塔特(美國人)利用直線加速器從事高能電子散射研究並發現核子
R.L.穆斯保爾(德國人)從事γ射線的共振吸收現象研究並發現了穆斯保爾效應
1962年L.D.蘭道(俄國人)開創了凝聚態物質理論
1963年 E.P.威格納(美國人)發現基本粒子的對稱性以及原子核中相互作用的原理
M.G.邁耶(美國人),J.H.D.延森(德國人)研究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
1964年 C.H.湯斯(美國人),N.G.巴索夫,A.M.普羅霍羅夫(俄國人)發明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並從事量子電子學方面的基礎研究
1965年 朝永振一郎(日本人),J.S.施溫格,R.P.費曼(美國人)進行對基本粒子物理學具有 深刻影響的基礎研究
1966年 A.卡斯特勒(法國人)發現和開發了把光的共振和磁的共振結合起來,使光束與射頻電磁波發生雙共振的雙共振法
1967年 H.A.貝蒂(美國人)發現了星球中的能源
1968年 L.W.阿爾瓦雷斯(美國人)通過發展液態氫氣泡室和數據分析技術,從而發現許多共振態
1969年 M.蓋爾曼(美國人)發現基本粒子的分類和作用
1970年 L.內爾(法國人)從事鐵磁和反鐵磁方面的研究
H.阿爾文(瑞典人)磁流體力學的基礎研究
1971年 D.加博爾(英國人)發明並發展了全息攝影法
1972年 J.巴丁,L.N.庫柏,J.R.施里弗(美國人)從理論上解釋了超導現象
1973年 江崎玲於奈(日本人),賈埃弗(美國人)通過實驗發現半導體中的「隧道效應」和超導物質B.D.約瑟夫森(英國人)發現約瑟夫森效應
1974年 M.賴爾,A.赫威斯(英國人)從事射電天文學方面的研究
1975年 A.N.玻爾,B.R.莫特爾森(丹麥人),J.雷恩沃特(美國人)從事原子核內部結構的研究
1976年 B.里克特(美國人),丁肇中(美籍華人)發現中性介子桱/ψ粒子
1977年 P.W.安德森,J.H.范弗萊克(美國人),N.F.莫特(英國人)從事磁性和無序系統電子結構的基礎研究
1978年 P.卡皮察(俄國人)從事低溫物理學方面的研究
A.A.彭齊亞斯,R.W.威爾遜(美國人)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979年 S.L.格拉肖,S.溫伯格(美國人),A.薩拉姆(巴基斯坦)預言存在弱中性流,並對基本粒子之間的弱作用和電磁作用的統一理論作出貢獻
1980年 J.W.克羅寧,V.L.菲奇(美國人)發現中性K介子衰變中的宇稱(GP)不守恆
1981年 K.M.西格巴恩(瑞典人)開發出高解析度測量儀器
N.布洛姆伯根,A.肖洛(美國人)對發展激發光譜學和高解析度電子光譜學作出貢獻
1982年 K.G.威爾遜(美國人)提出臨界現象理論
1983年 S.錢德拉塞卡,W.A.福勒(美國人)從事星體進化的物理過程研究
1984年 C.魯比亞(義大利人),S.范德梅爾(荷蘭人)對導致發現弱相互作用的傳遞者場粒子W±Z。的大型工程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1985年 K.馮·克里津(德國人)發現量子霍耳效應並開發了測定物理常數的技術
1986年 E.魯斯卡(德國人)開發了第一架電子顯微鏡
G.比尼格(德國人),H.羅雷爾(瑞士人)設計並研究掃描隧道顯微鏡
1987年 J.G.貝德諾爾斯(德國人),K.A.米勒(瑞士人)發現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1988年 L.萊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國人)發現μ子型中微子,從而揭示了輕子的內部結構
1989年 W.保羅(德國人),H.G.德默爾特,N.F.拉姆齊(美國人)創造原子鍾,為物理學測量作出傑出貢獻
1990年 J.I.弗里德曼,H.W.肯德爾(美國人),R.E.泰勒(加拿大人)首次實驗證明了誇克的存在
1991年 P.G.熱納(法國人)從事對液晶、聚合物的理論研究
1992年 G.夏帕克(法國人)開發了多絲正比計數管
1993年 R.A.赫爾斯,J.H.泰勒(美國人)發現一對脈沖雙星
1994年 B.N.布羅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爾(美國人)發展了中子散射技術
1995年 M.L.佩爾,F.萊因斯(美國人)發現了自然界中的亞原子粒子;τ輕子、中微子
1996年 D.M.李,D.D.奧謝羅夫,R.C.理查森(美國人)發現在低溫狀態下可以無摩擦流動的氦-3
1997年 朱棣文(美籍華人),W.D.菲利普斯(美國人),C.科昂-塔努吉法國人)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
1998年 R.勞克林(美國人),H.施特默(德國人),崔琦(美籍華人)發現電子能夠形成新型粒子
1999年 N.霍夫特,M.韋爾特曼(荷蘭人)提出亞原子結構和運動的理論
化學獎
1901年J.H.范特·霍夫(荷蘭人)發現溶液中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
1902年E.H.費雪(德國人)合成了糖類以及嘌呤誘導體
1903年S.A.阿倫紐斯(瑞典人)提出電解質溶液理論
1904年W.拉姆賽(英國人)發現空氣中的惰性氣體
1905年A.馮·貝耶爾(德國人)從事有機染料以及氫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
1906年H.莫瓦桑(法國人)從事氟元素的研究
1907年E.畢希納(德國人)從事酵素和酶化學、生物學研究
1908年E.盧瑟福(英國人)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蛻變理論
1909年W.奧斯特瓦爾德(德國人)從事催化作用、化學平衡以及反應速度的研究
1910年O.瓦拉赫(德國人)脂環式化合物的奠基人
1911年M.居里(法籍波蘭)發現鐳和釙
1912年V.格林尼亞(法國人)發明了格林尼亞試劑——有機鎂試劑
P.薩巴蒂埃(法國人)使用細金屬粉末作催化劑,發明了一種製取氫化不飽和烴的有效方法
1913年A.維爾納(瑞士人)從事分子內原子化合價的研究
1914年T.W.理查茲(美國人)致力於原子量的研究,精確地測定了許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R.威爾斯泰特(德國人)從事植物色素(葉綠素)的研究
1916—1917年未頒獎
1918年F.哈伯(德國人)發明固氮法
1919年未頒獎
1920年W.H.能斯脫(德國人)從事電化學和熱動力學研究
1921年F.索迪(英國人)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首次命名「同位素」
1922年F.W.阿斯頓(英國人)發現非放射性元素中的同位素並開發了質譜儀
1923年F.普雷格爾(奧地利人)創立有機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頒獎
1925年R.A.席格蒙迪(德國人)從事膠體溶液的研究並確立了膠體化學
1926年T.斯韋德貝里(瑞典人)從事膠體化學中分散系統的研究
1927年H.O.維蘭德(德國人)研究確定了膽酸及多種同類物質的化學結構
1928年A.溫道斯(德國人)研究出一族甾醇及其與維生素的關系
1929年A.哈登(英國人),馮·奧伊勒·歇爾平(瑞典人)闡明了糖發酵過程和酶的作用
1930年H.非舍爾(德國人)從事血紅素和葉綠素的性質及結構方面的研究
1931年C.博施(德國人),F.貝雷烏斯(德國人)發明和開發了高壓化學方法
1932年I.蘭米爾(美國人)創立了表面化學
1933年未頒獎
1934年H.C.尤里(美國人)發現重氫
1935年J.F.J.居里,I.J.居里(法國人)發明了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年P.J.W.德拜(美國人)提出分子磁耦極矩概念並且應用X射線衍射弄清分子結構
1937年W.N.霍沃斯(美國人)從事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的結構研究
P.卡雷(瑞士人)從事類胡蘿卜素類、核黃素類以及維生素A、B2的研究
1938年R.庫恩(德國人)從事胡蘿卜素類以及維生素類的研究
1939年A.布泰南特(德國人)從事性激素的研究
L.魯齊卡(瑞士人)從事萜烯、聚甲烯結構研究
1940—1942年未頒獎
1943年G.海韋希(匈牙利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化學和物理變化過程
1944年O.哈恩(德國人)發現重核裂變反應
1945年A.I.魏爾塔南(芬蘭人)研究農業化學和營養化學,發明了飼料貯藏保鮮法
1946年J.B.薩姆納(美國人)首次分離提純了酶
J.H.諾思羅普,W.M.斯坦利(美國人)分離提純酶和病毒蛋白質
1947年R.魯賓遜(英國人)從事生物鹼的研究
1948年A.W.K.蒂塞留斯(瑞典人)發現電泳技術和吸附色譜法
1949年W.F.吉奧克(美國人)長期從事化學熱力學的研究,特別是對超低溫狀態下的物理反應的研究
1950年O.P.H.狄爾斯,K.阿爾德(德國人)發現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及其應用
1951年G.T.西埔格,E.M.麥克米倫(美國人)發現超鈾元素
1952年A.J.P.馬丁,R.L.M.辛格(英國人)開發並應用了分配色譜法
1953年H.施陶丁格(德國人)從事環狀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1954年L.V.鮑林(美國人)闡明化學結合的本性,解釋了復雜的分子結構
1955年V.維格諾德(美國人)確定並合成含硫的生物體物質(特別是後葉催產素和增壓素)
1956年C.N.欣謝爾伍德(英國人),N.N.謝苗諾夫(俄國人)提出氣相反應的化學動力學理論(特別是支鏈反應)
1957年A.R.托德(英國人)從事核酸酶以及核酸酶輔酶的研究
1958年F.桑格(英國人)從事胰島素結構的研究
1959年J.海洛夫斯基(捷克人)提出極普學理論並發現「極普法」。
1960年W.F.利比(美國人)發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測定法」
