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演義》中曹操做過哪些事
1、曹操獻刀
為了除掉禍國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計,曹操從王允處借來了七星刀來刺殺董卓。不料卻因為鏡子的反光而被發現。
因為董卓力大,加上此時呂布也已趕來鏈扒,曹操隨機應變,以獻刀為名糊弄了過去。隨後,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2、煮酒論英雄
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戰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試探劉備是否有稱慎喚返霸天下的野心,最終被劉備巧言瞞過。
3、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寬飢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❷ 三國演義里曹操的主要事跡(簡介)
1、智激袁紹
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游俠。他們兩人曾經去看別人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袁、曹兩人便拔刀搶劫新娘。
在他倆跑出來後,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里!」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2、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袁紹舉兵十萬南下,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
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4、誤殺呂伯奢
當時曹操被董卓追殺,他逃到呂伯奢家中,但呂伯奢不在,由於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兒子等人要殺他,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來發現是誤殺。於是離開,在路上遇到呂伯奢,可能怕呂伯奢泄露自己的行蹤,也一起殺了。做事很果斷。
5、曹操割發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經過麥田時,曹操命令官兵們不準踐踏麥地,否則要殺頭。於是官兵們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翼翼地蹬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有的望著官軍的背影,還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飛起一隻鳥兒,驚嚇了他的馬。他的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他要執法官為自己定罪,被執法官拒絕。曹操要舉刀自殺,被眾人勸住。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說:「那麼,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
❸ 三國時期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的故事有:
1、悔殺華佗:
有一年萬物豐收之時,曹操奉皇命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
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馬竟然尥蹶子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森散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
曹操反而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在完成任務前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一截頭發投擲在地上。
❹ 三國演義有關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激卜3月15日[8]),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明姿穗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冊巧,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其他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4)三國演義的曹操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小說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小說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小說劉備的整體形象: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❺ 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故事有:
1、官渡之戰: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曹操打敗袁紹,官渡之戰以後曹操統一北方;
2、望梅止渴:曹操在行軍途中因為天氣炎熱,軍士們都停滯不前,曹操卻告訴軍隊前方有酸梅樹,將士們聽到消息以後就加快行軍步伐,後人用望梅止渴比喻看到希望之後奮勇前進;
3、煮酒論英雄:在水淹下邳,生擒呂布之後,劉備依附曹操,曹操設宴試探劉備是否有遠大志向;
4、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更名為許都,利用天子的名字型大小令諸侯;<
❻ 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1: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陳琳寫文章把曹操給罵了,而且罵得很難聽,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給囊括了。後來曹操抓住了陳琳,審訊時,曹操問道:「你為什麼罵我的祖宗?」陳琳嘿嘿的笑道:「我當時寫文章,文思泉湧,罵你罵的起興,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給帶上了。」曹操素知陳琳是個人才,聽罷他的話後哈哈大笑,竟然寬恕了他,並把他留在身邊視為好友。
故事2:曹操非常喜歡幽默的人。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職,利用職務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換,被人告發,被免職。有一次曹操看見了他,就有意問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開他的玩笑,就說「拿去換吃的了。」曹操聽後哈哈大笑,恢復了他的官。
