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有些成語是建立在故事上的,而成語正是這些故事的提煉,不僅寓意豐富,而且朗朗上口。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1、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2、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3、有名無實: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4、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5、以管窺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7、羽毛未豐: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8、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9、異軍突起: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現。
10、以強凌弱: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11、飲醇自醉: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12、一鳴驚人: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13、有備無患: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14、休戚相關: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15、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16、一發千鈞:發:頭發;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17、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18、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19、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23、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4、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展極快。
26、朽木不雕: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27、興高采烈: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28、刎頸之交: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9、一傅眾咻: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
30、一木難支: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31、為虎作倀: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
32、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33、言過其實:言:語言;過:超過;實:實際。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34、夜郎自大: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35、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36、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37、以卵擊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38、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39、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40、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41、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42、與虎謀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43、先發制人: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44、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45、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46、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47、魚目混珠: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8、予取予求:予:我。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財物)。後指任意索取。
49、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
50、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51、有腳陽春: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52、一敗塗地: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53、一錢不值:一個銅錢都不值。比喻毫無價值。
54、未雨綢繆: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備工作。
55、五色無主: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56、以貌取人: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57、先聲奪人: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58、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59、一揮而就: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60、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61、一暴十寒: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62、一代楷模: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63、下車泣罪: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切。
64、一國三公: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65、鷸蚌相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66、陽春白雪: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67、庸人自擾:自擾:自找麻煩。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68、妄自尊大: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別人放眼裡。
69、一夔已足: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70、一竅不通: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71、以古非今: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72、自作聰明:自以為聰明而亂作主張。指過高地估計自己,主觀地辦事。
73、以鄰為壑: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裡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74、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75、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7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77、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78、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7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80、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81、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8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83、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84、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85、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86、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87、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自相矛盾:
【釋義】矛,長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抵觸,不一致。2.也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沖突。
【近義詞】相互抵觸、前後抵觸
【反義詞】天衣無縫、自圓其說、無懈可擊
濫竽充數
【釋義】濫:不加選擇;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充:冒充;數:數目。
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湊一個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只是湊個數而已。
【近義詞】魚目混珠
【反義詞】貨真價實
畫龍點睛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說話或寫作時在關鍵地方簡明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
刻舟求劍
【釋義】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貳』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
1、濫竽充數成語故事: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5、紙上談兵成語故事: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死了。
『叄』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50字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1):畫餅充飢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此時渡過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飢。
成語故事(2):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一天睡在乾柴上,每一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成語故事(3):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4):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此時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成語故事(5):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就是:我必須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最後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成語故事(6):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就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就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就是盜斧的賊。之後,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就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成語故事(7):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之後,此時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但就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此時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後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成語故事(8):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成語故事(9):量力而為
故事:公元前712年,鄭庄公借口許庄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庄公管轄。此時鄭庄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庄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成語故事(10):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就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此時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願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此時就把書借給他讀。於就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成語故事(11):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齊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最後贊同聯劉抗曹。
成語故事(12):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團團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導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此時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此時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肆』 成語故事有哪些
1、寓言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買櫝還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長、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2、歷史成語故事:
背水一戰、望梅止渴、紙上談兵、三顧茅廬、卧薪嘗膽、四面楚歌、指鹿為馬
3、神話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攀龍附鳳、屠龍之技、葉公好龍、精衛填海、八仙過海、開天闢地
4、三國成語故事: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桃園結義、曹操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連環計、官渡之戰、長坂橋、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刮骨療傷、白帝城、火燒連營
5、關於戰爭的成語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窮兵黷武、如火如荼、勢如破竹、堅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敗塗地、兵荒馬亂、兵戎相見、朝秦暮楚、二卵棄干城、烽火連年、化干戈為玉帛、禍結兵連、揭竿而起、龍血玄黃、一夫當關、枕戈寢甲、直搗黃龍
『伍』 成語故事有哪些
中國經典的成語故事有畫蛇添足、刻舟求劍、一葉障目、三顧茅廬、道聽途說、按圖索驥、按圖索驥、買櫝還珠、邯鄲學步等。這些成語故事都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並且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引人深思。
畫蛇添足:是一個人畫完蛇以後,又給蛇添了腳,最終沒有得到賞賜的那壺酒。寓意是做事無需多此一舉,稿賣爛無中生有做法是錯誤的。要實事求是,根據事實去完成任務。
刻舟求劍:一個人認死理,以為劍掉到水裡在船上刻記號就能找到,可忽略了船是動的,劍是靜止的,一味模仿樵夫刻記號下山找斧頭的做法是錯的,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他不知變通、不會隨機應變。
一配飢葉障目:是拿一片樹葉擋在眼前,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別人是能鍵漏看到我們,不存在隱身的效果。這個成語警示我們不要被局部現象蒙蔽,不能盲目輕信,要全面、客觀、科學的看待問題。
三顧茅廬:是劉備三次拜訪請諸葛亮並請他出山,這個故事是一段佳話,用來表示求賢若渴的一種態度和做法,表示對賢才的渴求和誠意。
道聽途說:毛空總把在道上聽來的消息誇大其詞以後講給鄰居艾子聽,比如鴨子一次下100個鴨蛋,天上掉肉等,還說得有模有樣,實際上一點根據都沒有,不可信。
按圖索驥:講的是伯樂的兒子按照圖畫去找千里馬,結果找到了癩蛤蟆,批判了那些墨守成規辦事的人,也可表示按線索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