1961年M.卡爾文(美國人)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機理
1962年M.F.佩魯茨,J.C.肯德魯(英國人)測定出蛋白質的精細結構
1963年K.齊格勒(德國人),G.納塔(義大利人)發現了利用新型催化劑進行聚合的方法,並從事這方面的基礎研究
1964年D.M.C.霍金奇(英國人)使用X射線衍射技術測定復雜晶體和大分子的空間結構
1965年R.B.伍德沃德(美國人)對有機合成法的貢獻
1966年R.S.馬利肯(美國人)用量子力學創立了化學結構分子軌道理論,闡明了分子的共價鍵本質和電子結構
1967年R.G.W.諾里什,G.波特(英國人),M.艾根(德國人)發明測定快速化學反應技術
1968年L.翁薩格(美國人)從事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的基礎研究
1969年O.哈塞爾(挪威人),D.H.R.巴頓(英國人)為發展立體化學理論作出貢獻
1970年L.F.萊洛伊爾(阿根廷人)發現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過程中的作用
1971年G.赫茲伯格(加拿大人)從事自由基的電子結構和幾何學結構的研究
1972年C.B.安芬森(美國人)確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分子氨基酸排列
S.莫爾,W.H.斯坦(美國人)從事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區位研究
1973年E.O.菲舍爾(德國人),G.威爾金森(英國人)從事具有多層結構的有機金屬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P.J.弗洛里(美國人)從事高分子化學的理論、實驗兩方面的基礎研究
1975年J.W.康福思(澳大利亞人)研究酶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
V.普雷洛格(瑞士人)從事有機分子以及有機反應的立體化學研究
1976年W.N.利普斯科姆(美國人)從事甲硼烷的結構研究
1977年I.普里戈金(比利時人)主要研究非平衡熱力學,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
1978年P.D.米切爾(英國人)從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轉換研究
1979年H.C.布郎(美國人),G.維蒂希(德國人)研製了新的有機合成法
1980年P.伯格(美國人)從事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
W.吉爾伯特(美國人),F.桑格(英國人)確定了核酸的鹼基排列順序
1981年福井謙一(日本人),R.霍夫曼(美國人)從事化學反應過程的研究
1982年A.克盧格(英國人)開發了結晶學的電子衍射法,並從事核酸蛋白質復合體的立體結構的研究
1983年H.陶布(美國人)闡明了金屬配位化合物電子反應機理
1984年R.B.梅里菲爾德(美國人)開發了極簡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J.卡爾,H.A.豪普特曼(美國人)開發了應用X射線衍射確定物質晶體結構的直接計演算法
1986年D.R.赫希巴奇,李遠哲(美籍華人),J.C�波利亞尼(加拿大人)研究化學反應體系在位能面運動過程的動力學
1987年C.J.佩德森,D.J.克拉姆(美國人),J.M.萊恩(法國人)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J.戴森霍弗,R.胡伯爾,H.米歇爾(德國人)分析了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三維結構
1989年S.奧爾特曼,T.R.切赫(美國人)發現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E.J.科里(美國人)創建了一種獨特的有機合成理論——逆合成分析理論
1991年R.R.恩斯特(瑞士人)發明了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維核磁共振技術
1992年R.A.馬庫斯(美國人)對溶液中的電子轉移反應理論作出貢獻
1993年K.B.穆利斯(美國人)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法
M.史密斯(加拿大人)開創「寡聚核苷酸基定點誘變」法
1994年G.A.歐拉(美國人)在碳氫化合物即烴類研究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
1995年P.克魯岑(德國人),M.莫利納,F.S.羅蘭(美國人)闡述了對臭氧層厚度產生影響的化學機理,證明了人造化學物質對臭氧層構成破壞作用
1996年R.F.柯爾(美國人),H.W.克羅托因(英國人),R.E.斯莫利(美國人)發現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稱布基球)C60
1997年P.B.博耶(美國人),J.E.沃克爾(英國人),J.C.斯科(丹麥人)發現人體細胞內負責儲藏轉移能量的離子傳輸酶
1998年W.科恩(奧地利人)提出密度函數理論
J.波普(英國人)提出量子化學的方法
1999年A.茲韋勒(美籍埃及人)利用激光閃爍研究化學反應
生理學醫學獎
1901年 E.A.V.貝林(德國人)從事有關白喉血清序法的研究
1902年 R.羅斯(英國人)從事有關瘧疾的研究
1903年 N.R.蘇森(丹麥人)發現利用光輻射治療狼瘡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國人)從事消化系統生理學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國人)從事有關結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爾季(義大利人),S.拉蒙·卡哈爾(西班牙人)從事神經系統精細結構研究
1907年 C.L.A.拉韋朗(法國人)發現並闡明了原生動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國人),E.梅奇尼科夫(俄國人)從事有關免疫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爾(瑞士人)從事有關甲狀腺的生理學、病理學以及外科學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爾(德國人)從事蛋白質、核酸的研究
1911年 A.古爾斯特蘭德(瑞典人)從事有關眼睛屈光學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爾(法國人)從事有關血管縫合以及臟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謝(法國人)從事有關抗原過敏性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奧地利人)從事有關內耳前庭裝置生理學與病理學方面的研究
1915-1918年 未頒獎
1919年 J.博爾德特(比利時人)有關免疫方面的一系列發現
1920年 S.A.S.克勞(丹麥人)發現了有關體液和神經因素對毛細血管運動機理的調節
1921年 未頒獎
1922年 A.V.希爾(英國人)從事有關肌肉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問題的研究
O.邁爾霍夫(德國人)從事有關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謝問題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人), J.J.R.麥克勞德(加拿大人)發現胰島素
1924年 W.愛因托文(荷蘭人)發現心電圖機理
1925年 未頒獎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麥人)發現菲比格氏鼠癌
1927年 J.瓦格納·姚雷格(奧地利人)發現治療麻痹的發熱療法
1928年 C.J.H.尼科爾(法國人)從事有關斑疹傷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蘭人)發現可以抗神經炎的維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國人)發現維生素B1缺乏病並從事關於抗神經炎葯物的化學研究
1930年 K.蘭德斯坦納(美籍奧地利人)發現血型
1931年 O.H.瓦爾堡(德國人)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謝林頓,E.D.艾德里安(英國人)發現神經細胞活動的機制
1933年 T.H.摩爾根(美國人)發現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
1934年 G.R.邁諾特,W.P.墨菲,G.H.惠普爾(美國人)發現貧血病的肝臟療法
1935年 H.施佩曼(德國人)發現胚胎發育中背唇的誘導作用
1936年 H.H.戴爾(英國人),O.勒韋(美籍德國人)發現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
1937年 A.森特·焦爾季(匈牙利人)發現肌肉收縮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時人)發現呼吸調節中的機理
1939年 G.多馬克(德國人)研究和發現磺胺葯
1940-1942年 未頒獎
1943年 C.P.H.達姆(丹麥人)發現維生素K
E.A.多伊西(美國人)發現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1944年 J.厄蘭格,H.S.加塞(美國人)從事有關神經纖維機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萊明,E.B.錢恩,H.W.弗洛里(英國人)發現青黴素
1946年 H.J.馬勒(美國人)用X射線使基因人工誘變