故事3:曹操聽說丁儀很有才學,想把女兒嫁給他。曹丕反對說:「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個獨龍眼,怕有些不妥。我們的公主怎麼能受這委屈。「曹操後來接見丁儀,對他的才華大加贊嘆,不禁後悔當初聽從了曹丕的勸阻,他說:」丁先生多好的人吶,縱然他瞎了一隻眼,也應該把女兒嫁給他,,丕兒誤我也。」
故事4:曹操聽說荀攸才高志大,就寫了一封極為懇切的邀請函給他,內雲:「方今天下大亂,正是智士勞心之時,而先生籠袖觀望,歸隱道山,不覺得太久了嗎?」荀攸接到信後大為感動,於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軍師。
故事5:名士阮瑀不喜歡曹操,為了逃避曹操對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齊披發入山。曹操不依不饒,在山腳下焚山求士。烈焰騰空,阮瑀耐不住,終於入朝,得以展其才華。
故事6:曹操聽說太史慈的大名後,想把他羅致帳下,遂派人送去禮物。太史慈打開一看,內中空無一字,僅是一味中葯,其名「當歸」。
故事7:曹操曾頒布三道求賢令。這三道求賢令一舉顛覆了中華傳統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維。曹操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大步流星地將這一主張無條件的貫徹到底,使「唯才是舉」成為優先於其他所有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成為千古佳話。
故事8:曹操,發布「唯才是舉令」,招賢納士。在他的高級謀士戲志才去世後,他對當時任侍中、尚書令的荀彧說:「志才死後,沒有可以與我共同商談國家大事之人」,並要求荀彧為他推薦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兩人初次見面,就縱論天下大勢,探討國家興亡,暢談治國用兵之道,十分投機默契。曹操就十分高興地對眾人說:「能使我成就天下大業的,必定是此人!」
故事9:曹操打敗袁紹後,在袁紹的軍營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將私通袁紹的信件。曹操卻看也不看就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了,並說:「袁紹兵強馬壯,我自己有時也打退堂鼓,何況你們呢?」眾將無不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死而後已。
故事10:曹操南征張綉,劉表部將文聘抵抗到最後一刻才無奈的向曹操投降。「先生為什麼來遲了啊?」曹操笑著對文聘說。「我無力輔佐劉表成就大業,又無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來晚了。」「好忠臣。」曹操感嘆一句,旋即讓他統帶本部兵馬,依舊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故事11:曹操賞罰分明,極少貪功,戰事一了,常會在慶功宴上作一番點評,將分屬於各位謀士武將的功勞逐個指出,此乃「盪寇將軍張遼之功也」,「此乃賈詡之功也」,「此乃鍾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故事12:曹操很信任魏種。當年兗州被呂布奪去,郡縣之人多叛曹應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拋棄我。」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後來曹操戰敗呂布,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結實實,送到曹操面前。「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復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就像自己從來沒有發過誓。
❼ 【三國演義曹操有那些著名的故事
1.曹操遇馬超——割須棄袍
話說曹洪中了西涼戰將馬超的計,丟了軍事要地潼關,曹操大怒,曹操帶領三寨大小將校,向潼關殺來,正巧遇上西涼兵馬。兩邊都布下陣勢。曹操部將於禁、張郃、李通先憨鄲封肝莩菲鳳十脯姜後迎戰馬超,均敗下陣來。馬超把槍往後一招,西涼兵一齊沖殺過來。曹軍大敗。西涼兵來勢兇猛,曹軍將士都抵擋不住,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驚慌,拿著佩刀馬上割了鬍子。軍中有人把曹操割鬍子的事,告訴了馬超。馬超又叫人大喊:「短鬍子的是曹操!」曹操聽見喊聲,立即扯起衣角包著下巴逃跑。後人有詩說:
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脫錦袍;劍割髭(zī)髯(rán)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區討伐張秀,天氣熱的出奇。到了中午,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附近有沒有水源曹操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加快速度感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了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3.曹操夢中殺人
為防止別人暗算,曹操他對照料、服侍自己飲食起居的侍從們說:「我有個毛病,或者說特殊功能,當我在睡夢中時,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會跟夢游症似的,馬上跳起身來殺死這個人,所以今後當我睡著、尤其是熟睡之際,千萬不要靠近我,以免誤殺。」
曹操為使眾人相信自己的話,於是在一天夜晚睡覺時,故意蹬開被子,裝作受凍而不知的酣睡狀態。
一個平日深受曹操喜愛、對曹操的照料也十分精細入微的小男童,見主人在寒夜受凍,出於職責、更出於對曹操的愛戴,便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走到曹操卧床前,剛要伸手撿起地上的被子給主人蓋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頭寶劍,狠命一揮,男童即刻身亡。曹操殺人之後,一言不發,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來。
其他侍從嚇得面無人色,都呆傻般一動不能動。很長時間才清醒過來,但誰也不敢再靠近曹操。那個被殺的小童也就一直橫在曹操床下。
第二天清晨,曹操醒來,一見床頭床尾濺滿鮮血、床下又橫卧著已死的小童,大驚之後便大怒:「誰敢殺我所愛之人?!」
曹操的這種伎倆,只有一人看得透明之極。這個人就是楊修。當曹操裝模做樣為小童送葬時,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
❽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作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供大家參考與借鑒~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曹操的故事:愛惜人才的曹操
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
有一次陳琳寫文章把曹操給罵了,而且罵得很難聽,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給囊括了。後來曹操抓住了陳琳,審訊時,曹操問道:“你為什麼罵我的祖宗?”陳琳嘿嘿的笑道:“我當時寫文章,文思泉湧,罵你罵的起興,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給帶上了。”
曹操素知陳琳是個人才,聽罷他的話後哈哈大笑,竟然寬恕了他,並把他留在身邊視為好友。