1947年 C.F.科里,G.T.科里(美國人)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
B.A.何塞(阿根廷人)發現腦下垂體前葉激素對糖代謝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發現並合成了殺蟲劑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人)發現動物間腦的下丘腦對內臟的調節功能
A.E.莫尼茨(葡萄牙人)發現切割腦部前葉白質對精神病的治療意義
1950年 E.C.肯德爾,P.S.亨奇(美國人),T.賴希施泰因(瑞士人)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物效應
1951年 M.蒂勒(南非人)發現黃熱病疫苗
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國人)發現鏈黴素
1953年 F.A.李普曼(美國人)發現高能磷酸結合在代謝中的重要性,發現輔酶A
H.A.克雷布斯(英國人)發現克雷布斯循環
1954年 J.F.恩德斯,T.H.韋勒,F.C.羅賓斯(美國人)研究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組織培養與組織技術的應用
1955年 A.H.西奧雷爾(瑞典人)從事過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 A.F.庫南德,D.W.理查茲(美國人),W.福斯曼(德國人)開發了心臟導管術
1957年 D.博維特(意籍瑞士人)從事合成類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 G.W.比德爾,E.L.塔特姆(美國人)發現一切生物體內的生化反應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萊德伯格(美國人)從事基因重組以及細菌遺傳物質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奧喬亞,A.科恩伯格(美國人)從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 F.M.伯內特(澳大利亞人),P.B.梅達沃(英國人)證實了獲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G.V.貝凱西(美國人)確立「行波學說」,發現耳蝸感音的物理機制
1962年 J.D.沃森(美國人),F.H.C.克里克,M.H.F.威爾金斯(英國人)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1963年 J.C.艾克爾斯(澳大利亞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國人)發現與神經的興奮和抑制有關的離子機構
1964年 K.E.布洛赫(美國人),F.呂南(德國人)從事有關膽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J.L.莫諾,A.M.雷沃夫(法國人)研究有關酶和細菌合成中的遺傳調節機構
1966年 F.P.勞斯(美國人)發現腫瘤誘導病毒
C.B.哈金斯(美國人)發現內分泌對癌的干擾作用
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蘭,G.沃爾德(美國人)發現眼睛的視覺過程
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納,M.W.尼倫伯格(美國人)研究遺傳信息的破譯及其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 M.德爾布呂克,A.D.赫爾希,S.E.盧里亞(美國人)發現病毒的復制機制遺傳結構
1970年 B.卡茨(英國人),U.S.V.奧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爾羅德(美國人)發現神經末梢部位的傳遞物質以及該物質的機理
1971年 E.W.薩瑟蘭(美國人)發現激素的作用機理
1972年 G.M.埃德爾曼(美國人),R.R.波特(英國人)研究抗體的化學結構和機能
1973年 K.V.弗里施,K.勞倫茲(奧地利人),N.廷伯根(英國人)發現個體及社會性行為模式(比較行為動物學)
1974年 A.克勞德,C.R.德·迪夫(比利時人),G.E.帕拉德(美國人)從事細胞結構和機能的研究
1975年 D.巴爾的摩,H.M.特明(美國人),R.杜爾貝科(美國人)從事腫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 B.S.布盧姆伯格(美國人)發現澳大利亞抗原
D.C.蓋達塞克(美國人)從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 R.C.L.吉爾曼,A.V.沙里(美國人)發現下丘腦激素
R.S.雅洛(美國人)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W.阿爾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內森斯(美國人)發現限制性內切酶以及在分子遺傳學方面的應用
1979年 A.M.科馬克(美國人),G.N.蒙斯菲爾德(英國人)開發了用電子計算機操縱的X射線斷層掃描儀(簡稱CT掃描儀)
1980年 B.貝納塞拉夫,G.D.斯內爾(美國人),J.多塞(法國人)從事細胞表面調節免疫反應的遺傳結構的研究
1981年 R.W.斯佩里(美國人)從事大腦半球職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爾(美國人),T.N.威塞爾(瑞典人)從事視覺系統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S.K.貝里斯德倫,B.I.薩米埃爾松(瑞典人),J.R.范恩(英國人)發現前列腺素
1983年 B.麥克林托克(美國人)發現移動的基因
1984年 N.K.傑尼(丹麥人),G.J.F.克勒(德國人),C.米爾斯坦(英國人)確立有關免疫抑制機理的理論,研製出了單克隆抗體
1985年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國人)從事膽固醇代謝及疾病的研究
1986年 R.L.蒙塔爾西尼(義大利人),S.科恩(美國人)發現神經生長因子以及上皮細胞生長因子
1987年 利根川進(日本人) 闡明與抗體生成有關的遺傳原理
1988年 J.W.布萊克(英國人),G.B.埃利昂,G.H.希欽斯(美國人)對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貢獻
1989年 J.M.畢曉普,H.E.瓦慕斯(美國人)發現了動物腫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於細胞基因
1990年 J.E.默里,E.D.托馬斯(美國人)
從事對人類器官移植、細胞移植技術的研究
1991年 E.內爾,B.薩克曼(德國人)發明了膜片鉗技術
1992年 E.H.費希爾,E.G.克雷布斯(美國人)發現蛋白質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 P.A.夏普,R.J.羅伯茨(美國人)發現斷裂基因
1994年 A.G.吉爾曼,M.羅德貝爾(美國人)發現G蛋白及其在細胞中轉導信息的作用
1995年 E.B.劉易斯,E.F.維紹斯(美國人),C.N.福爾哈德(德國人)發現了控制早期胚胎發育的重要遺傳機理
1996年 P.C.多爾蒂(澳大利亞),R.M.青克納格爾(瑞士人)發現細胞的中介免疫保護特徵
1997年 S.B.普魯西納(美國人)發現了朊蛋白(PRION)並在其致病機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
1998年 R.羅伯特,L.伊格納羅,F.墨拉德(美國人)發現「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統中傳播信號的分子
1999年 G.布洛貝爾(
② 泰腐劇高分推薦
1、《娘娘腔的日襲缺記》
《娘娘腔的日記》又名《窈窕淑男的日記》是由Piyachart Thong-Uam執導,Petch Paopetch Charoensook、通坎東·通猜、拉塔南特·詹亞吉拉翁、帕塔拉薩雅·克蘇菀斯莉主演的泰國電視劇。
劇由同名小說改編,GDH559出品。講述的是三個Gay和一位拉拉關於愛情、友情、工作和生活的點滴片段。
該劇於2016年1月23日在泰國GMM 25台播出。
該劇第一季於2016年8月20日播出,由泰國ONE 31台播出(周六晚十點),lineTV(0點網路上更新)每周六播出一集,共15集正劇,一集花絮。
該劇第二季於泰國當地時間2017年12月9開始播出。
③ 學裝潢要出國進修,最好是去哪個國家
美國
舊金山藝術大學
成立於1929年。2004年由Academy of Art College(簡稱AAC)改名為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辦學宗旨是為具有理想抱負的藝術家和設計師提供嚴格的專業訓練。該校設有廣告設計、動畫及視覺效果、建築(僅授美術碩士學位)、電腦藝術、時裝設計、美術、平面設計、插圖、工業設計、室內設計、電影電視藝術和攝影藝術等12個專業系科。其中以動畫和平面設計最為出名。可授予美術學士、美術碩士學位和美術專科結業證書。
告絕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設計學院
本科設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三個專業。
勞德代爾堡藝術學院
簡稱AiFL ,1968年成立。2000年,通過了美國獨立院校認證委員會(Accrediting Council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Schools, ACICS)認證。2004年學院現由廣告、播音、烹飪、數碼產品、時裝設計、游戲藝術與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媒體藝術與動畫、互動式媒體設計、攝影、視頻製作、視覺效果與運動圖形、艦船設計等系組成。可授予理學士學位和理科專科結業證書。
奧本大學工業設計系
1945年成立。現隸屬於建築、設計及結構工程學院。1993年,該系通過了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是美國南部最早通過NASAD認證的工業設計系。該系也是目前美國阿拉巴馬州唯一可授予工業設計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學術機構。
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藝術學院
簡稱COTA,是全美最大、最受關注的州立藝術學院之一。
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
為美術學院下屬5所學院之一。該學院本科分為傳達設計系和工業設計系。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設計學院
現設有平面設計、室內世猛設計、工業設計、互動式媒體設計與成像等系科。研究所設有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和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等方向。可授予美術學士、美術碩士學位及美術專科結業證書。
喬治亞州理工學院工業設計系
工業設計學科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作為建築學院的建築課程的一部分而被引入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並於1952年在建築學院中開設了工業設計課程,其創建時間是全美最早的,也是喬治亞州公立學院中唯一開設的工業設計課程。
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簡稱ACCD,1930年成立。是美國著名的設計學校之一。設有廣告設計、環境設計、電影藝術、純藝術媒體、平面設計、插圖、攝影藝術、產品設計和交通運輸工具設計等9個系。
加州藝術學院
簡稱CalArts, 1961年成立。由一所藝術學院及音樂學院合並而成。原本是由迪斯尼集團投資興建的非贏利性高等藝術學院,是目前美國最前衛的純藝術學院之一。
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Ot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私立學校,1918年成立。該校通過了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
芝加哥藝術學院
簡稱SAIC。私立學校, 1866年成立。美國聲望最高的藝術學院之一。
羅得島設計學院
私立學校, 1877年成立。是一所評價很高的藝術襪返姿學校,並以其多元化的六周冬季課程著名
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
1927年成立。該校由建築、設計、陶瓷、平面設計、金屬工藝、繪畫、攝影藝術、雕塑和人類學等十個系組成。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設計學院
公立學校, 1887年成立。本科設有建築、藝術和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和景觀建築設計等專業。
伊利諾斯大學藝術學院
私立學校, 1867年成立,是美國中西部十大名校之一。藝術與設計學院,簡稱A&D,
馬薩諸塞藝術學院
簡稱MassArt。私立學校, 1873年成立。
俄亥俄州立大學
簡稱OSU。1870年成立,為該州的第一大學。原名為The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農業機械大學),1878年改為現名,是美國中西部十大名校之一。
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
簡稱CCAD。私立學校,1879年成立。是一所頗具歷史的藝術與設計學校。
緬因藝術學院(Maine College of Art)
私立學校,1882年成立。設有設計與實用美術、影視與攝影藝術、美術與藝術研究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學位。
普拉特學院
私立學校,1887年成立。是美國第一所把工業設計視為正規教育的學校。
鹿特根大學卡姆藝術科學學院
公立學校,1927年成立,1950年並入鹿特根大學。
鹿特根大學梅森格羅斯藝術學校
公立學校,1976年成立。設有舞蹈、戲劇藝術與舞台技巧、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和音樂學士學位。
孟菲斯藝術學院
簡稱MCA。私立學校,1936年成立。是美國田納西州少數的私立藝術學校。
視覺藝術學校
簡稱SVA。1947年成立,是位於紐約市區內的著名私立藝術學院。
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
簡稱SCAD。私立學校,1978年成立。
英國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簡稱RCA,成立於1837年。從1853年起學校規模開始擴大,1896年學院開始使用現在的稱號:英國皇家藝術學院。1948年學院開始將產品設計作為新的重點,1967年學院被授予皇家特許狀,從而獲得獨立授予學位的權利。該校現主要設有動畫,建築與設計,制陶與玻璃,傳達設計,文物保護,藝術評論與藝術史,產品設計,繪畫,時裝設計,金屬品製造,設計史,工業設計工程,雕塑,汽車設計等專業。RCA設有8個系。實用美術系設有陶瓷與玻璃、金銀器、金屬工藝、首飾等專業。建築與室內設計系設有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傢具設計等專業。皇家藝術學院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具有所有藝術與設計類專業研究生學位授予權的大學,從純藝術、應用藝術到設計,其都可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
倫敦藝術大學
原名為倫敦學院,2004年建制為倫敦藝術大學。倫敦藝術大學是歐洲,甚至也許是全世界提供藝術設計類教育和培訓的院校中最大的一個。倫敦藝術大學學科門類幾乎囊括所有與藝術及設計相關的領域,提供從第一學位到博士學位的各類課程。倫敦藝術大學由5所著名的藝術與設計學院於1986年聯合組建而成,這些學院中的大多數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他們分別是:坎貝威爾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斯藝術設計學院、切爾西藝術設計學、倫敦時裝學院、倫敦信息學院。這五座學院共同使倫敦藝術大學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藝術、設計、大眾傳播以及相關技術的教育中心。
中央聖馬丁斯藝術設計學院
成立於1896年,倫敦藝術大學5所設計學院之一。設有三大專業方向:空間設計、媒體設計和人工景緻設計。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具體開設有陶藝設計、服裝設計(包括服裝的設計和市場營銷)、美術(包括影視、印刷、繪畫、雕塑等)、平面設計(包括廣告、插圖與平面設計)、珠寶設計、產品設計、舞台設計等專業,學制3年,可授予學士學位。其中設計理論研究、陶藝及珠寶設計、視覺傳達、服裝設計、美術、工業設計、攝影等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
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成立於1891年,倫敦藝術大學5所設計學院之一。設有繪畫、雕塑、媒體設計、舞台美術、服裝、紡織品設計、傢具、三維及平面設計、藝術與設計史專業。完成基礎課程學習後,85%的學生會進一步從3個專業方向學習:美術(繪畫、雕塑、多媒體)、設計專業(紡織品、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視覺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學院提供創新的濃縮二年制設計學士課程、夜間美術學士、各種兼讀課程及國際著名的美術碩士課程等。學制3~5年。可授予學士學位。其中美術、藝術史、環境設計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
坎貝威爾藝術學院
倫敦藝術大學5所設計學院之一。該院百年來一直處於英國藝術教育的前沿,目前在其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一整套全面的課程,並集藝術品的製作、研究和收藏於一身。學院設有制陶術、產品設計、文物保護、繪畫、平面設計、插圖、攝影、雕刻等本科專業。設有文物保護、書本藝術、數碼藝術、繪畫、平面設計、插圖、版畫復制等研究生專業。學院有著悠久及具影響力的研究活動,包括有領導地位的青銅器著色、鍍色和綠銹工作及保存孟加拉的印式民間書。現有研究工作包括有電腦版書、紙張保存、英國設計史及早期設計教育等。學院有兩大特徵:坎貝威爾出版社(The Camberwell Press) 和坎貝威爾收藏館(The Camberwell Collection)。出版社設計、製作和出版書本,無論從內容、設計及製作上說都非常傑出。收藏館收藏名家的獨特的陶器、金屬和紡織製品,這也成為了學院重要的教學資源,在創新研究、展覽及出版方面提供一個豐富的背景。
倫敦信息學院
成立於1990年,由原倫敦印刷學校和商貿學校合並而成,是倫敦藝術大學5所設計學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學院。原名為倫敦印刷學院(London College of Printing)。學院設有商業印刷、圖案設計、市場與廣告、媒體設計、印刷與出版、零售與展示設計、旅遊等專業。並開設有短期進修課程。學制3年,可授予學士學位。其中印刷專業、數碼影視製作、攝影等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