曹操的故事:月亮和外國,誰遠誰近
曹植有數個兄弟,曹操為了從幾個兒子中挑選最滿意的繼承人。經常出題考他們。曹植自小就聰明多思,善於應變,每次都給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曹操對他很滿意。
曹植7歲那年中秋節,曹操帶著妻子兒女在後花園飲酒賞月。眾人在清雅的音樂中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曹操看皓月當空,萬里無雲兒女齊聚堂前,不由一時興起,又想出題考一下幾個孩子的應變能力,便沉吟了一下對他們說:“休們說月亮與外國比,誰近誰遠?”大家沒想到是這樣一道題,都覺得很好回答,齊盧說當然是月亮遠了。曹操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轉過頭來看著一直未作聲的曹植,同:“休說呢?”只見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月亮近,外國遠。”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釋道:“因月亮看得見,外國看不見。”
大家聽了覺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興,誇曹植聰明,是可造之才。
第二年中秋,有外國使節來訪,曹操也在後花園款待他們。在筵席上,酒過三巡之後,一位外國客人起身說道:“曹大人父子名聲遠播,大家很是仰幕。今日有幸得見,懇請曹大人父子能一展才華。”曹操當即應允。但他為了顯示自子兒子的聰慧,就仍然出了去年那道題。他先問客人,客人們有說月亮遠的有說外國遠的,莫衷一是。於是曹操擺了擺手讓曹植來回答。曹植明白父親的心思。起身答道“月亮遠外國近。”背操大驚,呵斥他說:“同一個月亮,你去年說近今年說遠,到底是怎麼回事?”曹植回答說“去年月亮可以看見但外國不能看見,今天月亮雖然抬頭就可以看見,卻可望而不可即。去年外國與我們沒有來往也看不到,所“說外國遠,但今年外國與我們不但有來往,還有思想交流,這樣不是很近嗎?”家為只有8歲的曹植能作出這樣精彩的回答而感到很驚訝,外國客人也連連誇獎他。
曹操的故事:曹操獻刀
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殘暴兇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
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他經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一日,曹操從王司徒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於一側。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么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後,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身而卧。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看見曹操抽刀,轉身急問:“孟德你要干什麼?”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
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象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於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曹操的故事:曹操和華佗
曹操一輩子好多心,對什麼事都猜三疑四,總怕別人謀害他。為這事他常常心神不安,吃飯喝水都要先經隨從嘗過之後自己才敢膳用,不知是誰告訴他,要防中毒的最好辦法就是每天吃毒,曹操信以為真,每天便在酒里放起了白信。一天一點,五日一匙,日久天長,越吃越多,為此,曹操很是高興。後來百姓說:曹操吃信,一頓兩蠱,指的就是這事。
俗話說:“吃啥,啥害,”話一點也不假,況且,曹操吃的是白信,日子長了,病也就來了。
曹操本來有頭痛病,這下又得了個傷腦痧,一痛起來便無法控制,滿床打滾,死去活來。醫生用盡良葯,均無濟於事,他們一個個大眼瞪小眼,束手無策。
在這生死關頭,曹操想起了同鄉的名醫華佗,覺得華佗的醫術能治好自己的病,於是,便讓長子曹丕乘快馬去請華佗。
華佗家與曹操的村莊相隔一里路。他們從小就玩得來。稍大,曹操習武,華佗學醫,兩人各懷有志,來往卻也不少,每逢節日便常相見。後來,曹操當了丞相,他們才斷了往來,但曹操對華佗的醫術卻很了解,華佗除醫治疑難雜病外,最拿手的還是治頭痛病。不過,華佗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曹操心裡沒譜。
華佗隨曹丕來到都城,沒顧休息,便進了宮,他看過曹操的病,吃驚地對曹操說:“丞相,您吃的白信太多了,光葯是不能治這病的。”
曹操急著問道:“那用什麼辦法可治?”
華佗說:“如果要治好這病,就得用刀子把腦殼打開,取出病來,否則,湯葯只能維持些日子,日後還會發作。”
曹操聽了這話,便馬上起了疑心,心想,你華佗這不是謀害我來了嗎?自古以來誰開過腦殼治病?想到這里,曹操陰下臉,皮笑肉不笑地對華佗說道:“華佗你真行,安得什麼心?多少人害我不成,你膽敢這樣害我。”說著,大叫一聲,“來人,給我把這刺客綁下,斬了!”
不想,曹操殺了華佗就後悔了,可死不能復生,怎麼是好呢?他左思右想,最後傳旨厚葬了華佗,並又親自回鄉把華佗一家老小接到都城,撫養起來。
據說,華佗死後,中國就失傳了醫治頭痛病的法子了。留給後人的只有一句俗語“華佗治病,自個取貨(禍),曹操頭痛,自個造成。”
;❾ 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1、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基賣盯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2、智配帶激袁紹
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游俠。他們兩人曾經去看別人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袁、曹兩人便拔刀搶劫新娘。
在他倆跑出來後,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里!」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3、割發代首
有一年萬物豐收之時,曹操奉皇命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馬竟然尥蹶子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
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曹操反而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在完成任務前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一截頭發投擲在地上。
4、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5、分香賣履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搏和他們住在銅雀台,好好安置他們,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
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