倫敦時裝學院
倫敦藝術大學5所設計學院之一。設有美容美發、服裝設計、服飾媒體設計、美容療法、服飾管理、化妝品科學、舞台化妝、服裝攝影等專業,各專業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中服裝理論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此外,還開設有裁剪、美發等專科課程。
巴斯斯帕大學學院
簡稱BSUC。1898 年成立,規模中等。該院的藝術設計學院設有美術、油畫、雕塑、視覺設計、動畫、插圖、攝影、電腦設計、多媒體、紡織設計、服裝設計、陶藝等專業。其校園歷史悠久,景色迷人,充滿了喬治時代的風味。巴斯是英格蘭唯一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以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喬治時代的建築著稱。城市中博物館和美術館眾多,周圍的環境有時也能成為靈感的源泉,在這樣的地方學習藝術設計是再好不過了。許多著名的藝術家選擇住在巴斯,同時他們也為巴斯藝術設計學院的教學做出了貢獻。
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
簡稱BIAD。該學院是英國最大的藝術、設計、媒體教學中心之一。被列為十佳英國藝術設計學院,並獲得英國質量保障協會極好的評定。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一向致力於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設立了一系列政府投資的項目,如工業造型設計信息中心、珠寶設計中心、科技數碼中心、用戶/數碼設計實驗室等。
格拉斯哥藝術學校
成立於1845 年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是英國現在僅有的幾所獨立藝術學院之一。學位分別設置為:美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學科。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具有很好的國際聲望,學生社區活動也頗具國際性。在校生中10% 以上是留學生,該院與70多家海外院校建立了學生互換項目。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使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成為一個興致昂然的學習處所。
愛丁堡藝術學院
1760年成立。是歐洲最大,建校歷史最長的藝術學院之一。設有4個系和繼續教育中心。實用美術系設有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傢具、時裝與戲劇服裝、印染織物、金屬工藝、陶瓷、玻璃、首飾等專業。美術系設有版畫和雕塑等專業。視覺傳達設計系設有平面設計、插圖、動畫、影視與攝影藝術等專業。環境設計系設有建築、園林建築、住房規劃等專業。可授予美術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肯特藝術設計學院
簡稱KIAD。該學院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專業藝術教育學院,在英國高等教育院校中的排名處於前十名的地位。在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學生支持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成績尤其突出。合理的課程設置,優秀的導師是該校的特色。設有服飾設計、紡織品設計、裁剪、展示設計、陶藝設計、珠寶設計、室內設計、包裝、攝影、產品設計等課程。
金斯頓大學
金斯頓大學的藝術,設計和音樂課程可以追溯到1890年,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該學院已成為一所世界知名並提供多門藝術專業的學院。學院的藝術,設計,建築學,園藝,建築預算和音樂等課程營造了激勵學生上進的學術及社會氛圍。學生在金斯頓學習除了獲得知識之外,還能受益於其師生之間的廣泛接觸與交流。
諾森比亞大學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
普利茅斯大學
雷文斯本設計與傳播學院
德國
柏林藝術大學卡塞爾藝術學院
漢堡藝術學院
不萊梅藝術學院
學院下設有設計系、純藝術系和音樂系。其設計系設有攝影、印刷工藝、木偶動畫片、3D設計、剪輯、時裝草樣設計等專業。純藝術系設有繪畫、版畫、攝影、工藝、電影剪輯、電影工作室、雕塑、陶瓷工藝等專業。音樂系設有器樂獨奏、爵士樂、教堂音樂、古典音樂、歌劇演唱、作曲、理論、音樂教育等專業。
日本
東京藝術大學
1949年成立東京藝術大學。1該校現開設的藝術與設計相關的課程主要有:日本畫,油畫,雕塑,工藝品,一般設計,建築,美學和藝術史,媒體藝術,文物保護等。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繪畫、雕塑、工藝、設計、建築、藝術學、文化遺產保護。
千葉大學工學院工業設計系
千葉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日本國立綜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所在的工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21年的東京高等工藝學校。工學院由設計工學科、城市環境系統學科、電子機械工學科、情報畫像工學科和物質工學科組成。屬於設計工學科的工業設計系由工業意匠計劃講座和傳達意匠講座構成。工業意匠計劃講座包括:人機工程學、材料計劃、設計系統計劃、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等五個專業研究領域。傳達意匠講座包括:設計文化計劃、設計造型、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心理學等四個專業研究領域。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其前身為京都府繪畫學校,建於1880年。是近代日本最早的美術專門學校。
築波大學藝術系
其前身為日本最早的國立學校——東京師范學校手工專修科,藝術系設有藝術學專業、美術、構成專業、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
女子美術大學
日本私立大學。其前身為私立女子美術學校,建於1900年,是日本最早的女子美術教育學府。是日本傳統的高等工藝學校,日本高等工藝設計教育的先行者。
大阪藝術大學
私立大學。前身為浪速藝術大學,始於1964年。1966年改名為大阪藝術大學。
九州藝術工科大學
公立大學,成立於1968年。其教育宗旨是:使科學與藝術有機結合,更合理地為人類服務,並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設計師
神戶藝術工科大學(Kobe Design University)
私立大學,成立於1989年,是一所新型的設計教育、研究的高等學府。其設計教育理念是「藝術」與「工學」的融合,提倡以人為本,在人與環境、人與物體、人與人之間建立的良好關系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招收4年制大學本科生、研究生。藝術工學系設有環境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視覺信息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綜合設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藝術工學。
韓國
漢城大學美術學院
1953年漢城大學藝術系改名為漢城大學美術學院。1981年設置了工業美術專業,1989年改名為工業設計專業,在韓國設計教育界佔有中樞領導地位。
國民大學
在設計教育界中與漢城大學享有同樣高的聲譽,尤其在建築室內和運輸工具設計教育方面頗有特色和實力。
東西大學
成立於1970年。是韓國藝術和多媒體設計教育最好的大學之一。。設計系的多媒體教學,在其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芬蘭
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
1871年成立,簡稱UIAH。為芬蘭藝術設計領域最高學府。也是世界上少數擁有設計學科藝術博士學位的大學。它也是國際藝術設計院校聯合會的成員。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注重前衛設計方向的探索和設計的藝術性與個性的發揮。它有4個學院,其中有17個專業設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這些專業在國際上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們是:美術、藝術史和理論、藝術教育、影視、平面設計、舞台設計、電影和電視設計、攝影、新媒體、陶瓷與玻璃設計、室內建築與傢具設計、編織藝術與設計、工業設計、工業傢具、服裝設計、設計領導、設計管理、手工藝設計等。該大學並設有高等研究中心、國際交流中心、新媒介中心、成人教育中心、芬蘭設計管理學會。它在芬蘭東部和西部還設有設計中心。
拉赫提設計學院
1899年成立。是芬蘭國立設計學院。它從1992年起隸屬於拉赫提理工學院。學院坐落在赫爾辛基以北。共有包括工業設計、金工、室內與傢具設計、手工藝設計、服裝設計、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影視傳達和攝影共9個專業。
丹麥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校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已經有250多年的歷史,在丹麥的高等教育機構當中,只有丹麥皇家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校能將藝術實踐、理論教育和技術訓練結合在一起講授。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學校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學校也是古老的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築學校之一。
丹麥設計學院
該學院分為4個學院:視覺傳達、工藝設計、空間設計和工業設計。設有插圖、平面設計、廣告、影視動畫、陶瓷玻璃、首飾、織物、傢具、室內設計、場景設計、服裝設計、紡織和工業產品設計等專業。學制5年,一般頭一年為基礎訓練,再經2年專業訓練後,學生選擇獨立工作的專業科目。學校教育突出設計的藝術水準,強調進行國際間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澳大利亞
悉尼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
該系原隸屬於1989年成立的設計學院(學院初期由設計管理、設計科學、時裝及織物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6個系組成)。1991年設計學院與建築及土木學院合並為設計、建築及土木學院。該系主要課程包括有:工業設計方法、三維造型、人機工程學、設計理論、材料處理、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結構設計、設計形態等。
新南威爾士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前身為1878年成立的悉尼專科學校,1949年改為現名。簡稱UNSW。該校是澳大利亞最大、聲望最高的教學和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澳大利亞工業設計課程開設最早的大學之一。其工業設計專業隸屬於建築環境學院。可授予碩士及博士學位。工業設計專業也招收在相關學校畢業並對該專業有興趣的人,設有成人教育部,供在職人員進修。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創建於1887年,原名為工人大學。1960年,改名為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1992年改為現名。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大學學府,歷史悠久,教育水準較高。其工業設計系隸屬於建築與設計學院,學院還包括有建築學、時裝設計、室內設計和園林設計等系。
堪培拉大學
1967年成立,前身為堪培拉高等教育學院。下設有管理學院、應用科學學院、教育學院、環境設計學院、資訊科學學院和傳播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設在環境設計學院內。該學院還設有建築、景觀建築、建築規劃、平面設計等系。在教學上,主要課程為專業及職業導向服務,鼓勵學生研修本專業以外的課程。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
義大利
歐洲設計學院
簡稱IED,1966年成立。學院總部設在義大利米蘭,在都靈、羅馬和卡利亞利分別設有分院。主要設計專業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電腦圖形、服裝設計、首飾設計、插圖、攝影、室內設計和場景設計等。
多姆斯設計學院
1983年在米蘭成立,簡稱DA,是義大利前衛設計研究生院,吸引了多國留學生。也是義大利設計教學研究和企業咨詢的中心,DA以義大利文化為根基,成為設計哲學論壇的中心。在設計教育上偏重設計實踐,重視設計文化的研討,注重從科技、文化、市場等多角度的觀點出發,轉化為設計成果。設有工業設計、設計管理、服裝設計等專業。
愛爾蘭
愛爾蘭國立藝術設計學院
是愛爾蘭最大的藝術設計學院。設有4個系和一個中心。設計系設有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時裝設計、編織物設計、印染織物設計、陶瓷、玻璃、金屬工藝等專業。
法國
巴黎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法國培養造型藝術和建築學人才的教育中心,曾是世界上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建築學府。其前身是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創辦的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和皇家建築學院。巴黎藝術學院曾培養出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善的建築學院,對後來世界各國的建築教育有廣泛影響。學院總結並傳播了文藝復興以來建築藝術的成就,對建築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南特高等設計學院
法國教育部批準的,南特商會所屬的高等技術院校。學院的宗旨是培養有經濟頭腦和市場開發能力的創新型設計師。目前該校是全法國唯一的教育部指定的設計學科重點院校。專業及研究方向為:工業產品極其包裝的美學和實用功能研究,自然和人工空間的設計和裝備,傢具和室內裝潢的設計,網頁設計,電子游戲的設計和製作,多媒體開發和應用等。南特高等設計學院是歐洲設計學院聯盟成員之一,文憑由法國國家教育部頒發。
瑞典
瑞典國立藝術與設計學院
1844年成立。為國立美術、工藝和設計學院。設學士、碩士學位。設有平面設計和插圖、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傢具設計、織物藝術設計、陶瓷玻璃設計、金工、繪畫、雕塑、攝影、美術教育等專業。
伍爾墨大學設計學院
1989年成立。設有工業設計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設有交通工具設計、產品設計、界面設計等專業。教師為職業設計師。學生在學期間,須在工廠或設計事務所工作數周。
蘇黎士設計學院
1875年成立,是瑞士優秀的藝術高等學府。設有平面設計、科學插圖、影視、攝影、室內設計、工業設計、首飾設計、服裝設計、織物設計、繪畫、美術設計教育等專業。該校與瑞士設計博物館比鄰,可以享用豐富的圖書和資料。
日內瓦實用美術學院
簡稱ESAA,1876年成立。設有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等專業。
波蘭
華沙美術學院
1904年成立,是波蘭最大的藝術學院。設有繪畫、雕塑、平面、室內設計、工業設計、藝術修復等6個系。專業有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舞台設計、繪畫、藝術編織、雕塑、版畫、繪畫與雕塑作品修復、書籍保護與修復、古董修復等。它在波蘭的藝術發展和文化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許多著名的藝術家曾執教於此。
捷克
布拉格美術•建築•設計學院
1885年成立,設有建築、設計、美術、平面、理論5個系和22個工作室。主要工作室有建築、室內、展示、傢具、交通工具、工業、環境、製鞋、雕塑、陶瓷、玻璃、金工、織物、時裝、繪畫、插圖、書籍裝幀、招貼、影視圖形、攝影等。
④ 《飄》的續集《斯佳麗》這本書好看嗎
在《飄》的最後,白瑞德徹底失望後,離開了斯佳麗,斯佳麗明白了自己真正愛的是白瑞德,於是前往白瑞德的故鄉查爾斯頓尋找白瑞德,希望能破鏡重圓。在查爾斯頓,受到了白瑞德母親和妹妹的熱情款待,但是由於迥然不同的生活觀念,她仍然無法融入查爾斯頓上層社會的生活,白瑞德也並不相信她真的悔過 ,並打算和另外一位貴族小姐結婚。斯佳麗在傷心之下,決定和她的堂兄(是她父親愛爾蘭的奧哈拉家族那邊的)前往愛爾蘭。斯佳麗在愛爾蘭生活得如魚得水,她用自己多年賺的錢幫助家族,得到了家族的愛,而且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可是,她漸漸發覺,她的堂兄和家族秘密地利用她來進行對抗英格蘭人的活動,使她陷入險境,在千鈞一發之際,仍然深愛斯佳麗的白瑞德趕到,在大火中救了斯佳麗,兩人重歸於好,一起踏上了回家之路。
大體內容就是這樣,至於斯佳麗是什麼時候懷孕的我記不太清楚了,岩姿好像是在查爾斯頓,後來傷心失望遠走愛爾蘭時發現的。在書里,白瑞德的母親和妹妹雖然對斯佳麗很好,但是完全無粗段絕法贊同她的打扮觀念和生活觀念,而斯佳麗無意中聽到大家對她的批評後逐漸改變自己來迎合查爾斯頓的上層社會,但是仍然不被大家真心接受。而她到了愛爾蘭後,她體內的愛爾蘭父親的血液和與生俱來的樂觀天性卻使她在愛爾蘭得到大家的喜愛。其實,我覺得那就是她的個性,完全沒必要改變自己來迎合別人。
反正,看《斯佳麗》這本書時,就覺得斯佳麗和白瑞德都不像以前了,燃迅有一點點失望。但是《斯佳麗》最終給了讀者一個圓滿的結局,也算是對《飄〉結尾遺憾的一種補償。
⑤ 請問血糖儀哪個牌子比較好
強生
雅培
羅氏的血糖儀都不錯,是比較有名的三大血糖儀品牌
上海長寧仙霞路III6號,好德超級
市場旁邊
歐姆龍omron
|
愛安德
|
博士醫生九安
|
日精
|
邁克大夫松下
|
魚躍
|
小護士歐脈
|
愛奧樂
|
美體康玉兔
|
強生
血糖監測羅氏
|
強生
|
雅培測利得
|
omron
|
歐脈三諾
|
拜耳
|
京都怡成
|
愛奧樂
|
利舒坦安妥
制氧機英維康
|
康尚
|
海龜易氧源
|
凱亞
|
神鹿龍飛
|
魚躍
|
亞奧氧立得
|
奧吉
|
象牌新松
|
海氧之家
|
康依健翔
|
康貝爾
呼吸機偉康
|
費雪派克
輪椅三貴
|
奧拓博克
|
中進康揚
|
互邦
|
方太康尚
|
海達
|
安維海波
|
泰康
|
魚躍凱洋
|
佛山
|
安泰
電動輪椅海達
|
愛司米
|
百瑞康互邦
|
康揚
|
中進奧拓博克
|
佛山
|
PrIDe海波
|
安泰
|
海達代步車愛司米代步車
|
PrIDe代步車
|
必翔代步車康揚代步車
|
百瑞康代步車
|
爬樓梯輪椅凱洋
護理床養光
|
小護士
|
邦恩達爾夢達
|
富林
防褥瘡床墊神鹿
|
康尚
|
爾瑪魚躍
|
奧拓博克
|
韓國AD聖海倫
|
百納
|
三馬樂惠
|
TRULIFE
助聽器西門子
|
歐脈
|
康祝樂音
|
新聲
|
其他
座廁椅凱洋
|
魚躍
|
日進康尚
|
佛山
|
海波互邦
助行器日進
|
凱洋
|
佛山三通
|
安泰
|
康尚購物車凱洋購物車
靜脈曲張襪瑞蘭森
|
艾迪諾
|
維娜珊大來
|
惠慈
|
環球
護具雅思
|
康祝
|
愛護民冠儒
|
大來
|
好輕松環球
|
AQ
康復理療奔奧
|
三特
|
康祝好醫生
|
場效應
|
綠海綠之光
|
三株
|
華醫賽福瑞
|
和慈
|
環球攀高
|
康復理療
體溫計華盛昌
|
雷泰
|
倍爾康魚躍
|
邁克大夫
|
omron歐脈
|
愛奧樂
|
金牛美體康
⑥ 卡馬喬執教的國家隊和里皮執教的國家隊,哪個更有實力
卡馬喬與里皮都是世界名帥,只是卡馬喬更像包裝出來的世界名帥,里皮則是從歐洲冠軍,世界冠軍賽場上走出來的貨真價實的名帥。所以就兩者比較而言,卡馬喬作為世界名帥的水好胡襲分太大,里皮先生帶領中國的比賽戰績遠勝於卡馬喬。 卡馬喬帶隊時中國足球隊對陣巴西0:8,對陣泰國1:5等都是潰敗式的輸球。當然,里皮先生也有帶隊時0:6大比分輸給威爾士的經歷。但縱觀兩者之間的比賽的過程來看,里皮先生是輸而不亂。
短短幾個月把友兄之前幾年成型的打法推倒重來,那簡直就是瞎折騰。所以85-89這年齡段的國家隊,是白白被腦殘的中國足協折騰完了。 我們應該慶幸中國足球迎來了里皮先生這位世界名帥,沒有比較就不懂得分辨水平高低。從世界盃預選賽的奮起急追,到這次亞運會男足的爆發,我們可以欣喜地感受到里皮教練團隊對於中國足球潛移默化的改造。相信里皮先生,相信他的團隊,隨著做鏈中國足球改革的深入,這位世界冠軍教頭一定會帶領中國足球創造輝煌的!
⑦ 雅姆·蒂索的人物經歷
雅格布·約瑟夫·蒂索(後更名為雅姆·蒂索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French Painter, 1836-1902)法國畫家、雕版師和彩釉師,以所作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社會的人物肖像馳名。初受宗教教育,19歲去巴黎鑽研藝術。1859年首次在沙龍(法國政府主辦的官方藝術展覽會)展出作品。初期作品陰郁沉悶,轉作現代風俗畫和時髦肖像畫後,很快在巴黎藝界中取得聲名。普法戰爭(1870~1871)時打過仗,後來又參加巴黎公社。公社失敗後,他逃往倫敦(1871年5月),定居倫敦市聖約翰林(St.John's Wood),開始重建事業。在此時期,除繪畫外,作了許多蝕刻版畫、乾雕版畫和磨凹版畫。1870年代末,又對景泰藍的上釉工藝發生興趣。1882年11月他的愛爾蘭人情婦去世之前,他以倫敦為家,偶爾外游。回巴黎後,一度為重獲昔日的聲譽而奮斗,但並不順利。1885年,經過一次靈性的感受後,他決定繪制一部基督畫傳。曾多次游歷聖地,以《新約》為主題作水彩畫約350幅,分兩卷出版。他去世時正在以《舊約》為題材做一系列素描 。
1836年10月15日,出生於法國西部的港口城市南特,兄弟四人,母親瑪麗·杜蘭德是法國布里多尼人,父親馬塞爾·T·蒂索來自一個具有義大利血統的家庭。蒂索的父親起初住在貝桑松市,靠近法國和瑞士邊境。他是一個成功的麻布商,母親和姑姑經營著一個制帽公司。在港口城市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年輕的雅姆·蒂索對兩種不同的事物有著非同尋常的洞察力:高級時裝和航海相關的工具,這些在他後來繪制航海背景下的時尚婦女時,被巧妙地融合到他的技巧中。馬塞爾·T·蒂索從麻布生意中賺了很多錢,買下了布伊侖城堡,退休後住在那裡,並把他晚年時光花在了諸如收集貝殼之類的業余愛好上。
被描述為「守舊的基督徒」的父親,強迫雅姆·蒂索接受虔誠的宗教教育。大約1848年,他被送到費蘭德斯地區貝桑松市的一個教會學院,然後又去布列塔尼半島的瓦恩斯和諾曼底的多爾的教會。在這些歷史名城,他顯示出獨特的藝術天分,喜歡專注地繪畫當地建築。盡管父親公然反對,大約1856年他還是離開家鄉前往巴黎,報名參加了一個正式的培訓班,這幫助他進入了享有盛名的巴黎美術學院。在那裡他遇到了校友詹姆斯·惠斯勒,一年後,展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他母親的肖像。1858年,他成為歐洲拉斐爾前派風格的畫家拉莫特和費隆德罕的學生。同一畫室中還有德迦,整個1860年代,他們都是親密的朋友。盡管蒂索和德迦一樣對現代題材褒有激情,在他拜訪安特衛普的巴倫·利思(阿爾瑪·泰德瑪正打算和他聯手創作一系列壁喚談畫)後,他開始受到另一種影響,開始創作歷史性的作品(甚至署名為古體的「雅格布·蒂索」),十分接近利思的風格,他甚至不只一次地被人指責為剽竊。1859年,法國掀起英國崇拜,蒂索將他的名字也英國化,就是現在所知道的「雅姆」,法國人聽起來就像盎格魯撒克遜人發出的異國情調的「雅格布·約瑟夫」。
1860年蒂索在巴黎沙龍展出五幅油畫,三幅歷史題材和和孝碰兩幅婦女肖像。1861年他在沙龍展出了六幅油畫,其中三幅作品基於浮士德和瑪格麗特的故事。1860年代早期的沙龍評論批評他迷戀中世紀戲裝,且始終認為他的作品只是機械地模仿巴倫·利思的名作。
1862年,蒂索到義大利采風,在威尼斯,他開始創作一系列回頭遊子主題的油畫,在佛羅倫薩,他寫了一封信給德迦,特別提到貝利尼、卡巴丘和曼坦納的作品給他留下的印象。回到巴黎後,他結識了住在附近的小說家都德,兩人成為很好的朋友。1863年他有三幅作品在沙龍展出。很可能同年他第一次到走訪倫敦,有關他生活早期的資料粗略得讓人失望。
1860年代中期,就要進入而立之年的時候,蒂索的風格有所變化,他開始回歸當代藝術的主流。1864年他第一次在倫敦皇家藝術院展出作品,很可能因此而到了倫敦(皇家藝術院的目錄中列出肯辛頓旅館的地址,但沒有其他證據表明他確實在那住過)。他提交的作品是一幅無名的中世紀題材畫。同年,他在巴黎的沙龍也展出了兩幅作品。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展示現代題材的作品,巧合的是,這也正好是阿爾瑪·泰德瑪突破中世紀風格的時期,他的創作轉向古羅馬題材。蒂索這種新的藝術嘗試受到一致好慎逗評,從此,他開始被認可,1866年他在巴黎沙龍展出的兩幅油畫獲獎,這使他獲得了無需評選人員挑選就可直接參展的權利,當然他也贏得金錢上的獎勵。當蒂索毫不費力地脫掉中世紀戰袍,開始創作不斷升值的現代題材作品時,目瞪口呆的德迦顯然有些許嫉妒。到1867年,蒂索已有足夠的財力在巴黎L'IMPERATRICE64大街(後來改名為su·Bois·de·Boulogne大街)購買一棟帶畫室的豪宅。他在那裡住了四年,至死他也沒有將這座宅子賣掉。
也許受到法國執政內閣時期(1795-99)龔古爾自然主義作品啟發,1868年蒂索開始短期創作描繪穿18世紀晚期服飾的男女的風俗畫,以及由於戰爭爆發而中斷的錯視畫藝術。蒂索與英國的聯系也在1860年代末受到影響。受《名利場》雜志委託,他於1869年去英國研究諷刺畫。兩個筆名分別為「猩猩」(卡羅·皮利格利尼)和「間諜」(雷斯利·瓦德)的藝術家定期為雜志以幽默的方式描述傑出人士。接下來的八年多時間,蒂索(筆名為不知緣由的「科伊德」)加入到他們當中,創作了62幅諷刺畫。其中,第一幅是一些外國元首,很可能是研究歐洲大陸的結果。但當他搬到倫敦後,不同於畫家弗里德里克·雷頓和查理斯·達爾文,他的主題全是英國人。托馬斯·鮑爾斯,《名利場》的創始人和編輯,成為蒂索的親密朋友,1870年,委託他畫一幅戰士和冒險家弗里德里克·波納貝的肖像,這幅作品取得巨大成功,其它重要而賺錢的任務接踵而來。
法國普魯士戰爭爆發後,當許多藝術同行由於政治傾向到英國避難時,蒂索留在法國參加了國民自衛軍並且偶遇時任《晨報》戰地記者的鮑爾斯,他讓鮑爾斯住在自己家裡,並且在巴黎被包圍時和鮑爾斯一起出生入死。蒂索為鮑爾斯的文稿創作了一系列軍事人物插畫,1871年,《保衛巴黎:戰地實錄》在倫敦結集出版。
1871年,巴黎失守後,蒂索留下來並且和公社有些許牽連。他介入的真實動機,是由於深切的同情還是個人興趣,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但這被證實是錯誤的政治傾向,為此,德迦和其他的朋友永遠不會原諒他。當巴黎公社瓦解後,他飛到倫敦,他早期對鮑爾斯的熱情接待得到了回報,鮑爾斯讓蒂索住在他自己的家裡——海德公園附近的克里夫公寓。在倫敦蒂索重新開始為《名利場》創作插圖,在7月到12月之間繪制了22幅卡通畫。
從1871到1874年他與德迦的部分通信中我們知道,蒂索開始在倫敦取得成功,因具有敏銳的商業頭腦而聞名(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稱其為「商業天才」),他的作品價格都很高。那時他開始和一些作家接觸,從他朋友發表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人性上的一些東西,從德迦為他畫的肖像可以推斷,蒂索穿著相當講究,幾個作家都特別提到了他對外表的在意,他也是一個懂得自我提升的人。埃德蒙·德·龔古爾曾在1874年有些誇張地評論:「這個英國白痴行為的開拓者,這不是他的主意嗎?帶休息室的畫室,那兒隨時都有冰鎮香檳提供給來訪者,畫室被花園包圍,一個穿著絲襪的男僕整天擦拭著灌木葉。」英國藝術家路易斯·喬普林頗有感觸地提到:「蒂索是一個有魅力男人,非常英俊,像譚克公爵一樣…他衣冠楚楚,再沒有一個藝術家比他更在意自己的衣著和舉止了。」1890年,埃德蒙·德·龔古爾又一次寫到蒂索「…這個復雜的人,是神秘和做作的結合體,極端聰明的他有一個獨特的頭顱和一雙死魚般的眼睛。他充滿激情,每兩到三年就有新的趣味,為此,他又可以和生命續簽一個短暫的租約。」其他作家也有類似的評論。他旺盛的精力促使他迅速地採納新的激情,為他的藝術技巧嫁接新枝,從蝕刻版畫到搪瓷到攝影,晚年,他甚至從事考古學。像變色龍一樣,蒂索在他整個藝術生涯中不斷地開拓新的藝術風格,從受利思啟發的歷史風俗畫,到拉斐爾前派,印象派傾向,現代寫實,直到宗教藝術的最高境界。
蒂索和鮑爾斯的友誼不斷加深,毫無疑問,這個結交甚廣的出版人為他進入倫敦社會敞開了無數大門。結束對十八世紀對話場景的描繪後,蒂索把他的繪畫主題與泰晤士河和船聯系在一起。這也許是受惠斯勒的影響,整個1870年代惠斯勒是蒂索的親密朋友,他曾不只一次地在作品中描繪泰晤士河和它上面的橋。蒂索作品的典型特徵是畫面中的女人,因此他被稱為「汪平的華托」。
1872年春天,蒂索搬到聖約翰伍德斯普林菲爾德街73號。1873年他又搬到格洛夫路口17號(後來改為34號),在那兒他居住了大約十年。這所房子建在18世紀修道院的土地上,附近的道路稱作修道院路,這個地方因居住著高級情婦和姘婦而聞名,據說這里通向別墅的小路兩邊都是茂盛的樹木,這樣可以使那些來訪者在下馬車後避開鄰居的視線,在那兒蒂索建造了自己的畫室,並且仿造蒙梭公園在花園建了一個壯觀的柱廊(阿爾瑪·泰德瑪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描繪,不幸的是,柱廊後來被摧毀了)。同年,他在皇家藝術院展出第一幅英文社交作品《太早》,同時還展出了《般長的女兒》和《昨晚》。1874年,藝術史上有重大意義的第一次印象派展覽開幕,盡管蒂索經常回巴黎,盡管收到德迦的邀請信,但他仍拒絕參加。雖然他拒絕成為印象派畫家,但他仍跟這個運動的很多成員成為好朋友。貝爾特·莫里索曾來倫敦拜訪過他,並祝賀他的成功;1875年,蒂索與馬奈一同走訪威尼斯,他還得到馬奈的名作《藍色威尼斯》。
隨後蒂索的一段最引人爭議和思索的時期開始了,這為他的生活和作品帶來獨特的浪漫意境。大約在1876年或更早一些,他開始和一位女士私通,這位女士的身份在半個多世紀過後仍然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一直以來她總是被人們作為神秘人物提到。許多細節還是令人著急的模糊,但顯然,他第一次遇到所知的牛頓夫人是在聖約翰伍德,當時她住在已婚妹妹瑪麗·哈維家裡。1854年,凱思琳·凱利出生在博恩·凱思琳·艾琳·阿士漢姆凱思琳·牛頓,父親查爾斯·凱利,曾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普通職員,後來成為奧爾德尼峽島的行政長官。16歲的時候她去印度看望哥哥弗雷德瑞克——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她到達後不久,她嫁給一個鰥夫,印度市政服務局的外科醫生艾薩克·牛頓。在船上,她曾和帕里斯船長有過短暫的戀情,盡管如此,1871年1月3日她還是嫁給牛頓。在婚後一周,她和帕里斯的私情暴露,她離開牛頓,很快她和帕里斯的關系也中斷了,她返回英國。因為通姦行為,牛頓提起離婚訴訟,年末獲准。1871年12月20日,她的女兒穆里爾·瑪麗·維奧萊特在約克夏考伊斯布勞出生,據她說小孩的父親是帕里斯船長。1876年3月她的第二個孩子塞西爾·喬治在她姐姐家出生,這次凱思琳·牛頓奇怪地宣稱塞西爾是她前夫的後代,但也有人猜測蒂索才是孩子的父親(蒂索幾乎沒有給這個孩子遺產,這仍是個迷)。接下來的五年裡,蒂索和凱思琳·牛頓住在格洛夫路口,兩小孩在姨媽家一起長大,並且經常到蒂索家,成為他的繪畫對象。盡管一些作家,其中包括西特維爾·斯蒂芬,暗示那將是垂死的婚姻,很明顯他們不可能結婚。蒂索和凱思琳都是天主教徒,很可能凱思琳無法接受離婚的合法性。
即便在法國,這也很難被接受,那時候很多藝術家都有情婦,但都很少公開住在一起,更不會在作品中描繪,蒂索把凱思琳·牛頓當作他的主要模特和繆斯女神。與有兩個孩子的寡婦六年的情事,還將其展示在畫廊的牆上,他發現自己很快被他的目標顧客所拋棄。原來天然的社交高手,卻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在有些地方,還被當成社會流氓。他不再邀請朋友到家裡,怕他們在這樣罪惡的一對面前困窘,當然同情他的那些波希米亞的合作夥伴還是受歡迎的。他變得隱世而隔離,很少參加展覽,開始繪畫更為隱私的居家情景,許多作品中都是牛頓夫人和她的孩子們的理想化形象。他也開始創作油畫之外的其他藝術作品,比如精緻的景泰藍搪瓷、黃銅和青銅花瓶,以及搪瓷修飾的其他物品,其中一些在油畫的基礎上創作,並且還創作了一批蝕刻版畫。在1876和1886年間,他創作了80多幅版畫作品,許多都取材於他的油畫,這些大都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自從與凱思琳·牛頓同居後,蒂索停止在皇家藝術院展出作品,直到1881年,盡管1877到1879年他仍在新開的格羅夫納畫廊參展。1877年,他在格羅夫納畫廊展出十幅油畫,同時展出的還有惠斯勒,新古典主義畫家阿爾瑪·泰德瑪、雷頓和波因特,以及拉弗爾前派的伯恩·瓊斯、米萊。約翰·拉斯金對這個展覽的批評因兩點而著名,首先,對蒂索作品的評論,「他們的機智和聰明傾向於讓觀眾忘記他們的嚴謹…不幸的是,大多數作品,只是庸俗社會的彩色照片」(雖然他謙虛地贊賞蒂索的《挑戰》,諷刺系列《意志的勝利》的第一幅作品);然後是他對惠斯勒的攻擊,「…從不希望聽到一個紈絝子弟把兩百幾尼投給公眾臉上的一壺顏料。」惠斯勒認為拉斯金在輕視他們,他希望與蒂索聯合反抗,讓蒂索作為起訴拉斯金的證人(惠斯勒贏了,得到了讓人嘲笑的一點賠償金)。由於蒂索的拒絕,惠斯勒結束了他們長期的友誼。這並非蒂索不善於處理友誼的唯一事件,當他把德迦給他的畫賣了以後,他們的友誼也中斷了。
1882年5月,倫敦的達德利畫廊展出了蒂索系列作品《現代生活中的回頭浪子》中的四幅畫作,同時還有對他1859年以來的作品的攝影回顧。月末,蒂索拜訪龔古爾兄弟討論他們作品《勒內·莫普蘭》的插圖,十幅版畫中的幾幅是由他自己和凱思琳的照片翻印製作。那時她被診斷為肺結核,病情逐漸惡化,他們的活動不斷被指責,她的隱居引發眾多牽強的傳說,有人說蒂索將她鎖起來,變成家庭的囚徒。她最終死於1882年11月9日。一周內,蒂索發狂了,拋棄了他的房子,把繪畫材料推倒在地板上,返回法國。有關凱思琳·牛頓的生與死的流言持續了50多年(例如,阿諾·巴尼特的《日記》記錄了一個想像中的故事,說當她收到蒂索的斷絕關系的信後自殺了)。很長一段時間,蒂索都無法接受她的離去,她繼續在他的作品中的出現印證了他的絕望和思念。住宅及其記憶太令蒂索傷痛了,他從未再回去,阿爾瑪·泰德瑪買了它,裝飾成奢華的龐貝風格。
1883年,蒂索在巴黎的工業宮舉辦個展,展品包括在倫敦十年間創作的油畫、素描、更重要的版畫,以及景泰藍搪瓷。雖然這時他還沒有以水彩畫而著名,同年及第二年他同法國水彩協會一同展出。
蒂索對牛頓夫人的思念並沒有阻止他對別的女人的興趣,據說,他曾追求過他的作品《雜技》中的走鋼絲的女人。也有傳聞說他計劃和畫家路易斯·雷森納的女兒路易莎·雷森納結婚。埃德蒙·德·龔古爾記載,他曾在巴黎的家裡加了一層地板准備迎娶雷森納小姐,但她最後拒絕了他。牛頓夫人的靈魂繼續跟著他(有點文學色彩),1885年初,蒂索遇見了專業巫師威廉·艾琳頓,5月20日他參加了艾琳頓的降魔會。艾琳頓的傳記作者說,靈魂導游「厄尼斯特」陪著牛頓夫人的靈魂進入了蒂索的靈界,會面期間,在厄尼斯特的幻影火把的照耀下,他們吻了幾次。然後,她和蒂索握了握手,消失了。毫無疑問,艾琳頓只是一個騙子,但蒂索把他奉以為神,為此創作《靈界現身》(後來丟失了,人們只知道版畫)作為對這一場面的記錄。他還為艾琳頓的傳記繪制插圖《兩個世界的相逢》。
蒂索返回巴黎的前兩年,創作了一系列油畫,1885年4月到6月在西爾德美耶畫廊展出,第二年在倫敦的土斯畫廊展出。這個作品系列計劃出版蝕刻版本,並由包括左拉和莫泊桑在內的法國著名作家創作文稿。這些是蒂索作為上流社會畫家的最後作品,因為它導致蒂索進入完全不同的另一版本的生活。當他開始繪制這個系列的最後一幅作品時,他讓他的女模特在穌爾比斯教堂唱聖歌。在那裡,他為《耶穌的生活》繪制插圖,蒂索後來宣稱,耶穌將其帶入了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之後他又為插圖本聖經畫素描。這種新的嘗試與其對自己生活的評價一致。牛頓夫人離開後,他涉足巫術,以及其他宗教方面的崇拜。憤世嫉俗的觀察者指出他的這種痴迷碰巧與1880年代和1890年代的宗教熱情和天主教復興相吻合。開始接受宗教的蒂索當然幸運地受益於這種潮流。
蒂索的目標是展示聖經的本來場景,而不是幾代藝術家們想像中的那樣。因此,1886年,在他50歲生日時,他前往巴勒斯坦開始為《耶穌的生活》創作水彩插圖,並大量使用攝影作為參考資料。他於1887年3月返回巴黎,1889年再次走訪中東。同年他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他的另一組「精神」題材《現代生活中的回頭浪子》展出,並被盧森堡博物館永久收藏。然而,蒂索並沒有完全放棄他的俗世興趣,1890年代早期,他為演員瑞加尼畫肖像。
1894年,歷時八年的《耶穌的生活》已有290幅插圖,大多數都在戰神校場沙龍展出過。1895年他在巴黎展出了全部365幅作品,1896年在倫敦展出。在1896-97年間,這個紀念性的工程由曼姆土爾斯公司出版,一直暢銷。兩卷的英文版《我們的拯救者耶穌的生活》1897和1898年由亞瑟·貝爾翻譯,並贈給英國前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那些水彩畫在1898-99年成功在北美巡展,1900年被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一直保存至今。
對於現代的眼睛來說,蒂索的宗教插圖並不是很有吸引力,但對於熟悉他早期作品的人來說,這樣的作品簡直太不可思議了。然而,對於不了解他早期生涯的人來說,這是宗教組織和教民所欣賞的新發現。當他創作《古羅馬聖殿騎士》後,蒂索的成就得到正式認可。這位「天才商人」僅靠《耶穌的生活》的法文版版權就賺了100萬法郎,在北美賺了10萬美金,賣給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原作賺了6萬美金。
雖然這些圖像出現在蒂索藝術生涯的後期,但並不是最終作品。1896年,《平面》委任英國插圖師雅格布胡德為雅典的第一屆現代運動會采訪藝術家。一時大意,他上錯了船,去了埃及,在旅程中他寫道,「一個非常有趣的旅行者,長著灰連鬢鬍子,著裝整潔的優雅人士經常戴著手套出現在甲板上,好像要上馬路。」他是,雅格布胡德最後回憶說,「雅姆·蒂索,他要返回巴勒斯坦繼續他的聖經系列精彩插圖,為此他投入自己生命中所剩下的一切。」在六十歲的時候,繼《耶穌的生活》插圖成功後,蒂索開始另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為《舊約全書》畫素描(存放在紐約的猶太博物館),他在巴黎展出了為前四卷創作的八十幅作品。從1897到1902年,蒂索在從父親那裡繼承的布伊侖城堡和自己在巴黎的家中隱世(其實經常有來訪者,其中包括阿爾瑪·泰德瑪,蒂索後來又去過倫敦,看到了阿爾瑪·泰德瑪對其舊宅的改造)。他繼續素描《舊約全書》,但創作到一半的時候(他計劃創作400幅),他於1902年8月在布伊侖辭世,葬在了城堡中的禮拜堂。由其他藝術家後續完成的《舊約全書》於19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